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先天之變和唐玄宗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先天之變和唐玄宗之间的区别

先天之變 vs. 唐玄宗

先天之變,又稱先天政變,是唐玄宗時代的一場政變。先天二年(713年)即位不久的唐玄宗宣稱太平公主準備叛變,所以起兵殺盡了太平公主諸黨羽,並賜死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死後,李唐政權宣告穩定,唐玄宗開啟了開元之治,也結束了從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門之變近百年以來,首都多次兵變的現象,以及结束武则天以来后宫掌权五十餘年的局面。.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唐朝第九代皇帝(712年-756年在位);在位44年,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宋代避聖祖趙玄朗讳,清代避諱康熙帝「玄燁」,皆称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性格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儀表雄伟俊丽。 唐隆元年(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之变,诛韦皇后,擁立睿宗李旦,並掌握朝政與京師實際兵權。公元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是為玄宗,隨即發動先天之變,赐死可能爭奪大位的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玄宗在位44年間,前30年開元之治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後期,由於怠政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導致了後來長達8年的安史之亂,出奔四川,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自立為帝,即肅宗,尊玄宗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之间先天之變和唐玄宗相似

先天之變和唐玄宗有(在联盟百科)35共同点: 即位太上皇太平公主姚崇宰相岑羲崔日用常元楷年号延和 (唐朝)储君唐玄宗唐睿宗唐隆之變先天 (年号)兵變王守一王毛仲神龙革命禁軍竇懷貞監國高力士賜死賈膺福資治通鑒郭元振開元之治李重茂李業...李渊李成器武则天旧唐书政變 扩展索引 (5 更多) »

即位

即位,亦稱登基、践祚、登极、坐朝、坐朝廷、坐龍椅、坐龍床等,是新统治者特定的就任职位仪式。御座在某些场合可视为权力的象征:无论是世俗权力还是宗教权力。同样的,即位仪式也可以发生在教堂或国家中。.

先天之變和即位 · 即位和唐玄宗 · 查看更多 »

太上皇

太上皇,簡稱上皇,是东亚国家於實行君主制時期,一種給予退位皇帝或當朝皇帝在世父親的頭銜,通常給予的對象是在世但已内禅的皇帝,且退位皇帝和現任皇帝係同一政權的元首。.

先天之變和太上皇 · 唐玄宗和太上皇 · 查看更多 »

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唐朝的女性政治家,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也是安定思公主的妹妹,唐玄宗的姑母,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 史书没有记载太平公主的名字。713年,因涉嫌謀反,被唐玄宗先天之變發兵擒獲,賜死於家中。太平公主死後,唐玄宗统治的李唐政權宣告穩定,開啟了開元之治,也結束了從626年玄武門之變86年以來,首都多次兵變的現象。.

先天之變和太平公主 · 唐玄宗和太平公主 · 查看更多 »

姚崇

姚崇(),原名姚元崇,後名姚元之,因為要避唐玄宗的「開元」年號之諱,因此改名為姚崇,银青光禄大夫、嶲州都督、长沙郡公赠幽州都督、吏部尚书、文献公姚懿第十子。 650年,生於陝州硤石(今河南三門峽東南),721年於長安去世,享壽71歲,谥号文贞。.

先天之變和姚崇 · 唐玄宗和姚崇 · 查看更多 »

宰相

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君主(含諸侯、帝王等)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非正式通稱而非法制上的名稱。宰原為「罪人在屋下執事者」,後引申為宰制的意思。「宰」有控制、掌握之意。「目接物曰相」、「省視約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後正式稱謂有丞相、相國等。今日時常稱君主立憲國家之內閣總理大臣為首相,即得自「宰相」之名。 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亦管烹殺祭祀,实已为官的通称。因古時祭祀為頭等大事,貴族當王後,變成王的首席副手。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唐朝宰相人數與名目最多,有: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议、豫)朝政、参知政事、同掌机密等等。漢代丞相以一人為相,唐代的宰相以多人共事為相。 有些朝代會設立左、右丞相(根據皇帝的方向),其地位根據不同朝代對「左尊」或「右尊」而不同。例如先秦時代文官尊左、武官尊右,在漢時期,以右丞相為主相、左丞相為副相,到隋唐兩宋隨周為「左尊右卑」。元朝依蒙古人習俗也以右丞相高於左丞相,到明初則恢復以左丞相為正職、右丞相為副職。.

