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元朝

指数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在Google地图中打开

目录

  1. 760 关系: 加利利嚴實劉完素劉中劉德仁 (金朝)劉因劉秉忠劉貫道基督教基輔基辅罗斯埃及人博爾忽博爾濟吉特氏博爾朮华北地区华泾镇十字軍東征十三翼之战十通占城占城稻印度印度历史印刷卜答失里 (皇后)南宋南京市南人南诏南陽府南戲南海南斯拉夫卓里克圖可汗史天泽史弼 (元朝)发展叙州叙利亚吐鲁番盆地吐蕃吐蕃文字吳澄吴兴吴江同平章事合不勒汗... 扩展索引 (710 更多) »

  2. 1271年建立的国家或政权
  3. 1368年终结的国家或政权
  4. 13世纪中国
  5. 14世纪中国
  6. 东亚历史国家
  7. 已不存在的东亚君主国
  8. 忽必烈
  9. 汗国
  10. 蒙古汗国

加利利

加利利或“加里肋亞”(הגליל ha-Galil, الجليلal-Jaleel; lit:circuit)是以色列北部地区,天主教翻譯為加里肋亞。1948年由以色列管理至今。目前加利利相当于以色列的北区。传统上分为上加利利、下加利利和西加利利,面积约占以色列的三分之一。北面到黑门山下,南到迦密山,东面到约旦裂谷,西到地中海海滨和以色列沿海平原。 加利利的大部分地区多岩石,海拔高500到700米。由于有一些高大的山,与以色列其他地区相比,温度较低,而降雨较多,常见溪流与瀑布,动植物较为茂盛。加之有无数圣经中提到的古镇,该地区也是以色列主要的旅游区之一。 由于降雨较多(900-1200 mm)、温度适中,以及高山环境,上加利利拥有许多在以色列其他地方没有的动植物。 今天这一地区有许多阿拉伯人、德鲁兹人。2006年,120万居民中犹太人占46.9%。 该地区较大城市包括阿卡 (以色列)、Nahariya, 拿撒勒、采法特、Karmiel,Shaghur,Afula,Tiberias,主要港口城市海法是整个地区的商业中心。 加利利也以耶穌基督的故鄉而聞名於世。十二使徒的彼得、雅各和多默也都是當地人,在加利利海捕魚為業。.

查看 元朝和加利利

嚴實

严实(),字武叔,金末泰安长清(今山东长清)人。蒙古帝国时期汉地世侯之一。.

查看 元朝和嚴實

劉完素

劉完素(),字守真,自号通元处士,河間(今河北河间市)人,世称刘河间。金元四大醫學家之一,研究五運六氣,為“寒涼派”的創始人。 發揮《內經》理論,提倡火熱論,並重視針灸治法,臨床施治重視井穴、原穴。並喜用五腧穴,以火熱論思想指導針灸臨床,形成了以清熱瀉火爲基點的針灸學術思想,對金元以後的醫家影響很大。因创制不少治疗伤寒热病的方剂,故后世称他为“寒涼派”。 劉完素的著作有:《黃帝素問宣明論方》、《素問玄機原病式》、《宣明内方》、《內經運氣要旨論》、《傷寒直格》、《傷寒標本心法類萃》、《三消論》、《素問藥注》、《醫方精要》。 Category:金朝醫學家 Category:河间人 W.

查看 元朝和劉完素

劉中

劉中,河南河南府孟津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洪武四年,會試六十八名,登進士三甲,授東昌府恩縣縣丞。.

查看 元朝和劉中

劉德仁 (金朝)

劉德仁(),號無憂子,滄州樂陵人(今山東樂陵),大道教的始創人。受金世宗賜「東岳真人」封號,元朝時加封為「無憂普濟開微洞明真君」。 劉德仁行教凡38年,提倡「見素抱樸,少思寡欲,虛心實腹,守氣養神」。 L L L L D德仁.

查看 元朝和劉德仁 (金朝)

劉因

劉因(1249年-1293年),字夢吉,號靜修、樵庵,又號雷溪真隱。保定容城(今屬河北)人,元代詩人。 天資過人,3歲能識字,過目即能記誦。6歲寫詩,7歲作文,落筆驚人。年剛20,才華出眾。性不苟合。家貧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喜諸葛亮「靜以修身」之語,題所居為「靜修」。 至元十九年(1282年)應召入朝,為承德郎、右贊善大夫。不久藉口母病辭官歸。母死後居喪在家。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劉因為官,他以疾辭。.

查看 元朝和劉因

劉秉忠

劉秉忠(),金國瑞州(今遼寧省綏中縣前衛鎮)人,原名侃,敕賜名秉忠,法名子聰,字仲晦,號藏春散人。元朝忽必烈可汗宰相。諡文正,贈太傅、常山王。.

查看 元朝和劉秉忠

劉貫道

劉貫道,字仲賢,元朝中山(今河北定縣)人,生卒年不詳,善畫。其所畫道釋人物,宗法於晉唐,山水宗李成、郭熙,花竹鳥獸亦能集諸家之長。其畫筆法凝練,堅實有力,造型準確,生動傳神,成為當時畫壇的高手。傳世作品有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元世祖出獵圖》、《元世祖半身像》與《元世祖察必皇后半身像》,以及納爾遜藝術博物館收藏的《消夏圖》。.

查看 元朝和劉貫道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查看 元朝和基督教

基輔

基輔(Kyiv ;Kyjev;Kiyev )位于乌克兰中北部第聂伯河中游,是烏克蘭首都、基輔州首府及第一大城市,人口達2,907,817(2016年)。 基輔是東歐重要的工業、科學、文化及教育中心,也是許多高科技產業、高等教育機構和歷史建築的所在地,擁有廣泛的基礎設施和高度發達的公共交通系統,如基輔地鐵。 基輔的名稱來自「Kyi」,傳說中這座城市的建立者之一(Kyi, Shchek, Khoryv三兄弟和姐妹Lybid)。基輔在5世紀時是一座交易所,後逐漸成為東斯拉夫文明的中心,並在10世纪至13世紀成為基輔羅斯的首都。1240年12月的拔都入侵徹底摧毀了這座城市,使基輔失去過去數個世紀所獲得的政治影響力。後來強盛鄰國的興起,使得這裡成為這些大国的邊境重鎮(立陶宛大公國、波兰立陶宛联盟、俄羅斯帝國)。 19世紀末,基輔因俄羅斯帝國的工業革命而再度興起。基輔在經歷1917年俄國革命引發的動盪時期後,自1921年起成為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重要城市,1934年後成為首都。苏德战争期間,基輔在1941年7月7日—9月26日的基辅战役中被纳粹德国国防军占领,1943年10月被红军解放,并迅速发展成為蘇聯第三大城市。1991年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基輔成為烏克蘭首都。.

查看 元朝和基輔

基辅罗斯

基輔羅斯(古东斯拉夫语:Рѹ́сь,Рѹ́сьскаѧ землѧ,Ῥωσία,Rus(s)ia, Ruscia, Ruzzia, Rut(h)enia,Киевская Русь,Ки́ївська Русь,Кіеўская Русь),是一個882年至1240年,以基輔為首都,维京人奥列格建立的以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东欧君主制國家。在1236—1240年的拔都西征时被毁灭。基辅罗斯的正式名称为罗斯,俗称“罗斯之地”,罗斯是维京人的后裔。基辅罗斯这一名称是19世纪俄罗斯史学界为了表明这一时期国家中心位于基辅而创造的。 根據史學史的觀點,基輔羅斯被認為是三個現代東斯拉夫民族國家(、及)的前身。弗拉基米尔一世·斯维亚托斯拉维奇和他的兒子雅羅斯拉夫統治的時期,被認為是基輔的黃金時期。當時他們接納了東正教,也創立了(Правда роусьскаꙗ)。.

查看 元朝和基辅罗斯

埃及人

埃及人(埃及阿拉伯语:صريين ;国际音标:;阿拉伯语:مصريون miṣriyūn)是由地中海人种和北非人组成的一个阿拉伯人为主的混合族群。雖然名義上係埃及人,但實際上基因成分中多為古時的阿拉伯人移民後代,在文化及血統同上古埃及人並無多大關係。但其中的科普特人则保留了较多古埃及人的文化特点和血统,他们号称“古埃及人后裔”。 截止2010年1月,埃及人口數約為8155萬人(含220萬海外工作人員),人口增長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達到1.97%。 主要人種:東方哈姆族(埃及阿拉伯人、科普特人、貝都因人、柏柏爾人)占99%,努比亞人、希臘人、亞美尼亞人、意大利人後裔和法國人後裔占1%。.

查看 元朝和埃及人

縣,在汉语中为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在中国先秦时代作为地名出现,至春秋战国时演变为行政区名称,并沿用至今。成为漢字文化圈传统意义上和法律地位上的地方行政單位名稱,歷史悠久。不過在今日的日本,縣是國家最高等級行政區。.

查看 元朝和县

博爾忽

博爾忽(;),又譯孛羅忽勒、博羅渾、缽魯歡、孛羅渾、博魯溫等,許兀慎氏,成吉思汗義弟,與博爾朮、木華黎、赤老溫合稱「四傑」,死後被追尊為「淇陽王」。.

查看 元朝和博爾忽

博爾濟吉特氏

#重定向 孛儿只斤氏.

查看 元朝和博爾濟吉特氏

博爾朮

博爾(;),又譯作博兒、孛斡爾出,蒙古阿兒剌氏,祖先孛端察兒,納忽伯顏兒子,曾以才略武藝雄霸一方,與鐵木真同為海都後裔。.

查看 元朝和博爾朮

华北地区

华北、华北地区指位于中国北部的区域。一般指秦岭-淮河线以北,长城以南的中国的广大区域。现时在政治、经济层面上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共计5个省级行政单位。.

查看 元朝和华北地区

华泾镇

华泾镇是中国上海市徐汇区下辖的一个镇。面积8.0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万人(2008年)。.

查看 元朝和华泾镇

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東征(Cruciata;伊斯兰世界稱為法蘭克人入侵;1096年-1291年)。這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許下的戰役,由西欧的封建領主和骑士对他們認為是異教徒的国家(地中海东岸)发动了持续近200年的宗教战争。十字軍東征最初參與成員,例如:騎士、商人、農民,多數是自願的,受拜占庭帝國之邀,參與奪回聖地戰爭。這些十字軍也非拜占庭帝國主力部隊。东正教徒也参加了其中几次十字军。 参加这场战争的士兵配有十字标志,因此称为十字军。十字军主要是罗马天主教势力对穆斯林統治的西亞地区作佔領并建了一些基督教国家,因而也被形象的比喻为“十字架反对弓月”;但也涉及对“基督教异端”、其他异教徒和对其他天主教会及封建领主的“敌对势力”的征服,如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将矛头指向了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 天主教徒相信,十字军的最初目的是收复被穆斯林统治的圣地耶路撒冷。当塞尔柱土耳其的穆斯林與基督教的拜占庭帝国在安纳托利亚对戰並取得军事胜利後,十字军的战役为响应拜占廷的求助而被点燃了。旷日持久的战役断断续续在黎凡特地区展开,战争中敌友双方界线不完全是按宗教划定,例如第五次东征时基督徒们与罗姆苏丹国结盟。十字军雖然以捍衛宗教、解放聖地為口號,但實際上是以政治、社會與經濟等目的為主,伴随着一定程度上的劫掠,参加东征的各个集团都有自己的目的,甚至在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劫掠了天主教兄弟東正教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所以,美国学者朱迪斯·M·本内特在他的著作《欧洲中世纪史》裏写道,「十字军远征聚合了当时的三大时代热潮:宗教、战争和贪慾」。 到1291年,基督教世界在叙利亚海岸最后一个桥头堡——阿卡被攻陷,十字军国家的命运告终。十字军东征對西方基督教世界造成了深远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影响,其中有些痕跡至今尚存。.

查看 元朝和十字軍東征

十三翼之战

十三翼之战是铁木真(即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战役之一。1189年,被各部推举为首领的铁木真与札木合发生军事冲突,札木合於次年集合三万人进犯。铁木真将自己所属三万人分为十三翼,迎战于答阑巴勒主惕。这次战役铁木真虽然失败,但因札木合残杀俘虏,引起部下不满,并归附铁木真,反而增强了他的实力。.

查看 元朝和十三翼之战

十通

十通,是《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这十部政书的总称。.

查看 元朝和十通

占城

占城(Chiêm Thành),是占族人于今越南中部地区建立的古国。根据中国古代史书的记载,占城是占婆第六王朝到第十五王朝的国号,之前的国号是林邑、环王。.

查看 元朝和占城

占城稻

占城稻是一种出产于中南半島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一般認為是在宋朝以前由占城傳入中國,故名為占城稻。.

查看 元朝和占城稻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查看 元朝和印度

印度历史

印度地区歷史悠久,是世界上较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而印度河是其古印度文明的發源地,在古印度文明滅亡後,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地區,在文化上并与当地人结合,创造了经典的吠陀文化。.

查看 元朝和印度历史

印刷

印刷是指将影像或文字原稿迅速大量复制的一种技术。一般使用印刷机将油墨印在纸张上,它是出版的基本组成部分。印刷机是能够在承印物上印刷的机械。活字印刷术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可以说造纸术与印刷术这两项伟大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今天的书籍通常采用胶印的技术来印刷,有时也采用凸版印刷(主要用于报纸或目录册的印刷,但比較少有)。.

查看 元朝和印刷

卜答失里 (皇后)

卜答失里(;),弘吉剌氏,元文宗皇后,父驸马鲁王雕阿不剌,母亲是元武宗的妹妹鲁国公主桑哥剌吉。她是元朝唯一的太皇太后。.

查看 元朝和卜答失里 (皇后)

南宋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中国宋朝的其中一个時期,與北宋合稱「兩宋」。北宋以开封被金人攻入及佔領而结束,1127年6月12日,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因宋朝的五行德運為「火」,改元「建炎」意味著重建王朝的火德。 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為都城,史称南宋,以别于北宋。绍兴和议后,大部分時間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金朝、西辽、大理国、西夏、吐蕃及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帝国/元朝为并存政权,直至1279年亡于元朝,共152年。 南宋由于军事实力始终不敌金国,统治范围被迫限于秦岭淮河線以南地区,與金国长期军事对峙,但是亦刺激了南宋發展经济、手工业、航運贸易、武器制造及科技。.

查看 元朝和南宋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查看 元朝和南京市

南人

南人,為元朝统治者在其辖境内划分的四等人制之一,泛指长江淮河以南的原南宋王朝统治之下的华南各地汉族和苗壮等西南方少数民族人民。又稱南家歹、囊家歹等。 传统说法认为,元朝时期统治者将元朝境内的人民分为四等,第一等为蒙古人,为元朝的“国族”,蒙古统治者称之为“自家骨肉”。第二等为色目人,第三等汉人,第四等为南人。,在元朝的四種位階中地位最低,南人是指原南宋境内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當時南人的人數約為六千萬人。 終元之世,始終奉行蒙古至上主義,優待色目人,輕視漢人、尤其歧視南人,元朝實行族群歧視政策的身份制度是分蒙古、色目、漢人、南人為四等,以族群降附次序先後及政治可靠程度,分別賦予不同的身份與權利,以凸顯蒙古人之優越地位,並壓制被征服各族群。 在元末明初,明太祖評元朝此制度:「所在官司輒以蒙古色目人為之長,但欲私其族類羈縻其民而矣。.

查看 元朝和南人

南诏

南诏(738年-902年/937年),吐蕃人称之为姜域(),是8世紀时興起的位於中國西南部的古国,其国民主要由乌蛮和白蛮组成,由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在738年建立,从748年开始扩张至今雲南全境和贵州西部,到860年代极盛时的统治范围包括今中國的雲南全境、四川南部、貴州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部,以及緬甸北部、老挝北部、泰國北部地區和越南西北部地區。902年鄭買嗣自立為帝,灭亡南诏,建立大長和国。史学界有时将902年至937年大理国成立前的历史亦算作南诏。.

查看 元朝和南诏

南陽府

南阳府,元朝时设置的府。隶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 元朝,属于河南江北行省。明朝洪武初年,沿袭元朝设置,领州二个,县十一个:南阳县、镇平县、唐县、泌阳县、桐柏县、南召县、邓州(领内乡县、新野县、淅川县)、裕州(领舞阳县、叶县)。清朝初年沿袭明朝时辖区,领二州,十一县。道光中,淅川县升淅川厅。终清一朝,领二州、十县。考评:冲,繁,难。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废。.

查看 元朝和南陽府

南戲

南戲是中國戲曲史上最早成熟的戲劇類型,北宋末年至明朝初年(12世紀~14世紀)流行於中國南方,為區別同時代的「北曲雜劇」,後人稱之為南曲戲文、溫州南戲或戲文。.

查看 元朝和南戲

南海

南海,又稱為南中國海、中国南海,是位於东南亚的陸緣海,被中國大陆、台灣、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及中南半岛各國所环绕,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 南海海域面积有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超过200个无原住民居住的島嶼和岩礁,這些島礁被合稱為南海諸島。除了是主要的海上运输航线外,南海据信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南海海域牵涉到许多周邊国家的利益,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地区。.

查看 元朝和南海

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西里爾字母:Југославија,拉丁字母:Jugoslavija),是1929年至2003年建立於南歐巴爾幹半島上的數個國家的總稱。以从鄂圖曼土耳其帝国独立的塞尔维亚族所建立的塞尔维亚王国为基础,经两次巴尔干战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隨著鄂圖曼土耳其帝国、奥匈帝国的戰敗,塞爾維亞和附近的各南斯拉夫人地區合併,創建了南斯拉夫聯邦。 1992年至2003年間,南斯拉夫除了塞爾維亞和黑山之外其他民族国家纷纷独立,此聯邦政體也因此而逐渐解體,南斯拉夫也随之成為歷史名詞,2006年随着黑山的公投和獨立,鬆散聯盟塞爾維亞和黑山也宣告終結。.

查看 元朝和南斯拉夫

卓里克圖

卓里克图汗(,)是鞑靼可汗,第18代蒙古大汗,也是大元国号停用后第一位可汗,1388年至1391年在位4年。札奇斯欽《蒙古黃金史譯註》(聯經,1979)第192至194頁:“兀思哈勒(Uskhal)可汗……龍兒年殯天。/其後就在這一年,卓里克圖(Jorightu)可汗卽大位。在位四年。羊兒年殯天。恩克(Engke)可汗在位四年。/其後就在這狗兒年(甲戌,一三九四年),額勒伯克(Elbeg)可汗卽大位。”朱风、贾敬颜《汉译蒙古黄金史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第50至51页:“可汗……龙年(戊辰,公元1388年)殁。/同年,可汗继承大位,历四年,羊年(辛未,公元1391年)殁。/狗年(甲戌,公元1394年),可汗继承大位。”相应蒙古语原文见该书第168页。 《蒙古源流》等史书记载有“恩克卓里克图汗”,是元天元帝兀思哈勒可汗的长子,1389年至1392年在位。但是根据罗氏《黄金史》,卓里克图汗、恩克汗是两代可汗。波斯文史料也记载有两代可汗,名称接近也速迭儿和恩克;根据明朝史料,也速迭儿是阿里不哥后裔,他杀死了脱古思帖木儿(即兀思哈勒可汗)及其长子天保奴。另外,根据明朝史料,从脫古思帖木兒到坤帖木兒是“五代”可汗,这也是卓里克图可汗和恩克可汗是两代可汗的佐证。薄音湖、乌兰等学者综合各种史料推断,卓里克图汗正是也速迭儿,他杀死兀思哈勒可汗篡夺汗位,而不是继承汗位。 卓里克图汗死后,恩克汗继位。根据波斯文史料,恩克汗是也速迭儿之子。.

查看 元朝和卓里克圖

可汗

可汗((叶音);古突厥語:𐰴𐰍𐰣 ;;z;高句麗語:皆,key)或大汗,又譯為可寒、合罕,通黑汗,統治者頭銜,為部落最高領袖或皇帝之意,廣泛使用於蒙古與中亞地區。古代北亚遊牧民族鲜卑、回纥、柔然、高车、突厥、吐谷浑、铁勒、女真等建立的汗国,其君主或最高政治首领皆称可汗或大汗。.

查看 元朝和可汗

史天泽

史天泽(),元朝初期名将,后官至中书右丞相,是元朝最早的汉人丞相。字润甫,永清(辽朝时期属于南京道管辖,金朝时期属于中都路管辖,今属河北)人,1213年随父史秉直归降蒙古。史天倪弟。.

查看 元朝和史天泽

史弼 (元朝)

史弼(),字君佐(若佐),蒙古名塔剌渾,元朝政治人物,原為蠡州博野縣(今河北省蠡縣)人。 史弼會蒙古語,至元十年(1273年),隨軍攻打樊城,為副萬戶,隨伯顏駐守瓜州。至元十三年(1276年),史弼攻下揚州城,任揚州路達魯花赤,為萬戶。轉任黃州路宣慰使。至元十七年(1280年),平定杜可用起義,史弼歷任浙西、淮東、浙東宣慰使。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平定楊鎮龍起義。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和高興等將南征爪哇。至大三年(1310年)為同知樞密院事、江西行省右丞。延祐五年(1318年),史弼為平章政事,又加银青荣禄大夫,封鄂国公。不久去世。 早期蒙古帝国汉军万户。能举着数百斤重的石狮行走,武勇绝伦。随伯颜南征时,表现非常突出。.

查看 元朝和史弼 (元朝)

发展

发展的拉丁文词根是“舒展”、“展开”的意思。从一般意义上讲,发展是指事物演变和成长的阶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1990年定义为:“发展的基本目的,就是创建一种能够使人长期地享受健康和有创造性的生活。”1993年UNDP进一步明确:“发展是人的发展,为了人的发展,由人去从事的发展”。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则以“自由”为中心来定义发展,他认为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发展是扩展人们享有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 发展的定义在发展经济学中有以下几点:.

查看 元朝和发展

叙州

叙州,唐朝时设置的州,在今湖南省西部的黔阳古城。 大历五年(770年)改巫州置,治所在龙标县(今湖南省怀化市黔阳古城),因巫山巫水而得名。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怀化、黔阳、洪江芷江、会同、靖县、通道及贵州省天柱等市县地。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改名沅州。 《旧唐书》志第二十 地理三:巫州下 贞观八年,分辰州龙标县置巫州。其年,置夜郎、朗溪、思征三县。九年,废思征县。天授二年,改为沅州,分夜郎渭溪县。长安三年,割夜郎、渭溪二县置舞州。先天二年,又置潭阳县。开元十三年,改沅州为巫州。天宝元年,改为潭阳郡。乾元元年,复为巫州。旧领县三,户四千三十二,口一万四千四百九十五。天宝,户五千三百六十八,口一万二千七百三十八。在京师南三千一百五十八里,至东都三千八百三十三里。   龙标 武德七年置,属辰州。贞观八年,置巫州,为理所也。   朗溪 贞观八年置   潭阳 先天二年,分龙标置。 唐代李德裕《元和郡县图志·黔州》四库本记载:“秦置黔中郡,汉为武陵郡无阳县之地。隋初于此置辰州。贞观八年分辰州龙标县置巫州,天授二年改曰沅州。开元十三年,以‘沅’、‘原’声相近,复为巫州。天宝元年改为潭阳郡。大历五年,以境接叙浦,改为叙州。”.

查看 元朝和叙州

叙利亚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al-Jumhūrīyah al-ʻArabīyah as-Sūrīyah),通称叙利亚(Sūriyā),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属于中东阿拉伯国家,首都大马士革。叙国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同黎巴嫩和以色列为邻,西濒地中海。1944年1月1日宣布独立,1946年4月7日被联合国及世界各国认可为正式独立国家,现任总统為巴沙尔·阿萨德。.

查看 元朝和叙利亚

吐鲁番盆地

-- -- 吐鲁番盆地(维吾尔语名:تۇرپان ئويمانلىغى),位于中国新疆天山山脉东南面的博格达山与觉罗塔山之间,面积约有50,000平方公里。 吐鲁番盆地是全世界最低的盆地,盆地中心是海拔为(-154米)的艾丁湖面,是中国大陆的最低点,也是仅次于死海、阿薩勒湖的世界第三低窪地。由于吐鲁番盆地四周的山岭高耸,盆地内部受热快而散热慢,形成了那里夏天高温干燥的气候,其蒸发量是降雨量的百倍甚至是数百倍,夏天酷热,最高气温曾达到过50.2℃。 盆地北部有丰富的地下水源,当地人为减少水的蒸发,修建了著名的“坎儿井”,把地下水引出地面,浇灌庄稼。吐鲁番盆地的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故那里生产出来的瓜果十分香甜,深受人们的喜爱,最著名的有哈密瓜和葡萄。此外,盆地内还蕴藏着储量可观的油气资源。 Category:新疆盆地 Category:新疆地理的中国之最 Category:中国地理的世界之最.

查看 元朝和吐鲁番盆地

吐蕃

吐蕃(,拉薩話:,意为“大蕃”)是历史上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藏人政权,由松赞干布到朗達瑪延续两百多年。.

查看 元朝和吐蕃

吐蕃文字

#重定向 藏文.

查看 元朝和吐蕃文字

吳澄

吳澄(1249年—1333年),字幼清,號草廬,撫州崇仁(江西崇仁咸口)人。宋元之际学者、理學家。 高祖吳曄,祖父吴择,父亲吴枢。出生在南宋末年,自幼聰敏,勤奮好學。“三歲穎悟日發,教之古詩,隨口成誦。五歲,日受千余言,夜讀書至旦”,為朱熹四傳弟子。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作《道统图并叙》。元大德末年除江西儒学副提举,官至國子監、翰林學士,為學主張折衷朱、陸兩派,近於朱派。他认为“理在其中,原不想离”;而理是气的主宰,认为学至要在于心,学必以德性为本,并推崇朱熹的“格物”、“诚意”之说。元泰定初年任经筵讲官,敕修《英宗实录》。曾校定《皇極經世書》、《老子》、《莊子》、《太玄經》、《樂律》、《八陣圖》、《葬書》等。元统元年因病逝世。死後贈官為江西行省左丞,上護軍,追封為臨川郡公。諡文正。一生教學長達六十餘年,桃李滿天下,與長沙郡別駕劉安仁交情甚厚。“所居草屋數間,鉅夫題曰草廬,故學者稱為草廬先生”。 著作有《吴文正集》100卷、《易纂言》10卷、《礼记纂言》36卷、《易纂言外翼》8卷、《书纂言》 4卷、《仪礼逸经传》2卷、《春秋纂言》12卷、《孝经定本》1卷、《道德真经注》4卷等,並有為《州縣提綱》作序。.

查看 元朝和吳澄

吴兴

吳興為浙江省湖州市的古稱,三國孫吳甘露二年(公元266年),吳主孫皓取「吳國興盛」之意改烏程為吳興,並設吳興郡,轄地相當於現在的湖州市全境,錢塘縣(今杭州)、陽羨縣(今宜興)。隋代因地瀕太湖而更名湖州,吳興為下轄縣。現湖州設有吳興區,為市政府駐地。吳興與吳縣,吳江並稱「三吳」,以人文物產名聞江南。.

查看 元朝和吴兴

吴江

#重定向 吴江区.

查看 元朝和吴江

同平章事

同平章事,全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级官職。.

查看 元朝和同平章事

合不勒汗

#重定向 合不勒.

查看 元朝和合不勒汗

坤帖木兒

坤帖木兒(,又写作琨特穆尔。突厥名突兰帖木尔,),第20代蒙古大汗。1400年—1402年在位,在位2年。《黄金史》称其为“脱古罕可汗”()。 《蒙古源流》认为他是額勒伯克长子,但是《突厥系谱》说从他开始汗位再次落入成吉思汗其他子孙手中。不少学者认为他是阿里不哥子孙。 1399年,乌格齐哈什哈攻杀了大汗額勒伯克,乌格齐哈什哈立坤帖木兒於1400年繼位。1402年,坤帖木兒被鬼力赤所殺,《明史》认为,鬼力赤去元国号,去帝号,稱可汗。.

查看 元朝和坤帖木兒

塔塔儿人

#重定向 塔塔儿部.

查看 元朝和塔塔儿人

塔塔儿部

塔塔儿部(),又称塔塔尔部、鞑靼部,是公元12世纪时蒙古高原上的部落之一,塔塔儿部鼎盛时期共有七万户。同时期其他比较重要的部落有:东部蒙古乞颜部、北部蔑儿乞部、南部汪古部、西部克烈部、乃蛮部。.

查看 元朝和塔塔儿部

塔里忽台

塔里忽台(塔兒忽台),又称塔里忽台·乞邻勒秃黑,乞邻勒秃黑是嫉妒者的意思,12世纪蒙古草原泰赤乌部的首领。俺巴孩之孙。 俺巴孩死后,他执掌泰赤乌部。1170年,蒙古部也速该死后,他趁蒙古部衰落之机,遗弃铁木真一家,裹挟蒙古部部众而去。后来,曾经率人捕捉监禁铁木真。1189年,他联合札木合,率领十三部针对铁木真展开了十三翼之战。后来,因为虐待部下,众人叛离,泰赤乌部衰落。1200年,被铁木真与王罕在斡难河击败,《圣武亲征录》说他逃亡中被杀。《蒙古秘史》说他次年参与推举札木合为古尔汗,被铁木真击败于海拉尔河,逃到森林中,被部下纳牙阿擒获,献给铁木真,被铁木真宽恕,不知所终。.

查看 元朝和塔里忽台

塔拉斯河

塔拉斯河(Талас дарыя;Талас өзені)是位于中亚的一条跨国河流,自吉尔吉斯斯坦塔拉斯州向西北流入哈萨克斯坦。塔拉斯河上游由卡拉科尔河和乌奇柯绍依河汇合而成的。怛罗斯战役即爆发于塔拉斯河附近。 Category:亞洲跨國河流 Category:哈萨克斯坦河流 Category:吉尔吉斯斯坦河流.

查看 元朝和塔拉斯河

士大夫

士大夫是古代中國、朝鮮、越南、琉球對於社會上具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和官吏之统称。官员选拔制度(科舉制度)是其形成的制度保证。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與者,同时又是社會上层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至於「士人」,一般是指沒有官銜、介乎官民之間的讀書人。.

查看 元朝和士大夫

多伦县

多倫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轄下的一個縣,面積為3876平方公里,2003年统计人口約為10萬。縣政府駐城關鎮。.

查看 元朝和多伦县

夏襄宗

夏襄宗李安全(),夏崇宗孫,其父乃夏仁宗弟越王李仁友,1196年,仁友逝,安全上書要求襲越王爵位,桓宗不許,安全被降封為鎮夷郡王,他極為不滿,於是萌生了篡奪皇位之心。1206年3月1日與桓宗母羅氏合謀,廢桓宗自立,改元應天。在位時昏庸無能,破壞金國與西夏長期的友好關係,發兵侵金,為後來一場場令夏金耗盡精兵的戰役掀起序幕,改附不斷強大起來的蒙古帝国,但這一切都沒有為西夏帶來利益和跟蒙古之友好,蒙古也以西夏作為侵略目標,西夏不斷積弱。1211年8月12日,宗室齊王李遵頊發動政變,被廢,並於一個月後不明不白地死去,去世于1211年9月13日,終年四十二。諡敬慕皇帝,廟號襄宗。 此人為西夏間接的亡國之君。 Category:西夏皇帝 Category:西夏宗室郡王.

查看 元朝和夏襄宗

大同市

大同市,简称同或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素有“魏都”“煤都”和“凤凰城”之称。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北部边缘,京包铁路、北同蒲铁路、大秦铁路的交点,北邻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东邻河北省张家口市、西南与山西省朔州市相接,总人口331.81万,市区人口174万。大同古称平城、云中。历史上,大同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西京,明清重镇。.

查看 元朝和大同市

大不里士

大不里士,(تبریز;Təbriz),中国古称桃里寺,伊朗西北部城市,是东阿塞拜疆省的首府。位于库赫·塞汉特高原之上。海拔1350米。大不里士位于一个山谷内。冬季寒冷,夏季温和,被认为是一个避暑胜地。.

查看 元朝和大不里士

大德

大德可以是:.

查看 元朝和大德

大元通制

《大元通制》是元朝的法律之一。 《大元通制》是继《至元新格》之后元朝政府颁布的第二部法律,内容包括了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之前元朝历代帝王发布的关于法律方面的一系列圣旨条画、律令格例以及司法部门所判案例的汇编。 《大元通制》大部分已经失传,目前只有条格的一部分幸存于世,名为《通制条格》,《通制条格》内容包括元太宗六年(1234年)到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80多年间元朝官方颁布的关于法律方面的圣旨条画、律令格例以及司法部门所判案例的汇编,史實多為《元史》所不載。.

查看 元朝和大元通制

大理市

大理市(白语:Guiphet )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是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亦是该州的首府。大理市地处云贵高原上的洱海坝子(盆地),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是古代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是云南省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云南省第三大城市,滇西第一大城市,亦为云南最早建市的地区(昆明、大理、个旧、东川)之一,是滇西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大理作为古代云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时间长达五百余年。1982年,大理被中国政府列为第一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市为中国首批十大魅力城市之首。 大理市是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全市人口52万人,其中白族占65%。除了通用漢語外,白語較為通行。全市辖10个镇、1个民族乡:下关镇、大理镇、凤仪镇、喜洲镇、海东镇、挖色镇、湾桥镇、银桥镇、双廊镇、上关镇、太邑彝族乡。共有20个居委会、109个行政村。市政府驻下关镇。.

查看 元朝和大理市

大理国

大理(白语:Dablit;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是一個位於雲南及周邊地區由白蠻首领段思平建立的政權。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帶,疆域大概是現在的中国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區及印度、老撾與越南的少部分地區。 唐玄宗開元年間 (738年),西洱河地區的諸部落在唐的扶植下建國南诏。唐末時期 (902年) 鄭買嗣篡南詔建大長和。經歷了幾十年戰亂之後,大理國於五代後晉初年 (937年) 由段思平建國。大理都城羊苴咩城(今云南省大理市),國號大理,以其尊崇佛教,又稱妙香大國。羊苴咩城也就改称大理城。宋哲宗年間 (1095年),高升泰篡位,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高升泰死后,归政于段正淳,史称后理。1253年,蒙古帝国的忽必烈(即后来的元世祖)奉蒙哥大汗之命“革囊渡江”征云南,灭大理国,后建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原大理国王段氏被任为世袭大理总管。.

查看 元朝和大理国

大理总管列表

大理總管是指元朝時管治大理的總管,第一位總管是天定贤王段兴智,最後一位總管是段世。 1253年蒙古征讨大理国,忽必烈率大军从西部取道白兰渡金沙江攻入云南,大理国灭亡。並设“大理总管”管辖大理国故土。.

查看 元朝和大理总管列表

大道教

大道教或称作真大道教,是金朝时期劉德仁创立的一个道教派别,到元朝末年绝传。 皇统二年(1142年),刘德仁自称太上老君下降,授予《道德经》,开始传教。大定年间,基本在整个金国范围内传播。 在元朝,大道教分化为天宝宫和玉虚宫两派。泰定三年(1326年)之后,逐渐归并到全真道中。 大道教内炼主张“守气养神”,提倡自食其力,少思寡欲,不谈飞升炼化,长生不老,并且把儒家思想纳入自己的体系。此外,大道教有出家制度。.

查看 元朝和大道教

大運河

#重定向 大运河.

查看 元朝和大運河

大马士革

大马士革(دمشق;非正式的名称:沙姆大马士革,有时被直称为沙姆;在中文和合本《聖經》中則翻為大馬色;阿拉米语:ܕܪܡܣܘܩ)是亚洲国家叙利亚的首都,也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有人持续居住城市(建城至今4000多年,而有人居時間更長達一萬年之久)。其在《回回館譯語》中被称為敵米石。.

查看 元朝和大马士革

天完

#重定向 宋 (徐壽輝).

查看 元朝和天完

天山山脉

天山山脉(维吾尔语:تەڭرىتاغ Tengri Tagh/Тәңри тағ;Тәңіртау/تأڭئرتاۋ;Ала-Тоо/تەڭىر-توو;东干文:,小儿经:)是亚洲中部最大的一条山脉,横亘中国新疆的中部、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等四國。古名白山,又名雪山,冬夏有雪。故名,匈奴谓之天山,唐时又名折罗漫山,高达二万一千九百尺,长约2500km,宽约250~300km,平均海拔约5km。最高峰是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m,在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边界;第二高峰是汗腾格里峰海拔6995m,在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处;博格达峰的海拔5445m,在中国境内。前两者是前苏联雪豹登山奖必要五峰之二。新疆的三条大河——锡尔河、楚河和伊犁河都发源于此山。天山山脉把新疆分成两部分:南边是塔里木盆地;北边是准噶尔盆地。天山由东西走向的褶皱断块山组成,山间有陷落盆地,如哈密盆地、吐鲁番盆地,西部有伊犁谷地。 位于乌鲁木齐市以东的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称它“雪海”。位于博格达峰山腰的天池,清澈透明,是新疆著名的旅游胜地。目前,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已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托木尔峰,海拔7435米,是天山的最高峰,登山界一般承认1956年阿巴拉科夫首次登顶成功,但也有说1938年已有苏联登山队登顶;1975年7月25日首个中国登山队登顶成功。.

查看 元朝和天山山脉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查看 元朝和天主教

天保奴

天保奴(),北元后主脫古思鐵木兒的太子。1388年春,明朝大将蓝玉在捕鱼儿海大败北元军,脱古思帖木儿以其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骑逃走,余众全部被俘虏。十月,脱古思帖木儿、天保奴遭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袭杀,捏怯来、失烈门降明。.

查看 元朝和天保奴

天元 (北元)

天元(1379年六月-1387年)是北元后主脱古斯铁木儿的年號,共計9年。 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根据《新元史·惠宗本纪》、《高丽史·辛禑传》确定。.

查看 元朝和天元 (北元)

太一教

太一教是金朝时萧抱珍创立的一个道教派别,元朝末年绝传。以符箓道法为主,也有守柔弱的内炼之法。尊奉太一。是金朝三大新兴道派之一。 萧抱珍于金熙宗天眷初年(1138年)创立太一教,其道法为太一三元道法,具体内容已不可知,大约是一种符箓道法。 创教伊始,萧抱珍只在卫州(今河南汲县)家中传教。信徒渐多以后,才建了一个茅庵定居。其徒侯澄后在赵州和真定府建了太一堂,以符水治病行教。 皇统十一年(1148年)左右,萧抱珍被皇帝召见,正式获得朝廷的承认。 太一教模仿天师道的秘传原则,每代掌教人必须改姓“萧”。其立教宗旨是“度群生于苦厄”,尊重人伦。 其著述现已不传。.

查看 元朝和太一教

太平府 (安徽省)

太平府,是明清两代的一个府,位于长江下游南岸,辖区大致相当于今日安徽省的马鞍山市及芜湖市辖境。 春秋時代此地湖泊草丛中鳩鸟众多,被吴国命名为鸠兹,流经此地的长江一段,亦由此别名鸠江。元朝时,为太平路。元末龙凤元年(乙未年,1355年)六月,朱元璋政权改之为府。太平府在明代属于南直隶,下辖3个县:当涂县(首县)、芜湖县、繁昌县。 清代江南省分立,江苏、安徽各分行省后,太平府与安徽省的宁国府、池州府及江苏省江宁府相邻,与安徽省庐州府及和州直隶州隔长江相望。清代太平府:隸徽寧池太廣道。長江水師提督駐。領縣三:當塗縣、蕪湖縣、繁昌縣。1912年(民国元年),撤废太平府。.

查看 元朝和太平府 (安徽省)

太仆寺

太僕寺,亦作冏寺,中國古代朝廷的中央機構之一,周穆王任命伯冏擔任周的太僕正,史官寫了冊書,名爲〈冏命〉。.

查看 元朝和太仆寺

太和正音譜

《太和正音譜》中国古琴谱。明朱权于洪武三十一年撰辑成书。又名《北雅》北曲曲调开山之作,也是现存唯一最早的北杂剧曲谱。.

查看 元朝和太和正音譜

太醫院

太醫院,中國古代官署名。.

查看 元朝和太醫院

外兴安岭

外兴安岭(v),俄语中称为斯塔诺夫山脉(Становой хребет),位于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现在在俄罗斯远东联邦管区的阿穆尔州的北端。并穿过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中间。山脈全長725公里,最高峰海拔2482米。.

查看 元朝和外兴安岭

奎章閣

奎章閣()是李氏朝鮮的王室圖書館,由正祖在昌德宮內成立,是朝鲜時代文献的重要保存所。.

查看 元朝和奎章閣

女真

女真(; 拼音: Rǔzhēn),又作女直與女贞,可能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隋至唐時期称黑水靺鞨,辽至金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辽朝女真有生女真、熟女真之分。到明朝后期仍然自稱為女真,清朝时改为满洲。 “女真”一名最早见于唐初。 “女真”在明朝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依接近漢化程度及活動區域南北:多漢化程度、南境者為熟女真,少漢化程度、北境者為生女真。生女真活動在鄂霍次克海一帶,有人稱呼為通古斯。女直之名,见于《辽史》者,“又有北女直、南女直、长白山女直、鸭绿江女直、濒海女直,黄龙府女真,曷苏館女真,順化国女真,回跋女真,盖各就其地名之。” 《金史·世纪》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车骨部,曰拂涅部,曰号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隋称靺鞨,而七部并同。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其五部无闻。”“渤海盛强,黑水役属之。渤海灭,复役属契丹。在南者系籍,号熟女直;在北者不籍,号生女直。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也。”而也有观点认为生女真和熟女真的方位不是一北一南,而是一东一西。《大金国志》云:“世居混同江之东长白山下;南邻高丽,北接室韦,西界渤海,东濒海。”按照《大金国志》的记载,完颜阿骨打所在的生女真的方位为朝鲜史所载的东女真(又称为东北女真)大致相同。.

查看 元朝和女真

女真人

#重定向 女真.

查看 元朝和女真人

契丹人

契丹人,古代游牧民族,居住在今蒙古国及中国东北地區,採取半農半牧生活,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但受到通古斯語族的強烈影響。而目前居住中國東北的達斡爾族可認定為契丹人直系後裔。 古契丹有八部:悉萬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鬱部、羽陵部、日連部、匹絜部、黎部、吐六--部。涅里是遼的始祖。契丹人有三年選一次夷里堇的習慣,早期夷里堇都在大贺氏家族中产生,中期在遥辇氏中产生,最后由契丹迭剌部耶律氏族的夷里堇耶律阿保机破坏了传统的贵族民主选举制度,仿效汉人,建立起世袭的中央集权专制的契丹。 据遼朝大臣耶律儼《皇朝實錄》所稱契丹為黃帝之後。《遼史·太祖紀贊》和《世表序》主張契丹為炎帝之後。近年在雲南發現的契丹遺裔,保存有一部修於明代的《施甸長官司族譜》,卷首附一首七言詩,詩曰:“遼之先祖始炎帝……”。這些契丹人認可契丹為炎帝苗裔的說法。回紇人亡國時,大批回紇人逃入契丹,因此有契丹半回紇的說法,有些回紇人溶入契丹人的蕭氏,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皇后述律平就是回紇人,耶律德光后將述律氏賜姓蕭氏,蕭氏後來融入女真,改為舒穆祿氏,遼朝滅亡后,多融入汉族、蒙古族與滿族。 《辽史·后妃传》记载:“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氏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辽史·国语解》记载:“耶律和萧两个姓,以汉字书者曰耶律、萧,以契丹字书者曰移刺、石抹”。《金史·国语解》记载:“移喇曰刘,石抹曰萧”。.

查看 元朝和契丹人

妥歡貼睦爾

#重定向 元惠宗.

查看 元朝和妥歡貼睦爾

妥懽贴睦尔

#重定向 元惠宗.

查看 元朝和妥懽贴睦尔

姚樞

姚樞(1201年~1278年),字公茂,號雪齋、敬齋,諡文献。元朝政治家、理學家。歷任太子太师、司農使、中書左丞、翰林學士承旨等職。.

查看 元朝和姚樞

威尼斯

威尼斯(威尼斯語︰Venezsia;意大利語︰Venezia;弗留利語︰Vignesie;拉丁語︰Venetia;英文:Venice)是意大利東北部著名的旅遊與工業城市,也是威尼托地區的首府。威尼斯城由被运河分隔并由桥梁相连的118座小岛组成。威尼斯潟湖是位于波河与皮亚韦河河口之间的一个封闭的海湾,威尼斯城就坐落在威尼斯潟湖的浅滩上。威尼斯以其优美的环境、建筑和艺术品珍藏而闻名。潟湖和城市的一部分被列为世界遗产。Luigi Barzini曾在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最美麗的人造都市」,時代線上也稱讚威尼斯是歐洲最浪漫的城市之一。 2014年,共有264,579人居住在威尼斯市镇,其中约55,000人居住在老城区。威尼斯与帕多瓦和特雷维索一起,组成了帕多瓦-特雷维索-威尼斯大都市区(PATREVE),总人口260万。PATREVE只是一个统计学意义上的大都市区,不是行政区划的等级。 威尼斯这个名字源于公元前十世纪居住在该地区的古威尼蒂人。这个城市历史上曾经是威尼斯共和国的首府。威尼斯同时被誉为「主之城」、「尊贵之城」、「亚得里亚王后」、「水之都」、「面具之城」、「桥梁之城」、「漂浮之都」、「运河之城」。 威尼斯共和国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金融和海运力量,是十字军东征和勒班陀战役的集结地,也是从13世纪直到17世纪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商业(特别是丝绸,粮食和香料)和艺术中心。 威尼斯市被认为是第一个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9世纪逐渐形成,14世纪达到了顶峰。这使威尼斯在其大部分历史中成为一座极为富裕的城市。後來因為土耳其人對地中海東邊的控制促使歐洲國家尋找其他航線的慾望,威尼斯因此失去了大部分的重要性與影響力。 它同样因为几次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的艺术运动而众所周知的。在拿破仑战争和维也纳会议之后,共和国被奥地利帝国所吞并,直到1866年,由于第三次意大利独立战争而举行的全民公投,威尼斯成为意大利王国的一部分。威尼斯在交响乐和歌剧音乐史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诞生地。2016年,威尼斯被评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

查看 元朝和威尼斯

孟族

孟族(孟語:或;,;มอญ)是缅甸與泰國一古老民族,在缅甸少数民族中排名第四,屬黄种人,人口为130万,占缅甸总人口的2.8%。.

查看 元朝和孟族

孔子

孔丘(),'''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後代敬稱孔子或孔夫子。生於魯國陬邑,祖先为宋国人,東周春秋末期魯國的教育家與哲学家,曾在魯國擔任官府要職。為儒家的创始人。而孔子儒家的德性论五行思想(仁义礼智信)對鄰近地區,如:朝鮮半島、琉球、日本、越南、東南亞等地區有著深远的影响,這些地區也被稱爲儒家文化圈。.

查看 元朝和孔子

定西市

定西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市境北界兰州市、白银市,东接庆阳市、天水市,南邻陇南市,西临甘南州、临夏州。地处西秦岭山地与陇西黄土高原结合部,地势西高东低,主要地貌为高原丘陵。洮河自南向北流经市境西部,渭河发源于中部渭源县并东流出境。全市总面积1.96万平方公里,人口277.83万。定西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省会兰州市的“东大门”,获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审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

查看 元朝和定西市

宁波市

宁波市,简称甬,有时亦简称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浙江第二大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市位于浙江省东部,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全市陆地面积9365.58平方公里。 宁波建城于738年,但有人类居住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宁波拥有长期的经商传统,宁波商帮是全国闻名的商帮。航运和对外交流历史悠久,最远可以上溯至战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鸦片战争之后,宁波成为通商口岸,这客观上促进了宁波的近代化。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宁波经济由于临港产业和私营经济的带动而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寧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更是跃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亦居世界前列。 目前,宁波是副省级的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拥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权。2011年,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宁波处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查看 元朝和宁波市

宣徽院

宣徽院,於唐朝後期设置,有南、北二院,“置宣徽南北院使,以宦者任之,总领内诸司及三班内侍之籍、郊祀、朝会、宴飨、供帐之事”。宣徽院设有酒坊,专为皇宫造酒,高承《事物纪原》:“唐有酒坊使”,金银酒器以《千字文》中“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顺序编排。金明昌五年(1194年) 增設御藥房,隸屬宣徽院。洪武元年(1368年)改宣徽院為光祿寺,負責的是御膳食材的採買。清初復設内官监,管理内务府帑项出纳,顺治十七年(1660年)易名为宣徽院,康熙十六年(1677年)始稱會計司。.

查看 元朝和宣徽院

宣撫使

#重定向 經略安撫使.

查看 元朝和宣撫使

宣政院

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是元朝统治中国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 至元元年(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下诏设立总制院,院使秩正二品,由当时的元朝帝师八思巴兼领,并设有院使、同知、副使等官员,下辖吐蕃地区各级地方行政机构,包括宣慰司、安抚司、招讨司、万户府、元帅府等。当时全国藏区被划分为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即吐蕃等處、吐蕃等路、烏思藏納里速古魯孫等三路),均受总制院管辖。到了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尚书省右丞相兼总制院使桑哥认为总制院责任重大,故向忽必烈奏请根据中国唐朝时期在宣政殿接待吐蕃使臣之例而更名为宣政院,由帝师兼领,被批准,而且院使升从一品,与中书省、尚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并列。根据元朝的规定,对于全国各省佛教和吐蕃地区的一般性事务可设行宣政院驻当地处理,如遇重大军事则由宣政院与枢密院联合负责处理。他们凡是对汉地佛教有利的也做。.

查看 元朝和宣政院

完颜永济

完颜允济(?—1213年9月11日),小字興勝,金章宗時避章宗父完顏允恭諱改為完颜永济。他是金朝第七位皇帝(1208年12月29日—1213年9月11日在位),被篡位後降封衛王,卒諡「紹王」,在位5年。.

查看 元朝和完颜永济

宜春市

宜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西省西部。.

查看 元朝和宜春市

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唐朝於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祿山與史思明向唐朝發動,同唐朝皇室爭奪統治權的內戰及动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造成唐代藩鎮割據。由於反唐戰爭的發起者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亦稱天寶之亂。.

查看 元朝和安史之亂

安徽省

安徽省,简称“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合肥市。安徽省大致位于东经114°54′至119°37′与北纬29°41′至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安徽省在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地跨淮河和长江,同时在地域文化上呈现出明显差异,从而孕育出了省内的四大文化圈,即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在经济上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中国中部经济区,北部和南部分属中原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区。其南部原徽州府的徽商与粤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自21世纪以来,安徽省与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查看 元朝和安徽省

安撫使

#重定向 經略安撫使.

查看 元朝和安撫使

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帙最為浩繁的史書,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與《辽史》、《金史》同時修撰。1977年,中華書局出版《宋史》標點校勘本。.

查看 元朝和宋史

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北宋第八位皇帝,自稱道君皇帝,同時也是畫家、書法家、詩人、詞人和收藏家,書畫方面造詣極高,自創“瘦金書”字體。徽宗在書畫上的花押是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花押。 徽宗為宋神宗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其兄长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太后于同月立他为帝,並垂簾聽政一年,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在位26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都城绍兴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东南35里处)。 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编写《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说,如果当初章惇「其輕佻不可以君於下」的意见被采纳,北宋也许是另一种结局,“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查看 元朝和宋徽宗

宋元战争

宋元战争,1271年之前又叫宋蒙战争,是蒙古帝国(1271年後的国号元)对中國南宋的战争,从第一次1235年-1241年和第二次1253年-1259年,到第三次1268年-1279年,共22年(不计停战期)。 与蒙滅西夏之戰和蒙金戰爭不同之处,就是蒙元对南宋战争曾因中间内乱与南宋时战时和。 在蒙古歷史定位上,蒙宋战争被認為是蒙古帝国最後一次的重大軍事成就。最后宋臣陸秀夫背負末帝赵昺蹈海殉國,南宋滅亡。中國首次全面由非漢族統治。.

查看 元朝和宋元战争

宋理宗

宋理宗趙昀(),原名赵与莒,後賜名赵贵诚,宋太祖次子燕懿王趙德昭九世孫,宋宁宗太子趙竑與宰相史彌遠不睦,1224年寧宗駕崩後,彌遠矯詔立貴誠為帝,是為宋理宗,改名赵昀,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在位40年,享年59岁。.

查看 元朝和宋理宗

宋端宗

宋端宗赵--(),南宋第八位皇帝(1276年6月14日—1278年5月8日在位),在位3年,得年10岁,廟號端宗,諡號「裕文昭武愍孝皇帝」或「孝恭仁裕懿聖濬文英武勤政皇帝」,又有史稱宋帝--。他是宋度宗的五子,宋恭帝兄,曾被封为建国公、吉王、益王等。.

查看 元朝和宋端宗

宋真宗

宋真宗趙恒(),原名趙德昌,又曾名趙休、趙元侃,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開封府尹(即後來的宋真宗趙恆,淳化五年(994年)九月加檢校太傅行開封尹,至道三年(997年)四月登基後離任)。997年以太子身份继位,在位25年。 宋真宗是著名諺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作者。.

查看 元朝和宋真宗

宋恭帝

宋恭帝趙㬎(),南宋第七代皇帝(1274年8月12日—1276年2月4日在位),在位2年,得年53岁,宋度宗六子。他是全皇后所生,是宋端宗赵--之弟,宋末帝赵昺兄,即位前封嘉国公、左卫上将军等,宋端宗为兄弟上尊号孝恭懿圣皇帝,无庙号。1276年2月領宋室投降元朝后,封为「瀛國公」,又被迫剃髮出家,最後被賜死。.

查看 元朝和宋恭帝

宋江

宋江是北宋宣和年间的淮南農民軍首领,史書上說他「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後來投降宋朝。 宋江的故事後來被章回小說《水滸傳》發揮了一番,在小說中,宋江是梁山泊義軍之首,為天罡地煞排名第一位的天魁星。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又号及时雨。為人重義,名揚江湖,受各地草莽仰慕。.

查看 元朝和宋江

宋濂

宋濂(),字景濂,號潛溪,又號玄真子,諡文憲,浙江浦江县人。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史學家。方孝孺之師,曾任翰林,修《元史》。後因胡惟庸案牽連,被明太祖謫死蜀地。.

查看 元朝和宋濂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查看 元朝和宋朝

宋明理學

宋明理學,即為兩宋至明代的儒學。雖然是儒學,但同時借鑒了道家甚至是道教和佛學的思想。 北宋嘉祐治平年間(1056年—1067年),儒學發展形成了王安石荊公學派、司馬光溫公學派、蘇軾的蜀學等派。 後來談兼性理而著名者,有周濂溪的濂學、张载的關學、二程(程顥、程頤)兄弟的洛學。後來洛學由朱熹發揚光大,在福建創出閩學,成為居正統之位的程朱理學。濂、洛、關、閩四學派,人稱理學四派。 程朱理學,是宋明理學的一支流,有時會簡稱為理學,以便與陸象山(陸九淵)、王陽明的心學相對。但其實心學亦屬於宋明理學的一支。.

查看 元朝和宋明理學

察合台

察合台(;約1183年—1241年),又作察阿歹、察哈台、察合带、茶合带、察干岱等。是察合台汗国的建立者;成吉思汗的次子。 蒙古初兴时,他曾參加圍攻訛答剌与玉龙傑赤之戰。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年)他反对长兄术赤为汗位继承人,请以弟窝阔台为嗣;太宗窝阔台即位时,他为诸王之长;太宗每遇到军国大事,都和他商议。 他的封地包括今日的中亞河中地區及新疆西部,相當於西遼的版圖,后称察合台汗國。這個汗國也是一個蒙古人在突厥文化領土的國家。成吉思汗命他管理札萨(成吉思汗法典)。他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阿力麻里附近的虎牙思。.

查看 元朝和察合台

察合台汗國

察合台汗国(1222年-1570年/1680年,),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由察合台及其孙子哈剌旭烈及他的後人管理,建於1222年,于14世纪中叶(1346年)分为东西两部分,1369年西察合台汗國实际上亡於帖木兒帝国,至1402年汗统结束。东察合台汗国在中国史籍以国都为名,先后称为别失八里(唐朝的庭州、北庭都护府,今新疆吉木萨尔)、亦力把里(歪思汗之后,即伊犁,今新疆伊宁市)、吐鲁番(也密力火者、速檀阿力之后,即唐朝的西州、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市)。1570年,东察合台汗国(此时为吐鲁番汗国)最后一任可汗马速与同是察合台系的叶尔羌汗国交战被俘,东察合台汗国正支汗统结束。东察合台汗国可汗速檀阿黑麻之子赛德于1514年建立叶尔羌汗国,1570年吞并吐鲁番汗国(东察合台汗国正支汗统),亦可认为是东察合台汗国的延续,至1680年被准噶尔汗国灭亡,东察合台汗国历史彻底结束。察合台汗国后来形成中亚广泛使用的察合台语(后发展为维吾尔语和乌兹别克语)。.

