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俾斯麥號戰艦和沙恩霍斯特號戰艦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俾斯麥號戰艦和沙恩霍斯特號戰艦之间的区别

俾斯麥號戰艦 vs. 沙恩霍斯特號戰艦

俾斯麦号战列舰(Bismarck)是纳粹德国战争海军建造的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的主导舰,它以1871年德意志统一时的首任宰相——奥托·冯·俾斯麦命名。该舰于1936年7月在汉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厂进行,1939年2月。全部工程是在1940年8月完成,并随即投入德国舰队服役。俾斯麦号及其姊妹舰提尔皮茨号是德国曾经建造的最大型战列舰,也是由欧洲国家所建造的最大型战列舰之二。 在由唯一一任舰长——海军上校恩斯特·林德曼所指挥的八个月服役生涯中,俾斯麦号仅于1941年5月参加了一次代号为“莱茵演习”的进攻行动。它连同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试图强行闯入大西洋,以袭击从北美至英国的同盟国航运。两艘舰的行踪在斯堪的纳维亚被多次发现,英国海军部队遂对其航路展开阻截。在丹麦海峡海战中,英军战列巡洋舰胡德号将欧根亲王号误认为俾斯麦号而对其设为首要攻击目标,但并未对其造成伤害反而是胡德号在战斗开始后不久便被俾斯麦号的主炮炮弹击中主炮下部弹药库造成诱爆沉没,威尔士亲王号随后在两舰的攻击下重创被迫逃跑。但威尔士亲王号主炮也击中俾斯麦号三发,其中一发摧毁了俾斯麦号的一个锅炉并对其的动力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德军的袭击任务终止。 胡德号的覆灭促使英国皇家海军出动四十多艘战斗舰艇及大量辅助舰艇进行报复行动。两天后,在前往德占法国进行维修的途中,俾斯麦号遭到了从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起飞的16架旧式剑鱼式双翼鱼雷轰炸机袭击;其中一次命中使得战列舰的操舵装置失效。至翌日的最后一战,已经瘫痪的俾斯麦号在与英国两艘战列舰及两艘重巡洋舰的持续交火中上部建筑及各武器组遭到了严重破坏,后俾斯麦号开启通海阀自沉,舰只残骸由羅伯·巴拉德于1986年探明方位,并自此通过其它几次探险开展了进一步的考察。. 沙恩霍斯特號战列舰(德語:Scharnhorst)是納粹德國海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一艘主力艦,也是沙恩霍斯特級的一號艦,艦種被劃分於戰鬥艦與戰鬥巡洋艦之間,本艦排水量超過31,500公噸,名字是取自普魯士將軍與軍事改革者—格哈德·馮·沙恩霍斯特,並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12月福克蘭島海戰沉沒的裝甲巡洋艦—沙恩霍斯特號。沙恩霍斯特號經常與姐妹艦—格奈森瑙號一同前往海上作戰,並在1939年至1941年立下赫赫戰功。1943年12月,沙恩霍斯特號參與了德軍的東線行動去攻擊西方盟國援助蘇聯的北極船團。英國皇家海軍引領其他盟國海軍去圍剿沙恩霍斯特號,最後於北角海戰中將其擊沉。.

之间俾斯麥號戰艦和沙恩霍斯特號戰艦相似

俾斯麥號戰艦和沙恩霍斯特號戰艦有(在联盟百科)14共同点: Ar 196水上侦察机基尔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 (1937年)特隆赫姆驱逐舰胡德号战列巡洋舰航空母舰蒸汽渦輪發動機英國皇家海軍雷达提尔皮茨号战列舰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战列巡洋舰

Ar 196水上侦察机

Ar 196是一种由德国阿拉多飞机制造厂设计生产的舰载型水上侦察机。Ar 196由1936年起开始生产,并于1937年在德国海军的招标中胜出,自此成为纳粹德国海军舰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标准舰载水上飞机。.

Ar 196水上侦察机和俾斯麥號戰艦 · Ar 196水上侦察机和沙恩霍斯特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基尔

基尔(Kiel,)是德国北部城市,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首府。面积118.4平方千米,人口233,244人(2005年)。 邻靠于波罗的海基尔湾,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该市一直是德国主要的海军基地。基尔是德国造船业中心,基尔运河的东段终点。基尔还有一所重要的大学基尔大学。 基尔的航海比赛非常有名,基尔周是全世界最大的航海赛事之一。在1936年和1972年,奥运会在柏林和慕尼黑举行时,赛艇项目都在基尔举行。.