先天之變和宰相 · 唐玄宗和宰相 · 查看更多 »

岑羲

岑羲(),字伯華,唐代南阳郡棘阳县(今河南省新野县)人,唐朝和武周官员,在唐殇帝、唐睿宗、唐玄宗年间任宰相。他以办事公正闻名,但在先天二年(713年)因涉嫌与太平公主同党,在先天政變后被诛。.

先天之變和岑羲 · 唐玄宗和岑羲 · 查看更多 »

崔日用

崔日用(),字日用,滑州靈昌縣(今河南省安阳市滑縣)人,祖籍博陵郡安平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封齐国公,谥号昭。祖崔抗,父崔漪,河间县丞。母河东裴氏,湖州治中裴怀俭之孙,滁州司马裴昉之女。唐高宗仪凤年间卒於郑州,享年二十八岁。.

先天之變和崔日用 · 唐玄宗和崔日用 · 查看更多 »

常元楷

常元楷(),唐朝軍事人物。 曾接替張仁願成為朔方軍總管。張仁願建三受降城時,即沒有設計出壅門(用以掩蔽城門的牆垣),也沒有裝備守城之器。有人問:「這裏是邊城防備敵軍的地方,不作守備,是甚麼意思呢?」張仁願表示不需要,如果有士兵敢退,就斬殺;守備的措施只是讓士兵退卻。常元楷到任時就開始修築壅門。人們因此器重張仁願,輕視常元楷。 後官左羽林大將軍,因依附太平公主,先天之變中被唐玄宗所殺。.

先天之變和常元楷 · 唐玄宗和常元楷 · 查看更多 »

年号

年号是君主時代帝王纪年所立的名号《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5年11月臺灣學術網路第五版試用版,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緣起于中国漢武帝時期,后来朝鮮新羅在6世紀、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因为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近代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以及高丽、蒙古国建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都還使用过年号,目前仍使用年号的是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中國(範圍為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朝鮮半島和越南因為已經廢除君主制已經全面廢止年號。另外中華民國所用的民國紀年和朝鲜使用的主体纪年也常被误认为是年号。.

先天之變和年号 · 唐玄宗和年号 · 查看更多 »

延和 (唐朝)

延和(712年五月—八月)是唐睿宗李旦的年号,共计4个月。.

先天之變和延和 (唐朝) · 唐玄宗和延和 (唐朝) · 查看更多 »

储君

储君,君主的法定继承人。根据君主的不同称谓又称皇储、王储或大公储。储君在君主逝世、禅位、逊位后,成为继任君主。是世袭君主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存的君主制国家中,通常由法律指定继承人。继承人的确立基于長子繼承制或其它。在二元君主制国家中,君主对储君的选择会享有较大的权力。确立继承人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种是继承人出生后,经过正式的册封,获得继承权。另一种,通过法律明确继承顺序,继承人自出生后即获得继承权。 在古代中国,储君一般是指皇帝册立的「皇太子」,简称「太子」。通常被授与的对象是皇帝之子。类似的皇帝继承人封号,依受封者与皇帝的关系不同,还有皇太弟、皇太孙、皇太叔等。“太”者,大也。在中國汉朝时期之前,诸侯王的正式继承人亦称“太子”。汉以后,亲王正式继承人改称“世子”,外姓王或藩屬國王之子,亦同。 歐洲君主國,通常对有继承权的人士进行排序。排在第一位的继承人,如果不是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则被视作推定继承人。推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随着君主的子嗣诞生下降,失去继承机会。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孙女),如是第一位继承人,则被视为正式繼承人(确定继承人),正式继承人的称谓Crown Prince或Crown Princess,漢語中一般譯為「王(皇)儲」或「女王(皇)儲」。同时由于王室间通婚的原因,一些君主会拥有别国排序较后的王位继承权。.

