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元和 (唐朝)

指数 元和 (唐朝)

元和(806年正月—820年十二月)是唐憲宗的年號,共计15年。 元和十五年闰正月唐穆宗李恒即位沿用。.

70 关系: 劝利晟南诏吐蕃壬辰大同 (平城天皇)大仁秀大嵩璘大元瑜大豐 (南詔)大明忠太始 (渤海)己丑己亥上元 (南诏)丁亥丁酉中國年號索引中国年号索引丙申丙戌干支平城天皇平安时代乙未庚子庚寅应道延曆建兴 (渤海)弘仁异牟寻彝泰嵯峨天皇唐宪宗唐穆宗唐朝全义公元元和元和中興甲午癸巳辛卯龙兴 (南诏)赤祖德贊長慶桓武天皇正曆 (渤海)永德 (渤海)永貞 (唐朝)...永新 (唐朝)渤海国朱雀 (渤海)戊子戊戌806年807年808年809年810年811年812年813年814年815年816年817年818年819年820年 扩展索引 (20 更多) »

劝利晟

劝利晟(),一作劝利,寻阁劝之子,劝龙晟之弟,南诏第六代国王,816年至823年在位,谥靖王。 816年,弄栋节度使王嵯巅杀死劝龙晟,拥立劝利晟即位。大权掌握在王嵯巅手中,823年,年仅22岁的劝利晟去世,其弟劝丰祐即位。.

新!!: 元和 (唐朝)和劝利晟 · 查看更多 »

南诏

南诏(738年-902年/937年),吐蕃人称之为姜域(),是8世紀时興起的位於中國西南部的古国,其国民主要由乌蛮和白蛮组成,由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在738年建立,从748年开始扩张至今雲南全境和贵州西部,到860年代极盛时的统治范围包括今中國的雲南全境、四川南部、貴州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部,以及緬甸北部、老挝北部、泰國北部地區和越南西北部地區。902年鄭買嗣自立為帝,灭亡南诏,建立大長和国。史学界有时将902年至937年大理国成立前的历史亦算作南诏。.

新!!: 元和 (唐朝)和南诏 · 查看更多 »

吐蕃

吐蕃(,拉薩話:,意为“大蕃”)是历史上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藏人政权,由松赞干布到朗達瑪延续两百多年。.

新!!: 元和 (唐朝)和吐蕃 · 查看更多 »

壬辰

壬辰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9个。前一位是辛卯,后一位是癸巳。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壬屬陽之水,地支之辰屬陽之土,是土尅水相尅。.

新!!: 元和 (唐朝)和壬辰 · 查看更多 »

大同 (平城天皇)

大同(806年五月十八至810年九月十九)是日本的年號之一,指的是延曆之後、弘仁之前。此時的天皇是平安時代之平城天皇與嵯峨天皇。.

新!!: 元和 (唐朝)和大同 (平城天皇) · 查看更多 »

大仁秀

渤海宣王(),諱大仁秀,是渤海國第十代君主,大明忠之从兄,大祚荣之弟大野勃4世孫。在位期間818年至830年,年號為建兴。大仁秀兼并了靺鞨铁利、安车骨、拂涅、号室等部,击败了黑水靺鞨,渤海國达到极盛。在位期间,曾二十次遣使到唐朝长安,所谓海东盛国主要就是指他統治的时期。830年去世,諡號宣王。.

新!!: 元和 (唐朝)和大仁秀 · 查看更多 »

大嵩璘

渤海康王(),諱大嵩璘,是渤海国第六代君主,在位期間794年至809年,大欽茂的幼子,改元為正曆。唐朝遣使殷志瞻册封大嵩璘为渤海国王、銀青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大嵩璘结束了大钦茂死后的动乱,渤海国又开始正常发展,809年去世,谥號康王。.

新!!: 元和 (唐朝)和大嵩璘 · 查看更多 »

大元瑜

渤海定王(),諱大元瑜,是渤海国第七代君主,在位期間809年至812年,大嵩璘的之子,改元為永德。唐朝唐宪宗遣使元文成为大嵩璘吊丧,册封大元瑜为渤海国王,812年大元瑜去世,谥號定王。.

