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党卫队和親衛隊下級小隊領袖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党卫队和親衛隊下級小隊領袖之间的区别

党卫队 vs. 親衛隊下級小隊領袖

親衛隊(Schutzstaffel,又譯黨衛隊,通稱「SS」,常以代表;)是納粹德國由阿道夫·希特勒與其所屬的納粹黨所領導的一支準軍事組織。親衛隊從納粹黨志願者組成的「會堂警備隊」(Saal-Schutz)開始,初期其負責維持該黨在慕尼黑舉行大會活動時的保安工作。1925年,海因里希·希姆萊加入該組織,同年通過重新整合而獨立出來成為直接隸屬於納粹黨部的組織,並最終將其重新起名為「黨衛隊」,在希姆萊的領導下,黨衛隊從一個小小的衛隊成長成為納粹德國最為龐大而顯赫的權利機構。自1929年至納粹政權瓦解的1945年期間,從1929年希姆萊正式掌控黨衛隊到1945年第三帝國崩潰之間的17年中,黨衛隊的職責從希特勒的私人護衛擴展到整個納粹帝國和其的情報蒐集,監視,保安和恐怖行動。 黨衛隊基本分作「一般親衛隊」、「武裝親衛隊」和「骷髏總隊」三個主要組成部分。「一般黨衛隊」的主要任務為維護實行及一般性警察治安工作,而「武裝黨衛隊」則是由戰鬥部隊所組成的軍事組織。「骷髏總隊」則是負責各地集中營與滅絕營的運行管理並從事特別行動。除上述單位外,黨衛隊還控制着國家秘密警察即「蓋世太保」、「保安處」等下屬機構,其任務主要為監視國內活躍或潛在的政治敵人、並摧毀任何敵對勢力及其反納粹的行動,加強德國人民對納粹意識形態的支持與認同,除此之外提供國內和國外的情報資訊。 作為隸屬於納粹黨的組織之一,黨衛隊對二戰期間造成5百50萬到6百萬猶太人和其他受害者死亡的猶太人大屠殺負有主要責任。同時,黨衛隊下屬的部門和人員在二戰期間犯有戰爭罪及反人類罪行。該組織在統治期間從事商業活動的同時,壓迫和使用集中營囚犯以奴工的形式進行勞作為其牟利。納粹德國崩潰之後,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審理下,黨衛隊被判定為犯罪組織。戰後的1948年,黨衛隊僅存的最高級別官員,恩斯特·卡爾滕布倫納在國際法庭中被判反人類罪行成立,執行絞刑。. 親衛隊下級小隊領袖(Unterscharführer)是納粹德國準軍事組織「親衛隊」的一個階級,存在於1934年至1945年間。本階級於造成親衛隊自納粹黨準軍事部隊「衝鋒隊」中分離的長刀之夜後創設。 下級小隊領袖的官等標記為帶有一個銀色方形的黑底襟章,肩章則與德意志國防軍下士所配掛的樣式相同,兩者的官等亦相當。.

之间党卫队和親衛隊下級小隊領袖相似

党卫队和親衛隊下級小隊領袖有(在联盟百科)11共同点: 一般親衛隊德意志國防軍納粹德國納粹集中營纳粹党親衛隊小隊領袖親衛隊保安處親衛隊分隊領袖长刀之夜武裝親衛隊準軍事部隊

一般親衛隊

一般親衛隊(德語:Allgemeine SS)是納粹德國的準軍事組織「親衛隊」旗下規模最為龐大的組成部份,由親衛隊中央行政部指揮統轄。一般親衛隊於1934年秋季正式創立以將其成員與親衛隊特別機動隊(武裝親衛隊的前身)以及骷髏總隊(負責納粹集中營的管理)的成員作出區別。 自1939年起,一般親衛隊也廣泛地在納粹德國佔領下的歐洲境內扶植在地的親衛隊單位。1940年起,納粹德國將這些在地單位合併為日耳曼親衛隊。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伊始,多數的親衛隊成員均隸屬於一般親衛隊,但這種情況在武裝親衛隊開放外國德意志民族與非德意志族人民加入後有所改變。.

一般親衛隊和党卫队 · 一般親衛隊和親衛隊下級小隊領袖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國防軍

德意志國防軍(Wehrmacht)是 1935 年至 1945 年間納粹德國的軍事力量,軍種包括陸軍、海軍和空軍,納粹黨的武裝党衛隊單位有時也從屬於國防軍。.