储君和先天之變 · 储君和唐玄宗 · 查看更多 »

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唐朝第九代皇帝(712年-756年在位);在位44年,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宋代避聖祖趙玄朗讳,清代避諱康熙帝「玄燁」,皆称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性格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儀表雄伟俊丽。 唐隆元年(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之变,诛韦皇后,擁立睿宗李旦,並掌握朝政與京師實際兵權。公元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是為玄宗,隨即發動先天之變,赐死可能爭奪大位的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玄宗在位44年間,前30年開元之治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後期,由於怠政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導致了後來長達8年的安史之亂,出奔四川,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自立為帝,即肅宗,尊玄宗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先天之變和唐玄宗 · 唐玄宗和唐玄宗 · 查看更多 »

唐睿宗

唐睿宗李旦(),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之子,唐朝的第五和第八任皇帝,曾用名李旭轮、李轮,他一生兩度登基,兩讓天下。两次在位,第一次為天后武氏 (登基前的武則天) 廢唐中宗李顯而繼位,在位时间是文明元年至載初二年(684年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後上表自行退位,禪讓予母親武則天;第二次是在唐隆之變誅除韋皇后及其黨羽後復辟,在位时间是景雲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7月25日-712年9月8日),後退位禪讓於子李隆基(唐玄宗)。李旦為唐高宗李治諸子之中排行第八,母为武则天,李弘、李贤、唐中宗李顯等都是其兄长。.

先天之變和唐睿宗 · 唐玄宗和唐睿宗 · 查看更多 »

唐隆之變

唐隆之变,或稱唐隆政變,是710年7月21日(唐中宗景龙四年,唐少帝唐隆元年),由当时皇叔相王李旦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于唐朝首都长安城共同发起的一场宫廷政变。李隆基以禁軍杀了韋后、安乐公主,并彻底剿灭韦氏集团。这次政变的后果是:即位不足一个月的李重茂退位,李旦復辟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掌握实权,太平公主的权势更加强大。.

先天之變和唐隆之變 · 唐玄宗和唐隆之變 · 查看更多 »

先天 (年号)

先天(712年八月—713年十一月)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1年餘。.

先天 (年号)和先天之變 · 先天 (年号)和唐玄宗 · 查看更多 »

兵變

#重定向 政變.

先天之變和兵變 · 兵變和唐玄宗 · 查看更多 »

王守一

王守一(),同州下邽县(在今陕西省渭南市境)人,王仁皎之子。唐朝官员、外戚、驸马。 家族出于太原王氏。生年没有记载,他是唐玄宗皇后王氏的孪生《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三·外戚》王仁皎,玄宗王庶人父也......开元七年卒,赠太尉......守一与后双生。守一与玄宗有旧,及上登极,以清阳公主妻之。从讨萧至忠、岑羲等有功,自尚乘奉御迁殿中少监,特封晋国公,累转太子少保。父卒,袭爵祁国公。十一年,坐与庶人潜通左道,左迁柳州司马,行至蓝田驿,赐死。守一性贪鄙,积财巨万,及籍没其家,财帛不可胜计......

先天之變和王守一 · 唐玄宗和王守一 · 查看更多 »

王毛仲

王毛仲,高句丽人,唐朝禁军将领。开始是临淄王李隆基的家奴。李隆基成为太子後,负责东宫的马驼鹰狗等坊。 在唐隆之變、先天政變頗立功勳。李隆基继位為唐玄宗,授为大将军,因为诛杀萧至忠等有功,升为辅国大将军。开元九年,为朔方道防御讨击大使,后来居功触怒唐玄宗,又得罪了高力士。开元十八年,玄宗还封他刚出世的儿子为五品官,據說他有「怨懟之詞」,在高力士进言下,玄宗很快下了处理他的决心。开元十九年,他被流放到零陵,在永州被赐死。禁軍將領葛福順與毛仲為兒女親家,亦遭流放。.

