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兩廣總督

指数 兩廣總督

兩廣總督(v),始设于中國明朝时期,總管兩廣(即後世廣東,包括今海南省,和廣西兩省)的軍民政務,至清朝成为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清朝正式官銜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

155 关系: 劉坤一劉長佑吳熊光吳興祚吴棠吉慶增祺大明孫士毅孔毓珣富勒渾尚可喜封疆大臣尹繼善岑春煊巴延三丁魁楚丁憂中央研究院中國乾隆广州市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于谦康熙廣州將軍廣東巡撫廉州张之洞张廷玉张璁張人駿張嵿 (成化進士)張兆棟張勳復辟張經 (尚書)張鳴岐 (1875年)張樹聲張溥 (清)佟養甲徐廣縉德壽嘉靖周南 (兩廣總督)周馥周有德商周祚兩廣光绪...勞崇光倭什布石室圣心大教堂石琳王守仁王尊德王业浩王化澄王國光王翱王慶雲班第琦善碩色祁𡎴福康安秦紘第二次鸦片战争策楞給事中瑚圖禮瑞麟熊繡盧坤盧興祖百齡韩雍顺治袁樹勛裕寬馬爾泰譚綸鮑象賢谭钟麟鶴年趙弘燦鹿傳霖黃宗漢農曆郝玉麟郭世隆舒常阮元阿里袞蘇昌葉名琛那彥成那蘇圖肇庆市蔣攸銛鄧廷瓚鄧廷楨鄂彌達金光祖長麟英翰苗族雍正雲貴總督耿繼茂耆英陳大受陳邦瞻陶諧陶模陸榮廷陈宏谋陈瑞陈金 (明朝)柏貴林则徐李侍堯李率泰李瀚章李鴻章李鴻賓李棲鳳李準 (清朝)李成栋松筠格里曆桂萼桂林市梧州市楊廷璋 (清)楊琳 (清朝)楊應琚楊景素殷正茂毛鴻賓永保清史稿清朝潘蕃朱珪成化戴燿明史明朝海南省方獻夫慶復曾国荃怡良晏端書 扩展索引 (105 更多) »

劉坤一

劉坤一(),字峴莊。廩生出身。湖南省寶慶府新寧縣(今屬邵陽市)人。在太平天國之亂時嶄露頭角,与他的族侄刘长佑一道成為當日急速冒升的封疆大吏之一,及後在曾國藩、左宗棠等去世後,和張之洞成為後期洋務運動的主導者,並在其後的甲午戰爭、百日維新、庚子拳亂、東南自保、清末新政等晚清歷史事件上均發揮著重要角色。.

新!!: 兩廣總督和劉坤一 · 查看更多 »

劉長佑

劉長佑(),字子默,號印渠,湖南新寧人,清代湘军大將,封疆大吏。.

新!!: 兩廣總督和劉長佑 · 查看更多 »

吳熊光

吳熊光(),字槐江,江蘇省蘇州府昭文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官至總督。乾隆舉人,授內閣中書,充軍機章京。歷任刑部郎中、御史、通政司參議,官至總督。嘉慶初年為和珅所忌,出為直隸布政使。 吳熊光在清仁宗親政後被升為河南巡撫,嘉慶六年(1801年)升授湖廣總督,次年加太子少保。他在1805年12月12日-1809年1月6日期間接替那彥成擔任兩廣總督。 嘉慶十三年(1808年)八月,英國兵艦駛進黃埔,吳熊光以英人--在貿易,不願輕率用兵。英船到十月始陸續離開,朝廷不滿吳熊光在此事件表現軟弱,把他遞職,一度遣他戍伊犁,召還後授兵部武選司主事,熊光以生病為理由請求退休。道光八年(1828年)加四品卿銜。道光十三年(1833年)在家中去世,享年84歲。.

新!!: 兩廣總督和吳熊光 · 查看更多 »

吳興祚

吳興祚,字伯成,号留村,浙江山陰縣人。清朝政治人物。 順治七年(1650年)貢生,時年十七歲。授江西萍鄉縣知縣,遷山西大寧縣知縣,升山東沂州知州,復坐事降補无锡縣知县。因为打击海盗有成效,被授任福建按察使。为清廷收复郑成功所占厦门、金门等地。於1682年2月1日-1689年8月8日期間,奉旨接替金光祖擔任廣東廣西總督。后遭到弹劾降职。吳興祚留下许多著作,包括《宋元聲律選》、《史遷句解》、《粵東輿圖》等。.

新!!: 兩廣總督和吳興祚 · 查看更多 »

吴棠

吴棠(),字仲宣,清代安徽省盱眙县人(今安徽明光市三界镇) ,晚清封疆大吏。.

新!!: 兩廣總督和吴棠 · 查看更多 »

吉慶

#重定向 覺羅吉慶.

新!!: 兩廣總督和吉慶 · 查看更多 »

增祺

增祺(),字瑞堂,伊拉里氏,满洲镶白旗人,為中國清朝官員。 曾任闽浙总督、船政大臣等要职,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任盛京将军。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俄国除参与八国联军对华作战外,还调集十几万军队,以保护东清铁路为名,并借口増祺支持义和团闹事,大举入侵中国东北地区。俄军攻陷奉天(今辽宁省),一度将増祺关押于民居中。增祺在其胁迫下,派代表周冕与俄国代表签订《奉天交地暂且章程》九条,规定俄军驻防奉天等处,该省清军一律解散,将军要听命于俄方“总管”。但清政府拒绝批准,并将增祺革职。旋仍留任。1903年10月28日,本来已经按照条约撤退的俄军士兵千余人回到奉天,再次拘押増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丁忧免职。任内曾招安张作霖,並任其為游擊馬隊管帶。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授宁夏将军。 宣统元年(1909年)迁广州将军。1910年10月29日-1911年4月14日期間,奉旨接替袁樹勛署理兩廣總督。全名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的該官職,是兼轄廣西地區的廣東、廣西兩省之最高統治者,亦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

新!!: 兩廣總督和增祺 · 查看更多 »

大明

大明可以指:.

新!!: 兩廣總督和大明 · 查看更多 »

孫士毅

孫士毅(),字智冶,號補山,浙江仁和縣(今屬餘杭區)臨平鎮人,清朝政治人物,官至文華殿大學士。.

新!!: 兩廣總督和孫士毅 · 查看更多 »

孔毓珣

孔毓珣(),字东美,山东曲阜人,清朝政治人物。 孔子六十六代孙。康熙年间恩贡。授湖廣武昌府通判。历徐州知州。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迁湖广上荆南道,任内兴修水利,筑“孔公堤”。擢广西按察使、四川布政使。雍正元年(1723年)加授广西总督,随即调两广总督。官至江南河道总督。.

新!!: 兩廣總督和孔毓珣 · 查看更多 »

富勒渾

富勒渾(z;),蒙古鑲白旗人。富勒渾初自舉人,後授為內閣中書舍人,累遷戶郎郎中。除此之外,於乾隆二十年(1755年)至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期間,富勒渾亦曾擔任不同省份的按察使、布政使和巡撫。後接替孫士毅代理兩廣總督。.

新!!: 兩廣總督和富勒渾 · 查看更多 »

尚可喜

尚可喜(),字元吉,号震阳,初为明朝东江军将领,后投降后金(清),为清初五位汉王之一。祖籍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后迁至北直隶真定府衡水县,万历四年(1576年)其祖父尚继官举家迁往辽东都司海州卫(今辽宁海城)。生於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隨父尚学礼加入东江军,积功至副总兵。崇祯七年(1634年)投奔后金,授总兵职,崇祯九年(1636年)受封智顺王,順治六年(1649年)封平南王,康熙十四年(1675年)晋封平南亲王,康熙十五年(1676年)去世,谥敬。.

新!!: 兩廣總督和尚可喜 · 查看更多 »

封疆大臣

封疆大臣,又称“封疆大吏”,指中国明、清时期执掌地方(一省或数省)最高军政权力的官员,系朝廷的要员。明代一般称都指挥使、按察使以及布政使为“封疆”,而延至清代,除了通常所指的总督和各省巡抚外,旗兵的最高地方长官--将军,也被称为“封疆大臣”。因为这些官员均为皇帝亲自任命,且权力极大,类似古代由君主分封疆土的诸侯,故因此而得名。.

新!!: 兩廣總督和封疆大臣 · 查看更多 »

尹繼善

尹繼善(v,),字元長,號望山,章佳氏,滿洲鑲黃旗人。尹泰之子。清朝政治人物。官至文華殿大學士。.

新!!: 兩廣總督和尹繼善 · 查看更多 »

岑春煊

岑春煊,字云阶,广西西林人,清末民初中国政治家。.