新!!: 元和 (唐朝)和大元瑜 · 查看更多 »

大豐 (南詔)

大丰(820年-823年)是南诏勸利晟的年号,共计4年。.

新!!: 元和 (唐朝)和大豐 (南詔) · 查看更多 »

大明忠

渤海簡王(),諱大明忠,是渤海国第八代君主,在位期間817年至818年,大言义的弟弟,改元為太始。818年大明忠去世,谥號简王。大祚荣王统从此断绝,大祚荣之弟大野勃4世孙大仁秀继位。.

新!!: 元和 (唐朝)和大明忠 · 查看更多 »

太始 (渤海)

太始(818年,但有爭議)是渤海国簡王大明忠的年号,共计1年。.

新!!: 元和 (唐朝)和太始 (渤海) · 查看更多 »

己丑

己丑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6个。前一位是戊子,后一位是庚寅。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己屬陰之土,地支之--屬陰之土,是比例和好。.

新!!: 元和 (唐朝)和己丑 · 查看更多 »

己亥

己亥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6个。前一位是戊戌,后一位是庚子。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己屬陰之土,地支之亥屬陰之水,是土尅水相尅。.

新!!: 元和 (唐朝)和己亥 · 查看更多 »

上元 (南诏)

上元(784年-?)是南诏异牟寻的年号。.

新!!: 元和 (唐朝)和上元 (南诏) · 查看更多 »

丁亥

丁亥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4个。前一位是丙戌,后一位是戊子。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丁屬陰之火,地支之亥屬陰之水,是水尅火相尅。.

新!!: 元和 (唐朝)和丁亥 · 查看更多 »

丁酉

丁酉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4个。前一位是丙申,后一位是戊戌。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丁屬陰之火,地支之酉屬陰之金,是火剋金相剋。.

新!!: 元和 (唐朝)和丁酉 · 查看更多 »

中國年號索引

#重定向 中国年号列表.

新!!: 元和 (唐朝)和中國年號索引 · 查看更多 »

中国年号索引

#重定向 中国年号列表.

新!!: 元和 (唐朝)和中国年号索引 · 查看更多 »

丙申

丙申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3个。前一位是乙未,后一位是丁酉。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丙屬陽之火,地支之申屬陽之金,是火尅金相尅。.

新!!: 元和 (唐朝)和丙申 · 查看更多 »

丙戌

丙戌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3个。前一位是乙酉,后一位是丁亥。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丙屬陽之火,地支之戌屬陽之土,是火生土相生。.

新!!: 元和 (唐朝)和丙戌 · 查看更多 »

干支

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由两者经一定的組合方式搭配成六十对,为一个周期,循環往復,称为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子。中国古代用以记录年、月、日。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汉字文化圈地区也曾跟随中国,使用干支来记录时间。用干支纪年法纪年时一个周期为六十年,称为一甲子,甲子也用于形容60岁的老年人。.

新!!: 元和 (唐朝)和干支 · 查看更多 »

平城天皇

平城天皇(;),日本第51代天皇,806年4月9日 - 809年5月18日在位。 他是桓武天皇第一皇子,母親是藤原良繼之女藤原乙牟漏。諱小殿(),783年改名安殿(),又稱奈良帝。785年被立為太子,806年時因桓武天皇駕崩而繼位。在他任內廢除了冗官,改善行政與經濟問題,設置觀察使來監督地方官,使律令全面重建。但是在809年時,平城天皇因為身體病弱,長期治療都無法改善,最後讓位於胞弟神野親王(嵯峨天皇),自己則隱居在平城京。.

新!!: 元和 (唐朝)和平城天皇 · 查看更多 »

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它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長岡京(784年至794年)移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为止。平安时代的称呼来自其首都的名字。它之前是奈良時代,之后是镰仓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顶点,也是日本古代文学發展的顶峰。在平安时代中武士阶层得到發展,到这个时代的后期,武士阶层从贵族手中夺取权力,建立幕府。 平安时代日本在804年、838年有兩次遣唐使交往(894年未成行)。天台和真言密宗佛教得到發展。 894年废止遣唐使之后,開始發展日本独自的国风文化。.

