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克拉特魯斯和阿拉霍西亞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克拉特魯斯和阿拉霍西亞之间的区别

克拉特魯斯 vs. 阿拉霍西亞

克拉特魯斯(希臘語:Κρατερός,約),在亞歷山大大帝麾下是一名相當倚重的大將,後來成為繼業者之一。 克拉特魯斯參與亞歷山大大帝東征的大小戰役,在著名的伊蘇斯戰役和高加米拉戰役中指揮著方陣左冀步兵。在公元前326年的希達斯皮斯河戰役中,他負責指揮佯動部隊在西岸駐守,成功欺騙敵軍並讓亞歷山大的主力部隊順利渡河。亞歷山大對克拉特魯斯相當信任,在亞歷山大諸將中他最信任就是赫費斯提翁和克拉特魯斯。雖然他深受國王信任,然而克拉特魯斯堅守、捍衛馬其頓傳統,與亞歷山大提倡的東方化政策相牴觸,使他官位上無法與赫費斯提翁、佩爾狄卡斯相比媲,但反而使他深受馬其頓士兵歡迎,緣於馬其頓士兵們不滿亞歷山大的東方化政策。 遠征軍返回巴比倫尼亞後,他受命與波利伯孔一起帶領11,500名老兵返回馬其頓,當亞歷山大在巴比倫逝世時,他正在行軍至奇里乞亞,因此未參與巴比倫的王位繼承權之爭。隨著亞歷山大逝世,希臘諸城邦反叛之刻,克拉特魯斯在拉米亞戰爭中支援安提帕特對付希臘叛軍。他與他的馬其頓海軍啓航到希臘並在前322年參與克蘭農戰役。隨後他與安提帕特聽信安提柯對帝國攝政佩爾狄卡斯的指控,起兵聲討佩爾狄卡斯。公元前320年,他在小亞細亞卡帕多細亞與歐邁尼斯的一場戰役中交戰陣亡。. 阿拉霍西亞(Arachosia)是古代阿契美尼德帝國、塞琉西帝國、孔雀王朝及帕提亞帝國的一個行省的希臘名稱,它包括現今阿富汗東南部及巴基斯坦和印度的部份地區。赫爾曼德河(Helmand River)流經阿拉霍西亞並提供南阿富汗最肥沃的土地。當中最大的城市坎大哈,據說是由亞歷山大大帝建立及命名。 阿拉霍西亞在巴克特里亞正南方,以興都庫什山脈為界。南面是格德羅西亞(即現今俾路支省)、西面是德蘭吉安納(現今錫斯坦),而東面則是印度河。西北地區有Pactyans,一個古印度–依朗部族(梨俱吠陀的Pakthas),他們可能是現今普什圖族的祖先。南及東南區有Rhoplutae人(據信是印度的羅布拉人Rohilla、拉傑普特人Rajputs及阿富汗人Afghans的祖先)和Eoritae(阿臘塔人Arattas或Aroras)。 阿拉霍西亞的北面及西北面部份屬於米底王國的領土。公元前六世紀,居魯士二世征服阿拉霍西亞其餘地區,將阿契美尼德帝國的疆界推进至印度河。公元前325年,马其顿帝国的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整个波斯帝国,直至印度河。其後,先後成為塞琉西帝國及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Greco-Bactrian Kingdom)的辖区。南及東南地區保留着佛教及印度教文化,直至公元7世紀中后期阿拉伯帝国的入侵。 Category:印度歷史 Category:伊朗歷史 Category:敘利亞歷史.

之间克拉特魯斯和阿拉霍西亞相似

克拉特魯斯和阿拉霍西亞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印度河巴克特里亞亚历山大大帝馬其頓王國