新!!: 兩廣總督和岑春煊 · 查看更多 »

巴延三

覺羅巴延三(v,),愛新覺羅氏、清朝宗室,清朝官員。 乾隆九年,任內閣中書。乾隆十三年,任軍機章京。乾隆十七年,任翰林院侍讀。乾隆二十年,任戶部銀庫員外郎。乾隆二十二年,任湖廣道監察御史。乾隆二十四年,任刑科給事中。乾隆二十六年,任禮科掌印給事中。乾隆二十八年,任公中佐領。乾隆三十三年,任直隸大名道。乾隆三十六年,任河南布政使。乾隆三十七年,任陝西巡撫。乾隆三十八年,署理山西巡撫,改任湖南巡撫。乾隆四十一年,任山西巡撫。乾隆四十三年,兼管河東鹽政。乾隆四十四年,任兩廣總督。乾隆四十四年,兼粵海關事務。乾隆四十五年,兼管廣東巡撫。乾隆四十九年,任哈密辦事大臣。乾隆五十一年,任陝西巡撫。乾隆五十四年,署理陝甘總督管甘肅巡撫事。乾隆五十四年,任戶部尚書。乾隆五十五年,任吏部尚書,乾隆五十六年,任盛京刑部侍郎。.

新!!: 兩廣總督和巴延三 · 查看更多 »

丁魁楚

丁魁楚(),字中翹,號光三,聖名路加(拉丁語:Lucas),河南永城縣馬牧鄉丁老家村人,祖籍山東諸城,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兩廣總督和丁魁楚 · 查看更多 »

丁憂

丁憂,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長等喪事,後多指官員居喪。丁憂源於漢代,至宋代則由太常主其事。「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古代,遇父母去世,子女須服「三年」喪期,一說三十六個月,所謂「三年」,一說实际為二十七個月,甚至是二十五個月,「三年」內不做官,不嫁娶,不赴宴,不應考。孔子的學生宰我就曾跟孔夫子討論過三年之喪的問題,宰我認為一年之喪就可以了,孔子說如果心安就可以不守三年之孝,但同時認為宰我不仁,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 西漢時規定在朝廷官員須丁憂三年,至東漢時,丁憂制業已盛行。此後歷代均有規定,凡官員遇丁憂,必須解職守孝,三年期滿後起復原職,故對仕途升遷略有影響;吳榮光《吾学录·丧礼门二》:“凡丧三年者,百日剃发,仕者解仕,士子辍考,在丧不饮酒,不食肉,不处内,不入公门,不与吉事《会典》:不娶妻纳妾,门庭不换旧符”。但有時朝廷因政務需要,不讓官員服喪期,稱奪情起復,有移孝作忠之意。因各朝均標榜以孝治天下之故,若官員遇丁憂,匿喪不報,將可能遭到御史彈劾(如李賢与张居正),一般都會遭到革職處分。但是有时候为了应付某些局势,需要丁憂的官员可以“夺情”,即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晚清科考條例《欽定科場條例》明訂孝子須守孝12個月方可入科場。 由于皇帝駕崩後繼位者與臣民按禮制服喪對生產力與社會生活影響很大,漢文帝遺命太子與臣民「以日易月」,即改成持服三十六天,明代甚至二十七日即可,後世多沿用此制。.

新!!: 兩廣總督和丁憂 · 查看更多 »

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為中華民國最高層級的國家學術研究機構、台灣學術研究的最高殿堂。直接隸屬於總統府。其任務包括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並兼有科學與人文之研究。現位於臺北南港舊庄,現任院長為廖俊智。中研院所屬之研究員、副研究員與助研究員,其位階相當於大學教授、副教授與助理教授,台灣的頂尖大學也經常藉由合聘與兼任的方式,聘請中研院研究員充實其師資陣容與指導研究生。.

新!!: 兩廣總督和中央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兩廣總督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乾隆

乾隆(z;,公元1736年至1795年)为中国清朝第六位(入關後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历的年号。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清属蒙古尊其为腾格里特古格奇可汗。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葬于清东陵中的裕陵。 乾隆帝是执政时间第二长的中国皇帝,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帝;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為尊敬其祖父康熙,提前讓位於嘉慶帝,之后任四年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四年。 嘉庆帝登基后改元嘉庆,但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岁爷进药底簿》封皮上书“乾隆六十三年”。.

新!!: 兩廣總督和乾隆 · 查看更多 »

广州市

广州市(Canton,),简称穗或广,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广州于1921年正式设市,開創中國市政建制,現在是副省級市。廣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及交通枢纽,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所在地。2010年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行。 广州擁有2200年以上歷史,古代广州水网密布,水城历史悠久于威尼斯,河道在清代后由于城建变迁而逐渐泯没。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港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港口,世界第八大港口。由于经济水平发达、发展程度优秀,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并称为中国内地四大一线城市。据联合国《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人类发展指数蝉联中国大陆35个主要城市第一。 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东连东莞市和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三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中山市,毗邻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新!!: 兩廣總督和广州市 · 查看更多 »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新!!: 兩廣總督和广东省 · 查看更多 »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个自治区之一,首府为南宁市。1958年,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1965年,改用现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南地区,南濒北部湾,與越南接壤。廣西壮族自治区有中國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通用普通话,地方語言有廣西平話、桂柳官话、壮语、粤语、客家話、闽语等各種民族語言和方言。.

新!!: 兩廣總督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于谦

--謙(),字廷益,号节庵,谥忠肃,明朝重臣,浙江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官至兵部尚书。 --謙由進士出身,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后釋放,起為兵部侍郎。土木堡之變后,--謙繼任兵部尚書,指挥明军取得京師保衛戰的勝利。代宗朝,--謙官至少保、太子太傅,世稱--少保。英宗發動奪門之變并成功复辟后,--謙被诬陷下狱而冤死。成化年間获得平反。現北京市、杭州西湖旁均有紀念--謙的祠堂、故居。.

新!!: 兩廣總督和于谦 · 查看更多 »

康熙

康熙(a;,公元1662年至1722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前后共61年。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清世宗即位沿用。.

新!!: 兩廣總督和康熙 · 查看更多 »

廣州將軍

廣州將軍,全称镇守广州等处地方将军,为清朝从一品武职。.

新!!: 兩廣總督和廣州將軍 · 查看更多 »

廣東巡撫

廣東巡撫,明清時代廣東軍政官員。.

新!!: 兩廣總督和廣東巡撫 · 查看更多 »

廉州

廉州可以指:.

新!!: 兩廣總督和廉州 · 查看更多 »

张之洞

张之洞(),晚清重臣。字孝达,一字香涛,号香岩,又号壶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直隶天津南皮(今河北南皮)人。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咸丰二年(1852年)中顺天乡试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據說是因為慈禧太后喜歡张之洞的文章,因此破例提拔,授翰林院编修。歷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張之洞早年一度是清流派健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力倡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他注重教育和治安,主導了中國近代的警察制度,对清末教育和社會發展有很大的影响。還曾創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砲廠等。八國聯軍入侵時,大沽砲台失守,张之洞會同两江总督劉坤一與駐上海各國領事議訂“東南互保”,並鎮壓維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軍起義,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諡文襄。有《廣雅堂集》。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新!!: 兩廣總督和张之洞 · 查看更多 »

张廷玉

张廷玉(),字衡臣,號研斋,諡文和,安徽桐城人,清朝前期康雍乾三朝重臣,《明史》总纂官,死后配享太庙。 张廷玉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康熙朝,任刑部左侍郎。雍正朝,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完善军机处制度。乾隆年间,加封太保,後因得罪乾隆帝,險些遭禍,後仍依雍正帝遗命配享太庙,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漢族大臣。.

新!!: 兩廣總督和张廷玉 · 查看更多 »

张璁

张璁(),字秉用,後避諱嘉靖帝,改名孚敬,更字茂恭,号罗峰,浙江溫州府永嘉縣人,明朝嘉靖年間重臣,官至內閣首輔。在“大禮議”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张璁是明朝大改革的开启者,为中国历史上王安石之后、张居正之前的一位改革家。.

新!!: 兩廣總督和张璁 · 查看更多 »

張人駿

張人駿(),字千里,取“人中骏马,驰骋千里”之意,号安圃,晚号湛存居士,直隶遵化丰润县(今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大齐坨村人,中國清朝末年政治人物。.

新!!: 兩廣總督和張人駿 · 查看更多 »

張嵿 (成化進士)

張嵿(),字時俊,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紹興府蕭山縣(今浙江省蕭山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兩廣總督和張嵿 (成化進士) · 查看更多 »

張兆棟

張兆棟(),字友山,山东濰县(今濰坊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兩廣總督和張兆棟 · 查看更多 »

張勳復辟

張勳復辟(1917年7月1日 - 1917年7月12日),是指張勳與其舊長官宗社党黨人铁良等清朝遗老一手策划,於民國六年(1917年)7月1日擁護時年12歲的逊位皇帝溥儀在北京復辟的政變,因發生在丁巳年,時人稱之為丁巳復辟,又因張勳所部的定武軍,人稱辮軍,故稱辮軍復辟。前後歷時共十二天,被段祺瑞討伐而失敗,張勳流亡天津。.