新!!: 元和 (唐朝)和平安时代 · 查看更多 »

乙未

乙未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2个。前一位是甲午,后一位是丙申。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乙屬陰之木,地支之未屬陰之土,是木尅土相尅。.

新!!: 元和 (唐朝)和乙未 · 查看更多 »

庚子

庚子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7个。前一位是己亥,后一位是辛丑。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庚屬陽之金,地支之子屬陽之水,是金生水相生。.

新!!: 元和 (唐朝)和庚子 · 查看更多 »

庚寅

庚寅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7个。前一位是己丑,后一位是辛卯。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庚屬陽之金,地支之寅屬陽之木,是金尅木相尅。.

新!!: 元和 (唐朝)和庚寅 · 查看更多 »

应道

应道(809年)是南诏寻阁劝的年号,共计1年。.

新!!: 元和 (唐朝)和应道 · 查看更多 »

延曆

延曆(782年八月十九至806年五月十八)是日本的年號之一,指的是天應之後、大同之前。此時的天皇是跨越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兩個時代的桓武天皇,與及平安時代的平城天皇。.

新!!: 元和 (唐朝)和延曆 · 查看更多 »

建兴 (渤海)

建興(819年-830年,但有爭議)是渤海国宣王大仁秀的年号,共计12年。.

新!!: 元和 (唐朝)和建兴 (渤海) · 查看更多 »

弘仁

弘仁(810年九月十九至824年正月初五)是日本的年號之一,指的是大同之後、天長之前。此時的天皇是嵯峨天皇、淳和天皇。.

新!!: 元和 (唐朝)和弘仁 · 查看更多 »

异牟寻

异牟寻(),阁罗凤之孙,鳳伽異之子,南诏第三代国王,779年至808年在位,谥孝桓王。.

新!!: 元和 (唐朝)和异牟寻 · 查看更多 »

彝泰

彝泰(,815年-838年)是吐蕃王朝可黎可足赞普所用的年号,共计24年。見於拉薩《長慶唐蕃會盟碑》,末書唐長慶及吐蕃彝泰紀元,是目前可考的唯一一个吐蕃的年号。.

新!!: 元和 (唐朝)和彝泰 · 查看更多 »

嵯峨天皇

嵯峨天皇(;),日本第52代天皇(在位809年4月1日-823年4月16日)。諱神野()。擅長書法、詩文,被列為平安時代三筆之一。.

新!!: 元和 (唐朝)和嵯峨天皇 · 查看更多 »

唐宪宗

唐宪宗李纯(),唐朝第14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805年—820年在位。唐憲宗是唐朝繼唐太宗、唐玄宗以後歷史評價最高的皇帝。在位期間曾短暫終結藩鎮割據,重新統一全國,史稱“元和中興”。.

新!!: 元和 (唐朝)和唐宪宗 · 查看更多 »

唐穆宗

唐穆宗李恒(),原名宥。唐宪宗第三子,母懿安皇后郭氏。他是唐朝第15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在位4年。.

新!!: 元和 (唐朝)和唐穆宗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元和 (唐朝)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全义

全义(816年-819年)是南诏勸利晟的年号,共计4年。.

新!!: 元和 (唐朝)和全义 · 查看更多 »

公元

公元(Common Era,縮寫為C.E.)、公历纪元或西元是一個被當今國際社會最廣泛地使用的紀年標準。其源自於歐洲等西方基督教信仰为主國家,以當時認定的耶穌出生為紀年的開始,原稱基督纪年。现代学者及科學家基于世俗化和宗教中立原则,加上為免世俗及非宗教的學術內容範疇涉及基督教(Christ指耶穌基督,Domini指上帝)的人士,和避免涉及宗教色彩,而改称公元(C.E.)及公元前(Before common era, B.C.E.)。.