俾斯麥號戰艦和基尔 · 基尔和沙恩霍斯特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 (1937年)

“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HMS Ark Royal)是英国皇家海军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英国海军历史上有三艘用“皇家方舟”命名的航空母舰,1937年命名的是第一艘。.

俾斯麥號戰艦和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 (1937年) · 沙恩霍斯特號戰艦和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 (1937年) · 查看更多 »

特隆赫姆

特隆赫姆(挪威语:Trondheim ,或有譯為特倫汗)是挪威的一個城市,也是南特倫德拉格行政區的首府,於997年建立。現在成為全挪威的教育中心、科技技術中心和藥物研究中心,有30,000名學生在此接受教育。特隆赫姆也是挪威第三大城市,有176,309人居住在市內(截至2012年1月)。而以整個行政區來計算的話,則有297,951人。.

俾斯麥號戰艦和特隆赫姆 · 沙恩霍斯特號戰艦和特隆赫姆 · 查看更多 »

驱逐舰

驱逐舰(destroyer)是一种多用途的军舰,1890年代至今海军最重要的船种之一。美規常用代號為DD。 從前是負責配合主力攻擊的戰艦與巡洋艦的支援工作,但自從二戰後航母開始流行後,無空優能力的戰艦就逐漸消失淘汰;巡洋艦艦種在模組化的反艦飛彈技術進步下,也顯得體型過大而笨重,使驅逐艦已經逐步在功能上取代了前兩者地位,而成為了海軍軍艦的頭把交椅,新型驅逐艦的火力和噸位也達到了近萬噸甚至万吨以上的巡洋艦級別。.

俾斯麥號戰艦和驱逐舰 · 沙恩霍斯特號戰艦和驱逐舰 · 查看更多 »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胡德号(HMS Hood ,舷號:51),是英国建造的最后一艘战列巡洋舰,属于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艦名典故為紀念18世紀英国皇家海军上将子爵,為历史上第4艘以“胡德”(Hood)命名的军舰。该級軍舰在战争紧急应对法案(Emergency War Programme)之下的1916年下令建造,原先預定建造4艘,但是在日德蘭海戰顯示英國軍艦設計存在重大瑕疵;建造中的戰艦實施大規模設計修正。然而英國人清楚設計先天弱點很難在後天追加改正中修復,所以海軍上將級的後續艦在1917年取消建造,只有胡德號完工,也讓胡德號成為英國皇家海軍最後一艘戰鬥巡洋艦。 胡德號完工時,她是英國最好、世界最強大的戰艦之一,同時也成為英國皇家海軍的象徵與驕傲;稱她為全能的胡德(The Mighty Hood)。 從1920年代起,胡德號參與英國多次砲艦外交與國力展示演習,包括地中海訓練、1924年實施的環球巡弋任務,1930年代西班牙內戰爆發時,胡德號長期派駐地中海艦隊作為嚇阻武力運用。直到1939年才返回英國本土實施全面檢整,雖然皇家海軍有計畫讓她在1941年實施全面現代化工程,但是在1939年9月歐戰爆發後該工程遭推延,胡德號只進行小規模改良即再度投入戰場。 1941年5月,胡德號與威爾斯親王號戰艦奉命攔截試圖穿越封鎖線威脅大西洋航道的德國戰艦俾斯麥號與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5月24日丹麦海峡海战一役,胡德號與德軍俾斯麥號戰艦交火,不到十分鐘就被擊沉。.

