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內大臣 (日本)和崇德天皇相似
內大臣 (日本)和崇德天皇有(在联盟百科)17共同点: 壽永,天承,安元,平清盛,二條天皇,後白河天皇,保延,保元,六條天皇,白河天皇,鳥羽天皇,近衛天皇,藤原忠通,藤原賴長,長寬,淳仁天皇,明治天皇。
壽永
壽永(1182年五月二十七日至1185年三月二十四日以後)是日本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安德天皇與後鳥羽天皇,也是後白河法皇的院政期。 這個年號使用的時代發生源平合戰。.
內大臣 (日本)和壽永 · 壽永和崇德天皇 ·
天承
天承(1131年一月二十九日至1132年八月十一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使用這個年號的天皇是崇德天皇。.
內大臣 (日本)和天承 · 天承和崇德天皇 ·
安元
安元(1175年七月二十八日至1177年八月四日)是日本的年號。這個時代的天皇是高倉天皇。.
內大臣 (日本)和安元 · 安元和崇德天皇 ·
平清盛
平清盛(、元永元年-治承5年閏2月4日),日本平安時代後期的武將、公卿、政治家。伊势平氏的栋梁平忠盛的嫡长子。1156年的保元之乱後贏得後白河天皇的信賴,1159年的平治之乱中打败了源义朝巩固其地位。1167年升任太政大臣(相國),隔年出家,女儿平德子嫁給高仓天皇成為皇后,開創了誇稱「除了平氏一族之外,其他人都不配當人」(平氏にあらずんば人にあらず)的平氏政權輝煌時代,但逐渐平氏的独裁引起了贵族、僧人、武士的反对。后来他对後白河法皇十分不满,治承三年(1179年)發動政變,幽禁後白河法皇於鳥羽殿。治承4年(1180年)2月,他迫使高仓天皇退位,拥立自己的外孙安德天皇即位。平清盛于1181年死于热病,三年后平氏被河内源氏打败,兵权也被夺取。.
內大臣 (日本)和平清盛 · 崇德天皇和平清盛 ·
二條天皇
二條天皇(;,康治二年六月十八日-永萬元年七月二十八日),日本第78代天皇(1158年9月5日-1165年8月3日,保元三年八月十一日-永萬元年六月二十五日在位)。名守仁()。後白河天皇第一皇子,母為藤原經實之女源懿子。.
後白河天皇
後白河天皇(;,大治二年九月十一日-建久三年三月十三日),日本第77代天皇(1155年8月23日-1158年9月5日,永壽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保元三年八月十一日在位)。名雅仁()。鳥羽天皇第四皇子。母為藤原公實之女藤原璋子。.
保延
保延(1135年四月二十七日至1141年七月十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使用這個年號的天皇是崇德天皇。.
保延和內大臣 (日本) · 保延和崇德天皇 ·
保元
保元(1156年四月二十七日至1159年四月二十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指的是久壽之後、--之前,1156年到1158年這段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後白河天皇與二條天皇。.
保元和內大臣 (日本) · 保元和崇德天皇 ·
六條天皇
六條天皇(;,長寬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安元二年七月十七日),日本第79代天皇(1165年8月3日-1168年3月30日,永萬元年六月二十五日-仁安三年二月二十九日在位)。名順仁()。后禅位成为上皇。是目前为止日本历史上最年幼的天皇和上皇。.
白河天皇
白河天皇(;),日本第72代天皇。本名贞仁()在世,在位:延久四年十二月八日(1073年1月18日) - 应德三年十一月廿六日(1087年1月5日)。 他仿效父親後三條天皇實行院政,是第一位实行院政的法皇(退位後的天皇稱上皇,上皇出家稱法皇)。曾誇口道:「賀茂川之水、雙陸的賭局、山法師(比叡山僧兵),天下間唯有這三件事不如我意!.
鳥羽天皇
鳥羽天皇(;),日本第74代天皇(嘉承2年7月19日(1107年8月9日) - 保安4年正月28日(1123年2月25日))。諱宗仁()。 出生後不久母親藤原苡子就逝世了,由祖父白河法皇養育。出生7個月後就被立為太子。父堀河天皇死後,5歲的鳥羽天皇即位,政務全部由白河法皇管理。永久5年(1117年)娶白河法皇的養女藤原璋子(待賢門院)并立為中宮,以後與中宮生下五男二女。保安4年(1123年)1月23日,在白河法皇的主持下,鳥羽天皇禪位給了與待賢門院所生的長子崇德天皇,實權仍由白河法皇掌握。 白河法皇死後,大治4年(1129年)開設院政。鳥羽上皇一反白河法皇的政策,將被白河法皇疏遠的藤原忠實的女兒泰子(高陽院)迎入宮中,以鞏固自己的院政。另一方面,失去白河法皇這一保護傘的待賢門院失寵,鳥羽上皇寵愛藤原得子(美福門院),迫使崇德天皇將皇位讓給了得子的兒子近衛天皇。他掌握著崇德、近衛、後白河三代天皇的實權共計28年。康治元年(1142年)在東大寺受戒,成為法皇。鳥羽法皇死後,崇德上皇和後白河天皇的衝突全面爆發,最後導致了保元之亂。.