新!!: 元和 (唐朝)和公元 · 查看更多 »

元和

元和可以是:.

新!!: 元和 (唐朝)和元和 · 查看更多 »

元和中興

元和中興(805~820年),是指唐朝中唐时,唐憲宗在位時因治國有方,國家政治一度回到正軌的時代,視為中興之局。由於唐憲宗在位15年,是用元和為其在位期間之年號,因而得名。.

新!!: 元和 (唐朝)和元和中興 · 查看更多 »

甲午

午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1个。前一位是癸巳,后一位是乙未。論陰陽五行,天干之甲屬陽之木,地支之午屬陽之火,是木生火相生。.

新!!: 元和 (唐朝)和甲午 · 查看更多 »

癸巳

巳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0个。前一位是壬辰,后一位是甲午。論陰陽五行,天干之癸屬陰之水,地支之巳屬陰之火,是水尅火相尅。.

新!!: 元和 (唐朝)和癸巳 · 查看更多 »

辛卯

辛卯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8个。前一位是庚寅,后一位是壬辰。論陰陽五行,天干之辛屬陰之金,地支之卯屬陰之木,是金尅木相尅。.

新!!: 元和 (唐朝)和辛卯 · 查看更多 »

龙兴 (南诏)

龙兴(810年-816年)是南诏劝龙晟的年号,共计7年。.

新!!: 元和 (唐朝)和龙兴 (南诏) · 查看更多 »

