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先鋒運動和東德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先鋒運動和東德之间的区别

先鋒運動 vs. 東德

先鋒運動是共產主義黨派當中類似於童軍運動的青少年組織。一般來說,兒童在小學階段就會進入此組織,直到青年階段為止,并通常以红领巾作为标志。青年階段則通常會加入共青團或是類似的組織。1990年代以前,總共約30個國家曾出現過先鋒運動或類似的運動,並且聯合成一個國際性組織,國際兒童和青少年運動委員會,此組織成立於1958年,總部位於布達佩斯。.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简称「民主德国」(德語縮寫:DDR)、「東德」或「民德」,是存在于1949年到1990年的一个中欧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10月7日在德国苏占区成立,首都为东柏林。民主德国位于现今德国的东北部,面积为107,771平方公里,与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波兰接壤,北部为波罗的海。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时与西德合併。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被大多数人视作苏联的一个卫星国。1948年苏联占领当局将权力移交给德国的共产党领导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随后在1949年成立。东德人口的很大一部分都不认同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体制,1953年发生了六一七事件,苏联驻德部隊参与了镇压。东德成立初期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外逃问题,在1950年代有270万东德居民由于政治或经济因素非法越境到西德。除建立两德边境外,1961年东德政府沿西柏林边境修建了柏林墙以阻止东德居民通过西柏林逃往西方,并对越境者加以射杀。另外,东德的国家安全部——史塔西对整个社会的异见者和社会活动进行着严密的监控和压制。国家教育机构被要求按照马列主义的原则培养社会主义特性的人才。政治权力在1989年前由德国统一社会党掌握,其对各岗位的干部选拔政策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其他政党仅能通过统一社会党领导的国家阵线参与政治活动。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经济体制为计划经济,依照五年计划组织生产并分配消费品。其国民经济高度国有化,对先前的私有企业进行了强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以人民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贸易组织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等集体生产单位替代。东德建立了就业保障制度,且与西德相比具有较高的妇女就业率,东德也成为了当时东方阵营中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国家对日用消费品采取補貼措施以降低物价,然而国民经济无法满足居民对部分食品和高档消费品的需求,不得不通过从西方进口,同时增加了国家的债务。 政治上的不民主以及经济上的问题导致了东德居民的不满情绪,在昂纳克拒绝效仿苏联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后,东德的离境人数开始增加,并爆发了持续的抗议活动。1989年发生了一场非暴力的革命,当时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領導的苏联政府拒绝干涉这一事件。这场革命结束了统一社会党专制,次年举行了自由选举,随后--国际协商签订了《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最後东德于1990年10月3日併入西德成为一个统一的德国。.

之间先鋒運動和東德相似

先鋒運動和東德有(在联盟百科)12共同点: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德国统一社会党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共产主义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阿富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恩斯特·台尔曼少先队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Socijalistička Federativna Republika Jugoslavija,Социјалистичка Федеративна Република Југославија,Socialistična Federativna Republika Jugoslavija)是一個存在於1945年至1992年的巴爾幹社會主義國家,由馬其頓、塞爾維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黑山等社會主義共和國所組成,首都為貝爾格勒。南國為多民族國家,政府奉行聯邦制,由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一黨專政。由於該國承襲有著「第一南斯拉夫」之稱的南斯拉夫王國,因此另有別名「第二南斯拉夫」。 該國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受軸心國武裝侵略而滅亡的南斯拉夫王國,在軸心軍佔領期間,原南斯拉夫境內出現反抗勢力,其中一支為约瑟普·布罗兹·铁托所領導的共產黨游擊隊,1943年後,西方盟軍認可其為領導南斯拉夫抗戰的盟軍,開始大量軍事增援,狄托的共產黨政權成為了該國的政府代表之一。1945年3月,南斯拉夫由當時的流亡政府和狄托領導的「民族解放委員會」組成聯合政府,同年11月29日,狄托排除與整肅了其他政黨,建立完整的共產黨一黨專制政權,並將國號立為「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再改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冷戰期間,在狄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走上了與其他東歐國家不同的路線,不但有著偏向自由化的經濟體制、政治氣氛與言論自由,更不依附於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蘇聯為首的華沙公約組織兩大軍事聯盟,反而與印度、埃及、印尼和拉丁美洲國家創立了不結盟運動組織,並擁有領導地位。 1980年代至1990年代,隨著東歐社会主义國家經濟衰退、民族主義的復活與東歐劇變,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間的矛盾逐漸激化。民族間的不和及分裂,伴隨著暴力的排斥其他民族的行為逐漸升級。在此之後,南斯拉夫聯邦走向解體。從南斯拉夫獨立出來的新國家之間因民族問題產生了一系列的暴力衝突,并發展為南斯拉夫內戰。時至1992年,除了塞爾維亞和黑山之外,其他加盟國均退出南斯拉夫聯邦,剩下的兩國則組建成新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宣告終結。2008年後,前南斯拉夫的領土分裂出馬其頓、塞爾維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黑山等六個受聯合國承認的國家,以及只得到部分國家承認的科索沃。.