查看 元朝和察合台汗國

察八儿

察八儿,窝阔台汗国海都汗之子。窝阔台汗国的末代可汗。 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海都死后,察八儿继承汗位。窝阔台的后代为争夺汗位导致分裂。大德七年(1303年),察八儿和察合台汗国可汗笃哇遣使到大都请和,西北诸王承认了元朝宗主的地位。但是,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联盟崩溃了。1304年,笃哇在元朝的支持下,掠夺窝阔台汗国西部城池,元朝怀宁王海山也在东部袭击窝阔台汗国。察八儿大败,只好投降笃哇。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察八儿乘内乱力图恢复窝阔台汗国,失败,东归元朝,1310年,察八儿被继位为帝的海山(即元武宗)封为汝宁王。窝阔台汗国的领地被察合台汗国也先不花可汗吞并。 Category:窝阔台汗国君主 Category:元朝王爵 Category:中国末代君主.

查看 元朝和察八儿

尊号

尊号是中国、朝鮮半島、越南及日本等漢字文化圈國家历史上君主、后妃在世时的称呼。一般用于外交、礼仪、祭祀等。皇帝的尊号不需避讳,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叫。.

查看 元朝和尊号

尚书 (官职)

尚书是中国历史上从秦汉时期创立的中央政府官职,其重要性于汉朝达到顶峰,隋唐以后也成为分管六部的重要职官。 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亦設有尚書的官職,為六部的最高官員。朝鮮王朝時期,改稱判書。越南亦模仿中國官職,設有尚書之職。.

查看 元朝和尚书 (官职)

尚书省

尚书省,是中国从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查看 元朝和尚书省

小说

小說是文学的一种样式,一般描寫人物故事,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但亦有例外。 它是擁有完整布局、發展及主題的文學作品。 而對話是不是具有鮮明的個性,每個人物說的話是不是有獨特的語言風格,是衡量小說水準的一個重要標準。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緻的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達亦远矣。”这里所说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谈、小的道理,与现时所说的小说相差甚远。文學中,小說通常指長篇小說、中篇、短篇小說和詩的形式。 英文「Novel」是指篇幅較長的小說(參見長篇小說),而「Fiction」是指虛構的故事作品(不限於文字)。中文的「小說」嚴格來說沒有單一合適的英語單字可以對應,但是大多會將Novel譯為小說。.

查看 元朝和小说

屠隆

屠隆(),原名儱,字长卿,一字纬真,号赤水,別號由拳山人、鴻苞居士、桃花客卿、溟涬子,浙江鄞县人,明朝政治人物,文学家、戏曲家,同進士出身。.

查看 元朝和屠隆

山东历史

山东是汉文明发祥地之一。现已发现最早的山东古人类“沂源人”距今约40-50万年。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时期遗址在山东的发掘也显示了当时山东地区文明的高度发展。虞夏商时期,山东的东夷人创造了灿烂文化,并且与夏王朝不断的发生冲突和融合。早在夏代,山东地区已经进入了奴隶制社会,活跃于山东的商部落最终建立了商朝。周代,齐鲁等封国多年经营,山东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都领先于当时的其他地区。秦朝大一统,山东历史融入整个中国历史之中。.

查看 元朝和山东历史

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副省级城市有济南市、青岛市。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汉族占99.3%,另有回、满、蒙3个世居少数民族及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山东省西部连接内陆,逆时针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山是全境最高点(1532.7米);东部是山东半岛。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对,东面与朝鲜半岛隔黄海相望。 山东土地面积约15.79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19,境内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密集。山东是工农业大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2017年生产总值达7万亿人民币,位列全国第三名,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約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10位。山东在2011年1月确立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山东半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18年1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山东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又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其中儒家的创立人孔子和孟子是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政治家管仲、军事家孙子、孙膑则是齐文化的代表。而鲁菜则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

查看 元朝和山东省

山西省

山西,简称晋,中国一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山西表里山河,南临黄河,西邻吕梁山,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曰山西。省会太原市。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 山西地區的有獨特的语言、風俗以及历史,省內土地豐足、矿产資源豐富,位處汾河沿岸一帶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稱作华北的「漁米之鄉」。省會太原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查看 元朝和山西省

屈出律

屈出律(Хүчлүг,),《元史》作曲出律,《蒙古秘史》作古出鲁克,乃蠻王太陽汗之子,西辽末代君主。.

查看 元朝和屈出律

岭北等处行中书省

岭北等处行中书省(岭北行中书省),为直属元朝中央政府的一级行政区,简称“岭北”或“岭北省”,在当时民间多简称为岭北省、岭北行省。岭北行中书省为元朝的10个行中书省(不含征东行省)之一,辖境包括今内蒙古北部、蒙古国全境、西伯利亚南部、越过贝加尔湖(一说直到北冰洋)、东与辽阳行省接壤。.

查看 元朝和岭北等处行中书省

岛夷志略

《岛夷誌略》原称《岛夷誌》是由元代航海家汪大渊于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年)为当时市舶司所在地清源县(今天泉州)的县志(《清源续志》)所著的附录。后来汪大渊将《岛夷志》简化名为《岛夷志略》,在他的故乡江西南昌刻印刻单行本。《岛夷誌略》记述汪大渊在1330年和1337年二度飘洋过海亲身经历的南洋和西洋二百多个地方的地理、风土、物产,是一部重要的中外交通史文献。 《岛夷誌略》记述澎湖、琉求國、三岛、麻逸、无枝拔、龙涎屿、交趾、占城、民多郎、宾童龙、真腊、丹马令、日丽、麻里鲁、遐来忽、彭坑、吉兰丹、丁家卢、戎、罗卫、罗斛、东冲古剌、苏洛鬲、针路、八都马、淡邈、尖山、八节那间、三佛齐、啸喷、浡泥、明家罗、暹、爪哇、重迦罗、都督岸、文诞、苏禄、龙牙犀角、苏门傍、旧港、龙牙菩提、毗舍耶、班卒、蒲奔、假里马打、文老古、古里地闷、龙牙门、东西竺、急水湾、花面、淡洋、须文答剌、僧加剌、勾栏山、特番里、班达里、曼佗郎、喃诬哩、北溜、下里、高郎步、沙里八丹、金塔、东淡邈、大八丹、加里那、土塔、第三港、华罗、麻那里、加将门里、波斯离、挞吉那、千里马、大佛山、须文那、万里石塘、小埧喃、古里佛、朋加剌、巴南巴西、放拜、大乌爹、万年港、马八儿屿、阿里思、哩伽塔、天堂、天竺、层摇罗、马鲁涧、甘埋里、麻呵斯离、罗婆斯、乌爹 等地,共一百篇二百多个地区。.

查看 元朝和岛夷志略

崖门镇

崖門镇是中國廣東江門市新會區南部的一個鎮,面積281平方公里,人口近4万。.

查看 元朝和崖门镇

崖门海战

厓门海战(古文作「厓」,目前中國大陸多作「崖」,港臺則續用「厓」),又称厓山海战、厓门战役、厓门之役等,是南宋末年宋军与元军的一次战役,这场战争直接牽涉到南宋的存亡。相傳宋元双方投入军队30餘万,战争的最后结果是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此战之後,南宋正式滅亡,原有領土成為元朝的一部份。 厓門在廣東新會。因東有厓山,西有湯瓶山,延伸入海,就像一半開掩的門,故名厓門。.

查看 元朝和崖门海战

崔瑀

崔怡(),是高丽王朝崔氏政权第二任独裁者。原名崔瑀。 崔瑀是高丽权臣崔忠献之子。崔瑀17岁时其父杀死李義旼,目睹崔忠献如何夺取并操纵大权。在崔忠獻掌權的時候,契丹的殘餘勢力入侵高麗,崔瑀在開京宣義門外進行閱兵。高麗的官軍不堪戰鬥,崔忠獻的私兵強盛,擊退了契丹兵。1219年,崔忠獻得病將死,自知死後將有人叛亂,秘密叮囑崔瑀勿來探望。於是崔瑀也稱病不出,令女婿金若先侍疾。果然在崔忠獻死後,將領崔俊文、池允深、柳松節、金德明等密謀暗殺崔瑀,欲擁立幼子崔珦,遣使請崔瑀前往探病。崔瑀再三不至,因此他們前往崔瑀的府邸邀請。崔瑀將他們逮捕,殺死了崔俊文,並將其他人流放海島,隨後將崔珦及其黨羽全部殺害,成功掌權。 根據《高麗史》的記載可以看出,与崔忠献相比,崔瑀更显仁慈。為了獲得更多人的支持,他将崔忠献收藏的金銀珠寶進獻給了高麗高宗,將崔忠獻奪占的田地退還原主,同時將搜刮的钱财发放给人民。崔忠獻統治期間,賣官鬻爵現象十分嚴重;崔忠獻本身亦是貪財之人,以賄賂多少來任命官職。崔瑀一改其作風,以才能來任命官職,同時又誅殺了一些不守法度的官員。正因為如此,在崔瑀的统治期间,高麗人开始逐漸願意接受軍政统治。 1221年,高麗高宗冊封崔瑀為晉陽侯,但崔瑀辭去了這個封號。不久進叅知政事吏兵部尚書判御史臺事。而崔瑀執政的時候正值蒙古帝國崛起之時,1225年,成吉思汗派遣使者這可要求高麗朝貢,但被崔瑀拒絕,將使者禮送出境。成吉思汗當時正在征討西夏,無暇顧及此事;而崔瑀也大肆調兵前往北部邊境,並修築北方的要塞以防備蒙古。同年崔瑀將百官朝見的場所改設於自己府邸的政房之中,所有奏章經崔瑀批復後才告知高麗高宗,高宗完全成為了一個傀儡和擺設。 1231年,蒙古大汗窩闊台派撒禮塔入侵高丽。崔瑀亲自率兵抵御蒙古的入侵。為了增強高麗軍隊的實力,崔瑀派人重金誘使山賊、僧兵等為之效力,但最終蒙古騎兵兵臨開京城下的時候,崔瑀將自己的私兵全部用於保衛自己,守城的軍隊皆老弱之卒。另一方面,遣使赴蒙古營中請求講和,但使者被拘禁。次年崔瑀發现無法抵抗蒙古軍後,將開京洗劫一空,把高麗王室、大臣和百姓遷移到江華島。由于蒙古軍不擅水戰,因此高麗王室在崔氏政权滅亡後仍能安然无恙。 1235年,因遷都之功,崔瑀被高宗封為晉陽侯。此後又進爵為公。 1249年崔瑀病故。高麗高宗為之罷朝三日,諡匡烈,葬禮十分隆重。後來又將其靈位配享於康宗之廟。不過在1258年崔氏政權覆滅之後,其靈位被撤去,其繪於朝堂之上的壁上功臣形象也被抹去。 崔瑀沒有嫡子,只有嬖妓瑞蓮為他生下了兩個兒子萬宗、萬全。崔瑀最初希望傳位給女婿金若先,因此讓兩個兒子出家,崔萬宗住在斷俗,崔萬全住在雙峯。但此二子皆聚僧為亂,打家劫舍,各州縣都十分畏懼,無可奈何。刑部尚書朴暄認為這是禍害,建議崔瑀將二子召回,同時派按察使清剿並囚禁為亂的僧眾。崔瑀聽從了建議並照著做了。但崔萬宗、崔萬全回到京城之後,反誣告朴暄離間父子關係,於是崔瑀將朴暄流放黑山島,釋放了僧眾。令萬全還俗,改名崔沆。在崔瑀死後,崔沆順理成章地继承了其权位。.

查看 元朝和崔瑀

崔氏政权

崔氏政權(최씨정권)是高麗王朝时期的武人政权,自明宗26年的1196年起始於由崔忠献發動的崔氏政變,通过高丽王室统治高丽国62年。.

查看 元朝和崔氏政权

州是中国使用的行政区划单位,后又作为部份联邦制国家组成单位的中文譯名。.

查看 元朝和州

巴格达

巴格达(بغداد,阿拉米语:ܒܓܕܐܕ),古称报达,伊拉克首都,同时它也是伊拉克巴格達省的首府,為伊拉克最大城市及經濟文化中心。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中部地區,底格里斯河流過巴格達市區,而距幼發拉底河約30公里閻玉龍 《中國大百科全書》-巴格達。巴格达人口约577万,在阿拉伯世界位于开罗之后列第二位。在历史上,巴格达曾是伊斯兰文明的政治、宗教、經濟、商業、學術、交通中心。巴格达也是一座多民族多教派的城市。巴格达在2003年美軍佔領伊拉克之前,有大量信仰基督教的亚述人(其中以信奉东方礼天主教的居多)居住,但近几年来巴格达的多座著名教堂屡次遭到破坏以及其他原因使亚述人纷纷离开巴格达,迁往伊拉克北部或邻国甚至西方国家。现在在巴格达原本就是少数民族的亚述人已经所剩无几了。.

查看 元朝和巴格达

丞相

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一般指帝王下面的最高行政官員,輔佐皇帝總理政事的百官之長。古代中国战国、秦朝、漢朝直至明朝初年,是辅佐君主的次高官吏。在漢朝僅次於相邦(後避漢高祖諱,史料均改稱相國)。相與僕射皆為先秦禮儀如射禮酒禮中輔助儀式之人。 中國歷史上設立丞相制度,東周戰國時代的秦武王是為濫觴。丞相制度在中國有長達數千年的歷史。.

查看 元朝和丞相

中原王朝

中原王朝,通常是指历史上定都於中原的王朝。它既包含汉族在中原地区建立的王朝,也包含蒙古族和满族等其他非漢族定都于中原的王朝。 中原王朝在学术上存在两种定义:一则以中原文明的汉人为核心的王朝国家即汉族統治的王朝,也被称为“华夏王朝”,例如秦、汉、唐、宋、明;二则以中原汉地为核心拓展、统治者不限于汉人的王朝国家,如元、清。历史上,中原王朝的定义经历了从“王朝國家”到“現代國家”的转化,自19世纪以来由于民族危机加深,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最终取代了中原王朝国家的观念。 中原王朝的天下观分四层:以汉地十八省为核心的直接统治区域;通过册封、羁縻、土司间接治理的边疆;还有属于中华朝贡体系的其它国家;在此之外,则为化外之地。其核心即随疆域不断变化的天下。中原王朝的天下观往往是以中原为核心,而如满蒙的征服王朝则是以其统治者自身为核心的多元世界。 从夏直到北宋滅亡,绝大多数被视为具備統治正當性的王朝皆定都于中原,只有東晋、南宋、南明等政權例外。各个定都于中原的皇帝会自视为正统天子,包括有非漢族的五代十國、鮮卑族的北魏、女真族的金、滿族的清,還有蒙古族建立的元。根据德裔學者魏復古提出的学说,非汉族王朝可再细分为「滲透王朝」和「征服王朝」,其中前者指魏晉南北朝時期入侵漢地北部所建立的政權,這些政權吸收漢文化並且最後徹底被漢化,而后者在佂服漢地後,選擇性漢化並且堅持本族文化的王朝,包括遼、金、元與清等非漢族民族所建的王朝。.

查看 元朝和中原王朝

中华文化

中華文化,是中國、大中華地區的文化體系,其最早的形式為發展於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區的中原文化,後來經過長時間的歷史演變,以及期間不斷的與外族的文化融合,形成了今日所知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指以汉文化為主體的包括眾多少數民族文化的文明。中華文化在東洋世界有很深遠的影响,並且歷史上曾經多次西傳。.

查看 元朝和中华文化

中古蒙古語

中古蒙古語(Middle Mongol,或Middle Mongolian),蒙古帝國時期的蒙古通用語,源自於成吉思汗家鄉,蒙古国東北地區的方言。在蒙古帝國瓦解後,它分化成數種蒙古語,為古典蒙古語的前身。.

查看 元朝和中古蒙古語

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是地方分权的对称。在中国,这种形式起源于秦朝,并在清朝达到顶峰并迅速衰落。这种制度通常与君主专制相提并论,然而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也没有必然联系。另外,也跟地方权力较大的几种政权体制作为对照。现在中央集权并没有消失,许多单一制国家仍旧实行中央集权制。.

查看 元朝和中央集权

中书令

中书令是中國古代官職名。 西漢年間置中書,乃歸屬於內廷宦官机构,負責在皇帝書房整理宮內文庫档案,與皇帝有頻繁接觸的機會,其主官称中書令。史家司馬遷因曾身受腐刑,並學識過人等原因任此要職。 曹魏後,逐漸不拘於宦官,也起用士人,從而演化成可以討論政策的研究机构,其主官阶高者稱中書監,次者稱中書令。 隋唐早期,任中書令為中書省之長官,屬於宰相職。隋朝因为隋文帝的父亲名叫杨忠,为忠避讳,改中书令为內史令,中书省為内史省。自唐太宗始,用其他官员以参议朝政等名義担任实际的相职。到了武周时期,改中书令为「內史」,中书省为「凤阁」。唐初中书令与侍中同为正三品,至唐代宗大历二年时同升为正二品,自此之后成为定例。 其後演化至未授同中書門下三品或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衔者不是真宰相。由此,中書令與侍中、尚書令、尚書僕射等三省官職轉變成虛位,其功能大用於給重臣加官階。五代十國、宋與之同。 元朝世祖忽必烈統制中國之後,恢復了中書令宰相的職權,但權限則大為擴充至地方行省。明洪武年間,中書令即當朝宰相。後由於胡惟庸案,原負責草擬和頒發詔令的機構中書省及中書令一職皆遭撤銷,權歸皇帝。 明成祖以後,明、清朝內雖無相職,但有所謂「首輔」或內閣大學士等職接連替代中書令原有的角色,清朝中堂一詞即由此衍生而來。惟與前期相較,內閣大學士等要職皆不復宰相威信。.

查看 元朝和中书令

中书省

中书省,是中国从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唐高宗時曾一度改稱西臺;武則天時稱鳳閣;唐玄宗時一度稱紫微省,民間稱之中堂。.

查看 元朝和中书省

中亚

中亚(Central Asia;Средняя Азия /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即亚洲中部,在地理上是指西至里海,东到中国,南到阿富汗,北到俄罗斯的广大区域。而根据长期占据这片区域大部分领土的苏联官方定义,中亚仅指其四个加盟共和国: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苏联解体后,中亚成了亚洲中部现已独立的五个以“斯坦”命名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哈萨克斯坦(人口1660万)、吉尔吉斯斯坦(人口550万)、塔吉克斯坦(人口760万)、土库曼斯坦(人口510万)以及乌兹别克斯坦(人口2950万)的总称。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中亚地区还包括阿富汗、伊朗东部的呼罗珊地区、巴基斯坦北部、蒙古等地,有时还包括中国西部的新疆和西藏以及西伯利亚南部。 上述关于中亚的定义没有一项得到全世界范围的认可。然而,虽然中亚地区的边界并不确定,但这一地区有着一些显著特征。例如,在历史上,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游牧民族,而这块区域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个原因,这一区域成了东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各个民族、各种宗教以及各种思想的交汇之地。 在伊斯兰化之前以及伊斯兰化早期,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操伊朗语支各语言的民族Encyclopædia Iranica, "CENTRAL ASIA: The Islamic period up to the Mongols", C.

查看 元朝和中亚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中統局,為中國國民黨的主要情报机构之一。1947年,该机构更名为中國國民黨黨員通訊局。该机构為今法務部調查局的前身。.

查看 元朝和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

中國通史

《中国通史》是二十世紀的中國歷史寫作的一種題材,著名史家幾乎都嘗試(或計畫)撰寫通史,據估計百年間有六七十種版本。 顾颉刚曾指出:“所有的通史,多屬千篇一律,彼此抄襲。其中较近理想的,吕思勉《白话本国史》《中国通史》、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陈恭禄《中国史》 、缪凤林《中国通史纲要》、张荫麟《中国史纲》、钱穆《国史大纲》等。其中除吕思勉、钱宾四先生的书外,其余均属未完之作。钱先生的书最后出而创见最多。” 錢穆所著《國史大綱》倡議以“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對中國歷史的讚美遠多於批評,並長期成為台灣各大專院校歷史教科書。但此書侷限亦大,如李敖所言,“他似乎对‘本国已往历史’太‘满意’了,结果做了太多太多的曲解与巧辩。”又如該書第六編提到宋朝“積貧積弱”的特點,並不符合事實。《國史大綱》隨後為傅樂成所撰之《中國通史》取代,目前台灣各大學多以傅書為教科書。隨著史學走入專精,“中國通史”的寫作已趨式微。.

查看 元朝和中國通史

中国历史

中國歷史如果從中國第一次成体系甲骨文或陶文的文字出现的商朝中期算起約有3,300年(前1300年算起);從考古学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文化算起約有3,700年;从西周文献中傳說中的夏朝算起约有4,100年(前2070年算起);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700年(前2698年算起);從盤古、上帝、女媧等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這也是傳統民間認知上的長度);從標誌著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算起約有10,000年;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80萬年的歷史。 中国史前時代的傳說有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而近代考古發現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氏族。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禮制,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君權統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科學、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政治思潮流傳,先是革命黨推翻--於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敗而退守臺灣,維持兩岸分治格局至今。 從經濟形態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人構成,私有制、商業活動發達。周朝時商業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易和庶人的自由貿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業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爲主要生產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經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僚和商人垄断。除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也有很大的發展。早在漢朝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東亞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南北貿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唐朝時出現類似匯兌証券的飛錢,宋代時出現紙幣;元代時更因為全面開通商旅的關卡使得與中亞的商業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代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易發展迅猛。中華民國成功實施民主制度,實行自由經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先為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後逐步向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社會轉型,該形態被稱為在宏觀調控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1980年代以來工業化發展迅猛,數億人口在短短20多年內從農民轉為城市工商業就業者(目前僅僅被稱為“農民工”的產業工人就達到約2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国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查看 元朝和中国历史

中国君主列表

以下按照朝代不同列舉中國君主,也可以參見右表。.

查看 元朝和中国君主列表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也是世界上較大规模的百科全书之一。全书编辑过程历时15年(1978年-1993年9月18日),共有2万多位专家参与编写。.

查看 元朝和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书法

中國書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也是東亞書法的代表。所以以漢字為依托的角度看,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但是这种独特性并不妨碍不认识汉字的人欣赏中国书法。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裏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 書法是中國藝術的重要組成部份。其表現形式是依附於漢字的藝術,而漢字屬於表意文字,筆劃的組合變化多端,與其他民族的拼音文字相比較,漢字更富於造形性。加上漢字書法不僅有一套完整的筆法(點、橫、撇、豎、鈎等),更加有一套成熟的審美體系。依循漢字的結構規律,變化組合,就可以表現出千姿百態的書法藝術,創造出不同面貌和情趣的美感。 书法是中国土生土长的艺术,有自身悠久、深厚的传统,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在中国古代,书法具有非常高的参与程度,一般的知识分子都付出不同程度的努力学习书法,产生了数量众多的书法家。中国自从秦汉以来的各个朝代,都相当多的书法作品被创造出来;其中最优秀者成为皇室、贵族和文人最珍贵的收藏品。此外,中国书法有丰富、完整、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这表明书法在中国古代已是一门很成熟的艺术。 中国书法有非常好的生活基础,很多完美的书法作品是以书信、诗词手稿、碑文、墓志铭、牌匾、屏风、室内装饰品等形式存在的,这些作品大多具有文字内容和书法的艺术美相得益彰的特点。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篆刻、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相互影响。 中国书法受到中国古代当权者和知识分子的重视,具有一定的书法水平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基本素质之一。很多皇帝本人非常重视书法的学习,有的皇帝甚至有很高的水平,是有名的书法家。中国书法直接影响了日本、韩国等地书法的发展,尤其是其中以汉字为书写内容的部分。.

查看 元朝和中国书法

中国人口史

中国人口史介绍中国的人口历史。虽然在中国历史上,从周宣王时期就有人口调查,在战国前期就有详细的人口统计,可惜没有文献资料流传下来,加之各种原因的影响,人口数据多不精确。但自班固编纂《汉书》开始,之后历代16本正史中的《地理篇》大多有人口记载,均为研究人口变迁的珍贵资料。 历史上中国人口一直保持世界人口较大的比例,但不是一直以来都保持在首位。清代19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目前中国人口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但新生儿数量仅占全世界的十分之一,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人口占全世界比重将出现下降。.

查看 元朝和中国人口史

中国朝代

中國朝代指的是於中原或附近各个民族建立的朝代或政权,這些治理中原王朝的正統代表政權更替构成了中國朝代的輪替。中原朝代二字示意:“朝”指當政政權,“朝代”泛指“朝”政權執政的時代可用做划分該历史時代的称呼,它的性质是某个历史阶段的国家政权,也可做為一个或多个政权的集合代称。.

查看 元朝和中国朝代

中国本土

中国本土(又稱中國本部;China proper 或Inner China)是西方世界对歷史上由漢族人口大量聚居、漢文化佔統治地位的中國核心地帶的称呼。由於漢族強勢地帶隨朝代不同而擴張或縮小,中國本部的範圍也隨之變動。近代所用的「中國本部」,與中國最近的漢人朝代明朝的疆域的漢族聚居區,即两京十三省(亦稱關內十八省、内地十八省等)大體一致。此區域多指長城以南,并不包括由滿洲族統治之清朝所在的滿洲,以及蒙古、西藏、新疆等地域。民國初年的「中國本部」,也時常包括內滿洲。近現代以來,由於「中華民族」概念範圍的擴大,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發展,「中國本部」一詞因排除不少中国的疆域,基于国家主权,同時受汉民族主义影响受到抵制,有关说法亦影响中共統治。在現代英語中這一用法有所減少;而中文已少使用。 中國學者钱穆認為中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所谓本部非本部之别,这样的区分是「外族」有意混淆是非造出来做侵略的口实。美國東亞史學家歐立德(Mark C.

查看 元朝和中国本土

中統 (年號)

中统(1260年五月-1264年八月)是元世祖忽必烈年号,共5年。.

查看 元朝和中統 (年號)

临安府 (浙江)

临安府,南宋时设置的府。 本杭州,余杭郡。淳化五年(994年),改宁海军节度。大观元年(1107年),升为帅府。旧领两浙西路兵马钤辖。 建炎元年(1127年),带本路安抚使,领杭、湖、严、秀四州。 建炎三年(1129年),宋高宗改杭州为行在,改为临安府,带兵马钤辖。绍兴五年(1135年),兼浙西安抚使。崇宁时,户二十万三千五百七十四,口二十九万六千六百一十五。下辖九县。.

查看 元朝和临安府 (浙江)

常遇春

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祖籍南直隶怀远(今属安徽),和阳(和州,今安徽和县)人,汉族,明朝开国军事大将。本封鄂国公,追封开平王,諡忠武。.

查看 元朝和常遇春

东欧

東歐,多半是指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以西的歐洲,直至德國、瑞士、義大利(不含);但缺乏明确的定义和边界,一般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种划分方法: 自然地理方面的東歐,是指較少受到大西洋和地中海海流影響,接近烏拉爾山、乌拉尔河和伏爾加河(窩瓦河)流域,實際上主要是指俄羅斯聯邦和哈萨克斯坦的歐洲部分和其他獨立國協的歐洲會員國家。 人文地理(主要指政治上)的东欧是指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或遭蘇聯併吞,或成為蘇聯的附庸國,政治上由共产党一黨專政,經濟上多採用計划經濟體制的社會主義國家,这点与西欧相反。大多东欧国家以斯拉夫民族為主體,居民多信奉東正教,但共產黨時代,官方推行无神论。 本條目再把東歐分為兩區:東歐和獨立國家國協(以下內容,簡稱為國協)。.

查看 元朝和东欧

丘处机

丘處機(),字通密,道號長春子,山東棲霞人,金末元初全真道道士。丘處機為金世宗、金章宗、金卫绍王、金宣宗和元太祖成吉思汗敬重,並因遠赴西域勸說成吉思汗減少屠杀而聞名。在道教史和信仰上,丘處機被奉為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以及龍門派的祖師。.

查看 元朝和丘处机

世侯

世侯金元之际中原汉地武装割势力的称谓。元世祖忽必烈上台后逐渐削弱其权,世侯从而消失。.

查看 元朝和世侯

帖木兒帝國

#重定向 帖木儿帝国.

查看 元朝和帖木兒帝國

三峰山之战

三峰山之战于1232年發生,是蒙滅金戰爭中一場重要戰役。.

查看 元朝和三峰山之战

三別抄

三別抄是高麗王朝時期一支戰鬥部隊,是左別抄、右別抄與神義軍的統稱。崔氏政權的私兵軍團,後來發展成為高麗的正規軍。 「別抄」的意思是精銳部隊,「夜別抄」最早是為了平定地方叛亂而臨時組成的組織,崔氏政權時代成為常設組織,人數增多,分為左別抄與右別抄兩支部隊,再加上被蒙古俘虜逃回者組成的神義軍,合稱三別抄,成為武人持續掌握高麗政權的重要權力基礎。.

查看 元朝和三別抄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國志通俗演义》,又稱作《三國志傳》、《三國全傳》、《三國英雄志傳》,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歷史章回小说。作者一般被認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演義以史为据,强调「忠义」;着重描写战争,講述汉末黃巾之亂至魏、蜀及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近百年间历史,刻画了众多英雄人物。该书叙事“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百川书志》。虚实结合,曲尽其妙,是四大名著中唯一根據歷史事實改編之小說,但也让许多人误以为《三国演义》的内容就是三国正史。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李渔有言曰:“演义一书之奇,足以使学士读之而快,委巷不学之人读之而亦快;英雄豪杰读之而快,凡夫俗子读之而亦快。”.

查看 元朝和三国演义

三省六部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三省六部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当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 至隋朝,隋文帝综合汉魏官制创立了五省六曹制,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因避杨忠讳,改中书省为内史省。 唐朝基本上沿用了隋朝的制度,并有所补充和发展,使其中央集权体制更加完善,因避李世民讳,改民部为户部。宋朝承唐制,但三省六部的主要职权都己转移至中書門下、樞密院、三司、審官院等机构,三省六部有名无实。辽朝设官同于宋制。 金朝自海陵王以来只设一省六部,一省为尚书省,元朝在大多数时间内也只设一省六部,一省为中书省,而尚书省则只偶尔设置。明朝初年沿袭了元朝的一省六部,但于1380年罢中书省,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自此,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之制。此间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作过一些不同的调整和补充。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在于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同时,又将尚书省权分六部,即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加强了皇权。 此外,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渤海國和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也設置三省六部的制度。越南在脫離中國獨立之後,也模仿中國官制,設立了三省六部的官制。.

查看 元朝和三省六部

也先不花

也先不花(Esen Buqa I,),察合台汗笃哇之子。蒙古帝国察合台汗国第十三代大汗,早年住在大都,1308或1309年在一次宴会上都哇的幼子怯别将察合台汗塔里忽暗杀。1310年召集忽里台大会,推举也先不花为可汗。也先不花开始和元朝关系和谐,后来因为边界问题,与元朝和伊利汗国发生冲突。受到元仁宗和伊利汗国完者都的夹击。1320年,也先不花死后,弟弟怯别复位。 《也先不花传》 与蒙哥撒儿(即忙哥撒儿)密赞谋议。 秃鲁(《三公》、《宰相表》并作秃忽鲁,按:秃鲁,谥清献,史失书),历事四朝。追封广阳王。 子阿荣,由宿卫起家。 见:钱大昕:《廿二史考异》.

查看 元朝和也先不花

也遂

也遂皇后,元太祖成吉思汗皇后之一,在眾皇后中排行第三,地位次于孛兒帖皇后及忽蘭皇后,統領第三斡耳朵。阿魯孩塔塔兒人首領也客扯連之女,元太祖另一皇后也速干之姐。成吉思汗消滅塔塔兒人部族後,先納也客扯連之女也速干為妃子,但也速干推薦其姐也遂。成吉思汗隨即派人將逃難至山林中的也遂追回,并納其為妃子。因也遂成為妃子後向人群長嘆,引發成吉思汗懷疑。成吉思汗部下隨即在人群中找到也遂的夫婿,接著將其殺死。 也遂皇后不僅貌美聰慧,而且膽識過人,敢于進言,因而深得成吉思汗寵愛。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之時,也遂向成吉思汗建議選定汗位繼承人,從而促使成吉思汗考慮繼承人問題。成吉思汗臨終時,也遂伴隨其身旁,傳達其遺訓。 也遂未為成吉思汗留下任何子嗣。.

查看 元朝和也遂

也里可溫教

也里可溫教,即元代時對於基督教各派的總稱。文字紀錄見於《元史》之中,為中国基督教史上第二次傳入中國。(第一次為唐代之景教。).

查看 元朝和也里可溫教

也速該

也速該(,),蒙古孛兒只斤部酋长,蒙兀国末任汗王,合不勒汗之孙,八哩丹之子,诃额仑的第二个丈夫(第一个是赤列都),成吉思汗的父親。俺巴孩的從孫。帖木真九岁时也速该死于塔塔儿人下毒暗算。 1266年,元世祖忽必烈追尊也速该为皇帝,为也速该上庙号烈祖,諡號神元皇帝。.

查看 元朝和也速該

也速迭尔

#重定向 卓里克圖.

查看 元朝和也速迭尔

乞颜

蒙古乞颜部,蒙兀国。是蒙古族“黄金家族”所在部落,历史上的蒙古乞颜部有许多分支家族,只有孛儿只斤氏、主儿乞氏、泰赤乌三个姓氏属于“黄金家族”。.

查看 元朝和乞颜

九斿白纛

九斿白纛或称(查干苏勒定、九纛(dao))是蒙古族权利的象征,最初由成吉思汗所创立,自蒙元之后成为蒙古的权力象征,各部酋长均有各自的苏勒定。 白纛的形象在蒙古族分佈地区中至今留有印记。作为权力的象征,部长酋长一般会设立专门的守护卫队,并在外出时随行协带。九斿白纛则同一匹白马陀行,故白纛常常与白马共同出现。.

查看 元朝和九斿白纛

平江

#重定向 平江县.

查看 元朝和平江

年号

年号是君主時代帝王纪年所立的名号《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5年11月臺灣學術網路第五版試用版,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緣起于中国漢武帝時期,后来朝鮮新羅在6世紀、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因为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近代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以及高丽、蒙古国建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都還使用过年号,目前仍使用年号的是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中國(範圍為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朝鮮半島和越南因為已經廢除君主制已經全面廢止年號。另外中華民國所用的民國紀年和朝鲜使用的主体纪年也常被误认为是年号。.

查看 元朝和年号

广南西路

宋代设置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其中广南西路包括今广西全境,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等地。「广西」之称由此而来。 Category:宋朝的路 Category:广西的路 Category:广东的路 Category:海南古代行政区划.

查看 元朝和广南西路

广州市

广州市(Canton,),简称穗或广,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广州于1921年正式设市,開創中國市政建制,現在是副省級市。廣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及交通枢纽,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所在地。2010年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行。 广州擁有2200年以上歷史,古代广州水网密布,水城历史悠久于威尼斯,河道在清代后由于城建变迁而逐渐泯没。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港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港口,世界第八大港口。由于经济水平发达、发展程度优秀,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并称为中国内地四大一线城市。据联合国《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人类发展指数蝉联中国大陆35个主要城市第一。 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东连东莞市和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三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中山市,毗邻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查看 元朝和广州市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查看 元朝和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个自治区之一,首府为南宁市。1958年,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1965年,改用现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南地区,南濒北部湾,與越南接壤。廣西壮族自治区有中國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通用普通话,地方語言有廣西平話、桂柳官话、壮语、粤语、客家話、闽语等各種民族語言和方言。.

查看 元朝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乌兰巴托

烏蘭巴托(Ulaanbaatar,意思為「紅色英雄」),原名库伦(хүрээ),是蒙古国首都。 烏蘭巴托位於蒙古高原中部,面積4704平方公里,人口约131万(2014年4月),占蒙古国人口将近一半,是蒙古國最大的城市,政治、交通中心。市区沿着土拉河布局,呈狭长形,西部有烏蘭巴托成吉思汗國際機場,市区南面有蒙古的聖山,山顶有宰桑纪念碑,可俯瞰全市。市中心有国家宫和成吉思汗广场。连接中俄的蒙古纵贯铁路贯穿烏蘭巴托,北至色楞格省苏赫巴托尔,南抵中国內蒙古自治區二连浩特市。.

查看 元朝和乌兰巴托

乌克兰

乌克兰(Ukrayina;),东欧国家,南接黑海、东连俄罗斯、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是欧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人口约4285.41万(不包括被俄罗斯吞并的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爾,2015年9月8日)。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 在9世纪时,基辅罗斯作为东斯拉夫人的国家曾一度十分强盛,直至12世纪分裂。自14世纪中叶起,乌克兰被欽察汗国、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先后统治。在大北方战争(1700-1721年)后,乌克兰被其他势力瓜分。19世纪时,乌克兰大部归属于俄罗斯帝国,其余部分为奥匈帝国领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的混乱时期,乌克兰曾在1917年至1921年短暂独立。在乌克兰内战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1922年成为了苏联创始加盟共和国之一。随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為波蘭統治的西烏克蘭併入苏维埃乌克兰。在1945年,乌克兰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重获独立,作為独联体发起与创始国之一。但由於俄羅斯在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于同年宣布退出独联体。乌克兰在獨立後由於實行未成熟的市场经济方向改革,使得國家进入八年的经济衰退时期,不过其间也出现过高增长。乌克兰目前是世界上重要的市场之一,在世界上是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军事基础,並维持着仅次于俄国的欧洲第二大军事力量。 根据乌克兰的行政区划,乌克兰有24个州、一个自治共和国(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但2014年已另外建立克里米亞共和國並且实质由俄羅斯管治),和两个直辖市(首都基辅和塞瓦斯托波爾,后者實質由俄羅斯管治)。人口构成上78%为乌克兰人,其余有俄羅斯人和羅馬尼亞人等。乌克兰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主要宗教为东正教。.

查看 元朝和乌克兰

乃蛮

乃曼 (,又名粘八葛)古代突厥部落,於11世紀開始居住在蒙古高原西部。牧地在阿爾泰山之陽,北接斡亦剌惕,西界回鶻,操突厥語族語言,使用畏兀儿文字。又譯乃馬、乃滿、廼蠻、奈曼、奈蠻、耐滿、粘拔恩、粘八噶等。他们有一突厥名sakiz oghuz,八姓乌古斯人。乃蠻故地(今阿爾泰山以南及以稍偏西的一些土地)在1225年被成吉思汗封給其子窩闊台,1309年窝阔台汗国被察合台汗國及元朝瓜分。.

查看 元朝和乃蛮

乙未籍户

乙未籍户,是1235年(乙未年)元朝太宗窝阔台在位期间对汉地(华北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户籍清理。.

查看 元朝和乙未籍户

床兀儿

床兀儿(),元朝钦察人,土土哈第三子。 早年为宿卫。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跟随玉昔帖木儿征伐乃颜,为左卫亲军都指挥使。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跟随忽必烈征海都,为钦察亲军都指挥使。大德元年(1297年),袭封父职,统兵戍边。率兵在杭爱山击败海都。大德三年(1299年),佥枢密院事。击败海都、笃哇。历任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知枢密院事。拥立元武宗,拜平章政事。至大二年(1309年),进封句容郡王。延祐元年(1314年),击败也先不花。延祐四年(1293年),回朝,兼知枢密院事。议事中书省。儿子燕帖木儿、撒敦、答里。.

查看 元朝和床兀儿

交趾行省

交趾行省(又称为安南行省),以安南國置,类似于元朝在朝鲜半岛设置的征东行省。为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二月中南半岛设立的一个特殊的行中书省,与元朝其它的行中书省不同的是,其设立于安南王国所在的中南半岛。安南国并没有因该行省的设立而消失,因此保持很强的独立性。行省丞相由安南国王兼任,自辟官属,且财赋不入都省。因此,安南行省仅在名义上受到元朝的管辖,与元朝其他行省性质不同。 在蒙越战争中,元朝在今越南海设置荆湖占城行中书省(占城行省),為一举发军征服安南、占城。 1288年蒙古軍第三次侵越失敗,越南陳朝取得勝利後,隨即派出使者入元廷,請求按前例向元朝朝貢,雙方便恢復過往的宗藩關係。元朝与越南陳朝继续保持着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

查看 元朝和交趾行省

亦乞列思

亦乞列思(),又译亦乞烈、亦乞剌、亦怯烈、亦启烈等,蒙古部族,为迭儿列斤部的一支。 亦乞列思部原先游牧于额尔古纳河下游和大兴安岭中段。该部的孛秃是最早主动追随成吉思汗的异姓贵族之一,帮助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因而很受器重。成吉思汗建国后,孛秃为首的亦乞列思部迁往漠南,在此获得以懿州、豪州为中心的封地,为漠南五投下之一。孛秃传至第五代阿失时首次封为昌王,之前四代也都获得追封。 孛秃家族历代与成吉思汗家族联姻,是元代的显赫家族。.

查看 元朝和亦乞列思

亦黑迷失

亦黑迷失,又作也黑迷失,元朝航海家。 畏兀儿人,原是元世祖的宿卫,至元九年(1272年),屡次出使僧伽剌(斯里兰卡)、马八儿(印度东南)等国家。各国使者带着贡品药材随他回到元朝。后来又到占城、南巫里(苏门答腊西)、速木都剌(苏门答腊)。官至平章政事、集贤院使、领会同馆事。元仁宗时去世。.

查看 元朝和亦黑迷失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位于中国东部,为“大运河”的一条干线,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二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京杭大运河的基础为隋代统一南北以后修建的隋唐大运河。隋朝将以前开凿的运河水道以及自然水道加上运河组成了以隋朝京都洛阳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西到大兴,向南到余杭的水路网。元世祖忽必烈希望将经济中心江南与政治中心元大都相连接,决定在隋唐大运河基础上对其进行改建。改建保留了古邗沟、江南运河等河段,中间裁弯取直,不经洛阳而在山东开凿了新的运河,使得两点距离缩短。 古代陆上运输只能依靠人力和畜力,速度緩慢,运量又小,费用和消耗却甚大。所以大宗货物都尽量采用水路运输。中国天然形成的大江大河大都是从西往东横向流动的。但是在黄河流域历经战乱破坏,而长江流域得到开发以后,中国就逐渐形成了经济文化中心在南方,而政治军事中心在北方的局面。为保证南北两大中心的联系,保证南方的赋税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的运往京城,开辟并维持一条纵贯南北的水路运输干线,对于历代朝廷就变得极其重要,明清两代更在淮安府城(今淮安市淮安区)中心专门设立漕运总督和下属庞大的机构,负责漕运事宜。在海运和现代陆路交通兴起以前,京杭大运河的货物运输量一般占到全国的3/4。 历朝历代对大运河的延伸、扩宽,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江南一带在全国农业发展地位不断加强、物流需求日益加大所导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也对京杭大运河进行过多次疏浚。 2014年,京杭大运河作为大运河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查看 元朝和京杭大运河

庭州

庭州,又名別失八里(Bechbaliq或Beshbalik)、别石把、亦力把力,是中亚古城,原为车师后部王庭所在,因为该王庭由五座城市组成,故称为别失八里,意为“五城之地”,城址位于今吉木萨尔之北。.

查看 元朝和庭州

府 (行政区划)

府是东亚的一种行政区划单位。中国自唐朝至民国初年,设置的二级行政区划单位称作“府”。同属东亚文化圈中的日本和韩国则使用“府”作为一级行政区单位。另外,府亦是泰國的第一級行政區(จังหวัด,changwat)的译名。.

查看 元朝和府 (行政区划)

云南省

云南省,简称云或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部边疆地区的一个省份,省会昆明。云南是直立人重要的活动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乃至亚洲最早的直立人。战国时期,滇池周边地区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 云南省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770.5万(2016年),占全国人口3.35%,排名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与三个国家相邻: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查看 元朝和云南省

云南行省

云南或“云南行省”、“云南省”,为元朝和明朝时期直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一级行政区。.

查看 元朝和云南行省

库页岛

库页岛,俄语名为萨哈林岛(Sakhalin)、日语名为樺太岛()是俄罗斯联邦最大的岛屿,位于北太平洋,日本以北,紧邻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属于萨哈林州。其地形南北狭长,外形像一條魚,有超過6000條河流及1600個湖泊,主要河流有特米河与波罗奈河。冬季气候寒冷,夏季短暫且凉爽多雾,地理處於地震帶。年降雨量平原地区500毫米,山地1200毫米。岛上拥有丰富的天然气、森林與石油、煤矿资源及漁業。 庫頁島面積約7.64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9.3萬人(2010年1月1日估计),居住在该岛上的主要民族有俄罗斯人、乌克兰人、鞑靼人、雅库特人和鄂溫克人等。其中俄罗斯人数量最多,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最大城市为南萨哈林斯克。 19世紀前,庫頁島原為當地遊牧民族居住地;並斷斷續續由中国中原王朝統治過,被称为苦葉、苦兀、骨嵬或黑龍嶼。庫頁島被俄国稱為萨哈林,日本稱為北蝦夷地(指北海道以北)或樺太。十九世紀時清政府並未有效管轄該島,僅僅派員數年巡查一次。1858年,俄罗斯帝国通過《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割让庫頁島。1905年,日本通過《樸資茅斯條約》獲得庫頁島南部(北緯50°以南)。1905年和1918年至1925年间,日本曾统治库页岛全境。1945年2月11日,英美領導人於《雅爾塔協定》中與蘇方達成協議,承諾使日本佔據的庫頁島南部歸還蘇聯,同年8月8日,苏联发动八月风暴行动,占领库页岛全境。日本在《舊金山和約》放棄庫頁島南部(北緯50°以南)和千島群島的主權,目前库页岛全部由俄羅斯控制。.

查看 元朝和库页岛

五行

五行是中国自古以來道学的一种系統观,廣泛地用于中医学、堪輿、命理、相術和占卜等方面。最早見於戰國陰陽家。五行的意義包涵藉著陰陽演變過程的五種基本動態:水(代表潤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從革)、木(代表曲直)、土(代表稼穡)。 如果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学说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系统论。五行学说认为,大自然的現象由「木、火、土、金、水」這五种气的变化所總括,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 中国自古至今的時序符号「十個天干」,其意義與五行搭配阴阳有密切相關。而陰陽五行生剋學說之完成最早見於劉向。.

查看 元朝和五行

庙号

廟号,是中国、朝鲜半岛、越南古代帝王去世後,後人在太廟之中奉祀時追尊的名号。.

查看 元朝和庙号

以色列

以色列(יִשְׂרָאֵל;),正式名称是以色列国(help;دَوْلَة إِسْرَائِيل),是位於西亚的主权国家,坐落於地中海东南岸及红海亚喀巴湾北岸,北靠黎巴嫩,东北邻叙利亚,东与约旦接壤,巴勒斯坦领土(巴勒斯坦国对其宣称主权,但局部为以色列所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各居东西,西南则为埃及。其领土范围不大,但地形和气候相当多样。以色列的金融及科技创新中心為特拉维夫,而耶路撒冷則为其法定首都(美國承認)、各政府机构所在地(国防部除外)及其轄下的第一大城市(特拉维夫都会圈人口最多)。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主权在国际上有爭議。美国東岸时间2017年12月6日下午1時,特朗普正式在白宫外交厅宣布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建議在巴勒斯坦托管地推行分治方案。這一方案規定了新的阿拉伯和猶太國家的國界,並指定耶路撒冷及其周邊地區將為聯合國進行國際管理Harris, J.

查看 元朝和以色列

仰光

仰光(),為緬甸最大城市也是仰光省首府,原為緬甸首都(2005年11月6日遷至內比都),人口约735万(2014年統計),面積為312平方英里,位於仰光河河岸,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仰光位於北緯16°48',東經96°9',而其時區是協調世界時加上六個半小時。主要出口有米、柚木、石油、棉花和各類金屬礦藏等。與其他東南亞的大城市比較,仰光相對地不太繁榮。市內建築迅速發展,大多數都是外資注入發展的(如中國、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國)。市內的下城區及大仰光地區有很多連鎖住宅和商業樓宇被重建或改建。現在仰光擁有東南亞最多的前殖民地建築。在殖民地建築內的政府部分(例如高等法院、市政廳、昂山將軍市場和公立醫院)也被列入重建項目。新城區和其他近郊的地區仍屬貧窮地區。.

查看 元朝和仰光

延祐復科

延祐復科,是元朝于元仁宗在位时恢复科举的历史事件。皇庆元年(1312年),提倡漢化運動的元仁宗将王約恢复科举的建议列为令甲。皇庆二年(1313年)下诏恢复科举。延祐元年(1314年)8月在全国的17处考场,举行乡试。延祐二年2月和3月相继在都城大都(今北京)举行会试和殿试(廷试),因为本次科举是在延祐年间举行的,史称“延祐復科”。本次科舉以及其后的历次科举均以程朱理學為考試的內容。元朝的科举自延祐復科开始每三年舉辦一次,一直延续到1368年元惠宗(元顺帝)在明朝军队的北伐下逃离大都、元朝灭亡为止,除了1336年和1339年因故曾停辦兩屆外,其它各届均照常舉辦,共舉行過十六次。.

查看 元朝和延祐復科

建宁县

建宁县是福建省三明市下辖的一个县。面积1705平方千米,人口14万。邮政编码354500。县人民政府驻濉溪镇。.

查看 元朝和建宁县

伊兒汗國

伊兒汗國(;拉丁转写:Hülegü-yn Ulus;波斯语:سلسله ایلخانی;阿塞拜疆语:Hülakülər dövləti;英语:Ilkhanate),1220/1256–1357年,又译伊利汗国或伊尔汗国,是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由成吉思汗之孫、拖雷的第六子旭烈兀及其子阿八哈與他的後人统治。伊兒汗國也是當初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位時,四大汗国中最早支持忽必烈並承認其汗位的汗國,其他三個汗國在1303年元成宗時也承認元朝是帝國共主的地位。“伊兒”是蒙古語,意思大約等於“从属”,“伊儿汗”即“从属的汗”。伊兒汗國的位置大約在今日中亞南部至西亞一带,首都最先在蔑剌哈(今伊朗的马拉盖),后為大不里士和苏丹尼耶(今伊朗西北部)。.

查看 元朝和伊兒汗國

会试

會試是中国、朝鮮、越南科舉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於正科每三年一次或恩科鄉试之次年春季,即--、辰、未、戌年春季,由禮部举行,又稱為「禮闈」、「春闈」,考三場,每場三日。報考資格須為舉人,包括已任官之舉人。赴試舉人都享有公家車船駁送待遇,稱為「公--車」。會試錄取者為贡士,第一名為「會元」,前十名稱為「元魁」,十一至二十名稱為「會魁」。會試後贡士再由殿试複試依成绩分甲赐等第,成為進士。.

查看 元朝和会试

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拉丁字母转写:Jomhuriye Eslâmiye Irân),简称伊朗(波斯語:ایران ),1501年之前很长一段历史时间称波斯,位于亚洲西南部,為中东國家,其中北部紧靠裏海、南瀕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以及國際上屬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国土面积为1,648,195平方公里,国土主要位于伊朗高原上,气候较为干燥,伊朗人口约7868万人,为多民族国家,其主体民族为波斯人,约占总人口的66%(2011年),其余有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阿拉伯人等。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宗(信众超过全国人口的90%)为伊朗国教,宪法承认的其余教派有伊斯兰教逊尼派、祆教、犹太教、基督教等。首都為德黑兰。 伊朗古称波斯,在公元前28世纪建立的古埃兰王国和之后建立的米底王国是伊朗高原文明的发源地。到公元前550年,由居鲁士大帝建立了大一统的古代大帝国波斯帝国。公元7世纪中叶,波斯的萨珊王朝被阿拉伯征服,包括伊朗高原的中东地区开始伊斯兰化,而曾占统治地位的祆教则日渐式微。近代,波斯逐渐沦为英国和俄国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二戰后,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逐渐摆脱英、苏两国对伊朗的控制,奉行亲美政策,国家经济建设获得较大发展,在中东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1979年初,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爆发,王朝政权被推翻,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同年底发生美国驻伊使馆人质事件,伊朗轉為反美的先鋒,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交恶。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伊斯兰教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高领袖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由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组成的专家会议选举产生,霍梅尼为首任最高领袖,现任最高领袖为赛义德阿里·侯赛尼·哈梅内伊。伊朗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继最高领袖之后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全民普选产生,现任总统为哈桑·鲁哈尼。伊朗最高立法机构为伊斯兰议会,实行一院制,现任议长为阿里·拉里贾尼。司法总监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脑,由最高领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则由司法总监任命,现任司法总监为萨迪格·拉里贾尼。 伊朗是亚洲和中东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85.9亿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07美元,居世界第76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石油产业是伊朗的支柱,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伊朗的货币名称为里亚尔,主要的贸易伙伴有中国、印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土耳其等。 伊朗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同時是联合国、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查看 元朝和伊朗

伊斯兰文化

伊斯蘭文化主要用來敘述歷史上信奉伊斯蘭教民族的共同文化習俗。早期的穆斯林文化主要是阿拉伯人的文化。隨著哈里發國的迅速擴張,穆斯林文化融入了波斯、印度、高加索、突厥(土耳其)、蒙古、馬來、摩洛、索馬里、柏柏爾和埃及的文化。伊斯蘭文化包括伊斯蘭教的宗教儀式文化,包括祈禱(صلاة)和各地伊斯蘭信仰的次文化。伊斯蘭信仰在不同的文化和傳統中所表現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查看 元朝和伊斯兰文化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查看 元朝和伊斯兰教

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ية;库尔德语:كۆماری عێراق),简称伊拉克(العراق‎),位于亚洲西南部中东地区的国家。伊拉克与南方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的土耳其,西北的叙利亚,东方的伊朗和西方的约旦接壤。伊拉克所在的地区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查看 元朝和伊拉克

伏尔加保加利亚

伏爾加保加利亞,又名伏爾加卡馬河保加利亞,從7世紀維持至13世紀。範圍是現在的楚瓦什共和国與鞑靼斯坦共和国,現在俄羅斯的楚瓦什人與韃靼人是他們的後裔。尤其是喀山韃靼人,被稱為新保加爾人。.

查看 元朝和伏尔加保加利亚

张世杰

张世杰(),涿州范阳(辽朝时期属于南京道管辖,金朝时期属于中都路管辖,今属河北)人。1234年金朝灭亡后为元朝将领张柔的部下,戍守河南杞县,后因犯罪逃奔南宋,成为南宋抗元大将。张世杰与陆秀夫和文天祥被并称為「宋末三傑」。.

查看 元朝和张世杰

张起岩

張起巖(),字梦臣,号华峰。元朝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祖先為章丘人,五世祖时迁至禹城(今山东省禹城县),高祖张迪徙至历城。起巖為延佑二年(1315年)左榜进士第一名。历官侍御史。泰定时,为监察御史,與丞相倒剌沙不合。文宗时,拜礼部尚书,再转中书参议。至元年间,擔任南台御史,後入中台,再转為燕南廉访使。至正十三年(1353年)卒。.

查看 元朝和张起岩

传教士

传教士(missionary),亦叫作宣教師或宣教士,是坚定地信仰宗教,并且远行向不信仰宗教的人们传播宗教的修道者。虽然有些宗教,如日本神道教,很少會到处传播自己的信仰,但是有很多宗教利用传教士来扩散它的影响,例如伊斯蘭教與基督宗教。 虽然任何宗教都可能送出传教士,一般传教士这个词是指基督宗教的宣教師。实际上佛教是最早大规模传教的宗教,沿着丝绸之路送出它的信仰。在英语中,“missionary”指被派遣到远方传教的人,汉语也译作宣教士,而一词则指在人群中进行讲道的传道人。.