印度河

印度河,巴基斯坦主要河流,其支流也有經過西藏及北印度。河名出自梵文Sindhu的拉丁语式拼法Indus——即“河流”之意,1947年印巴分治以前,印度河仅次于恒河,为该地区的文化和商业中心地带。该河流上源为狮泉河(森格藏布),它发源于冈底斯山脉冈仁波齐峰东北方向的切日阿弄拉山口西侧,源头位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境内,源头溪流名为邦果贡。从喜马拉雅山脉朝西北方向流入克什米尔,调头向南流入巴基斯坦,在信德省的卡拉奇附近流進阿拉伯海。河流总长度3180公里,流域面积100万1549平方公里。印度河文明为世界上最早进入农业文明和定居社会主要文明之一,後來因為約二百年的乾旱而滅亡。 印度河每年的流量約有207立方公里,是世界流量第二十一名的河流。贊斯卡河是位在拉達克的左岸支流,在進入平原後,印度河的左岸支流是潘季納德河(五河),其五條主要支流分別是傑赫勒姆河、奇納布河、拉維河、比亞斯河及萨特莱杰河。印度河的主要右岸支流有什约克河、吉尔吉特河、喀布尔河、庫拉姆河及古馬爾河及。印度河的沿岸有溫帶森林、平原及乾旱鄉村等不同的生態系統。 印度河形成了,在古印度的《梨俱吠陀》中稱為Sapta Sindhu,在伊朗人的波斯古經中稱做Hapta Hindu,兩者都是「七河」的意思。波斯王大流士曾在西元前510年派探索印度河。.

克拉特魯斯和印度河 · 印度河和阿拉霍西亞 · 查看更多 »

巴克特里亞

巴克特里亞是一個中亚古地名,希臘語為,波斯語稱為 بـلـخ ,古希腊人在此地建立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中国史籍称之为大夏,此地一說為吐火羅。主要指阿姆河以南,兴都库什以北地区。.

克拉特魯斯和巴克特里亞 · 巴克特里亞和阿拉霍西亞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大帝

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Ἀλέξανδρος Γ' ὁ Μακεδών,其名字亚历山大意为“人类的()守护者()”;),世称亚历山大大帝( 或 ),古希臘北部馬其頓國王。生於佩拉,到16歲為止一直由亞里士多德任其導師。30歲時,已經創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其疆域從愛奧尼亞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他一生未嘗敗績,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军事統帥之一。 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36年繼其父腓力二世王位成為馬其頓國王,并掌握王國的實際權力,因此有能力實現其父的擴土計劃。公元前334年,他向波斯帝國統治的小亞細亞地區發起進攻,開始長達十年的東征。他擊破波斯,并推翻大流士三世,征服整個波斯帝國。 為了尋找并抵達“世界的盡頭和大外海”,亞歷山大大帝在西元前326年侵略印度,但最終應軍隊要求不得不撤軍。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於巴比倫,沒能來得及實現他入侵阿拉伯的計劃。在他死後,由於無繼承人,他的將領們互相不服,最終引發內戰,亞歷山大帝國也就迅速瓦解,分裂成四個國家。亞歷山大死後,部將卡山德為了稱王,謀殺了亞歷山大的兒子亞歷山大四世,與亞歷山大的私生子海克力斯,澈底斷絕了亞歷山大的血脈 亞歷山大的遺產包括他擴張領土導致的文化融合。他建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最著名的就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他將希臘文化一直向東傳播,導致希臘化時代的到來,直到15世紀仍然能在拜占庭帝國中發現這些痕跡。他以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為偶像,最終自己也成為一個近乎神話的人物。後世有許多軍事領導人和軍校都參照過他的戰術。.

亚历山大大帝和克拉特魯斯 · 亚历山大大帝和阿拉霍西亞 · 查看更多 »

馬其頓王國

其頓王國(古希臘語:Μακεδονία)是古希臘西北部的王國。其史上最輝煌的時刻,也就是亞歷山大帝國(馬其頓帝國),是由亞歷山大大帝開創。 亞歷山大帝國是历史上继波斯帝国之后第二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其疆域东自费尔干纳盆地及印度河平原,西抵巴尔干半岛,北从中亚细亚、裏海和黑海起,南达印度洋和非洲北部。.

克拉特魯斯和馬其頓王國 · 阿拉霍西亞和馬其頓王國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克拉特魯斯和阿拉霍西亞之间的比较

克拉特魯斯有69个关系,而阿拉霍西亞有1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4.65% = 4 / (69 + 17)。

参考

本文介绍克拉特魯斯和阿拉霍西亞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