先天之變和王毛仲 · 唐玄宗和王毛仲 · 查看更多 »

神龙革命

龙革命,又称神龙政变、五王政變,是神龙元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發動兵變,逼迫武周皇帝武则天內禪,使武周滅亡及唐朝復興的事件。.

先天之變和神龙革命 · 唐玄宗和神龙革命 · 查看更多 »

禁軍

禁軍,直轄屬於帝王或元首(如監國、太后等),擔任護衛元首或皇宮、首都警備任務的軍隊。.

先天之變和禁軍 · 唐玄宗和禁軍 · 查看更多 »

竇懷貞

竇懷貞,字从一。唐代京兆始平(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南)人。官至尚書右僕射,因與太平公主結黨,唐玄宗發動先天之變時,懷貞自殺。子窦鼎。.

先天之變和竇懷貞 · 唐玄宗和竇懷貞 · 查看更多 »

監國

監國,是君主制國家的制度,相當於君主的代理人。通常是指君主出外巡狩時,由儲君留守宮廷處理政務。或者指君主因故未能親政,由皇族宗室代理朝政;也有可能是君主已死,但新任君主尚未即位,由大臣或宗室暫時代理朝政。 亦有君主把一些政務交由儲君處理,稱之監國,為將來繼位作準備。有些政權的太子在登基之前,先稱監國才即位。 一個藩鎮或諸侯國的代理人,往往稱為留後。 Category:君主制 Category:储君 Category:摄政.

先天之變和監國 · 唐玄宗和監國 · 查看更多 »

高力士

力士(),本名馮元一,是中國唐代的著名宦官之一。他曾祖馮盎是岭南高州豪酋,到其父馮君衡时,因罪而被抄家。年未满十岁的馮元一也受宮刑,被阉入宫,由宫中女官抚养。他在内翰林学文习武,因射箭百发百中,人称“馮力士”。从文林郎、宣教博士做起,升内府丞。武則天让内侍省宦官高延福收他为养子,改姓高氏,即「高力士」,追随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殺死韋皇后與安樂公主,擁立唐睿宗復辟。李隆基獲禪位而稱帝,是為玄宗,高力士又参与封禅泰山,平定王鉷之乱,安史之乱随玄宗入蜀,平定南营叛乱,官至内侍监,封齐国公,是唐玄宗心腹太监之首。唐肃宗即位后,在上元初年(760年)将他贬到巫州(今湖南黔陽西南),寶應元年(762年)被赦免回京,半路至朗州龙兴寺时,得到玄宗驾崩的消息,哀痛而亡,年73岁。16年后(大历十二年,777年),唐代宗追念高力士侍奉玄宗有功,追赠他为扬州大都督,陪葬玄宗泰陵(今陝西蒲城縣境)。.

先天之變和高力士 · 唐玄宗和高力士 · 查看更多 »

賜死

賜死,即賜自盡,是古代統治者以命令逼迫被統治者自殺的行為;相較於刑戮而處決,通常是為了讓被賜死者能保有最後的尊嚴。多出現於中國、日本、朝鮮、希臘和羅馬。 在統治者有絕對威權的古代,世間萬物,包含人的生命,皆被視為統治者的財產,因此連“賜死”這種相對較有尊嚴的死亡方式都被認為是統治者施予的恩典。事實上,這種命令通常也不得不遵守:若不就範,面對的可能是更嚴厲的酷刑或抄家族滅。不過歐洲中世紀一些地方統治者執行的賜死,多為一般所說的死刑,雖然稱為統治者給予人民的恩賜(主要說法為讓人民由痛苦的工作中得到解放),實際上卻是由劊子手或士兵執行。.

先天之變和賜死 · 唐玄宗和賜死 · 查看更多 »

賈膺福

賈膺福(),唐朝官员,書法家。曹州冤句(今山東省菏澤市曹縣)人。 父賈敦實。歷任左散騎常侍、弘文館學士。善八分書,曾筆《大雲寺碑》、《封禪記》。後因依附太平公主,先天之變中被唐玄宗所殺。.