查看 元朝和传教士

伯顏 (八鄰部)

伯顏(;),中国元朝初年的軍事家和政治人物。 伯顏出生於八鄰部,父親曉古台,曾隨旭烈兀西征西亚,伯顏即在伊儿汗国生長,信奉景教。至元初年,受旭烈兀派遣出使大都,並受到元世祖的赏识和信任,遂留仕于元朝,並娶了宰相安童之妹。1265年成為光祿大夫中書左丞相,1274年,元大舉伐南宋,統帥史天澤因病辭退,伯顏遂成為征宋總帥,進展順利,1276年2月4日宋軍投降,進入臨安,元军俘虏宋恭帝和谢太后以及很多南宋宗室和大臣,元朝改臨安為兩浙大都督府。 后伯颜又统帅大军负责对窝阔台汗国海都汗的战争,元世祖忽必烈去世前,任命伯颜和不忽木等人为托孤大臣,1294年2月18日元世祖去世,1294年5月10日,伯颜和大臣们拥立元成宗铁穆耳登基称帝,元成宗登基后,官至開府儀同三司、太傅、錄軍國重事,依前知枢密院事,至元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五庚子日(1295年1月11日),伯颜病逝。 大德八年(1304年),元成宗特赠宣忠佐命开济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淮安王,谥忠武。至正四年(1344年),元惠宗加赠宣忠佐命开济翊戴功臣,进封淮王,余如故。.

查看 元朝和伯顏 (八鄰部)

伯顏 (元初)

#重定向 伯顏 (八鄰部).

查看 元朝和伯顏 (元初)

伯顏 (元末)

#重定向 伯顏 (蔑兒乞部).

查看 元朝和伯顏 (元末)

弘吉剌

弘吉剌()突厥语解释为褐色的马匹,迭列斤蒙古的一个部落,以出美女盛名。.

查看 元朝和弘吉剌

張士誠

張士誠(),原名張九四,泰州白駒場(今江蘇大豐)人,元朝末年的起義軍領袖與地方割據勢力之一。在元朝末年抗元起義領袖中,有「友諒最桀(殘暴),士誠最富」明代史,傅樂成教授著,長橋出版社,1980年之說。.

查看 元朝和張士誠

張弘範

张弘範(),字仲畴,元朝名将,易州定兴(辽朝时期属于南京道管辖,金朝时期属于中都路管辖,今属河北)人。曾参加过襄樊之战,后跟随元帅伯颜南下征宋,最后在厓山海战中带领元军灭亡南宋。.

查看 元朝和張弘範

張德輝

张德辉(),字耀卿,号颐斋,交城人。 金朝贞佑年間,供职於御史台衙门。金亡後,投降蒙軍大将史天泽为经历官。宪宗丁未(1247年),接受忽必烈的召見,陈以治国方略,並推舉名儒元好问。太宗七年(1235),隨史天泽南征,籌備多出自其謀。任河东南北路宣抚使。著有《岭北纪行》。.

查看 元朝和張德輝

張元素

張元素,字潔古,晚號潔古老人,金代易州(即今河北省易縣)人,著名中醫師 ,深通药理学,善医伤寒,善于化裁古方,以及善于创新。八歲試童子舉,二十七歲試經義進士。因為犯了廟諱而落第,棄仕學醫。张元素约与金代另一名医刘完素同时代。刘完素病伤寒,八日不愈,头痛脉紧,令他不知所措。张元素前去探望,刘完素看不起他,面壁不顾。张元素不但断準其病,且指出用药不当,致使刘完素信服。后按张元素意见用药,遂愈自此名声大振。他深入研究《內經》等醫學經典,並且學習了張仲景、王叔和、孫思邈、錢乙等人的醫學,完善了中藥昇降浮沉理論,開創了金元時期的「易水學派」。他对药物气味的升降作用,和药物的归经,有独特见解。 他的代表著作有《醫學啟源》三卷、《珍珠囊》一卷、《臟腑標本寒熱虛實用藥式》、《潔古刺諸痛法》、《醫方》、《藥注難經》、《潔古本草》等等。 其子張璧也是醫學家。.

查看 元朝和張元素

开城特级市

開城特級市(),又名松都(송도)、松岳(송악)、開京(개경)、松京(송경),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黃海北道的城市。開城是高麗時代的古都,經歷了五百多年的繁榮,傳統商業興盛。開城原屬京畿道,南北分治之後成為了朝鲜的邊境城市。近郊所產的高麗人參馳名國際。開城特級市曾是開城工業地區的一部份,容許來自韓國及世界各地投資者開設工廠。.

查看 元朝和开城特级市

彭瑩玉

彭瑩玉(),又名彭翼、彭國玉,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元朝民变领袖。人稱彭和尚,南派紅巾軍的開山始祖。.

查看 元朝和彭瑩玉

彰德府

彰德府,金朝时设置的府,在今河南省、河北省境。 金朝明昌三年(1192年)改相州置彰德府,治所在安阳县(今河南省安阳市境)。元朝至元初年,改为彰德路。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复为府,共领一州,六县:安阳县、临漳县、汤阴县、林县、磁州(领武安县、涉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鹤壁、林州、汤阴、安阳及河北省涉县、磁县、临漳、武安等市县地。清初沿袭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大名府内黄县划入,磁州归属广平府。终清一朝,下领七县:安阳县、临漳县、汤阴县、林县、武安县、涉县、内黄县,考评:冲,繁。1913年,全国废府,废。.

查看 元朝和彰德府

归德府

归德府,辖区在今河南省商丘市。金朝改北宋应天府置。 归德府本唐朝的宋州。北宋升为南京应天府。入金后,改为归德府,隶南京路。六县:睢阳县(宋城县)、宁陵县、下邑县、虞城县、谷熟县、楚丘县。 元朝时,归德府隶河南江北行省,亲领四县:睢阳县、永城县、下邑县、宁陵县,领四州:徐州、宿州、邳州、亳州。徐州领一县:萧县,宿州领一县:灵璧县,邳州领三县:下邳县、宿迁县、睢宁县,亳州领三县:谯县、鹿邑县、城父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五月,降归德府为归德州,隶开封府。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六月,升为归德府。亲领六县:商丘县、宁陵县、鹿邑县、夏邑县、永城县、虞城县,领一州:睢州。睢州领二县:考城县、柘城县。 清沿明制,归德府仍领一州八县,隶開歸陳許鄭道。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考城县改隶卫辉府。光绪元年(1875年),考城县复隶归德府。 民国二年(1913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归德府废。.

查看 元朝和归德府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查看 元朝和佛教

征服王朝

征服王朝(Dynasties of Conquest)是西方漢學家德裔美国人魏復古所提出的歷史學名詞,出自他所提出的「征服王朝學說」,首次出現于他與馮家昇合著的《中國社會史:遼》。征服王朝相對於汉族王朝,意指草原民族在中國本土建立的國家與朝代,該民族吸收漢文化但刻意保持自身文化,這與吸收漢文化並徹底被漢化的滲透王朝是不一樣的魏復古與馮家昇.《中國遼代社會史》(HISTORY OF CHINESE SOCIETY: LIAO).1949年.

查看 元朝和征服王朝

徐壽輝

徐壽輝(),一名真一,又作真逸、贞一。羅田縣多雲鄉上五堡(今屬湖北)人,元末长江中上游红巾军领袖,建國號宋(一说为天完),後遭部將陳友諒殺害。.

查看 元朝和徐壽輝

徐州市

徐州市,简称徐,古称彭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国务院批准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查看 元朝和徐州市

徐達

徐達(),字天德,濠州鍾離永豐鄉(今安徽鳳陽東北)人,明朝开国功臣。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军队,追随其击败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任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北伐中原,攻佔元大都。此后又连年出兵打击北元势力。官至中書省右丞相,封魏国公。同時也是明成祖朱棣的岳父。死后,朱元璋追封其为中山王。.

查看 元朝和徐達

御史臺

御史臺是中國古代一种官署名。随着朝代变换,其职能逐渐演变。.

查看 元朝和御史臺

德壽 (太子)

德寿,孛儿只斤氏,元朝皇族。元成宗铁穆耳的獨生子,母親是失怜答里。 大德九年六月初五庚辰(1305年6月27日),元成宗冊立他為太子。十二月十八庚寅(1306年1月3日),德寿去世。之後,元朝的皇位由元成宗的大哥甘麻剌的後代元泰定帝、元天順帝,二哥答剌麻八剌的後代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元文宗、元明宗、元寧宗、元惠宗(元順帝)繼承。.

查看 元朝和德壽 (太子)

德涅斯特河

德涅斯特河(烏克蘭語:Дністер;羅馬尼亞語:Nistru)是歐洲東部的一條河流,全長1,362公里。起源於烏克蘭喀爾巴阡山脈,注入黑海。當中部份河段為乌摩邊界,有條支流為魯特河,中間大部份河段為摩爾多瓦與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國的邊界。歷史上也是比薩拉比亞的東部界線。 河名來自薩爾馬提亞人,意思是「近的河」,相對的「遠的河」指的是聶伯河。.

查看 元朝和德涅斯特河

保加利亚第二帝国

保加利亚第二帝国(保加利亚语:Второ българско царство,1185年-1396年,也称保加利亚第二王国)是在保加利亚第一帝国灭亡近170年后,从羅馬帝国独立出来的保加利亚国家。 1185年,贵族出身的伊凡·阿森和彼得·阿森兄弟领导保加利亚东北方的第诺伐人大规模起义,反抗并打败了羅馬的驻军。1187年,東羅馬承认保加利亚独立,即为保加利亚第二帝国,首都普列斯拉夫,后迁至第诺伐。13世纪,保加利亚经济发展,城市增加。国王伊凡·阿森二世时期(公元1218年-1241年),国力达到鼎盛,疆域最广,南抵色雷斯,东西至海。 阿森二世死后,国势日衰。1242年,大蒙古國的拔都军入侵至此。1258年,阿森王朝被推翻。1277年,伊瓦伊洛起义爆发,起义声势浩大,国王被杀,伊瓦伊洛被拥戴为王,1278年首都第诺伐被占领。1279年2月,東羅馬军攻占第诺伐。1280年起义失败,伊瓦伊洛逃亡后被蒙古人所杀。1330年,保加利亚沦为塞尔维亚的附属国,此后又分裂为几个小国。1396年,奥斯曼帝国吞并之,保加利亚第二帝国灭亡,存在两百余年。.

查看 元朝和保加利亚第二帝国

保定市

保定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市境北临北京市、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沧州市,南邻石家庄市、衡水市,西界山西省大同市、忻州市。地处华北平原北部,太行山东麓,地势西高东低。拒马河、唐河、大沙河等由西向东流入白洋淀及大清河。全市总面积2.22万平方公里,人口1,155.24万,为河北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保定曾先后为清代直隶省及近代河北省的省会,素称首都“南大门”,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查看 元朝和保定市

俺巴孩

俺巴孩(;),《元史》作咸补海罕或罕布海,是蒙古诸部落统一前蒙兀国的“合罕”(即“汗”)之一。俺巴孩是成吉思汗曾祖父合不勒汗的堂兄弟和继承者。他原本是泰亦赤兀惕系的首领。《元朝秘史》和《拉施特书》将其尊称为“汗”。 在合不勒汗时期,蒙古同塔塔儿因为一个巫医引发的事件发生冲突。或为平息冲突,俺巴孩登上汗位后,答应将其女儿嫁给一个塔塔儿的部落(主因人)首领,但在护送时和合不勒的长子斡勤巴儿合黑一起被塔塔儿人抓住,送与金朝獻給金熙宗。俺巴孩被抓住后曾托人对合达安太子说:“今后以我为戒,你每将五个指甲磨尽,便坏了十个指头,也与我每报仇。”熙宗将俺巴孩钉在木驴上处死,这是“专惩治游牧叛人”的刑罚。 之后成吉思汗在讨伐金国之前曾祭腾格里时曾说,讨伐金国是为了报其祖先俺巴孩等人的仇恨。 据《元朝秘史》记载,俺巴孩死后,汗位由侄子忽图剌继承。.

查看 元朝和俺巴孩

忽必烈

元世祖忽必烈(;),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譯为呼必赉,今日學界已無人使用。孛儿只斤氏,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父拖雷的第四子,母唆鲁禾帖尼的第二子,蒙古帝国大汗,元王朝的建立者。 1260年5月5日在自己的弟弟旭烈兀的支持和封地属臣的拥立下,自立为大蒙古国大汗,称大蒙古国皇帝。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成为元朝首任皇帝。忽必烈于1260年5月5日至1276年2月4日自立为汗期间实际统治中国北方及蒙古高原地区属于蒙古大汗的直辖领地,于1271年12月18日至1294年2月18日作为元朝皇帝统治中国,前后在位34年,作为全中国皇帝在位18年。 1276年2月4日,元军攻入南宋行都临安,宋恭帝奉上传国玉玺和降表,元朝成为全国性政权,但南宋遗臣建立小朝廷继续抗元。1279年3月19日,南宋海上政权残余的最后一支抵抗力量被消灭,元朝统一全中国。 1276年2月4日,宋恭帝在降表中为忽必烈上尊号大元仁明神武皇帝。1284年1月24日,群臣为忽必烈上尊号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 去世后,获諡號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蒙古語尊號薛禪皇帝()《元史》卷十七(世祖本紀十四):“五月戊午,遣攝太尉臣兀都帶奉冊上尊諡曰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國語尊稱曰薛禪皇帝。”。.

查看 元朝和忽必烈

忽哥赤

忽哥赤(),元世祖忽必烈的第五子,封云南王。 至元四年(1267年)八月,封云南王,赐驼纽鋈金银印。九月,置大理等处行六部,以阔阔带、柴桢并为尚书,兼王傅府尉,宁源为侍郎,兼司马。忽哥赤出镇,奉诏抚谕大理、鄯阐、察罕章、示秃哥儿、金齿等处,编户籍,出赋役,置达鲁花赤统治。当时大理等处三十七部宣慰都元帅宝合丁忌哥赤来,八年(1271年)二月,宴忽哥赤中毒,晚上去世。宝合丁贿赂王傅阔阔带及阿老瓦丁、亦速失等隐瞒其事。王府文学张立道秘密派人到京师告发,元世祖派断事官博罗欢、吏部尚别帖木儿到云南审查,宝合丁及阔带等皆伏诛。忽哥赤卒,以元太宗孙禾忽之子南平王秃鲁镇云南。.

查看 元朝和忽哥赤

忽里勒台

忽里勒臺大会(),是古代蒙古及突厥民族的一種軍政議會,負責推舉部落的可汗或其他長官。早年蒙古帝國的所有大汗,例如成吉思汗及窩濶台汗都是由忽里勒臺所推選出來的。時至今日,忽里勒台在突厥民族中则用來指現代的議會以及國家的國會。.

查看 元朝和忽里勒台

忽思慧

忽思慧,又译和斯辉,生卒年不详,元朝蒙古族或回回人,中医营养和食疗学家。元仁宗延祐年间忽思慧充饮膳太医,元文宗天历三年(1330年)撰成《饮膳正要》一书。 《饮膳正要》“虞集序”称,忽思慧曾经作为赵国公常普兰奚的关系密切的下属。延祐二年(1315年)常普兰奚加金紫光禄大夫、徽政院使,掌侍奉皇太后诸事,忽思慧此时被选任饮膳太医,入侍仁宗之母兴圣太后答己。忽思慧以饮膳太医之职侍奉皇太后与皇后。《饮膳正要》成书后,进呈中宫供览,受命担任刊刻、校正者《饮膳正要》多数都是和中宫密切的人物:拜住为中政院使,张金界奴为内宰、隆祥总管等。“虞集序”褒颂“圣后”,忽思慧当时在中宫以膳医侍奉元文宗皇后卜答失里。.

查看 元朝和忽思慧

心學

心學作為儒學中宋明理學的一門學派,南宋陸九淵則啟其門徑,與程頤、朱熹的程朱理學分庭抗禮。至明朝由王陽明(王守仁)首提「心學」兩字,至此心學開始有清晰而獨立的學術脈絡。.

查看 元朝和心學

志賀島

志賀島(),是一座位於日本九州福岡市東區內的小島,該島與福岡市區之間以一道被稱呼為「海之中道」的大型沙洲相連,因此是一座在日本國內頗為罕見的陸連島。 這島在歷史上有重要性,這裏是弘安之役忻都第一個登陸作戰的地方,但因不熟悉環境和被武士猛烈反撃而無法前進。 這裏也是江戶時代兩個農夫發掘出汉委奴国王印的地方。.

查看 元朝和志賀島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查看 元朝和俄罗斯

忙哥帖木儿

忙哥帖木儿(Mengu-Timur,)永恆的铁,金帐汗国第五任可汗,拔都之孙、秃罕之子。1266年,别儿哥去世,忙哥帖木儿即位,得到了忽必烈的册封,忽必烈要求忙哥帖木儿联合八剌进攻海都。可是回来忙哥帖木儿却联合海都进攻八剌。1269年,忙哥帖木儿、海都、八剌三方划分了在中亚(特别是河中地区)的势力范围。1276年,忽必烈之子北平王那木罕被反元的昔里吉俘虏,把他交给了忙哥帖木儿。忙哥帖木儿又送回给忽必烈。在伏爾加保加利亞之地铸造的金帐汗国的钱币直到忙哥帖木儿的时代仍铸有蒙古帝国大汗之名,此后只铸有忙哥帖木儿和他的后继者的名字。1280年,忙哥帖木儿去世。 他是薩滿教徒。 他對俄羅斯人的政策比別兒哥寬厚許多,他也廢除了別兒哥時代的包稅政策,並且他尊重希臘正教(東正教),容許正教自治,其屬民免稅、免兵役,又規定凡誹謗希臘正教者處死。但他多次用兵於近东,1269年至1271年征拜占廷,1275年攻立陶宛,1277年伐阿兰。他也继续别儿哥与拜巴尔一世的反伊儿汗国联盟。.

查看 元朝和忙哥帖木儿

忙哥剌

忙哥剌(Mangγala,),元世祖忽必烈第三子,母察必皇后。 至元九年(1272年)十月,封安西王,赐螭纽金印,以京兆路为属地,驻于六盘山。设置王相府,以商挺、李德辉为王相。第二年,册立真金为皇太子。忙哥剌进封秦王,再赐兽纽金印。王府两府并置,在长安称为安西路,在六盘称为开成路。京兆尹赵炳兴建宫室,冬、夏分驻两地。十四年(1277年),兀剌孩土番火石颜谋反,忙哥剌从六盘率师讨平。改相府铜印为银印,征发四川七千蒙古军、三千新附军隶属于王府,命四川行省右丞汪良臣为安西王相,改李德辉为行省左丞。同年冬天,忙哥剌到漠北平昔里吉之叛。十七年(1280年)冬十一月,忙哥剌去世,罢王相府。忙哥剌王妃派商挺向朝廷请命,子阿难答嗣位。阿难答在元成宗死后,谋夺帝位,被杀,其子月鲁帖木儿。.

查看 元朝和忙哥剌

土司

土司是中國邊疆的官職,元朝始置,用于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族頭目。 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越南後黎朝和阮朝也在其北部少數民族山區設立土司制度,委任部族首領進行統治。.

查看 元朝和土司

地保奴

地保奴,北元后主脫古思鐵木兒的次子。1388年春,明朝大将蓝玉在捕鱼儿海大败北元军。脱古思帖木儿以其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骑逃走。次子地保奴及后妃公主五十余人、渠率三千、男女七万余,马、驼、牛、羊十万,全部被俘。明太祖赐给地保奴等金錢,命有关部门供给他的生活。有人说蓝玉和脫古思鐵木兒的后妃私通,明太祖大怒,后妃惭惧自杀。地保奴口出怨言,被明太祖流放到琉球国。.

查看 元朝和地保奴

北宋

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是中国宋朝的一个時期,自趙匡胤發動陈桥兵變強迫后周末帝禅让(960年)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于次年灭亡,共历9帝,167年。后以应天府為首都建南宋,与北宋合称“两宋”。北宋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为别于南宋而史称北宋。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後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宋朝以「火」為五行德運,並取紅色為王朝正色。 北宋的最大统治区域包括东、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北宋是面積最少的中原统一皇朝,亦無法統治河西走廊及燕雲十六州。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三千二百五十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一亿一千二百七十五万。.

查看 元朝和北宋

北七真

北七真是中國道教重要派別全真道的開山祖師王重陽的七個弟子,是王重陽的主要門人,其中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是最親近的嫡傳弟子。王重陽將馬比作弟,譚比作姪,劉、丘比作兒子。因為此七人對全真道的傳播和發展有著重大的貢獻,因此獲稱真人。 清末龍門派陳銘珪(1824-1881)《長春道教源流》指出,七真分別創立了七個全真支派,其中以龍門派最大。 七真按排名次序分別為以下七人:.

查看 元朝和北七真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查看 元朝和北京市

北元

北元(蒙古語:,1368年-1388年)(《明史》说法为1402年)指明朝建立并遣徐达大军攻陷元朝首都大都(汗八里)后,退居蒙古高原的原元朝宗室的政權,因国号仍叫大元,以其地处塞北,故稱“北元”。明朝虽承认其独立性,但否认其为元朝的继承者。明人认为明兴代元,元运已终,明朝才是中国的正统王朝。因此,明初人称北元大汗为“元君”,称其国为“残元”、“故元”,后来称之为鞑靼或北虏。 北元始于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终于脱古思帖木儿天元十年(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为蒙古(明人稱鞑靼)所代替。.

查看 元朝和北元

國師

国师,一如帝師,为古代天子帝王封赐德学兼备僧人與宗教人士的尊号。据《佛祖统纪》卷三十八说,南北朝時代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550年),诏高僧法常入宫讲《涅盘经》,尊为国师。因此高僧获得国师称号,一般以北齐时代(550年—577年)法常为始。不过这种国师的称号,在印度早已存在。 佛教东传之后,西域亦有此称,傳至西夏,以国师兼功德司正。而元代则十分宠信喇嘛,对于喇嘛特赐或追谥为帝师、国师、三藏国师、灌顶国师者,不胜枚举。有些国师,兼有政治的权力。最著名的即八思巴。元世祖忽必烈于中统元年(1260年)以八思巴(1235年—1280年)为国师,授以玉印,统释教。十年后(1270年)又将其封为帝师、大宝法王。 明清两代虽保留国师尊号,但受赐者及其礼遇已远不如元代,仅为宗教官员。明代对管理西藏地方的僧人首领也称为国师,秩五品,赐银印,三年一贡,并许其依律呼畢勒罕轉世承袭。清康熙44年康熙帝封章嘉呼图克图为国师,管理内蒙古地區的藏傳佛教事务。.

查看 元朝和國師

刘备

漢昭烈帝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國時代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三國志、華陽國志等稱為先主,繼其帝位的劉禪則被稱為「後主」,資治通鑑稱劉備父子為漢主。.

查看 元朝和刘备

刘伯温

劉基(),字伯温,浙江青田縣人,祖籍陝西保安(志丹),南宋抗金将领刘光世的后人。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明太祖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並保持國家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後人比作为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授資善大夫、上護軍,封誠意伯。正德時追贈太師,諡文成。和宋濂、方孝儒合稱「明初散文三大家」,亦和宋濂、高啓合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查看 元朝和刘伯温

刘福通

刘福通(),颍州(今安徽阜阳界首市)人。元末民变领袖。.

查看 元朝和刘福通

喇嘛

喇嘛(),藏傳佛教術語,意為上師、上人,為对藏傳佛教僧侶之尊称,長老、上座、高僧之稱號。.

查看 元朝和喇嘛

周子旺

周子旺(),元末農民起義領袖,袁州(今江西宜春)人。.

查看 元朝和周子旺

周达观

周达观(约1266年-?),字草庭,号草庭逸民,漢族,南人,元朝浙江温州永嘉人,母語是溫州話,通曉高棉語或其他語言。在元朝政府擔任事務官,曾出使真臘國並短期居留吳哥城一年。 由于他在《元史》中无传,故后人对其生平所知不多。.

查看 元朝和周达观

周易

#重定向 易经.

查看 元朝和周易

呼伦贝尔市

呼伦贝尔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原为呼伦贝尔盟,以境内呼倫湖和貝爾湖得名,首府海拉尔清朝时称呼伦布雨尔。市境南接兴安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邻黑龙江省黑河市,北界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西与俄罗斯及蒙古国相邻。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北部,大兴安岭纵贯市境,将市境分为三大部分,西部为呼伦贝尔草原,中部为大兴安岭林区,东部为低山丘陵及河谷平原。西缘额尔古纳河为中俄界河,于市境北端与石勒喀河交汇后称黑龙江,东缘嫩江为与黑龙江省的界河。全市总面积25.28万平方公里,人口252.65万,市人民政府驻海拉尔区。有滨洲铁路等多条铁路和111国道、301国道经过。 呼伦贝尔市曾经是名義上全世界陸地面積最大的城市級行政單位,这一纪录被2018年成立的那曲市打破,呼伦贝尔市實際上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僅有10人左右,是人口密度相對較低的城市。.

查看 元朝和呼伦贝尔市

储君

储君,君主的法定继承人。根据君主的不同称谓又称皇储、王储或大公储。储君在君主逝世、禅位、逊位后,成为继任君主。是世袭君主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存的君主制国家中,通常由法律指定继承人。继承人的确立基于長子繼承制或其它。在二元君主制国家中,君主对储君的选择会享有较大的权力。确立继承人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种是继承人出生后,经过正式的册封,获得继承权。另一种,通过法律明确继承顺序,继承人自出生后即获得继承权。 在古代中国,储君一般是指皇帝册立的「皇太子」,简称「太子」。通常被授与的对象是皇帝之子。类似的皇帝继承人封号,依受封者与皇帝的关系不同,还有皇太弟、皇太孙、皇太叔等。“太”者,大也。在中國汉朝时期之前,诸侯王的正式继承人亦称“太子”。汉以后,亲王正式继承人改称“世子”,外姓王或藩屬國王之子,亦同。 歐洲君主國,通常对有继承权的人士进行排序。排在第一位的继承人,如果不是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则被视作推定继承人。推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随着君主的子嗣诞生下降,失去继承机会。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孙女),如是第一位继承人,则被视为正式繼承人(确定继承人),正式继承人的称谓Crown Prince或Crown Princess,漢語中一般譯為「王(皇)儲」或「女王(皇)儲」。同时由于王室间通婚的原因,一些君主会拥有别国排序较后的王位继承权。.

查看 元朝和储君

傅友德

傅友德(),元末宿州人,生于砀山,明朝開國功臣,封颍国公。 傅友德早年参加刘福通军,随李喜喜入蜀。后率部归朱元璋,从徐达北伐。明太祖第二次北伐期间,七战七胜平定甘肃。后与汤和分南北两路取四川,以主帅之职平定云南。以功封颍国公,封太子太师。后遭朱元璋猜忌,在杀死其儿子后,当着朱元璋的面自杀身亡。.

查看 元朝和傅友德

哈密地区

#重定向 哈密市.

查看 元朝和哈密地区

哈丹秃鲁干

哈丹秃鲁干(Qadan),亦称哈丹,按赤台之子,祖父是成吉思汗三弟合赤温。拉施德丁《史集》记载,按赤台之后,合赤温后王由察忽剌、忽剌忽儿、哈丹、胜纳哈儿继任。据《元史·世祖纪》,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十月,根据桑哥奏请,胜纳哈儿的册宝皇侄贵宗之宝改为济南王印。是因此哈丹秃鲁干很可能并非本兀鲁思汗。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哈丹和斡赤斤后王乃颜反叛元世祖忽必烈。约时在岭北行省的胜纳哈儿一同起事。岭北的元军大将土土哈得知,奏请皇帝命胜纳哈儿入京面觐。五月,忽必烈亲征乃颜。哈丹与乃颜盘踞在大兴安岭东西两麓。六月,在不里古都伯塔哈叛军主力元军战败,乃颜被俘。哈丹退守那兀江(今嫩江)上游地区,在元军追击下,投降。元军回军,哈丹再叛。二十五年(1288年)春,哈丹渡那兀江大举南下。皇孙铁穆耳、大将玉昔帖木儿统率大军,在贵烈河(今归流河)、托吾儿河(今洮儿河)一线与哈丹所部会战。哈丹大败。元军追击至黑龙江两岸。二十七年(1290年),哈丹又乘辽西地震再次南下,失败后率部向东南移动到从合兰河(今图们江)到宋瓦江(今松花江)上游的山地中。冬天,哈丹渡合兰水,到达海阳(今朝鲜吉州郡)、双城总管府(今朝鲜咸兴)一带,攻陷和州(今朝鲜通州)、登州(今朝鲜安邊郡)。高丽军不能击败哈丹。元军进入高丽,追击哈丹。二十八年(1291年)正月,哈丹至交州道(今韩国江原道),败军。三月,进攻王京(今朝鲜开城),被高丽和元朝联军击退。五月,元军在禅定州、青州(今朝鲜北青郡一带)大败哈丹,哈丹之子老的被元军捕杀,哈丹下落不明。乃颜发起的东道诸王叛乱,在二十九年(1292年)亦终于完全平定。.

查看 元朝和哈丹秃鲁干

哈剌哈孙

哈剌哈孙(,),斡剌纳儿氏,元朝大臣。蒙古开国功臣启昔礼之曾孙。 哈剌哈孙于至元九年(1272年)任怯薛百夫长,并袭号“答剌罕”。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出任大宗正府札鲁忽赤。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升荣禄大夫,出任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大德二年(1298年),改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并升左丞相。次年奉召还朝,出任中书左丞相。大德七年(1303年),晋升为中书右丞相。其时因元成宗多病,朝中大权由哈剌哈孙与卜鲁罕皇后执掌,两派明争暗斗。大德十一年(1307年)成宗去世后,为防卜鲁罕皇后与左丞相阿忽台、安西王阿难答等人夺权,哈剌哈孙派使节前往漠北召怀宁王海山与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入京,先发制人将卜鲁罕、阿忽台等一网打尽。海山即位任元武宗后,哈剌哈孙因“定难”之功加太保、录军国重事,不久又加太傅。此后因反对秃剌封越王而遭其谮言,改任和林行省左丞相。至大元年(1308年),受赐大帐如亲王制。同年闰十一月病逝,终年五十二岁。至大二年(1309年),追赠推诚履正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顺德王,谥忠献。.

查看 元朝和哈剌哈孙

哈拉和林

哈拉和林(Karakorum)(),又称哈剌和林,簡稱和林,位於今蒙古國境內前杭爱省西北角,曾是蒙古首都。.

查看 元朝和哈拉和林

唐其勢

唐其勢(Тэнгис,),元朝時期將領、官員,欽察人,為燕帖木兒之子。 1328年,泰定帝崩,回回丞相倒剌沙在上都擁立泰定帝之子天順帝登基。燕帖木兒留守大都,認為自己受到元武宗的恩寵和提拔,便在大都發動政變,宣佈要擁立武宗次子文宗為帝。當時燕帖木兒的弟弟撒敦、兒子唐其勢都留在上都,燕帖木兒密遣塔失帖木兒召之,皆棄其妻子來歸。燕帖木兒以撒敦守居庸關,唐其勢兵屯古北口,並迎元文宗入居大都。十月癸巳,上都兵來犯,唐其勢身先士卒,殺死敵將陽翟王太平,大獲全勝。隨後,燕帖木兒滅上都朝廷,自此燕帖木兒一家專權用事。 1333年五月,燕帖木兒因荒淫過度去世,唐其勢襲封太平王爵位。六月,元順帝在上都登基稱帝。以撒敦為左丞相、唐其勢為御史大夫。元統二年(1334年)四月,命唐其勢緫管高麗女直漢軍萬戶府達魯花赤。至元元年(1335年)三月,立燕帖木兒女答納失里為皇后。當時撒敦已死,唐其勢被任命為中書左丞相,右丞相伯顏專權用事。唐其勢對此甚為不滿,說:「天下本我家天下也,伯顏何人,而位居吾上!」便與撒敦弟荅里潛蓄異心,交通所親諸王晃火帖木兒,謀援立以危社稷。元順帝多次召見荅里,卻不來謁見。郯王徹徹禿便揭發了他們的陰謀。六月三十日,唐其勢發動叛亂,伏兵於東郊,親自率領勇士突入皇宮之中,伯顏及完者帖木兒、定住、闊里吉思等人襲擊並擒獲了他,唐其勢攀折殿檻不肯出,後被殺死。其弟塔剌海逃往皇后坐下,皇后將其藏在自己的衣服之下,被人發現斬殺。其黨逃往荅里的住所,荅里舉兵響應,為搠思監、火兒灰、哈剌那海等等人所敗,投奔晃火帖木兒,被俘送往上都處死。.

查看 元朝和唐其勢

唐诗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代(618年—907年)的詩,也可以引申指以唐朝風格創作的詩。唐詩上承魏晉南朝詩,下開宋詩,唐代也被視為中國歷來詩歌發展最盛的黃金時期,因此有與宋詞並舉之說。 唐代以後,唐詩的選本、選集不斷湧現,現今流傳最廣的是蘅塘退士編選的《唐詩三百首》。清朝康熙年間的《全唐詩》整理收錄了二千二百多名詩人超過五萬多首唐詩。.

查看 元朝和唐诗

唐武宗

唐武宗李瀍()(),临死前12天改名“炎”,唐穆宗的第五子和事实上的第九子,母韦贵妃。他是唐朝的第18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在位时间是840年至846年,在位6年,享年31岁。.

查看 元朝和唐武宗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查看 元朝和唐朝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元代雜劇,簡稱《梧桐雨》,元人白樸作品。取材自唐人白居易《長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

查看 元朝和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唆都

唆都(蒙古语:Söghetei,),扎剌儿氏,元朝军事人物。 唆都骁勇善战,入宿卫,跟随元世祖征讨花马国有功。李璮在山东叛乱时,跟随诸王哈必赤将其平定。回到大都后,对元世祖说当地郡县有很多恶少年,偷偷卖马给南宋,希望免除其罪,以他们为兵。元世祖准许,于是得到了三千人兵力,以一千人配给唆都,封他为千户,镇守蔡州。 至元五年,阿术等人包围南宋的襄阳,派唆都带兵巡逻,夺取金刚台寨、筲基窝、青涧寨、大洪山、归州洞诸隘。六年,范文虎率水军战船驻扎在灌子滩,唆都奉丞相史天泽的命令将其击败,升总管。九年,攻打樊城时,唆都率先登上城楼。襄阳城破之后,升郢复等处招讨使。十一年,移戍郢州之高港,渡过长江,降服鄂、汉一带。十二年,南宋的宋恭帝投降,改任建康安抚使,随后攻下平江、嘉兴,以水军与伯颜会合于阜亭山。参政董文炳守临安,以其为副手,派他镇守严州,又攻下衢州、婺州、处州等地,以及建宁府的松溪县、怀安县。 十四年,升福建道宣慰使,行征南元帅府事,听参政塔出节制。唆都奉命取道泉州,以水军渡海回师于广州的富场。但出征之前得知邵武发生叛乱,便率军来建宁,击败南宋军队,并转战平定福建各地。事后,被进官为知政事,行省福州。后又升为左丞,行省泉州,招谕东南亚诸国。 十八年,改任右丞,行省占城。十九年,率战船千余艘自广州出发,渡海攻打占城,大破之,破其首都毘阇耶,因陀罗跋摩六世投降,唆都便在当地建立据点。二十一年,元朝镇南王脱欢进攻安南,唆都奉命便率军自南面袭击,击败安南军队于清化府。然而有旨意命令脱欢率军撤退,唆都却全然不知。安南人前去告知,他却不信,到达脱欢的大营之后发现是座空营,方才相信并撤退。途中在干满江被安南军队截击,兵败战死。追赠荣禄大夫官职,谥襄愍。.

查看 元朝和唆都

儒户

儒户是元代独有的一种不分种族的户籍。宋元交替之际,大量儒士死亡和转而从事其他行业,于是元朝建立了这种制度来保护儒士。划为儒户要经过考选,并不是所有儒士都能获得这种户籍。儒户可以参加岁贡儒吏考试,免除除商税、地税之外的杂税。.

查看 元朝和儒户

农业

农业是第一級產業,在現代有廣狹之分。廣義上的農業是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的總稱,而狹義上的農業則是純粹指種植業(而這亦符合中文裡「農」字的意思)。农業的產品一般會是食物、纖維、生物燃料、藥物或是其他利用自然資源而來,可以維持或提昇人類生活的物品。此專頁的內容為廣義上的農業。 農業屬初級生產,為人類最大和最重要之經濟活動之一。簡單地說是人類運用其智慧去改變自然環境,利用動植物的生長繁殖來獲得產品,更進一步換取經濟收益的一種系統。農業是人類定居文明興起的關鍵因素,種植或養育馴化後的物種,可以增加食物,有助於文明的發展。有關農業的知識稱為農業科學。農業史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農業的發展隨著不同地區的氣候、文化及技術有很大的不同。不過所有的農業都需要技術可以擴展及維持可以種植作物或養殖動物的土地。若是種植植物,一般就需要灌溉技術,不過也有些植物可以。動物畜養是個龐大的產業,約佔了地球不被冰或是水覆蓋的面積的三分之一。在已開發國家,一般是採取單一作物的集約農業方式,不過藥物與肥料使用量巨大,進入21世紀後可持續農業的比例也在漸漸提高,包括樸門(Permaculture)及有機農業,著重在生態平衡與就近百里飲食。 依據中華民國農業發展條例第三條第一款定義,農業:指利用自然資源、農用資材及科技,從事農作、森林、水產、畜牧等產製銷及休閒之事業。.

查看 元朝和农业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中華人民共和国北部的一个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从清朝中期开始,瀚海以南,長城以北,東至哲里木盟,西至伊克昭盟的蒙古各旗被称为內札薩克或內札薩克蒙古,后来简称為内蒙古。1947年,由中共解放區控制的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内蒙古正式成為政區名。.

查看 元朝和内蒙古自治区

商品

在经济学和会计学上,商品(Good),或物品、货物,是一种用于满足购买者欲望和需求的产品,同時提供效用,例如為購物的消費者提供效用。狭义概念中的商品是一种有形的物质产品,区别于无形的服务。就其本身而论,商品能以有形的方式交付给购买者,并且它的所有权也一并由销售者转移给了顾客。例如,苹果是有形的商品,相对而言,理发则是一种无形的服务。雖然在經濟理論中,所有物品被認為是有形的 ,在現實中某些類別的物品,如信息,只以無形資產形式存在。舉例來說,蘋果是有形物體,而新聞屬於一種無形的物品,並且只能通過媒介接收,如印刷、廣播或網路。 商品和服务之间保留的区别或同时包括二者的一个用法,就是日用品(Commodities)。在微观经济学中,商品通常用于这个词所包括的含义。商品(Commodities)是在没有强制条件下,人们用来交换的被认可的产权、所有权叫商品。商品的出现是由于生产过剩和使用权管理权交换的需要而产生。商品的交易行为的一般发生于市场中。Commodity一词有時被用來作為一個經濟物品的代名詞,但在贸易领域中常專指原料和初級產品。.

查看 元朝和商品

党項

--項(西夏文:𘚜𗧻)是中國古代西北的一個民族,其語言西夏語屬於藏緬語族。在唐、宋時代,被漢人認為是古羌族的一支,又稱作党項羌,是西夏王朝的建立者。吐蕃人稱其為彌藥(),在蒙古帝國時代,稱其為唐兀(),唐兀惕或唐忽惕,被歸屬於色目人。.

查看 元朝和党項

入聲

入声(checked tone、entering tone)是音韵学上一组相互关联的概念的统称。 入声韵是指古代汉语中的一类音节结构。入声字是指音节属于这类结构的字。受音节结构影响,这类字的声调在《切韵》时代都相同,因此都属于入声调类,其入声调值的调型是短而急促。入声调类也可以用来特指某个特定时期、某种特定汉语方言中的一个或几个和《切韵》入声调类有传承关系的调类;这些不同时期、不同方言中的入声调类,都拥有各自的入声调值,但调型一般也都是短而急促的。 尽管入声在根据传统音韵学属于“四声”之一,但“入声和非入声的差别更多来自音质而非音调”(王力)。在切韵至广韵时代,入声都稳定并完整(拥有-p,-t,-k三种辅音韵尾)存在于中原的方言中。但是由于当时的具体调值已经不可考,我们便无法得知入声与其他声调在当时是否拥有相同的调值。在现代汉语方言中,有不少是保留入声的(有的完整保留辅音韵尾以及区别于其它声调的调值;有的已经失去或正在丢失辅音韵尾但具有区别于其它声调的调值等),这可视为入声作为声调存在的必要性。 在行文中,这些概念往往都混同、省称为入声。.

查看 元朝和入聲

全真道

全真道也称全真教,中國道教的重要派别,於金代由王重陽於山东寧海所創。 元代,張紫陽一系所创立以内丹修炼为主的金丹派(主要是陳上陽)依附全真教,自称南宗,把王重陽这支则称为北宗。金丹派其五位祖師,也被稱為南五祖。.

查看 元朝和全真道

兩廣

兩廣,又稱兩粵,是中国地名合称。.

查看 元朝和兩廣

八剌

八剌(Baraq),察合台汗国察合台长子木阿秃干之孙,哈剌旭烈汗的侄子,也孙都哇的儿子。察合台汗国的第七任可汗。 1266年,忽必烈支持八剌夺取了木八剌沙的汗位。然而在八剌即位后,就向忽必烈发起进攻,攻克和田。1268年,窝阔台汗国海都汗被忽必烈击败,转而联合金帐汗国忙哥帖木儿进攻八剌。八剌战败,次年,海都与八剌重新划分中亚的势力范围。八剌又进攻呼罗珊,被伊利汗国阿八哈击退。1271年,八剌去世。.

查看 元朝和八剌

八魯灣之戰

八魯灣之戰是花剌子模與蒙古戰爭中唯一勝仗。 发生在阿富汗伽色尼附近的小村莊八魯灣,花剌子模指挥官是札蘭丁,對手是失吉忽禿忽。 因陣法失當蒙古軍被打敗,但是戰後因戰利品問题軍隊分裂,札蘭丁也被逼逃亡印度。 category:阿富汗歷史 分類:蒙古帝國戰役.

查看 元朝和八魯灣之戰

八思巴

八思巴(梵文:ārya आर्य ,意为圣者;),西藏佛教萨迦派第五代法王,也被認為是達賴喇嘛的前世之一。本名羅卓堅贊(blo-gros-rgyal-mtshan),或譯洛珠坚赞,意为“聖者慧幢”,乌思藏萨斯迦人(今西藏萨迦县)。.

查看 元朝和八思巴

八思巴文

#重定向 八思巴字母.

查看 元朝和八思巴文

六部

六部(地方及藩属国的称六曹),中国、朝鮮、越南古代數個官署的統稱。从隋唐开始,对中央行政机构中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的总称。以上六部,最高領導長官稱為尚書,所以分別有吏部尚書、户部尚書、礼部尚書、兵部尚書、刑部尚書、工部尚書等各部首長。六部发端于秦少府尚书,经東汉尚书台诸曹演化而成。 六部的职务在秦汉时为九卿所分掌,魏晋以后,尚书分曹治事,由曹渐变为部,至隋唐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以吏、户(隋称民部)、礼、兵、刑、工六部比附《周礼》中的六官,秦汉九卿的职务大部并入。元代六部改属中书省。明太祖废宰相不置,以尚书任天下事,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地位更加提高。明成祖永樂遷都,國都雖在北京,但依舊設置南京六部,清末,新設外务等各部,六部之名遂废。.

查看 元朝和六部

元史

《元史》是明朝的宋濂等奉明太祖之命編撰的纪传体史書,共210卷,有本纪47卷,志58卷,表8卷,列传97卷。二十四史之一。.

查看 元朝和元史

元大都

元大都,或称大都(突厥语称为汗八里,意即“可汗之城”),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正月三十日(1267年2月25日)至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八月初二(1368年9月14日),为元朝京師。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南至长安街一线,东西至北京二环路一线。.

查看 元朝和元大都

元天順帝

#重定向 天順帝.

查看 元朝和元天順帝

元天顺帝

#重定向 天順帝.

查看 元朝和元天顺帝

元宁宗

元寧宗懿璘质班(,,)是元朝第十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四位大汗。元明宗次子。1332年10月23日—1332年12月14日在位,在位2个月。 他去世后,谥号冲圣嗣孝皇帝,庙号寧宗。元惠宗又称元顺帝,《元史》卷三十九《顺帝本纪二》记载,至元三年春正月,“辛亥,升祔懿璘质班皇帝于庙,谥冲圣嗣孝皇帝,庙号宁宗。”.

查看 元朝和元宁宗

元上都

元上都或称上都即开平,位於今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锡林郭勒盟正藍旗境內,多伦县西北闪电河畔。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前,于1256年三月,命劉秉忠建王府於此。1260年5月5日,忽必烈在开平即位。1263年6月16日,忽必烈下诏升开平为上都。1267年,忽必烈定都燕京(1271年改称大都),改上都為陪都,作避暑行宮,夏天在這裏處理政務。1359年1月8日,红巾军攻入上都城,焚毁宫阙,留七日后离去。1369年7月20日,明军攻克上都,此后,明朝改上都路为开平府。.

查看 元朝和元上都

元仁宗

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见《黄金史纲》;,)是元朝第四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八位大汗,1311年4月7日—1320年3月1日在位,一共在位9年。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譯遼、金、元三史中的音譯專名,改譯阿裕爾巴里巴特喇,今日學界已無人使用。 早年助兄长海山即位,被海山立为皇太子(元朝的皇位继承人一律称皇太子),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后嗣位,年號皇慶、延祐。 他去世后,諡號聖文欽孝皇帝,廟號仁宗,蒙古語稱號普顏篤皇帝《元史》卷二十六《仁宗本纪三》记载:“群臣上谥曰圣文钦孝皇帝,庙号仁宗,国语曰普颜笃皇帝。”《元史》卷二十七《英宗本纪一》:延祐七年五月“乙未,请大行皇帝谥于南郊。”延祐七年八月“丙辰,祔仁宗圣文钦孝皇帝、庄懿慈圣皇后于太庙,铁木迭儿摄太尉,奉玉册行事。”苏天爵《国朝文类》卷十《册文》中的《仁宗皇帝谥册文》(作者:张士观),册文内容记载元仁宗获得谥号和庙号的时间是延祐七年八月十日(丙辰日)(;又譯巴顏圖可汗。他的名字实源自梵文Āyur-parvata,意为“寿山”,正好与哥哥元武宗的名字“海山”相應。.

查看 元朝和元仁宗

元英宗

元英宗硕德八剌(见《黄金史纲》;;),是元朝第五位皇帝,蒙古帝国第九位大汗,1320年4月19日—1323年9月4日在位,在位3年零5个月,是元仁宗之子。 1321年11月28日,群臣为硕德八剌上汉语尊号继天体道敬文仁武大昭孝皇帝。 去世后,谥号睿圣文孝皇帝,庙号英宗,蒙古语称号格坚皇帝《元史》卷二十八《英宗本紀二》:“泰定元年二月,上尊諡曰睿聖文孝皇帝,廟號英宗。四月,上國語廟號曰格堅。”(或)。.

查看 元朝和元英宗

元梁王

#重定向 梁王 (元朝).

查看 元朝和元梁王

元武宗

元武宗海山(;),是元朝第三位皇帝,蒙古帝国第七位大汗,在位4年,自1307年6月21日至1311年1月27日。乃元世祖之曾孫、太子真金之孫、答剌麻八剌之子、元成宗之侄。 1309年2月17日,群臣为海山上汉文尊号统天继圣钦文英武大章孝皇帝。 他去世后,謚號仁惠宣孝皇帝,廟號武宗,蒙古语称曲律皇帝()《元史》卷二十三(武宗本紀二):“夏五月乙未,文武百官也先鐵木兒等上尊諡曰仁惠宣孝皇帝,廟號武宗。國語曰曲律皇帝。”。.

查看 元朝和元武宗

元泰定帝

#重定向 泰定帝.

查看 元朝和元泰定帝

元清非中國論

元清非中國論,或稱滿蒙非中國論,是一種有關中國朝代的歷史觀點,該觀點的支持者認為在中國歷史裡非起源於中原地區且不是由漢族統治的元朝和清朝不是中國王朝、認為元朝和清朝是中國的亡國時期、當時中國是蒙元和滿清的殖民地,認為大元及大清疆域非中國領土、其擴張史非中國榮光,成吉思汗非中國英雄。 該觀點對清末革命黨人的意識形態有所影響,相關理論最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具有學術與政治緊密結合特色的日本學術界中興起。當時有日本學者通過「清非支那」、「支那非國」及「滿蒙非支那」等理論,發表「清朝非中國」、「滿蒙不屬中國」以及「中國應當放棄對滿蒙地區的控制」的主張,為日本大陸政策的實踐作鋪墊,並且為1930年代日本侵華提供倫理上的根據和政治理由,當時中國史學界為了維護傳統史學體系及國家利益,對日方的相關理論作出駁斥。 現代諸如西藏流亡政府、某些漢民族主義者及日本右翼史家等則採用該理論;另一方面,美國新清史派學者則向其批評者澄清其學術理論並無主張清朝非中國王朝,與二戰前主張滿蒙非中國論的具有政治陰謀的日本學者不同。.

查看 元朝和元清非中國論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查看 元朝和元朝

元朝治藏歷史

元代治藏歷史是指元朝建立,至1368年灭亡、明朝建立前這期間的蒙古帝国與西藏的關係史。 從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设置總制院(后改为宣政院)开始,萨迦派五祖八思巴借助于元朝的政府机制建立起隶属于元朝的政教合一的自治政权薩迦巴(薩迦王朝)以統治整个西藏地区。而元朝则在西藏驻扎军队,设立各级官府和驿站,以保证薩迦派在西藏的地位和政令的推行。这种情况直到元末帕木竹巴正式取代了薩迦巴在西藏的領導地位才告结束。不久后元朝也被推翻,明朝正式成立。.

查看 元朝和元朝治藏歷史

元末民变

#重定向 元朝民變.

查看 元朝和元末民变

元末民變

#重定向 元朝民變.

查看 元朝和元末民變

元惠宗

元惠宗妥懽貼睦爾(见《蒙古源流》、罗氏《黄金史》。;),清刊《元史》、清修《續資治通鑑》改譯托歡特穆爾,元朝廟號為惠宗,蒙古語稱號烏哈噶圖汗(;或),明朝諡號為順皇帝,又稱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他是元朝北逃前的最後一位皇帝,之後以他為首的北元繼續與明朝對峙。在位时间是从1333年7月19日至1370年5月27日,在位37年。.

查看 元朝和元惠宗

元成宗

元成宗铁穆耳(;),是元朝第二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六位大汗,1294年5月10日—1307年2月10日在位,在位14年。元世祖孙、太子真金第三子。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譯遼、金、元三史中的音譯專名,改譯特穆爾,今日學界已無人使用。 他去世后,谥号钦明广孝皇帝,庙号成宗,蒙古語号完澤篤可汗()。《元史》卷二十一(成宗本紀四):“是年九月乙丑,諡曰欽明廣孝皇帝,廟號成宗。國語曰完澤篤可汗。”.

查看 元朝和元成宗

元明宗

元明宗和世㻋(;;),是元朝第九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三位大汗,1329年2月27日至1329年8月30日在位,在位185天。元武宗長子。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譯遼、金、元三史中的音譯專名,改譯和實拉,今日學界已無人使用。 他去世后,谥号翼獻景孝皇帝,庙号明宗,蒙古语称忽都篤皇帝()。 1340年10月25日,元惠宗為元明宗上汉语尊号順天立道睿文智武大聖孝皇帝。.

查看 元朝和元明宗

元昭宗

元昭宗愛猷識理達臘(或愛猷識里達臘,,),是北元的第二位君主,第十六位蒙古大汗,蒙古文称号必里克圖汗()。他的在位時間是從1370年5月27日至1378年5月10日,在位8年,年號宣光。父為元順帝妥懽帖睦爾,母親是高麗貢女奇皇后。.

查看 元朝和元昭宗

元文宗

元文宗图帖睦尔(;),是元朝第八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二位大汗,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为1328年10月16日—1329年4月3日;後復位,第二次在位时间为1329年9月8日—1332年9月2日,在位时间共4年,他是元武宗的次子。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譯遼、金、元三史中的音譯專名,改譯圖卜特穆爾,今日學界已無人使用。 1330年5月25日,群臣为图帖睦尔上汉语尊号钦天统圣至德诚功大文孝皇帝。 他去世后,谥号圣明元孝皇帝,庙号文宗元惠宗又称元顺帝,《元史》卷三十八《顺帝本纪一》记载,元统元年十一月,“辛亥,江西、湖广、江浙、河南复立榷茶运司。追谥札牙笃皇帝为圣明元孝皇帝,庙号文宗。时寝庙未建,于英宗室次权结彩殿,以奉安神主。”,蒙古語称札牙篤皇帝()。.

查看 元朝和元文宗

元日战争

元日战争是元朝皇帝忽必烈與屬國高麗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军攻打日本而引發的战争;这兩次侵略在日本合称「元寇」或「蒙古襲来」,或依當時的日本年號稱抵禦元軍第一次進攻的戰事為「文永之役」,第二次為「弘安之役」。鎌倉、室町時代呼称(蒙古襲来、異賊襲来、蒙古合戰、異國合戰)亦有用凶徒稱呼之,江戶時代大日本史稱為元寇。這兩次入侵也以北九州為主要戰場。当时元朝舰队是世界史上最大規模的艦隊。 1259年(正元元年・元宪宗9年)、高麗抵抗蒙古勢力武人政权倒台,1260年(文应元年、中統元年)忽必烈上台,对高麗方針由武力征服变更为怀柔政策。高麗成为后来元朝侵略日本的協力者。 蒙古帝國滅金朝以後,负责漠南漢地事務的忽必烈于1260年在中原即位称帝。同年,高丽元宗向其称臣,高麗成为其东藩,而且蒙古帝國又與高麗結盟。1271年忽必烈以易經「大哉--元」之意,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并于两年之后要求高麗派使者奔赴日本,希望与日本“通好”。.

查看 元朝和元日战争

元曲

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和杂剧的合称。相對於明傳奇(南曲),後世又將元曲稱為北曲。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漢賦並稱。 廣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狹義的曲则多指宋朝以来的南曲和北曲。曲分为戏曲(或称剧曲,包括杂剧、传奇等)与散曲两类,元明以来甚为流行,故後世有元曲之稱。而曲同词的体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较为自由,并多使用口语。音樂部分亦有宮調之分,元曲中最常用的有五宮四調。 相對於艷麗的詞,曲較俚俗而有「惡少」之名,鄭騫評:「詞與曲是孿生兄弟,詞是翩翩佳公子,曲則帶有惡少的氣息。.

查看 元朝和元曲

克烈

克烈()是辽、金生活在蒙古高原突厥部族。其居地在土拉河黑林、鄂尔浑河與克鲁仑河之間。亦或译作克列夷、怯烈、怯里亦、客列亦惕、凯烈等。《辽史》称之为“阻卜”或“北阻卜”,亦作“达旦”。.

查看 元朝和克烈

克鲁伦河

克鲁伦河()发源于蒙古国的肯特山中部,克鲁伦河从肯特山向南流出后折向东,经过肯特省和东方省的广阔草原地带进入中国境内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盟,注入呼伦湖,成为额尔古纳河-黑龙江水系最西的源头。 克鲁伦河是典型的草原河流,一年中有较多时间断流,河水流量亦不大。 《蒙古秘史》称克鲁伦河为“克魯舌漣·沐舌漣”(kelüren müren),《史集》称其为 كلوران Kalūrān。说明当时的语音和现在有所不同(r和l颠倒了)。 克鲁伦河流域是蒙古草原历史上众多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包括匈奴、鲜卑和蒙古等民族。成吉思汗早期活动的地域基本上在克鲁伦河两岸,称汗在克鲁伦河,传说中的埋葬地之一也在克鲁伦河,克鲁伦河成为蒙古民族形成的核心地带。 后世明成祖朱棣征北元,清康熙帝征噶尔丹都曾来到克鲁伦河。 克鲁伦河沿岸的著名城市有蒙古国的温都尔汗和乔巴山。.

查看 元朝和克鲁伦河

兀良哈台

兀良哈台(;),蒙古帝国窩闊台汗、蒙哥汗时大将。兀良哈氏,速不台長子。早年曾充当成吉思汗的怯薛军,後來參加拔都(成吉思汗大孫)西征,又从忽必烈滅大理(雲南)吐蕃及安南戰爭,最後参与会师攻宋。晚年被解除兵权。 阿朮(Eguil)兀良哈台子,1256年自雲南攻伐貴州,至重慶。.

查看 元朝和兀良哈台

勃固

勃固(ပဲခူးမြို့,Bago)位于缅甸南部,是勃固省的首府,人口约22万。与缅甸首都仰光的距离约50英里(80公里)。 传说在573年,两个从来的孟族公主建立了勃固王国。 勃固山曾是缅甸共產黨中央根據地。.