近衛天皇
近衛天皇(;保延5年5月18日(1139年6月16日) - 久寿2年7月23日(1155年8月22日)),日本第76代天皇(永治元年12月7日(1142年1月5日) - 久寿2年7月23日(1155年8月22日))。諱体仁()。 近衛天皇是鳥羽天皇的第七皇子,其生母是美福門院藤原得子。近衛天皇於1139年出生,當時鳥羽天皇已經退位。 鳥羽天皇在位期間,由白河法皇執掌朝政。鳥羽天皇的中宮待賢門院是白河法皇的養女,在1123年鳥羽天皇被迫遜位給了待賢門院所生的兒子崇德天皇。但鳥羽法皇寵愛的是美福門院,因此1129年白河法皇死後待賢門院就失勢了,1142年,鳥羽法皇脅迫崇德天皇退位,讓當時年僅2歲多的近衛天皇即位。 近衛天皇即位之後,由於年幼不懂事,所有政務都由鳥羽法皇管理。近衛天皇體弱多病,15歲的時候又一度失明,曾一度向藤原忠通提出退位的企圖。17歲的時候近衛天皇病逝,沒有子嗣。 近衛天皇死後,崇德上皇提出讓自己復位,或由自己的兒子重仁親王即位。但遭到了鳥羽法皇和藤原通憲的反對,最後崇德上皇的弟弟雅仁親王被擁上皇位,是為後白河天皇。這為後來的保元之亂埋下了伏筆。 近衛天皇的皇后藤原多子,在近衛天皇逝世後隱居。後來二條天皇不顧後白河上皇的反對,將藤原多子立為了自己的皇后,時人稱之為「二代之--」。.
藤原忠通
藤原忠通(ふじわら の ただみち,),日本平安時代公卿。藤原北家出身,藤原忠實長子。官至從一位攝政關白太政大臣,世稱法性寺殿、高陽院,法名圓觀。 大日本史.
藤原賴長
藤原賴長()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的公卿。出身藤原北家,是藤原忠實的次子。綽號惡左府或宇治惡左府。 幼名菖蒲若,其父藤原忠實擔任攝政、關白、太政大臣的職務。1130年元服後敘正五位下的官位,任侍從、近衛少將和伊予權守。此後憑藉父親的關係,賴長的官位昇進很快,1149年(久安5年)敘從一位左大臣的官位。 藤原賴長博學多識,精通儒學,而且擅長於和歌和漢詩的創作。其性格苛烈、待人嚴厲而且拒絕妥協,因此得到了「惡左府」的綽號。賴長有一女名多子,嫁給近衛天皇為皇后。 1155年,近衛天皇逝世。鳥羽法皇本希望讓崇德上皇的兒子重仁親王繼位,但遭關白藤原忠通(賴長的兄長)反對,認為雅仁親王的長子守仁親王有作為國君的才能,因此改立雅仁親王即位,是為後白河天皇。崇德天皇十分怨恨,暗中拉攏藤原賴長同後白河天皇一派對抗。 次年,鳥羽法皇駕崩,兩派的衝突白熱化。京都風傳賴長勾結崇德上皇謀反,因此,後白河天皇下令沒收藤原賴長擁有的莊園。當時,沒收莊園意味著被定為謀反之罪,賴長以此為理由舉兵,擁立崇德上皇討伐後白河天皇。7月8日,賴長糾集屬下武士平家弘、源為義、平忠正等人據白河北殿(崇德上皇的住所)開軍事會議,源為朝建議夜襲高松殿,但被賴長拒絕,決定等待興福寺僧兵的支援。後白河天皇則在11日黎明襲擊白河北殿,崇德上皇方面宣告失敗。賴長由家司藤原成隆抱持著騎馬逃出御所,途中為源重貞放箭射傷了頭部。賴長受了重傷,抱著最後的希望逃亡奈良,向已退隱的父親藤原忠實求救,遭到拒絕,失意而死。 賴長死後,其長子兼長、次子師長、三子隆長、四子範長皆遭流放。除了師長之外皆死於配流之所。 保元之亂之後,藤原賴長被封為朝敵。1164年,其次子藤原師長受到特赦,回到京都(平清盛執政後,師長成為太政大臣)。然而1177年(安元3年)先後發生延曆寺強訴事件、安元大火和鹿谷陰謀事件,朝廷認為是讚岐院(崇德上皇)和藤原賴長的怨靈作祟,因此在8月3日諡讚岐院為崇德天皇,同時追贈藤原賴長正一位太政大臣的官位。 |- |- |- |- |- |- |- Category:平安時代後期貴族 Category:御堂流 Category:日本雙性戀者 Category:日本战争身亡者 Category:日本人物神.
長寬
長寬(1163年三月二十九日至1165年六月五日)是日本的年號。這個時代的天皇是二條天皇。.
內大臣 (日本)和長寬 · 崇德天皇和長寬 ·
淳仁天皇
淳仁天皇(;)日本第47代天皇,758年8月1日-764年10月9日在位。諱大炊()。 758年孝謙天皇退位,淳仁天皇即位。他重用藤原仲麻吕,该官名为中国式,称太政官为乾政官,称太政大臣为大师。當時做天帝而保持的神態,炊奉太后孝谦天皇执行国家大事。时中国发生安史之乱,欲送去牛角作为武器原料,支援唐皇室。孝謙上皇和道镜擅权,藤原仲麻吕起兵,反遭杀身之祸。由于与仲麻吕的关系,淳仁天皇退位,被流放于淡路國而死,世称淡路废帝()。 後一直到明治維新時代,才被追封為正統天皇。.
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為日本第122代天皇(1867年-1912年在位)。諱睦仁,孝明天皇第二子,母為典侍中山慶子。出生時稱號為祐宮,徽印印號為永。.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內大臣 (日本)和崇德天皇的共同点。
- 什么是內大臣 (日本)和崇德天皇之间的相似性
內大臣 (日本)和崇德天皇之间的比较
內大臣 (日本)有338个关系,而崇德天皇有6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7,杰卡德指数为4.27% = 17 / (338 + 60)。
参考
本文介绍內大臣 (日本)和崇德天皇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