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元定和北史相似
元定和北史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宇文直,宇文泰,北魏,周书。
宇文直
宇文直(),字豆罗突,北朝北周宗室。西魏宇文泰之子。 西魏权臣宇文泰与其妾叱奴氏生有二子宇文邕、宇文直。宇文邕即后来的北周武帝。宇文直为宇文泰第六子(实际上的第八子)。魏恭帝三年,封秦郡公,邑一千户。武成初年,出镇蒲州,拜大将军,進衛國公,邑万户。 宇文邕與宇文直對抗宇文護,天和七年(572年)三月十四,宇文護從同州(今陕西大荔)回長安,向太后朗讀《酒誥》,讀到一半的時候,宇文邕猛然用玉笏打宇文護的後背,把他打倒;再由宇文直杀之。建德三年(574年),進爵為王。但宇文直却因异母兄宇文宪受到重用而不满,欲取而代之不果,迁怒宇文邕。七月,武帝宇文邕前往雲陽(今陝西涇陽西北),二十七日宇文直在长安举兵攻肃章门。長安留守薛公長孫覽見狀,逃奔雲陽,獨留尉遲運緊閉宮門不讓宇文直入宮,宇文直下令放火烧门,尉遲運也在門內放火,宇文直見大火無法進入,只得離去,尉遲運趁機奋勇追击,擊敗其兵。宇文直逃至荆州(今湖北江陵)被擒,免为庶人,囚于别宫,因仍有異志,被诛杀。十个儿子宇文贺、宇文宾(当时出继堂伯父宇文菩提)、宇文塞、宇文响、宇文贾、宇文秘、宇文津、宇文--理、宇文--璪、宇文--琮也被诛杀,国除。谥剌,故史称卫剌王。.
宇文泰
宇文泰(),字黑獭(一作黑泰),代郡武川县(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人,鲜卑宇文部后裔,漢化鮮卑人,北朝西魏權臣,也是北周政權的奠基者,掌權22年。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年)追尊为文帝。.
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時期的第一個政權。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遗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境)。439年,北魏统一华北與北方。 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5年,孝文帝下诏首先在宫廷中禁止包括鲜卑语在内的诸北语,改说汉语,但对三十岁以上的人有所宽限。496年,孝文帝诏令鲜卑八大贵族全部改为汉姓,并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姓。534年,北魏分裂為被高歡掌控的東魏(都邺城)與被宇文泰掌控的西魏(都長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魏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魏恭帝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才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多數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周书
《周书》,唐令狐德棻主编,參加編寫的還有岑文本和崔仁師等人。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诏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令狐德棻與岑文本、崔仁師負責撰北周史,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共五十卷,本紀八卷、列傳四十二卷,而史論多出於岑文本之手。貞觀十年與《北齊書》、《梁書》、《陳書》、《隋書》同時進呈皇家。本書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紀傳體史書。《周书》文笔简洁爽劲,清代史家赵翼说它“叙事繁简得宜,文笔亦极简劲”。《周书》不只是记述西魏及北周皇朝的史事,内容兼顾了同时代的东魏、北齐、梁与陈等四朝的重大史事,對於帝位更迭、重大动乱,皆詳加载明,反映了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及纷繁的历史事件。 赵翼曾曰:“当后周时,区宇瓜分,列国鼎沸,北则有东魏、高齐,南则有梁、陈,迁革废兴,岁月更异,《周书》本纪一一书之,使阅者一览了然。” 《周書》無志及表,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志表,有清人練恕《北周公卿表》1卷,萬斯同《二十五史補編》有〈周諸王世表〉、〈周公卿年表〉各1卷。近人王仲犖《北周地理志》10卷、《北周六典》10卷(以職官為主),郭靄春、徐仁甫、王忠林各自撰有《補周書藝文志》(不分卷)。.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元定和北史的共同点。
- 什么是元定和北史之间的相似性
元定和北史之间的比较
元定有18个关系,而北史有54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0.72% = 4 / (18 + 540)。
参考
本文介绍元定和北史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