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储君和劍橋公爵威廉王子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储君和劍橋公爵威廉王子之间的区别

储君 vs. 劍橋公爵威廉王子

储君,君主的法定继承人。根据君主的不同称谓又称皇储、王储或大公储。储君在君主逝世、禅位、逊位后,成为继任君主。是世袭君主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存的君主制国家中,通常由法律指定继承人。继承人的确立基于長子繼承制或其它。在二元君主制国家中,君主对储君的选择会享有较大的权力。确立继承人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种是继承人出生后,经过正式的册封,获得继承权。另一种,通过法律明确继承顺序,继承人自出生后即获得继承权。 在古代中国,储君一般是指皇帝册立的「皇太子」,简称「太子」。通常被授与的对象是皇帝之子。类似的皇帝继承人封号,依受封者与皇帝的关系不同,还有皇太弟、皇太孙、皇太叔等。“太”者,大也。在中國汉朝时期之前,诸侯王的正式继承人亦称“太子”。汉以后,亲王正式继承人改称“世子”,外姓王或藩屬國王之子,亦同。 歐洲君主國,通常对有继承权的人士进行排序。排在第一位的继承人,如果不是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则被视作推定继承人。推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随着君主的子嗣诞生下降,失去继承机会。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孙女),如是第一位继承人,则被视为正式繼承人(确定继承人),正式继承人的称谓Crown Prince或Crown Princess,漢語中一般譯為「王(皇)儲」或「女王(皇)儲」。同时由于王室间通婚的原因,一些君主会拥有别国排序较后的王位继承权。. 劍橋公爵威廉王子殿下(HRH Prince William, Duke of Cambridge,),KG,FRS,全名為威廉·亞瑟·菲利普·路易(William Arthur Philip Louis),王儲威爾斯親王查爾斯與親王妃戴安娜的長子,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與菲利普亲王的長孫。英國王位第二順位繼承人,妻子是凱薩琳。.

之间储君和劍橋公爵威廉王子相似

储君和劍橋公爵威廉王子有(在联盟百科)18共同点: 夏洛特公主 (劍橋)威爾士王妃威爾士親王威爾斯親王查爾斯安妮 (英国女王)康沃爾公爵伊丽莎白二世皇子禁軍维多利亚 (英国君主)羅撒西公爵詹姆斯二世 (英格蘭)蘇格蘭英国英国王位继承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

夏洛特公主 (劍橋)

劍橋的夏洛特公主(Princess Charlotte of Cambridge,),全名为夏洛特·伊丽莎白·戴安娜(Charlotte Elizabeth Diana),是劍橋公爵威廉王子與夫人凱薩琳的長女,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曾孫女。她僅次於自己的祖父查爾斯王子、父親威廉王子及哥哥喬治王子,是英國王位第四順位繼承人。 由於2013年王位繼承法的修訂,夏洛特是英國王室有史以來首位享有絕對英國王位繼承權的公主,不會因為弟弟路易王子的出生而降低繼承順位。這意味著,將來若其哥哥喬治王子在繼位上有任何變故而沒有任何子嗣,她將可能成為英國王室有史以來,首位正式的女王儲以及首位威爾斯女親王。.

储君和夏洛特公主 (劍橋) · 劍橋公爵威廉王子和夏洛特公主 (劍橋) · 查看更多 »

威爾士王妃

威爾士王妃(Princess of Wales)是給英國威爾士親王之妻的名銜。因為許多威爾士親王在登上王位、或逝世之前都沒有結婚,因此實際上只有九位威爾士王妃。 *:那可能是非正式行禮的婚姻 ^:不使用此名銜,頭銜常使用康瓦爾公爵夫人 (英文:Duchess of Cornwall) ,於蘇格蘭則使用羅撒西公爵夫人(英文:The Duchess of Rothesay)。.

储君和威爾士王妃 · 劍橋公爵威廉王子和威爾士王妃 · 查看更多 »

威爾士親王

威爾士親王(Prince of Wales,Tywysog Cymru),威爾士公國的元首,自1301年英格蘭吞併威爾士之後,英王便將這個頭銜賜與王儲。.

储君和威爾士親王 · 劍橋公爵威廉王子和威爾士親王 · 查看更多 »

威爾斯親王查爾斯

威爾斯親王查爾斯王子殿下(His Royal Highness Prince Charles, The Prince of Wales,),全名為查爾斯·菲利普·亞瑟·喬治(Charles Philip Arthur George),現任英國王儲。他是現任英國君主伊麗莎白二世和王夫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的長子,因此他排在英国王位继承序列的首位。 他是英國歷史上最長時間的王儲,自1952年至今,共66年。若其将来成为英国国王,那么在欧洲君主中,他等待继承王位的时间可能仅次于等候了70年的列支敦士登大公;其兄長約翰二世在位期間,他一直為王儲。.