查看 元朝和勃固

勃固王朝

勃固王朝(ဟံသာဝတီ ပဲခူး တိုင်းပြည်;英語: Hanthawaddy Kingdom 或簡稱 Pegu),亦译白古王朝,又称汉达瓦底王朝,是蒲甘王朝瓦解后建立的一个缅甸地方割据政权。下缅甸掸族首领伐麗流于1281年在莫塔马建都为王,1369年迁都于勃固,建立了该王朝。 从1386年起,為了经济利益及向下缅甸移民的需要,阿瓦王朝与勃固王朝进行了长达40年的战争。四十年战争期间双方更迭了三代国王。1425年后,上、下缅甸都受到战争的灾害。勃固王国在女王信修浮(1453-1472)和其女婿达摩悉提(1472-1492)执政时期达到了极盛时期。.

查看 元朝和勃固王朝

勒內·格魯塞

勒内·格魯塞(René Grousset,),法國歷史學家,以研究中亚和远东著名。其代表作为《草原帝国》(L'Empire des Steppes)。 格魯塞生於法國加尔省奥拜,畢業於蒙彼利埃大學歷史系。其后长期就职于法国美术部,一战时曾短暂从军。1925年出任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助理监管人及雜誌 Asiatique 的秘書。1933年任塞努奇博物馆馆长及其亞洲藝術藏品的負責人。 1930年代,格魯塞發表了他最重要的兩部著作:《十字军东征史》(Histoire des Croisades,1934-36年)和《草原帝国》(1939年)。二战期间,他被维希法国政府解职,但仍秘密繼續研究工作,在戰爭期間出版了三本有關中國和蒙古的作品。 战后,他被重新任命为塞努奇博物馆馆长兼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监管人。1946年,格鲁塞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946至49年間出版了四部最後的作品,主題圍繞小亞細亞和近東。1952年病逝于巴黎。.

查看 元朝和勒內·格魯塞

回族

回族(小儿经:;轉寫:khui khui),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至1953年的民族识别过程中官方确认的一个少数民族。回族一词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回民族”的另一常用简称是“回民”。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目前在中国大陆人口数目为10,586,087人,人数现列中国第三。回族以散居为主,大部分省份均有回族。.

查看 元朝和回族

因陀羅跋摩六世

#重定向 因陀罗跋摩六世.

查看 元朝和因陀羅跋摩六世

围垦

围垦又稱圍海造田,是指在沿江河、沿湖或沿海的區域通过修筑堤坝(或海塘),再將河水、湖水或海水排出,以取得可利用土地的一项工程方式;與之相對的,將土砂或廢棄物倒入海中則是「填海」,兩者并不等同。經围垦取得的土地則被稱為圩田(polder)。.

查看 元朝和围垦

四大文学名著

#重定向 四大名著.

查看 元朝和四大文学名著

四川省

四川省(四川话拼音:Si4cuan1sen3;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省政府中心為成都市。四川简称川或蜀,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现今巴蜀则主要是指重庆市与四川省。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譽。.

查看 元朝和四川省

四川行省

四川或“四川行省”、“四川省”,为元朝和明朝时期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一级行政区。.

查看 元朝和四川行省

四等人制

四等人制,是近代部分學者對元朝時期不同民族享有不同權利的情況作出的概括。指出元朝的蒙古贵族以少数民族统治阶级成为全国的统治者,为了維護國家統治而推行民族压迫和民族分化政策,根据民族和被征服的先后分为蒙古族、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汉人是指曾經在金朝管治下的漢族、女真族、契丹族等各族臣民,南人多指南宋管治下的漢族及其他南方少數民族等各族臣民。 學者韓晗說,「四等人制」一詞實際上並不存在於元代官修政書《元典章》中,亦無相關法令頒布,元朝並沒有就「四等人」做過明確和系統的規定,亦無「四等人」一詞的提法,只是在一些具體政策當中,體現出國民因族屬差別而受到不同待遇,例如一些對非蒙古人不准提拔至某些機要位置以及不准擁有特定武器的規定,但亦存在非蒙古人當上高層階級及在民間買賣武器的例外情況。學者李翀說,終元之世,始終奉行蒙古至上主義,優待色目人,輕視漢人、尤其歧視南人。 史學界在研究元代的民族及階段關係,相關政策的實施以及實際情況等議題上有多種見解。例如有學者說,被認為是排擠到最下層的南人並沒有遭受到特別殘酷的虐待;亦有學者說,元朝實行族群歧視政策的目的是凸顯蒙古人之優越地位,並壓制被征服各族群。.

查看 元朝和四等人制

倒剌沙

倒剌沙,元朝大臣,元泰定帝时中书左丞相,回回人。 开始倒剌沙为晋王也孙铁木儿的晋王府内史,深受信任。元英宗时,他的儿子哈散事奉丞相拜住,入为宿卫。哈散常以朝廷事机侦察出告之晋王。暗中与宣徽使探忒等朝官相接纳。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御史大夫铁失与哈散及枢密院事也先铁木儿谋发动政变,弑杀英宗立晋王,并以其事告知。英宗遇害,九月,晋王即位为泰定帝,授中书平章政事,升为中书左丞相。泰定二年(1325年)十月,改任御史大夫。十一月,再任左丞相,加开府仪同三司、录军国重事。泰定四年(1327年),受命和右丞相塔失帖木儿领内史府四斡耳朵(帐殿)事。曾经建言凡蒙古人、色目人效汉法丁忧之人,全部除名。他在任引用亲朋,庇护回回商贾,引起蒙古大臣不满。致和元年(1328年),泰定帝驾崩,他在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立皇子阿速吉八为皇帝。当时,燕帖木儿在大都拥立图帖睦尔为元文宗。他诛杀暗附文宗的诸王满秃,派梁王王禅等人率军攻打大都,兵败。十月,大都军围上都,他肉袒奉皇帝宝玺出降,不久被文宗处死。.

查看 元朝和倒剌沙

皮雅斯特王朝时期的波兰

雅斯特王朝(966年–1385年)是波兰历史上第一个主要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波兰作为一个国家开始出现在欧洲历史中的中世纪时期。10世纪末,梅什科一世开创皮雅斯特王朝,为波兰的历史画上第一笔。波兰国家的形成也主要归功于皮雅斯特王朝。966年,梅什科一世选择以拉丁仪式受洗,这也为欧洲划定了一条重要的文化分界线。梅什科一世统一了西斯拉夫人各部落,这对波兰这个新生国家非常重要。Jerzy Wyrozumski, Historia Polski do roku 1505, Państwowe Wydawnictwo Naukowe (Polish Scientific Publishers PWN), Warszawa 1986, ISBN 83-01-03732-6 波兰国家形成后,一位位统治者使其臣民皈依基督教,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国,并使波兰融入欧洲文化中。梅什科一世之子波列斯瓦夫一世建立波兰教省,进行领土扩张,在1025年加冕,成为第一位波兰国王。皮雅斯特王朝的第一个王国在1034年梅什科二世去世后陷入大乱,随后在卡齐米日一世的统治下恢复正常。卡齐米日一世之子波列斯瓦夫二世和他的先祖波列斯瓦夫一世一样迷信武功,但是灾难性地卷入了与主教什切帕努夫的斯坦尼斯瓦夫的冲突,最终被逐出波兰。 皮雅斯特王朝初期的最后一位公爵波列斯瓦夫三世成功地保卫了他的国家,并且收复了失地。1138年,波列斯瓦夫三世去世,根据他的遗嘱,波兰被分为几块分封给他的儿子们。其所带来的内部分裂在12世纪和13世纪破坏了皮雅斯特王朝初期的政治结构,并产生重要而长远的变化。康拉德一世请条顿骑士团帮他打击异教徒波罗的普鲁士人,这便为波兰与骑士团和德意志人的普鲁士国家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的战事拉开序幕。 瓦迪斯瓦夫一世重建王国,随后他的儿子卡齐米日三世加强国力,并进行领土扩张。分裂后,西部的西里西亚和波美拉尼亚省沦陷,波兰开始向东扩张。这个时期在14世纪安茹王朝的两位国王统治时结束,并为接下来出现的强盛的波兰王国奠定基础。.

查看 元朝和皮雅斯特王朝时期的波兰

犹太教

犹太教(יהדות ),中文曾俗稱挑筋教或一赐乐业教,是在公元前西亞地區的遊牧民族希伯來人中产生的,是猶太人的信仰、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犹太教是一神論的宗教,其主要經典是包括妥拉(摩西五經)在內的塔納赫(即希伯來聖經,基督教稱為舊約聖經),以及包括口傳律法(密西拿)、口傳律法註釋(革馬拉)以及聖經註釋(米德拉什)在內的塔木德,對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而言,犹太教是和以色列人立約的關係。 犹太人是一種See, for example, Deborah Dash Moore, American Jewish Identity Politic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8, p.

查看 元朝和犹太教

玉昔帖木儿

玉昔帖木儿(Usutemur,),又作玉速帖木儿、玉速鐵木儿,蒙古阿兒剌部,博尔术之孙。 袭封右翼万户长,统领阿尔泰山部众。他担任怯薛宝儿赤长,被元世祖赐名月吕鲁那颜。至元十二年(1275年),玉昔帖木儿为御史大夫。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玉昔帖木儿与乃颜作战。第二年,击败哈丹秃鲁干。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玉昔帖木儿代替丞相伯颜镇守杭爱山,防御海都去世。之后辅佐皇孙铁穆耳巡视北边。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忽必烈去世,在玉昔帖木儿的辅佐下铁穆耳即位为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十一月,于大都去世。大德五年(1301年),赠功臣封号,追封为广平王,谥号贞宪。子木剌忽、脱脱哈。木剌忽子阿鲁图。.

查看 元朝和玉昔帖木儿

王实甫

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以字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杂剧(元曲)作家。中国著名剧作《西厢记》的作者。所作杂剧中名目可考的有13种。今存有:.

查看 元朝和王实甫

王世贞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直隸太仓州(今江苏太倉)人,明朝文學家、史學家。“后七子”之一。.

查看 元朝和王世贞

王保保

王保保(),沈丘(今安徽省临泉县古城子)人,小字保保,元惠宗赐名扩廓帖木儿(,又譯庫庫特穆爾),元朝大將察罕帖木儿养子。元末重要将领,亦是北元政府的支柱。封齐王,拜太尉知樞密院事、中書省平章政事、銀青榮祿大夫。.

查看 元朝和王保保

王祯 (元朝)

王祯(),字伯善,元代山东东平人,农学家和活字印刷术的改进者。 元贞元年(1295年)至大德四年(1300年)曾任宣州旌德(今安徽旌德)及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县令,提倡种植桑、棉、麻等经济作物和改良农具。大约在大德四年(1300年)著成《农书》三十七卷。 File:水.jpg File:绳车.jpg File:纺织机.jpg File:水磨齿轮.jpg File:水捣.jpg File:水轮.jpg File:水锤.jpg 將活字印刷術中的泥版活字改以木版製活字取代,讓活字製造更有效率,另外设计转轮排字架,活字依韵排列,排版时转动轮盘,以字就人;大德二年(1298年)制造3万余木活字,排印《旌德县志》100部。《农书》末附撰《造活字印书法》,是最早系统地记述活字版印刷术的文献。.

查看 元朝和王祯 (元朝)

王祯农书

《王禎農書》,又稱《農書》,是元朝時期王祯所寫的一部農學著作。共有二十二卷、二七零目、約十三萬六千字,二八一幅插圖。在四庫全書中為子部農家類。 全書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卷一至卷六「農桑通訣」講述農桑歷史、耕垦、播种、粪壤、灌溉、收获、种植、畜养、蚕丝。 第二部分卷七至卷十「百谷譜」描述水稻、大麥、蔬果、竹木的栽培方法。 第三部分卷十一至卷二十二「農器圖譜」介紹農業機械、工具的構造與製造方法,如扇車、耬車。 透過《王禎農書》,現代歷史學家得以復原許多失傳的古代機械,俱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Category:子部農家類 Category:元朝典籍 Category:農學著作.

查看 元朝和王祯农书

王禕

王禕可以是下列人物:.

查看 元朝和王禕

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会稽,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稱,後官拜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其書法師承衛夫人、鍾繇。 王羲之在書法藝術史上取得的成就影響巨大,被後人譽為古今之冠,盡善盡美。但其真跡皆已失傳,著名的《蘭亭集序》等帖,皆為後人臨摹。.

查看 元朝和王羲之

王重陽

王重陽(),中國道教全真派創始人,被尊为全真五祖之一,原名中孚,字允卿,本金朝諸生,後為武官,改名德威,字世雄。入道后改名嚞,一名喆,字知明,道号重阳子,故称王重阳,綽號王害疯,京兆咸阳(今屬陕西咸阳市)大魏村人。七個主要門人稱七真。 金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中,有關於王重陽的描述,作者將他描寫成武功絕頂的高手,而且智慧超群。.

查看 元朝和王重陽

王恂 (元朝)

王恂(),字敬甫,元朝数学家。祖籍中山唐县。.

查看 元朝和王恂 (元朝)

王應麟

王應麟(),字伯厚,號深寧,慶元府鄞縣县城(今属宁波市海曙区)人,南宋末年的政治人物和經史學者以及文字學家。.

查看 元朝和王應麟

火药

火藥,又名黑火藥,是一種早期的炸藥,直到17世纪中叶都是唯一的化学爆炸物。火药一般由硫磺、木炭和硝石(硝酸鉀)混合而成,其木炭是作为燃料,而硫磺和硝石作为氧化剂。由于火药的燃烧特性和能大量产生气体和热量,火药被广泛用作枪械中的发射药和煙火中的。 学术界一般认为火药发明于7世纪的中国,是中国术士为炼制而得到的副产品。Jack Kelly Gunpowder: Alchemy, Bombards, and Pyrotechnics: The History of the Explosive that Changed the World, Perseus Books Group: 2005, ISBN 978-0-465-03722-3, ISBN 978-0-465-03722-3: pp.

查看 元朝和火药

灌頂

顶(梵文:Abhiseka或abhisenca,藏文:དབང་),其原來的意思是以四大海之水,灌在頭顶然後表示祝福之意,原為昔日印度國王冊立太子之儀式。大乘佛教中以灌顶表示佛位受职,菩萨于十地中之第九地入第十法云地时,得诸佛智水灌顶,称灌顶法王。或称菩萨修至十地,即受诸佛摩顶,称灌顶,表示入佛之界。 密教中以灌顶为阿闍黎向弟子印可传授时的一种仪式,一般表示如来五智的五瓶水灌注弟子顶,意为自此绍继法门,不断掉佛的种子(承认弟子是未来的往後的佛)。不空解释说:“顶为头顶,表大行之尊高。灌为灌持,明诸佛之护念 守護憶念。”如不灌頂而學,即是盜法,不但不得以成就,得了成就也要下地獄。 道家内丹修炼讲究“真种子”的产生。《悟真篇》说:“咽津纳气是人行,有药方能造化生。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 一般需要师傅在弟子身上种下的灵性之根,或称先天太乙之真气(真种子)。另外道家还有“飞灵入窍”的方法。这都与佛家的灌顶有类似之处。不过道家的“鼎”和“窍”一般不必在头顶。.

查看 元朝和灌頂

班智達

班智達(梵文、印地语:पण्डित ),佛教術語,來自於梵文,或音譯為“班諦達”,意為學識淵博的大學者。在藏傳佛教中常被當成是一種尊稱使用,在漢傳佛教中三藏法師一詞在語言學上可能與班智達一詞同源,但文化用法上小有不同。 英文中的時事評論員(Pundit)字根即來自於此。.

查看 元朝和班智達

理学

学可以指:.

查看 元朝和理学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

《漢宮秋》,全名《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奇摩知識+。,是元曲四大家之一馬致遠的雜劇作品,被後人推崇是元第一雜劇。.

查看 元朝和破幽夢孤雁漢宮秋

神风

神风是一个日本神道中的词语,指的是从神居住之处吹来的威力强大的风暴。 “神风”一词最早在《日本书纪》的垂仁纪中出现。1274年和1281年,元军两次攻打日本,都因为遭遇海上风暴而造成重大伤亡,被迫撤退。当时禅宗流行,根据迷信的说法,日本人认为是“神”制造了这些风暴,将外来入侵者毁灭。“神风”一词便用于指这两场风暴。 日本在二战期间曾经组织“神风特攻队”来对抗盟军,“神风”一名便是从此而来。 Category:神道 Category:温带气旋 Category:强度不明的热带气旋 Category:13世紀日本.

查看 元朝和神风

福州市

福州市(ipa(福州話讀音)),別稱榕城、三山、左海、闽都,简称榕,是中華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的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当地居民以汉族的福州族群为主,母语为闽东语福州话。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迄今2,200多年,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新一线城市。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 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自宋代起福州的文化教育就非常发达,是当时产生进士、状元和两院院士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在近现代史上,福州是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工业、科技发源地之一。这裡的习俗、文化、传统艺术、建筑形式都自成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福州还是300多万海外华人的祖籍地,为福建一大侨乡。 2017年福州辖6区1县级市5县,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的1/3,常住人口757万人。.

查看 元朝和福州市

福建

#重定向 福建省.

查看 元朝和福建

福建历史

福建历史為福建省的歷史:汉地的一部份。福建在上古时代原為百越人聚居地,屬揚州;秦在福建設置閩中郡是第一個在福建設立行政機構的中國政權,但秦王朝并未能对福建实施直接管辖,福建地方政權作為秦的實際藩屬國而存在。 漢高帝五年(西元前202年),漢朝劉邦封越王勾踐的後代無諸為閩越王,封福建為閩越國,其形式仍為藩屬國,都城設於东冶。三國時期,孫吳於建安元年在今福州市設侯官縣。.

查看 元朝和福建历史

禅宗

禅宗,又称佛心宗、宗门。2500年前,釋尊在靈山法會以佛心印心的方式,將佛陀心印傳給禪宗初祖摩訶迦葉尊者。爾後才由摩訶迦葉尊者創立禪宗門派,直至第28代禪宗祖師菩提達摩方傳至中國,因禪宗的傳承不在於文字,甚至並非衣缽,而在於釋尊及代代祖師傳承下來的釋尊心印,因此非大根器者難以瞭解並繼承,故歷代幾乎都只傳大根器者,並未公開傳法,直到六祖惠(慧)能 大師一花開五葉,才有第一次普傳,五葉,也就是五個支脈,分別是臨濟宗、法眼宗、曹洞宗、雲門宗、溈仰宗。 禪宗祖師會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人,又稱作「機鋒」,為的是要讓弟子們悟入第一義諦、真如法性、自性清淨,名為開悟。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意指透過自身真修實證,並將禪融入日常生活中,直到見性,也就是真正見證自己的本來面目。然「見性」並非事畢,而是才剛剛踏入佛道的「無門之門」,真正懂得「空性」的真實義,由此「悟後起修」,一直到淨除二障: 煩惱障與所知障後,成就佛果。 净土宗与禅宗是对中国汉传佛教影响最大的两个支派。在中國歷史上,禪宗發展可分成四個時期,由菩提達摩至中國開始,至惠能大宏禪宗為止,此為禪宗的開始,可稱為早期禪宗。由六祖惠能門下,洪州、石頭二宗,發展為五宗七派,此為禪宗的發展期,時間約當晚唐至南宋初。自南宋初年臨濟宗大慧宗杲起而倡話頭禪,曹洞宗宏智正覺倡導默照禪,至於明朝中晚期,此為禪宗的成熟期,又可稱為中期禪宗。至於明朝中葉淨土宗興起,此時佛教的特色為禪淨合一,與儒、釋、道三教合一,禪淨合一的影響,使得當時的僧人唯以唸佛坐禪為主,禪宗逐漸失去創新的生命力,為禪宗的衰落期,又稱為晚期禪宗,始於晚明至清朝結束為止。清末民初之際,有鑑於佛教的衰微,虛雲大師起而中興禪宗,為近代禪宗中興之祖。 禪宗最盛行的流播地區主要為中國江南以南,集中於兩湖、兩江、廣東、福建一帶。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流传时间最长,影响甚广,至今仍延绵不绝,在中国哲学思想及艺术思想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影响深远,自唐代创立后流传于中國、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地區,至今不衰,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鈴木大拙至美國弘法,禪宗在歐美頗受歡迎,因而將禪宗的影響力推至世界各地。.

查看 元朝和禅宗

科举

科举是一種通過考试來选拔官吏的制度,源自中國,並傳播至漢字文化圈其他國家。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直接催生不論門第、以考试產生的“士大夫”阶层。除中國科舉外,鄰近中國的亚洲國家如越南、日本和朝鮮半岛也曾引入這種制度來選拔人才 。 科举始于605年时的隋朝,发展并成型於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在1905年才被廢除;在越南更遲至阮朝末年的1919年才廢除,整个科举共持续1300多年。现代社会公務員的选拔制度亦是从科举制间接演变而来。.

查看 元朝和科举

秀州

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浙江省嘉兴市。 吴越国在939年分苏州设置秀州,治所在嘉兴县(今浙江省嘉兴市),宋朝辖境约当今浙江省除海宁市的杭州湾以北、桐乡市以东,上海市吴淞江以南地区。州境内滚海,在境内设有市舶司。宋宁宗庆元元年(1190年)改为嘉兴府。.

查看 元朝和秀州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學的一派,又稱性理學,有時會被简称為理学,與心學相對。是指中国宋朝以后由程颢、程颐、朱熹等人发展出来的儒家流派,認為理是宇宙萬物的起源(從不同的角度認識,祂有不同的名稱,如天、道、上帝等),而且祂是善的,祂將善賦予人便成為本性,將善賦予社會便成為“禮”;而人在世界萬物紛擾交錯中,很容易迷失自己稟賦自“理”的本性,社會便失去“禮”。 如果無法收斂私欲的擴張,則偏離了天道,不但無法成為聖人(儒家最高修為者,人人皆可達之),還可能會迷失於世間。所以要修養、歸返、並伸展上天賦予的本性(存天理),以達致“仁”的最高境界;此時完全進入了理,即“天人合一”矣。然後就可以“從心所欲而不逾矩”,這時人欲已融入進天理中(滅人欲,不是無欲,而是理欲合一),無意、無必、無固、無我(從“毋”變成“無”),則無論做什麼都不會偏離天道了。 理是宇宙萬物的起源,所以萬物“之所以然”必有一個“理”;而通過推究事物的道理(格物),可以達到認識真理的目的(致知)。.

查看 元朝和程朱理学

穆斯林

斯林(مسلم),即信仰伊斯兰教者,也是伊斯兰信徒的自称。“穆斯林”一词音译自阿拉伯语“مسلم”,其原意为“顺从(信仰)者”。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当代发展最快的國際性的宗教之一,属亚伯拉罕系一神教。全世界大約有16億穆斯林,大約佔全地球人口的25%。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穆斯林佔當地人口比率各有不同,如在北非、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均是多數,而在東亞、歐洲、美洲、大洋洲則是少數。 由于伊斯蘭教在中国长期被教外人士稱為回教,故穆斯林也被稱為回教徒。.

查看 元朝和穆斯林

突厥人

突厥人(土耳其语:Türk / Türkler;维吾尔语:تۈركلەر /تۈرك / Türk / Türklär)是欧亚大陆民族的主要成份之一。“突厥”一名来自于中文史料对曾建立突厥汗国的部落的自称的译音。“突厥人”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分,狭义专指曾建立突厥汗国的古突厥人;而广义则指从古至今使用突厥語族語言的人,他們大多自稱或被周边民族称为“突厥人”,自称突厥人和被称为突厥人的群体并不完全重合,如历史上有乃蛮、克烈等使用突厥语的蒙古部落,现代也有并无突厥人认同的楚瓦什人和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图瓦人。前者的使用范围基本以古突厥人作为一个政治群体退出历史舞台为下限,而后者则在从古至今的各语境下均被使用。如成书于11世纪的《突厥语大词典》中对突厥一词的使用即是其广义的含义,而同时该书作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被认为是回鹘人。 現在全球約有1.82億使用突厥語族語言的人,他們大多自稱是“突厥人”或者“突厥人的後裔”。這些人主要分佈(依人口多寡)在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伊朗、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俄罗斯的鞑靼斯坦、巴什科爾托斯坦与北塞浦路斯等国家与地区,此外在蒙古、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北高加索部分地區、巴尔干地区、中国的青海、甘肃、内蒙古自治区与黑龙江也各有十万以上的人口分布。 “突厥人”一词,是一个文化认同概念,并非血缘群体,是经过历史上的长期迁徙,并融合、同化了大量其他民族后形成的,在体貌特征上和古代突厥人有相当的差别,基本上距离蒙古高原越远差别越大。 在中国古代史籍中,只有建立突厥汗国的阿史那、阿史德等十个部落被称为突厥,而其他突厥語部族则被称为“鐵勒诸部”。这说明中国史书中,突厥是一个政治概念,而不是民族概念。 古突厥人與烏孫以狼為圖騰。大帳外置一幅狼旗。烏孫中的咄陸部與古突厥人一樣,為陣亡的將士立石為記,將部落印記刻在石上。铁勒與堅昆最早一起住在葉尼塞河,曾向後者學習冶煉。.

查看 元朝和突厥人

窝阔台

窝阔台汗(;),又作斡歌歹、和歌台、倭闊岱等,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第三子,大蒙古国大汗。他是蒙古帝国第二位大汗,1229年9月13日—1241年12月11日在位,在位12年零3个月。他登基时接受大汗(又译合罕,)的称号,和诸汗()相区别。 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成,元廷追尊庙号太宗,谥英文皇帝。.

查看 元朝和窝阔台

窦娥冤

《窦娥冤》全稱《感天動地竇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悲劇劇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情節反映出元代貪污官吏「無心正法」,草菅人命,以及百姓有冤無路訴的黑暗現實和政治弊病。 《竇娥冤》曾改編為傳奇《金鎖記(明傳奇,非張愛玲版本)》及地方戲曲《六月雪》,後人常以故事中的「六月飛霜」比喻冤情。王國維認為《竇娥冤》一劇“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查看 元朝和窦娥冤

窩闊台汗國

窩闊台汗國(1225-1309年)是蒙古四大汗國之一,位於中亞的葉密立河流域,都城在叶密立,即今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的额敏县。窩闊台汗國据有蒙兀兒斯坦的一部分,其地基本上是乃蠻故地。窩闊台汗國成立於1225年,由成吉思汗把今阿爾泰山以南及以稍偏西的一些土地封給其子窩闊台,到1309年被察合台汗國(1219-1502年)及元朝瓜分,窝阔台汗国的末代可汗察八儿出走元朝,窩闊台汗國滅亡,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中最短國祚的汗國,只有84年歷史。 窩闊台汗國成立之時,其實並沒有國名。現在的名字其實是歷史學家從其第一代君主「窩闊台」的名字而作為汗國的通稱。.

查看 元朝和窩闊台汗國

端平

端平(1234年—1236年)是宋理宗赵昀的第三个年号。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三年。.

查看 元朝和端平

端平入洛

端平入洛,是指南宋在聯合蒙古帝国滅金朝之后,下令出兵收復位于河南的原北宋東京開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和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三京的軍事行動,由于糧草不濟以及沒有騎兵等原因,最终被蒙古軍大敗而退回原來的秦嶺淮河線防線。.

查看 元朝和端平入洛

竹,又称竹子,是竹亞科(學名:)植物的通称,属于禾本目禾本科,可分為3族、约123属,是禾本科中唯一具有乔木形态的类群,如热带型的簕竹族与温带型的青篱竹族,但也包括低矮的草本竹类黍竺族()。.

查看 元朝和竹

立陶宛大公国

立陶宛大公国(Magnus Ducatus Lituania,Lietuvos Didžioji Kunigaikštystė)是一个存在于12世纪T.

查看 元朝和立陶宛大公国

笃哇

笃哇(),又译都哇、都瓦、都阿、朵瓦、朵哇、秃呵等。蒙古帝国察合台汗国第十代大汗,1272年至1306年在位。 笃哇系察合台汗国君主八剌之次子,其父死后国内发生内乱。1272年,笃哇在窝阔台汗国君主海都的扶植下继位。此后,笃哇追随海都参与其反对元帝国的战争。1275年,忽必烈下令追回原颁给两汗国君主的金牌,标志着双方关系彻底决裂。同年,笃哇率军12万进逼火州(今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八月,忽必烈任命那木罕为阿力麻里总管,由安童辅佐,率军抵御。次年,元军将领昔里吉、脱铁木尔等发动兵变,抓获那木罕和安童,昔里吉自立为帝,回师进攻和林。海都同笃哇等乘机攻占阿力麻里等地。 此后数年中,笃哇多次率军进攻别失八里地区,与元军将领伯颜、纂公直等长期战争。1287年,海都联合蒙古东部以乃颜为首的诸王,再次进攻和林。1289年,海都和笃哇联军一度占领和林,但听闻忽必烈已经平定乃颜叛乱,前来亲征的消息后,撤回中亚。 1295年,伊儿汗国内乱,合赞汗继位,笃哇、海都联军遂南下攻占呼罗珊地区,1297年,笃哇继续南下,攻占德里蘇丹國的拉合尔,并封其子忽都鲁火者为当地统治者。 1298年,笃哇、海都联军又将注意力转向东线,击败并俘虏汪古部首领,元朝驸马阔里吉思。1301年,笃哇、海都联军进一步越过金山东侵,被元将海山和甘麻剌一战击溃,海都重伤后死于归途,笃哇也中箭瘫痪。 海都死后,笃哇扶植其子察八儿登上汗位,反过来控制了窝阔台汗国。1302年,笃哇在与钦察汗国君主脱脱汗的战斗中失败,陷入四面为敌的境地。1303年,笃哇被迫向元成宗乞和。1306年,察八儿被海山击败,逃奔笃哇,窝阔台汗国遂并入察合台汗国。篤哇再次派軍攻打德里蘇丹國,大敗而回。 同年,笃哇去世,元朝册封其子宽阇继位。.

查看 元朝和笃哇

答己

昭獻元聖皇后答己(;),又译塔济,弘吉剌氏,是元朝的一位被追尊的皇太后,她是忽必烈之孫答剌麻八剌(后追谥元顺宗,未曾成為皇帝)的妻子,元武宗海山及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的母親,出身于蒙古弘吉剌部,答己是按陳之孫渾都帖木兒之女。辅助儿子海山登位。.

查看 元朝和答己

答剌麻八剌

剌麻八剌(;),元朝世祖忽必烈太子真金之次子,元武宗、元仁宗之父,娶蒙古弘吉剌部出身的答己为正妃,娶郭氏为偏妃。 1286年真金太子去世后元世祖本打算立答剌麻八剌为皇太子,但他因病1292年去世,1307年答剌麻八剌的儿子海山即位,是为元武宗,元武宗追尊答剌麻八剌为皇帝,为答剌麻八剌上廟號順宗,汉文諡號昭聖衍孝皇帝。.

查看 元朝和答剌麻八剌

答剌海

剌海,元朝丞相,博尔忽的玄孙,月赤察儿长子。 答剌海初为皇太子真金的侍臣,至元三十年(1293年),官居左都威卫、使佩金虎符,大德元年(1297年)元成宗授他为徽政使兼前职,四年(1300年)兼枢密副使,六年(1302年)升同知枢密院事,八年(1304年)兼宣徽使,十年(1306年)升知枢密院事。十一年(1307年)五月元武宗即位,拜中书省左丞相,仍领枢密、徽政、宣徽和怯薛长;之后加太保、拜中书右丞相,为中书枢密怯薛等之首,荣宠显贵之极。至大元年(1308年)再加领中政使后去世。.

查看 元朝和答剌海

粵劇

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做唸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粵劇是省港澳地區的艺术瑰宝,隨著華人的移民及其對粵劇的喜愛和傳唱,被傳播到世界各地。.

查看 元朝和粵劇

素可泰王国

素可泰王朝,是泰國历史上的首個王朝,存在於1257年至1436年,首都素可泰(Sukhothai)位於泰國中央平原,曼谷以北427公里,意為「快樂的開始」,今天這裡有國家歷史遺址。.

查看 元朝和素可泰王国

紅巾軍

紅巾軍,又稱作紅軍、紅巾賊,是中國元朝末年起來反抗元朝的主要起事力量,因樹立紅旗,頭綁紅巾,故稱作「紅巾」或「紅軍」,又因焚香聚眾,又稱作香軍。.

查看 元朝和紅巾軍

紙幣

紙幣,又稱為鈔票,粵語稱為銀紙,是指以柔軟的物料(通常是特殊的紙張)印制成的特殊貨幣凭证,通常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一种货币符号。纸币本身不具价值,虽然作为一种货币符号,但其不能直接行使价值尺度职能,而是由国家对其面值进行定义。相比起硬幣,紙幣的面值通常較高。.

查看 元朝和紙幣

經略安撫使

經略安撫使,又有經略使、安撫使、宣慰使、宣撫使等名稱,是中國歷史上的官名,為由朝廷派遣,以巡按地方事務的官員,後多為高階軍官;甚至是少數民族首領的加職。.

查看 元朝和經略安撫使

緬中行省

緬中行省是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二月到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在今缅甸境内设立的一个特殊的军事行中书省。該行省以緬國(蒲甘王朝)所置,类似于同時期元廷在朝鲜半岛设置的征东行省。与元朝其它的行中书省不同的是,其设立于緬國,缅甸蒲甘王朝并没有因该行省的设立而消失,因此保持很强的独立性。行省丞相由緬國(蒲甘王朝)国王兼任,自辟官属,且财赋不入都省。因此,緬國(蒲甘王朝)在名义上受到元朝的直接管辖,与元朝普通行省的性质并不同。緬中行省撤销之後的蒲甘國王几乎仍然是元朝傀儡。.

查看 元朝和緬中行省

纳哈出

纳哈出(; ), 元末名臣,官至太尉,属蒙古札剌亦兒氏。为成吉思汗四杰之一木华黎裔孙。初为太平路万户,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攻克太平时被俘,因其为名臣后人之故,好言劝降,未成,念其心繫元庭,遂给予银两放归。 元顺帝封其为丞相,后又封太尉。纳哈出驻兵开元路(今开原)金山(今昌图金山堡以北辽河南岸一带),计有二十万之众。有史料言,曾封其为开元王。.

查看 元朝和纳哈出

绍兴市

绍兴市(普通话:Shào Xīng;吴语:Zau Shin),简称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浙江第四大城市。旧称会稽、山阴,越文化中心。现在是中華人民共和国纺织业与小电机、节能光电工业的中心。 绍兴是浙江的文化中心之一,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是有名的水乡、酒乡、桥乡,绍兴风景秀丽、人才辈出,著名的文化古迹包括兰亭、禹陵、鲁迅故里(包括鲁迅故居、三味书屋、咸亨酒店、百草园等)、蔡元培故居,周恩來祖居,秋瑾故居,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賀知章故居等名人故居,东湖、沈园、吼山、新昌大佛寺等,古代越王“卧薪尝胆”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绍兴纺织业、小电机、节能照明、生物酿造业极发达,纺织业出口产品占世界纺织面料交易额的60%,绍兴中国轻纺城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交易市场。另外,绍兴出产的黄酒(又称绍酒)更是闻名遐迩,成为国宴专用酒。根据酿制工艺和口感不同,绍兴黄酒又分加饭酒、花雕酒、善酿酒等。.

查看 元朝和绍兴市

经济

經濟是指一定範圍(國家、區域、等)內,組織一切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活動與關係的系統之總稱。另一涵意是隐藏的不平等的欲望交换,經世濟民是和諧的分配不平等化。而研究經濟問題、探討經濟發展規律、解釋經濟現象成因的社會科學即稱為經濟學。.

查看 元朝和经济

维吾尔族

維吾爾族(ئۇيغۇر / Uyghur / Уйғур),是古代回鶻等突厥语系部落與塔里木盆地的吐火罗人土著居民和后来的西迁蒙古族穆斯林融合的混血民族,其祖先原本信仰薩滿教、摩尼教、景教或佛教,後于10世纪一部分維吾爾先人開始成為伊斯兰教徒,再後來通過征服的穆斯林化和皈依,伊斯蘭教在16世紀成為了塔里木盆地一帶的全民信仰。维吾尔族在中文里使用“维吾尔”的历史不到一百年。其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亚民族意识崛起,和当时苏联在中亚的民族政策和强大的政治影响密切相关。,作者 Rian Thum(2014年10月)。 目前全世界维吾尔族人口1100万多,維族人口主要分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北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临近的哈薩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現有人口的85.2%集中在庫爾勒、阿克蘇、喀什、和田四個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維吾爾族是官方统计的55个少數民族之一。.

查看 元朝和维吾尔族

缅甸

缅甸联邦共和国(ပြည်ထောင်စု သမ္မတ မြန်မာနိုင်ငံတော်;pyi-daung-zu tham-ma-da myan-ma-naing-ngan-daw),简称缅甸(မြန်မာ;myan-ma),是一個东南亚國家,位於中南半岛西部,西北鄰印度和孟加拉,东北靠中國,东南接泰國与寮國。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其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1,930公里,佔国境线总长三分之一。國土面积约67.6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40大国家、东南亚第二大国。人口5000多万,世界排名第25位。首都為奈比多,2005年以前設於最大城市仰光。.

查看 元朝和缅甸

罗贯中

罗贯中(),名本,字彥直,另一字貫中,以字行,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但他的籍贯在文学界和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一说是东原(今山东东平),一说是太原(今山西太原) ,一说是庐陵(江西吉安),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后两者不可确考。近年雖由於在山西省祁县河湾村发现了罗贯中之家谱,以及个人使用的印章,但並未說明其人為三國演義的作者。据最新研究,山西太原确有罗贯中,却是另一个杂剧家罗贯中(约1323年-约1397年) ,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最为可能是山东东平人。 关於罗贯中太原说,主要见于明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其他史书不见记载。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不是贾仲明所写;也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存在抄写错误,将"东原"抄成"太原",而且历史上有一段时间今济南长清为中心毗连东平的一带正叫做「东太原」。有关他的许多事蹟多为民间传说,因而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对于太原说实有一个致命缺陷,如果罗贯中是山西人,在《三国演义》中为何对山东境内的琐屑历史人物如此熟悉和感兴趣。有研究认为作者对“东平府”和“太原府”熟悉、认知乃至热情的程度是很不一样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对“东原”有某种“故土”情结。 一般认为,《水浒传》也是由罗贯中帮助整理修改的。另外一种说法是,《水浒传》的后半部是他写的曹晋杰,朱步楼,施耐庵新证,学林出版社,1987年4月。《水浒传》的后半部,在一百回版本是三十回,包括了招安,征契丹和征方腊,在一百二十回版本还包括征田虎、征王庆。《水浒传》的后半部有时也称之为《征四寇》,比较吻合罗贯中的“忠君”思想。.

查看 元朝和罗贯中

罗斛

罗斛国是东南亚吉蔑人建立的古国,国都在在湄公河下游,今泰國华富里府一帶。隋、唐时为赤土国,后分为罗斛、暹二国。 暹国土地贫瘠,不宜耕稼,罗斛地肥沃,种多获,暹国粮食仰赖罗斛供给。人民煮海水取盐,将秫米酿酒,出产气味清远的罗斛香,还出产苏木犀牛象牙黄蜡。 罗斛国从宋朝时就和中国通商。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年,泉州市舶司派遣刘著到罗斛招商,政和五年(1115年),罗斛派遣使来华贸易。 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元贞三年(1297年)夏,大德元年(1297年),三年(1299年)罗斛国多次来朝。后来,罗斛国强大起来,并吞暹国,《明史》称为暹罗斛国,后又简称为暹罗。.

查看 元朝和罗斛

真定國

真定國,漢代王國名。西汉置。治所为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南),属冀州刺史部。其轄境大致相當於今河北省正定縣、藁城市、鹿泉市與石家莊市市區一帶。.

查看 元朝和真定國

真金

真金(,),元朝第一位皇帝元世祖忽必烈之嫡子,第二位皇帝元成宗鐵穆耳之父,母察必皇后(昭睿顺圣皇后弘吉烈氏)。娶蒙古弘吉剌部出身的阔阔真为正妻。 1261年被封为燕王,1273年被封为皇太子,1286年1月5日去世,1293年元世祖上谥号明孝太子,1294年元成宗登基,追尊真金为皇帝,为真金上廟號裕宗,汉文諡號文惠明孝皇帝。.

查看 元朝和真金

爪哇岛

哇岛的地图(18世纪初) 爪哇島(Jawa;爪哇字母:ꦗꦮ;巽他语:ᮏᮝ;Java),位於印度尼西亚,南临印度洋,北面爪哇海,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則位于爪哇西北。 爪哇岛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也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全島面積126,700平方公里,人口1億4100萬(2015年),行政區人口1億4500萬,比日本全國人口多出約1700萬,而且還在上升中,密度則高達每平方公里1,121人,是世界前十密度最高的地方。.

查看 元朝和爪哇岛

瘟疫

瘟疫,指大型且具有傳染力又會造成死亡的流行病,在廣大區域或全球多處傳染人或其他物種。現代醫學衛生發達,許多會造成大量死亡的瘟疫都有效控制為流行病等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大流行病的出現應符合下列條件:.

查看 元朝和瘟疫

瓦剌

剌(;卫拉特语:Өөрд;英语:Oirat)是西部蒙古族,元朝称斡亦剌惕、明朝称瓦剌()、清朝稱卫拉特、漠西蒙古等,意即居住于大漠(戈壁沙漠)以西的蒙古族。 厄鲁特()本是瓦剌的一部,但在清朝文献中也用来泛指瓦剌。 历史上蒙古民族是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的。古代两分为“草原百姓”和“林中百姓”(斡亦剌惕、不里牙惕)。到后来为东部蒙古(中央蒙古)和西部蒙古(以瓦剌为主)。「瓦剌」的意思是「森林之民」或「邻近者」。.

查看 元朝和瓦剌

瓷器

瓷器,也作磁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需经过高温(约1200℃–1400℃)的窯內烧製。 瓷器最早出现于三国魏晋或隋唐(目前有争议),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窯爐內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而產生不同色彩,即窯變。烧结的瓷器胎一般仅含3%不到的铁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 原料纯净度高的瓷器,在相互碰撞时,会发出类似金属相撞的清脆声音。高级瓷器拥有远高于一般瓷器的制作工艺难度,因此在古代皇室中也不乏精美瓷器的收藏。作为中国特产奢侈品之一,千百年來瓷器通过各种贸易管道,传到各个国家。精美的古代瓷器,會被視作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而受到大量收藏家所收藏。.

查看 元朝和瓷器

甘麻剌

麻剌(;),元世祖忽必烈之孫、元裕宗真金的長子、成宗鐵穆爾之長兄、武宗海山之伯父、元泰定帝也孫鐵木兒之父。母亲是阔阔真王妃徽仁裕聖皇后,弘吉剌氏,娶弘吉剌部的普顏怯里迷失为正妻王妃。1290年被封为梁王,出镇云南,1292年改封晋王,移镇漠北,1302年2月8日去世。 1323年元英宗在南坡之变中被刺杀,甘麻剌的儿子也孙铁木儿登基称帝,是为元泰定帝,1324年,元泰定帝追尊其父亲甘麻剌為皇帝,为甘麻剌上庙号显宗,汉文谥号光圣仁孝皇帝,升附太庙。.

查看 元朝和甘麻剌

甘肃省

肃省,简称甘或陇,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於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上游,省会为兰州市。“甘肃”()因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而得名。.

查看 元朝和甘肃省

甘蔗

蔗是禾本科的单子叶植物,为甘蔗属(学名:Saccharum)的总称。甘蔗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煉乙醇作為生質能源。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出产甘蔗,最大的甘蔗生产国是巴西、印度和中国。中国最常见的食用甘蔗为中国竹蔗。.

查看 元朝和甘蔗

燕帖木儿

燕帖木儿(;),又作燕铁木儿,元朝时期钦察人,是土土哈孙,床兀儿的儿子,历任同知宣徽院事、左卫亲军都指挥使、佥书枢密院事。.

查看 元朝和燕帖木儿

畏兀儿

畏兀儿()是元代對高昌回鶻國的稱呼,實是來自突厥語 Uighur 的音譯。學界習慣稱呼為高昌回鶻,日本學者慣稱之為西州回鶻,维吾尔族從1922年(蘇聯境內)和1934年(中國境內)開始宣稱其爲自己祖先 。元代有多種譯法:畏兀儿、畏吾儿、伟兀、伟吾而、卫吾、委兀、外五、瑰古、乌鹆、畏午儿等。宋代称高昌回鹘,《宋史·高昌传》就是记载的高昌回鹘,称甘州有可汗王,西州有克韩王(高昌回鹘),新复州有黑韩王,而不是北魏隋唐以来的汉人所建的高昌国(早已在640年灭亡)。他們是聯族,意思是聯盟,祖先是由烏揭人與丁零人組成,即唐朝的回紇人。今天裕固族的祖先在元朝被称为撒里畏兀尔。.

查看 元朝和畏兀儿

畏答儿

畏答儿(,),又作忽亦勒答儿、愠里答儿、畏答而等,忙兀氏,蒙古帝国开国功臣。 畏答儿是忙兀儿之六世孙,原为忙兀部首领,归附于札木合。十三翼之战后他率部归附铁木真,并折箭誓忠。铁木真嘉其忠诚,便赐其“薛禅”(贤者)之号,还与其结为安答。此后跟随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战功卓著,后于1203年在与克烈部作战时身受重伤而死。1206年蒙古帝国建立后被追封为千户长,并由其子孙世袭。1236年,窝阔台因念其功而赐其子忙哥泰安州二万户。.

查看 元朝和畏答儿

畜牧业

牧业是繁殖、饲养陆地动物和鸟类的行业,一般分为饲养业和驯养业,不包括水生生物的饲养管理。畜牧业是人类生产中最古老的生产方式之一,目前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大学中,都有关于畜牧业的学科。人类进行畜牧的目的主要是从被畜牧的动物身上获取食物、皮毛等原材料,但也有为了保护某些濒临灭绝的动物种群而对其进行畜牧的例子。.

查看 元朝和畜牧业

監國

監國,是君主制國家的制度,相當於君主的代理人。通常是指君主出外巡狩時,由儲君留守宮廷處理政務。或者指君主因故未能親政,由皇族宗室代理朝政;也有可能是君主已死,但新任君主尚未即位,由大臣或宗室暫時代理朝政。 亦有君主把一些政務交由儲君處理,稱之監國,為將來繼位作準備。有些政權的太子在登基之前,先稱監國才即位。 一個藩鎮或諸侯國的代理人,往往稱為留後。 Category:君主制 Category:储君 Category:摄政.

查看 元朝和監國

盧世榮

卢世荣(),名懋,字世荣,出生于大名府,元朝中书省官員。.

查看 元朝和盧世榮

白蓮教

白蓮教,是跨越多个中國史上朝代的一個秘密民间宗教组织,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包括彌勒教在内的其他组织的内容,但一般认为主源是源于宋高宗紹興三年(1133年),由茅子元創立的佛教淨土宗分支白莲宗。因其教徒禁食葱乳,受持五戒,不杀生不饮酒,其派神職人員不出家,多娶妻生子,常被視為附佛外道和邪教而遭朝廷查禁。白蓮教作为一個秘密民间宗教组织,在历史上发动多次民变,屡次受到镇压。 在元朝時,白莲教与明教、红巾军、彌勒信仰有關。元末白蓮教和明朝建國的關係亦有專書介紹。在明朝以後,接受了羅思孚的「無生父母」思想,成為了羅教系統的秘密宗教。.

查看 元朝和白蓮教

白樸

白仁甫(),名樸,字太素,号蘭谷,初名恆,字仁甫。隩州(今山西河曲縣附近)人。元代杂剧(元曲)作家。.

查看 元朝和白樸

花剌子模

花剌子模(Xorazm;Хорезм;خوارزم,Khwārizm;خوارزم,Khwārazm;Khwarezmia 或 Chorasmia),是一个位于中亚西部阿姆河三角洲地区的大型绿洲。它的南部为卡拉库姆沙漠,北部是曾经的咸海,西部为乌斯秋尔特高原,东部是克孜勒库姆沙漠。在中世纪曾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花剌子模帝国。现今为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一部分。.

查看 元朝和花剌子模

芜湖市

芜湖市(普通话:Wúhú Shì;芜湖话:Vúhú S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城区位于长江南岸,青弋江与长江汇合处。南京都市圈组成城市之一,人口构成主要为汉族,市区通用芜湖话,部分地区使用吴语等。芜湖自古享有“江东名邑”、“吴楚名区”之美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孙中山称为“长江巨埠,皖之中坚”。.

查看 元朝和芜湖市

隆興

隆興(1163年-1164年)是南宋皇帝宋孝宗的第一个年号,共计2年,意為興盛。.

查看 元朝和隆興

韩山童

韓山童(),元末民變红巾军领袖。.

查看 元朝和韩山童

韩信

韓信(),淮陰人,是西漢開國三傑之一,又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蕭何譽為「國士無雙」、蒯徹譽為「功高無二,略不世出」。韓信是謀略家、戰術家、統帥和「謀戰」派的軍事理論家,在中国历史上以卓绝用兵才能著称,留下許多著名戰例和策略,主要戰績有、擒魏豹、斬陳餘、收左車、降燕地、殺龍且、取田齊等偉大事蹟。后世何去非评价为“言兵莫过孙武,用兵莫过韩信”。明代茅坤解釋韓信的軍事技巧為“從天而下,而未嚐與敵人血戰者。”韓信为西汉立下汗马功劳,官拜漢左丞相、趙國丞相、齊王、楚王,“王侯將相”一人全任,却也因其“功高震主”引起猜忌。刘邦战胜主要对手项羽后,開始消滅異姓王,韩信的势力被一再削弱,貶為淮阴侯;最後韩信被呂雉(即呂--)及萧何骗入宫内,誣以謀反之名處死于长乐宫鐘室。.

查看 元朝和韩信

韩林儿

韓林兒(),河北栾城人,元末民变领袖之一,白莲教教主,教眾奉立為帝,國號「宋」,後因船難没,死因有意外說、謀殺說。.

查看 元朝和韩林儿

鎌倉幕府

#重定向 镰仓幕府.

查看 元朝和鎌倉幕府

鞑靼 (蒙古)

鞑靼是明朝时也速迭儿开始,达延汗统一的东部蒙古,与瓦剌对立,分为察哈尔、土默特、科尔沁(含)、鄂尔多斯、阿速等部。韃靼是明朝所稱,實際上是蒙古部落。.

查看 元朝和鞑靼 (蒙古)

聖旨

#重定向 詔令文書.

查看 元朝和聖旨

遂宁市

遂宁市(四川话拼音:Xu4lin2;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东部。东临广安市、南充市,北界绵阳市,西接德阳市,南邻资阳市、重庆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涪江自北往南纵贯市境,与梓江、蓬溪河、郪江等河流汇合。全市面积5322平方公里,人口329万。遂宁是全省纺织品和食品工业的重要基地,素有“东川巨邑”、“川中重镇”之称。亦相传因五代后唐时于此地修建的城池形状如古代的斗,故遂宁別称“斗城”。.

查看 元朝和遂宁市

道教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最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人的祭天、祭祖等崇拜活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方仙道,與道家、陰陽家的「五行」「陰陽」和等思想合併形成黃帝學派,在漢朝時融合老子的學說形成黃老道,後逐漸演變成現在的道教。 道教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的也積極發展。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為「以『道德』为核心概念」的哲學家神化了。直到漢朝中後期才有教團產生。张陵在益州(今四川省)的鹤鸣山修道,创立了天師道,信奉老子為太上老君,建立二十四治作为传教区域。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唐大潮,《中國道教簡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ISBN 7-80123-229-1。唐代尊封老子,說老子(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中原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術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尋求有關实践練成神仙的方法。 现在學術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修仙、修真境界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中國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煉氣與導引,內丹修煉,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來功德成仙,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練者。.

查看 元朝和道教

荆南

荆南(924年-963年),又称南平、北楚,是五代时十国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荊南雖曰「十國」之一,但自始自終並未真正稱帝,事實上僅能算是一割據政權。高季兴所建。统治范围包括今湖北的江陵、公安一带。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当时荆南所辖的10州为邻道侵夺,只有江陵一城。高季兴到任后,招集流亡,民渐复业,又收用一些文武官作辅佐,暗中准备割据。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封为南平王,,史称「南平」。又以方镇名为「荆南」,后世以此称之。 荆南虽地狭兵弱,但却是南北的交通要冲。其时南汉、闽、楚皆向后梁称臣,而每年贡奉均假道于荆南;因此高季兴便邀留使者,劫其财物。至南汉、闽、楚各称帝后,高氏对南北称帝诸国,一概上表称臣,以获取赏赐和维持商贸往来,由是被诸国视为“高赖子”。或后唐灭前蜀以后,高季兴得到了归、峡二州。他本欲夺取夔、忠、万等州,终不敌后唐而作罢。929年,高季兴死后,其子高从诲继位,重新向后唐称臣,因此后唐明宗始追封高季兴为楚王,谥武信(楚武信王),故南平又被称为北楚。后经高保融、高保勗,直到第五主高继冲,于宋太祖建隆四年荊湖之戰(963年)戰敗,纳地归降。 由高季兴公元907年担任节度使至荆南963年亡国,前后历五十七年。.

查看 元朝和荆南

荆湖占城行中书省

荆湖占城行中书省是元朝对越南作战时设置的一个军事化的特殊行中书省。.

查看 元朝和荆湖占城行中书省

草原帝国

《草原帝国》(L'Empire des Steppes)是法国历史学家雷纳·格鲁塞于1938年发表的中亚通史著作。书中将活跃于欧亚草原的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民族合并为一个草原帝国进行研究。上至人类文明产生初期,下至清朝乾隆年间平定大小和卓之亂。该书中文版有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本、青海人民出版社译本。.

查看 元朝和草原帝国

菊属

菊屬(學名:Chrysanthemum)俗称菊花,别名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陶菊等,是菊目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一个属。其下約有40個種,其中大多数原产于東亞,其變異中心在中國。Liu, P. L., et al.

查看 元朝和菊属

華夷之辨

#重定向 華夷秩序.

查看 元朝和華夷之辨

萧何

萧何(),沛县(今中国江苏省沛县)人。是汉朝初年丞相、西汉初年政治家。谥号“文终侯”,汉初三杰之一。辅助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政权。.

查看 元朝和萧何

萨迦派

萨迦派(),藏傳佛教四大教派之一。“萨迦”一词的藏语意思是灰白色,因为此派主寺萨迦寺建立之处土色灰白,故名。因主寺围墙上涂有象征密宗三大怙主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和金刚手菩萨之智慧、慈悲和力量的红、白、黑三色条纹,故常被称为花教。他們的宗教領袖被稱為薩迦法王。主张显密兼修,先显后密。不禁娶妻。 在佛教哲学上,萨迦派特别注重“道果”教授,“道果法”是最重要的教义之一。此外,“时轮金刚法”和“金刚持法”的体系传承在萨迦派中占有重要地位。时轮金刚法是藏传佛教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查看 元朝和萨迦派

青花瓷

青花瓷(blue-and-white porcelain)是源於中國、遍行世界的一種白地藍花的高溫釉下彩瓷器,常簡稱青花(blue-and-white),也用來指代該裝飾工藝。該品種清新明快,質樸大方,不僅是工業化之前影響最廣的瓷器,還被視為中華民族審美理念的代表。.

查看 元朝和青花瓷

青海省

青海省,简称青,为中国一级行政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因境内有全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省会是西宁市。.

查看 元朝和青海省

領地

地,又称封地、采地、封邑、采邑、食邑等,是无论欧洲或者中国的封建制度中都存在的、領主所管理的土地。在中國是周朝时就已經趋于成熟的制度。當時的统治者把土地封予或轉封予宗室或有功業之士,其土地即稱為食邑。在欧洲开始的时间则不太明确,不过可以推定是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大肆扩张。.

查看 元朝和領地

順天府

順天府,中国明清行政区划单位之一,相当于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市区,但管辖面积不同。“順天府”也指该地区地方政府衙門,相当于现今北京市政府。.