先鋒運動和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和東德 · 查看更多 »

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

葉門人民民主共和國(جمهورية اليَمَنْ الديمُقراطية الشَعْبِيّة),中華人民共和國称其为民主葉門,為現在葉門共和國的一部份,曾經是中東地區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因其首都亞丁在阿拉伯葉門共和國首都薩那的南邊,所以简稱南葉門。 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国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南部,南濱亞丁灣和阿拉伯海。西、北、東分別同原阿拉伯葉門共和國、沙烏地阿拉伯、阿曼接壤,首都亞丁。 南葉門的國民絕大部份是阿拉伯人,另有少数印度人、索马里人,均信奉伊斯蘭教。.

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和先鋒運動 · 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和東德 · 查看更多 »

德国统一社会党

德国统一社会党(Sozialistische Einheitspartei Deutschlands,缩写为SED)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长期执政党,1946年由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两党在德国苏联占领区的组织合并而成。 虽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名义上是一个多党制国家,但实际政治权力集中在统一社会党手中,东德的其他政党起到卫星党的作用。1980年代,统一社会党拒绝效仿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推行经济改革和開放政策,仍坚持国家的民主集中制管理,直到兩德統一。.

先鋒運動和德国统一社会党 · 德国统一社会党和東德 · 查看更多 »

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Народна Pепублика България,Narodna Republika Balgariya)是1946年在保加利亚建立的一个社会主义政权,由保加利亚共产党一党专政,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之一,通常被视作苏联在东欧的一个卫星国。 1946年,在苏联的帮助下,保加利亚废除君主制,建立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宣布建设社会主义。保加利亚共产党长期处于执政党地位。保共总书记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当选为第一任部长会议主席。自1954年开始,托多尔·日夫科夫先后任保共中央第一书记、总书记、部长会议主席、国务委员会主席。 1989年,保加利亚政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11月,佩特尔·姆拉德诺夫取代日夫科夫出任保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务委员会主席(1990年4月改称总统)。1990年,保共决定实行多党制,保共也重组为保加利亚社会党。11月国民议会决定将国名改为保加利亚共和国。.

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和先鋒運動 · 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和東德 · 查看更多 »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communism;communismus)是一种共享經濟結合集體主義的政治思想,主張消滅生产资料私有制,並建立一個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進行集體生產),而且主张一种沒有階級制度、國家、政府和家庭的社会。在此一體系下,土地和資本財產為人民共同所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37~638页:“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不同于一切反动的社会主义的原则之一就是下面这个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实际信念,即人们的头脑和智力的差别,根本不应引起胃和肉体需要的差别;由此可见,‘按能力计报酬’这个以我们目前的制度为基础的不正确的原理应当——因为这个原理是仅就狭义的消费而言——变为‘按需分配’这样一个原理,换句话说:活动上,劳动上的差别不会引起在占有和消费方面的任何不平等,任何特权。”在科學共產主義(馬克思主义以及其各流派)的理論中,它在发展上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即没收私有制财产为国有化并为公有制社会的起步铺垫基础;中期阶段是公有制社会战胜私有制世界的阶段,由于公有制社会体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优势,能够极大地吸引了私有制社会里的广大中下层人民,使得公有制社会能够在私有制世界的包围圈里得到蔓延与扩展,并不断的突破、战胜私有制世界后,最终公有制世界完全代替私有制世界;高级阶段是在公有制社会更加稳定、成熟的基础上开始步入自由发展的阶段,即迈入自由世界的阶段,当公有制世界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后,自由世界形成雏形,也就是世界上不再有阶级、国家和政府,政府的职能几乎被消耗到社会的各领域里。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指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也就是共产主义的自由世界。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歷史唯物主義),资本主义必将为共產主义所取代,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因隨著工業革命後各種機械自動化生產所帶來的高生產力,長期而言經濟生產所需的人力將愈來愈少,在私有財產制度下絕大多數人口將會失業,因此社會若想繼續和平發展就必須進入共產主義,將愈來愈少的工作量分配給各工作人口,除了為興趣而自願長期工作的人之外,基本上多數人可減少許多工作時間后,每个人都有机会自我发展个人素质。共产主义思想在实行上,需要人人有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精神,而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达到充分的发展和极度的发达。.