新!!: 兩廣總督和張勳復辟 · 查看更多 »

張經 (尚書)

張經(),字廷彝,號半洲,侯官縣(今福建福州市)洪塘鄉人,是明朝抗倭將領,為人剛正,得罪嚴嵩、趙文華、胡宗憲等,因而被明世宗處死,著有《半洲詩集》傳世。明穆宗諡其襄愍。.

新!!: 兩廣總督和張經 (尚書) · 查看更多 »

張鳴岐 (1875年)

#重定向 張鳴岐 (兩廣總督).

新!!: 兩廣總督和張鳴岐 (1875年) · 查看更多 »

張樹聲

张树声(),字振轩,安徽合肥人,为中国清末淮军将领。.

新!!: 兩廣總督和張樹聲 · 查看更多 »

張溥 (清)

#重定向 張溥 (清朝).

新!!: 兩廣總督和張溥 (清) · 查看更多 »

佟養甲

佟養甲(?-1648年)為中國清朝官員,於1647年6月15日-1651年期間奉旨擔任廣東總督。佟養甲也是該官職的第一位。.

新!!: 兩廣總督和佟養甲 · 查看更多 »

徐廣縉

徐廣縉(),字仲升,中國清朝官员。河南省鹿邑县人,或說安徽省太和县人,家族寄籍于鹿邑县。.

新!!: 兩廣總督和徐廣縉 · 查看更多 »

德壽

德壽可以指:.

新!!: 兩廣總督和德壽 · 查看更多 »

嘉靖

嘉靖(公元1522年 - 1566年)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明朝使用嘉靖这个年号一共45年,是明朝使用第二长的年号。嘉靖,出自《尚书·无逸》中“嘉靖殷邦”之语。明世宗即位时内阁备选年号第一为“明良”、其次为“绍治”(寓意繼承弘治中興)、第三为“嘉靖”。.

新!!: 兩廣總督和嘉靖 · 查看更多 »

周南 (兩廣總督)

周南(),字文化,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處州府縉雲縣(今浙江省縉雲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都察院右都御史、兩廣總督。.

新!!: 兩廣總督和周南 (兩廣總督) · 查看更多 »

周馥

周馥可以指:.

新!!: 兩廣總督和周馥 · 查看更多 »

周有德

周有德,字彝初,漢軍鑲紅旗人。為中國清朝官員,1664年任山東巡撫,後於1668年1月30日-1670年2月6日期間,奉旨接替盧興祖擔任廣東廣西總督。全名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的該官職,是兼轄廣西地區的廣東、廣西兩省之最高統治者,亦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 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秋,周有德奉命勘展邊界,深感順治年間海禁遷民之苦,乃上疏請先展界,然後設防。經他和前任巡撫王來任倡議,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雖然海禁令尚未廢除,船隻仍不能出海,但准許居民可以陸續遷回故地。 復界後,錦田居民因感周、王二公之德,在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在水頭村建「周王二公書院」,以為紀念,並在書院內教育族中子弟,培育人材,而上水石湖墟本建有「報德祠」供奉周王二人,後因火毀,原址現有巡撫街紀念二人。.

新!!: 兩廣總督和周有德 · 查看更多 »

商周祚

商周祚,字明兼,号等轩,绍兴会稽人。明朝官員。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中举人,二十九年(1601年)中进士,授邵武县令。入京,累官太仆寺少卿,萬曆四十八年,擢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任內不征民间一钱,抗击倭寇,擒斩盜賊。1622年,荷蘭人佔據澎湖,商周祚私下答應荷蘭舰队司令雷约兹(Cornelis Rijersz Schoonhoffman),只要撤出澎湖,就允許他們在台灣貿易。最後商周祚命令南路副總兵張嘉策強行要求荷蘭人撤返,“但师行粮从,无饷则无兵。”张嘉策被朝廷革职查办,改由俞咨皋接任。天启三年二月,朝廷以南居益取代商周祚出任福建巡抚。天启五年(1625年),任兵部右侍郎,两广总督。次年升任兵部尚书,以母年老,請求归养,鄉居十载。崇祯十年(1637年),复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不久因屢違聖意被革職,返歸故里。南明弘光政權時擔任吏部尚書,於1646年(清順治三年,明隆武二年、魯監國元年)六月降清。女兒商景蘭嫁祁彪佳。.

新!!: 兩廣總督和商周祚 · 查看更多 »

兩廣

兩廣,又稱兩粵,是中国地名合称。.

新!!: 兩廣總督和兩廣 · 查看更多 »

光绪

光緒(a;;公元1875年至1908年)為清朝第十一位皇帝載湉的年号,前後三十四年。同治、光緒兩朝,常被合稱為同光,如同光體、同光中興。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溥仪即位之初沿用。.

新!!: 兩廣總督和光绪 · 查看更多 »

勞崇光

勞崇光(),清朝政治人物,字辛阶,湖南善化(今长沙市)人。.

新!!: 兩廣總督和勞崇光 · 查看更多 »

倭什布

倭什布(v;),瓜爾佳氏,清朝政治人物。.

新!!: 兩廣總督和倭什布 · 查看更多 »

石室圣心大教堂

石室圣心大教堂(Cathédrale du Sacré-cœur de Jésus,Sacred Heart Cathedral)坐落於中国广州市一德路,是天主教广州教区其中一间大教堂。教堂建於1863年,落成於1888年,历时25年。由于教堂的全部墙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岗岩石砌造,所以又称之为石室或石室耶稣圣心堂、石室天主教堂,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兩廣總督和石室圣心大教堂 · 查看更多 »

石琳

石琳(),中國清朝官員,於1689年8月19日-1702年12月17日期間,奉旨接替吳興祚擔任廣東廣西總督。全名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的該官職,是兼轄廣西地區的廣東、廣西兩省之最高統治者,亦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

新!!: 兩廣總督和石琳 · 查看更多 »

王守仁

王守仁(),幼名雲,字伯安,号阳明子,諡文成。浙江餘姚縣(今浙江省宁波餘姚市)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封爵新建伯,隆慶時追赠侯爵。王守仁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不但精通儒、釋、道三教,而且能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因他曾在贵阳修文阳明洞天居住,自号“阳明子”,故被学者称为“阳明先生”,後世一般称王阳明,其学说世称“阳明学”,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新!!: 兩廣總督和王守仁 · 查看更多 »

王尊德

王尊德(),南直隸鳳陽府泗州(今安徽省泗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登進士,授雲南道監察御史。萬曆四十七年,擔任廣東巡按御史。天啟年間,擔任太僕寺少卿,天啟五年,改任右僉都御史、廣西巡撫。天啟七年,擔任兵部右侍郎,后被罷免,崇禎元年重新起用,后改為刑部右侍郎。同年改為兩廣總督、兼廣東巡撫。崇禎三年去世,次年贈兵部尚書。.

新!!: 兩廣總督和王尊德 · 查看更多 »

王业浩

#重定向 王業浩.

新!!: 兩廣總督和王业浩 · 查看更多 »

王化澄

王化澄(),字登水,江西金谿縣人。國舅王維恭的族弟。明末政治人物。.

新!!: 兩廣總督和王化澄 · 查看更多 »

王國光

王國光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兩廣總督和王國光 · 查看更多 »

王翱

王翱(),字九臯,直隸鹽山縣(今河北省滄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吏部尚書。.

新!!: 兩廣總督和王翱 · 查看更多 »

王慶雲

王慶雲可能指:.

新!!: 兩廣總督和王慶雲 · 查看更多 »

班第

班第(;),博爾濟吉特氏,蒙古鑲黃旗人,清朝官員。 官學生出身,歷任內閣學士、兵部侍郎、湖廣總督、兵部尚書。雍正至乾隆年間,三度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乾隆十一年,署山西巡撫。十五年,補拉布敦之缺任駐藏大臣。十七年,轉西寧辦事大臣。十八年,奉旨接替阿里袞署兩廣總督。1755年为定边将军,领兵西征准噶尔。定邊左副將軍阿睦尔撒纳反叛后,班第在撤出伊犁时被准噶尔叛军包围,自刎殉国,諡義烈。.

新!!: 兩廣總督和班第 · 查看更多 »

琦善

善(a;魏秀梅:《琦善在豫魯的政績,1814-1829》,载《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二十二期(上)),字靜庵,博爾濟吉特氏,满洲正黃旗人。清朝官員。.

新!!: 兩廣總督和琦善 · 查看更多 »

碩色

碩色(v;),字靜菴,乌雅氏,為中國清朝官員。 1748年11月24日-1750年2月9日期間,奉旨接替尹繼善擔任兩廣總督。全名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的該官職,是兼轄廣西地區的廣東、廣西兩省之最高統治者,亦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 乾隆二十四年卒。諡恭勤。.

新!!: 兩廣總督和碩色 · 查看更多 »

祁𡎴

祁(),字竹轩,又字宗庵、寄庵,山西高平,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嘉庆元年(1796年)中进士三甲第二名,授刑部主事。嘉庆九年八月初八(1804年9月11日)由刑部员外郎调任廣西學政。歷官浙江按察使、贵州布政使、刑部右侍郎、广西巡抚等。道光十三年(1833年)广东巡抚,道光十五年(1835年)兼署两广总督。道光十八年(1838年)调任刑部尚书。鸦片战争爆发后,被派往广东督办粮饷,抗擊英軍,不久接替琦善,擔任两广总督。卒於任內。.