赤祖德贊

赤祖德贊(,),又译弃足德贊,吐蕃贊普,815年至836年在位。赤祖德赞在汉文文献《册府元龟》、《新唐书·吐蕃传》中被称作可黎可足,《资治通鉴》稱之為彝泰贊普。 赤祖德赞是赤德松赞与没庐妃拉杰莽莫杰()所生的儿子,与朗达玛是同胞兄弟。又名日巴坚()。816年(一说817年),赤德松贊去世,因众臣所瞩意的王子藏玛()已出家为僧,遂由赤祖德赞即位。《贤者喜宴》译注十三,第95页(总第253页) 817年,即位不久的赤祖德赞决定推行与唐朝的友好政策,遣使向唐朝告哀,唐朝遣乌重玘出使吐蕃吊祭,随后吐蕃便释放了一些唐朝俘虏。 虽然赤祖德赞主张与唐友好,但唐蕃边境的将领却在次年发生了军事冲突,吐蕃战败。随后唐军收复了原州(今宁夏固原县)、长乐州(定远城西),并占领了吐蕃的峨和(今四川茂汶县北)、棲鸡等城, 819年,吐蕃被迫派遣大论尚绮心儿()为元帅反击,侵略灵州、盐州、泾州地界,直指长武城(今陕西长武县)。 由于吐蕃与唐朝连年的战争胜负难分,820年唐穆宗即位后,吐蕃以此为契机再次提出和谈。821年遣尚绮力陀思出使唐朝,在长安与唐朝君臣盟誓,吐蕃与唐朝相约互守边境,永不再发生战争。次年,唐朝官员刘元鼎、刘师老出使吐蕃,与赤祖德赞君臣作了同样的盟誓。这是唐朝与吐蕃之间的第八次会盟,由于是在唐穆宗长庆元年至二年(821年至822年)进行的,所有被称为“长庆会盟”。 《吐蕃史稿》207~214页 会盟后,吐蕃大论尚绮心儿前往大夏川,向吐蕃诸将传达了会盟的内容,禁止蕃军骚扰唐朝边境。823年又在唐朝都城长安、吐蕃都城逻些以及唐蕃边境地带,以汉、藏两文各立了同样的会盟碑。《贤者喜宴》译注十三,第97页(总第255页)吐蕃模仿唐朝,取年號“彝泰”(),并在会盟碑中使用。这也是吐蕃历史上唯一一个年号。吐蕃方面的会盟碑至今仍矗立在拉萨大昭寺前。此后,唐朝和吐蕃互通使节,来往密切。其间边境虽曾有过零星冲突,但大致保持和平。逐渐强盛的南诏则趁吐蕃、唐朝实力皆衰弱时趁机脱离了吐蕃,侵略唐朝。 赤祖德赞对佛教极为笃信。在位期间,在吐蕃极力推崇佛教。831年他从于阗、泥婆罗重金聘请工人,建造了拥有九层雄伟神殿的伍香多无比吉祥增善寺()。在他的推崇下,王妃、王子、贵族、大臣也纷纷效仿,吐蕃境内佛寺林立,僧侣、尼姑的人数大量增加。赤祖德赞同时也从外国大量聘请高僧翻译佛经,并改进了藏文字母。《贤者喜宴》译注十三,第97~98页(总第255~256页) 在政治上,他将僧人的地位提到了最高,任命高僧钵阐布云丹()执掌朝政。又下令吐蕃全国每一个僧人皆以七户平民作为自己的属民,这就是“七户养僧制”。 《贤者喜宴》译注十三,第110页(总第268页)。参见该书脚注26。赤祖德赞本人也对僧侣毕恭毕敬。他甚至将自己的头发编成左右两只发辫,在发辫的顶端系上丝绸;然后将丝绸铺展在两个精致的垫子上,并让两位高僧坐在垫子上,称之为“二首部”(),以示尊敬。正因为如此,赤祖德赞获得了“日巴坚”(,意为有带辫子的人)的绰号。《贤者喜宴》译注十三,第96页(总第254页)他甚至制定了相关法律,规定如果胆敢瞪僧侣的人应挖去眼珠,敢用手指僧人者则要砍去手指。 赤祖德赞将政权全部给僧人管理,这引起了一些反佛派大臣的不满。大论韦·甲多热()联合属庐·列扎()等反佛贵族合谋,诬称王子藏玛反对佛法,流放其于门域(,位于今西藏自治区亚东),并指使王妃那囊氏芒洁()将其毒死。随后污蔑执政的僧人钵阐布云丹与王妃、尼姑通奸。钵阐布云丹在出逃途中被韦·甲多热追及,刺死,韦·甲多热残忍地将其皮剥下解恨。《贤者喜宴》译注十三,第100~101页(总第258~259页) 在铲除了赤祖德赞身边的佛教大臣后,韦·甲多热等人决定杀死赤祖德赞。838年,赤祖德赞在墨竹香巴宫()醉酒昏昏睡去,韦·甲多热、属庐·列扎、列杜赞()三位反佛派大臣趁机拧断了赤祖德赞的脖子,将其杀死,时年36岁。《贤者喜宴》译注十三,第101页(总第259页) 赤祖德赞无子,韦·甲多热拥立其兄弟朗达玛即位。葬赤祖德赞于敦卡达历代藏王墓左侧的“墀丁芒日”陵()。《贤者喜宴》译注十三,第99页(总第257页)其墓中无珍宝,墓前立有一块无字碑。《贤者喜宴》译注十三,第111页(总第269页)。参见该书脚注31。 由于赤祖德赞对藏传佛教的弘扬有较大贡献,因此同松赞干布、赤松德赞并称为“吐蕃三大法王”。藏传佛教教徒将其视为金刚手的化身。《吐蕃史稿》第204页后世的藏文史料也颂扬其功德,称其在位期间人民安居乐业,吐蕃变成了人间的极乐世界。但根据《新唐书》等汉文文献的记载,赤祖德赞是一个懦弱无能的昏君,而且体弱多病,大权旁落至大臣的手里。身为信佛者的赤祖德赞,竟然任命反佛派大臣韦·甲多热为大论,最终导致了自己被弑以及后来的佛法被废止,其昏庸程度可想而知。其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与建立吐蕃帝国的松赞干布、将吐蕃帝国推向全盛的赤松德赞的文治武功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新!!: 元和 (唐朝)和赤祖德贊 · 查看更多 »

長慶

長慶(821年正月—824年十二月)是唐穆宗的年號,共计4年。 長慶四年正月唐敬宗李湛即位沿用。.