储君和威爾斯親王查爾斯 · 劍橋公爵威廉王子和威爾斯親王查爾斯 · 查看更多 »

安妮 (英国女王)

安妮(Anne,又譯為安;),通称安妮女王(Queen Anne),1702年3月8日起成为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女王。1707年3月1日,英蘇《联合法令》正式生效,英格兰和苏格兰两个王国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於是她以“大不列颠及爱尔兰女王”的名义继续统治,直到1714年逝世。 安妮是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国王詹姆斯二世及七世与夫人(即位前)的次女。1683年,她与丹麦的喬治親王结婚。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嗣位法”,安妮被確認為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国王威廉三世及二世的王位继承人。1702年威廉逝世,安妮即位为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女王。1707年,英格兰议会与苏格兰议会合併,两个国家真正地联合在一起。 自1701年起,安妮就飽受體質虛弱及無後嗣問題的困擾,即使當年的“嗣位法”規定:排除掉所有天主教徒的王位繼承權之後,英國王位將由新教的漢諾威家族繼承(德意志諸侯),但安妮和多數英人卻認為這樣的安排並非最令人滿意的選擇。1710年後,托利党领袖、国务大臣多次与安妮的弟弟、老王位觊觎者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斯图亚特联系,希望詹姆斯能夠放弃天主教信仰来换取王位继承权,但遭到詹姆斯拒绝。1714年,安妮女王在驾崩前任命为首席大臣(至关重要的财政大臣),確保新教的汉诺威选帝侯格奥尔格一世·路德维希,能夠安全地繼承英國王位。 雖然安妮是個貪吃肥胖的平庸婦女,但她虔誠篤實的性格,配上一定的政治敏銳度,使她經常能順應民意、放權給國會與才幹大臣(約翰·邱吉爾為首),促進了內閣制的發展。加上當時英國軍事與經濟的發展都一片大好,1713年的《烏得勒支和約》更使英國大獲其利並上升為一流大國(成為超越荷、法的海上首強)(英)尼爾·弗格森 著,雨珂 译:《帝國》,第一.

储君和安妮 (英国女王) · 劍橋公爵威廉王子和安妮 (英国女王) · 查看更多 »

康沃爾公爵

康沃爾公爵在英國貴族當中是第一個公爵爵位。然而也是在聯合王國當中唯一的兩個仍然存在的公國:康沃爾公國,另外一個則是蘭開斯特公國。但是自從1413年,蘭開斯特公爵爵位與王位合併後,再也沒有出現過蘭開斯特公爵。 現任的康沃爾公爵則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長子威爾斯親王查爾斯。.

储君和康沃爾公爵 · 劍橋公爵威廉王子和康沃爾公爵 · 查看更多 »

伊丽莎白二世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本名伊丽莎白·雅莉珊德拉·玛丽(Elizabeth Alexandra Mary),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联合王国,和其他十五個國家的君主,以及大英國協的元首。伊丽莎白二世從西元1952年即位至今,現時为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其他十二个在她即位后获得独立國家地位的牙买加、巴巴多斯、巴哈马、格林纳达、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图瓦卢、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伯利兹、安提瓜和巴布达及圣基茨和尼维斯的女王,是英國史上最長壽和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伊丽莎白二世生于伦敦,为约克公爵及公爵夫人(日后的乔治六世及伊丽莎白王后)长女,在家中接受私人教育。1936年爱德华八世退位,佐治六世即位,伊丽莎白亦由此成为王位推定继承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开始履行公共职责,并于服役。1947年伊丽莎白與希臘的菲利浦王子成婚,两人育有四名子女:查尔斯王子、安妮公主、安德鲁王子和爱德华王子。 伊丽莎白二世为首位对爱尔兰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的英国君主,并先後接见和造访了五位教宗。於其在位期間的重大宪政变革包括英国权力下放、加拿大及非洲去殖民化,其統治下的国家亦经历了诸多战争及冲突。而伊丽莎白二世亦為现今为世界最年长的在位君主和英国历史上最为年长的君主。2015年她超越其外高祖母维多利亚女王,成为英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世界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女性君主及女性国家元首;2016年10月13日,由於泰國國王拉瑪九世辭世,成為現時統治國家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也是首位舉辦過兩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國家元首。 女王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包括其子女、孙子女和曾孙子女的出生及婚嫁,其(1953年),登基(1977年)、(2002年)及钻禧纪念(2012年),亦经历了父亲的早逝,菲利普亲王之舅蒙巴顿勋爵遇刺(1979年),其子女婚姻的破裂(1992年),前王儲妃戴安娜的过世(1997年)及其母后伊麗莎白王太后和王妹瑪格麗特公主的過世(2002年)。虽然国内仍存在一定共和主义,对英国王室时有批判,但伊丽莎白个人仍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表現出君主本身的特殊性。.