新!!: 兩廣總督和祁𡎴 · 查看更多 »

福康安

福康安( a;),字瑶林,富察氏,清满洲鑲黄旗人。清高宗孝贤皇后侄,大學士傅恒子。.

新!!: 兩廣總督和福康安 · 查看更多 »

秦紘

紘(),字世纓,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兖州府單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戶部尚書。.

新!!: 兩廣總督和秦紘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次鴉片戰爭(Second Opium War;Seconde guerre de l'opium)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又称英法联军之役。是公元1856年至1860年9月22日英國與法國欲谋取在华更大利益,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为导火索,组织英法联军入侵中国的戰爭;又被英国人称为「亞羅號戰爭」(Arrow War)、「英法對華遠征」(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英中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此次戰爭時值不列顛群島的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時期、法國的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以及中國的清朝咸豐時期。.

新!!: 兩廣總督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 查看更多 »

策楞

楞(v;),中國清朝官員,滿洲正藍旗人。 1743年1月28日至7月17日期間,奉旨接替慶復代理擔任兩廣總督。之後,策楞亦再擔任該要職兩次。在1748年亦曾担任川陕总督,旋以川、陕辖地广改为二督,策楞任四川总督至1753年。期间曾由清政府指派領兵进入西藏平珠爾默特那木札勒之乱,并奏请《西藏善後章程》十三條,由朝廷頒行。.

新!!: 兩廣總督和策楞 · 查看更多 »

給事中

給事中,中國古代官職之一。秦時,給事中是附加的銜稱;任何官職如將軍、列侯、九卿,加上給事中之頭銜,可出入宮庭,常侍皇帝左右。漢魏相沿。隋文帝開皇六年(586年),吏部設給事郎;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名給事中。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改名东台舍人,咸亨元年(670年)再改回給事中。.

新!!: 兩廣總督和給事中 · 查看更多 »

瑚圖禮

圖禮(v,),完顏氏,字合庵、景南,號和菴,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兩廣總督和瑚圖禮 · 查看更多 »

瑞麟

麟(v,),字澄泉,葉赫那拉氏,滿洲正藍旗人,清朝大臣。歷任太常寺少卿、內閣學士、禮部侍郎、軍機大臣、戶部侍郎、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兩廣總督、文淵閣大學士。文生員出身,咸豐三年,入值軍機。同治五年,奉旨接替吳棠擔任兩廣總督,一任九年。十三年卒,追贈太子太保,諡文莊。.

新!!: 兩廣總督和瑞麟 · 查看更多 »

熊繡

繡(),字汝明,湖廣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道州(今湖南省道縣)人,明朝兵部侍郎、兩廣總督。 成化二年(1466年),登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奉旨出使楚府,巡四川茶业。升监察御史,巡按陕西等地。陕西左布政使-于-璠贿赂苑馬寺卿邵進,熊繡举发。于璠赴京攻击熊繡,两人一并被下吏部,知事本末,邵進、--璠被除名,熊繡担任鳳翔府知府。弘治初年,升山東左參政、進右布政使。弘治七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延綏,升任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為尚書劉大夏所倚信。正德元年,升任右副都御史,總督兩廣軍務兼巡撫其地。正德二年,與總兵官伏羌伯毛銳平定賀縣僮民叛變。後來掌管南京都察院事。因得罪劉瑾被罷免。正德十年去世,贈刑部尚書,謚莊簡。.

新!!: 兩廣總督和熊繡 · 查看更多 »

盧坤

盧坤(),字静之,号厚山,顺天府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中國清朝官員。.

新!!: 兩廣總督和盧坤 · 查看更多 »

盧興祖

盧興祖(),中國清朝官員,汉军镶白旗人。.

新!!: 兩廣總督和盧興祖 · 查看更多 »

百齡

齡(v,),中國清朝官員,姓张,字菊溪,汉军正黄旗人,乾隆三十七年进士。 嘉庆九年九月十四,由云南布政使升任廣西巡撫。嘉庆九年十一月二十九(1804年12月30日),同广东巡抚互调。於1809年2月20日-1811年2月16日期間,奉旨接替永保擔任兩廣總督,以武力和诱降结合的手段,瓦解了张保仔等海盜。后调两江总督,于嘉庆二十年镇压秘密会一方荣升。 卒谥文敏。有《守意龛集》。.

新!!: 兩廣總督和百齡 · 查看更多 »

韩雍

韓雍(),字永熙,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明朝進士、官員。.

新!!: 兩廣總督和韩雍 · 查看更多 »

顺治

順治(p;;公元1644年至1661年)为中国清朝在清軍入關後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福临的年号,前后共18年。 顺治十八年正月清圣祖即位沿用。.

新!!: 兩廣總督和顺治 · 查看更多 »

袁樹勛

袁樹勛(),字海观,号抑戒老人,湖南湘潭(今湖南株洲天元区群丰石塘村)人,為中國清朝官員。 袁树勋祖辈的袁遇春一支曾在地方显赫一时,有藏书家袁芳瑛、文人袁思亮等名人后辈。袁树勋的祖父袁建伯当过地方乡绅。他13岁时,因祖父过世,家境由此衰落,他不得不以务农为生。1865年,18岁的袁树勋决定改变生活现状,于是投身湘军,参与征讨捻军。他擅长后勤工作,为前线筹备粮饷,后因功升任江苏高淳县县令。光緒三年(1877年),升任高湻知縣。光緒八年(1882年),任銅山縣知縣。光緒十二年(1886年),任南匯縣知縣。光緒十五年(1889年)(也有说是发生在1891年),任上海縣知縣,后丁憂。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報捐直隸州分發江西候補,先后转任江西景德镇知府和天津知府。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捐離直隸州。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原本留守天津的他以“勤王护驾”为名义,主动带领5个营的援兵追随皇帝,受到慈溪太后褒奖。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任江蘇按察使。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任順天府府尹。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也有的说是1907年),擔任民政部左侍郎,署山東巡撫。宣統元年(1909年),署兩廣總督,达到其仕途顶峰。辛亥革命爆发后,赋闲于上海的他受袁世凯之指使,请求皇帝退位。袁世凯掌权后,他谢绝了袁世凯政府的直隶总督职位邀请。 袁树勋有長子袁思永(1880-?,巽初)。.

新!!: 兩廣總督和袁樹勛 · 查看更多 »

裕寬

裕寬為中國清朝官員,於1878年12月18日-1879年12月27日期間,奉旨接替劉坤一代理擔任兩廣總督,之後並真除該職務。全名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的該官職,是兼轄廣西地區的廣東、廣西兩省之最高統治者,亦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

新!!: 兩廣總督和裕寬 · 查看更多 »

馬爾泰

泰(v;),苏完瓜尔佳氏,清朝官員。 1738年8月30日-1744年8月10日期間,奉旨接替鄂彌達擔任兩廣總督。全名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的該官職,是兼轄廣西地區的廣東、廣西兩省之最高統治者,亦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 另外,馬爾泰擔任總督期間,亦有慶復及策楞兩人予以代理。.

新!!: 兩廣總督和馬爾泰 · 查看更多 »

譚綸

譚綸(),字子理,一字以詔,号二华,江西宜黃縣人,明朝官员,進士出身。.

新!!: 兩廣總督和譚綸 · 查看更多 »

鮑象賢

鮑象賢(),字復之,號思庵,直隸歙縣(今安徽)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兩廣總督和鮑象賢 · 查看更多 »

谭钟麟

谭钟麟(),字文卿,原名谭二监,中国湖南茶陵人,清朝末年政治人物,中华民国政治家谭延闿之父。曾任两广总督,任內鎮壓了杨衢云、孫中山領導的第一次广州起义,下令當時的南海縣知縣審理陸皓東等革命黨人的犯罪事實。.

新!!: 兩廣總督和谭钟麟 · 查看更多 »

鶴年

年(),字芝仙,伊尔根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历任广东、山东巡抚、两广总督等职。.

新!!: 兩廣總督和鶴年 · 查看更多 »

趙弘燦

趙弘燦(),字天英,中國清朝官員。甘肅省寧夏衛人。 初以廕生特授寧夏總兵。康熙三十八年,授浙江提督,調廣東。四十五年,授兩廣總督。康熙五十五年,入覲,上奏請求調回,不就授兵部尚書。康熙五十六年,前往京師,至武昌,卒於中途。諡敏恪。《清史稿》有傳。.