党卫队和德意志國防軍 · 德意志國防軍和親衛隊下級小隊領袖 · 查看更多 »

納粹德國

纳粹德国是1933年至1945年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统治下的德国的通称。在希特勒统治之下,德国转变为一法西斯主义极权国家,国内近乎一切事务均为纳粹党所控制。1945年5月同盟国战胜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宣告结束,纳粹德国亦不复存在。 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纳粹党由此开始清除国内一切政治反对力量,巩固自身权力。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将总理和总统职权合一,成为德国独裁者。1934年8月19日全民公投正式确定希特勒的德国“元首”头衔,一切权力都集中至希特勒手中,其辞令高于一切法律。纳粹政府并非相互协调协作的整体,而是不同内部派别组成的集合,各派别间进行权力斗争,试图获得希特勒的偏爱。大萧条期间,纳粹通过没收犹太人、共产主义者和宗教人士的财产,大规模军事支出和混合经济体制稳定了经济并结束了大规模失业的局面。包括高速公路系统在内的公共工程建设亦同时进行,经济恢复稳定局面,纳粹政权亦提升了其受欢迎度。 种族主义(尤其是反犹太主义)是该政权的中心特性之一,日耳曼人(北欧人种)被认为是雅利安人种中最为纯正者,由此即为优等人种。犹太人及其他不适宜的人种则受到迫害并遭屠杀。反希特勒统治的抵抗运动则遭残酷压制。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反对人士遭到杀害、逮捕或驱逐。基督教教会亦受到打击,教会领袖受监禁。教育重心集中于种族生物学、人口政策及为军事服务的体育。女性的就业和教育机会大幅减少。力量来自欢乐组织进行娱乐和旅游活动,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向世界展示了第三帝国的气象。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有效通过电影、大规模集会以及希特勒的演说,达到控制舆论的目的。政府同时还限制艺术表达,推广一些特定的艺术形式,否定和封禁其他艺术形式。 1930年代末期纳粹德国对于领土的要求日益扩张,若得不到满足则以战争相威胁。1938年和1939年,纳粹德国先后吞并和。希特勒同斯大林达成互不侵犯协议,并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打响。德国同意大利和其他轴心国结盟,至1940年已征服欧洲大部分地区,并对英国进行威胁。总督辖区在征服地区建立起来,而在波兰剩余地区则建立了总督府。犹太人和其他不受欢迎的群体被送往纳粹集中营和灭绝营并被杀害。 1941年德国对苏联发动入侵之后,战争局面开始扭转,而到1943年德国则遭遇了严重的军事失败。1944年对德国的大规模轰炸持续升级,轴心国力量开始自东欧和南欧撤退。盟军登陆法国之后,在一年时间内苏联从东部入侵,其他同盟国力量则从西部入侵,德国战败投降。希特勒拒绝承认失败,导致战争最后阶段德国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与战争相关的死亡人数继续攀升。同盟国展开去纳粹化进程,并将剩余的纳粹领导人送往纽伦堡进行战争罪的审判。战后纳粹德国东部领土被并入苏联和波兰,而剩余德国领土则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军事占领,直到1949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立,德国领土被一分为二。.

党卫队和納粹德國 · 納粹德國和親衛隊下級小隊領袖 · 查看更多 »

納粹集中營

纳粹集中營(Konzentrationslager)指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德国在其领土與佔領地建立的大量集中营。这一做法最初开始于1933年的国会大厦纵火案之后,以关押政治犯和反对纳粹政权的人士。由于在1930年代德国经常不经审判就对政治反对者和其他人员进行关押,所以集中营在这一阶段发展迅速,另外,虽然没有建设过大型的监狱复合体,由于正是苏德合作时期,纳粹从其伙伴苏联那边的行之有年的劳改营取得了相当多的操作经验,大大的提高了犯人的管理以及劳力运用效率。.

