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元鑒 (武昌王)和北史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元鑒 (武昌王)和北史之间的区别

元鑒 (武昌王) vs. 北史

元鑒()字紹達,河南洛陽人,官至徐州刺史、征虜將軍,爵封武昌王,諡號悼,北魏宗室成員,道武帝的玄孫,孝文帝、宣武帝時期官員,多在外州擔任地方長官。. 《北史》,唐朝李延寿撰。纪传体,共100卷,含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上起北魏登国元年(386),下迄隋义宁二年(618),记北朝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及隋六代二百三十三年史事。《南史》與《北史》是唐初史学家李延寿的作品,《北史》主要在《魏》、《齊》、《周》、《隋》四書基礎上刪訂改編而成,並參考各種雜史,“鸠聚遗逸,以广异闻”,“除其冗长,捃其菁华”,體例完整,文字優美。他撰写这两部书是为了“追终先志”,继承父亲李大师(570-628)未完成的事业。.

之间元鑒 (武昌王)和北史相似

元鑒 (武昌王)和北史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东魏北魏元宏元恪元愉魏书拓跋曜

东魏

東魏(534年-550年)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王朝之一,由鮮卑化漢人高歡擁立北魏孝文帝年僅十一歲的曾孫元善見為孝靜帝,並與宇文泰所掌控的西魏對立,建都邺,以高欢霸府「大丞相府」所在地晋阳为别都。.

东魏和元鑒 (武昌王) · 东魏和北史 · 查看更多 »

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時期的第一個政權。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遗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境)。439年,北魏统一华北與北方。 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5年,孝文帝下诏首先在宫廷中禁止包括鲜卑语在内的诸北语,改说汉语,但对三十岁以上的人有所宽限。496年,孝文帝诏令鲜卑八大贵族全部改为汉姓,并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姓。534年,北魏分裂為被高歡掌控的東魏(都邺城)與被宇文泰掌控的西魏(都長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魏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魏恭帝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才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多數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元鑒 (武昌王)和北魏 · 北史和北魏 · 查看更多 »

元宏

#重定向 魏孝文帝.

元宏和元鑒 (武昌王) · 元宏和北史 · 查看更多 »

元恪

#重定向 魏宣武帝.

元恪和元鑒 (武昌王) · 元恪和北史 · 查看更多 »

元愉

元愉(),字宣德,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孝文帝元宏第三子,生母袁贵人,北魏宗室、官员,后一度自立为皇帝,年号建平。.

元愉和元鑒 (武昌王) · 元愉和北史 · 查看更多 »

魏书

《魏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内容记载了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的北魏王朝的历史。.

元鑒 (武昌王)和魏书 · 北史和魏书 · 查看更多 »

拓跋曜

拓跋曜(),魏道武帝拓跋珪之子,生母王夫人,北魏宗室、官员。.

元鑒 (武昌王)和拓跋曜 · 北史和拓跋曜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元鑒 (武昌王)和北史之间的比较

元鑒 (武昌王)有23个关系,而北史有54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1.24% = 7 / (23 + 540)。

参考

本文介绍元鑒 (武昌王)和北史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