查看 元朝和順天府

額勒伯克

額勒伯克·尼古埒蘇克齊汗(,),第19代蒙古大汗,1393年或1394年—1399年在位,在位6年。 《蒙古源流》认为額勒伯克是兀思哈勒可汗的次子,但是《明史·韃靼列传》记载,脱古思帖木儿(即兀思哈勒可汗)次子地保奴被明军俘获,后流放琉球。蒙古史专家宝音德力根认为他是元昭宗之子,被明所俘虏后放归的买的里八剌。 1388年,脱古思帖木儿长子天保奴与其父一同被杀,次子地保奴又被明廷流放到琉球。至此,在蒙古脱古思帖木儿后裔已绝。据《黄史》,额勒伯克尼古坍苏克齐可汗三十三岁时即位,在位四年;佚名《黄金史纲》说他在狗年(1394年)即位。由此可以知,额勒伯克尼古坍苏克齐可汗生于1362年,他不可能是1350年出生的脱古思帖木儿之次子。从额勒伯克尼古坍苏克齐可汗的生年、名字以及明人的有关记载来看,他应是买的里八刺:一,额勒伯克尼古坍苏克齐可汗与买的里八刺生年相同,均生于1362年。二,两人的名字:词义相同。额勒伯克·尼古埒蘇克齊”(Elbeg nigülesügči)是“买的里”(Maidari,源自梵文Maitriya,为菩萨名,汉文音写“弥勒”,译“慈氏”,因“修得慈交弃味,故称为慈氏”)的蒙古语意译。“额勒伯克”(Elbeg)意为“富有·富于”,修饰意为“慈心”的“尼古埒苏克齐”一词,两词结合表示“富有慈心”。至于买的里八刺这个名字的后半段“八刺”(源自梵文Bala,汉文音写“婆罗”,译“愚夫”)则未译出。(蒙元大汗、皇帝名字梵文、蒙文互通对译的情况屡见不鲜,元仁宗名“爱育黎拔力八达”既是“寿山”一词的梵语音译,“本雅失里”(Buniyasiri)也是个梵文名字,意为“福德吉祥”。本雅失里的汗号“完者秃”,正是他名字后半段“siri”的蒙古语意译。) 額勒伯克於1399年被殺,原因是,额勒伯克在瓦剌首领浩海达裕的建议下,霸占了美貌的弟媳(或儿媳)豁阿哈屯,杀死了弟弟(或儿子)哈尔古楚克都古楞特穆尔鸿台吉。豁阿哈屯为夫报仇,请求大汗杀死了浩海达裕。这个举动引起了瓦剌人的报复,大汗安抚了浩海达裕的儿子巴图拉,但是土尔扈特部首长乌格齐哈什哈攻杀了大汗。他死後乌格齐哈什哈立坤帖木兒於1400年繼位。.

查看 元朝和額勒伯克

衢州市

州市,简称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是一座有近一千四百年建城史的城市。位于浙江的最西面,钱塘江上游的衢江沿岸,浙赣铁路线上,与安徽、福建、江西交界,素称“居浙右之上游,控鄱阳之肘腋,制闽越之喉吭,通宣歙之声势”,川陆所会,四省通衢,是浙西的交通枢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衢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个国家休闲区创建试点城市。衢州市是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成员,也是海峡西岸城市群的成员。.

查看 元朝和衢州市

行中书省

行中书省,元朝(中统、至元年间)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民间简称“行省”或“省”。元朝全国四级地方行政制中,首都所在的腹里地区(今河北、山东、山西及河南,内蒙古部分地区)则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吐蕃由宣政院管辖。“行中书省”在当时主要作为军事管理,掌管所辖省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政事务。 在宋代官員兼職分「行、守、攝」,「行」為兼領低於本職的,元代以軍事統帥兼領中書省宰相銜,而通常軍事統帥為親王或國王,比如征東等處即以高麗王「行」中書省左丞相,向下兼任曰行,故曰『「行」中書省』。另外,根據學者錢穆的說法,元朝政府所設的「行中书省」意為「行動的中書省」,即中央政府為維護其統治在地方行政上所設的全權機關,而與具有一定自治權力的地方政府有權力來源上的不同。 在“行中书省”之下,元朝先后将宋代的路改为道、州升为路,部分的县则改升为州,与县平级(直隶州在外),实行省、道、路、州(县)四级地方行政制。.

查看 元朝和行中书省

行省

行省为中国元朝、明朝、清朝时期直属中央政府的国家一级行政区划的简称,民间简称“省”。.

查看 元朝和行省

行會

行會可以指:.

查看 元朝和行會

袁州

#重定向 袁州区.

查看 元朝和袁州

颱風

颱風(Typhoon,香港天文台縮寫T.;台風/たいふう/taifū;태풍)是赤道以北,國際換日線以西,亞太國家或地區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64節或以上、32.7m/s或以上,又或者118km/hr或以上)稱為颶風(Hurricane)或其他在地近義字。西北太平洋地區採用之近義字乃颱風。世界氣象組織及日本氣象廳均以此為熱帶氣旋的最高級別,但部份氣象部門會按需要而設立更高級別,如中國中央氣象台及香港天文台之強颱風、超強颱風,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之強烈颱風,以及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超級颱風。 廣義上,「颱風」這個詞並非一種熱帶氣旋強度。在臺灣、日本等地,將中心持續風速每秒17.2米或以上的熱帶氣旋(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的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和颱風)均稱颱風。在非正式場合,「颱風」甚至直接泛指熱帶氣旋本身。當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達到熱帶風暴的強度,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SMC)日本氣象廳會對其編號及命名,名稱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1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 據美國海軍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統計,1959年至2004年間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颱風發生的個數與月份,平均每年有26.5個颱風生成,出現最多颱風的月份是8月,其次是7月和9月。.

查看 元朝和颱風

裏海

裏海(Xəzər dənizi,دریای مازندران/دریای خزر,Каспийское море,Каспий теңізі,Hazar deňizi)位於亞洲与欧洲交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封闭内陆水体,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裏海的面积有37萬1000平方公里(不包括卡腊博加兹哥耳湾),體積为7萬8200立方公里,最深處有,平均深度为。.

查看 元朝和裏海

西

西是一个方向概念。西方是太阳落下方位,与东方相对,在西式地图上通常用左侧来表示。在中国漢族传统文化中,西方守护神是白虎。中国古代用八卦兑代表西方,也常用右表示西方,中国传统地图常以右为西。 古代中國以华夏王朝为中心,将西部的部落称为西戎,後此稱號由漢族繼承,用來稱呼漢地以西至歐洲的非漢民族,地理上的西方有西域、西海(青海湖、巴爾喀什湖等都曾被稱為西海)、西方天竺(印度)。古人稱天下的西方,如西方少昊、西方白帝、東方“金”德、西方七宿。 近代以来依据地理、文化等因素所划分的地球上的西方,和东方相对。这个概念比较模糊。一般泛指欧美国家,或称西方国家、西方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指欧美国家;二战后更加狭义地指欧美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已發展國家,在这个意义下西方成为一个经济圈的代写。与西方文化圈(拉丁文化圈)相对的有东亚文化圈、南亚的印度文化地区和西亚的伊斯兰文化圈等。俄羅斯在欧美有時也會被稱作東方。在中國,東方文化圈指以中國為代表的東亞文化圈。 在冷战时期西方和东方也是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代意词,所以冷战用语中位于东方的日本属于西方国家。 在这个意义中西方是否包括拉丁美洲国家不是非常明确。虽然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使用资本主义制度,但因为相对落后,它们往往被视为第三世界国家,是欧美国家“对立”的。 在佛教中西方是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所在地(在佛教中东方是藥師佛的东方净琉璃世界)。 Category:方位.

查看 元朝和西

西域

西域,古代地理名称,中国汉朝时多指天山南麓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國家和地區,隋唐时的西域扩大,北至拂菻,中至波斯,南至婆罗门,元朝时更将欧洲和非洲的一部分包括在内。 在絲綢之路影響下,西域特指兩漢、隋唐兩代中原王朝朝廷設置的行政機構所管轄的位於今中國新疆大部及中亞部分地區,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化特徵依然可見于現在新疆地區的遺址及中国敦煌的壁畫。该地對東西方國家的貿易文化交流起到中轉站的重要作用。.

查看 元朝和西域

西厢记

《西厢记》是中国《六才子書》之一。最早取材于唐代诗人元稹所写的传奇《会真记》(又名《莺莺传》),后被元代王实甫改编为杂剧(此前有宋人趙令畤以此題材作《商調蝶戀花鼓子詞》,金人董解元作《西廂記諸宮調》,然影響力均遠不如雜劇《西廂記》),被稱為「元杂剧的壓卷之作」,對中国的语言、文化等各个方面皆頗有影响。.

查看 元朝和西厢记

西夏

西夏(1038年-1227年),国号大夏、邦泥定国(西夏文:,拉丁轉寫:phôn¹ mbın² lhi̯ə tha²)或白高大夏國(西夏文:)等,是中國歷史上由党項族建立的一個朝代。主要以党項族為主體,包括漢族、回鶻族與吐蕃族等民族在內的國家。因位於中原地區的西北方,國土佔據黃河中上游,史稱西夏。 党項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時遷居陕北。因平亂有功被唐帝封為夏州節度使,先後臣服於唐朝、五代諸朝與宋朝。夏州政權被北宋併吞後,由於李繼遷不願投降而再次立國,並且取得遼帝的冊封。李繼遷採取連遼抵宋的方式,陸續占領蘭州與河西走廊地區。1038年11月10日李元昊稱帝建國,即夏景宗,西夏正式立國。西夏在宋夏戰爭與遼夏戰爭中大致獲勝,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夏景宗去世後,大權掌握在皇帝的太后與母黨手中,史稱母黨專政時期。西夏因為皇黨與母黨的對峙而內亂,北宋趁機多次伐夏。西夏抵禦成功並擊潰宋軍,但是橫山的喪失讓防線出現破洞。金朝崛起並滅遼、北宋後,西夏改臣服金朝,獲得不少土地。兩國建立金夏同盟而大致和平。夏仁宗期間發生天災與任得敬分國事件,但經過改革後,到天盛年間出現盛世。然而漠北的蒙古帝國崛起,六次入侵西夏後拆散金夏同盟,讓西夏與金朝自相殘殺。西夏內部也多次發生弒君、內亂之事,經濟也因戰爭而趨於崩潰。最後於1227年8月28日亡於蒙古。 西夏屬於番漢聯合政治,以党項族為主導,漢族與其他族群為輔。制度由番漢兩元政治逐漸變成一元化的漢法制度。西夏的皇權備受貴族、母黨與權臣等勢力的挑戰而動盪不安。由於處於列強環視的河西走廊與河套地區,對外採取依附強者,攻擊弱者、以戰求和的外交策略。軍事手段十分靈活,配合沙漠地形,採取有利則進,不利則退,誘敵設伏、斷敵糧道的戰術;並且有铁鹞子、步跋子與潑喜等特殊兵種輔助。經濟方面以畜牧業與商業為主力,對外貿易易受中原王朝的影響,壟斷河西走廊與北宋的歲幣為西夏經濟帶來很大的幫助。 西夏是一個佛教王國,興建大量的佛塔與佛寺,以承天寺塔最有名。然而也是崇尚儒學漢法的帝國,立國前積極漢化;雖然夏景宗為了維護本身文化而提倡党項、吐蕃與回鶻文化,並且創立西夏文、立番官、建番俗等措施;但自夏毅宗到夏仁宗後,西夏已經由番漢同行轉為普遍漢化。文學方面以詩歌和諺語為主。在藝術方面於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有豐富的佛教壁畫,具有「綠壁畫」的特色。此外在雕塑、音樂與舞蹈等方面都有獨特之處。.

查看 元朝和西夏

西夏惠宗

#重定向 夏惠宗.

查看 元朝和西夏惠宗

西亚

西亞,或稱西南亞,指亞洲的西南部,和中東有很大部份的重合。不過,中東是一定義不清的區域,包含非洲國家埃及,而西亞則是純粹的地理學名詞,表示亞洲的西南端,人口約3.3億人。 经纬度定位为东经74度56分到东经26度16分;北纬43度34分到北纬12度35分。 西亞大致相當於傳統所謂的「中東」和「近東」,後兩者都是以距歐洲的遠近來稱呼,而不是依地帶在亞洲的所在來稱呼。在國際組織(特別是聯合國)和印度、澳洲等比中東位置更東的國家,較偏好使用「西亞」這一名詞,因為「中東」這個傳統的名詞會讓人有歐洲中心主義的感覺。在文化和政治地理學裡,中東有時也包括北非和南亞西部的國家,特別是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埃及。 聯合國將土耳其和外高加索國家(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也包含在西亞之內。不過,這些國家亦位於亞洲和歐洲相接的地帶,且和後者有社會和政治上的關連。土耳其的領土位於歐洲和亞洲之內。阿拉伯世界(包含整個阿拉伯半島)的亞洲部份被稱為「馬什里克」。.

查看 元朝和西亚

西伯利亚

西伯利亞(Сибирь),古稱「鮮卑利亞」或「錫伯利亞」,是俄羅斯及蒙古国北部的一片非常大的地域,佔有整個北亞,面積約1,276萬平方公里,範圍西至烏拉山脈、東至太平洋;北至北冰洋,南至哈薩克的中北部,以及蒙古国和中國的邊境。整個地域除了西南部份屬於哈薩克以外,其餘的都屬於俄羅斯,並且占据了其75%的領土。.

查看 元朝和西伯利亚

西辽

西辽(1124年-1218年),又称喀喇契丹,是契丹人耶律大石建立的国家。耶律大石原本效力于辽天祚帝,在辽朝即将灭亡之际出奔。1124年,耶律大石称王,到达可敦城(今蒙古国布尔干省青托罗盖古回鹘城)建立根据地。1132年,在叶密立(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额敏县)称“菊儿汗”,西辽帝国正式建立。随后耶律大石向新疆、蒙古高原、中亚及西亚地区扩张,建都于虎思斡鲁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玛克东南布拉纳)。在1141年的卡特万之战,击败塞尔柱帝国联军,成为中亚霸主,将威名远播至欧洲。高昌回鹘、西喀喇汗国、东喀喇汗国及花剌子模先后臣服于强盛期的西辽。耶律大石死后,历经萧塔不烟、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三代君主后,到耶律直鲁古时期,由于长期对外战争,使西辽的国力走向衰落,最终被屈出律篡国。蒙古帝国崛起后,1218年,西辽被蒙古帝国灭亡。.

查看 元朝和西辽

西藏

#重定向 西藏自治区.

查看 元朝和西藏

西游记

《西遊記》,中国古典神怪小說,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一般认为作者是明朝的吳承恩。書中讲述唐三藏師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也有观点认为西游记是权力场讽刺小说。 《西遊記》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傳,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西遊記家喻户晓,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故事尤其為人熟悉。幾百年來,西遊記被改编成各种地方戏曲、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漫畫等,版本繁多。.

查看 元朝和西游记

饑荒

饑荒(famine),又稱饑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个时期(如战争、自然灾害)内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因持續時間相當長的糧食短缺,導致局部或全局性的人們逃難,或因飢餓導致的佔人口比例較大的非正常死亡的現象。饑荒由自然災害或人爲因素引起,屬於災難。 发生饑荒的自然原因一般是因为人口数量超过了当地的环境承载力或农业遭遇自然灾难粮食欠收所引起的。如果发生饑荒,则对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生活造成极大的冲击。粮食紧缺往往还伴随着社会动荡,大量人口将会从此迁移到别的地方。 现代以来,实行配给制的国家因政府决策失误导致的饥荒,有1932年苏联大饥荒、中国1960年代大饥荒、1990年代朝鲜饥荒。这几次饥荒中,政府政策禁止人民通过迁移来逃避灾难,更加重了饥荒的程度。《人口與發展通訊》指出“公元1958年至1962年中國大饑荒是人類歷史上死人最多的一次”。.

查看 元朝和饑荒

襄阳市

襄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於长江支流汉江的中游,是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是1986年第二批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兵家必争之地的称号。襄阳自古分為汉水(沔水)南北两岸的襄城及樊城二城,隔汉江相望,二城在历史上都曾经是军事与商业重镇。1949年以后後才將兩城合二為一稱襄樊市。分设襄城、樊城2区。201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襄阳区改名为襄州区。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今天,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襄阳军分区、襄阳市人大常委会、政协襄阳市委员会均驻襄城。 襄阳市的发展肇始于西周分封邓国于今襄阳市区,从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市域内现已查明各时期的文化遗址200多处,有些文物古迹堪称世界之最。襄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3000年的历史中,大小战役难以数计,著名的战例有白起水灌鄢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之战、朱序抗拒苻丕之战、岳飞收复襄阳之战、宋元襄樊之战、李自成进占襄阳之战等。其间人文荟萃、灿若繁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英才,为襄阳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和轶闻传说,历来就有“文化古城”的雅称。 今日的襄阳,既有闻名于世的历史积淀出的深厚人文底蕴,又有汽车制造、航天装备等高新科技产业及都会发展,“新旧和谐共生”成为了本市最突出特色。.

查看 元朝和襄阳市

襄樊之战

襄樊之战是中國南宋与元朝之间战争的一次重要战役。因南宋一直以来有长江作天险,元将郭侃、郝經認為攻宋戰略需自漢水重兵突破,刘整向忽必烈献计取襄阳以攻宋,建议受到采纳,开始準備大戰。 咸淳四年(1268年),忽必烈命令刘整、阿朮兵困襄阳和樊城(今湖北襄阳),守將是呂文德、呂文煥兄弟,呂文德是南宋權相賈似道的親信。 第二年,忽必烈又派丞相史天泽助战。蒙古军在襄、樊二城四周修筑城围,并封锁汉水,多次打退南宋援军。咸淳六年(1270年),李庭芝督战增援襄,不利。由于襄、樊长期被围困,粮饷断绝,而与此同时宋度宗却依旧终日淫乐不理政事,当权的贾似道亦拒絕予以支援。 咸淳八年(1272年),李庭芝进驻郢州(今湖北钟祥),以张顺、张贵为统帅。同年五月,二张率师逆汉水而上,冲破元军重围,箭射傷蒙副帥劉整並于25日抵襄。入襄后,张贵率军突围,卻大败而回。战斗中张贵重伤被俘,至死不屈。至此南宋5年8次15萬水兵為主的救援通通失敗。 蒙帥阿朮及河南行省史天澤聽萬戶張弘范、水軍總管張禧,加蒙萬山新訓水兵70,000發動對襄樊水陸夾擊。又使阿老瓦丁和亦思馬因所--回回炮攻城,樊城破。 咸淳九年(1273年)正月,元军破樊城后大开殺戒,吕文焕陣前號哭不已。南宋守将范天顺誓死不投降,终自缢身亡;牛富率百余勇士巷战,重伤投火自尽。蒙古军帥阿朮感慨,逐保证襄陽投降後可全城安全,之后襄阳宋将吕文焕為免元军屠城,在元軍保证不屠殺后投降元朝。襄阳和樊城这两个城市的失守,使元军得以越过长江,导致南宋的最终灭亡。.

查看 元朝和襄樊之战

馬木留克王朝

鲁克王朝(1250年-1517年)是一個統治埃及、巴勒斯坦和敍利亞的國家。分前後二期:前期名為伯海里王朝,是由欽察突厥傭兵主政。伯海里即是河洲,因為他們是在尼羅河上值班。後期即是第二期,由1382年開始,名布尔吉王朝,由高加索人,特別是切爾克斯人組成。.

查看 元朝和馬木留克王朝

馮勝

馮勝(約1330年-1395年),初名國勝,又名宗異,馮文質次子,馮國用之弟,定遠(安徽定遠)人,汉族。明朝開國功臣,封宋国公。 馮勝早年结寨自保,后随兄长投奔朱元璋,追随平定陈友谅、张士诚。后随徐达北伐,平定甘肃,又率军进攻辽东,降服纳哈出。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在开国功臣中排行第三。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因惧罪自尽。.

查看 元朝和馮勝

首都

首都、國都或京(京師/城/都),以現代政治角度而言,通常指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所在地的首要行政中心城市,也是政治活动的中心城市、各类国家级机关集中駐紮地、国家主权的象徵城市。 在大部分国家,首都是國家最大的城市,如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等;大部份的國家也未在憲法和法律內訂定首都地點,而在部分国家,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例如美国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等。有时一个国家有多个首都,如行政首都、司法首都,分别是该国的行政和司法中心,例如南非。 在國際政治及外交上,首都的名稱可以直接代表其所在的國家及其中央政府。常見的例子有以“莫斯科”取代俄羅斯、“北京”取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平壤”取代朝鮮、“華府”取代美國、“倫敦”取代英國、“巴黎”取代法國等。 在歷史上,國家或地區的主要經濟中心往往成為政權的焦點,並透過佔領或合併成為首都。倫敦和莫斯科正是這樣。首都無形中吸引有志投身政治的人才,例如律師、新聞媒體及公共政策的研究員,協助政府實施有效的管治。如果首都兼是首要的經濟、文化或知識中心,有時會被稱為「首要城市」,如倫敦和布宜諾斯艾利斯。 首都的設立有時會阻礙原有的主要城市的進一步發展。由於舊都里約熱內盧和巴西東南部的人口過於稠密,新都巴西利亞遂設於巴西內陸,而德國首都則設於柏林。 政治與經濟或文化權力會合的情況並不普遍。傳統首都經濟上會被競爭者超越,朝代或文化的衰落,也意味著首都的破滅,巴比倫就是一個例子。此外,很多現代首都,例如阿布賈、坎培拉和渥太華,特意設於原有的經濟地區以外,而且至今仍未發展成新的工商業中心。 首都不一定會設立在面積較大的國土上,如赤道幾內亞的馬拉博、丹麥的哥本哈根、甘比亞的班竹,這些都不是島國,首都卻是位於較小的離島。 一般來說首都通常會特意設在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上,以防其他國家的侵略,但也有國家的首都是設於鄰國附近的邊界旁或是相鄰的地理位置上,如韓國的首爾、寮國的永珍、查德的恩將納。.

查看 元朝和首都

訛答剌

訛答剌(Otrar)位於哈薩克斯坦南哈薩克斯坦州奇姆肯特市阿雷思河和錫爾河交匯處。距離庫車五百里。花剌子模王國東方重鎮。 這裡是商人到伏爾加河、烏拉爾、大波斯、近東及東羅馬帝國的必經之路。北接欽察草原。這裡也是阿拔斯王朝著名哲學家法拉比出生地,後歸喀喇汗王朝、西遼國,那時成为葛邏祿治下的一部分。 1217年,花剌子模帝國守將亦納勒術貪圖蒙古成吉思汗派遣去的穆斯林商隊財貨,误指商人是间谍,報告阿拉乌丁.摩诃末,但是亦纳勒术擅自把商人處死,只剩下一位駱駝伕逃回蒙古,成吉思汗派使者討海兒汗要求赔偿不果,引發蒙古第一次西征,該城在1220年2月城破。城主亦納勒術被熔化的銀液灌入耳朵和眼睛處死。該城劃歸欽察汗國,後被察合台汗國所奪。 后来該城曾一度復興,帖木兒在1405年2月18日東征明帝国時死在該城,日後被準噶爾汗国徹底破壞。 十八世纪時这里只剩下40个家庭。.

查看 元朝和訛答剌

马可·波罗

可·波罗(Marco Polo,又譯馬可·孛羅、马哥·波罗、馬哥孛羅,)是威尼斯共和国商人、旅行家及探险家。据本人说他曾随父亲和叔叔通过丝绸之路到过中国,擔任元朝官員。回到威尼斯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其旅行经历,由鲁斯蒂谦写出《马可·波罗游记》。他的游记讓欧洲人得以了解中亚和中国,對東西發展有很大的貢獻。.

查看 元朝和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游记

《馬可·波羅遊記》,又譯《馬哥·孛羅遊記》或《馬可·孛羅遊記》,是著名的遊記,记載了威尼斯人馬可·波羅從威尼斯出發至亚洲及從中國返回威尼斯旅遊的經歷、以及記述途中亞洲及非洲多國的地理及人文風貌。遊记是印刷术时代興起以前少见的流行之作,成書後影響了歐洲人對東方的認識及探索。在马可波罗的有生之年,该书被翻译为很多欧洲语言,但原始抄本已经遗失。.

查看 元朝和马可·波罗游记

马端临

端临(),字贵舆,号竹洲。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中国古代宋元之际著名的历史学家,著有《文献通考》、《大学集注》、《多识录》。.

查看 元朝和马端临

马来半岛

来半岛(Malay Peninsula,Semenanjung Tanah Melayu)位于亚洲大陆最南端,是東南亞中南半岛的一個主要半島,与苏门答腊岛隔着马六甲海峡,是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线。 半島走向大致從北至南,最狹窄之處在克拉地峽,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是當地的一個要塞。蒂迪旺沙山脈構成了半島的主體。 半岛上有马来西亚、泰国、缅甸3个国家:緬甸國土的最南部位於半島的西北,半島中部、東北部屬於泰國,餘下的南部又稱馬來西亞半岛、馬來亞或西马。環繞半島的水體從東北起,按順時針順序分別為:暹羅灣、南中國海(與砂拉越、汶萊、纳闽、沙巴相對)、柔佛海峡(與新加坡、廖內群島相對)、馬六甲海峽(與蘇門答臘相對)及安達曼海。.

查看 元朝和马来半岛

骠国

国(သရေခေတ္တရာ ပြည်,; 1967: 8 - 1996: 77 - )是7至9世纪缅甸骠人(pyū)所建立的国家。.

查看 元朝和骠国

高加索山脉

加索山脈(Кавказские горы,კავკასიონი,Կավկազ,Qafqaz),呈东西走向,在黑海与里海之间,是俄罗斯和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国的国界线。其最高峰为厄尔布鲁士峰,其海拔為5642米(18510呎),同时也是欧洲第一高峰。 高加索山脈包括.

查看 元朝和高加索山脉

高升泰

高升泰()是北宋年間雲南大中國皇帝,滇东白蛮领袖。大理点蒼山蓮花峰芒湧溪人氏。1080年,杨义贞弑大理皇帝段廉义,自立为帝。时为鄯阐(昆明)侯的高升泰受其父高智升之命率滇东乌蛮三十七部兵马攻灭杨义贞,拥立段寿辉为大理皇帝。1081年,高智升與高升泰父子逼迫上明帝段壽輝退位出家,接著便擁立段正明繼位。高升泰封为善阐侯。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一直以來都在專權的高升泰廢段正明,自立為帝,国号“大中”,年号上治。分封诸子弟:其弟高升祥的势力在善阐府(昆明),幼子高泰贤的势力在永昌府(保山)、高泰运的势力在腾冲府(腾冲)、高泰慧的势力在鄯巨府(永胜)。1096年,高升泰病逝。由于云南诸部的反对,高升泰临终嘱咐其子高泰明还政段氏,于是高泰明拥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为大理皇帝,但其后大理国柄掌握在高氏手中,世称高国主。高升泰諡号富有聖德表正皇帝。 Category:大理皇帝 S Category:中国历史政权 天.

查看 元朝和高升泰

高兴 (元朝人物)

兴,元朝大将,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人。开始是南宋的将领,1275年投降元朝,跟随伯颜灭宋。驻守东南,攻下衢州、浙江东阳、玉山、福州、漳州。1280年,和完者都镇压陈吊眼起义,1281年,擒获陈吊眼。其后,继续镇压福建头陀军、温州林雄等人的起事。元武宗时,他官至左丞相。.

查看 元朝和高兴 (元朝人物)

高克恭

克恭(),字彦敬,号房山,中国元代画家。色目人。.

查看 元朝和高克恭

高麗 (918年-1392年)

丽(918年-1392年),又称高麗王朝、王氏高丽,是朝鲜半岛古代王朝之一。918年泰封国弓裔王的部将王建推翻弓裔建立高丽国,定都于自己的家乡开京(即今开城)。高丽历史在朝鲜半岛维持了近500年,直到1392年朝鲜王朝的建立。 佛教是高丽国的国教。历经16年时间雕刻成的高丽大藏经是世界瑰宝之一。高丽国青瓷制作手艺精湛,闻名世界。部分观点认为,高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国家,但史學界大多數則認為中國在更早的時期已經發明了銅活字印刷術,並用於印製紙鈔。 高丽国都的开城在三国时代属于高句丽,所以王建以高丽为国号(“高丽”的名稱源于“高句丽”,高丽就是高句丽王朝后期通用的简称)。高丽被今天的朝鲜政府认为是朝鲜族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 但有些学者并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朝鲜的国家是新罗,如韩国学者李基白就表示:“毕竟是统一的新罗的领土和人民,在那里形成的社会文化构成了后来朝鲜历史的主流”。韩国前总统金大中也曾在文中提及统一的新罗为韩国历史的源头。.

查看 元朝和高麗 (918年-1392年)

高麗王朝

#重定向 高麗 (918年-1392年).

查看 元朝和高麗王朝

高麗高宗

麗高宗(;)諱王皞(),是高麗國的第23代君主(1213年-1259年在位)。死後廟號高宗,諡號忠憲安孝大王(),葬於洪陵。 高麗高宗在位初期,高麗處於武臣政權時期,高宗沒有實權,僅僅只是崔氏武臣政權的一個傀儡。 高麗高宗初期,高麗受到了契丹殘部的攻擊。1218年,高麗聯合蒙古擊敗了契丹,雙方締結了同盟條約。然而蒙古要求高麗向其稱臣朝貢,這激怒了崔氏政權的首領崔瑀,1225年雙方斷絕國交。1231年,蒙古進攻高麗,崔瑀持堅決反對蒙古的態度,拒絕向蒙古朝貢並於次年強行將都城從開京遷到了江華島。雖然蒙古騎兵不善水戰,無法攻下江華島,但高麗本土都遭到了蒙古騎兵的屠殺,事實上處於滅亡的狀態下。此後高麗又受到蒙古的六次攻擊。 1258年,崔氏政權覆滅後,高宗向蒙古妥協,將太子王倎送到蒙古當人質。此後高麗成為蒙古的附屬國。在此之前,高麗國王在國內自稱天子,對中國自稱國王;而在此之後高麗廢除了天子稱號和相对应的礼仪;王后降格為王妃,王太子的地位也被降格為王世子。 高麗高宗在位期間,花費了16年時間刻成了著名的高麗大藏經。.

查看 元朝和高麗高宗

高麗蒙古戰爭

#重定向 蒙古入侵高丽.

查看 元朝和高麗蒙古戰爭

高邮市

邮市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京杭大运河沿岸,高邮湖畔,为扬州市代管的县级市。高邮是汉唐时期的各地传信机构,也是中国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 2016年11月2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江苏省高邮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查看 元朝和高邮市

高昌

昌(Gaochang; 维吾尔语:قۇچۇ,Qocho),位于今日的新疆吐鲁番市,是古时西域交通枢纽。公元5世纪中叶至7世纪中叶,在这个狭窄的吐鲁番盆地中,曾先后出现四个独立王国,分别是阚氏高昌、张氏高昌、马氏高昌及--,這些都是漢人在西域建立的國家。唐贞观二年(628年),著名高僧玄奘曾途经高昌。贞观十三年(640年),设高昌县。到840年漠北回鶻國崩,一部份回鶻人佔據漢人的高昌國,後為高昌回鶻。 元代文献根据维吾尔语Qara-hoja (قاراهوجئا) 称高昌为火州、合拉火者、哈拉霍州、合拉和州、哈拉火州,。明代文献称高昌为“哈拉和卓”、霍州。 高昌历史文献有二十四史南北朝各書的高昌傳,但記述疏略,如出一轍。《新唐书·高昌傳》、《元史·地理志》有比較詳細的記載。另外羅振玉于1933年在遼東出版的《遼居雜著乙编》中有《增訂高昌--氏年表》及《高昌專錄》各一卷,以考古實物補訂史書頗詳。考古学家,西北史地学家黄文弼亦有關高昌論著《高昌陶集》(1934)、《高昌專集》(1951增订)、《羅布淖尔考古記》(1948)、《吐鲁番考古記》(1954、1958)、《塔里木盆地考古記》(1958)、《新疆考古發掘报告》(1983)、《西北史地論叢》(1981)等。.

查看 元朝和高昌

謝道清

謝道清(),天台人,宋理宗皇后,共主南宋朝政2年。.

查看 元朝和謝道清

鬼力赤

力赤(;),《突厥系谱》称鬼力赤是窝阔台的后裔乌鲁克特穆尔,蒙古鞑靼部首领。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杀可汗坤帖木儿,被阿鲁台拥立为可汗,稱兀雷帖木兒汗()。明史称他废大元国号,称鞑靼。永乐初曾与明廷通好。永乐六年(1408年),為阿鲁台所殺。為第21代蒙古大汗。 根据《蒙古源流》,15世纪初,篡位的非蒙古黄金家族人员只有乌格齐·哈什哈,又称布里牙特·乌格齐,即《明史》所称的鬼力赤。乌格齐·哈什哈又是瓦剌首领,对应明史所称的猛可帖木儿。但《蒙古源流》称,乌格齐·哈什哈在1410年死后,其子额色库汗即位。与《明史》不同。.

查看 元朝和鬼力赤

魯明善

魯明善,名鐵柱,字明善。迦鲁纳答思之子。元代維吾爾族農學家。祖籍西域,出生在高昌。曾著有《農桑衣食撮要》一書。 延祐元年(1314年)任安丰肃政廉访使,兼劝农事,活动在淮河流域。至顺元年(1330年),调往大都(今北京)。.

查看 元朝和魯明善

鮮于樞

鮮--樞(),字伯機,薊州(今天津薊縣)人。.

查看 元朝和鮮于樞

许衡

许衡(1209年5月8日-1281年3月23日), 字仲平,又称鲁斋先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元代理学家、教育家。.

查看 元朝和许衡

词 (文学)

词或辭,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國古代诗體的一种,亦稱曲子词、诗馀、长短句、樂府。始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聲。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

查看 元朝和词 (文学)

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末期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國蜀漢(季漢)丞相,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及散文家。青年时耕讀於南阳郡,地方上稱其卧龙、伏龙。後受劉備三顾茅庐邀請出仕,为促成孙刘联盟和蜀汉政权的建立与稳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後受封爵位武乡侯,开府治理事务,辅佐劉禪,成為蜀漢政治、軍事上實際領導者。先後五次率军北伐曹魏,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逝於五丈原,谥忠武。诸葛亮的才能、品格倍受後世敬仰,故常被尊称为武侯、诸葛武侯。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裡忠臣与智者之代表。與漢昭烈帝劉備在統治蜀漢期間,為蜀漢提拔諸多名將與能臣,並奠定基礎。.

查看 元朝和诸葛亮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查看 元朝和谥号

谦谦州

#重定向 謙州.

查看 元朝和谦谦州

鲁斯蒂谦

比萨的鲁斯蒂谦(Rustichello da Pisa,生卒年不詳),意大利作家,《马可波罗游记》的执笔者。 比萨的鲁斯蒂谦出身於意大利的比薩。當時意大利有著不同的城邦。其中比薩曾於1284年與熱那亞開戰。其時比萨的鲁斯蒂谦被敵方俘虜,一直被困在熱那亞的監牢裡。1298年馬可波羅在熱那亞與威尼斯的戰事中被抓,在監牢中認識了比萨的鲁斯蒂谦。馬可波羅把他在中國的所知所聞寫予比萨的鲁斯蒂谦,成為後來的著名作品《马可波罗游记》。 鲁斯蒂谦最初是用法国南部语言普罗旺斯语写成此书,后迅速被翻译成各种欧洲语言。.

查看 元朝和鲁斯蒂谦

貝爾湖

貝爾湖 (),是位於蒙古國东部与中國大陸內蒙古接壤地区的界湖,面積615平方公里,大部份屬蒙古国,仅西北部约40平方公里属中國大陸。 贝尔湖在明朝時期称捕鱼儿海,清朝時期稱貝雨爾湖。在清朝至中華民国时期,由于中国北方边境不稳定,造成清政府对该地控制减弱,该地渐渐趋向于俄蒙地区的控制范围,从而渐渐演变成了偏向于俄语发音的“贝尔湖”。 边境平均水深8米左右,湖面海拔约583.90米。東南有哈拉哈河注入,西北角有烏爾遜河與呼倫湖相通,故有呼伦贝尔一地的来历。 1388年,明朝将领蓝玉曾在捕鱼儿海附近击溃北元军队。.

查看 元朝和貝爾湖

賈魯

贾鲁(1297年-1353年),字友恒,元代河东高平(今属山西)人。.

查看 元朝和賈魯

資治通鑒

《資治通鍳》,簡稱「通鑑/通鍳」,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三百萬字,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战国时代)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淮南,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曹魏蜀漢東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重要的地位。.

查看 元朝和資治通鑒

贞观政要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貞觀政要》 《貞觀政要》是一部政論性的歷史文獻,為唐代史學家吳兢所撰,共有十卷,分四十篇。 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雜史類。 《貞觀政要》一書以君臣對答的方式,分類編撰貞觀年間唐太宗和身邊大臣魏徵、王珪、房玄齡、杜如晦、虞世南、褚遂良、溫彥博、劉洎、馬周、戴冑、孔穎達、岑文本、姚思廉等四十五人的政論,方便後人參考前人經驗,以古為鏡,擇善而從。 可能因为与作者吳兢同为谏臣的缘故,魏徵在书中的地位重要。吳兢完成此书之后曾经上呈给当时的皇帝唐中宗,不料非但没有得到赞赏,反而因此而被贬官。.

查看 元朝和贞观政要

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p;Байгал нуур, 拉丁转写:,Байгал нуур;意思是“自然之湖”;一说名称来源于“贝音嘎 嘎拉”(蒙古语意为不灭的火焰))。汉朝人称之为「翰海」,五胡十六国時北朝叫「于巳尼大水」,隋唐叫「小海」,18世纪初期的《异域录》称之为“柏海儿湖”,《大清一统志》称为「白哈儿湖」,蒙古称为「达赖诺尔」,意为“海一样的湖”,17世纪20年代的沙皇俄国探索者亦称之为“圣海”;位于俄羅斯西伯利亚伊爾庫茨克州及布里亞特共和國境內,距離蒙古国邊界111公里,為北亚地区不少部族的世居领地,例如布里亚特人居住在湖泊東側地區,於該地豢養山羊、駱駝、牛隻及綿羊。另外,貝加爾湖有「西伯利亞明珠」之稱。 貝加爾湖為大陸裂谷湖,有逾1,700種動物及植物棲息其中,而且2/3為特有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6年將貝加爾湖登錄為世界自然遺產。.

查看 元朝和贝加尔湖

贺惟一

賀惟一(),名惟一,字允中,元朝陝西鄠縣(今户县)人,初賀姓,奉帝敕,賜姓名為拓拔太平,人稱賀太平。元惠宗时代丞相,後忤皇后奇氏,被貶,后賜死。 祖父賀仁傑、其父賀勝,皆元朝功臣。.

查看 元朝和贺惟一

贾似道

賈似道(),字師憲,南宋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人,為南宋丞相,在南宋滅亡前最後二十多年掌握朝廷大权。 德祐元年(1275年),似道亲出督师。二月,至安庆鲁港,与元兵相遇,大将夏贵先已决计降元,至是不战而去,且扬言前锋已败,摇动军心,致全军溃散。战时私自与元朝議和,事闻,似道罢官、贬逐。八月,被监送官郑虎臣杀于漳州。未久,宋亡。.

查看 元朝和贾似道

贵由

貴由汗(;),大蒙古国第三任大汗,孛儿只斤氏,窩闊台長子,乃馬真后所生,1246年8月24日—1248年4月20日在位,计2年。 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追尊庙号定宗,谥简平皇帝,在宗庙中列祭于第七室,排在忽必烈之父托雷后、忽必烈之兄蒙哥前。.

查看 元朝和贵由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查看 元朝和越南

趙偕

趙偕,字子永。浙东慈溪人。学者称宝峰先生。 早年热衷于科举,後來認為“非身心之益,弃不治”。讀罷楊簡之書後曰:“道在兹矣,何他求为﹖”。講學於大寶山,創静明宝峰学派,学者称宝峰先生。.

查看 元朝和趙偕

趙孟頫

赵孟(),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别号鸥波、水精宫道人等。中国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室后代。元代官員,书画家。其妻為元朝畫家、詩人管道昇。元朝畫家王蒙之外祖父。.

查看 元朝和趙孟頫

趙世延

赵世延,字子敬,汪古部后人,蒙古族。梁国公赵国宝之子,秦国公按竺迩之孙。生于中统元年(1259年),二十歲時接受元世祖的召见,授承事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任奉议大夫,累迁御史中丞。元文宗時,因擁立有功,准乘小车入朝。元统二年(1334年)帝赐钱四万缗。至元二年(1336年)五月前往成都,十一月卒于成都。.

查看 元朝和趙世延

趙昌

趙昌(),生年大約生於後周顯德六年(959年),逝於約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字昌之,廣漢人,一說劍南人。活躍於中國北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6年)時期,著名折枝、花果、草蟲、林禽畫家。.

查看 元朝和趙昌

路 (行政区划)

路是中国宋朝、金朝、元朝时行政区划名称,明朝废除;陳朝也有名為“路”的行政區劃。.

查看 元朝和路 (行政区划)

路易九世

路易九世可以指:.

查看 元朝和路易九世

鹊华秋色图

《鹊华秋色图》縱28.4公分、橫90.2公分,是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創作於1295年的绘画作品。明清两代曾被收入藏于民间,清朝时收入皇宫,现收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院。《鹊华秋色图》描绘的是山东省济南市北郊鹊山和华不注山一带的风景。1989年10月5日,中华邮政以横四连形式印制发行了《鹊华秋色图》纪念邮票。.

查看 元朝和鹊华秋色图

黎族

黎族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列中国大陆第18大民族。海南是黎族世居地,除海南以外,现代黎族聚居区分布于中国大陆贵州、广东、广西和江西等省区。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中华地区黎族人口有1,248,022人,其中海南有1,172,181人,占黎族人口的93.9%列第一位,其次是中国大陆贵州省,有56,082人占黎族人口的4.5%列第二位,但實際上貴州的“黎族”並非民族學意義上的黎族,而是一支來源和黎族無關的少數族群“里民子”,只是因為他稱接近被劃爲黎族;中国大陆广东、广西、浙江和云南四省黎族人口超过千人,依次列第三至第六位,其余各个省份及现役军人均有黎族人口分布。.

查看 元朝和黎族

黃道婆

黃道婆,松江县乌泥泾(今上海市华泾镇)人,()生活在宋末元初。.

查看 元朝和黃道婆

黃金史

#重定向 蒙古黃金史.

查看 元朝和黃金史

黑海

黑海是欧亚大陆的一个陆间海,被欧洲、高加索和安那托利亞半岛所包围。黑海通过土耳其海峡与地中海的爱琴海区域相联。西亚和东欧被这一系列水体分隔开来。黑海在北面通过刻赤海峽与亞速海相连。流入黑海的主要河流有多瑙河和第聂伯河。沿海国家有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沿海重要城市有伊斯坦布尔、布尔加斯、瓦尔纳、康斯坦察、图尔恰、敖德萨、塞瓦斯托波尔、巴统等。 黑海的面积有(不包括亞速海)Surface Area—,最大深度为Maximum Depth—,体积为。黑海形成一个东西向的椭圆形凹陷。黑海的南面是本廷山脈,东面是高加索山脉,西北面是宽阔的低地。黑海东西向最宽有大约。.

查看 元朝和黑海

黄公望

公望(),字子久,号大痴、大痴道人、一峰道人,平江路常熟州(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人,元朝画家。.

查看 元朝和黄公望

黄震

震(),字东发,东发学派的创始人。世称於越先生,身后又称“文洁先生”。浙江余姚(今慈溪)人。南宋末年重要哲学家。.

查看 元朝和黄震

黄池

黃池位於河南省封丘縣西南。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年),吴王夫差率军于黄池大会诸侯,与晋争做盟主,取得霸主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黄池之会”。.

查看 元朝和黄池

黄河

-- 黄河,在中国古代称作河水、大河,简称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也是世界第六长河流。中国的兩條母亲河之一,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噶達素齊老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源头位于青海巴颜喀拉山的雅拉达泽峰,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玛曲、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黄河依次穿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蜿蜒东流,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莱州湾)。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公里,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公里;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公里,流域面积只有2.3万平方公里。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公里,南北宽1100公里,总面积达795000平方千米(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中游因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1977年錄得最高含沙量達920千克/立方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由于兴建水库以及流域林草覆盖率提高等原因,近年来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黄河及黄河流域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

查看 元朝和黄河

辽史

《辽史》為元朝脱脱等人所撰之纪传体史书。由元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開始修撰,翌年(1344年)三月成書。脫脫為都總裁,鐵木兒塔識、賀惟一、張起岩、歐陽玄、揭奚斯、呂思誠為總裁官,廉惠山海牙等為修史官。元修《辽史》共116卷,包括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列传四十五,此外还有〈國語解〉一卷。记载上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至天祚帝耶律延禧辽朝历史(907年-1125年),兼及耶律大石所建立之西辽历史。至正五年与《金史》同时在江浙、江西二行省刻板印行。.

查看 元朝和辽史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辽阳行中书省),为直属元朝中央政府的一级行政区,简称“辽阳”或“辽阳省”,在当时民间多简称为辽阳省、辽阳行省。 元朝至元六年(1269年),置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于东京(今辽宁省辽阳市),称东京行省,后徙治北京。至元十五(1278年)年,又改为宣慰司。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再立东京行省,同年罢。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复置辽阳行省,治所在遼陽路,統有七路、一府。在黑龙江下游设置征东元帅府。 辽阳行中书省为元朝直接管辖的的10个行中书省(不含具有羁縻性质的征东行省)之一,辖境包括今内蒙古东北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黑龙江流域与外兴安岭地区(一说直到北冰洋),乌苏里江以东到鯨海(今稱日本海)与库页岛等地区(一说直到勘察加半岛甚至白令海峡),以及今朝鲜半岛北部,包括东宁府,双城总管府与耽罗军民总管府。.

查看 元朝和辽阳等处行中书省

辽朝

遼朝(916年-1125年),國號大遼,又稱大契丹國(契丹國,契丹大字:),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國祚從西元916年至1125年,長達210年。 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吞併了契丹各個部落後,於916年稱帝建國“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契丹屢次南下中原,946年攻滅後晉後確定國號為「大遼」,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張正明(1979年):《契丹史略》,225頁。,直到1125年3月26日為金朝所滅為止。除了遼朝之外,契丹族尚建立相關國家。1122年,天祚帝北逃夾山,耶律淳於遼南京被立為帝,史稱北遼。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1132年建立西遼。1211年西遼被屈出律篡位,1218年被蒙古帝國所滅。 史學界對「契丹」含義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後來改國名為“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因與南方的中原政權長期對峙,而稱“北朝”,而稱中原王朝為“南朝”徐俊(2000年):《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225頁–261頁。遼朝滅後晉,因此自居為繼承後晉正統。依據五行德運說的五行相生規律,後晉的「木」德之後為「水」德,因此遼朝以水為德運,並相應以黑色為正色。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祥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成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英語作Cathay)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查看 元朝和辽朝

达鲁花赤

达鲁花赤(),一作“達嚕噶齊”,是蒙古语,意为“掌印者”,是蒙古帝国歷史上一种特殊的职官称谓,與它同源的有另一字答魯合剌禿孩,意謂「提調」,另有宣差,持節之意。 达鲁花赤最初为成吉思汗所设,曾广泛通行于蒙古帝国和元朝。达鲁花赤原意为“掌印者”,后来成为长官或首长的通称。在元朝的各级地方政府裡面,均设有达鲁花赤一职,掌握地方行政和军事实权,是地方各级的最高长官。在元朝中央政府裡面,也有某些部门设置达鲁花赤官职。达鲁花赤一般必须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这种做法被认为具有强烈的民族主義差別待遇色彩。但是,也有其他民族的人担任达鲁花赤的记载。在金帳汗國,他們與八思哈有關,但有不同。 明朝以后,达鲁花赤官职被废除。.

查看 元朝和达鲁花赤

龔開

龚开(),字聖予,號翠岩,人稱髯龔、老髯等,生於江蘇淮阴;宋末元初画家。 龔開為人沉靜,身高八尺,被形容似古畫仙人劍客。龔開人在盛年,南宋被蒙古勢力鯨吞。龔開所在地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龔開銳意建功立業,可惜不得志。至1279年起南宋滅亡。龔開隱居,以賣畫為生,借繪畫宣洩對元朝統治的憤懣,例如《鍾馗擊鬼》、唐瘦馬,代表作《瘦馬圖》。其後隱士生活、山水畫、佛教題材,代表作《中山出遊圖》卷等。.

查看 元朝和龔開

龙泉窑

#重定向 龍泉青瓷.

查看 元朝和龙泉窑

运河

运河是指人工开凿的规模比较大的,可以使水流流过的運輸通道。運河通常連接湖泊、河流和海洋,或橫貫半島、地峽而造。 相傳在四千年前美索不達米亞已有開運河,但具體難以考證。信史上中國的胥河是现有记载的最早的运河,开凿于公元前506年。中國的京杭大运河是歷史上最長的運河,長約1700公里,但今日只有少部份河段可供航運。目前世界上最長的運河是土庫曼南部的卡拉庫姆運河,全長約1375公里,大部份河段都可航行。運河的主要用途是行駛船隻運輸貨物。在工業革命之後,由於建造成本和運輸時間的緣故,內陸運河逐漸被鐵路取代。許多運河目前都只剩下觀光用途,如威尼斯的運河。 运河主要可以分為二種:有一種是和現有的河流平行,分擔河流的水流量,在維持河谷及流域的條件下,通過建設水壩和水閘來調整水量,維持夠高的緩流水位。另一種則會越過分水岭的山脊,這種方式多半會需要在海拔最高點上方有水源供應。許多的運河。會興建在在山谷及其他水路高很多的地方。城市需要很多的水源,而海拔較高的運河可以提供水源給海拔較低的缺水地區。像羅馬帝國的高架渠就有類似功能。.

查看 元朝和运河

迦勒迦河之战

迦勒迦河之戰(俄語:Битва на реке Калке,烏克蘭語:Битва на річці Калка)是指西元1223年欽察人及基輔羅斯對抗蒙古的戰爭。 自鐵木真成為大汗後,蒙古開始東征西討,因此居於第聂伯河的欽察人向基輔羅斯的加利奇公國求助(因欽察人曾包庇蔑兒乞人)。由於兩國存在姻親關係,加利奇決定聯合其他羅斯的公國對抗蒙古,合組成8萬大軍。負責統率蒙古軍的哲別及速不台,駐守在第聂伯河的下游支流卡利奇克河(或譯迦勒迦河)按兵不動。 加利奇的王公姆斯季斯拉夫按捺不住,率兵渡河發動進攻。蒙古軍則向後佯撤,引誘加利奇軍脫離大軍;直到迦勒迦河平原之時,姆斯季斯拉夫才發覺己軍被整齊的蒙古軍分割得七零八落又求助無援。其實當時羅斯其他的大公已經趕到戰場,但因利害關係著想而不願投入戰場。姆斯季斯拉夫最終逃離戰場回到迦勒迦河的對岸,臨走前還燒毀了所有的船隻,結果不但使蒙古軍無法繼續追趕,連其他羅斯軍隊亦無路可逃,通通成為了蒙古的战俘。.

查看 元朝和迦勒迦河之战

迷青瑣倩女離魂

《倩女離魂》,全名為《迷青瑣倩女離魂》,取材自唐朝陳玄祐所作傳奇《離魂記》,是由元曲作家鄭光祖所創作的雜劇。今有《古名家雜劇》本、《元曲選》本、顧曲齋本、《柳枝集》本等四種版本。.

查看 元朝和迷青瑣倩女離魂

进士

进士原是科舉的科目之一。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到了元朝以後,惟存進士一科,遂成為科舉功名的最高等級。民间又称考中进士为“金榜题名”。.

查看 元朝和进士

在日本很常見的煎茶 一個人正在製作抹茶 茶,是指利用茶樹的葉子所加工製成的飲料,多烹成茶湯飲用,也可以加入食物中調味,又有藥用。葉羽,茶經,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1.11現代的茶主要按製作工序分爲六大類,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中國查葉詞典,陳宗懋.楊亞軍,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7。茶大多種植在梯田。.

查看 元朝和茶

范文虎

范文虎(),南宋權臣賈似道的女婿,后向元朝投降,担任兩浙大都督、中書右丞等职,并參與忽必烈第二次征日之戰。 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元軍長驅直下,圍攻重鎮襄陽、樊城,襄樊被困三年,賈似道一直對度宗封鎖消息,並將洩密者誅殺,“由是边事虽日急,无敢言者。”咸淳六年(1270年),南宋以李庭芝督軍援襄樊,范文虎不受李庭芝節制,賈似道竟命范文虎從中牽制李庭芝。咸淳八年(1272年)三月,樊城外城被元軍攻破,宋軍只好退守內城。賈似道遣范文虎前往,文虎“日攜美妾,走馬擊球軍中為樂”。咸淳九年正月,张贵与范文虎约定在龙尾洲两面夹攻元军。范文虎竟违约,以风雨惊疑,退屯30里。張貴戰敗被殺。後來失守襄樊,襄樊失陷之后,陈宜中请杀范文虎,賈似道為掩飾其咎,僅降一职,出任安慶知府,後在安慶降元。 元朝時任兩浙大都督。至元十八年(1281年)征日本,史稱“弘安之役”,至日本壹岐、平戶等島,八月一日遇颱風,臨陣脫逃,竟將十餘萬遠征軍將士遺棄在海島上,報稱敗狀,並歸咎厲德彪、王國佐等。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十一月庚子,范文虎為中書左丞,商且樞密院事。後來,忽必烈透之前征日本之役逃回京師的3位倖存者而得知真相,范文虎被革职查办。 1302年,范文虎去世。 范文虎与其妻陈氏的合葬墓位于今安徽安庆棋盘山,1956年考古发掘确认。.

查看 元朝和范文虎

郝經

郝經(),字伯常,陵川縣魯山(今属山西晋城)人。元朝官员,儒士。.

查看 元朝和郝經

胡三省

胡三省(),原名滿孫,字身之,又字景參,號梅澗,寧海中胡村人,中国南宋末年、元代初年历史学家,浙东史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著有《竹素園集》一百卷及《江東十鑑》、《四城賦》,然已散迭不可得見,今存《资治通鉴音注》294卷,《通鉴释文辩误》12卷。.

查看 元朝和胡三省

胥吏

吏又稱胥吏、吏胥、胥史、胥鈔、書吏、書辦,古代掌理案卷、文書小官。 胥吏的制度起源於徭役,即所谓“签充吏役”。《新唐書·卷二十四·車服志》稱:「胥吏、商賈之妻、老者乘葦軬車,兜籠舁以二人。」《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八熙宁六年十二月壬申条载:“时内自政府,外及监司诸州胥吏,皆赋以禄,谓之仓法。”.

查看 元朝和胥吏

郭子興

郭子興(),定遠(今安徽省定远县)人,中國元末群雄之一,是使明太祖朱元璋在後來能崛起的關鍵人物。.

查看 元朝和郭子興

郭守敬

郭守敬(),字若思,邢台人,中國元朝的天文學家、數學家和水利學家。.

查看 元朝和郭守敬

郭菩萨

#重定向 赵丑厮.

查看 元朝和郭菩萨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指中国明代早期1405年至1433年間的七場連續的大規模遠洋航海,跨越了東亞地區、印度次大陸、阿拉伯半島、及東非各地,被認爲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遠洋航海项目。从1405年(明永樂三年)到1433年,明成祖命鄭和率領二百四十多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的龐大船隊遠航,拜訪了三十餘個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這段時期是在迪亞士發現好望角的七十年前及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的八十年前;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遠航航海项目。郑和船隊七次下西洋的總航程達到七萬多海里,長度相當於地球圓周的三倍有餘。 郑和船隊曾经航行至東海、南海、泰國灣,繞過馬六甲海峡進入安達曼海及孟加拉灣,再繞過整個南印度至阿拉伯海、波斯湾,從亞丁灣進入紅海,亦有航行至東非馬達加斯加北部更远的海域,到达沿海三十多個國家及島嶼,包括東南亞的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暹羅;印度的古裏、榜葛剌;阿拉伯半岛的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東非的木骨都束、莫桑比克贝拉港。郑和舰队的七次遠洋有六次是在明成祖永乐年间(1402年至1424年)開始,而最後的第七次远航是在明宣宗宣德元年(1425年至1435年)開始。前三次远航最远到达印度西南海岸的卡利卡特,而第四次最远航行至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最后,船队远航至阿拉伯半岛和东非肯尼亚。 《鄭和航海圖》是世界現存最早的航海圖。.