新!!: 元和 (唐朝)和長慶 · 查看更多 »

桓武天皇

桓武天皇(;),是日本第五十代天皇(在位:781年4月3日-806年4月9日)。.

新!!: 元和 (唐朝)和桓武天皇 · 查看更多 »

正曆 (渤海)

正曆(795年-809年,但有爭議)是渤海国康王大嵩璘的年号,共计15年。.

新!!: 元和 (唐朝)和正曆 (渤海) · 查看更多 »

永德 (渤海)

永德(810年-812年,但有爭議)是渤海国定王大元瑜的年号,共计3年。.

新!!: 元和 (唐朝)和永德 (渤海) · 查看更多 »

永貞 (唐朝)

永貞(805年八月-十二月)是唐順宗的年號。.

新!!: 元和 (唐朝)和永貞 (唐朝) · 查看更多 »

永新 (唐朝)

永新(820年二月)是唐穆宗的年號,共计1年。 永新元年,唐穆宗廢止永新年號,只稱元和十五年。.

新!!: 元和 (唐朝)和永新 (唐朝) · 查看更多 »

渤海国

渤海国(698年—926年)是于公元698年到926年,以靺鞨族人的粟末部人为主体民族,沿袭“古肃慎国”的民族基础而建立的君主制、多民族政权,建国者大祚荣。渤海国的前身为各时期的“肃慎”、“挹娄”、“勿吉”等地方民族政权。 渤海国建国后受唐册封,唐王朝在黑水靺鞨居住地牡丹江流域置忽汗州,设忽汗都护府,亦称“渤海都护府”,册其首领为都督,封“渤海郡王”,史称“渤海王国”;中国史籍《新唐書》称之为“海东盛国”。 渤海国所统治的领土在极盛期时,曾包括今嫩江至松花江河道一线以南的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吉林省大部、辽宁省、滨海边疆区的南半部以及朝鲜半岛北部。.

新!!: 元和 (唐朝)和渤海国 · 查看更多 »

朱雀 (渤海)

朱雀(813年-817年,但有爭議)是渤海国僖王大言义的年号,共计5年。.

新!!: 元和 (唐朝)和朱雀 (渤海) · 查看更多 »

戊子

戊子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5个。前一位是丁亥,后一位是己丑。論陰陽五行,天干之戊屬陽之土,地支之子屬陽之水,是土尅水相尅。.

新!!: 元和 (唐朝)和戊子 · 查看更多 »

戊戌

戊戌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5个。前一位是丁酉,后一位是己亥。論陰陽五行,天干之戊屬陽之土,地支之戌屬陽之土,是比例和好。.

新!!: 元和 (唐朝)和戊戌 · 查看更多 »

806年

没有描述。

新!!: 元和 (唐朝)和806年 · 查看更多 »

807年

没有描述。

新!!: 元和 (唐朝)和807年 · 查看更多 »

808年

没有描述。

新!!: 元和 (唐朝)和808年 · 查看更多 »

809年

没有描述。

新!!: 元和 (唐朝)和809年 · 查看更多 »

810年

没有描述。

新!!: 元和 (唐朝)和810年 · 查看更多 »

811年

没有描述。

新!!: 元和 (唐朝)和811年 · 查看更多 »

812年

没有描述。

新!!: 元和 (唐朝)和812年 · 查看更多 »

813年

没有描述。

新!!: 元和 (唐朝)和813年 · 查看更多 »

814年

没有描述。

新!!: 元和 (唐朝)和814年 · 查看更多 »

815年

没有描述。

新!!: 元和 (唐朝)和815年 · 查看更多 »

816年

没有描述。

新!!: 元和 (唐朝)和816年 · 查看更多 »

817年

没有描述。

新!!: 元和 (唐朝)和817年 · 查看更多 »

818年

没有描述。

新!!: 元和 (唐朝)和818年 · 查看更多 »

819年

没有描述。

新!!: 元和 (唐朝)和819年 · 查看更多 »

820年

没有描述。

新!!: 元和 (唐朝)和820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元和 (唐)元和 (唐宪宗)元和 (唐憲宗)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