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內親王和平安时代相似
內親王和平安时代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奈良時代,嵯峨天皇,鎌倉幕府,鎌倉時代,鳥羽天皇,源赖朝,日本。
奈良時代
奈良时代(710年—794年),是日本历史的一段时期,始于元明天皇将都城迁至平城京(奈良),终于桓武天皇将都城迁至平安京(京都),年代因首都而得名。由于人们希望借助佛教来达到镇护国家的目的,天平文化在这一时期蓬勃发展。.
嵯峨天皇
嵯峨天皇(;),日本第52代天皇(在位809年4月1日-823年4月16日)。諱神野()。擅長書法、詩文,被列為平安時代三筆之一。.
鎌倉幕府
#重定向 镰仓幕府.
鎌倉時代
傳・源頼朝肖像 鎌倉・高德院大佛 镰仓时代(1192年—1333年),是日本歷史中以镰仓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权时代。始於1192年(建久三年)镰仓幕府成立,终於1333年(正庆二年,元弘三年)幕府灭亡,经历141年。 关于镰仓幕府建立期,有诸说:.
鳥羽天皇
鳥羽天皇(;),日本第74代天皇(嘉承2年7月19日(1107年8月9日) - 保安4年正月28日(1123年2月25日))。諱宗仁()。 出生後不久母親藤原苡子就逝世了,由祖父白河法皇養育。出生7個月後就被立為太子。父堀河天皇死後,5歲的鳥羽天皇即位,政務全部由白河法皇管理。永久5年(1117年)娶白河法皇的養女藤原璋子(待賢門院)并立為中宮,以後與中宮生下五男二女。保安4年(1123年)1月23日,在白河法皇的主持下,鳥羽天皇禪位給了與待賢門院所生的長子崇德天皇,實權仍由白河法皇掌握。 白河法皇死後,大治4年(1129年)開設院政。鳥羽上皇一反白河法皇的政策,將被白河法皇疏遠的藤原忠實的女兒泰子(高陽院)迎入宮中,以鞏固自己的院政。另一方面,失去白河法皇這一保護傘的待賢門院失寵,鳥羽上皇寵愛藤原得子(美福門院),迫使崇德天皇將皇位讓給了得子的兒子近衛天皇。他掌握著崇德、近衛、後白河三代天皇的實權共計28年。康治元年(1142年)在東大寺受戒,成為法皇。鳥羽法皇死後,崇德上皇和後白河天皇的衝突全面爆發,最後導致了保元之亂。.
源赖朝
源賴朝(),日本鎌倉幕府首任征夷大將軍,也是日本幕府制度的建立者。他是平安時代末期河內源氏的源义朝的第三子,幼名「鬼武者」,或者是「鬼武丸」。著名的武將源義經是他的同父異母弟。.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內親王和平安时代的共同点。
- 什么是內親王和平安时代之间的相似性
內親王和平安时代之间的比较
內親王有45个关系,而平安时代有8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5.34% = 7 / (45 + 86)。
参考
本文介绍內親王和平安时代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