查看 元朝和郑和下西洋

郑光祖

鄭光祖(约1260-约1320年),字德輝,平陽襄陵(今山西襄汾縣)人。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和散曲家,與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齊名,後人并稱「元曲四大家」。生平甚無記載,只知他“為人方直,不忘與人交,故諸公多鄙之;久則見其情厚,而他人莫之及也。”伶人稱他為「先生」,死後由伶人火葬於杭州靈隱寺。所作雜劇可考者十八種,現存《周公攝政》、《王粲登樓》、《翰林風月》、《倩女離魂》、《無塩破連環》、《伊尹扶湯》、《老君堂》、《三戰呂布》等八種;其中,《倩女離魂》最著名,後三種被質疑並非鄭光祖作品。除雜劇外,鄭光祖寫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數二套流傳。.

查看 元朝和郑光祖

興都庫什山脈

兴都库什山(هندوکش)是位于中亚,东西向横贯阿富汗的山脉。 興都庫什此名稱的由來還沒有統一的說法,有許多學者、作家提出不同的理論。在亞歷山大大帝的時代,其被認為是「印度的高加索山」或「印度河的高加索山」(相對於裏海與黑海間的高加索地區),因此過去的記錄者認為興都庫什這個名稱可能是因此而衍生出來的。Hindū Kūh(ھندوکوه)與 Kūh-e Hind(کوهِ ھند)通常用來指稱隔開從喀布爾河、赫爾曼德河到阿姆河中間盆地的整個區域,或者說是指座落在喀布爾河的西北方區域。 东端较高,属于帕米尔高原的延伸,海拔大约在4,500-6,000米之间;西端大约为3,500-4,000米。山脉总长大约966公里。.

查看 元朝和興都庫什山脈

蘭科

蘭科(学名:Orchidaceae)植物俗称蘭花,亦叫胡姬花,是開花植物中世界性分布和具多樣性的科,与开花常常是五颜六色的和常常芬芳的,通常俗名称为蘭花科。 蘭科现在大约有已经接受的28,000个物種,分布在有736屬中 (See External links below).

查看 元朝和蘭科

蘭納

蘭納(อาณาจักรล้านนา Anachak Lanna),是泰国歷史上的一個曾經控制泰北地區的王國。1292年,傣阮族人庸那伽国王孟萊王(พญาเม็งราย,Phaya Mengrai)于清迈城建立。1558年,为缅甸东吁王朝所征服。1774年,暹罗又从缅甸手中夺取清迈。1892年,暹罗正式将清迈纳入版图。雖然通常被稱作北部泰族,但實際上他們的文化和語言與泰國中部的小泰人差異很大。中国元代称之为八百媳妇国,明代称为八百,又有八百大甸、小甸之区别,清代常称之为景迈、整迈。.

查看 元朝和蘭納

阳山县

阳山县位于中国广东省西北部,南岭山脉的南面,连江中游,属于清远市管辖。东边与广东省英德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交界,南边与广东省怀集县、广宁县、清新县毗邻,西边与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州市接壤,北边与湖南省宜章县相连,总面积为3372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为52万。县政府驻地在阳城镇。.

查看 元朝和阳山县

阿合馬

阿合馬(阿拉伯语:、Ahmad Fanākatī,),元朝色目人,元世祖忽必烈時的近臣之一,出生於費納喀忒(今烏茲別克境內),官至宰相。.

查看 元朝和阿合馬

阿姆河

阿姆河(آمودریا;Amudaryo;د آمو سيند;Amyderýa;Амударё),是中亞最長的河流。在古代,這條河被認為是大伊朗和圖蘭之間的邊界。.

查看 元朝和阿姆河

阿尤布王朝

阿尤布王朝(Ayyubid dynasty)為12世紀-13世紀統治埃及、敘利亞、葉門的伊斯蘭教王國。該王朝由庫尔德人建立,全盛時期的版圖延伸至聖城麥加與北伊拉克。由阿尤布、谢尔库赫兄弟帶領的阿尤布家族原先是赞吉王朝的士兵,后來在阿尤布之子、埃及民族英雄萨拉丁帶領下获得了独立地位。 薩拉丁於1169年成為埃及總督。1171年,萨拉丁在阿拉伯帝国法蒂玛王朝末代哈里发死后解散法蒂玛王朝,建立了阿尤布王朝。薩拉丁花费了接下来的十余年去東征西討,到了1183年,王朝佔有埃及、叙利亚、北部美索不达米亚、漢志、也门及西至突尼斯的北非沿岸。在1187年的哈丁战役中,又取得对耶路撒冷王国的胜利,但是不久以后十字军又重新控制了巴勒斯坦的海岸线。 萨拉丁逝世后,他的兒子們爭奪對王朝的控制權,最終由薩拉丁之弟阿迪勒一世於1200年登上蘇丹的寶座。但自從1250年代起,尤其是蒙古人在1260年取得对阿尤布王朝的控制之後,王朝愈加衰微。蒙古人离开以后,马木留克(马穆鲁克)人在哈马推翻了阿尤布王朝最后一任统治者。 尽管时间短暂,但是阿尤布王朝开创了一个经济繁荣的时期,并且使得伊斯兰世界的文明再一次兴盛。.

查看 元朝和阿尤布王朝

阿尔泰山脉

阿尔泰山脉(维吾尔语:ئالتاي تاغ تىزمىسى;Алтай;ᠠᠯᠲᠠᠢАлтай或Алтайн нуруу;)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和蒙古西部。西北延伸至俄羅斯境内。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2000公里,海拔1000—3000米。北部的平均海撥2050米,南部的平均海撥2377米。高峰有別盧哈山(4506米),友谊峰(4374米),奎屯山(4082米)等。中段在中国境内,长约500千米。森林、矿产资源丰富。 “阿尔泰”在蒙语中意味“金山”,从汉朝就开始开采金矿,至清朝在山中淘金的人曾多达5万多人。阿尔泰语系从阿尔泰山得名。.

查看 元朝和阿尔泰山脉

阿忽台

阿忽台(,),燕只斤氏,元成宗时期的大臣。 阿忽台于大德五年(1301年)出任知枢密院事。大德七年(1303年)升任中书左丞相。成宗晚年多病,朝中大权由卜鲁罕皇后与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执掌。阿忽台追随卜鲁罕,同哈剌哈孙一派明争暗斗。大德十一年(1307年)成宗逝世后,卜鲁罕与阿忽台等人合谋,企图先以卜鲁罕摄政,再拥立忽必烈之孙安西王阿难答为帝继位。而哈剌哈孙则派人迎怀宁王海山与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前来大都发动政变。爱育黎拔力八达到达后将阿忽台、卜鲁罕、阿难答等人逮捕。阿忽台后以“乱祖宗家法”之罪名被处决。.

查看 元朝和阿忽台

阿勒颇

--颇(حلب;阿拉米语:ܚܠܒ )又譯作阿勒--,是叙利亚北部城市,阿勒颇省的首府。 叙利亚内战前,阿勒颇拥有逾200万人口,是叙利亚的第一大城市。从历史上看,阿勒颇是人类最古老的定居点之一,考古学发现在公元前5000年时这里就有人居住。古希腊人称这座城市为“贝罗埃亚”。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这里称为哈勒普。阿勒颇的名字在法国托管时期才开始官方使用。 阿勒颇占据了幼发拉底河和地中海之间的关键位置,是古代商路上的一个重要地点。开始时它只是建在一些小山丘上的小城,后来发展成大型城市。以阿勒颇为中心形成的阿勒颇省占据了1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并拥有约370万人口。 敘利亞內戰在2011年爆發後,2012年開始的阿勒颇之战在市內造成嚴重破壞。.

查看 元朝和阿勒颇

阿瓦

阿瓦(အင်းဝမြ,Ava),是緬甸古地名,今缅甸曼德勒省皎克西縣德达乌鎮阿瓦城,也是緬甸地區於14世紀中期左右建立的王朝(1364年-1555年),而不論是地名或王朝,名稱涵蓋「寶石」的意思。以阿瓦都市為主軸的阿瓦王朝常年與撣邦爭戰,後來遭撣邦攻入,其建都阿瓦古城的政權,一直到1753年才瓦解。 南明永曆帝朱由榔曾逃竄至緬甸境內,居於此處,後發生咒水之難。 Inwa Category:緬甸歷史 Category:東南亞古國 缅.

查看 元朝和阿瓦

阿难答

阿难答(;)是元世祖忽必烈之孙,忽必烈三子秦王忙哥剌之子,封安西王,统辖西夏之地,后在宫廷争斗中被元武宗海山处死。忙哥剌也是一個穆斯林。 他信奉伊斯兰教。他的部下十五萬軍人受到他的影響,大多是穆斯林。他在六盤山或長安居住。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有能力爭奪帝位的穆斯林,勢力西到吐蕃,南到四川,西北到吐魯番。 拉施德丁說,由於忙哥剌忙於征戰,他把阿難答交給一位中亞穆斯林蔑克帖兒·哈散·阿黑塔赤撫養,他的妻子祖來哈把他奶大,耳濡目染之下,他信仰伊斯蘭教。元成宗曾就此干涉他的信仰,因他為蒙古兒童行割禮,可是回回人大力支持他。 1307年春,元成宗去世,阿難答與海山爭奪帝位,失敗後被捕,斩于上都。他的部下退入西北吐魯番,也是中國西北多穆斯林的原因。.

查看 元朝和阿难答

阿音札鲁特战役

阿音札鲁特战役(Battle of Ain Jalut, معركة عين جالوت),亦作艾因札鲁特战役,是1260年9月3日在巴勒斯坦北部进行的一场战役,对战双方是穆斯林的埃及马木留克王朝和蒙古帝国军队,该战役以埃及军队全胜而告终,这也宣布蒙古帝国未能进一步向西侵略到非洲。 不過,马木留克王朝在這場戰爭中勝利的真正原因是1259年7月27日蒙哥大汗的去世,導致負責西征的旭烈兀率領蒙古軍主力回師爭奪汗位,而留下为数不多的蒙古軍在數量上遠遠少於原先用於攻打西亞地區的軍隊,結果戰敗於马木留克王朝。 旭烈兀於1262年回到伊兒汗國後,並沒有率領其主力對马木留克王朝進行報復,這是因為他與金帳汗國信仰伊斯蘭教的別兒哥汗對1258年掠奪巴格達一事結仇,結果導致伊兒汗國和金帳汗國兩汗國之間的激烈戰爭,使他再也沒有精力去顧及马木留克王朝。 马木留克蘇丹忽秃思的手下拜巴爾表現出色,但他向蘇丹請求以阿勒頗為封地,得不到,在回埃及途中殺死他,自立為第四代蘇丹。.

查看 元朝和阿音札鲁特战役

阿薩辛派

阿薩辛派(حشّاشين、)是中古時期活躍於阿富汗至敘利亞山區的一個穆斯林“異端”教派,以秘密的暗殺組織聞名。以里海南岸山区为根据地,中心设在阿剌模忒堡(意为“鹰窠”)。“阿萨辛派”在中国古籍中被称为木剌夷,木罗夷或木乃奚,可能源自阿拉伯語(),意指無神論者。该词语有另一种说法。即“阿萨辛”一词,源于印地语“哈沙辛”(Hashashin)或称曼苏尔(Mansur),是指罂粟花果割出的浆汁的物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鸦片”。因为,被称为“阿萨辛”的创始人,就是向他的崇拜者发放鸦片,使其上瘾后,在操纵训练他成为他的杀手。而“哈沙辛”“曼苏尔”词语,与蒙古语似乎有关联,蒙古语称“苦的味道”为“嘎辛”(gashuun),应该是指罂粟的苦味。而“曼苏尔”一词,原本就是蒙古语(Manshuurakh)意指人迷糊或昏沉状态。而人吸食鸦片后,就会产生这样的状态。而从英国东印度公司殖民印度时,大量制造售卖鸦片的历史,可以确定其词源源于印度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印证蒙古高原的蒙古裔游牧民族古代迁徙侵入南亚西亚地区,建立政权的历史。被称为突厥人的民族,很可能就是这些迁徙的蒙古人与南亚,西亚族裔融合,语言发生变异的结果。这一点在公元四世纪崛起的突厥人政权,在今蒙古国树立的记述民族历史的石碑碑文中看到端倪。.

查看 元朝和阿薩辛派

阿里不哥

阿里不哥(,約1219年-1266年),又譯阿里布哥,蒙古貴族,是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幼子,根据《元史》,拖雷有十一子,正妻唆鲁禾帖尼生蒙哥(长子)、忽必烈(第四子)、旭烈兀(第六子)、阿里不哥(第七子)四子。也就是說,他是蒙哥、忽必烈、旭烈兀之弟。他们四人的生母都是拖雷正妻唆鲁禾帖尼。.

查看 元朝和阿里不哥

阿里海牙

阿里海牙,Ariq Qaya,后代称贯氏,畏兀儿人。中国元朝初年的军事家和政治人物。 阿里海牙自幼聪敏善辩。后随世祖忽必烈。1258年,随忽必烈攻南宋。至元五年,签河南行省事,与元帅阿朮等攻宋取襄阳破樊城,后与丞相伯颜、元帅阿术等拔沙洋、新城,降复州、汉口、鄂州、汉阳。至元十二年镇鄂州,并攻取江陵。至元十三年取湖南,进兵广西。至元二十三年初,为湖广行省左丞相,五月,病死于上都。后追封为楚国公。 其子忽失海牙官至湖广行中书省左丞相。.

查看 元朝和阿里海牙

阿速台

阿速台,元宪宗蒙哥次子,母奎帖尼贵妃。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位,阿速台支持阿里不哥。察合台后王阿鲁忽大败阿里不哥将哈剌不花,于是恃胜轻敌,还驻亦剌八里,不设防。阿速台率所部袭击阿鲁忽,入自铁门,夺阿力麻里城。至元元年(1264年),阿速台与弟昔里吉、玉龙答失降忽必烈,忽必烈赦免了他。《史集》记载有阿速台四子,《元史》107卷记载阿速台无子。.

查看 元朝和阿速台

阿朮

阿(;)又译阿術,蒙古烏梁海人,蒙古帝國大將,四狗之一的速不台之孫,兀良哈台之子。.

查看 元朝和阿朮

阿拔斯王朝

阿拔斯王朝(العبّاسيّون)是哈里發帝國的一個王朝,也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二个世袭王朝。于750年取代倭馬亞王朝,定都巴格達,直至1258年被旭烈兀西征所滅。阿拔斯王室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伊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卜的後裔。在该王朝统治时期,中世纪的伊斯兰教世界达到了极盛,在哈倫·拉希德和马蒙統治時期更達到了頂峰。古代中国(新旧唐书)史籍稱之為黑衣大食 。.

查看 元朝和阿拔斯王朝

阿拉乌丁·摩诃末

阿拉丁·摩訶末(علاءالدين محمد,ʿAlā al-Dīn Muḥammad;),或譯為摩訶莫,摩訶墨。是花剌子模沙阿,也是图儿干合敦和前任沙阿拉乌丁·帖乞失的兒子。 1200年,阿拉乌丁·摩诃末即位,仍向西遼稱臣。他的第一次戰爭是與阿富汗的古爾王朝開戰。第一仗在阿姆河畔,古尔王朝前往攻击花剌子模,摩诃末在西遼幫助下打退古爾人。在1206年,他殺了西遼的使節因什。1210年,乃蠻太子屈出律逃亡西遼,對花剌子模進行策反:如摩诃末蘇丹的軍隊首先進入西遼首都,直到阿力麻里,和田,喀什噶爾归花剌子模帝国。如屈出律先入首都,則錫爾河畔的費納喀特以东归屈出律。後來花剌子模與西可汗王朝聯攻西遼。 花剌子模於1210年在西遼國西部城池塔拉斯打敗西遼將軍塔陽古,花剌子模帝国至此占领了原西遼國西部,包括原西可汗王朝河中領土,這是因為後來撒馬爾罕的奧斯曼·伊本·易卜拉欣殺了花剌子模人,重新臣服西遼,花剌子模的摩诃末報復。1217年,因查出阿拔斯王朝的巴格达哈里發有意與西遼夾擊花剌子模,摩诃末因此召開教長大會,要求另立哈里發,並向报达(巴格達)的哈里发发动战争,军队到达阿撒答巴忒,兵马冻死多半。摩诃末的母亲图儿干合敦是康里人,乘摩诃末远征之机,依仗康里将领,别居乌龙格赤(今土库曼斯坦乌尔根奇)另立朝廷,干预国政,遂造成母子不和,其实此时的花剌子模帝国实质已处于极度分裂的亡国灭种的危险之中。所以,花剌子模国虽拥兵四十万,但其战斗力十分松散,在1219年底至1221年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彻底屠杀和摧毁。 另一方面(1217年),蒙古成吉思汗向花剌子模派出一支450人的穆斯林和平商隊,被訛答剌城守將海兒汗亦納勒術误指為間諜,報告摩诃末;摩诃末命亦納勒術拘留商人,但是亦納勒術自作主張殺了商人。後來成吉思汗派巴合剌為首的三人使團,要求賠償。因為亦納勒術是图儿干合敦的侄兒,他也沒及時制止。因此他殺了正使,燒了二位副使的鬍鬚。1219年正式開戰。摩诃末把他的军队分散在锡尔河一线与中亚河中地区的各设防地区之间。结果,尽管花剌子模军在总人数上佔优势,但是,他们在每一单独点上的人数比成吉思汗大军的少。他沒有接受兒子札蘭丁的建議,在阿姆河佈防,因為他害怕康里人一旦戰敗會降蒙古。 他後來逃出撒馬爾罕,八天後失守,大將塔孩汗、巴力失馬思汗、八剌汗、撒兒昔黑汗戰死,只剩下阿勒巴兒汗逃回乌龙格赤。成吉思汗發現蘇丹已經逃跑,命哲別、速不台追捕。他先逃亡巴爾赫,再前往呼羅珊的内沙布尔,逃入里海西岸額別思寬港(Atiskun)的一個名為額別思寬島(或譯為阿必思昆島,已陸沉)的小島上,不久死於島上,由札蘭丁繼位。.

查看 元朝和阿拉乌丁·摩诃末

阿拉伯人

有三种方式可以判断一个人多大程度上是阿拉伯人。.

查看 元朝和阿拉伯人

赤老溫

赤老溫(),《蒙古秘史》作赤剌溫,又作齊拉袞。蒙古速勒都思氏人,鎖兒罕失剌之子,與博爾朮、木華黎、博爾忽合稱「四杰」,其以驍勇善戰而著稱。原屬泰赤烏部,幼年時遇見遭泰赤烏人俘虜的成吉思汗(鐵木真),其與父鎖兒罕失剌,弟沉白,妹合答安一同幫助成吉思汗成功脫險。赤老溫成年後,投奔成吉思汗麾下,并在與克烈部聯合,對抗乃蠻部曲薛吾軍的戰鬥中立下戰功,受封「把阿禿兒」稱號。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封鎖兒罕失剌、沉白、赤老溫父子三人為千戶,統領色楞格河地區。赤老溫世任「怯薛軍」之長,享「九罪而不究」之賞。.

查看 元朝和赤老溫

赵天麟

赵天麟(),字君达,中国教育家。.

查看 元朝和赵天麟

赵丑厮

赵丑厮(),元朝中期河南白莲教首领,河南行省息州(今河南息县)人。 赵丑厮以传教为手段,与郭菩萨一起组织群众,从者日众。泰定二年(1325年)六月,赵丑厮、郭菩萨宣传弥勒佛当有天下,号召群众起义。元泰定帝对此十分忌惮。朝廷闻报,命宗正府、刑部、枢密院、御史台及河南行省官拘捕审治,十二月,赵丑厮、郭菩萨被官府捉拿杀害。余众被杖、流放。.

查看 元朝和赵丑厮

赵昺

宋帝昺趙昺(音:ㄅㄧㄥˇ、同丙)(),宋朝末代皇帝(南宋第九位,1278年5月10日—1279年3月19日在位)在位313天,得年7岁。宋朝第十五位皇帝宋度宗趙禥的七子,母俞修容。前任皇帝宋端宗趙昰的異母弟。先後封為永國公、信王、廣王等。.

查看 元朝和赵昺

闊端

闊端(Köden,《史集》 كوتان Kūtān,1206年—1247年或1251年),元太宗窝阔台第二子,忽帖尼皇后所生。 1235年,蒙古帝国分兵三道伐南宋,阔端将大军从秦、巩入蜀。十一月,攻石门,金将汪世显降蒙。当时金朝亡两年,都总管郭虾蟆据金州、兰州、定州、会州四州,坚守不下。阔端派裨将按竺迩攻克会州,郭斌死,三州降。遂入南宋沔州,俘获知州高稼。 1236年,大举伐蜀,阔端率汪世显出大散关,分兵命末哥率领按竺迩等出阴平会师成都。九月,阔端与宋朝利州统制曹友闻在阳平关大战,获胜,招降利州路、潼川府路。十月,入成都。1239年,蒙古回师,成都被南宋收复。1241年,阔端再派汪世显,按竺迩等袭克成都府。当年,元太宗去世,乃马真后称制,蒙古停止攻势。1242年,宋朝命余玠为四川安抚制置大使,收复了蒙军占领的部分州县。宋军坚守,蒙军停止进攻。 阔端到西凉府(凉州,今中国甘肃武威市)开府,承制行专封拜。听从河西人(西夏)高智耀的建议,消除儒生的役籍。1246年,其兄贵由即位。1247年,吐蕃诸部宗教界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属于萨迦派,简称萨班)与阔端在凉州议定了吐蕃归附的条件,其中包括呈献图册,交纳贡物,接受派官设治,吐蕃地区纳入大蒙古国(蒙古帝国)治下,史称“凉州会盟”。 阔瑞去世时,西域女巫法特玛(法蒂瑪)用巫蛊术诅咒阔端,撒马尔罕人希雷揭发其事,阔端临死也遣使禀告大汗自己为法特玛所害。丞相镇海审理法特玛,法特玛被处以极刑。不久,又有人告希雷厌禳诅咒皇子忽察,希雷也伏诛。 阔瑞五子:灭里吉歹,蒙哥都,只必帖木儿,帖必烈,曲烈鲁(后裔为汾阳王、荆王)。其女卜鲁罕、八不叉嫁高昌回鹘亦都护纽林·的斤,孙女朵儿只思蛮嫁给高昌王帖睦爾普化(八卜叉之子)。.

查看 元朝和闊端

藍玉

藍玉(),南直隶定遠(今属安徽)人,与胡惟庸同乡,常遇春妻弟,明初名将,洪武十二年秋封永昌侯,二十年拜征虜大將軍。二十一年拜大將軍、涼國公。後遭疑謀反,被明太祖處決,株連一萬五千人,是為明初之「藍玉案」。.

查看 元朝和藍玉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Төвөдийн Буддын шашин),或称藏语系佛教,或俗稱喇嘛教,是指傳入藏区的佛教分支。屬北傳佛教,与漢傳佛教、南傳佛教并称佛教三大地理体系,歸属于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傳承為其主要特色。藏傳佛教並沒有南传佛教傳承,說一切有部及經量部對藏傳佛教的形成,雖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不過在佛教的修行方式與戒律上,兩者並不相同,也無直接必然的關係。 藏传佛教以卷帙浩繁,渊博深奥的藏文文献著称。有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藏语文与记录佛教原始经典使用的梵文有紧密的传承关系,从梵文翻译的内容,不论词意,藏语是唯一可以还原梵语的语言文字。藏语文也是唯一完整地记录自释迦牟尼佛诞辰两千多年来,形成和发展的佛教教义、佛教哲学,以及佛教科学的文字,包括那烂陀传承中,所有的显、密论典。特别是因明论典的教、学传承和方式,当今惟有在藏文中有完整记载和保存。國學大師章炳麟評價西藏學術傳統:“既有文明之學,不受他熏”。然而,聖嚴法師認為藏傳佛教的發展是西藏本土的苯教等民间宗教加上印度晚期混合婆羅門教的佛教密教思想而完成的,整體而言是印藏的合璧。 藏传佛教始於松贊干布時期,佛教由毗俱底公主自尼泊爾和唐朝文成公主自汉地傳入藏区。在赤松德贊時期古印度佛教僧侶寂護將印度佛教傳入西藏,及隨瑜伽行自續派,莲花生来到藏区,制服本地原始苯教的同時,也接受西藏苯教等本土宗教的部分內容,逐渐建立了密教的基礎,此一时期称为前弘期。此后经朗达玛灭佛的波折,西藏佛教经过朗达玛時期灭佛运动的破坏后,约百年之久,到了中国宋朝初年,才又渐渐复兴起来,并逐渐形成了宁玛、噶举、噶当、萨迦、觉囊、格鲁等各派的传承,此一时期称为后弘期。 在宗喀巴創格魯派,成為藏傳佛教的主流後,藏密大盛,又因與中國政權關係密切,在西藏出现了政教合一,由兩位固定的轉世僧侶代中國政權統治西藏,分別稱作達賴與班禪。藏傳佛教的流传地集中在中国藏区、尼泊尔、不丹、印度的喜马偕尔邦、拉达克和达兰萨拉。13世纪,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至今,蒙古、土、裕固、普米等民族,仍多信奉藏传佛教。近现代,藏传佛教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

查看 元朝和藏傳佛教

藏族

藏族是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上、使用藏语的民族,自称“博巴”()。主要分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西藏、川、青、甘、滇,境内人口约630万余人(2010年);在尼泊尔、印度、不丹、巴基斯坦等青藏高原周边国家亦有分布;另有从中国境内移民出境的藏族及其后代近20万。 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吐蕃,藏族从此逐渐形成。藏族使用藏语,通用藏文。主要从事畜牧业、农业。主要信奉藏传佛教,宗教气氛浓厚。常着藏袍。以糌粑为主食,多吃牛羊肉,喜饮酥油茶、青稞酒。牧区多住帐篷,城镇多住碉房。多行天葬。藏历新年为重要节日。 藏族文化悠久、灿烂而独特,文献众多,藏医药、藏历、歌舞、唐卡、金铜佛像等都独具特色。史诗《格萨尔王传》、热贡艺术、藏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查看 元朝和藏族

藩属国

#重定向 朝貢.

查看 元朝和藩属国

董其昌

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思翁,別號香光居士,直隶華亭县(今上海松江區)人。明朝政治人物,書畫藝術家。萬曆己丑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與邢侗、張瑞圖、米萬鍾合稱晚明四家。.

查看 元朝和董其昌

葛剑雄

葛剑雄,浙江湖州人,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者、历史学家,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查看 元朝和葛剑雄

葛逻禄

葛逻禄,乃中亚古代遊牧民族,13世纪时稱「哈剌魯」,有“雪”、“雪山”或雪人的意思。該族分为三姓,分別是「謀落部」(或作謀剌)、「熾俟部」(或作婆匐)與「踏實力部」。之後與西遷的回紇15部組成。文獻中常稱為三姓葛邏祿,曾經與回紇攻滅西突厥,他们与回紇关系密切。 葛逻禄最早遊牧於今额尔齐斯河上游與阿爾泰山西南,臣服於西突厥。唐灭西突厥后,分葛逻禄三部置陰山州都督府、大漠州都督府、玄池州都督府,後析大漠州都督府置金附州都督府,隸屬於崑陵都護府及後來的北庭大都护府。該族曾协助苏定方灭西突厥,但怛罗斯战役中见到唐军远少于对方便背叛唐军,造成唐军惨败仅有数千人逃回,副将李嗣业为了尽快逃走,一路砍杀了不少仍然支持唐军的突厥等异族盟军,才得以尽快脱离战场。後來幾乎領有全部西突厥的旧疆。回紇建國後,成為回紇汗國的客部,分左右二廂,左廂從回紇,右廂自立葉護,半獨立。 今哈萨克斯坦除了西哈薩克斯坦州外,都有他們的後裔。.

查看 元朝和葛逻禄

钦察汗国

#重定向 欽察汗國.

查看 元朝和钦察汗国

钱选

钱选()字舜举,号玉潭,别号巽峰等,中国元代画家,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工青绿山水。.

查看 元朝和钱选

蒲甘王國

蒲甘王國(ပုဂံခေတ်)是東南亞的一個古國,公元849年建國于現代緬甸地區。第一任國王是披因比亞,蒲甘王國是第一個統一緬甸地區的王國。 蒲甘(英文:Bagan,旧称Pagan)是蒲甘王国的首都,位于伊洛瓦底江西岸与亲敦江汇合处,在曼德勒西南145公里。蒲甘建立的歷史比蒲甘王國還要早,據說在105年由驃人建蒲甘小城。847年,披因比亞在蒲甘修建城寨,大興土木,使蒲甘漸漸成為大城市,後成為一國之都。.

查看 元朝和蒲甘王國

蒙古

#重定向 蒙古国.

查看 元朝和蒙古

蒙古帝国

蒙古帝國(1206-1368),正式國號為大蒙古国,是一个横跨欧亚兩洲的全球帝國,也是歷史上鄰接版圖最遼闊的國家。蒙古人武力興盛的時期曾發動三次蒙古西征,在1259年蒙哥汗在位时期,疆域一度达到鼎盛,約2400萬平方公里,但是一年後由於蒙哥汗去世所引發的內戰,導致帝國開始分裂瓦解,蒙古人對於歐亞大陸的影響力也逐漸式微。 蒙古帝國由蒙古人铁木真(成吉思汗)于1206年在斡难河边建立,國號“大蒙古國”。據《蒙古秘史》,其創始於斡难河河源,通常認為創建時間約為鐵木真征服蒙古高原各部落(塔塔尔、泰赤乌、蔑儿乞、乃蛮、克烈、汪古部、以尼伦和迭列斤两大部落组成的蒙兀王国)、始有「成吉思汗」之稱號時的1206年。蒙古帝國建立後屢次對外擴張,成吉思汗在位時開始征伐西夏、金朝、西遼、花剌子模等國,其繼承人又經過兩次大規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去世前已占领包括蒙古高原、中國西北、西南、東北、華北、中亞、西亞以及東歐在內的廣大地域。 成吉思汗領導的第一次西征(1219-1221/1223)滅西遼、花剌子模、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并越過高加索山擊破钦察人各部。 第二次西征(1236-1242)於窩闊台汗在位時期發動、以拔都為主帥,先後征服伏尔加保加利亚、保加利亚人的卡马突厥国,進而滅亡位於东欧平原的基輔羅斯,而後擊潰波蘭王国和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大敗匈牙利王国、保加利亞第二帝国,前锋遠達当时意大利的威尼斯共和国的达尔马提亚,原南斯拉夫地区的拉什卡。 第三次西征(1256-1260)於蒙哥汗在位時期、主帥為旭烈兀,滅亡了木剌夷(暗杀组织)、阿拔斯王朝,以及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蒙古军短时间占领叙利亚,后被新兴的马木路克王朝驱逐)。蒙古帝国在三次的西征中共侵吞40多個國家。 然而,蒙古汗國在1260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争位战后走向分裂。尽管忽必烈于1264年击败阿里不哥,其所主張的對於“蒙古大汗”之位的繼承權並沒有獲得四大汗國的一致承認;原屬大蒙古國的朮赤後王封地、察合臺後王封地、窩闊臺後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封地取得事實上的獨立地位,被稱為四大汗国;其他一些蒙古帝國時期建立的小型汗國多依附于四大汗國。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自稱“蒙古大汗”。1279年大元灭南宋。自此元朝控制領地包括今中國大部地區和蒙古高原。实际处于独立地位的蒙古四大汗国(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與元朝之间互不统属,战争不断,直到元成宗時期才終於獲承認元朝皇帝為蒙古大汗、據宗主地位,之後四大汗国的疆土又陆续经历演变。最後一位元朝皇帝元惠宗被建立明朝的朱元璋於1368年驱逐出中原,其政權存在於蒙古高原地區,史稱北元。北元亡于1388年或1402年,由韃靼部和瓦剌部的首領先後繼承“蒙古大汗”稱號,但是其統治範圍沒有再超出過蒙古高原;其後明朝长期和察合台汗国和欽察汗国及其他的小汗國同時並存,直到17世紀蒙古人建立的主要汗國均致滅亡。最後一任蒙古大汗察哈爾部林丹汗被後金皇太極擊敗,其子额哲后來歸降皇太極,漠南蒙古諸部于1636年3月聚瀋陽,承認皇太極為大汗、統轄漠南蒙古諸部,“蒙古汗國”歷史正式結束。.

查看 元朝和蒙古帝国

蒙古人

蒙古人,可以指:.

查看 元朝和蒙古人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沙朝戰爭爆發在1219年底至1220年,它標示著蒙古與中古大波斯外交和貿易失敗的結果,也是「蒙古西征」的開始。當時雄踞中亞的花剌子模沙朝的國境面積相當於印度次大陸的大小。 武力入侵征服「花剌子模沙朝」並非是成吉思汗最初的計劃。《蒙古秘史》記載,成吉思汗曾經寫信給花剌子模最高统治者阿拉烏丁·摩訶末蘇丹,以平等溫和的用詞之禮問候摩訶末,成吉思汗口述:“摩訶末可汗你統治日落地方,我統治日升地方”,言明且以貿易和文化交流,興盛彼此。當時成吉思汗方與西夏言和、正與他眼中的世仇也是強敵的金朝交戰於滿洲及華北。西方有研究學者認為,土庫曼與其他遊牧民族,彼此多少皆有血緣姻親關係,因此只要貿易順利,在尊重政治及文化的自主性之慣例下,至多納為附庸。該研究也分析,甚至在蒙古侵略中原時,就其觀點視之,早先遊牧民族侵略金朝、宋朝都會有流血事端,花剌子模原本不會有這樣的遺憾出現。Nicolle, David.

查看 元朝和蒙古征服花剌子模

蒙古国

蒙古國(西里尔字母Монгол улс,传统蒙古文:)是一個亞洲單一議會共和制國家,位於俄羅斯聯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交會處,首都與最大城市為烏蘭巴托。蒙古國由行政區劃分為21個省一個直轄市兼首都的烏蘭巴托所構成,其領土面積為1,564,116平方公里。 當前蒙古國的國土是古代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等,多個游牧民族生活和曾經建立政權的地區。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國,1271年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滅亡後蒙古人退回蒙古草原,但經常在邊境與明朝發生衝突。 16到17世紀起蒙古開始受到藏傳佛教影響,17世紀末時蒙古全境被納入清朝統治範圍,1911年清王朝崩潰後,蒙古曾宣布獨立,但未得到眾多國家承認,直到1921年人民革命取得在俄國控制下的獨立,並至1961年加入聯合國開始取得國際確認。 1924年成立的社會主義蒙古人民共和國受到蘇聯很大影響,成為蘇聯的衛星國。 1989年東歐劇變後,蒙古亦在1990年初發生了民主革命,導致1992年頒布了一個實行多黨制的新憲法,並開始向市場經濟過渡。 蒙古國國土面積為1,564,116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19大的國家,也是僅次於哈薩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 ,人口約300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主權國家。蒙古國可耕地較少,大部分國土被草原覆蓋,北部和西部多山脈,南部為戈壁沙漠,約30%的人口從事游牧或半游牧。蒙古國的主要宗教為藏傳佛教,主要民族為蒙古族,亦有哈薩克、圖瓦等其他少數民族分佈於西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660美元(2016年)。 蒙古於1997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繼續尋求增大其在地區經濟和貿易的參與度。.

查看 元朝和蒙古国

蒙古四大汗国

蒙古四大汗國,簡稱四大汗國,是對蒙古帝國及其分裂后存在的窩闊台汗國、察合台汗國、欽察汗國、伊兒汗國這四個蒙古汗國的合稱。.

查看 元朝和蒙古四大汗国

蒙古秘史

《蒙古秘史》,或稱《元朝秘史》、“脫卜赤顏”,共十五卷,成書於1252年,作者不詳。自成吉思汗二十二代先祖孛兒帖赤那、豁埃馬闌勒,至窩闊臺可汗十二年(1240年)為止。被譽為蒙古史三大要籍之首。咸豐、同治年間,廣東順德人李文田感《元朝秘史》多滋葛,為之作注。.

查看 元朝和蒙古秘史

蒙古第二次西征

#重定向 长子西征.

查看 元朝和蒙古第二次西征

蒙古草原

#重定向 蒙古高原.

查看 元朝和蒙古草原

蒙古西征

#重定向 蒙古征戰.

查看 元朝和蒙古西征

蒙古高原

蒙古高原()(蒙古地区),泛指亚洲东北部高原地区,亦即东亚内陆高原。蒙古高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达阿尔泰山脉,北连萨彦岭、肯特山、雅布洛诺夫山脉,面積約260萬平方公里,南界戈壁沙漠,包括蒙古国全部,俄罗斯南部的图瓦、布里亚特共和國与外貝加爾邊疆區,中国东四盟地區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地区。大部为古老台地,仅西北部多山地,南部邊緣为广阔的戈壁,中部和东部为大片丘陵。平均海拔1580米。这一带有记载以来先后成为多个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例如匈奴、乌桓、鲜卑、柔然、铁勒、突厥、回鹘、契丹等。欧洲地理大发现时期这一地区主要为蒙古族的活动区域,故被称为“蒙古高原”。.

查看 元朝和蒙古高原

蒙古语

蒙古语是蒙古民族说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語族。蒙古语有很多方言,主要分为中部方言、西部方言(卫拉特语)、北部方言(布里亚特语)和东部方言(科尔沁-喀喇沁)。蒙古语接近辽国的契丹语,但是由于契丹文尚未完全解读,很难进行语言历史比较。 现在中国内蒙古以傳統蒙古語字母书写,並和簡體中文一起並列使用,而蒙古國在蒙古人民共和國時期由於苏联影响,废除了传统蒙文,主要使用西里尔字母,現已恢復使用傳統蒙文,使用量較少。 为了方便,这里使用的是蒙古文的转写,这种写法代表蒙古语在13世纪的发音,与现在的方言有明显的区别。但是,从这种写法可以推断现在各种方言的读音,而进行相反的转换(从现在的发音推断古蒙古语的发音)则很困难。.

查看 元朝和蒙古语

蒙古源流

《蒙古源流》是蒙古编年体通史,共八卷,作者薩冈,成書於清康熙元年(1662年)。 蒙古源流分为前言、正编、后记三部分,以“喇嘛佛教為綱,以各汗徒之世係為緯”,根據《古昔蒙古汗等源流大黃冊》等7種蒙、藏文資料寫成,是研究蒙古史和鄂尔多斯历史的重要史料。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蒙古喀爾喀部親王成袞扎布將《蒙古源流》的抄本進獻乾隆,乾隆下旨譯成滿文,后又译成汉文,定名为《钦定蒙古源流》,收入《四库全书》。满译本错误很多,导致清代的汉译本也有很多的错误。.

查看 元朝和蒙古源流

蒙古文字

#重定向 蒙古語文字.

查看 元朝和蒙古文字

蒙古族

蒙古族()是东亚及中亞的主要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蒙古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全球蒙古族人口约为一千万人,其中六百萬人居住在中国大陸境内,其餘的分佈于蒙古國以及俄罗斯。於中國大陸的蒙古族人主要居住於內蒙古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而在俄罗斯的則主要居住於布里亞特和卡爾梅克。 到近代19世紀末以後,由於「民族」一詞的含義引入,「蒙古族」便就取代「蒙古人」成為這一族群的正式名稱。 蒙古族所說的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現代蒙古人的祖先稱為。.

查看 元朝和蒙古族

蒙古攻西辽之战

蒙古攻西辽之战,1218年起,成吉思汗為控制通往中亞及西亚商貿路線:絲路,在擊敗西夏、征服回鹘部後掌握絲路東段,繼而攻擊曾經護衛回鹘的西遼國,掌握絲路中段貿易財富;此戰由大將哲別僅領蒙軍鐵騎兩萬多即達成戰勝任務;亦可視作蒙古第一次西征前哨戰之序幕。 Category:蒙古西征 Category:西辽 分類:蒙古帝國戰役.

查看 元朝和蒙古攻西辽之战

蒙宋戰爭

#重定向 宋元战争.

查看 元朝和蒙宋戰爭

蒙哥

蒙哥汗(,),大蒙古国第四任大汗,也是大蒙古国分裂前最後一個受普遍承認的大汗。他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长子、窝阔台的养子,由窝阔台的昂灰皇后抚养长大。1251年7月1日登基,在位8年零2个月。其间长期主持对南宋、大理的战争,为其弟忽必烈最终建立元朝奠定坚实基础。 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成,元廷追尊蒙哥庙号为宪宗,谥桓肃皇帝 。.

查看 元朝和蒙哥

蒙兀国

蒙兀国(;1148年—1171年)或称蒙兀汗国或蒙兀王国,由蒙古乞颜部合不勒所建。 五代十国及北宋时期,中国北方由契丹人的辽朝统治,蒙古各部落(原名室韦)也受其控制。1125年,金朝灭辽,并大举南下,攻克宋都汴京,掳徽、钦二帝(参见靖康之耻);然后继续挥兵南下,直捣临安。南方战事紧急,金军虽然捷报频传,却也无暇北顾。于是蒙古草原上的孛儿只斤部落酋长合不勒趁机脱离辽朝自立,拓土开疆,威势日盛,附近各族于是在1127年推举他为蒙古部长,遂称“合不勒汗”。 不久,金太宗完颜晟宣召他入朝,席间合不勒汗酒醉失态,冒犯龙颜,自此便与金廷构隙(实际上,金政府一直为蒙古势力崛起感到不安)。合不勒汗回国后,金使前来诱他投降,他一怒杀死来使,整兵抗金。金廷先遣胡沙虎往讨,大败而还。适逢金太宗逝世,熙宗即位。合不勒汗起兵连寇金边,陆续攻取了金朝的西平、河北等二十七团寨。金朝既而又遣名将兀术出征蒙古,两年未分胜负,于1148年与合不勒汗议和,割二十七团寨,岁给衣食,并册封合不勒为“蒙兀国王”。 合不勒死后,王位传于堂弟俺巴孩。金廷由于内部虚弱,急切地想要削弱蒙古人的力量,遂决定在蒙古与塔塔儿部(并非今日之“塔塔尔族”)两部落之间构隙。时塔塔儿部落的一个巫医疗死蒙兀部落一亲眷,被俺巴孩族人斩首。塔塔儿人兴兵复仇,战败,遂佯装乞和,借机掳走了俺巴孩父子数人。为发泄怨气,塔塔儿人竟将俺巴孩钉在木驴上游街,最后俺巴孩惨死。两族从此结下恩怨。(一说,“巫医事件”发生在合不勒汗时期,后俺巴孩即位,与合不勒的一个儿子一起带女儿去塔塔儿部联姻,结果途中被捕,被送交金廷。) 尔后,王位由合不勒的另一个儿子忽图剌继承。其后是也速该,他在1170年或1171年赴塔塔儿的一次宴会中中毒身亡,他的儿子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逃亡,蒙兀国灭亡。.

查看 元朝和蒙兀国

蒙越戰爭

蒙越戰爭(),或元越戰爭、蒙古越南戰爭、蒙古侵越戰爭、越南抗蒙戰爭,是指歷史上蒙古(元)對越南陳朝的侵略戰爭。越南對抗蒙元的戰爭共有三次,分別發生在1257年至1258年,1284年至1285年,以及1287年至1288年。在每次戰爭前后,雙方均進行過外交活動。 如今,越南視抗蒙戰爭為其历史上对外抗战最为光辉的一页。越南陈朝共有三代皇帝经历了此次战争,分别是陈太宗、陈圣宗和陈仁宗。.

查看 元朝和蒙越戰爭

蒙金戰爭

蒙金戰爭(1211年~1234年金朝滅亡)是指13世紀時,成吉思汗之大蒙古国摧毁當時位於中國华北,東北及俄羅斯遠東地區一帶的金国的戰爭。蒙古軍歷經二十三年成吉思汗、木华黎及其子、拖雷、三子窩闊台汗(1211年八月—1216年,1217年—1224—1227年,1227—1234年3月9日),分三階段,最後通過聯合南宋的孟珙才徹底消滅金朝。這是世界史上著名的君主制小國崛起、以少勝多的戰爭。.

查看 元朝和蒙金戰爭

那羅梯訶波帝

那羅梯訶波帝(;)是緬甸蒲甘王國的一位國王,1256年至1287年在位。 1256年,蒲甘王余山拿在狩獵中意外身亡,那羅梯訶波帝嗣位。在位期間,那羅梯訶波帝不關注政治,而是將經歷花在了建造佛寺之上,蒲甘王國國勢大衰。那羅梯訶波帝也酷愛飲食,他每頓飯至少有三百多道菜。 1277年,蒲甘王國與元朝發生邊境糾紛,元軍從雲南攻入缅甸,发动元緬戰爭。雙方交戰於大盈江附近的Ngasaunggyan,蒲甘軍遭到慘敗。元軍於1283年佔領了首都蒲甘。1287年,那羅梯訶波帝放棄了抵抗,向元朝投降。在其前往蒲甘城的途中被兒子梯訶都囚禁殺死。旋即梯訶都也在內亂中被殺,那羅梯訶波帝的兒子交斯華登上王位,但此時的蒲甘王國已失去了其獨立性,成為元朝的附庸國。.

查看 元朝和那羅梯訶波帝

邓广铭

鄧廣銘(),字恭三。生于山東臨邑,中國著名历史學家,專門研究宋代歷史,對兩宋和遼、金鑽研極深。主要著作有:《中国史纲要·宋辽金史纲要》、《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岳飞传》、《辛弃疾传》、《陈龙川传》、《辛稼轩年谱》、《稼轩词编年笺注》、《宋史职官志考正》、《宋史刑法志考正》等。.

查看 元朝和邓广铭

邓牧

邓牧,字牧心,号文行,又号九锁山人,世称“文行先生”,中国南宋末年至元朝前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文学家,因其对理学、佛教、道教均持反对态度,故又自号“三教外人”。 邓牧於南宋亡国後隐居於余杭大涤山洞霄宫中,终身不仕不娶,著有《伯牙琴》《洞霄图志》。 Category:儒家 D邓.

查看 元朝和邓牧

肉类食物

肉类食物,或者简称肉类或荤菜,是從各种動物身上可供食用的肉及一些其他組織,经过不同程度及方法的加工,成为不同种类的肉类食物。常见的肉类包括猪肉、牛肉、羊肉、狗肉以及鸡肉、鸭肉、鹅肉。肉类食物主要的营养价值是提供蛋白质,同时还提供脂肪及一些矿物质和维生素。 人類是行為上雜食動物,自史前時代就開始獵殺動物,以其肉类為食物 但是在一些宗教观念例如汉传佛教中,是禁止食用肉类食物的。同时亦有素食主义者出于保护动物或其他原因,不食用肉类食物。.

查看 元朝和肉类食物

锡尔河

錫爾河畔,於塔吉克苦盞 锡尔河(英語: Syr Darya,Сырдария,Sirdaryo,سیردریا,Сирдарё),中国古称药杀水,也即叶河,中、下游流经沙漠地区,是中亚著名内流河。 锡尔河发源于天山山脉,分两源,右源纳伦河和左源卡拉达里亚河,纳伦河为正源,发源于吉尔吉斯斯坦。两河在纳曼干附近汇合后向西流入费尔干纳谷地,在塔吉克斯坦苦盏出谷,流至别卡巴德后转而向西北,流经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后,注入咸海。 全长2212公里,流域面积21.9万平方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060立方米/秒,年均径流量336亿立方米。 锡尔河主要支流有阿汉加兰河、奇尔奇克河、克列斯河和阿雷西河。.

查看 元朝和锡尔河

蔑兒乞

蔑兒乞(,解释为神射手),蒙古的一個姓氏族群,稱蔑兒乞人。蔑兒乞是十世紀至十三世紀在今大約北亚的一個遊牧部族,活動的地方是鄂爾渾河流域與色楞格河(西北邻吉利吉斯、东北领近秃马惕等部,南接克烈部,正西连乃蛮部,东抵蒙古大室韦部)。又名滅里吉、韈劫子,在遼代被稱梅里急、密兒紀。元代陶宗儀把他們歸屬蒙古七十二種。.

查看 元朝和蔑兒乞

脫古思帖木兒

#重定向 脱古思帖木儿.

查看 元朝和脫古思帖木兒

脫歡 (鎮南王)

脱欢(;),《大越史記全書》作脫驩,元世祖忽必烈的第九子,封镇南王。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六月,封镇南王,赐螭纽金印。七月,奉命征占城,假道越南陈朝。十二月,至越南,大越上皇陳圣宗陈日烜派从兄与陈兴道将兵拒元。脱欢谕令陈兴道退兵,陈兴道不从。于是分军六道进攻越南。二十二年(1285年)正月,转战到富良江,大败越南水军。陈日烜為爭取御敵的時間,便將最小的妹妹送予脫歡。陈日烜弃城而走。脱欢入王京,不屯富良江北,唆都等人从占城来会。水陆分兵,追击陈日烜。五月,左丞李恒在安邦海口差点擒获陈日烜。当时暑雨疫作,粮运不继,诸将议退军。脱欢听从。五月二十,元军在册江结筏安浮桥渡河,越軍林中伏兵斬元將唆都。李恒殿后,毒矢贯穿膝盖,且战且行,仅卫脱欢出境。至思明州,士马亡失过半。元世祖得知,敕留蒙古军百人,汉军四百人为脱欢宿卫,其他诸军各回驻地。 第二年(1286年)春,召征东宣慰都元帅来阿八赤与阿里海牙至大都讨论伐安南,立征交趾行尚书省,以阿里海牙为左丞相,来阿八赤右丞,奥都赤为平章政事,乌马儿、樊楫等为参知政事,并受脱欢节制。征发江淮、江西、湖广三行省蒙古、汉军七万人,战舰五百艘,云南兵六千人,海外四州黎兵一万五千人,海道万户张文虎等运粮十七万石,水陆军一共十万。 湖广行省奏请缓师,诏阿里海牙返回。十一月,脱欢到达思明州,命右丞程鹏飞与奥鲁赤等分道并进,来八赤率领万人为前锋。脱欢到达界河,来阿八赤击败安南军。诸军会于万劫。十二月,脱欢到达茅罗港,攻破浮山寨,率诸军渡富良江,进逼大越王京升龙。陳圣宗、陳仁宗父子退到啖南堡,诸军攻下。二十五年(1288年)正月,陳圣宗入海,元军追之不及,还军。军中粮尽,脱欢派乌马儿至安邦海口迎张文虎的粮船。二月,元军退到安劫。三月,退到内旁关。安南军截击元军归路,万户张均率所部三千人力战,元军出关。陳圣宗率兵三十万扼守女儿关及邱急岭,脱欢从单已县经过盝州回到思明州。来阿八赤、樊楫、万户张玉都阵亡。 元世祖以脱欢丧师辱国,命他终身不许入觐。开始,脱欢始受封命镇鄂州,因为在南征军中所以没有镇守鄂州。二十八年,镇守扬州。大德五年(1301年),脱欢卒。六子:镇南王老章,镇南王脱不花(子孛罗不花、孛罗不花子大圣奴),威顺王宽彻普化,淮王帖木兒不花,文济王蛮子,安德王不答失里。.

查看 元朝和脫歡 (鎮南王)

鄭元祐

鄭元祐(),一作元佑,依《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和其書法,當為元祐,字明德,遂昌(今浙江丽水遂昌)人。 鄭元祐的父鄭希遠徙居钱塘,後又流寓平江。鄭元祐幼年右臂受傷,遂以左手寫字,能左手作楷書,世稱一絕,自號尚左生。至正十七年(1357年)被任命為平江路儒學教授,升遷為江浙儒學提舉,学者称遂昌先生。其集以僑吳名,卒于惠宗至正二十四年。著有《遂昌雜錄》一卷。曾題跋於趙孟頫《臨韓干相馬圖卷》、王羲之《感懷帖》。.

查看 元朝和鄭元祐

鄭玉

鄭玉可以是:.

查看 元朝和鄭玉

脱古思帖木儿

元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是北元第三位君主,第十七位蒙古大汗。史称北元后主,或以他的年号天元称为天元帝。或根据明朝史籍记载,他是愛猷識理達臘的弟弟。明代王世貞《北虜始末志》記載,脫古思帖木兒繼位前是益王。1378年5月13日—1388年11月1日在位,在位10年。 根据继承的次序推断,脱古思帖木儿应该就是蒙古语史料中的兀思哈勒可汗()或烏薩哈爾汗()。《蒙古源流》和《新元史》等史料记载他是必里克图可汗(愛猷識理達臘)的弟弟,但是这和《元史》中愛猷識理達臘弟弟早亡的记载不符。他的蒙古文称号是烏薩哈爾汗,无汉文廟號与諡號。.

查看 元朝和脱古思帖木儿

脱脱

脱脱(,,清代以後改譯托克托或托托帖木兒,蔑兒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曾出任御史大夫和中書省右丞相。任內恢復科舉制度、反正前丞相伯顏時的冤案,減輕剝削、放寬稅政,乃元朝末年有為的高級官员,後世稱為「脱脱更化」。脱脱汉文化修养极高,亦是二十四史中《宋史》、《辽史》、《金史》的主编。.

查看 元朝和脱脱

脱虎脱

脱虎脱(,),中国元朝官员,又作脱脱,畏兀氏族。 1307年,元成宗驾崩,元武宗即位,以脱虎脱为中书省平章政事。后来改为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加太尉。九月,设立尚书省,分管财务,脱虎脱受命为尚书省臣下。领宣政院。1309年,任为尚书省左丞相,后来升右丞相,主持更定钞法。领卫率府事。1310年,下诏总治诸司庶务。加太师,录军国重事,封义国公。1311年,元仁宗即位,以脱虎脱“变乱旧章、流毒百姓”,将他论罪处死。.

查看 元朝和脱虎脱

鄱陽湖之戰

鄱阳湖之战(1363年8月30日─1363年10月4日)是中國元朝末年的一場重要戰役,朱元璋在此役擊敗並殺死強敵陳友諒,也被視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此战的胜利,奠定了朱元璋平定江南的基础,并为以后的北伐和攻灭元朝,统一全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

查看 元朝和鄱陽湖之戰

鄒普勝

鄒普勝,麻城(今屬湖北)人。元末農民起義將領。.

查看 元朝和鄒普勝

鄂多立克

鄂多立克(Odorico da Pordenone,,又译为和德理)意大利方济各会托钵僧,是中世纪著名的旅行家,著有《鄂多立克东游录》,和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尼可罗·康提一同被称为中世纪四大旅行家。.

查看 元朝和鄂多立克

鄂嫩河

鄂嫩河 (,Onon),古稱斡難河,是一條位於蒙古国和俄羅斯的河流,屬黑龍江水系。全長818公里,流域面積94,000平方公里。 起源於肯特山東麓,當中298公里位於蒙古國。與音果達河匯合成石勒喀河。 相傳是蒙古帝國的奠基人成吉思汗的誕生地。 Onon Onon Category:俄羅斯河流 Category:蒙古国河流 Category:外貝加爾邊疆區.

查看 元朝和鄂嫩河

鄂畢河

鄂毕河(Обь)位于西伯利亚西部,是世界上的一条著名长河。鄂毕河位于西伯利亚三大河最西侧,注入北冰洋鄂毕湾,鄂毕湾也是世界最长的河口。.

查看 元朝和鄂畢河

鄂霍次克海

鄂霍次克海(p),是西太平洋的一個陸緣海,位於堪察加半島以西,千島群島以西北,北海道岛以北,库页岛以東,以及西伯利亞(包括尚塔尔群岛)東部以南。鄂霍次克海東北部的海灣為舍利霍夫灣。.

查看 元朝和鄂霍次克海

野狐嶺戰役

野狐嶺戰役是蒙金戰爭初期起關鍵作用,決定「蒙起金衰」的會戰。它发生於1211年八月(金國衛紹王大安三年,成吉思汗在位第六年),地点在野狐嶺(今河北省萬全縣)。在这場大型會戰及之后1213年懷來戰役中,金國連連挫敗,導致金國內部發生弒君政變,加速了金國的滅亡。野狐嶺戰役也是世界軍事史上以少勝多(金兵50餘萬,蒙軍9萬)典範作戰。.

查看 元朝和野狐嶺戰役

重力拋石機

重力拋石機,又稱配重拋石機、回回砲、襄陽砲,伊斯蘭学者拉施德丁在《史集》中稱作法兰克砲,本投石機主要結構為一槓桿,其一端為砲彈,一端為配重物。先用人力或獸力拉下砲彈端同時使配重端上升至高處來蓄能。發射時,放開槓桿使配重端下墜同時使砲彈上升並投射出去。.

