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入侵格林納達和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入侵格林納達和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之间的区别

入侵格林納達 vs.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入侵格瑞那達(英文:Invasion of Grenada,1983年10月25日—10月27日)是美國對格瑞那達展開的軍事入侵行動,作戰代號為緊急狂暴行動(Operation Urgent Fury)。格瑞那達是一個位於委內瑞拉北部100英里(160公里)人口僅十萬多的加勒比海島國,在當地激進派發動了一場軍事政變推翻了一個剛成立不久的的共產革命政府。美國以保護僑民和應東加勒比國家組織請求干預為由,與牙買加、多米尼克、巴貝多等7個加勒比海國家聯合出兵格瑞那達。這場入侵的結果導致格瑞那達的新政府被推翻,军队被重新改組。但由於冷戰政治和古巴的積極參與,使得這場軍事行動充滿了爭議性。之後,格瑞那達又重新加入英聯邦。 格瑞那達於1974年自英國獨立,但1979年推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新寶石運動发动革命接掌政權,並废除了該國的憲法,停止了其他政黨活動和選舉。經過1983年的內部權力鬥爭以莫里斯·毕晓普为總理的政府被激進派推翻。在1983年10月25日入侵開始時,美國部隊(近10000人)、牙買加和地區安全體系(RSS)(約300人),打敗了哈德遜·奧斯汀領導的軍政府士兵。 英國、加拿大和聯合國大會,譴責這場入侵是公然違反國際法。但有美国学者认为,這場行動得到了美國以及格瑞那達各階層人民的廣泛支持。10月25日被定為國定假日,在格瑞那達,被稱為感恩節,以紀念這一事件。此外,在2009年5月29日,格瑞那達政府將薩利內斯國際機場正式改以被殺害的前領導人莫里斯·毕晓普命名。.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الجماهيرية العربية الليبية الشعبية الإشتراكية العظمى),多簡稱為「利比亞阿拉伯民眾國」(الجماهيرية العربية الليبية,),是利比亞歷史上一個由穆阿迈尔·卡扎菲領導的政權,成立於1977年3月2日,結束於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身亡。 其國名中的「民眾國」(جماهيرية,)是卡达菲自創的一個名稱,用以指以卡达菲所創立的第三理論為指導的國家。.

之间入侵格林納達和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相似

入侵格林納達和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宪法利比亞冷战联合国大会

宪法

憲法,又稱宪章、根本法或憲制文件,是一个主權国家、政治實體或地區、自治地区、聯邦制國家的联邦州或國際組織及其成員的最基本法律。與憲法擁有同樣地位的還有基本法。 憲法通常規定一個國家的社會制度、國家制度、國家機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但不一定包含以上全部內容,例如會逐漸增加憲法內容的英國不成文憲法。憲法定義國家政體及政府運作方式,以及法律訂定的方式。憲法在一個國家之全部法律中具有最高權威和最大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之依據。有些憲法(特別是成文憲法)會限制政府的權力,其方式是訂定一些政府權力的運作範圍,例如人民的基本權,例如美国宪法就是這類的憲法。憲法之制定和修改,一般須經過特定之程序。考量美國憲法與美國黑奴曾經同時並存,認定憲法並非民主國家特有的法律種類,以憲法的原文"Constitution"作為思考的起點,憲法的定義其實是國家基本結構的意思,漢朝的約法三章亦能歸類為憲法。 印度憲法是世界所有主权国家中,篇幅最長的成文憲法,,共有444條,分為22章,12份附表及118個修正案,若翻譯為印度英語有117,369字。美國憲法是篇幅最短的成文憲法,共有7條,27個修正案,合計4,400字。.

入侵格林納達和宪法 ·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和宪法 · 查看更多 »

利比亞

#重定向 利比亚.

入侵格林納達和利比亞 · 利比亞和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 查看更多 »

冷战

冷戰(Cold War)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國及英國為首的--、與以蘇聯為首的--之間长达半世纪的政治對抗。一般认为,冷战始于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结束于1989年苏东剧变。在二戰結束後,原先結盟對抗納粹德國的美國及蘇聯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但兩國持有不同的經濟和政治體制:美國及其他北約成员国为資本主義陣營,而蘇聯及其他华约成员国則为社会主义阵营,兩方也因此展開了數十年的對立。冷戰的名稱來自於雙方從未正式交戰的特點,因為在冷戰期間,美蘇雙方所持有的大量核武器,為兩國帶來相互保證毀滅能力。 在數十年的冷戰中,雙方的關係和冷戰的激烈性也不斷變化。重大的幾次衝突事件包括了第二次國共內戰(1946年—1949年)、柏林封鎖(1948年—1949年)、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年)、古巴飛彈危機(1962年)、越南战争(1959年—1975年)、蘇聯-阿富汗戰爭(1979年—1989年)、蘇聯擊落大韓航空007號班機(1983年)、以及北約優秀射手演習(1983年)等等。他們透過軍事的結盟、戰略部隊的佈署、對第三國的支援、間諜和宣傳、科技競爭(如太空競賽)以及核武器和傳統武器的軍備競賽來進行非直接的對抗。美蘇兩方在許多第三世界的國家進行了一系列政治和軍事的衝突,包括了拉丁美洲、非洲、中東、和東南亞地帶。為了減緩核戰爭的風險,兩方曾在1970年代試圖以緩和政策減緩軍事對立。 從1980年代開始美國就在總統隆納·雷根政府的執政下,對蘇聯發起了一系列外交、軍事和經濟上的攻勢和施壓,再加上社会主义阵营本身的經濟發展陷入了嚴重的停滯,因此,在1980年代中期,蘇聯在新任蘇共中央總書記戈巴契夫的領導下,實施了經濟改革(1987年)和開放政策(1985年)。然而東歐國家從蘇聯獨立的傾向卻只增不減,尤其以波蘭的團結工聯最為突出。種種壓力累積之下,戈巴契夫在1989年停止了對東德的支援,導致了蘇聯旗下的衛星國,在數週內一一脫離,令蘇聯最後在1991年年底徹底解體,資本主義反共陣營取得勝利。在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冷戰使當時無數國家的命運和人民的生活都發生重大改變,留下的影響更有不少存留至今。此外冷戰中的核戰爭和間諜戰、高科技軍備等成分也成為了大眾文化常見的題材。.

入侵格林納達和冷战 · 冷战和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大会

会员资格 请参阅关于大会会员资格的两篇文章:.

入侵格林納達和联合国大会 ·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和联合国大会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入侵格林納達和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之间的比较

入侵格林納達有48个关系,而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有5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3.96% = 4 / (48 + 53)。

参考

本文介绍入侵格林納達和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