先天之變和賈膺福 · 唐玄宗和賈膺福 · 查看更多 »

資治通鑒

《資治通鍳》,簡稱「通鑑/通鍳」,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三百萬字,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战国时代)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淮南,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曹魏蜀漢東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重要的地位。.

先天之變和資治通鑒 · 唐玄宗和資治通鑒 · 查看更多 »

郭元振

郭元振(),名震,字元振,本太原阳曲人,祖父任相州汤阴令,定居当地,因此成为魏州貴鄉(今河北大名北)人,唐朝將領、宰相。.

先天之變和郭元振 · 唐玄宗和郭元振 · 查看更多 »

開元之治

開元之治是唐朝在唐玄宗統治前期所出現的盛世。唐玄宗治國頭三十年,以開元作為年號,那時玄宗勵精圖治,並且任用賢能,發展經濟,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所以後世史學家稱其為開元之治,又稱開元盛世。.

先天之變和開元之治 · 唐玄宗和開元之治 · 查看更多 »

李重茂

#重定向 唐殇帝.

先天之變和李重茂 · 唐玄宗和李重茂 · 查看更多 »

李業

李业,唐朝皇子,本名李隆业,唐睿宗第五子,母王德妃。.

先天之變和李業 · 唐玄宗和李業 · 查看更多 »

李渊

唐高祖李渊(),字叔德,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唐朝开国皇帝及奠基者,在位8年,由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 ,玄武门之变后不久禅位于唐太宗,称号“太上皇”。.

先天之變和李渊 · 唐玄宗和李渊 · 查看更多 »

李成器

#重定向 李憲 (讓皇帝).

先天之變和李成器 · 唐玄宗和李成器 · 查看更多 »

武则天

武曌《全唐文·卷九十六》○改元载初赦文......朕又闻之,人必有名者,所以吐情自纪,尊事天人......朕宜以曌为名。自卦演龙图......(),唐高宗的皇后、武周開國皇帝,當代稱則天順聖皇后,或武后(遺詔退稱皇后),後代通称武则天,并州文水县人,中国历史上唯一因執掌君權因而得到正史追認的女性皇帝。十四歲入宮為唐太宗才人,十二年不得遷。唐高宗时復为昭儀,謀廢得到唐太宗託付于重臣褚遂良的“佳兒佳婦”元后與淑妃,得立为皇后(655年-683年)。一時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天皇李治并称“二圣”。由于唐高宗患风眩病,無力聽政,660年11月开始臨朝,史载“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利用酷吏集團屢次屠殺唐室諸王大臣以求立威,殺害嫌疑對象遍及子、女、媳、婿、孫、孫女、孫婿、庶子、嫡兄、親姊、親甥女、夫之伯叔姑嫂、堂兄,終於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1日在位),在位時間共14年4個月又5天,705年退位以後,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晚年惑于內寵,不知當立侄或立子,705年元月,被宰相狄仁傑舉薦的後任張柬之與禁衛軍背叛,被迫還位。同年崩于洛陽上陽宮仙居殿。若从660年算起掌权前后45年,从683年算起掌权前后22年,统治掌权时长仅次于清朝慈禧太后。武則天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第三长的皇帝(终年82岁),僅次於清高宗(87歲)和梁武帝(86歲)。 武氏本名无记载,为唐开国勳舊武士彠次女,母亲杨氏為隋朝宗室楊達之女是武士彠繼室,不見禮于正室諸子。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十四岁時(貞觀11年)因貌美而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高宗时为昭仪,后封为皇后,又上尊号为“天后”。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武氏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於称帝后上尊号“聖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氏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武氏另有废除的尊号“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等。在位期間喜土木作造,尤喜造國字改年號,一年一號。傳說洛陽龍門石窟的奉先寺大佛是模仿其面容而作。.