新!!: 兩廣總督和趙弘燦 · 查看更多 »

鹿傳霖

鹿傳霖(),字潤萬,又字滋轩,號迂叟,直隶定兴(今河北)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兩廣總督和鹿傳霖 · 查看更多 »

黃宗漢

黃宗漢(),字季云,一字坡友,号壽臣,福建泉州晉江縣人,晚清官員、封疆大吏。 父黄念祖,嘉庆六年(1801年) 举人。嘉慶八年(1803年)八月十八日生。七岁丧父,由长兄黄宗澄教养成长。道光十五年(1835年)進士,依附大學士穆彰阿,「穆門十子」之一。 道光二十八年起,歷任山東按察使、浙江按察使,咸丰元年(1851年),迁任甘肃布政使,咸丰二年,擢升云南巡抚,未到任又调浙江巡抚。後官四川總督。咸丰六年(1856年),回京补内阁学士,兼刑部侍郎、顺天府(今北京市)尹。 咸豐年間,黃宗漢與載垣、端華、肅順等交結。七年,爆發第二次鸦片战争,广州沦陷,奉旨接替葉名琛擔任兩廣總督,兼通商大臣。同治帝即位,爆發祺祥之變,載垣等顧命八大臣獲罪,非斬則貶。少詹事許彭壽疏劾黃宗漢與陳孚恩、劉昆並黨肅順等,蹤蹟最密。詔曰:“黃宗漢本年春赴熱河,危詞力阻回鑾。迨皇考梓宮將回京,又以京城可慮,遍告於人,希冀阻止。其意存迎合載垣等,眾所共知。聲名品行如此,若任其濫廁卿貳,何以表率屬僚?革職永不敘用,以為大僚媚者戒。” 晚年遭追奪前賜「忠勤正直」御匾,同治二年(1863年),得陈庆镛延请主讲清源书院,途经上海,得病,寄寓泉漳会馆。同治三年卒。著作有《晋江黄尚书公全集》。.

新!!: 兩廣總督和黃宗漢 · 查看更多 »

農曆

農曆,是現今東亞地區民間傳統廣泛使用的陰陽合曆。古代相傳為黃帝時代或者夏朝創制,又稱黃曆、夏曆「冬至月定為子月」,「自漢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改曆以來,至今大都採用夏代的建寅制,即取冬至起的第3個月為正月」。。中華民國成立後,由孫中山宣佈採用西方格里曆,而華夏傳統曆法則被稱為舊曆、傳統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以西曆為「公曆」,舊曆改稱「農曆」。在汉语,西曆也称阳历,因此農曆常习惯上称为阴历,然而此曆其實為陰陽合曆。 農曆是陰陽曆:「陽」以冬至回歸年為基準確定歲實,配合太陽季節陽光分一歲為二十四節氣;「陰」根據月球運行定朔望月。中國現存曆書最早是西漢版本之《夏小正》,漢武帝時期制定之《太初曆》已經有相當完善之曆法規則,自此大都採用「夏正」,即以建寅月為正月;之後定朔定氣規則又多次修改。現行農曆版本是依據既定基本規則,運用現代天文學成果修訂,完全依照天文數據計算得來。 農曆和西曆、伊斯蘭曆一樣,是現在應用廣泛的曆法之一。在華人地區、許多少數民族地區、朝鮮、韓國、越南、以及全世界海外華人社區,農曆廣泛應用於生日標記、各種民俗活動節日等,比如「年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慶活動,被視為中華文化象徵。.

新!!: 兩廣總督和農曆 · 查看更多 »

郝玉麟

郝玉麟(),漢軍鑲白旗人。清朝政治人物。 驍騎校出身。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授千總。雍正元年(1723年)授雲南提督,六年(1728年)改廣東提督。十年(1732年),總督福建,任內平定臺灣彰化大甲西社民變。十二年(1734年),改閩浙總督。 乾隆四年(1739年),擢升吏部尚書,同年十一月兼署兩廣總督。五年,降二級補刑部右侍郎。六年二月,因病乞休,同年九月因福建巡撫參奏其受賄,被革職。乾隆十年(1745年)三月卒。.

新!!: 兩廣總督和郝玉麟 · 查看更多 »

郭世隆

郭世隆,字昌伯,汉军镶红旗人。中國清朝官員。 父郭洪臣,原籍汾州。顺治二年(1645年),英亲王阿济格攻打九江,郭洪臣随明将左梦庚来降,入八旗。康熙四年(1665年),郭世隆袭管佐领,授礼部员外郎,改御史。 於1702年12月17日-1707年1月23日期間,奉旨接替石琳擔任兩廣總督。全名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的該官職,是兼轄廣西地區的廣東、廣西兩省之最高統治者,亦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

新!!: 兩廣總督和郭世隆 · 查看更多 »

舒常

舒常(v),滿洲正白旗,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工部尚書。 1784年2月20日-1785年2月26日期間,奉旨接替巴延三擔任兩廣總督。全名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的該官職,是兼轄廣西地區的廣東、廣西兩省之最高統治者,亦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乾隆五十年三月戊辰,接替復興,擔任清朝工部尚書,后授湖廣總督。由福長安接任。.

新!!: 兩廣總督和舒常 · 查看更多 »

阮元

阮元(),字伯元,號芸臺,江蘇儀徵人。清朝政治人物,乾嘉學派經學家。.

新!!: 兩廣總督和阮元 · 查看更多 »

阿里袞

阿里袞(z;),字松崖。為中國清朝官員,满洲镶黄旗人,钮祜禄氏。.

新!!: 兩廣總督和阿里袞 · 查看更多 »

蘇昌

苏昌(?-1768年),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蓝旗人。历任奉天府尹、广东巡抚、两广、湖广、闽浙总督、代理工部尚书等职。.

新!!: 兩廣總督和蘇昌 · 查看更多 »

葉名琛

葉名琛(茅海建:《清代人物传稿·下·第四卷·叶名琛》第36页),字崑臣,中國清朝中後期的政治人物,湖北漢陽人,籍贯江苏溧水。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两广总督。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被英軍所俘,卒於印度。.

新!!: 兩廣總督和葉名琛 · 查看更多 »

那彥成

那彥成(),字韶九,章佳氏,一字東甫,號繹堂,滿洲正白旗人,乾隆年間重臣阿桂孫,清朝政治人物。 乾隆五十四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入值南書房,歷任內務府大臣、工部尚書、禮部尚書、兩廣總督、陝甘總督、直隸總督、吏部尚書、刑部尚書。嘉慶三年,任內閣學士兼軍機大臣。四年,以欽差大臣赴陝西督辦軍務,鎮壓白蓮教。後以畏怯無能,被召回降職。十年,奉旨接替倭什布擔任兩廣總督。十四年,補陝甘總督。十八年,任欽差大臣,鎮壓河南李文成起義軍,封子爵。道光七年,張格爾亂平,受命前往辦理善後,旋以辦理不善革職。 十三年卒,諡文毅。.

新!!: 兩廣總督和那彥成 · 查看更多 »

那蘇圖

那蘇圖(v,),中國清朝官員,戴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忻貴妃之父。 乾隆二年(1737年)任兩江總督,兩年後因丁憂免職。乾隆六年(1741年)再任,次年改閩浙總督。乾隆九年(1744年)任兩廣總督。曾任奉天將軍。乾隆元年八月丁亥,接替通智,擔任清朝兵部尚書,后改刑部尚書。由訥親接任。.

新!!: 兩廣總督和那蘇圖 · 查看更多 »

肇庆市

肇庆市,简称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宋重和元年(1118年),宋徽宗因即位前為端王,端州為其「潛邸」,认为是由于端州的灵气使其登上大寶,遂改端州府为肇庆府,御赐一名“肇庆”,意为“开始带来吉庆”。 肇慶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市政府驻端州区。.

新!!: 兩廣總督和肇庆市 · 查看更多 »

蔣攸銛

蔣攸銛(),字穎芳,號礪堂,遼東襄平人,隸漢軍鑲紅旗,先世由浙江奉化遷遼陽,故又稱襄平。清朝政治人物。.

新!!: 兩廣總督和蔣攸銛 · 查看更多 »

鄧廷瓚

鄧廷瓚,字宗器,巴陵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景泰五年(1454年)登甲戌科進士,授淳安縣知縣,有惠政。母喪丁憂,除服后升太僕寺丞。貴州新設程番府,因地處深山,吏部難選人赴任,后命其擔任知府。其到達后,悉心規畫,城郭、衢巷、學校、壇廟、廨舍等地,逐漸構建城池,政平令和。巡撫陳儼上奏其知行,明景帝命其久任。九年任滿后,才升為山東左參政,后進右布政使。弘治二年,以右副都御史身份巡撫貴州。母喪丁憂,除服后恢復原職。期間平定當地苗族叛變,并與湖廣總兵官顧溥、貴州總兵官王通等討平。之後上言請設衛所,得到批准。至此,新建都勻府、獨山州、麻哈州、清平縣,至此控制當地苗族。后論功,升爲右都御史。 弘治八年,召掌管南京都察院事,幾個月后,提督兩廣軍務,并擔任巡撫。兩年后,晉升爲左都御史。弘治十三年,召回擔任掌管南京都察院事,未行而去世。贈太子少保,謚襄敏。.

