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鞑靼人强制流放和基輔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克里米亚鞑靼人强制流放和基輔之间的区别
克里米亚鞑靼人强制流放 vs. 基輔
克里米亚鞑靼人強制流放(Sürgünlik,意指「流放」)是指1944年斯大林以他们与纳粹党勾结为由把克里米亚鞑靼人流放至中亚与西伯利亚一带。 俄国合併克里米亚汗国后,一直在俄化这地方与驱逐鞑靼人。不过要1944年才认真执行,这次与以前不同,是全民被驱逐。在5月14日开始行动,32000人內務人民委員部NKVD执行此行动。193865个韃靼人被流放,151136人到达烏兹别克,8597人到馬里埃尔共和国,4286到哈萨克,其余至俄国各地。 1944年5月到11月,死了10,105人。大約30,000人死在途中(20%)。一般说死了46%,其他人在劳改營工作(物业被俄国人接收)。鞑靼人称此次流放为种族灭絕。他们在斯大林死后多次抗议,才能够陸續返回,但地方已被俄羅斯人與烏克蘭人取代。 Category:苏联的民族迁徙 Category:克里米亞鞑靼人 Category:克里米亞歷史. 基輔(Kyiv ;Kyjev;Kiyev )位于乌克兰中北部第聂伯河中游,是烏克蘭首都、基輔州首府及第一大城市,人口達2,907,817(2016年)。 基輔是東歐重要的工業、科學、文化及教育中心,也是許多高科技產業、高等教育機構和歷史建築的所在地,擁有廣泛的基礎設施和高度發達的公共交通系統,如基輔地鐵。 基輔的名稱來自「Kyi」,傳說中這座城市的建立者之一(Kyi, Shchek, Khoryv三兄弟和姐妹Lybid)。基輔在5世紀時是一座交易所,後逐漸成為東斯拉夫文明的中心,並在10世纪至13世紀成為基輔羅斯的首都。1240年12月的拔都入侵徹底摧毀了這座城市,使基輔失去過去數個世紀所獲得的政治影響力。後來強盛鄰國的興起,使得這裡成為這些大国的邊境重鎮(立陶宛大公國、波兰立陶宛联盟、俄羅斯帝國)。 19世紀末,基輔因俄羅斯帝國的工業革命而再度興起。基輔在經歷1917年俄國革命引發的動盪時期後,自1921年起成為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重要城市,1934年後成為首都。苏德战争期間,基輔在1941年7月7日—9月26日的基辅战役中被纳粹德国国防军占领,1943年10月被红军解放,并迅速发展成為蘇聯第三大城市。1991年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基輔成為烏克蘭首都。.
之间克里米亚鞑靼人强制流放和基輔相似
克里米亚鞑靼人强制流放和基輔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俄羅斯人,烏克蘭人,鞑靼人。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克里米亚鞑靼人强制流放和基輔的共同点。
- 什么是克里米亚鞑靼人强制流放和基輔之间的相似性
克里米亚鞑靼人强制流放和基輔之间的比较
克里米亚鞑靼人强制流放有9个关系,而基輔有15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1.82% = 3 / (9 + 156)。
参考
本文介绍克里米亚鞑靼人强制流放和基輔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