先天之變和武则天 · 唐玄宗和武则天 · 查看更多 »

旧唐书

《旧唐书》為后晋刘昫等撰。后晋天福六年(941年),晋高祖石敬瑭命張昭遠、賈緯等人撰唐史,由宰相赵莹监修。後晉開運二年(945年)书成,时因刘昫为相,故该书署名刘昫撰。原名《李氏書》,《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藝文志》及南宋刻本均题为《唐书》,后为区别北宋歐陽脩等人编的《新唐书》,改名《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及列传150卷。记载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 《旧唐书》长庆(唐穆宗年号)以前的内容多依吴兢、韦述、柳芳、于休烈、令狐峘等人所撰写的唐代旧史,资料比较充实。但长庆以后的内容较为简略疏漏,内容也比较芜杂。 《旧唐书》修撰时间短促,北宋人嚴厲地批評《舊唐書》:“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甚至有並列兩傳的情況,如卷一O一、一八七《忠义传》都有王求礼,卷五九丘和附传、卷一八六上《酷吏传》都有丘神勣,列传第七十二和列传第九十四都有杨朝晟、卷一O二韦述附传、卷一九O下《文苑传》都有萧颖士,又如卷九九附传、卷一七一都有张仲方,卷一九八上曹憲附传、卷一九O中李邕傳裡都有李善。基本上,《舊唐書》只是抄錄現成的唐史有关文献,照抄《國史》、《实录》及唐末文书档案,许多“大唐”、“本朝”、“今上”字样仍然保留;唐武宗以後的宣、懿、僖、昭、哀五代,因無《實錄》存下,則雜采各家傳聞和《唐年補錄》和《唐末三朝聞見錄》諸書。《舊唐書》另一缺失是记事有所讳饰,清人趙翼已指出:“《褚遂良传》不载其倾陷刘洎之事,《李世勳传》不载其瞻徇立武后之事,《辛云京传》不载其激变僕固怀恩之事,《田神功传》不载其先为贼将之事。” 《舊唐書》在保存史料上有一定的價值。例如李密〈讨隋炀帝檄文〉在《隋书》和《新唐书》的《李密传》均不載,只有在《旧唐书》中得以保留。因為《旧唐书》前期文献资料完整,材料翔实,叙事详明,文字簡潔有力,頗受後世重視,如《郭子儀傳》,“首尾整潔,無一釀詞,因此可知唐史官之老於文學也”。《賈耽傳》裡收錄的《隴右山南圖》和《海內華夷圖》等,是中國地理上極為珍貴的資料。《舊唐書》裡更記錄了大量的中國少數民族的史料,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史跡,以及突厥、回紇、吐蕃、契丹等多民族的歷史。 從南宋紹興以後,《舊唐書》一直沒有重刻,湮沒不聞,以至於“鬱絕不傳,無所考覓”。明嘉靖年間,聞人詮自王延喆、張汴處收集殘稿,重刻《舊唐書》。清朝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命沈德潛等人校勘兩《唐書》,《新、旧唐书》同時被列入“二十四史”之一。道光年間,岑建功參照《太平御覽》和《冊府元龜》的內容,重新整理《舊唐書》。 顾炎武稱:“《旧唐书》虽颇涉繁芜,然事迹明白,首尾该赡,亦自可观。”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中稱《旧唐书》“论、赞极有佳者”。北宋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時,反多以《旧唐书》为主,在史料完整性的考量,《新唐書》並不能取代《舊唐書》。.

先天之變和旧唐书 · 唐玄宗和旧唐书 · 查看更多 »

政變

政變(法語:coup d'État,,亦音译为“苦跌打”、“苦迭打”),是指一個國家之中有一部份人通过密谋策划,采取軍事叛亂或政治行动,夺取国家政权的行为。如果能成功完成政變,則會造成权力的转移、政府的更迭、或政体的改变。.

先天之變和政變 · 唐玄宗和政變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先天之變和唐玄宗之间的比较

先天之變有62个关系,而唐玄宗有37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5,杰卡德指数为8.03% = 35 / (62 + 374)。

参考

本文介绍先天之變和唐玄宗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