查看 元朝和重力拋石機

重庆市

重庆市,简称巴、渝,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首批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枢纽、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 、内陆开放高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温泉之都,中国著名三大火炉城市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1000多年,是巴渝文化属地。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又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定重庆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重庆同华盛顿、伦敦、莫斯科一道被列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指挥中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重庆为中央直辖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和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恢复设立重庆直辖市,6月18日正式挂牌。 重庆市地跨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之间的青藏高原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渝东接湖北、东南接湖南,渝南接贵州,渝西接四川,渝北接陕西,辖区东西长约470公里,南北宽约450公里,辖区总面积8.2403万平方公里。重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的组团式城市,其中主城区建成面积为877.78平方公里。 位于重庆主城区嘉陵江和长江以北的两江新区是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重庆拥有渝新欧铁路、西永综合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部地区第二座实行72小时免签的城市。.

查看 元朝和重庆市

釣魚城之戰

釣魚城之戰或稱釣魚城保衛戰或稱合州之戰是指南宋與蒙古發生於1259年的戰爭。1239年,彭大雅任四川制置副使期間,命甘閏初築釣魚城,其後四川制置使兼知重慶府余玠,採納播州人冉璡、冉璞兄弟的建議,於1243年復築釣魚城,屯兵積糧,抗擊北侵的蒙古大軍,並作為保衛重慶的屏障。當時蒙古建國後正橫掃歐亞大陸,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命忽必烈進攻鄂州、察塔兒進攻兩淮及兀良哈台進攻雲南,自己則領兵往四川。1259年2月,蒙哥大汗親自率領4萬軍隊到釣魚城下,蒙哥派降人前去招降,宋知合州王堅嚴辭拒絕並殺了使者,蒙哥開始進攻釣魚城,然而釣魚城主將王堅與副將張玨的頑強抗擊下,大將汪德臣戰死,蒙哥更被城上火炮擊傷,后逝於溫泉寺,蒙古軍因此撤退。直至1279年,在守將王立帶領下釣魚城軍民投降,正式結束釣魚城之戰36年抵抗歷史。.

查看 元朝和釣魚城之戰

至元

至元可以指:.

查看 元朝和至元

至元 (忽必烈)

至元(元年:1264年八月—末年:1294年)是元世祖忽必烈在建立元朝以前创制的年号,共连续使用了31年。.

查看 元朝和至元 (忽必烈)

至顺

至顺(元年:1330年五月 - 末年:1333年十月)是元朝时元文宗图帖睦尔的年号,共计4年。 至顺三年八月,文宗死,十月元宁宗懿璘质班即位沿用;十二月宁宗死,元惠宗妥欢贴睦尔即位沿用。.

查看 元朝和至顺

至正

至正(1341年-1370年)是元惠宗的第三个年号,也是元朝的最后一个年号。元朝使用至正这个年号一共30年。.

查看 元朝和至正

至正条格

《至正条格》是元朝的法律之一。 《至正条格》是继《大元通制》之后元朝政府颁布的第三部法律,内容包括了元惠宗至正四年(1344年)之前元朝历代帝王发布的关于法律方面的一系列圣旨条画、律令格例以及司法部门所判案例的汇编。 《至正条格》在明初已经只有残本23卷,到了清朝中期之后已经彻底失传,2002年在韩国发现元刊残本《至正条格》两册,包括“条格”、“断例”各一册,一共25卷。《至正条格》重现于世。 现存残本《至正条格》内容包括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到元惠宗至正四年(1344年)80多年间元朝官方颁布的关于法律方面的圣旨条画、律令格例以及司法部门所判案例的汇编,史實多為《元史》所不載。.

查看 元朝和至正条格

至正新政

至正新政元朝末年元惠宗至正年间的改革措施。.

查看 元朝和至正新政

金史

《金史》為元朝脱脱等撰之纪传体金代史,共135卷。包括本纪19卷、志39卷、表4卷、列传71卷,记述了从女真族的兴起到金朝建立和灭亡。後附〈金國語解〉一卷。清朝施国祁有《金史詳校》10卷。.

查看 元朝和金史

金宣宗

金宣宗完颜珣(),女真名吾睹補。金世宗完颜雍长孙,卫绍王侄,父完顏允恭,母昭華劉氏。他是金朝第八位皇帝(1213年9月22日—1224年1月14日在位),在位11年,终年61岁。.

查看 元朝和金宣宗

金中都

金中都,即中國金朝的都城中都,行政区划上属中都路大兴府,故又名大兴城,位于今北京西城至丰台一带,贞元元年三月二十六日(1153年4月21日)金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于此,是北京建都之始。到贞祐二年五月十八日(1214年6月27日)金宣宗完颜珣离开中都。贞祐二年七月,金宣宗南迁到达汴京,中都作为金朝都城共61年。贞祐三年五月初二(1215年5月31日),金中都被元太祖成吉思汗攻陷,城池遭受毁坏。.

查看 元朝和金中都

金三角

金三角(缅甸语:ရွှေတြိဂံ နယ်မြေ;泰语:สามเหลี่ยมทองคำ;老挝语:ສາມຫຼ່ຽມຄຳ;越南语:Tam giác Vàng)是缅甸、老挝、泰国交界地区,总面积约15-20万平方公里。此处交通闭塞、疊嶂層巒,泰国政府在这三国交界点竖立一座刻有“金三角”字样的牌坊,故这一带被称为金三角。 昔日金三角因盛产罂粟,通过当地军阀、毒枭等制造鸦片、海洛因等毒品而惡名昭彰,與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边境的金新月地区,哥伦比亚、委内瑞拉交界的银三角地区并称为世界三大毒品源。.

查看 元朝和金三角

金元四大家

金元四大家或称金元四家,是指中国古代金元时期的四大医学流派。即刘完素的火热说、张从正的攻邪说、李东垣的脾胃说和朱震亨的养阴说。 宋金元时期是中医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称为“新学肇兴”。这一时期由于长期的战乱,人民生活贫苦,疾病流行,奠定了产生金元四大家的社会基础。由于实践的丰富,不少医家深入研究古代的医学经典,结合各自的临床经验,自成一说,来解释前人的理论,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劉主寒涼,張主攻下(汗、吐、下三法),李主補土(補脾),朱主養陰,大大丰富了中医理论。 金元四大家的学说标志着中医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而且对后来的中医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查看 元朝和金元四大家

金章宗

金章宗完顏璟(),女真名麻達葛,金朝第6位皇帝(1189年1月20日—1208年12月29日在位),在位19年,享年41岁。他是金世宗完颜雍之嫡孙,为金朝文化水準最高者。.

查看 元朝和金章宗

金熙宗

金熙宗完顏亶(),金朝第三位皇帝(1135年2月10日—1150年1月9日在位)。女真名合剌,漢名亶,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之嫡長孫,父為太祖嫡長子完顏宗峻、母為蒲察氏。生于天輔三年七月七日(1119年8月14日),卒于皇統九年十二月九日(1150年1月9日)。在位15年,终年31岁。.

查看 元朝和金熙宗

金滅遼之戰

金滅遼之戰發生於1120年至1125年間,始於金攻擊黃龍府,終於1125年金佔領遼的燕雲之地。.

查看 元朝和金滅遼之戰

金朝

金朝,国号大金(女真文: ;1122年-1234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女真人原為遼朝的藩屬,女真人首領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統一女真諸部後,1115年於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建都立國。大金立國後,與北宋定「海上之盟」向遼朝宣戰,於1125年灭辽,然北宋两次战辽皆败,金隨即撕毀與北宋之約,兩次南下中原,於1127年灭北宋。迁都中都時,領有華北地區以及秦嶺、淮河以北的華中地區,使南宋、西夏與漠北塔塔兒、克烈等政权和部落臣服而稱霸東亞。金朝佔領華北中原,因此以中國正統王朝自居。因其滅北宋,金朝從意識形態上認為宋朝正朔已亡,不承認南宋為正統,並根據五行相生的原則選取生自宋朝「火」德的「土」德為王朝德運。 金世宗與金章宗時期,金朝政治文化達到最高峰,然而在金章宗中後期逐漸走下坡。金軍的戰鬥力持續下降,即使統治者施以豐厚兵餉也無法遏止。女真人與漢族的關係也一直沒有能夠找到合適的道路。金帝完顏永濟與金宣宗時期,金朝受到北方新興大蒙古國的大舉南侵,內部也昏庸內鬥,河北、山東一帶民變不斷,最終被迫南迁汴京(今河南开封)。而後為了恢復勢力又與西夏、南宋交戰,彼此消耗實力。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南北夾擊之下滅亡。 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時對群臣說:「遼以賓鐵為號,取其堅也。賓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不壞。」於是,以“大金”為國號,望其永遠不變不壞也。一说女真兴起于金水,故国号名金,在部份文献中,“金源”因此成為金朝的代稱,現代學者研究指出,「金」實為女真的漢譯,大金國意同「女真國」。 金朝作為女真族所建的新興征服王朝,其部落制度的性質濃厚。初期採取貴族合議的勃極烈制度。而後吸收遼朝與宋朝制度後,逐漸由二元政治走向單一漢法制度,使金朝的政治機制得以精簡而強大。軍事方面採行軍民合一的猛安謀克制度,其鐵騎兵與火器精銳,先後打敗許多強國。經濟方面大多繼承自宋朝,陶瓷業與煉鐵業興盛,對外貿易的榷場掌控西夏的經濟命脈。女真貴族大肆占領華北田地,奴役漢族,使得雙方的衝突加劇。當金朝國勢衰退時,漢族紛紛揭竿而起。 金朝在思想文化方面也逐漸趨向漢化,中期以後女真年輕人改漢姓、著漢服的現象普遍,金廷屢禁不止。金世宗積極倡導學習女真字、女真語,但仍無法挽回女真漢化的趨勢。雜劇與戲曲在金朝得到相當的發展,已盛行以雜劇的形式作戲。金代院本的發展,為後來元曲的雜劇打下了基礎。醫學與數學都有長足的發展,金元四大家的學說為中醫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天元術的精進與《重修大明曆》的修編為後來元朝數學帶來重要的影響。.

查看 元朝和金朝

长江

长江,在中国古代称作江水、大江,简称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也是世界上完全在一国境内的最长河流,全长6380公里,干流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穿越中国西南(青海、 西藏、 云南、 四川、 重庆)、中部(湖北、湖南、江西)、东部(安徽、江苏),在上海市汇入东海。长江流域覆盖中国大陆五分之一陆地面积,养育了中国大陆三分之一的人口。长江经济带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带。 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常被并列为中国文化历史、文明、经济的两大源泉。繁荣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占中华人民共和国GDP20%。长江流域生态类型多样,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是多种濒危动物如扬子鳄和达氏鲟的栖息地。几千年来,人们利用长江取水、灌溉、排污、运输、发展工业、当作边界等。 近年来,长江受到了工业污染、农业径流、河沙淤积、湿地和湖泊减少的威胁,因而加剧了季节性洪水的发生。长江部分地区已被划为保护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则因丰富的自然及文化资源而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

查看 元朝和长江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長江中下遊平原在巫山以東的長江及其支流的兩岸,被周圍低山丘陵(见江南丘陵)交錯分割成四部分:兩湖平原、鄱陽湖平原、皖中平原和長江三角洲,面積30萬平方公里,海拔在50米以下。.

查看 元朝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沙市

长沙市(湘语長沙話:tsã13 sɔ33 sɿ21;普通话:Chángshā shì),古又名潭州,别称星城,因地理特色和历史缘由而有“山水洲城”、“屈贾之乡”之名,又因岳麓书院而有“'''潇湘洙泗'''”之誉。长沙是中国湖南省省会,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市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中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湘浏盆地西缘,辖6市辖区、1县、2县级市。总面积11,820平方公里,主要人口为汉族,母语以新湘语长沙方言为主,浏阳市地区则通用赣语宜浏方言。 长沙有着两千多年的原址城建史,“长沙”一名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逸周书·王会》。秦代始设长沙郡,西汉时期建立长沙国,五代时期长沙为南楚都城。北宋时期设立的岳麓书院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留下了“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佳句。清末时长沙为中国四大米市和四大茶市之一,近代则成为了中国一大重要政治革命中心。谭嗣同等人在长沙兴办时务学堂,黄兴等人以“驱除鞑虏,复兴中华”为口号在长沙创立华兴会,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早期核心人物也在此求学和开展政治运动。长沙于1937年成为抗日战争后方,迎来发展鼎盛期,但其后的“文夕大火”以及四次长沙会战摧毁了长沙的城建和经济基础,对其现代史造成了深重影响。 经过数十年恢复期,长沙于改革开放后期开始加速发展。2015年长沙设立了中国中部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数据显示,长沙是2005年至2015年十年间中国GDP总量增长幅度最大的城市,多项相关人均指标亦常年位居中西部省会第一。长沙已形成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家用电器、中成药及生物医药和新材料6大产业集群,此外还以传媒、出版为特色产业,湖南广播电视台卫星频道(简称湖南卫视)收视率和影响力常年占据中国大陆省级卫视榜首。长沙有着杂交水稻育种、国内首台激光3D打印机等重大科研成果,以及设有以“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为计算设备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2016年,长沙开通了中国第一条国产中低速磁悬浮铁路运营线——长沙磁浮快线。 2017年11月1日,长沙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中国首个世界“媒体艺术之都”。.

查看 元朝和长沙市

长春真人西游记

《长春真人西遊记》是中国道教全真派道士李志常撰写的一本开篇游记,主要记述了其师丘处机和弟子应成吉思汗之邀远赴中亚途中的见闻,也顺道记述了一些丘处机的生平,是研究13世纪中亚历史、蒙古历史和中国道教历史的重要典籍。.

查看 元朝和长春真人西游记

镇江市

镇江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古称“润州”、“京口”,建城超过3000多年。位于江苏省南部的长江南岸-苏南,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上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组成城市,往东距离上海市230公里(通过高铁一小时可以到达),往西距离南京80公里(通过高铁半小时内可以到达),距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80公里,常州奔牛机场50公里。镇江也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一个著名港口和商业贸易转运和转口城市。中华民国大陆时期,镇江曾是江苏省的省会。镇江隔着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相望,东边与常州市相连,西边与南京市相连。由于南京长江二桥以及上游的南京长江大桥的垂直高度不够,使得排水量超过5万吨的远洋轮船,无法通过(南京的龙潭港在长江大桥下游位置,不受其影响)。使得镇江成为的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的深水岸(-15米)线港口城市之一,通过长江往东直接通往太平洋。由於其豐富的軍事史,鎮江三山(京口北固山、金山寺、焦山定慧寺)是詩人家國之思的集中地。.

查看 元朝和镇江市

腹裏

腹裏,元朝对中书省直辖区的通称。 腹里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其余地方设行中书省管理。腹里相当于今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和河南省黄河以北以及内蒙古的一部分。包括路二十九,州八,属府三,属州九十一,属县三百四十六。;今北京市、天津市及其以南的河北省.

查看 元朝和腹裏

色目人

色目人,意為各色名目之人,是元朝時中亞、西亞、歐洲民族的统称,也是元朝的四类人民之一。一切非蒙古人、漢人、南人的都算是色目人。元大德八年(1304年)规定除蒙古人,汉人、蛮子、高丽人外,均为色目人。徙居中原的色目人大約有三、四十萬。.

查看 元朝和色目人

苏州市

苏州(苏州话:),古称吴,现简称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带,著名的鱼米之乡、状元之乡、院士之乡、经济重镇、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0余年,而官方认定的建城史逾2500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江南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长期为江南地区一级行政区的首府和经济文化中心。早在东汉中期,就成为仅次于中国首都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和世界十大城市之一,明清时期,更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当时,苏州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十大城市之一。但庚申之劫后,工商业衰败,人口锐减,苏州经历了长达一百多年的衰落时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众多开发区的建立,苏州经济开始快速发展,1978-2013年年均经济增长超过14%。据联合国的报告,苏州人口在2000年至2014年年均增长6.5%,在全球超过五百万人口的城市高居首位,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城市。 苏州是中国的特大城市之一,江苏省第二大城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北翼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经济总量长期居全省之冠,是全省的经济中心、工商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也是全省重要的金融、文化、科教城市及交通枢纽。根据2015年官方发布的各项统计数据,苏州的人类发展指数已达到0.894,相当于世界第18位的以色列。 苏州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0个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还承办过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查看 元朝和苏州市

苏丹 (称谓)

苏丹(سلطان,,))指一个在伊斯兰教历史上一个类似总督的官职,作为称谓是最近才出现的翻译,它也有很多其他的译法,在古文翻译为“素檀”、“速檀”、“速鲁檀”、“锁鲁檀”(见《明史》),民间也又叫“素里檀”“唆里檀”“算端”、“层檀”等等。他是阿拉伯语中的一个尊称,历史上有好几种含义。這詞最初是阿拉伯語中的抽象名詞「力量」、「治权」、「裁决權」,后来变为权力、统治。最后,它变为对一个特殊统治者的称号等同國君的意思,被苏丹统治的地方,一般都对外号称拥有独立主权或完全主权。苏丹不会自称是哈里发,也不会表示他是实际上是受到哈里发统治的。被苏丹统治的地方,无论是王朝还是国家都可以被指为“苏丹国”(سلطنة)。 女性苏丹称为“苏丹娜”,但是在伊斯兰教历史上是很罕见的。另外,还有一种特别苏禄苏丹国,这种国家正式的统治者是男苏丹,但是他的妻子却是一个实际上的“监督者”。 苏丹一般不是世袭的,很少被称为国王。.

查看 元朝和苏丹 (称谓)

英屬錫蘭

英屬錫蘭(British Ceylon,බ්‍රිතාන්‍ය ලංකාව,,பிரித்தானிய இலங்கை,)是今日的斯里蘭卡。1796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從荷蘭手中奪得斯里兰卡岛的沿海地區。1798年设立錫蘭總督一职。1802年交由英國政府管理,1815年英國廢黜了錫蘭的國王,將斯里兰卡岛全島置於英國統治之下。1948年獨立,成立錫蘭自治領。1972年更改國名為斯里蘭卡。 * Category:亚洲的英国殖民地 Category:斯里兰卡历史.

查看 元朝和英屬錫蘭

集賢院

集賢院,又名集賢書院、集賢殿書院,中國古代收藏典籍之所。 集賢書院與漢、隋、唐諸朝以來的天祿閣、文德殿、文林館、麟趾殿、觀文殿等一脈相傳。唐代開元十三年(725年)四月,詔改“麗正殿”為集賢院,有學士、直學士、侍講學士等十八人,集賢院成為唐代最大的圖書典藏機構,兼有修撰、侍讀之功能。 宋朝創立史館、昭文館、集賢書院,合稱“三館”,賜名崇文院。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建有秘閣,專收善本。元代圖籍歸秘書監,雖仍有集賢院,秩從二品,但已不再是宮廷文人的活動中心。明清兩朝則徒有集賢院之名,清中葉以後,米萬鍾寓所勺園舊址改為集賢院。清咸丰十年(1860年)十月,英法侵略军占领圆明园前,集贤院一度是囚禁英法俘虏的地方,後與圓明園同毀於大火。.

查看 元朝和集賢院

通货膨胀

通货膨脹(inflation,在臺灣簡稱--,香港和中國大陆簡稱通--胀)本意為貨幣流通數量增加,但也指向因貨幣流通數量增加,而使得物價水準在某一時期內,連續性地以相當的幅度上漲,也就是物價上升,貨幣購買力下降的現象。「通貨」意指流通的貨幣,通貨膨胀指貨幣發行數量上升,而物價上漲是因需求增加或供給減少,兩者關聯為貨幣發行數量上升投入消費,「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商品」而使得物價上漲,而現在人們經常直接使用「通貨膨胀」一詞來表示「物價上升」的現象。而貨幣發行數量上升,不一定使物價上升,因為可能尚未投入消費,或是被更多的商品(服務)生產或科技進步所抵消,而某些情況,比如說,若新發行的貨幣是流向生產端擴充產能,反而可能造成供過於求,物價反而會下跌,形成貨幣發行數量增加但物價卻下跌,與常識相悖的經濟現象。 通货膨脹與貨幣貶值不同,整體通貨膨脹為特定經濟體內之貨幣購買力的下降,而貨幣貶値為貨幣在不同經濟體之間相對價値的降低。前者影響此貨幣在國內市場上的價値,而後者影響此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價値,兩者之相關性為經濟學上的爭議之一。 因為不同物價影響不同人,通貨膨脹有許多不同的衡量方式,最常見兩種衡量指數為衡量帳面消費者物價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和衡量新出現的商品和服務的通貨膨脹的GDP平减指数。 主流經濟學家對於通貨膨脹起因的看法可大略分為兩派,「貨幣主義者」相信貨幣是通脹率數值最主要的影響,「凱因斯主義者」相信貨幣、利率和產出間的相互作用才是最主要的影響,凱因斯主義者也傾向除了一般標準消費性商品物價通脹外再另附上生產性商品(資本)通脹。其他理論,例如奧地利經濟學派,相信通膨是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給導致。簡單地說,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貨幣貶値,物價上升。 相關概念包括:.

查看 元朝和通货膨胀

通惠河

通惠河位于北京,是元代為征高麗挖建的漕运河道,為通濟渠北段之北端,金代稱為宫左流泉,原长82千米,自昌平至北运河,现长20千米,自东便门至北运河。.

查看 元朝和通惠河

速不台

速不臺(;,又作雪不台、唆伯台、速別額台、書部台等)為蒙古帝國大將,蒙古侵略歐洲中的实际領軍主帅,被成吉思汗封為「四犬」之一。曾參與第一和第二次蒙古西征,令帝國版圖擴展至俄羅斯一帶。其征战所及东至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西达欧洲的波兰、匈牙利等,北到西伯利亚,南抵中国开封,是古代世界征战范围最广的将领。公元1241年窝阔台之死,导致速不臺放弃进攻神圣罗马帝国的计划,从而结束了蒙古侵略歐洲战争。.

查看 元朝和速不台

老子化胡經

《老子化胡經》是中國道教的經典,作者不詳,東晉時成書,至唐代增益至10卷本。經中記載老子與弟子尹喜到西域及天竺,化身為佛創立佛法。此經佛教中人斥為偽造,詆譭佛教。.

查看 元朝和老子化胡經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又作耶律楚才,字晋卿,號湛然居士、玉泉老人。金末元初人,契丹族,仕蒙古三十年,窝阔台汗在位时官至中书令(相当于宰相),是推行汉法的积极倡导者。.

查看 元朝和耶律楚材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help,拉丁化:Yerushaláyim;help,拉丁化:al-Quds,漢譯:古都斯或古德斯,意為「神聖的」;唐朝時期的景教徒曾根據敍利亞語「Ūrišlem」譯作烏梨師斂)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境内的一座城市,位於地中海和死海之间,是古代巴勒斯坦中部的全球宗教重镇,也是完整保留人类信仰文明演进史的一个历史城市。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亚伯拉罕宗教(或称「三大天启宗教」)的聖地。自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王建成第一圣殿起,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自從公元前10世紀:.

查看 元朝和耶路撒冷

虞集

虞集(),字伯生,祖籍仁寿(今属四川省),元代文学家。 南宋丞相虞允文的五世孙,其父虞汲曾任黄冈尉,宋亡后,徙居临川崇仁(今属江西省),虞集自小聰敏,戰亂流離之際,母楊氏以口授其《論語》、《孟子》、《左傳》。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至大都,任大都路儒学教授,累迁秘书少监。仁宗时,擔任集贤修撰。文宗时,任奎章阁侍书学士。卒谥文靖。 工書法,得晉朝人韵味;又工於詩,與柳貫、黃溍、揭傒斯被稱為“儒林四傑”。其詩具民族意识,與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被譽為元詩四大家之一,自称其诗如“漢廷老吏”,人称邵庵先生。近人王颋点校《虞集全集》,2007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查看 元朝和虞集

陳煚

陳煚(,;另又作陳日煚;對蒙古帝國上表奉貢時名為陳光昺;初諱陳蒲),越南陳朝開國皇帝。陳煚原出生於李朝末年的權貴家庭,從叔陳守度把持國政。陳煚被安排侍奉李昭皇(李朝末代女帝),不久後李昭皇退位,陳煚登基,開創陳朝。陳煚在位33年,其間成功抵禦蒙古帝國入侵;於1258年讓位予兒子陳晃,自稱上皇,仍然影響國政,於1277年去世,享壽60歲,後世稱之為陳太宗()。.

查看 元朝和陳煚

陳聖宗

陳聖宗(;)是越南陳朝的第二代君主,初代君主陳太宗的兒子,諱陳晃(),《元史》作陳日烜或陳威晃,年號紹隆和寶符。 1258年父親太宗讓位,因而即位。但事實上,作為太上皇的父親仍然大權在握。 元世祖忽必烈要求陳朝向元朝稱臣,聖宗拒絕,並向元朝擺出抗戰的姿勢。1278年聖宗讓位與兒子仁宗,退居太上皇,仁宗為他上尊號光堯慈孝太上皇帝。但陳聖宗的政治生涯並未完結。他在四年後的1282年披甲上陣,指揮抵抗入侵元軍的战争,這無論在蒙古、中國或是周邊國家都是非常罕見的,他有两个儿子:陈仁宗和佐天大王陈德诘。 1290年陳聖宗駕崩,諡號玄功盛德仁明文武宣孝皇帝。.

查看 元朝和陳聖宗

陳興道

陳興道(,),名陳國峻(),因受封為「興道王」()而得名陳興道。越南陳朝南定美祿縣即墨鄉人,皇族出身,並且是陳朝重要將領。他曾於13世紀率領陳朝軍隊,成功擊退蒙古軍隊的兩次入侵,成為越南歷史上的民族英雄之一。此外,陳國峻對於古代越南的軍事學甚有建樹,撰有《檄將士文》、《兵書要略》等軍事作品。.

查看 元朝和陳興道

陳朝 (越南)

陳朝(Nhà Trần),越南歷史上的一個朝代。1225年底(或1226年初),李朝末代君主李昭皇禪位給陳煚,建立了陳朝李昭皇讓位給陳煚的日期,有數種不同的說法。《越史略》記載在乙酉年(建嘉十五年)十二月初一日(西曆1225年12月31日)。《大越史記全書·李紀·昭皇》記載在乙酉年(天彰有道二年)十二月十一日(西曆1226年1月10日),而同書《陳紀·太宗皇帝》,則記載在十二月十二日(西曆1226年1月11日),而兩處都加上「戊寅」。見《越史略》卷下,收錄於《欽定四庫全書·史部》(第466冊),上海古籍出版社,619頁;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李紀·昭皇》及《陳紀·太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316頁及321頁。中西曆轉換見。,至1400年終結,国号「大越」,首都位於昇龍(今河內)。因该朝君主姓「陳」,故历史上称为「陳朝」。 陳朝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被史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開國至1293年、第二階段為1293年至1341年、第三階段為1341年至1400年。郭振鐸、張笑梅《越南通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一階段裡在陳守度、陳太宗、陳聖宗、陳仁宗等統治者的經營下,內政得以鞏固及調整,採取太上皇主政的方式,以及近親通婚,以妨大權落入外戚之手;學術文教亦得以發展,如科舉的沿用、越南首部官方史籍《大越史記》的編撰等等。對外方面,蒙古帝國(元朝)於13世紀曾三度出兵攻越(分別為1257年至1258年;1284年至1285年;1287年至1288年),但在陳朝君主及名將陳興道等人的奮力抵抗下,成功撃退蒙古軍,陳朝與元朝保持朝貢關係,元封越南君主為安南國王。第二階段裡,陳英宗、陳明宗、陳憲宗等保持祖業,但亦未能化解國內的社會分歧,時治時亂。在第三階段,陳裕宗縱情享樂,朝綱紊亂,其後出現楊日禮被立及被廢內亂局面。陳藝宗、陳睿宗、陳廢帝時長期受占城國王制蓬峩的侵寇,國家元氣衰弱。陳朝晚期適值中國明朝建立,明廷繼續冊封陳朝君主為安南國王。陳順宗、陳少帝時,權臣黎季犛把持朝政。最後,在1400年,黎季犛廢少帝,自立為新君主,建立胡朝,陳朝遂亡。.

查看 元朝和陳朝 (越南)

陸九齡

九齡(),字子壽,號復齋,諡文達,宋代撫州金溪縣(今江西省金溪縣)人,知名心學學者,亦為陸九淵的五兄。.

查看 元朝和陸九齡

陸秀夫

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人,宋末政治家,與文天祥和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查看 元朝和陸秀夫

陽明心學

#重定向 阳明学.

查看 元朝和陽明心學

陈友谅

陳友諒(),元仁宗延祐七年(1320年)五月出生於河南江北行省沔阳府玉沙县(今湖北省仙桃市通海口镇石垸村洪湖口);元末时期群雄和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中国元末陈汉政权建立者。 1359年,陳友諒挟持徐壽輝,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次年(1360年)闰五月十六日,其在采石五通庙登基称帝,国号汉,改年号为大义,建立陳漢政權。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隨即陳友諒與張士誠合攻朱元璋,并趁机出兵围住朱元璋的金陵應天府,朱元璋遣部下胡大海進攻信州,迫陳友諒回師救援。朱元璋一面離間張士誠,張按兵不動。陳、朱雙方在金陵城(今南京)西北的龍灣(今南京市大胜关)展開惡戰,不巧江水退潮,百艘巨艦擱淺,陳友諒大敗,敗走江州(今九江)。 陳友諒广义上在位时间仅为4年,狭义上为3年。1363年10月3日鄱陽湖之戰的时候,陳友諒身中流矢,四十四岁卒于鄱陽湖之戰。.

查看 元朝和陈友谅

陈宜中

陳宜中,字与权,浙江温州永嘉县人,景定三年壬戌科進士、廷试第二名,是南宋末年的宰相。.

查看 元朝和陈宜中

陈琳 (画家)

琳(Barnhart: 374.

查看 元朝和陈琳 (画家)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陕西行中书省),为直属元朝中央政府的一级行政区,简称“陕西”或“陕西省”,在当时民间多简称为陕西省、陕西行省。陕西行中书省为元朝中国本部的10个行中书省(不含征东行省等)之一,辖境包括今陕西全部、甘肃南部、四川北部等,南与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接壤。.

查看 元朝和陕西等处行中书省

陕西省

陕西,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省份,现为西北地区工农业最发达的省份,处于黄河中游,是现今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省会是中国著名古都西安。.

查看 元朝和陕西省

陕西行省

陕西或“陕西行省”、“陕西省”,为元朝和明朝时期直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一级行政区。.

查看 元朝和陕西行省

柳公權

柳公權(),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大書法家。柳公權封河東郡公。公權是顏真卿的後繼者,但惟懸瘦筆法,自成一格;後世以「顏柳」並稱,成為歷代書法楷模,有“顏筋柳骨”之說。.

查看 元朝和柳公權

枢密院

枢密院,中國歷史上,唐代、五代、宋代、辽代、元代等朝代的官署名称,長官稱樞密使。在不同朝代有著不同功能,但大抵主管軍事。.

查看 元朝和枢密院

探馬赤軍

探馬赤軍是元朝軍隊一種編製,又名簽軍,由關外邊疆各民族(包括色目人)所組成,精於火器,攻城力強。 「下馬則屯聚牧養,上馬則備戰」,有些人把探馬赤軍說成是回回軍是不正確的。探馬赤軍是在成吉思汗十五年(1217年)木華黎討伐金朝時建立,由弘吉剌、兀魯兀、忙兀、札剌亦兒及亦乞烈思五部組成。這年蒙古軍尚未西征花剌子模,因此不可能是由回回人組成。 拉施德丁認為探馬軍是由十人、百人、千人抽籤,長期派駐某地(山东,河南)。他們是要入社的,但一直推搪,直到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才正式入社。他們的任務是征戰與鎮守,生產是後來的事。東鄉族與保安族是當初駐紮當地探馬赤軍後裔。.

查看 元朝和探馬赤軍

恩克卓里克圖

#重定向 卓里克圖.

查看 元朝和恩克卓里克圖

恩克可汗

恩克汗()是鞑靼的一位可汗,蒙古大汗,1391年—1394年在位。 历史上对恩克汗的记载极少。蒙古语史料中只有罗氏《黄金史》提到“恩克汗在位四年”。根据波斯语史料,恩克是也速迭儿(卓里克圖汗)之子。 《蒙古源流》等史书把恩克汗和卓里克图汗合并成一个人——“恩克卓里克图汗”。薄音湖、乌兰等学者综合各种史料推断,卓里克图汗和恩克汗应该是两代可汗。.

查看 元朝和恩克可汗

揚州

揚州,可以指:.

查看 元朝和揚州

李孟

李孟(),字道复,号秋谷,元代中叶政治家。后唐皇室后裔。潞州上党(今山西省长治市)人。 李孟博闻强记、通晓经史。元世祖时,在四川做幕宾。元成宗即位,以布衣擢升太常少卿,随爱育黎拔力八达居怀孟路,教授汉学。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去世,李孟协助爱育黎拔力八达兄弟夺位,爱育黎拔力八达之兄海山即位为元武宗,李孟避嫌隐居许昌。至大三年(1310年)正月入见,以定策之功,特授平章政事、集贤大学士、同知徽政院事。至大四年(1311年)闰七月,加封秦国公。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为元仁宗,以李孟为中书省平章政事。李孟建言整顿吏治、昭雪冤狱、罢黜僧道官。延祐元年(1314年)元朝开科举,李孟为监考官。七月,进阶金紫光禄大夫,勋上柱国,改封韩国公。因为权贵弄权,延祐四年(1317年)李孟称病引退。元英宗即位,李孟被铁木迭儿诬陷,降职为集贤侍讲学士,至治元年(1321年)四月,李孟在大都病逝。.

查看 元朝和李孟

李志常

李志常(),字浩然,号真常子。开州观城(今山东)人。是全真道的第7代掌门人。 在掌教期间,重视对流亡士大夫的收容,全真道声势鼎盛。到了晚年,元朝统治者开始偏向藏傳佛教,全真道受到打压。 著作有:.

查看 元朝和李志常

李冶

李冶(),原名李治,字仁卿,號敬齋,谥号文正,真定欒城(今河北省栾城县)人,中國金代、元代文学家、數學家。他的主要著作为《測圓海鏡》,其中改进了前人的解方程方法,首次系统地阐述了“天元术”(设未知数并列方程的方法),用以研究直角三角形内切圆和旁切圆的性质。李冶与杨辉、秦九韶、朱世杰并称为“宋元数学四大家”。.

查看 元朝和李冶

李璮

李璮(),潍州人,蒙元时期军阀,为汉地四大世侯之一。小字松寿,父全为金元之际红袄军首领。一云璮本衢州徐氏子,父嘗為揚州司理參軍,全蓋養之為子云。元世祖中统二年末起兵反元,次年兵败被杀。.

查看 元朝和李璮

李東垣

李杲(杲,注音:ㄍㄠˇ;漢語拼音:gǎo,),字明之,號東垣老人,后世多称为李東垣。真定(今河北正定)人。金元四大家之一,开创了補土派。由於李東垣生活於北方,所以被譽為北醫。.

查看 元朝和李東垣

李思齊

李思齐(),字世贤,罗山人,元末明初将领。.

查看 元朝和李思齊

杨奂

杨奂(),初名焕,字焕然,号紫阳。金末元初人。 杨振之子。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生于奉天县华严里杨汉村(今乾县杨汉村)。十一歲喪母。早年屡试不中。蒙古破汴京时,依靠冠氏县赵天锡。元初隐居教書,学者称为紫阳先生。元太宗十年(1238年),参加“戊戌选试”,中东平道进士第一名,曾任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元宪宗五年(1255年)卒。谥文宪。著有《正统书》六十卷、《还山集》六十卷。.

查看 元朝和杨奂

杭州市

杭州市,简称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之一,浙江省交通枢纽、长三角南翼的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中国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國際知名的旅遊城市。杭州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下辖10区、1个县级市和2个县,总面积16,853.5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92.31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946.8万,其中市区824.1万。 以杭州为中心的杭州都市圈,面积达到34,585平方公里,居住的人口已经达到2,152.1万人。根据201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2年中国都市圈评价指数”,杭州圈在中国大陆是仅次于上海圈、广州圈、首都圈(北京)的第四大都市圈。2015年杭州经济总量位居中國大陸第十,并被《福布斯》多次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杭州正在以“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为总体发展目标,由“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前进。 相传当年大禹在这里停靠过船泊,故其地称“禹航”,谐音为“余杭”;一说“禹航”只是后人附会,“余”字与“无锡”之“无”、“勾吴”之“勾”一样,实为古吴越语中的发语词,江浙地名中常见。隋朝取余杭县之“杭”字,改该县所在的钱唐郡为杭州,此名辗转沿用至今。杭州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著名的良渚古城便坐落于此;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中央管辖史。古时曾称“临安”(南宋)、“钱塘”、“武林”等。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市内有西湖、西溪湿地等景區,其中西湖周邊還有文瀾閣等眾多名勝古蹟。因為風景秀麗,自古有“人間天堂”的美誉。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主办了2016年G20峰会,2018年世界短道游泳錦標賽、2022年亚洲运动会也将在杭州举办。.

查看 元朝和杭州市

松科

松科(学名:Pinaceae)是松柏纲松柏目的一科,常统称为松、松树,儘管在漢語中,其中不少種類被稱作“杉”,一般特點乃葉的形狀像針,防止水分大量被蒸發。而在一些氣候較不炎熱,約北緯40多度至60度的地方(如歐洲等),這類型植物亦為常見。松科有11屬約220-250種,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查看 元朝和松科

杂剧

劇是中國戲曲體製的一種,盛行於元代。.

查看 元朝和杂剧

校對

校對,古代稱為校勘、校讎或者校理,是出版編輯過程裡的一個必須工序,主要工作是按照原稿去審查訂正排印或繕寫的錯誤。 校對也可以是從事這個工序的人員──校對員(Proof reader)的中文簡稱。《南宋馆阁录》載“卷三《储藏》门记载:“诸字有误者,以雌黄涂讫,别书。或多字,以雌黄圈之;少者,于字旁添入;或字侧不容注者,即用朱圈,仍于本行上下空纸上标写。倒置,于两字间书乙字。诸点语断处,以侧为正;其有人名、地点、物名等合细分者,即于中间细点。” 在分工不足的情況下,中文講校對有時包含著審稿的工作。.

查看 元朝和校對

桑哥

桑哥(,藏语中意思是“狮子”,),又譯作桑葛,藏族人,元朝宰相。.

查看 元朝和桑哥

桂阳州 (元朝)

桂阳州,元朝时设置的州。在今广东省境。 至元十九年(1282年),升桂阳县置,割连州阳山县来属,为蒙古忽都虎郡王分地,治所在今广东省连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阳山县和连州市东部地。先属湖广行省湖南道宣慰司,后改属江西行省广东道宣慰司。户六千三百五十六,口二万五千六百五十五。领一县:阳山县。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并入连州。.

查看 元朝和桂阳州 (元朝)

桂林市

桂林市(邮政式拼音:Kweil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东北部。市境西界柳州市,南临来宾市、梧州市、贺州市,东接湖南省永州市,北邻湖南省邵阳市、怀化市。地处南岭山脉西南部桂东北山地区,湘桂走廊南端,北部为越城岭,东部为海洋山、都庞岭,西部为天平山。主要为丘陵地貌,中部为典型的岩溶峰林区。漓江、湘江为境内两大河流,中间有灵渠相连,全市总面积2.77万平方公里,人口496.16万。桂林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查看 元朝和桂林市

梁山泊

梁山泊,亦作梁山泺,是曾经存在于今山東梁山城东南隅一带的湖泊。.

查看 元朝和梁山泊

梯田

梯田是一种分层的丘陵种植区。梯田一般采用人工或者管道输送水措施分层保持水土,避免灌溉用水造成快速地面逕流。.

查看 元朝和梯田

梅(学名:Prunus mume),是蔷薇科杏属的落叶乔木,有时也指其果实或花。原产于中国,后来發展到韩国与日本等地。.

查看 元朝和梅

梅瓶

梅瓶,也稱經瓶,瓷器型制,用途為酒器、花器。最早出現在唐朝,宋遼时期較為流行,約定俗稱為梅瓶。其名根據民國時期許之衡所撰《飲流齋說瓷》一書所稱:「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也。.

查看 元朝和梅瓶

棉花

棉花,是锦葵科棉花属植物的种子纤维,原产于亚热带,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到2米。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纤维白色至白中带黄,长约2至4厘米,含纤维素约87-90%。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中国的产棉区主要有江苏、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新疆等地。 棉花的植株是灌木,是美洲、非洲及亞洲等地熱帶地區或亞熱帶地區的原生植物,在墨西哥有找到差異度最大的野生棉花,其次是澳洲及非洲。在舊世界及新世界均已馴化棉花。棉花的英文來自阿拉伯文(al)quṭn قُطْن,約在西元十四世紀就開始使用。 棉花的纖維最常紡織成纱线,用來製作柔軟的纺织品。在史前時代就已使用棉花的纖維。在墨西哥及印度河谷文明(現今的巴基斯坦及印度部份地區)已發現西元前五千年的棉花纖維。雖然很早就在栽培棉花,但一直到發明後,棉花纖維製作的成本降低,也開始廣為使用,棉花是現在衣物中最常使用的天然纖維。 世界棉花的產量每年約2500萬噸,約佔世界耕地的2.5%。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生產國,但大部份生產的棉花都作內銷用,美國多年以來都是最大的棉花出口國。美國棉花的單位為標準包(bales),約是體積及重量。.

查看 元朝和棉花

楊璉真珈

楊璉真珈(),又作璉真伽、楊輦真珈、楊璉真加,元朝人,西夏藏传佛教萨迦派僧人。.

查看 元朝和楊璉真珈

欧阳询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今湖南省长沙市)人。隋末唐初官员,唐代书法家。他的楷書字體,成為後來學習書法者經常模仿的對象。.

查看 元朝和欧阳询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查看 元朝和欧洲

欽察

欽察是古代中亞地區的突厥語民族之一。欽察部落聯盟在11世紀中葉時曾經佔據黑海北濱的欽察草原,其中一些部落则与庫曼人合併,在突厥遷移中遷移到了西伯利亞西部,後來蒙古帝國所建立的欽察汗國部分領土即欽察人的原居地。一些阿拉伯学者把咸海至烏克蘭以北稱欽察草原一带的地方稱為庫曼尼亞,因為這地區幾乎只有欽察-庫曼人居住。在波斯历史著作《史集》中,“钦察”意为空心树。.

查看 元朝和欽察

欽察汗國

欽察汗國(英語:Golden Horde,蒙古文:,西里尔蒙古文:Алтан Ордын улс,拉丁轉寫:;土耳其语:Altın Orda;鞑靼语:Altın Urda)(1242年-1502年)又稱金帳汗國,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建立于蒙古帝國西北部、后来突厥化的汗国,位于今天哈薩克咸海和里海北部,佔有東歐和中歐地區(至多瑙河),由拔都及其後裔管理。至1359年前算是统一。.

查看 元朝和欽察汗國

欽淑皇后

海迷失后(;),斡兀立氏,名海迷失,元定宗贵由的第三皇后。.

查看 元朝和欽淑皇后

武昌区

武昌区是中國湖北省武汉市的一个市辖区,人口为113.7万人(2008年末),是原武昌市的主体部分。当地人的习惯将武汉市长江以南的市区部分统称武昌,包括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三个行政区划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昌区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人大以及湖北省政协等省级国家机关驻地。.

查看 元朝和武昌区

#重定向 死亡.

查看 元朝和死

段思平

大理太祖段思平(),白族人,大理國的開國皇帝,其家族世代為南詔武將,父為段保隆。 段思平因為累積軍功而升任為大义宁通海節度使。楊干貞奪趙善政之位,干貞之弟楊詔譖思平有帝王之相,干貞於是追殺思平。會善政臣守高方和段思平友好,派人接思平,思平之弟思良和軍師董迦羅前來加以保護.思平向東方的黑爨三十七蠻部借兵,討伐楊干貞。937年,滅大義寧,建立大理國,建元文德。仍都大理。天福三年封董迦羅為相國,封高方為岳侯。在位期间实行封建分封制,设立八府、四郡、三十三部,社会生产力获得发展。死後諡聖神文武皇帝,廟號太祖。.

查看 元朝和段思平

比丘

比丘( भिक्षु,,bhikkhu),佛教術語,又譯為苾芻、苾礇、碹芻、備芻、比呼、比庫,意譯為乞士、乞士男、除士、薰士、破煩惱、除饉、怖魔。佛教受具足戒之後的男性出家眾,稱為比丘(女性出家眾稱為比丘尼)。與比丘尼合稱出家二眾,為佛教四眾、五眾、七眾之一。漢地居民通常以和尚或沙門來作為比丘的通稱。.

查看 元朝和比丘

水浒传

《水滸傳》,是中國以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列為中國古典四大文學名著之一,六才子書之一。其內容講述北宋山東梁山泊以宋江為首的綠林好漢,由被逼落草,發展壯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東征西討的歷程。又稱《忠義水滸全傳》、《江湖豪客傳》,一般簡稱《水滸》,全書定型於明朝。作者歷來有爭議曹晉杰、朱步樓,《施耐庵新證》,學林出版社,1987年4月,一般認為是施耐庵所著,而羅貫中則做了整理,金聖歎刪修為七十回本。.

查看 元朝和水浒传

江南

江南,意为長江以南地區。现在狭义上指代长江以南钱塘江以北的浙北,苏南及上海地区。也就是无锡、苏州、南京、松江、上海、常州、镇江、嘉兴、湖州、杭州等。其中南京只包含现在长江以南的南京,杭州包含现在钱塘江以北的杭州。长江以北的六合、浦口不算狭义上的江南,钱塘江以南的萧山、绍兴、宁波也不算狭义上的江南。现代广义上有时会把长江以北的“扬州”,钱塘江以南的“萧山、绍兴、宁波", 安徽的“古徽州地区”以及江西东北部算在内。 江南屬漢族地区,在先秦時代被中原諸國称为南蛮、百越,江南古代的南京由於做過十朝的古都,以及杭州做過南宋的首都,許多北方世家大族南迁,江南成为一个文教发达、美丽富庶的地区。 在先秦时期已经存在江南的说法。《吴越春秋》:“周元王使人赐勾践,已受命号去,还江南”。 《尔雅·释地篇第九》写道:“江南曰扬州。”“江南”在成书于秦、汉以前的古籍之中属于扬州之地 在先秦时期也有其他关于江南的说法。《史记·秦本纪》中亦載:“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这里的江南指的是现今湖南全境和湖北南部部分地区。钱大昕以為《项羽本纪》云“江东虽小,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中的“江东”,那时的“江东”是现在江南的一部分。。王莽时曾改夷道县为江南县,是今日湖北宜都。《后汉书·刘表传》载“江南宗贼大盛……唯江夏贼张庄、陈坐拥兵据襄阳城,表使越与庞季往譬之,及降。江南悉平”。.

查看 元朝和江南

江華島

江華島()是位於韓國首爾特別市西北、南北停戰線附近的島嶼。简称:“沁”(朝鲜申櫶著有《沁行日记》)。.

查看 元朝和江華島

江西省

江西省,简称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东界浙江与福建、北邻安徽和湖北,西连湖南,南毗广东。境内最大河流为長江支流赣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注入中国目前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全省总面积166946.58平方公里,2016年底人口4592.00万人江西省统计局:〈〉。省会为南昌。.

查看 元朝和江西省

江西行省

江西或“江西行省”、“江西省”,为元朝和明朝时期直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一级行政区。.

查看 元朝和江西行省

江阴市

江阴市,别称“澄”,在中国江苏省南部,是无锡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江阴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也是中国最发达的县市之一,其综合竞争力列全国百强县市第一梯队。.

查看 元朝和江阴市

江淮

江淮,顾名思义,指江(长江)、淮(淮河)一带,广义上指江南、淮南地区,狭义上指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即今江苏、安徽的中部地区。.

查看 元朝和江淮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江浙行中书省),为直属元朝中央政府的一级行政区,简称江浙或江浙省,在当时民间多简称为江浙省、江浙行省。 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府(在今杭州市),俘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此时的南宋几乎全境已纳入大元版图,元朝在南宋的核心地区置江淮等处行中书省,统两淮(淮南东路、淮南西路)、两浙(两浙东路、两浙西路)地。省会治于原淮南东路首府扬州。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以地理民事非便,徙省治于杭州。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割江北扬州等地隶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改曰江浙行省。此为原文所载。原江淮行省江北部分,自此至元亡(1368年)都属于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从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划福建地入江浙行省。辖境包括今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福建二省全境及江西部分地区。 江浙行中书省为元朝中国本部的10个行中书省(不含征东行省)之一,辖境包括今长江以南之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福建全省江西東北部及上海。统有杭州路等三十路,江阴州等二十一州及松江府一府。福建泉州的澎湖寨巡检司也隶属于江浙行省。今江苏,安徽江北地区隶属于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管辖。.

查看 元朝和江浙等处行中书省

汝宁府

汝宁府,元朝时设置的府。1913年废。 至元三十年(1293年)升蔡州置,治所在汝阳县(今河南省汝南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京广铁路线以东,西平、项城等县市以南,安徽省颍河流域以西地。明朝以后,辖境不断缩小。 清初沿明制,領州二,縣十二。雍正二年(1724年),光州升光州直隸州。光山縣、固始縣、息縣、商城縣割隸。領州一,縣八:信陽州、汝陽縣、正陽縣、上蔡縣、新蔡縣、西平縣、遂平縣、確山縣、羅山縣。清代汝寧府,评价:衝,繁,難。隸南汝光道。汝南分防通判、新息分防通判駐。.

查看 元朝和汝宁府

汤和

汤和(),字鼎臣,元末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家,东瓯王。汤和早年参加郭子兴军,后写信建议朱元璋参加郭军。此后随朱元璋攻占集庆,升统军元帅,镇守常州,多次击败张士诚部。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为征南将军,击败方国珍、陈友定。后又随徐达率军攻占山西、甘肃、宁夏等地,封信国公。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八月逝世,是明代开国功臣中为数不多的得以善终者。.

查看 元朝和汤和

汴梁

汴梁指北宋东京汴梁,即「汴京」,现开封市,汴梁多次遭到水灾,现在的开封是在地面6-9米以下北宋东京城遗址上建立的。.

查看 元朝和汴梁

汉字

漢字,在中國亦称中文字、国字、唐字、方塊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指示会意文字--体系,也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並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Defrancis (1990); 蔣為文 (2005), (2007)",為中國上古時代的汉族先民所發明創製,其字體也歷經過長久改進及演變。目前确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春秋戰國與秦朝的籀文、小篆,發展至漢朝隸變,產生隶书、草书以及楷书(以及衍生的行书),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準——正楷,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在古文中只稱「字」,為與少數民族文字區別而稱「漢字」,指漢人使用的文字,後者稱法在近代才開始通用,為日文借詞。 作為華語的書寫文字,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相较而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字都早已消亡,所以有學者認為漢字是維繫中國南北長期處於統一狀態的關鍵元素之一,亦有學者將漢字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現時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均為實務上的官方文字。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通用文字,在20世紀前都是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和日本等國家的書面規範文字。除了漢語之外,古代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製漢字。 現代漢語漢字大致分成中文字與簡體字兩個體系,前者主要用於香港、澳門以及臺灣,而後者由中国大陆制定使用,并为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亚等國家采用。非漢語体系中,日本对部分汉字进行了简化、称为新字体,韓國也製定了官方的朝鮮漢字使用規範;而歷史上曾使用過漢字的越南、北韓、蒙古等國,漢字現今已不再具有官方規範地位。 華语及簡化汉字是聯合國的六個工作語言之一。.

查看 元朝和汉字

汉中市

汉中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地区。经济以农业、旅游业、采矿业为主,工业产值较低。与甘肃、四川毗邻。北依秦岭,南屏大巴山,中部为盆地。全市辖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洋县、勉县(1964年前旧名“沔縣”)、西乡县、略阳县、镇巴县、宁强县、留坝县、佛坪县,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86万(2016年)。地方方言为汉中话,属西南官话的成渝片。.

查看 元朝和汉中市

汉传佛教

漢傳佛教,指以漢字記載經典或漢字文化圈的佛教,與南傳佛教、藏傳佛教形成世界上現存的三大佛教傳統。漢傳佛教主要流傳於中國大陸、朝鮮半島、台灣、日本與越南等地。 印度的聲聞佛教與大乘佛教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区,再經由中國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形成以漢譯經典為本的汉传佛教。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為主流,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自唐密在汉地消亡后,漢傳佛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與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不同。漢傳佛教和其他各系佛教最大的差別主要是口稱南無阿彌陀佛、素食、戒疤,南傳佛教不認同「南無阿彌陀佛」之用語,素食和戒疤也是漢傳佛教獨有,並非印度佛教的戒律。.

查看 元朝和汉传佛教

汉地

漢地,是漢族地區的簡稱,指中國漢族聚居地,與中國其他少數民族聚居地相區別。五岳五鎮四瀆都分布在漢族地區境內。相近的用詞則有「九州」及「中國本土」(China Proper)。 漢地除了是漢族對本民族原住地區的稱呼外,也是非漢族群對漢族原住地區的稱呼,而非漢族群的主要聚居地區是在九州之外。又名漢境、漢疆。.

查看 元朝和汉地

汉阳 (武汉三镇)

汉阳,是指武汉人习惯按“武汉三镇”的说法将长江以北、汉江以南市区部分称为汉阳的地方,包括汉阳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行政区划,有时还包括蔡甸区(原称汉阳县,武汉市的郊区)。 「汉阳」的名字起源是根据中国地名的阴阳來看,应该是「汉水之北」,不过明朝成化年间汉水下游改道,结果汉阳這地方变成汉水之南,按道理是要改口称为「汉阴」,不过因为汉阳这个地名早就深入民心,改不了口,所以就一直叫汉阳。.

查看 元朝和汉阳 (武汉三镇)

汉族

漢族,是生活在東亞地區的一個民族,種族上屬於東亞黃種人,是數個現代國家和地區的主体民族。佔中国大陆人口《中華文明起源和民族問題的論辯》漢民族形成問題的爭鳴 第129頁92%,佔臺灣人口97%,佔新加坡人口74%,佔馬來西亞人口23.4%。漢族在世界各地皆有分佈,總人口约为13.9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0%或五分之一,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作為民族的称呼,是在中国的国家形成和发展中确立的。中國上古史學專家許倬雲認為,魏晋南北朝以后,“华夏人”开始出现“汉人”自称谓,在此之前,“汉人”、“汉民”多为周边国家对汉朝国民的称呼見p.33, p.67 。漢族自稱“漢人”,其他民族称之“唐人”、“華人”、“秦人”、“桃花石”。 19世纪末開始用「汉族」一詞做為漢民族的稱呼,受漢民族主義和共產主义運動等多重影响,这一称呼逐步广泛使用,并于官方固定下来,在此之前,“華夏”(起源於中國黄河中下流域的遠古部落名稱)較常被使用為漢民族的別稱,民族政治认同根据时间与空间的不同,对華夏、汉人的定义都具有差异。汉族被西方學者視為中國的主體民族。 另外,中國古代没有现代称谓“民族”而加“族”的概念,但不等于当时没有漢族这一民族,用于民族之间区别的“满”、“蒙”、“汉”,都是古代的民族概念,故现代学界尤其史学界称历史上的汉人为汉族。 漢族自古以來就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九州」,同時認為非漢民族主要聚居地區在九州之外或“漢地”,而非漢民族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漢地」。 漢族通常被认为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黃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及“炎黃裔胄”皆曾被中國國民党及中國共產黨用來做為“汉族”的代称或另稱。 漢族之內因地域、語言、文化及社會多樣性上可分出不少漢族民系;根據復旦大學的基因研究對照歷史遷移記錄,漢民族的擴張主因是歷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動:在西晉以前漢族人口主要分佈於中国北方,隨後北方人口因永嘉之禍大舉向南遷徙,歷史上汉族由北往南的大規模移動也改變了南北人口分佈密度。.

查看 元朝和汉族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查看 元朝和河南省

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

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为直属元朝中央政府的一级行政区,简称“河南江北”或“河南江北省”,在当时民间多简称为河南省、江北行省。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为元朝中国本部的10个行中书省(不含征东行省等)之一,辖境包括今江苏,安徽北部、河南全境、湖北北部、山东西南部部、南与江浙行省,湖广行省接壤。.

查看 元朝和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

河北省

河北省,简称冀,因其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而名。面积为18.88万平方公里。 地处华北、东临渤海,渤海之滨,地理上包围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门户,自金朝开始即是京畿要地。与北京市、天津市、辽宁、山西、河南、山东和内蒙古等省市區接壤。全省最高峰是小五台山的主峰北台(海拔2882米),全省面积43%的平原海拔不到100米。省会是石家庄市。因省境于《禹貢》为冀州之地,故简称冀。.

