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克羅伊斯和阿斯提阿格斯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克羅伊斯和阿斯提阿格斯之间的区别

克羅伊斯 vs. 阿斯提阿格斯

克罗伊斯(Κροῖσος,),吕底亚王国最后一位君主,公元前561年即位一直到公元前546年被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帝打败为止,在位15年。. 阿斯提阿格斯(希羅多德把他的名字写为Ἀστυάγης,波斯语写法为ایشتوویگو)是古代西亞米底王國的最後一任君主。他的在位年期為约前585年至前550年,共36年。他是基亞克薩雷斯的儿子。 他自己的外孫,一向臣服於米底王國的安善王居鲁士二世起兵反叛米底,在前550年征服米底王國,建立波斯王國。 他的名字来自于古波斯语,意为“舞标枪者”。.

之间克羅伊斯和阿斯提阿格斯相似

克羅伊斯和阿斯提阿格斯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居鲁士二世呂底亞阿契美尼德王朝

居鲁士二世

居鲁士二世(古波斯楔形文字: Kūruš;کوروش بزرگ;Κύρος;)即居鲁士大帝(Cyrus the Great),中文《新旧约聖經》译为古列,現代中文譯本改譯為塞魯士。。他是波斯帝国创建者、阿契美尼德王朝第一位国王(前549年—前529年在位)Schmitt Achaemenid dynasty (i. The clan and dynasty)。在他的统治下,帝国不仅囊括了古代近东的所有文明国家,还包括了大部分西南亚,和一部分中亚及高加索地区。他的帝国从西边的赫勒斯滂到东边的印度河,是前所未有的最大帝国。他的称号的全称为大帝,波斯国王,安善国王,米底国王,巴比伦国王,苏美尔和阿卡德国王,四方之王。他还通过居魯士圓柱宣布了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份重要的人权宣言(大约在公元前539年到530年之间)。 居鲁士大帝在位的时间大约在29到31年间。他首先征服了米底王国,然后是呂底亞王国,紧接着是新巴比倫王國。大约在征服巴比伦前后,他领导了一次到中亚的远征,在远征中摧枯拉朽,“毫无例外的征服了每一个国家”。居鲁士大帝没有机会進入埃及,因为他在公元前530年12月死在了沿锡尔河攻打马萨格泰的战役中。Cyrus's date of death can be deduced from the last two references to his own reign (a tablet from Borsippa dated to 12 August and the final from Babylon 12 September 530 BC) and the first reference to the reign of his son Cambyses (a tablet from Babylon dated to 31 August and or 4 September), but a undocumented tablet from the city of Kish dates the last official reign of Cyrus to 4 December 530 BC; see R. A. Parker and W. H. Dubberstein, Babylonian Chronology 626 B.C. – A.D. 75, 1971.

克羅伊斯和居鲁士二世 · 居鲁士二世和阿斯提阿格斯 · 查看更多 »

呂底亞

吕底亚(Lydia),小亞細亞中西部一古國(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前546年),瀕臨愛琴海,位於今天小亚细亚的西北部,其居民的語言為印歐語系安那托利亞語族,以其富庶及其宏偉的首都薩第斯(Sardis)著稱,它大約在公元前660年開始鑄幣,可能是最早使用鑄幣的國家。.

克羅伊斯和呂底亞 · 呂底亞和阿斯提阿格斯 · 查看更多 »

阿契美尼德王朝

阿契美尼德王朝(古代波斯语: ;现代波斯语:شاهنشاهی هخامنشی ;前550年-前330年),也稱波斯第一帝國,是古波斯地区第一个把領土擴張到大部份中亞和西亚領域的王朝,也是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极盛时期的領土疆域東起印度河平原,西至小亚细亚、欧洲的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西南至埃及、利比亚、努比亚和阿比西尼亚。公元前480年的波斯帝国,领土面积约为600万平方公里,人口峰值约为1800万。.

克羅伊斯和阿契美尼德王朝 · 阿契美尼德王朝和阿斯提阿格斯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克羅伊斯和阿斯提阿格斯之间的比较

克羅伊斯有10个关系,而阿斯提阿格斯有2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10.00% = 3 / (10 + 20)。

参考

本文介绍克羅伊斯和阿斯提阿格斯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