新!!: 兩廣總督和鄧廷瓚 · 查看更多 »

鄧廷楨

鄧廷楨(),字维周,又字嶰筠,晚号妙吉祥室老人、刚木老人。江苏江宁人,祖籍苏州洞庭西山明月湾。清朝官員。善诗文,是著名的书法家,著有《双砚斋诗钞》。邓廷桢本人表面上附和林则徐虎门销烟,邓廷桢的儿子却是广州最大的鸦片商人之一。.

新!!: 兩廣總督和鄧廷楨 · 查看更多 »

鄂彌達

鄂彌達(v,),鄂濟氏,滿洲正白旗人,清朝政治人物。 1732年3月21日-1735年1月5日期間,奉旨接替張溥擔任兩廣總督。全名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的該官職,是兼轄廣西地區的廣東、廣西兩省之最高統治者,亦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其中,1732年3月21日-10月17日這段期間為代署。曾任吏部左侍郎。乾隆二十年六月癸丑,接替阿克敦,擔任清朝刑部尚書。乾隆二十六年卒於任上,諡文恭,由舒赫德接任。.

新!!: 兩廣總督和鄂彌達 · 查看更多 »

金光祖

金光祖(),中國清朝官員,汉军正白旗人。 顺治十六年(1659年)任吏部郎中兼佐领,累迁福建右布政使,进广西巡抚。康熙九年(1670年),擢两广总督。吴三桂叛清後,被诱降,但不久因受排挤,投靠尚之信,合謀重新降清。圣祖令其戴罪立功。二十年(1681年),率部随征云南。三藩之亂平定后,被劾革职归旗。.

新!!: 兩廣總督和金光祖 · 查看更多 »

長麟

長麟,可以指:.

新!!: 兩廣總督和長麟 · 查看更多 »

英翰

英翰,薩爾圖氏,字西林,滿州正紅旗人。中國清朝官員。 道光二十九年舉人。同治六年(1867年)任安徽巡撫。同治十三年(1874年)10月17日接替瑞麟擔任兩廣總督,期間張兆棟曾暫時署任代理。光緒元年(1875年)9月2日離任。.

新!!: 兩廣總督和英翰 · 查看更多 »

苗族

苗族(苗语湘西方言:Ghaob Xongb;黔东方言:Hmub;川黔滇方言:Mongb;แม้ว / ม้ง;H'mông),是發源於东南亚的國際性民族,主要聚居於中國華南及東南亞。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中国大陆有苗族9,426,007人,占总人口的0.70%,为中国第五大民族。在越南和老撾名為赫蒙族(H'mông),人口78万7604人,列第8位。美国也有大约27万人的苗族裔美国人。.

新!!: 兩廣總督和苗族 · 查看更多 »

雍正

雍正(p;,公元1723年至1735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清世宗胤禛的年号,前后共13年。因為雍正帝之前曾被封雍親王(v),即位後採用雍正一詞,除取其名「禛」之諧音外,亦有正統、名正的意思,以辟民間奪位的謠言。 雍正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

新!!: 兩廣總督和雍正 · 查看更多 »

雲貴總督

雲貴總督(v),正式官銜為總督雲貴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雲南和貴州的軍民政務。.

新!!: 兩廣總督和雲貴總督 · 查看更多 »

耿繼茂

耿繼茂(),為清朝初年明降將耿仲明之子,耿精忠之父。.

新!!: 兩廣總督和耿繼茂 · 查看更多 »

耆英

耆英(),爱新觉罗氏,字介春,清朝宗室正蓝旗人,官至两广总督。鸦片战争期间多次任钦差大臣代表清廷与英国和谈,后谈判失利而被清文宗赐死。.

新!!: 兩廣總督和耆英 · 查看更多 »

陳大受

陳大受(),字占咸,湖南祁阳人。清朝官員。 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選庶吉士,乾隆元年(1736年)散館,授翰林院编修,次年超擢,五遷至吏部侍郎。乾隆十一年(1746年)加太子少保,調任福建巡撫。乾隆十二年(1747年)任兵部尚書。乾隆十三年(1748年),進協辦大學士、軍機處行走。乾隆十四年(1749年)加太子太傅。乾隆十五年(1750年)出任兩廣總督,次年卒于任上。賜祭葬,諡文肃。有《陈文肃奏议》。有子陳輝祖、陳嚴祖。.

新!!: 兩廣總督和陳大受 · 查看更多 »

陳邦瞻

陳邦瞻(),字德遠,高安(今江西高安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進士,授南京大理評事,歷官南京吏部郎中,出為浙江參政。進福建按察使,遷右布政使。又建滏陽書院。光宗嗣位,遷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軍務兼巡撫廣東,平田州岑茂仁之亂。功封兵部左侍郎。天啟二年(1622年)五月疏陳四事:「客氏既出復入,乃陛下過舉。輔臣不封還內降,引義固爭,致罪謫言者,再蹈拒諫之失,其何解於人言?」後兼戶、工二部侍郎,天啟三年(1623年)卒於官。詔贈尚書。有《宋史紀事本末》、《元史紀事本末》、《荷華山房集》等。.

新!!: 兩廣總督和陳邦瞻 · 查看更多 »

陶諧

陶諧(),字世和,號南川,浙江會稽(今紹興)陶堰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兩廣總督和陶諧 · 查看更多 »

陶模

陶模(),中國清朝政治人物,字方之,号子方,浙江省秀水縣人。 同治七年(1868年)二甲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後歷任甘肃文县、皋兰知县,光绪元年(1875年)冬任秦州知州,十年(1884年)任甘肃按察使,次年擢直隶按察使,十四年(1888年),又迁陕西布政使,十七年(1891年),迁新疆巡抚,其后署陕甘总督。二十六年(1900年)擔任兩廣總督兼廣東巡撫。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广州病逝,赠太子少保,谥勤肃。著有《陶勤肃公奏议》12卷、《养树山房遗稿》2卷。《清史稿》有傳。.

新!!: 兩廣總督和陶模 · 查看更多 »

陸榮廷

陆荣廷(),原名亚宋,字干卿,广西省思恩府武缘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县),壮族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军事将领,旧桂系首领。.

新!!: 兩廣總督和陸榮廷 · 查看更多 »

陈宏谋

陳宏謀(),原名弘謀,後避諱乾隆帝,改名宏謀,字汝諮,號榕門,廣西臨桂縣(今桂林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兩廣總督和陈宏谋 · 查看更多 »

陈瑞

可以指:.

新!!: 兩廣總督和陈瑞 · 查看更多 »

陈金 (明朝)

陳金(),字汝礪,祖籍湖廣承宣布政使司德安府應城縣(今湖北省應城市),出生於武昌府,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右都御史、南京戶部尚書。.

新!!: 兩廣總督和陈金 (明朝) · 查看更多 »

柏貴

柏貴(),額哲忒氏,清朝官員。 道光二年(1822年),任實錄館謄錄官。十年,任甘肅省隴西縣知縣。十一年,兵部筆帖式上行走。十五年,任廣東省普寧縣知縣。十六年調任龍門縣知縣。十九年,任東莞縣知縣。二十一年,任南雄直隸州知州。二十六年,任四川省敘州府知府。二十七年,任廣東督糧道。二十九年,任廣東按察使,同年改廣東布政使。咸豐二年(1852年),任河南巡撫,同年署理廣東巡撫。七年,署理欽差大臣,九年,接替王慶雲署理兩廣總督。 1858年1月,自英法聯軍入侵廣州後,為了恢復城內秩序,逮捕两广总督叶名琛,组建“联军委员会”。羈留於觀音山的柏貴不久即被英法總局復職並一同管理廣州全城。柏貴也成為了中國第一位被西方殖民者操控的傀儡。为维持傀儡地位,柏贵不断说服同僚放弃抗战主张,为侵略者开脱罪责。遂遭朝廷内外有识之士强烈反对,亦失去咸丰帝之信任,加以英法侵略者的抑制,忧郁成疾,1859年病死广州。.

新!!: 兩廣總督和柏貴 · 查看更多 »

林则徐

林则徐(薛桂芬 著徐立亭 編,《晚清巨人傳·林則徐》,哈爾濱出版社,ISBN 978-7-80557-894-1),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福州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ISBN 978-7-80122-605-1,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竢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1811年林则徐(26歲)中進士,官至一品,曾經擔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為主张严禁鸦片及抵抗西方列強的侵略,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稱譽。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使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将收到的鸦片于虎门销毁。虎門銷煙成為清帝國與大英帝國爆發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导火线。 清朝官员林則徐一生奉命與西方周旋,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則持开放态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 ,福建日报,2005年8月31日,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爲《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启發作用。.

新!!: 兩廣總督和林则徐 · 查看更多 »

李侍堯

李侍堯(),字欽齋,漢軍鑲黃旗人,二等伯李永芳四世孫,清朝封疆大吏,伯爵。歷任尚書、總督等,兩度犯下死罪,乾隆帝不忍殺他,卒諡恭毅。.