伊丽莎白二世和储君 · 伊丽莎白二世和劍橋公爵威廉王子 · 查看更多 »

皇子

皇子或王子是对拥有皇帝、王、國王等头衔君主的兒子的稱謂。作为皇族或王室成员,通常会授予他们國內的最高爵位。此外,拥有王爵皇族的儿子亦可称为王子。皇孫、王孫則泛指君主的後代。.

储君和皇子 · 劍橋公爵威廉王子和皇子 · 查看更多 »

禁軍

禁軍,直轄屬於帝王或元首(如監國、太后等),擔任護衛元首或皇宮、首都警備任務的軍隊。.

储君和禁軍 · 劍橋公爵威廉王子和禁軍 · 查看更多 »

维多利亚 (英国君主)

维多利亚女王(,全名为亚历山德丽娜·维多利亚,;),1837年6月22日即位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1876年5月1日开始成为印度女皇,是第一位兼任印度皇帝的英国女王。 维多利亚是肯特与斯特拉森公爵愛德華親王之女。爱德华与其父乔治三世同時在1820年去世,维多利亚在母亲萨克森-科堡-薩爾費爾德公主维多利亞的严格监督下成长。因为父亲三个长兄都未留下合法子嗣就去世了,時年18岁的维多利亚於是在1837年继承王位。 雖然当时英国已建立了君主政权相对较小的君主立宪制,而维多利亚被奉为国家象征,但是她试图私下影响政府政策及官员任命等政務。 维多利亚在1840年与表弟萨克森-科堡与哥达的阿尔伯特王夫结婚。他们的女儿、孙子散布在欧洲皇室,使维多利亚得到了“欧洲祖母”的外号。阿爾伯特在1861年去世后,维多利亚开始了隐居。因此,共和主义暂时得势,但是,在维多利亚在位后期,她重新出现在公众场合。维多利亚的50、60登基大典都比较隆重。 维多利亚在位时间长达63年7个月,是在位第二長的英国君主,也是世界上在位第二長的女性君主,這一時期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这是英国一个工业、文化、政治、科学与军事都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的时期,亦伴随着大英帝国的大幅扩张。维多利亚是汉诺威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她的儿子、皇位继承人爱德华七世属于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储君和维多利亚 (英国君主) · 劍橋公爵威廉王子和维多利亚 (英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羅撒西公爵

羅撒西公爵(Diùc Baile Bhòid;Duik o Rothesay)是蘇格蘭貴族當中一個公爵爵位。現任的羅撒西公爵則是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長子威爾斯親王查爾斯。.

储君和羅撒西公爵 · 劍橋公爵威廉王子和羅撒西公爵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二世 (英格蘭)

詹姆斯二世(蘇格蘭稱為詹姆斯七世,,1685年到1688年間是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国王,為最后一位信奉天主教的英国国王。其臣民不信任其宗教政策,反对他的专权,在光荣革命中他被剥夺王位。其天主教儿子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斯图亚特在他被迫退位后也没有获得王位,王位落到了其新教女儿玛丽二世和女婿威廉三世手中。认为他的儿子是合法国王的人则被称为詹姆斯派。 詹姆斯二世退位后受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保护。一直到他死后,路易、他的儿子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和孙子查尔斯·爱德华·斯图亚特还继续策划恢复詹姆斯派的王位,但最后也没有成功。 詹姆斯二世的另一个比较出名的封号是约克公爵。他的兄弟查理二世将北美洲的一个殖民地以他的封号命名为纽约。.

储君和詹姆斯二世 (英格蘭) · 劍橋公爵威廉王子和詹姆斯二世 (英格蘭)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

蘇格蘭(英語、低地蘇格蘭語:Scotland,;Alba)是大不列颠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下屬的構成國之一,位於大不列顛島北部,英格蘭之北,被大西洋環繞包圍,東部濱臨北海,西南濱臨北海海峽和愛爾蘭海,由約790多個島嶼組成。以格子花紋、風笛音樂、畜牧業與威士忌而聞名。雖然外交、軍事、金融、總體經濟政策等事務上受英國國會管轄,但蘇格蘭對於內部的立法、行政上,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在聯合王國内規模僅次於英格蘭。.