先鋒運動和共产主义 · 共产主义和東德 · 查看更多 »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是二战后在罗马尼亚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权,罗马尼亚共产党为执政党。在1947至1965年间的正式名称为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Republica Populară Romînă,RPR),1965至1989年的正式名称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Republica Socialistă România,RSR)。.

先鋒運動和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 東德和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دافغانستان دمکراتی جمهوریت;达利语:جمهوری دمکراتی افغانستان)是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四月革命推翻阿富汗共和國的達烏德政府後在1978年4月於阿富汗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1987年12月改國名為「阿富汗共和國」。 1989年,蘇聯軍隊完成撤出阿富汗。聖戰者繼續與阿富汗政府交戰,仍得到蘇聯提供大量援助的納吉布拉政府在初期仍然有力擊退游擊隊的進攻,其後蘇聯解體,納吉布拉政府失去外援,形勢急轉直下,聖戰者在1992年推翻阿富汗民主共和國並控制首都喀布爾,建立阿富汗伊斯蘭國。.

先鋒運動和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 東德和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语:Republika Popullare Socialiste e Shqipërisë,缩写为RPSSh)为1946年至1991年间在阿尔巴尼亚存在的社会主义政权。 1939年,意大利法西斯军队占领阿爾巴尼亞王國,1943年,意大利法西斯政權投降,但阿爾巴尼亞王國又被納粹德国占领。1944年,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倡议下成立反法西斯民族解放会议,恩维尔·霍查任主席。1944年11月29日,阿爾巴尼亞全境獲得解放。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于1941年创建。恩维尔·霍查为该党领袖。1945年12月,全国第一次普选举行,劳动党获得执政地位。1946年1月11日,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1976年12月28日,改称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恩維爾·霍查領導的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堅決长期推行阶级斗争,称之为“推动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对外「不同帝国主义國家(美國、英国、希臘、意大利等)和修正主义國家(南斯拉夫、苏联、中国等)调和」,此時阿爾巴尼亞被國際社會孤立。1985年以後阿爾巴尼亞才開始與多國重新建立外交關係,自此擺脫外交孤立狀態。自1990年起,在東歐劇變浪潮影響下,阿爾巴尼亞開始轉变其社會主義路線,並開放言論自由、宗教自由。1991年,舉行阿爾巴尼亞戰後首次多党选举,阿尔巴尼亚劳动党获胜。不久,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更名为阿尔巴尼亚社会党,并改國號為阿爾巴尼亞共和國。.

先鋒運動和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 東德和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蒙古人民共和国

蒙古人民共和国(1924年-1992年,喀尔喀蒙古语:Бvгд Найрамдах Монгол Ард Улс(БНМАУ),传统蒙古文:)是1924年至1992年存在于东亚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二个社会主义国家。.

先鋒運動和蒙古人民共和国 · 東德和蒙古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恩斯特·台尔曼少先队

#重定向 恩斯特·台尔曼先锋组织.

先鋒運動和恩斯特·台尔曼少先队 · 恩斯特·台尔曼少先队和東德 · 查看更多 »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Československá socialistická republika,缩写为ČSSR)是捷克斯洛伐克在冷战期间的国名,由捷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和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两个民族共和国组成,国家已於1993年1月1日正式解体。.

先鋒運動和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和東德 · 查看更多 »

波兰人民共和国

波兰人民共和国是二战后在波兰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波兰统一工人党为执政党。在1944至1952年间的正式名称为波兰共和国(波兰语:Rzeczpospolita Polska),1952至1989年的正式名称为波兰人民共和国(波兰语:Polska Rzeczpospolita Ludowa,PRL)。 苏联对波兰的内政和外交有一定的影响,苏联一直在波兰驻有军队。1945年波兰军队80%的军官都由苏联将军和顾问组成。.

先鋒運動和波兰人民共和国 · 東德和波兰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先鋒運動和東德之间的比较

先鋒運動有50个关系,而東德有29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2,杰卡德指数为3.52% = 12 / (50 + 291)。

参考

本文介绍先鋒運動和東德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