党卫队和納粹集中營 · 納粹集中營和親衛隊下級小隊領袖 · 查看更多 »

纳粹党

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National 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 Partei,縮寫為NSDAP),或譯民族社會主義德意志勞動者黨,通稱納粹黨(Nazi Party),是20世紀前半葉的一個德國政黨,創立於魏瑪共和時代,前身為於1919年創立的德國工人黨,於1920年更名。後由希特勒領導。1932年,在德國議會選舉中獲勝,希特勒於1933年出任德國總理。納粹黨執政後,威瑪共和時代結束,德國進入希特勒獨裁時代,俗稱納粹德國或者第三帝國。1945年5月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及由盟國占領後,以盟國管制理事會第2號法令將納粹黨解散。 納粹來自德文中的Nazi,為「民族社会主义者」(Nationalsozialist)的簡寫。.

党卫队和纳粹党 · 纳粹党和親衛隊下級小隊領袖 · 查看更多 »

親衛隊小隊領袖

親衛隊小隊領袖(Scharführer)是納粹德國準軍事組織「親衛隊」的一個階級,存在於1925年至1945年間。在德語原文中,「Schar」指的是一種最編制最小的軍事單位;「Scharführer」這個名稱最早可以追溯至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負責指揮或其他特種小隊的指揮官。.

党卫队和親衛隊小隊領袖 · 親衛隊下級小隊領袖和親衛隊小隊領袖 · 查看更多 »

親衛隊保安處

#重定向 黨衛隊保安處.

党卫队和親衛隊保安處 · 親衛隊下級小隊領袖和親衛隊保安處 · 查看更多 »

親衛隊分隊領袖

親衛隊分隊領袖(Rottenführer)是納粹德國準軍事組織「親衛隊」的一個階級,首創於1932年;其官等高於親衛隊突擊隊員,但低於親衛隊下級小隊領袖。 分隊領袖的官等標記為帶兩條銀色橫紋的黑底襟章。在身著灰色的野戰制服時,分隊領袖亦會配戴與德意志國防軍上等兵樣式相同的臂章。.

党卫队和親衛隊分隊領袖 · 親衛隊下級小隊領袖和親衛隊分隊領袖 · 查看更多 »

长刀之夜

長刀之夜(Nacht der langen Messer)或蜂鳥行動(Operation Hummingbird)又称血洗冲锋队,在德語更常稱羅姆政變(Röhm-Putsch),是個發生於德國1934年6月30日至7月2日的清算行動,納粹政權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處決,大多數死亡者為納粹衝鋒隊成員。 希特勒因無法控制衝鋒隊的街頭暴力並視之為對權力的威脅,故欲除去衝鋒隊及其領導者恩斯特·羅姆。他還想安撫害怕及厭惡衝鋒隊的國防軍高層,特別是當羅姆企圖想把國防軍納入自己領導的衝鋒隊之下。最後,希特勒清算其政權的政敵,特別是忠於副總理帕彭的人馬。至少有85人死於清算,不過最後的死亡人數可能達幾百個。超過一千的反對者被逮捕,大部分參與行動的是黨衛隊及蓋世太保,此次行動加強並鞏固國防軍對希特勒的支持。 同時,德國法律雖已禁止以對政權的忠誠為理由進行法外處決並已執行過百年,但因為德國法院及內閣解禁及消除相關障礙,此次行動為納粹政權帶來法理上的依據。.

党卫队和长刀之夜 · 親衛隊下級小隊領袖和长刀之夜 · 查看更多 »

武裝親衛隊

#重定向 武装党卫队.

党卫队和武裝親衛隊 · 武裝親衛隊和親衛隊下級小隊領袖 · 查看更多 »

準軍事部隊

準軍事部隊(paramilitary)是一種武裝部隊,其職能和組織類似專業軍隊,但不視為地位相同的組織。 “準”(para)這一個辭彙源於希臘文其義近似於輔助。「準軍事」一詞是主觀的。準軍事部隊的性質差異很大,這完全取決於他們的的背景。例如,在北愛爾蘭,準軍事指任何非法組織的政治目的,但在哥倫比亞,準軍事僅指合法武裝組織的右翼不反政府集團(例如:哥倫比亞聯合自衛隊),而非法武裝組織的左翼反政府集團(例如: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稱為游擊隊。.

党卫队和準軍事部隊 · 準軍事部隊和親衛隊下級小隊領袖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党卫队和親衛隊下級小隊領袖之间的比较

党卫队有90个关系,而親衛隊下級小隊領袖有1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1,杰卡德指数为10.38% = 11 / (90 + 16)。

参考

本文介绍党卫队和親衛隊下級小隊領袖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