储君和蘇格蘭 · 劍橋公爵威廉王子和蘇格蘭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储君和英国 · 劍橋公爵威廉王子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国王位继承

英国和其他英聯邦王國君主的继承规则由英国和其他英联邦王国共同的王位继承法确定。此王位继承法由数部原为英国立法的法律构成,现在也成为其他英联邦王国法律的一部分。按照现代的英联邦王国的宪政惯例,王位继承法须由所有王国共同商定并分别立法才可更改。 根据2011年各王国商定的修正案,在各王国完成立法程序后王位继承的基本原则将从長子繼承制改为長子女繼承制;即從威廉王子的後代開始,無論是兒子或女兒都严格按照长幼繼承王位成為繼承人。男性子嗣不再在继承王位上相较女性成员享有优先特权,而是男女平等。除此基本原则之外,王位继承规则还包括《1701年王位继承法》(Act of Settlement)所规定的规则:即王位应该传给汉诺威选帝侯夫人索菲娅的有血缘关系的后代,而且继承者不得是天主教徒。一些人认为该规定与英国其他法律中禁止宗教歧视的条款有冲突。不过实际上,绝大多数有资格继承王位的人都是基督教新教徒,而且在公开场合都大多宣称自己是圣公会成员。此法令还规定继承人也不得嫁娶天主教徒,但此规定也将在最近一次修正完成后被取消。此外该法令还规定,王位的继承是由议会通过立法来决定,君主本人无权左右王位继承顺序。 2011年10月28日,在澳大利亚珀斯举行的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上,与会英聯邦王國首脑同意更改1701年《王位继承法》,王室成员无论男女都将能拥有同等继承权,不过这只会对查尔斯王子的后代产生影响,并不改变已有的王位继承顺序,而2018年威廉王子與夫人誕下第三個孩子劍橋的路易王子,其排名位於其姊劍橋的夏洛特公主之後,則是這個修改首次實際反映到前列的繼承順序中。同时,英国君主不得与天主教徒结婚的禁令也被废除,但君主本人还必须是新教徒。以上修订还需要得到各英联邦王国按照本国宪政要求立法或确认才会正式生效。.

储君和英国王位继承 · 劍橋公爵威廉王子和英国王位继承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储君和法国 · 劍橋公爵威廉王子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通称澳大--利亚(Australia,缩写为 AU、AUS),中文环境下(尤其是臺灣、香港等地)常使用「澳--洲」代替“--”,是全球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和南半球第二大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曼尼亚岛及数个海外的岛屿,面积和美國本土相似,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與隔海相望的东南近邻是紐西蘭,西北是印度尼西亚,北边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及东帝汶。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堪培拉,最大城市为悉尼。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意思為“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通常稱作澳洲大陆,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陆板塊。澳大利亚人均擁有國土面積0.353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廣闊的國家之一。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熱帶雨林、別稱為“紅色中心”的沙漠、吸引很多旅客的海濱及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及烏魯汝Davison, Hirst and Macintyre, pp.

储君和澳大利亚 · 劍橋公爵威廉王子和澳大利亚 · 查看更多 »

新西兰

新西兰(New Zealand),又譯--,又称奥特亚罗瓦(Aotearoa),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岛屿国家,首都为惠灵顿,但最大的城市为奥克兰都会区。新西兰主要由兩大島嶼组成,即北岛(Te Ika-a-Māui)和南岛(Te Waipounamu),两岛以庫克海峽分隔,首都惠灵顿即位于北岛末端处,除此之外还包含了一些其他小的岛屿。 新西兰与澳大利亚隔塔斯曼海相望,距離澳大利亚東海岸約1500公里,与南太平洋群岛的新喀里多尼亚、汤加和斐济相隔大约1000公里,所以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新西兰成为最后几个被人类聚居的地区之一,也因為人口都是以歐洲裔移民為主,是少數不位於歐洲的白人國家。野生生物由於長時間的與世隔離,新西兰发展出了与众不同且具有多样性的生態環境。由於陆地构造隆升(Tectonic uplift)及火山噴發,新西兰地形多變,南阿爾卑斯山脈縱貫南島中西部。新西兰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旅遊勝地遍佈。在2014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佈的人類發展指數報告中,新西兰排名全球第7位。.

储君和新西兰 · 劍橋公爵威廉王子和新西兰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储君和劍橋公爵威廉王子之间的比较

储君有227个关系,而劍橋公爵威廉王子有12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8,杰卡德指数为5.10% = 18 / (227 + 126)。

参考

本文介绍储君和劍橋公爵威廉王子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