查看 元朝和河北省

沙市区

沙市原为湖北省省辖市,现为中国湖北省荆州市的主要行政区,位于荆州市区的东部、长江北岸。沙市区辖5个街道、3个镇、3个乡。共有87个社区、91个村委会。区人民政府驻文化宫路8号。总面积492平方千米,2010年总人口61.04万。.

查看 元朝和沙市区

沙田

#重定向 沙田_(香港).

查看 元朝和沙田

波斯

在的伊朗在世界上的位置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旧称译音,是伊朗歷史的一部份。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盛時期領土東至印度河平原,西北至小亚细亚、欧洲的马其顿、希腊半岛、色雷斯,西南至埃及或也门。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

查看 元朝和波斯

泰定帝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是元朝第六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位大汗,在位5年,自1323年10月4日至1328年8月15日。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譯遼、金、元三史中的音譯專名,改譯伊蘇特穆爾,今日學界已無人使用。 他去世后不久,其子元天顺帝被元文宗打败,以致於他沒有庙号和谥号,遂以其年號稱為泰定帝。.

查看 元朝和泰定帝

泰和县

泰和县在中国江西省中部偏南,是吉安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吉泰盆地腹地,横跨赣江两岸,井冈山机场位于境内。“泰和”之名寓“地产嘉禾,和气所生”之意。全县面积2666平方公里,中部是平缓的赣江河谷平原,东部与西部则是山地和丘陵地区。2008年底,全县人口53.4万,99%为汉族。当地通行的方言为泰和话,属赣语吉茶片。乌鸡是泰和县最著名的特产。.

查看 元朝和泰和县

泰赤乌部

泰赤乌部()或称泰赤兀部,姓“泰亦赤兀惕兀”,是俺巴孩汗的后代,12世纪时蒙古草原的一个部落,在蒙古中部與東南部。曾經與札木合及克烈反蒙古部,後被成吉思汗所灭,其余存的后族改姓黄。 13世纪时,一部分泰赤乌部之后族(都赤部)改姓之後,经杭州等地逃至海南,后与越人同化。本名柴颜留蔡的泰赤乌部后裔曾在明朝当过官,其后代下落不明,速勒都斯与他们有关。 category:尼伦蒙古 category:突厥.

查看 元朝和泰赤乌部

泉州市

泉州市(ipa)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是闻名海内外的国际花园城市,是福建省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三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9年居福建省首位。 泉州,简称泉或鲤,又称刺桐城、清源、溫陵,地处福建東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东南沿海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点,為第一批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馆,中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祖籍地,同时泉州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与发祥地,闽南文化保护的核心区与富集区,历史文化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中世纪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2013年8月26日泉州被国家文化部评为首届中国东亚文化之都,与日本横滨、韩国光州齐名。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素有“中国品牌之都”、“民营特区”之称,拥有国家驰名商标数目居全国地级市首位。「爱拚才会赢」是泉州的城市精神。泉州是中國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泉州港是中国规模亿吨以上的重要大港。2015年,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部分,泉州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2015年7月,中国工程院把泉州市作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

查看 元朝和泉州市

渝中区

重庆市渝中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市的一个市辖区,是中国共产党重庆市委员会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的驻地、重庆的政治中心。 渝中区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的狭长半岛形陆地上,又称为渝中半岛。渝中区面积23.71平方公里,全区常住人口为63.01万人。因渝中區在重慶各區中建設最早,而且長期投資最多,目前是設施最完備的區之一,各大商业商贸金融设施大多在该区设有总部或区域分支机构。由于渝中区多山少地,因此区域内建筑鳞次节比、高聳如云,渝中区商用建筑平均楼层为27层,平均高度为115米,道路随地形蜿蜒穿行于高楼和绿树之间、车流擁擠,入夜灯火辉煌,五光十色,各色灯饰令人目不暇接,闻名遐迩的重庆山城夜景的主体便是渝中区,长江对岸南岸区的南山一棵树观景台和虎头岩是观赏渝中半岛夜景的绝佳之地。但目前隨著重慶其他城區相對渝中的快速發展,渝中區文化中心的地位已經被沙坪壩區所取代,而商业、贸易經濟中心的地位亦逐漸在被江北区、渝北區所取代,渝中区只成为了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城市中心而已。.

查看 元朝和渝中区

温州市

温州市(普通话发音:Wēnzhōu,温州话发音:,浙南闽语发音:Vo'e Je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为沿海港口城市,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開放城市,古称瓯。舊城為東晉著名學者郭璞根據風水思想而建。当时,郭璞登上南岸的西郭山,见数峰错立,状如北斗,華蓋山鎖“北斗之口”,以此設計溫州城。故而溫州有“山如北斗城似锁”之美称,別稱“斗城”。传说筑城时,有白鹿衔花而过,人们视为瑞兆,故温州又別稱“鹿城”。是浙江第三大城市。全市总面积12,065平方公里,辖海域1.1万平方公里,201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18.2万人,常住人口917.5万人,为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年末市区户籍总人口168.04万人(含洞头区)。.

查看 元朝和温州市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查看 元朝和清朝

湖广填四川

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元朝末年到明代洪武年间和清代顺治到乾隆年间的两次大规模的湖广省(今湖北与湖南全境、广东北部等)的居民迁居到四川各地的移民潮。根据考证表明,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今日四川地区人口众多,四川省与重庆市登記人口就在1亿1千萬以上,有超過1000萬城鄉剩餘勞動力常年外出務工,是全國勞務輸出大省之一。.

查看 元朝和湖广填四川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湖广行中书省),为直属元朝的一级行政区,简称“湖广”或“湖广省”,在当时民间多简称为鄂州行省、潭州行省、湖广行省。 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荆湖等路行中书省,因拟取鄂州而别称鄂州行省。至元十四年(1277年),并鄂州行省入潭州行省,治所长沙。至元十八年(1281年),迁省治到鄂州,治所武昌(今武汉市武昌)。 湖广行中书省为全国的10个行中书省之一,辖境包括今长江以南、湖北南部、湖南、贵州大部及广西、海南全省、广东雷州半岛、重庆东南部,下辖武昌、岳州、常德、澧州、辰州、沅州、兴国等30路。今湖北、湖南西部、陕西南部地区属于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管辖。.

查看 元朝和湖广等处行中书省

湖北省

湖北省,简称“鄂”(别称:“楚”、“荆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武汉市。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华中地区)、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北接河南省为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4位。截止201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5851万,户籍人口6138万。.

查看 元朝和湖北省

漢人 (元)

漢人是中國元朝的四類人民之一。传统的说法认为,元朝的蒙古統治者將元朝境內的人區分為四類人。分別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以及南人。 漢人是指南宋時期未受到南宋實質管轄的北方人,包括原本金、西夏(被认为是色目人)境內及今四川、云南两地区人与高丽人,當中還包括女真人、契丹人、朝鲜人等北方地区的民族。 “汉人”在元朝又称“汉儿”,汉人实际的含义可能为居住在汉地的居民,包括原来金朝西夏高丽以及四川云贵一带的居民。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载“汉人八种:契丹、高丽、女真、竹因歹、里阔歹、竹温、竹亦歹、渤海”。(里阔歹、竹赤歹是女真的重复(蒙古人的叫法),竹因歹、竹温又是乣-札忽歹的重复,其中札忽歹是对蒙古语中“汉儿”的音译。辽金两朝尚视乣为“杂人”,为“异类”,到元朝被歸納為“汉人”),表明了“汉人”的概念以及当时东北、华北、黄河流域一带的民族构成。不同于由华南各地土著民族(包括汉族在內)组成的南人。 日本學者舩田善之宣称,他在元朝時期蒙古語史料中找不到相當於色目人的詞匯,而「色目人」一詞应屬於漢語詞匯。 中國學者胡小鵬認為,「色目人」一詞雖然是漢語,但在用於族群劃分時是相應的蒙古語詞彙「合里」(qari)或「合里·亦兒堅」(qariirgen)的譯語。因此「色目人」一詞所涵蓋的對象在蒙古語世界與漢語世界並不完全一致,其邊界是動態而有一定的模糊性。蒙元政權的多民族政策,從根本上而言,是蒙古至上主義,即蒙古(國人)與非蒙古(合里)的二等人制,四等人制是細化的說法,漢文化意識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元代多民族政策的本質是蒙古人(國人)/非蒙古人(合里)的二等人制,源自古老的漠北傳統,並沒有法律的明文規定。「色目人」是對蒙古語「合里」的漢譯,但兩者在各自的語境中內涵並不完全一致。蒙古人(國人)/非蒙古人(合里)的邊界是動態的,有一定的模糊性。.

查看 元朝和漢人 (元)

漢水

#重定向 汉江 (中国).

查看 元朝和漢水

漢族

#重定向 汉族.

查看 元朝和漢族

漆侠

漆侠(1923年3月12日-2001年11月2日)中国历史学家。1923年生于山东省巨野县,1944年考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历史系,1948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入北大文科研究所史学部读研究生。1951年3月至1953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自1953年,任教于天津师范学院(后改称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后任河北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农民战争史学会顾问(原理事长)、河北省历史学会会长、河北省社科联副主席等职。2001年逝世于河北保定。 著有《王安石变法》、《宋代经济史》、《辽夏金经济史》。 Category:中国历史学家 Category:北京大学校友 Category:河北大学教授 Category:漆姓.

查看 元朝和漆侠

漆器

漆器是一种用生漆塗敷在器物胎體表面作為保護膜制成的工艺品或生活用品。漆器早在新石器时代至商代就已出现。表面被塗過漆的胎體經過反覆多次的髹塗後,不僅堅固耐用,多樣的裝飾使器物色澤華麗。.

查看 元朝和漆器

潼关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 潼关是关中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唐安史之乱初期,唐军于灵宝战败失守潼关,最终致使长安失陷。 196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国政府于潼关以下黄河干流修建三门峡大坝,古潼关于当年被拆除。.

查看 元朝和潼关

潘昂霄

潘昂霄,字景梁,号苍崖。元代济南历城人。 历官昆山县尹,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任南台御史,升闽海宪佥。大德六年(1302年),转任南台都事,累官翰林侍读学士、通奉大夫。1315年寫成《河源志》一卷,记都实至星宿海寻找黄河源头,書中明確指出黃河發源於星宿海西南百餘里處,該處有“水從地湧出如井,其井百餘”。卒谥文僖。另有《金石例》十卷。 P Category:济南人.

查看 元朝和潘昂霄

澎湖

#重定向 澎湖縣.

查看 元朝和澎湖

濠州

濠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二年(582年)改西楚州置,治所在钟离县(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因濠水得名。大业初年,改为钟离郡。唐朝武德、乾元年间,复改濠州,辖境相当今安徽省蚌埠、定远、凤阳、明光等市县地。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临濠府,二十八年复为濠州,属安丰路。元末郭子兴、朱元璋起义于此。朱元璋吴元年(1367年)升为临濠府。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安徽的州 Category:滁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蚌埠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82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67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元朝和濠州

朝贡

#重定向 朝貢.

查看 元朝和朝贡

朝贡体系

#重定向 朝貢.

查看 元朝和朝贡体系

木华黎

木華黎(;),又作木合里、摩和赉等,蒙古札剌亦儿部人,元太祖成吉思汗麾下大将,同博爾朮、博爾忽、赤老溫並稱为成吉思汗的四傑。.

查看 元朝和木华黎

札奇斯欽

札奇斯欽(),蒙古族,蒙古卓索圖盟喀喇沁右旗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歷史學家,師從姚從吾。曾任國民大會代表,國民黨第10,11,12屆候補中央委員。.

查看 元朝和札奇斯欽

札剌亦兒

札剌亦兒(),属于蒙古迭列斤里面的一个部落。.

查看 元朝和札剌亦兒

札達蘭部

札达兰部(Jadran),一称扎只剌部、茶赤剌部、扎赖部,是一支活动于蒙古高原东部、额尔古纳河东部地区的游牧部族。最早记载于1004年。.

查看 元朝和札達蘭部

札蘭丁

札蘭丁·明布爾努(جلال الدين منكبرتي Jalāl al-Dīn Menguberdī,),1220年至1231年在位為花剌子模的蘇丹,隸屬阿努什的斤家族的第8任統治者。.

查看 元朝和札蘭丁

札木合

札木合(;),蒙古札達蘭部首领,被稱為古兒汗(, Gür Khaan)。他與铁木真都是蒙古部的首長,都希望统一蒙古。他是鐵木真的主要对手之一,二人曾在蒙古草原上對立。後來雖然札木合敗在鐵木真的手下,但不論是蒙古還是中原的歷史對他的評價都非常高。.

查看 元朝和札木合

朮赤

赤(,1181年-1225年)是成吉思汗的长子,他的母亲是孛儿帖。.

查看 元朝和朮赤

术赤台

#重定向 主兒扯歹.

查看 元朝和术赤台

朱國楨

朱國禎(),字文寧,號平極,齋號虯庵、涌幢亭。浙江烏程(今湖州)人。明朝內閣首輔。.

查看 元朝和朱國楨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或稱洪武帝,明朝開國皇帝,漢族,朱姓,讳元璋。曾名朱兴宗、朱重八,投军被郭子兴取名元璋,字国瑞,生於濠州钟离县 。廟號「太祖」,谥號「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統稱「太祖高皇帝」。在位三十一年,因年号洪武也俗稱洪武帝。太祖之後的皇帝除明英宗(二度在位)、清太宗(改國號)外,皆實行一世一元制。 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为僧据说法号如净。 25岁(1352年)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先後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其他起义军,统一南方,後北伐灭元,建立大一統的皇朝,国号“大明”。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興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下令解放奴婢;减免賦稅。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同时立《大明律》,用严刑峻法管理百姓与官僚,禁止百姓自由迁徙,严厉打击官吏的贪污腐败,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清洗权贵势力及他認為對他的朝廷有威脅的人、並废中书省,由皇帝直領各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驾崩後传位于嫡长孙朱允炆為明惠宗。 太祖的生活儉樸、工作勤奮,在南京的皇宮內,沒有設立“御花園”,只有“御菜園”,其中種滿蔬菜,使得皇宮自給自足。.

查看 元朝和朱元璋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齋號晦庵、考亭,晚称晦翁,又称紫陽先生、紫陽夫子、沧州病叟、云谷老人,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諡文,又稱朱文公。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饒市婺源縣)人,生於福建路尤溪縣(今福建三明市尤溪縣)。南宋理学家,程朱理学集大成者,學者尊称朱子。 朱熹家境窮困,但自幼聰穎,紹興十八年(1148年)中進士,年僅十九歲,歷高宗、孝宗、光宗、甯宗四朝。於建陽雲穀結草堂名「晦庵」,在此講學,宋理宗賜名「考亭書院」,故世稱「考亭學派」,又因朱熹別號「紫陽」,故世稱「紫陽學派」。朱熹是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承北宋周敦頤與二程學說,創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學風,稱為理學。其著作甚多,輯定《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為四書作為教本,也成為後代科舉應試的科目,在中國,有專家認為他確立了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

查看 元朝和朱熹

朱震亨

朱丹溪(),名震亨,字彥修。因世居丹溪,故人稱朱丹溪,或尊稱為丹溪翁。元代義烏(今浙江省义乌市)人。與劉完素、張從正、李杲等人並稱金元四大醫學家,為“滋陰派”的創始人。.

查看 元朝和朱震亨

朱思本

朱思本(),字本初,号贞一,中国江西临川(今抚州)人,元朝道士、诗人、地理学家。 朱思本出生于一个书生家庭,他出生后不久(1275年),抚州为元军攻占,朱全家抱着不合作的态度拒绝为元朝政府效力。朱幼年即前往龙虎山拜入正一道修真。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年),朱奉正一道宗师张留孙之命,前往大都协助其主管中国南方的道教事务。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朱奉命代表元朝皇帝祭祀中国各地名山大川,在其后的十年间,他走遍中国,参考水经注、通典、元和郡县志、元丰九域志、大元一统志等书籍,以“计里画方”的绘图方法绘出了舆地图。这幅地图不但包含中国的情况,也绘有蒙古帝国及周边小国,但是朱对这些自己并未实际考察过的地方并没有把握,认为“涨海之东南,沙漠之西北,诸番异域,虽朝贡时至,而辽绝罕稽,言之者既不能详,详者又未必可信,故于斯类,姑用阙如”。 至治二年(1322年),吴全节嗣位为玄教大宗师,朱返回江西。后吴有意任命朱为其接班人,但被朱拒绝。朱后隐居龙虎山中,不知其卒年。 朱的诗文也为时人称道,是元朝重要诗人之一,著有《贞一斋诗文稿》。.

查看 元朝和朱思本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鐵木真(,;)即元太祖,又稱成吉思皇帝根据《元史·太祖本纪》记载,“元年丙寅,帝大会诸王群臣,建九斿白旗,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之源,诸王群臣共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元史·祭祀三·宗庙上》记载,至元十三年,元朝太庙中元太祖的牌位上写的是“成吉思皇帝”,原文是:“是岁,改作金主,太祖主题曰“成吉思皇帝”,睿宗题曰“太上皇也可那颜”,皇后皆题名讳。”具体内容可参见:“成吉思皇帝”这一称呼,还见于元朝全真教掌教李志常写的《长春真人西游记》,正文中和书后面附录记载的圣旨中对元太祖的称呼也是“成吉思皇帝”。具体内容可参见: 1998年12月,一块“成吉思皇帝圣旨金牌”发现于河北廊坊,上面正面刻双钩汉字:“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疾。”背面牌心刻双钩契丹文,其意:速、走马,或快马。具体内容可参见:,成吉思可汗民國以前的漢文蒙古史料中除史集及新元史本紀外都以成吉思可汗及成吉思皇帝稱呼,成吉思汗稱呼為民國自西方翻譯而來。(元朝秘史記載為成吉思皇帝,蒙古秘史漢文版是現代翻譯。)為蒙古人,蒙古帝国奠基者、政治家、军事统帅,皇帝(蒙古帝国可汗)。名铁木真(),满清官译为特穆津。也有其他译法忒没真。奇渥温·孛儿只斤氏(满清官译全称为却特.博尔济吉特.特穆津)(),蒙古乞颜(起延)部人。1206年春天—1227年8月25日在位,在位22年。1206年他登基时,诸王和群臣为他上蒙语尊号成吉思合罕。 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为太祖,《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元二年,“冬十月己卯,享于太庙,尊皇祖为太祖。”节选自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諡號为聖武皇帝。《元史》卷六《世祖本纪三》,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丁丑,徙平阳经籍所于京师。更敕牒旧式。太庙成,丞相安童、伯颜言:“祖宗世数、尊谥庙号、增祀四世、各庙神主、配享功臣、法服祭器等事,皆宜定议。”命平章政事赵璧等集群臣议,定为八室。申禁京畿畋猎。”节选自《新元史》卷八《世祖本纪二》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丁丑,徙平阳经籍所于大都。太庙成,平章政事赵璧等集群臣廷议,定太庙为八室。 ”节选自《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太庙成。丞相安童、伯颜言:“祖宗世数、尊谥庙号、配享功臣、增祀四世、各庙神主、七祀神位、法服祭器等事,皆宜以时定”。乃命平章政事赵璧等集议,制尊谥庙号,定为八室。烈祖神元皇帝、皇曾祖妣宣懿皇后第一室,太祖圣武皇帝、皇祖妣光献皇后第二室,太宗英文皇帝、皇伯妣昭慈皇后第三室,皇伯考术赤、皇伯妣别土出迷失第四室,皇伯考察合带、皇伯妣也速伦第五室,皇考睿宗景襄皇帝、皇妣庄圣皇后第六室,定宗简平皇帝、钦淑皇后第七室,宪宗桓肃皇帝、贞节皇后第八室。”节选自至大二年十二月六日(1310年1月7日),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啟運,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諡號变为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大二年“十二月乙卯,亲享太庙,奉玉册、玉宝。加上太祖圣武皇帝尊谥曰法天启运,庙号太祖,光献皇后曰翼圣。加上睿宗景襄皇帝曰仁圣,庙号睿宗,庄圣皇后曰显懿。”节选自 在他众子中,最为著名的四位分别是朮赤、察合台、窩闊台和拖雷。成吉思汗分封了朮赤和察合台为国主,欽定窩闊台为继承人。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拖雷自动退出继承人的選拔,担任监国两年后,1229年,拖雷和宗王们一起拥戴自己的三哥窝阔台登基。1232年九月,在消灭金朝军队精锐主力后,拖雷去世,1234年2月9日,蒙古帝國灭金朝,為將來忽必烈揮軍南下南宋打下基礎。.

查看 元朝和成吉思汗

成都市

成都市(四川话国际音标:;汉语拼音:),别称“蓉城”、“锦官城”,简称“蓉”,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处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腹地,为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物流、商贸、金融、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5年常住人口1465.8万,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是中国开发最早、持续繁荣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前367年)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截止2018年已有2385年历史;但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200年前。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自建城伊始到现代数千年历史中,除白莲教时期几十年外,均保持着高度繁荣和发达,是全国生活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曾是成家、蜀汉、成汉、前蜀、后蜀五个政权的都城,文化遗存丰富,秦汉以来,成都就以农业、手工业兴盛和文化发达著称,历代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汉代成都与洛阳等并列为五大都会之一。唐代商贸繁荣,与扬州齐名,称为“扬一益二”。如今,成都所在的成渝经济区是中国西部经济最领先的区域。 成都市于2007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与世界旅游组织命名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09年,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正式授予成都“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成都是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称号,成为亚洲第一个世界“美食之都”。.

查看 元朝和成都市

戴良

戴良,字叔鸾,汝南慎阳人。.

查看 元朝和戴良

戈壁

戈壁(),在蒙古语中有沙漠、砾石荒漠、干旱的地方等意思。在中文裡又称瀚海沙漠(瀚海又指贝加尔湖)、戈壁滩、戈壁沙漠。.

查看 元朝和戈壁

战争

戰爭是动物界普遍的行为,在人类社会,战争则与政治紧密关联,是多個組織和組織之間的有組織性的武裝衝突。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以武力为手段,目的是迫使一方服从另一方的意志(通常是政治意图),通过多次大规模对决使敌人失去抵抗的力量,这样的行为就是战争。兵法是在战争中作戰的方式,沒有战争的情形稱為和平。 一些学者不认同战争一定和政治有关,有些战争出现时间比政治、国家还要早。所以约翰·基根认为克劳塞维茨的定义有局限性,只适用于文明社会,他给出的定义是:「战争一向是文化的表现,往往是文化形态的一个决定因素,在某些社会是文化本身」。 若從開戰開始計算死亡人數,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約在6,000萬至8,500萬之間。若以人口比例來看,巴拉圭戰爭是近代歷史殺傷力最強的戰爭,殺死了巴拉圭60%以上的人口。依照史迪芬·平克的說法,理查德·斯莫利在2003年將戰爭列為接下來50年間人類10大問題中的第6個。.

查看 元朝和战争

星宿海

星宿海,藏语称错盆(意为“花海子”),地处黄河源头地区,海拔愈4000米。黄河三源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扎曲分别从西南、西、北三个方向汇入玛涌滩,形成大片沼泽地和众多小湖泊。它东邻扎陵湖,西接玛曲。.

查看 元朝和星宿海

明太祖第一次北征

明太祖第一次北征是1370年明朝北伐北元的战争。.

查看 元朝和明太祖第一次北征

明太祖第五次北伐

明太祖第五次北伐又称金山之战,是指朱元璋洪武二十年(1387年)发动的一场北伐战争,结果是战胜纳哈出,并把辽东纳入明朝势力范围。.

查看 元朝和明太祖第五次北伐

明太祖第六次北伐

明太祖第六次北伐又称捕鱼儿海之战,洪武二十年(1387年)九月三十日,朱元璋詔命永昌侯蓝玉为征虏大将军,延安侯唐胜宗、武定侯郭英为左右副将军,都督佥事耿忠、孙恪为左右参将,率军15万人第六次北征北元。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三月,明军行軍到達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索布力嘎)。明軍行至百眼井,距捕鱼儿海还有四十里,仍侦察不到元军行迹,蓝玉想引兵退还,王弼說“吾輩提十余萬眾,深入漠北,無所得,遽班師,何以覆命?”。蓝玉同意王弼的看法,命诸军继续前进,“穴地而炊,毋见烟火”。锦衣卫探知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正在捕鱼儿海(今中蒙边境之贝尔湖),蓝玉以王弼為前鋒,急行軍直奔北元汗帐。.

查看 元朝和明太祖第六次北伐

明玉珍

明玉珍(,元文宗天曆二年己巳九月九日至元惠宗至正廿六年丙午二月六日),父親明學文,母親趙氏,中国湖北隨州人,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元末明夏政权的创建者。.

查看 元朝和明玉珍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查看 元朝和明朝

明教

#重定向 摩尼教.

查看 元朝和明教

昭慈皇后

昭慈皇后()名脱列哥那(),又译朵列格捏,姓乃马真氏,又称乃马真后,是元太宗窝阔台的第六皇后,元定宗贵由的母亲。.

查看 元朝和昭慈皇后

昌图县

昌图县位于中国辽宁省东北部,是辽宁省省管县制度单位(市级县,厅级县)。原辖属铁岭市,辽宁省第二个省管县单位。 昌图县为辽宁肉类生产第一大、中国第八大县市,面积4321.7平方千米,县政府驻昌图镇政府路。.

查看 元朝和昌图县

易经

《易经》是中国漢族最古老的文獻之一,並被儒家尊為「五經」之始;一般说上古三大奇书包括《黄帝內经》、《易经》、《山海经》,但它们成书都较晚。《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來描述状态的简易、变易、不易,表現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的交替变化描述世间万物。《易经》最初用於占卜和預報天氣,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等各方面,是一部無所不包的巨著。自从17世纪开始,《易经》也被介绍到西方。在四庫全書中為經部,十三經中未經秦始皇焚書之害,它是最早哲學書。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也被介绍到西方。 《易》原有三種版本:《连山》、《归藏》和《周易》,《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一般所称《易經》即源於《周易》发展而來。 《易經》包括狭义的《周易》與《易传》。《周易》相传是依循周文王主編《易》的著述而來,成書大約在西周時期。由於隨時代演變,《周易》文字含義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已經不便讀懂,因此孔子撰寫了「十翼」,後世又稱為《易传》並列入《易經》。.

查看 元朝和易经

昆曲

昆曲是中國戲曲的劇種之一,发源於元末明初的苏州府崑山縣(今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起初流行於江南一帶,而後風靡全國;盛清時,上至宮廷貴族、下至販夫走卒皆熱愛崑曲。有俗諺云:「家家『收拾起』,戶戶『不提防』」,即反映當時崑曲廣為普及且深入人心的程度。 昆曲以曲唱為中心,唱念使用之語音為「中州韻」,主要以曲笛、鼓、板等樂器伴奏,風格纏綿婉轉,如石磨中的流水一般細膩,故又有「水磨腔」之雅稱。其舞臺演出形式亦稱「崑劇」,因表演手段豐富、身段具備高度舞蹈性,與唱腔、曲詞扣合得嚴絲合縫,形成精緻的藝術規範,影響所有後出之地方劇種,故素有「百戲之母」之美譽。.

查看 元朝和昆曲

济宁市

济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市境西界菏泽市,西北接河南省濮阳市,北达泰安市,东邻临沂市,东南临枣庄市,南毗江苏省徐州市。地处鲁中南山地与黄淮平原交接地带,地势呈东高西低,东部为低山丘陵,中部和南部为低洼湖区。京杭运河纵贯市境并流经市区,主要河流还有泗河、东鱼河、洙赵新河等。市境南部有南阳湖、昭阳湖、独山湖、微山湖,合称南四湖,为中国北方最大淡水湖群。全市总面积1.12万平方公里,人口829.92万。.

查看 元朝和济宁市

流民

流民,又稱流人、流亡、流户、流冗、流庸、流离、流者及盲流等,是中國歷史上對於轉徙四處的無業游民稱呼,一般都是逃荒的農民,天災、苛吏、土地兼併、战乱等都可能导致流民问题的出现。 最早在《詩·大雅·召曼》曰:“瘼我饑饉,民卒流亡。”,管仲在齐国提出“禁迁徙,止流民”政策,以控制人口流动。漢朝流民問題已經相當嚴重,元狩四年,山东大水,有流民七十余万人;元封四年,关东流民二百万;哀帝時流民“以十萬數”,华歆收容流民,“四方贤士大夫避地江南者甚众,皆出其下,人人望风”。宋朝也有大量流民,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齐王张令公外传》:“令招农户,令自耕种,流民渐归。” 明朝中葉以後,流民問題最烈,甚至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明朝中葉以後,“灾眚频仍、催科无序,数年之逋,取盈一时”,流民一直是历代朝廷的腹心之疾,福建连江县永乐初与洪熙元年相比,“户口什去其三四。”成化元年(1465年),户科给事中袁芳等言:“比年以来,救荒无术,一遇水旱,饥荒老弱者,转死沟壑,贫穷者流徙他乡。”成化七年,荆襄山区屯聚流民九十三万八千余人。闖王李自成也算是流民出身。清代封鎖东北,嚴令禁漢人出關,但流民“擔擔提籃,或東出榆關,或北渡渤海”。乾隆十一年,“東省被災州縣,流民出口”。民国画家蔣兆和绘有《流民圖》。 有明一代,除农民外,大量的匠户、军户、灶丁寺工商業也易於流亡,正统元年,山东都转运司“所属各盐场,在逃灶户3350余户。棚民也算是流民的一種。流民是黑社會的基本組成。成化元年(1465年)三月劉通、石龍、馮子龍等於房縣大石廠立黃旗起義,杀都指挥以下军官三十八人,擁眾數十萬。成化六年十一月,又有李原、小王洪起義,流民附和者達百萬人。史稱鄖陽民變。明廷派都御史项忠总督河南、湖广、荆襄军务,与湖广总兵李震前往镇压。项忠军对流民进行屠杀,尽草剃之,死者枕藉山谷。.

查看 元朝和流民

流求國

流求國或稱琉求,是中國唐代史家魏徵和令狐德棻等在《隋書·流求國》和《隋書·陳稜傳》中所提到的一個在東方海上的島國。根據該史料的記載,在公元7世紀初(大業年間),隋煬帝派遣兩名武將數次到達流求國,殺其國王歡斯渴刺兜,將其住民及數千名不馴服的男女捕回隋。1874年,法國學者圣第尼認為這個流求國就是今天的臺灣,可能是依循《元史·琉求》的記載「在南海之東。漳泉興福四界內彭湖諸島,與琉求相對」。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曾遣使自澎湖巡檢司出发宣撫流求,渡海遇到一个「山长而低者」的地方,使臣認定到達琉求,但跟當地人語言不通,登陸的兩百餘人中有三人遭到殺害,無功而返。元成宗元贞三年,福建省平章政事高兴言:「今立省泉州,距琉求为近,可伺其消息,或宜招宜伐,不必它调兵力,兴请就近试之。」九月,高兴遣省都镇抚张浩、福州新军万户张进赴琉求国,生擒一百三十余人而返。第二年正月,又将所俘留求人放回,要他们歸顺元朝,此後不了了之。元代汪大淵的《島夷志略》則稱琉求,文中提及「自彭湖望之甚近」,對於琉求峙山的描述被認為是指今高雄的壽山,並略述其地的物產(其中硫磺與臺灣早期的物產相對應)和原住民的獵頭之類習俗。 梁嘉彬在1958年發表〈吳志孫權傳夷洲亶洲考證〉,以東洋針路、季風、洋流等佐證質疑吳國發現臺灣的說法,提出隋代的流求應是指今天的琉球群島,這是最早提出來的反對觀點。另有史明等認為,當時隋代的流求應該是泛指琉球群島及台灣等,中國以東海中的一連串島嶼。.

查看 元朝和流求國

海南岛

海南岛是位于南海北部的一座岛屿,又称琼州;陸地面积33,21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屬於大陆岛,隔著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成立後,在該政權實際控制的島嶼裏,它屬第一大島,於1950年5月1日發動海南島戰役後擁有主權,併入廣東省,1988年獨立建省——海南省,同时成立海南经济特区,它是中国第22个省和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若算上海南省的海上管轄領地,該省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大的省分。在原本中華民國的領土規劃裡,海南岛屬於海南特別行政區。 海南島現今管轄人口約8,671,518人,也是今日海南省除南海諸島之外的主要组成部份。.

查看 元朝和海南岛

海南省

海南省,简称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海南省位於中國的最南端,包括海南島、中沙、西沙、南沙群島及其周圍的海域,全省陸地總面積3.54萬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島陸地面積3.39萬平方公里,面積與台灣島相近35,882.6258 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是中国海洋面积最大、陆地面积最小的省,也是中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以及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其常住人口867.15万人,省会为海口市。.

查看 元朝和海南省

海都

海都(;),蒙古帝国窝阔台汗之孙,合失之子。窝阔台汗国的实际创立者。 自拖雷後裔蒙哥當選蒙古大汗始,窝阔台後裔漸失势,海都即於此时分封至蒙古以西的海押力。蒙哥汗死後,海都支持新汗阿里不哥與忽必烈争夺汗位,終告失败。但海都希冀大汗之位属于窝阔台後代,遂积蓄实力,联合钦察汗国,圖謀与忽必烈争夺蒙古帝国大汗寶座。成吉思汗曾經說出,只要窩闊台有一個吃奶的後代,都比其他人優先繼承,因此他不斷反忽必烈。 有鑑於此,忽必烈遂派察合台後嗣八剌返察合台汗国争夺汗位,企求引起西部诸王内乱,以便其集中精力灭南宋的战争。令忽必烈意外的是,海都虽然與八剌初亦激战,但旋即和好。至元六年(1268年),海都、八剌和钦察汗国君王在塔拉斯河会盟,公開反对忽必烈和伊儿汗国,並商議以海都为盟主。会盟各王指稱忽必烈汗已经被汉族同化,言明要對忽必烈用兵以恢复蒙古人的游牧本性。 次年,忽必烈以那木罕为将,在别失八里击败海都。至元十二年(1274年),忽必烈再遣安童辅佐那木罕西征。未料,那木罕部将昔里吉等于次年底发动兵变,将安童抓获後交予海都。不久,八剌死去,海都扶立笃哇任察合台汗国君王,两汗揮師東進蒙古本部。土土哈把他趕出漠北祖宗大帳。 至元二十四年(1286年),海都等同东部乃颜联络,乘忽必烈率领元军主力东去平叛的機會,一度发兵佔领和林,但不久即退出。 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海都纠合诸王四十,再度進兵蒙古,最後在和林被海山(後來的元武宗)击败,於归途中,伤重不治。据扎马剌·哈儿昔记载,海都卒于伊斯兰历701年(1301年9月6日-1302年8月25日),时年六十八岁。 category:窝阔台汗国君主.

查看 元朝和海都

浙江省

浙江省,是一个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东临东海,北连长江三角洲,与江苏省接壤,太湖位于两省之间,东北一角邻上海市,西接江蘇省和江西省,南连福建省。境内最大的河流為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为杭州市。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尤以發達的民营经济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中国第一。浙江与江苏、安徽、上海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地區生產總值位居中國第四位。.

查看 元朝和浙江省

新元史

《新元史》,由中国清末民初人柯劭忞所作,包括本纪二十六卷,表七卷,志七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四卷。民国九年刊為正史,為二十五史中最晚列入者,二十四史中未包含此書。 由於明代《元史》編纂工作過於草率,錯誤百出,歷代學者皆呼籲重修元史。柯劭忞以《元史》為底本,利用明清有關元史的研究,例如參考《元經世大典》殘本、《元典章》,又吸收了西方有關元史的研究成果,例如法國的《多桑蒙古史》、波斯人拉施特《蒙古全史》等書,參考《四庫全書》未收錄之秘籍及元碑拓本等,以三十年之功,重修新史。 《新元史》於1920年脫稿,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明令列入正史,內容比《元史》正確詳備。《新元史》还纠正了《元史》的错误。《元史》中存在有一人两传的缺失,如速不台与雪不台本是一人,完者都与完者拔都是一人,石抹也先与石抹阿辛是一个人,《元史》中都列有两传,《新元史》则纠正了这个错误。《新元史》中增補了許多列傳,像元末革命中的領袖人物如韓林兒、徐壽輝、張士誠、陳友諒等,《新元史》皆一一列傳。近人李思纯在《元史学》中说:“其书(指《新元史》)兼具全部改造与详备博赡之二种长处。中国元史学之有柯劭忞,正如集百川之归流以成大海,集众土之积累以成高峰。” 但《新元史》存在一些不足。最大的缺點是沒有《藝文志》,而且書中所引用的新資料,都沒有註明出處,以致後人研究元史時,用它的史料深感不便。此外,《新元史》循旧史观念,一味求简,删掉元史部分史料。还盲目迷信外国史料和野史,以讹传讹。.

查看 元朝和新元史

新疆

#重定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查看 元朝和新疆

方济各会

方济各会(Ordine francescano)又稱方濟會或小兄弟会,或译法兰西斯会、佛蘭西斯會是一個跟隨聖方濟亞西西教導及靈修方式的修會,是天主教托钵修会派别之一。。其拉丁语會名稱為「Ordo Fratrum Minorum」(簡寫為OFM),是「小兄弟会」的意思(方济会提倡过清贫生活,互称“小兄弟”)。另外,在不同地方的舊天主教會、聖公會及路德會均有方濟會。.

查看 元朝和方济各会

施耐庵

施耐庵(),名耳,字伯陽,又名子安,又字肇瑞,譜名彦端,齋號耐庵,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小說家,中國四大小說名著之一《水滸傳》的作者。关于其籍贯,有兴化说、苏州说、杭州说。其生平因缺乏史料而众说纷纭,甚至对有无此人都有争议曹晋杰、朱步楼,《施耐庵新证》,学林出版社,1987年4月。《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其门人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四十一。.

查看 元朝和施耐庵

文天祥

文天祥(),南宋末期官員、抗元英雄。南宋末期吉州廬陵富川(今江西吉安縣)人,漢族江右民系,初名雲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後,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祐四年(1256年)在殿試中被宋理宗拔為第一後(狀元),後再改字宋瑞,後因住過文山,而號文山。在宋朝最後被封為信國公。 宋亡後,被俘到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對他提出做官或处死的條件,希望文天祥考慮,文天祥卻提出希望隐居深山的条件。最終,文天祥选择处死,與陸秀夫和張世傑當時被並稱為「宋末三傑」。 明景泰七年,追諡忠烈(一稱文正)。.

查看 元朝和文天祥

文献通考

《文獻通考》,元朝馬端臨撰,以杜佑《通典》為藍本,將《通典》上之八門增擴為二十四門,記載上古至宋寧宗嘉定末年歷代典章制度的政書。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成書。後與《通典》、鄭樵《通志》,合稱「三通」。.

查看 元朝和文献通考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查看 元朝和日本

日本海

日本海或朝鮮東海、韩国東海是西北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其东部的边界由北起为库页岛、日本列岛的北海道、本州和九州;西边的边界是欧亚大陆的俄罗斯;南部的边界是朝鲜半岛, 日本海的水域有六個海峽與外水域相通,分別為:鞑靼海峽、宗谷海峽、津輕海峽、關門海峽、對馬海峽和朝鮮海峽。位於日本海的北部和西北部有日本海盆,是最主要的海盆,另外東南部是大和海盆,還有西南部的对马海盆。日本海的東岸水深較淺,大陸棚較寬;海的西岸,特別是朝鮮半島附近的水域,大陸架的延伸只有約30公里左右。黑潮(日本暖流)的一個分支即对马海流進入此海域。 海域的北部和東南部都是渔业资源豐富的渔場,各國曾為了海域的漁獲而引發不少領土糾紛。位於本海域東南部的獨島就是韓國與朝鮮兩方和日本各自聲稱擁有主權的地方。此外,海底帶有磁性的海沙、海底下豐厚的天然氣及石油資源,都是各国希望得到的重要礦物。而自從東亞經濟發展起飛,日本海的重要性就日益顯著。.

查看 元朝和日本海

旭烈兀

旭烈兀(,名字意为“战士”,),蒙古人,伊儿汗国的建立者,西南亚的征服者。成吉思汗之孫、拖雷之子、蒙哥及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之兄。旭烈兀的军队大大拓展了蒙古帝国的西南疆界。在他的领导下,蒙古人摧毁了伊斯兰文明的两大中心:巴格达和大马士革,使伊斯兰世界的中心转移到了开罗的埃及马木留克王朝。.

查看 元朝和旭烈兀

旭烈兀西征

旭烈兀西征,又稱蒙古第三次西征,是由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率領,是蒙古帝國繼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及長子西征後的第三次大規模的西征,亦是蒙古帝國最後一次西征。這次西征蒙古佔領了阿拉伯帝國的阿拔斯王朝、木剌夷國及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

查看 元朝和旭烈兀西征

撒里台

札剌儿·撒里台(;)其名《元史》译做札剌、札剌兒帶、札剌台;《新元史》译做札剌亦儿台或撒礼塔;《高丽史》译做车罗大、束里大,蒙古札剌亦儿人,其以姓为名,初为成吉思汗怯薜兵里的弓箭手,号“豁儿赤”(《元史》譯作「火兒赤」)。.

查看 元朝和撒里台

政書

政書,又稱會要體,是中國及其他漢字文化圈地區記錄典章制度的書籍,政書之名源於明代錢溥的《秘圖書目》。 政書可分成兩大類,一為記述歷代典章制度的“通史式政書”,以“十通”、《歷代兵制》、《營造法式》為代表;另一種是記述單一朝代典章制度的“斷代式政書”,稱為會要,唐贞元年间苏冕撰《会要》四十卷,是成书最早的一部会要。大中年间,杨绍复等又撰《续会要》四十卷。此二书久佚。今存的會要如:《唐會要》、《五代會要》、《西漢會要》、《東漢會要》、《宋會要輯稿》、《春秋會要》、《秦會要》等。司馬遷《史記》的“八書”首次記述典章制度,班固《漢書》將“八書”改寫為“十志”,後世史書多以“志”來記述各朝典章制度。会典和会要同为断代体政书,但亦有所別,私修多為会要,官修多為会典。.

查看 元朝和政書

散曲

散曲是元代中國所流行、配上歌詞的樂曲,與雜劇合稱為元曲。散曲與雜劇不同的是,散曲唱而不演,用作清唱,不能伴演。.

查看 元朝和散曲

扬州市

扬州市(江淮官话扬州话:/iaŋ ʦɤ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所辖的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与仪徵市位于通扬运河以南,高邮市、宝应县则位于通扬运河以北,整体上来说扬州地处江苏中南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长江三角洲北翼,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上。扬州市景色秀美,城市建筑多古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城区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全市总面积6,591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2,306平方公里,人口448.36万,其中市辖区人口242.34万人。2014年,扬州GDP达3697.9亿元、人均GDP首次突破8万元,达82660元,在苏中苏北8市中率先超过省平均标准。同时,扬州也是南京都市圈重要城市及长三角经济带核心城市之一,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

查看 元朝和扬州市

拜住 (元英宗)

拜住(;),蒙古扎剌亦儿氏,元朝政治家,元初名臣安童之孙,木華黎後代。扎剌儿氏为元朝王室世袭贴身侍卫,在蒙古各部中尤有声望。元英宗在位时间官至中书右丞相,全力支持英宗的“以儒治国”政策。.

查看 元朝和拜住 (元英宗)

拜月亭

《拜月亭》,又名《幽閨記》,「五大傳奇」之一,作者不可考,全劇共四十齣。.

查看 元朝和拜月亭

拖雷

拖雷(;意为“镜子”;)又译图垒,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幼子,排行第四,是成吉思汗最宠爱的儿子。拖雷和正妻唆鲁禾帖尼生有四子: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据《元史》,拖雷一共有子十一人。1227年8月25日至1229年9月13日担任大蒙古国(蒙古帝国)监国,历时二年。.

查看 元朝和拖雷

拔都

拔都(,),是铁木真之孙,朮赤的次子,是生母兀乞旭真可敦,为弘吉剌部按陳那顏的女兒。蒙古欽察汗國的開創者。蒙古人因他对部下宽大,称他撒因汗。 1225年朮赤去世,拔都受諸兄弟推戴繼承父位。1235年,窩闊台召集庫里爾台大會,聽從二哥察合台建議,決定由各系宗王居長者統兵遠征欽察人、基辅羅斯、波蘭王国等國,是為蒙古第二次西征。而拔都又為諸王之長,遂領銜統率全軍西出,因此又稱為「長子西征」。1236-1241年,拔都率軍征戰上述諸國,大破钦察人、伏尔加保加利亚、基辅羅斯、加利西亚、摩尔达维亚、立陶宛大公国、波蘭王国(时译“孛烈儿”)、匈牙利王国、保加利亚第二帝国、波西米亚与捷克、摩拉维亚与斯洛伐克、拉什卡、威尼斯共和国等國,先後擊敗波蘭西里西亞公爵亨利二世所率領的日耳曼-波兰聯軍(神圣罗马帝国、波蘭、波西米亞)以及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所率領的匈牙利軍,席捲東歐與中歐,使基輔、布達佩斯等三十个城镇遭受摧毁與屠殺。但是在蒙古軍企圖繼續進軍威尼斯共和国的达尔马提亚的時候接到窩闊台汗死讯而引軍東撤。 1242年,拔都建都於伏爾加河下游河畔的欽察的薩萊,正式立国,史称金帳汗國。當時記載為蒙古“朮赤汗國”(Ulus of Jochi,Ulus是国家的意思),由於大量的欽察人是汗國的居民,甚至成為汗國的骨幹,因此稱“欽察汗國”。 拔都透過俄羅斯大公的輔佐管理東俄。1242年弗拉基米爾大公雅羅斯拉夫二世晉見拔都,領取封誥,這是管理東俄的方法,後來也成為定制;至於西俄,拔都命令加里西亞的大公丹尼爾把政權交結給一位蒙古將軍,將之納入蒙古轄地。 拔都故後,先傳位其子撒里答;撒里答死,蒙哥提名幼王乌剌黑赤代替他,並由拔都遗孀博剌克斤监国(她是阿勒赤塔塔儿人)。在1257年,由弟弟別兒哥繼承金帳汗國的可汗之位。;子:.

查看 元朝和拔都

拉什卡

拉什卡可以是下列地区:.

查看 元朝和拉什卡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国时代曹魏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曹操在世时官至丞相,爵至魏王,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篡位稱帝後,追尊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查看 元朝和曹操

怯薛

怯薛()是蒙古帝國及元朝宿衛制度中的一個重要組織。其成員稱作怯薛歹(),這個群體在元代政治社會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查看 元朝和怯薛

景德镇市

景德镇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北与安徽省交界。全市总面积5256平方千米,2010年常住人口1,587,477人。 景德镇陶瓷非常有名,素有“瓷都”之称,是江西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景德镇也是中国重要的航空器生产基地,航空产品为直升飞机,尤以“直-8”系列直升机著名。 景德镇被官方授予多项荣誉称号,如:“文明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被媒体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景德镇1982年2月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查看 元朝和景德镇市

景教

景教,即唐代正式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聶斯脫里派,也就是現今的東方亞述教會。景教起源於今日敘利亞,由敘利亞教士君士坦丁堡牧首聶斯脫里於公元428-431年之間創立,在波斯建立教會。景教被視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基督教派,成為漢學研究一個活躍的領域。唐朝時曾一度在長安興盛,並在全國都建有“十字寺”。.

查看 元朝和景教

晃豁坛

晃豁坛(),又作晃合丹、晃忽坛、晃兀摊、黄忽答等,为蒙古尼伦诸部之一。该部是海都幼子抄真斡儿帖该之子晃豁坛的后裔。原在察剌合、蒙力克父子率领下依附孛儿只斤部也速该。也速该临终前终将其妻子托付给蒙力克,铁木真尊其为父。后因孛儿只斤部衰落而投靠札达兰部。1189年铁木真称汗前,在蒙力克、速亦客秃率领下归事铁木真。蒙古建国后,晃豁坛部划分为三个千户,蒙力克与其子脱栾及速亦客秃出任千户长。该部以知天象而闻名,蒙力克之子帖卜腾格理(阔阔出)为著名萨满,他也是铁木真“成吉思汗”尊号的提出者,不过后因同铁木真抗衡而被杀。.

查看 元朝和晃豁坛

另见

1271年建立的国家或政权

1368年终结的国家或政权

13世纪中国

14世纪中国

东亚历史国家

已不存在的东亚君主国

忽必烈

汗国

蒙古汗国

亦称为 中央汗國,元帝國。

坤帖木兒塔塔儿人塔塔儿部塔里忽台塔拉斯河士大夫多伦县夏襄宗大同市大不里士大德大元通制大理市大理国大理总管列表大道教大運河大马士革天完天山山脉天主教天保奴天元 (北元)太一教太平府 (安徽省)太仆寺太和正音譜太醫院外兴安岭奎章閣女真女真人契丹人妥歡貼睦爾妥懽贴睦尔姚樞威尼斯孟族孔子定西市宁波市宣徽院宣撫使宣政院完颜永济宜春市安史之亂安徽省安撫使宋史宋徽宗宋元战争宋理宗宋端宗宋真宗宋恭帝宋江宋濂宋朝宋明理學察合台察合台汗國察八儿尊号尚书 (官职)尚书省小说屠隆山东历史山东省山西省屈出律岭北等处行中书省岛夷志略崖门镇崖门海战崔瑀崔氏政权巴格达丞相中原王朝中华文化中古蒙古語中央集权中书令中书省中亚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中國通史中国历史中国君主列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书法中国人口史中国朝代中国本土中統 (年號)临安府 (浙江)常遇春东欧丘处机世侯帖木兒帝國三峰山之战三別抄三国演义三省六部也先不花也遂也里可溫教也速該也速迭尔乞颜九斿白纛平江年号广南西路广州市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乌兰巴托乌克兰乃蛮乙未籍户床兀儿交趾行省亦乞列思亦黑迷失京杭大运河庭州府 (行政区划)云南省云南行省库页岛五行庙号以色列仰光延祐復科建宁县伊兒汗國会试伊朗伊斯兰文化伊斯兰教伊拉克伏尔加保加利亚张世杰张起岩传教士伯顏 (八鄰部)伯顏 (元初)伯顏 (元末)弘吉剌張士誠張弘範張德輝張元素开城特级市彭瑩玉彰德府归德府佛教征服王朝徐壽輝徐州市徐達御史臺德壽 (太子)德涅斯特河保加利亚第二帝国保定市俺巴孩忽必烈忽哥赤忽里勒台忽思慧心學志賀島俄罗斯忙哥帖木儿忙哥剌土司地保奴北宋北七真北京市北元國師刘备刘伯温刘福通喇嘛周子旺周达观周易呼伦贝尔市储君傅友德哈密地区哈丹秃鲁干哈剌哈孙哈拉和林唐其勢唐诗唐武宗唐朝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唆都儒户农业内蒙古自治区商品党項入聲全真道兩廣八剌八魯灣之戰八思巴八思巴文六部元史元大都元天順帝元天顺帝元宁宗元上都元仁宗元英宗元梁王元武宗元泰定帝元清非中國論元朝元朝治藏歷史元末民变元末民變元惠宗元成宗元明宗元昭宗元文宗元日战争元曲克烈克鲁伦河兀良哈台勃固勃固王朝勒內·格魯塞回族因陀羅跋摩六世围垦四大文学名著四川省四川行省四等人制倒剌沙皮雅斯特王朝时期的波兰犹太教玉昔帖木儿王实甫王世贞王保保王祯 (元朝)王祯农书王禕王羲之王重陽王恂 (元朝)王應麟火药灌頂班智達理学破幽夢孤雁漢宮秋神风福州市福建福建历史禅宗科举秀州程朱理学穆斯林突厥人窝阔台窦娥冤窩闊台汗國端平端平入洛立陶宛大公国笃哇答己答剌麻八剌答剌海粵劇素可泰王国紅巾軍紙幣經略安撫使緬中行省纳哈出绍兴市经济维吾尔族缅甸罗贯中罗斛真定國真金爪哇岛瘟疫瓦剌瓷器甘麻剌甘肃省甘蔗燕帖木儿畏兀儿畏答儿畜牧业監國盧世榮白蓮教白樸花剌子模芜湖市隆興韩山童韩信韩林儿鎌倉幕府鞑靼 (蒙古)聖旨遂宁市道教荆南荆湖占城行中书省草原帝国菊属華夷之辨萧何萨迦派青花瓷青海省領地順天府額勒伯克衢州市行中书省行省行會袁州颱風裏海西西域西厢记西夏西夏惠宗西亚西伯利亚西辽西藏西游记饑荒襄阳市襄樊之战馬木留克王朝馮勝首都訛答剌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马端临马来半岛骠国高加索山脉高升泰高兴 (元朝人物)高克恭高麗 (918年-1392年)高麗王朝高麗高宗高麗蒙古戰爭高邮市高昌謝道清鬼力赤魯明善鮮于樞许衡词 (文学)诸葛亮谥号谦谦州鲁斯蒂谦貝爾湖賈魯資治通鑒贞观政要贝加尔湖贺惟一贾似道贵由越南趙偕趙孟頫趙世延趙昌路 (行政区划)路易九世鹊华秋色图黎族黃道婆黃金史黑海黄公望黄震黄池黄河辽史辽阳等处行中书省辽朝达鲁花赤龔開龙泉窑运河迦勒迦河之战迷青瑣倩女離魂进士范文虎郝經胡三省胥吏郭子興郭守敬郭菩萨郑和下西洋郑光祖興都庫什山脈蘭科蘭納阳山县阿合馬阿姆河阿尤布王朝阿尔泰山脉阿忽台阿勒颇阿瓦阿难答阿音札鲁特战役阿薩辛派阿里不哥阿里海牙阿速台阿朮阿拔斯王朝阿拉乌丁·摩诃末阿拉伯人赤老溫赵天麟赵丑厮赵昺闊端藍玉藏傳佛教藏族藩属国董其昌葛剑雄葛逻禄钦察汗国钱选蒲甘王國蒙古蒙古帝国蒙古人蒙古征服花剌子模蒙古国蒙古四大汗国蒙古秘史蒙古第二次西征蒙古草原蒙古西征蒙古高原蒙古语蒙古源流蒙古文字蒙古族蒙古攻西辽之战蒙宋戰爭蒙哥蒙兀国蒙越戰爭蒙金戰爭那羅梯訶波帝邓广铭邓牧肉类食物锡尔河蔑兒乞脫古思帖木兒脫歡 (鎮南王)鄭元祐鄭玉脱古思帖木儿脱脱脱虎脱鄱陽湖之戰鄒普勝鄂多立克鄂嫩河鄂畢河鄂霍次克海野狐嶺戰役重力拋石機重庆市釣魚城之戰至元至元 (忽必烈)至顺至正至正条格至正新政金史金宣宗金中都金三角金元四大家金章宗金熙宗金滅遼之戰金朝长江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沙市长春真人西游记镇江市腹裏色目人苏州市苏丹 (称谓)英屬錫蘭集賢院通货膨胀通惠河速不台老子化胡經耶律楚材耶路撒冷虞集陳煚陳聖宗陳興道陳朝 (越南)陸九齡陸秀夫陽明心學陈友谅陈宜中陈琳 (画家)陕西等处行中书省陕西省陕西行省柳公權枢密院探馬赤軍恩克卓里克圖恩克可汗揚州李孟李志常李冶李璮李東垣李思齊杨奂杭州市松科杂剧校對桑哥桂阳州 (元朝)桂林市梁山泊梯田梅瓶棉花楊璉真珈欧阳询欧洲欽察欽察汗國欽淑皇后武昌区段思平比丘水浒传江南江華島江西省江西行省江阴市江淮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汝宁府汤和汴梁汉字汉中市汉传佛教汉地汉阳 (武汉三镇)汉族河南省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河北省沙市区沙田波斯泰定帝泰和县泰赤乌部泉州市渝中区温州市清朝湖广填四川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湖北省漢人 (元)漢水漢族漆侠漆器潼关潘昂霄澎湖濠州朝贡朝贡体系木华黎札奇斯欽札剌亦兒札達蘭部札蘭丁札木合朮赤术赤台朱國楨朱元璋朱熹朱震亨朱思本成吉思汗成都市戴良戈壁战争星宿海明太祖第一次北征明太祖第五次北伐明太祖第六次北伐明玉珍明朝明教昭慈皇后昌图县易经昆曲济宁市流民流求國海南岛海南省海都浙江省新元史新疆方济各会施耐庵文天祥文献通考日本日本海旭烈兀旭烈兀西征撒里台政書散曲扬州市拜住 (元英宗)拜月亭拖雷拔都拉什卡曹操怯薛景德镇市景教晃豁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