新!!: 兩廣總督和李侍堯 · 查看更多 »

李率泰

李率泰(),字寿畴、叔达。清初政治人物,汉军正蓝旗人。其父為明朝第一位降清將領李永芳。 本名延龄,年十二入侍努尔哈赤,赐名率泰。太宗时,因功擢梅勒额真。顺治元年(1644年),以刑部参政兼梅勒额真,隨多尔衮入关,进攻李自成军。次年,从多铎连陷苏州、松江、江阴等地。顺治三年(1646年),进驻浙江、福建。顺治十年(1653年)授两广总督,打击南明桂王政权。顺治十三年(1656年)调闽浙总督。康熙二年(1663年),偕同耿继茂进占厦门、金门等地,迫使郑经退守台湾。.

新!!: 兩廣總督和李率泰 · 查看更多 »

李瀚章

李瀚章(),字筱泉,一作小泉,安徽合肥磨店乡(今属安徽瑶海区)人,李文安之子,李鴻章之長兄。中國清朝大臣。.

新!!: 兩廣總督和李瀚章 · 查看更多 »

李鴻章

李鴻章(),字子黻、漸甫,號少荃、儀叟、省心,謚文忠,人稱李中堂、李傅相。清朝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建立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因其盡忠輔清,才幹了得而聞名。官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追贈太傅,追晉侯爵。中国近代地方武装淮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历经太平天国、捻军、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著作收於《李文忠公全集》。在经济上与英国的大财阀罗斯柴尔德家族有私人来往,李鸿章曾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皇家维多利亚勋章。有研究认为李鸿章属于亲大英帝国的派别牟安世《洋务运动》 上海人民出版社。李鴻章與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新!!: 兩廣總督和李鴻章 · 查看更多 »

李鴻賓

李鴻賓(),中國清朝官員,字象山,号鹿苹。江西德化县人。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鄉試中举,嘉慶六年(1801年)中三甲第一百七十一名進士,选庶吉士,散館授檢討。嘉慶九年、十二年先后充雲南、贵州鄉試副考官,十三年(1808年)充湖南鄉試正考宫。後歷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广西道监察御史、吏科给事中、工科给事中、东河副总河、河东河道总督、礼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广东巡抚、漕运总督、河东河道总督等。嘉慶二十五年初,管山东运河事务,兼署山东巡抚。同年十二月授安徽巡抚。道光元年(1821年)六月,复授漕运总督。二年九月,改授湖广总督。1826年6月22日-1832年9月14日期間,李鴻賓接替阮元擔任兩廣總督。任期镇压广东连州瑶变。.

新!!: 兩廣總督和李鴻賓 · 查看更多 »

李棲鳳

李棲鳳(),字瑞梧,廣寧人,本貫陝西武威,為中國清朝官員,於1658年7月10日-1661年11月2日期間,奉旨接替王國光擔任廣東總督。全名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的該官職,是兼轄廣西的廣東、廣西兩省之最高統治者,亦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 1661年,該官職改制。改制後的總督名稱不改,不過免兼廣西軍政,成為專門管轄廣東境內的地方大臣。.

新!!: 兩廣總督和李棲鳳 · 查看更多 »

李準 (清朝)

李--(),四川省邻水县太安鄉太安里柑子舖李家壩人(今柑子乡活水沟桅子湾人)。 原名繼武,派名新業,亦名木,字直繩,又字志萊,號恒齋、默齋,別號任庵、平叔。同治十年(1871年)二月初六日子时生。是百年來維護南海諸島主權最力的海軍高級將領。 李--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父李徵庸(人称李铁船)是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進士,官至钦差督办四川矿务商务大臣,头品顶戴,三品卿衔。李--17岁时前往父亲在广东的任所,但两次应试均不第。1895年,其父捐其为监生、同知衔候补道员。 1895年冬,李--奉张之洞委派,前往湖北赈捐,受其赏识,被保以知府补用。1898年,实任广东钱局提调,次年兼任海防善后局提调和广东省厘金局总办。1902年,李--为两广总督岑春煊赏识,由文入武,任广东巡防营统领,兼巡各江水师,镇压洪全福起事,捕获巨盗林瓜泗。因此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被授予南澳镇总兵一职,赏头品顶戴和“果勇巴图鲁”称号。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四月十五日,光緒皇帝及慈禧太后召见李--,升任广东水师提督。 李在广东水师提督任内,先后率舰巡查东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再次宣示了中国对该两处群岛的主权,为纪念他的功绩,今日南沙群岛内尚命名有李準滩。 李由于长期率部在广东镇压革命党起事,深为革命党所恨,数次遭到刺杀,先后两次重伤。1911年,革命党发动黄花岗起义,李--率部镇压之,但旋即遭到两广总督张鸣岐猜忌,遂转而靠近革命党,与胡汉民秘密联络。辛亥革命爆发后,李--率部响应,迎接胡汉民前往广州就任都督。 1912年,李--应袁世凯邀请,前往北京出任高等军事顾问,後由段祺瑞政府封直威将军。二次革命后,李被任命为广东宣慰使,前往调停广东局势,1916年去职,其后隐居天津,以研习书法、撰写剧本度日。晚年成为书法名家,曾为《大公报》题写报名。民國二十五年十一月初九日(1936年11月22日) 病逝于天津。 李--所著《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至今仍是中国政府用以证明其对东沙、西沙等海岛主权的重要文献。.

新!!: 兩廣總督和李準 (清朝) · 查看更多 »

李成栋

李成栋可以指:.

新!!: 兩廣總督和李成栋 · 查看更多 »

松筠

松筠(v,),號湘浦,一說晚號百二老人,瑪拉特氏,蒙古正藍旗人,清朝名臣。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共五十二年。.

新!!: 兩廣總督和松筠 · 查看更多 »

格里曆

格里曆(Calendarium Gregorianum,又译、國瑞曆、額我略曆、格列高利曆、格里高利曆、葛瑞格里曆、格列高曆,也稱基督曆),是由意大利醫生兼哲學家阿洛伊修斯·里利乌斯改革儒略曆制定的曆法,由罗马大公教会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行。公曆是阳曆的一種,於1912年在中國引進採用,因农历等中国传统历法是陰陽曆,故公历在中文中又稱阳历、西历、新历、公历。格里曆與儒略曆一樣,格里曆也是每四年在2月底置一閏日,但格里曆特別規定,除非能被400整除,所有的世紀年(能被100整除)都不設閏日;如此,每四百年,格里曆僅有97個閏年,比儒略曆減少3個閏年 。 格里曆的曆年平均长度為365.2425日,接近平均回归年的365.242199074日,即約每3300年誤差一日,也更接近春分點回歸年的365.24237日,即約每8000年誤差一日;而儒略曆的曆年為365.25日,約每128年就誤差一日。到1582年時,儒略曆的春分日(3月21日)與地球公轉到春分點的實際時間已相差10天。因此,格里曆開始實行時,將儒略曆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的次日,為格里曆1582年10月15日星期五,即有10天被刪除,但原星期的週期保持不變。格里曆的紀年沿用儒略曆,自傳統的耶穌誕生年開始,稱為「公元」,亦稱「西元」。.

新!!: 兩廣總督和格里曆 · 查看更多 »

桂萼

桂萼(),字子實,號古山,江西承宣布政使司饒州府安仁縣(今江西省餘江縣)人。明朝政治人物。正德年间進士,官至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新!!: 兩廣總督和桂萼 · 查看更多 »

桂林市

桂林市(邮政式拼音:Kweil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东北部。市境西界柳州市,南临来宾市、梧州市、贺州市,东接湖南省永州市,北邻湖南省邵阳市、怀化市。地处南岭山脉西南部桂东北山地区,湘桂走廊南端,北部为越城岭,东部为海洋山、都庞岭,西部为天平山。主要为丘陵地貌,中部为典型的岩溶峰林区。漓江、湘江为境内两大河流,中间有灵渠相连,全市总面积2.77万平方公里,人口496.16万。桂林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新!!: 兩廣總督和桂林市 · 查看更多 »

梧州市

梧州市(传统外文拼写:Ng Chow,邮政式拼音:Wuchow)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級市,位于广西东部。市境北界贺州市、桂林市,西邻来宾市、贵港市、玉林市,南连广东省茂名市,东临广东省肇慶市、云浮市。地处桂东南丘陵区,北回归线经过梧州市区。南北地势较高,中部较低,主要为低山丘陵区,东部为云开大山,北有大桂山,西有大容山。浔江自西向东横贯市境中部,于市区与其支流桂江交汇。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人口299.94万。梧州邻近广东,扼西江航道之咽喉,被稱为广西的“东大门”,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

新!!: 兩廣總督和梧州市 · 查看更多 »

楊廷璋 (清)

#重定向 楊廷璋 (清朝).

新!!: 兩廣總督和楊廷璋 (清) · 查看更多 »

楊琳 (清朝)

楊琳,中國清朝官員。奉天鐵嶺衛人。 初為守備。康熙十八年(1679年)升京營遊擊。歷官參將、江南漕標副將、雲南臨安鎮總兵。康熙四十六年任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康熙五十年任福建陸路提督。康熙五十三年升廣東巡撫。康熙五十五年職位改兩廣總督。.

新!!: 兩廣總督和楊琳 (清朝) · 查看更多 »

楊應琚

楊應琚(),字佩之,号松门,祖籍辽海汉军正白旗人,出生于青海西宁。清朝官員。 廣東巡撫楊文乾之子。由荫生授户部员外郎。乾隆时,擢山西河东道,寻调甘肃西宁道。1754年5月3日-1757年8月31日期間,奉旨接替策楞擔任兩廣總督。全名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的該官職,是兼轄廣西地區的廣東、廣西兩省之最高統治者,亦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后历任为闽浙总督调陕甘总督。 乾隆三十年,緬甸多次侵擾西南邊陲雲南。乾隆三十一年(1766)正月,劉藻被革职,杨应琚任云贵总督。楊應琚上任後發動反擊戰,收復被佔邊地。楊應琚未經同意,發動戰爭。且虚报战功,自稱殺敵上萬,令賜自盡。伊犁將軍明瑞繼任雲貴總督。.

新!!: 兩廣總督和楊應琚 · 查看更多 »

楊景素

楊景素(),字樸園,江南甘泉人,清朝官員。提督楊捷之曾孫,父親楊鑄原為古北口總兵官,酷拷披甲五哥致死、誑奏自縊。應照奏事不實律革職。.

新!!: 兩廣總督和楊景素 · 查看更多 »

殷正茂

殷正茂(),字養實,號石汀。直隸歙縣上里村(今安徽)人,祖籍直隸丹陽(今江蘇),同進士出身。.

新!!: 兩廣總督和殷正茂 · 查看更多 »

毛鴻賓

毛鴻賓(),中國清朝官員,字翊云,号菊隐,山東历城(今屬濟南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兩廣總督和毛鴻賓 · 查看更多 »

永保

永保(1081年二月十日至1084年二月七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使用這個年號的天皇是白河天皇。.

新!!: 兩廣總督和永保 · 查看更多 »

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所設清史館纂修的清史未定稿,體例依照之前的正史,分「紀、志、表、傳」四部分。 民国三年(1914年),清史馆设立,此後編修工作歷時十餘年。到1927年,主持纂修工作的清史館馆长趙爾巽見全稿已經初步成形,擔心時局多變及自己時日無多,遂決定将各--以《清史稿》的名稱刊行,以示其為未定本。因匆忙付梓,致使體例不一、繁簡失當。「然此書成稿於遺老之手,刊行於匆促之中,謬誤屢見,用時不免戒慎,唯恐誤入歧途。」由於編修者多為清朝遺老,《清史稿》書中對清朝歌功頌德,貶低辛亥革命。國民政府北伐後,将《清史稿》定為禁書,禁止刊印及發售;後来解禁。 到目前為止,因尚無依中國傳統正史體例編寫的清史,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豐富,其價值仍不可忽視。有的將其列入「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

新!!: 兩廣總督和清史稿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兩廣總督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潘蕃

潘蕃(),字廷芳,又稱鍾蕃,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嘉興府崇德縣(今浙江省桐鄉市)人,明朝兩廣總督、四川巡撫、左都御史。 潘蕃早年冒姓鍾,後改回。成化二年(1466年),登進士,授刑部主事,歷任郎中。雲南鎮守中官錢能被巡撫王恕彈劾,潘蕃奉命調查。之後出任安慶府知府,改鄖陽府知府。后累升至山東布政使、湖廣布政使。弘治九年(1496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并兼提督松潘軍務。后改南京兵部右侍郎,再換為刑部右侍郎。弘治十四年(1501年),晋升右都御史,總督兩廣。后論功升左都御史,平定歸善劇賊古三仔、唐大鬢等。正德三年(1508年),因得罪劉瑾被謫戍肅州。六年后去世。.

新!!: 兩廣總督和潘蕃 · 查看更多 »

朱珪

朱珪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兩廣總督和朱珪 · 查看更多 »

成化

成化(元年:1465年 - 末年:1487年)是明宪宗的年号。明朝使用成化这个年号一共23年,其年號有「成就德化」的意思。 成化二十三年九月明孝宗即位沿用。.

新!!: 兩廣總督和成化 · 查看更多 »

戴燿

戴燿(),字德輝,號鳳岐,福建漳州府長泰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隆慶戊辰進士。萬曆年間官至兩廣總督。.

新!!: 兩廣總督和戴燿 · 查看更多 »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清朝明史馆官修,张廷玉等主撰,全書共三百三十二卷,計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记明代史事,起自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迄於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

新!!: 兩廣總督和明史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兩廣總督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海南省

海南省,简称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海南省位於中國的最南端,包括海南島、中沙、西沙、南沙群島及其周圍的海域,全省陸地總面積3.54萬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島陸地面積3.39萬平方公里,面積與台灣島相近35,882.6258 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是中国海洋面积最大、陆地面积最小的省,也是中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以及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其常住人口867.15万人,省会为海口市。.

新!!: 兩廣總督和海南省 · 查看更多 »

方獻夫

方獻夫(),初名獻科,字叔賢,號西樵,廣東承宣布政使司廣州府南海縣(今廣東省佛山市)人,祖籍福建莆田,官至內閣首輔、禮部尚書。同进士出身。.

新!!: 兩廣總督和方獻夫 · 查看更多 »

慶復

慶復(v;),中國清朝官員,佟佳氏,字瑞园,佟國維六子。满洲镶黄旗人。 雍正五年(1727年),因为其兄隆科多得罪,慶復袭封父兄的一等公,任都统、议政大臣。雍正十一年(1733年)二月己未,接替武格,擔任清朝工部尚書,后改戶部尚書。由憲德接任。乾隆元年(1736年)任定边大将军出北路西征准噶尔。乾隆二年(1737年),接替趙弘恩擔任兩江總督。同年改雲南總督。四年(1739年)加太子太保。乾隆六年(1741年)任兩廣總督。曾任領侍衛內大臣。乾隆十年(1745年)为文华殿大学士,十二年(1747年)因欺罔免职。十四年(1749年)贻误军机,被赐自尽。.

新!!: 兩廣總督和慶復 · 查看更多 »

曾国荃

曾国荃,清朝湘军将领,一名子植,谱名传恒,字沅甫,號叔純。湖南长沙府湘乡人,宗圣曾子七十世孙,名臣曾国藩的九弟,湘軍內部稱之為曾老九,尊稱為九帥。 早年屢試不第,1852年方成為優貢生。後加入湘军,在与太平军作战中,是其兄国藩的重要助手。1856年从湖南募兵三千增援江西吉安,次年陷吉安。1860年围安庆,屡败陈玉成援军,次年陷安庆。1864年攻破天京。1866年任湖北巡抚。因善於圍城,又精於長壕法,人稱曾鐵桶。又由於在攻打太平軍天京(今江蘇南京)時,疑似劫掠南京城中大量財寶,被稱為曾老饕,此外在南京濫殺百姓無數,與其兄被稱為曾剃頭、曾屠戶。卒諡忠襄。.

新!!: 兩廣總督和曾国荃 · 查看更多 »

怡良

怡良(v;),字悦亭,瓜尔佳氏,满洲正红旗人,中国清朝官员。 怡良最初在刑部任笔帖式,后升为员外郎。道光8年(1828年)起外放,逐级升迁,18年(1838年)出任广东巡抚。在广东巡抚任内,怡良积极配合两广总督邓廷桢和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并支持关天培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初期的抵抗活动。林则徐被撤职后,怡良曾短暂署理两广总督一职。琦善出任两广总督后,要求怡良专管地方政务,遂与之产生矛盾,道光21年(1841年)正月,怡良毅然独力上疏,揭发琦善私自割让香港,导致琦善被治罪。其后因与杨芳联名奏请准予印度商人通商,被革职留任。后于八月被任命为钦差大臣会办福建军务,查实了闽浙总督颜伯焘失守厦门的经过。 道光22年(1842年),怡良被实授闽浙总督,在任内由于担心受到英国军队的袭击,并急于索回被英国占领的鼓浪屿,屡次强令台湾守将达洪阿和姚莹交还英军战俘。次年奉命入台,以“冒功”为名将达洪阿和姚莹逮捕,制造了台湾冤案,不久去职。 咸丰2年(1852年)被起复任为福州将军,次年转任两江总督,7年(1857年)因病解职。怡良病逝于同治6年(1867年)。 Category:刑部笔帖式 Category:清朝刑部員外郎 Category:清朝廣東巡撫 Category:清朝閩浙總督 Category:福州將軍 Category:清朝兩江總督 Category:滿洲正紅旗人 Category:瓜尔佳氏 Category:第一次鸦片战争人物.

新!!: 兩廣總督和怡良 · 查看更多 »

晏端書

晏端書(),字巢芸,號蛻叟,中國清朝官員,江苏仪征人,清朝官員。.

新!!: 兩廣總督和晏端書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两广总督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