俾斯麥號戰艦和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 沙恩霍斯特號戰艦和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航空母舰

航空母艦(常簡稱為航--母、航--艦、空--母,美規常用代號為CV+其他字母以分類)是一種以搭載艦載機為主要武器的军舰,艦體通常擁有供飞机起降的巨大甲板和座落於左右其中一側的島式艦橋(一般稱為「艦島」)。航艦是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核心,艦隊中的其它船隻提供其保護和供給,而航母則提供空中支援和遠程打擊能力。航空母艦是目前最大的武器系统平台,发展至今已是現代蓝水海军不可或缺的武器,也是海戰最重要的作戰艦艇之一。 航空母艦起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間飛機作戰能力實用化後的影響,在各國航空技術進步、進而使陸基飛機有能力攻擊地面目標的同時,海軍亦用飛機來進行偵查與攻擊敵軍偵察機,因此出現了專門供水上飛機整備與其他雙翼機起飛的水上飛機母艦。一戰後,各大海軍強國主要仍維持著崇尚排水量大、裝載大口徑艦砲軍艦的大艦巨砲主義,但即使如此還是有不少軍事理論家提倡將飛機用於攻擊軍艦的作法,因此研製出多種形式的航空母艦、奠定未來海空兵力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爆發後,航艦的重要性日益浮現,而在珍珠港事件以及馬來亞海戰的結果中顯示,大型軍艦在飛機的空中攻擊下十分脆弱,大艦巨砲主義也因此走向終結,到了戰爭後期各國不但趕緊將許多艦船改裝成臨時航母之外,還出現了如菲律賓海海戰此類的航艦大戰。 二戰結束後,航空母艦的地位一度因為核武器的出現而產生爭議與討論,特別是在受到核武器攻擊下的生存能力,但到了朝鲜战争後又恢復了其重要性,世界形成以美國為首的航艦武力對抗苏联水面艦艇部隊的格局,航空母艦更是參與了世界各地的局部衝突與代理戰爭。冷戰結束後,世界各國軍備緊縮,目前僅中國、俄罗斯、英国、法国、印度、巴西、意大利、西班牙、美國、泰国擁有或計划建造航空母艦,由於其造價與維護費用巨大,擁有航空母艦也是國力強大的表現,在這方面美國海軍即擁有世界上全部已服役航艦總數的一半,排水量則佔了超過80%,其相關科技也是世界領先。.

俾斯麥號戰艦和航空母舰 · 沙恩霍斯特號戰艦和航空母舰 · 查看更多 »

蒸汽渦輪發動機

蒸汽渦輪發動機(Steam turbine)是一種擷取(將水加熱後形成的)蒸汽之動能轉換為渦輪轉動之動能的機械。相較於原由詹姆斯·瓦特發明的單級往復式蒸汽機,渦輪蒸汽機大幅提高了熱效率,更接近熱力學中理想的可逆過程,並能提供更大的功率,至今它幾乎取代了往復式蒸汽機。使用渦輪蒸汽機发电的电厂叫做热电厂,其特別適用於火力發電和核能發電,世界上大約80%的電能是渦輪蒸汽機所產生。船舶领域主要用于大型舰船。 SteamTurbine.jpg|一具現代蒸汽渦輪發動機總成 TMW 773 - Steam turbine generator set.jpg|1910年製250kw小型蒸汽渦輪發動機.

俾斯麥號戰艦和蒸汽渦輪發動機 · 沙恩霍斯特號戰艦和蒸汽渦輪發動機 · 查看更多 »

英國皇家海軍

皇家海军(Royal Navy,縮寫为 RN),亦称英国皇家海军或英国海军,是英国的首要海上作战部队。9世纪时阿尔弗雷德大帝首先开始使用海上军队,而自14世纪初起英格兰海军开始参与海战。现代皇家海军可追溯至16世纪初,为英国三军中最为古老的军种。正是如此,皇家海軍是三軍中地位最崇高的,其尊稱為「高級軍種」(Senior Service)。 自17世纪中期起至18世纪,皇家海军同荷兰皇家海军和法国海军对制海权展开争夺。自18世纪中期起其为全球最为强大的海军力量,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美国海军所超越。皇家海军于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大英帝国崛起成为超级大国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于其历史地位显赫,人们(包括英国人)时常略去“英国”部分,直称其为“皇家海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皇家海军规模大幅度缩减,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其仍为全球规模最大。至战争结束时美国海军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在冷战期间,皇家海军转变角色为反潜力量,主要于GIUK缺口搜索苏联潜艇。苏联解体之后,皇家海军重新成为远征作战部队,活跃于全球范围,并仍旧是世界最为强大的蓝水海军之一。 皇家海军拥有诸多科技先进的舰船和潜艇,包括一艘航空母艦、一艘、两艘、四艘弹道导弹潜艇(维持英国的)、七艘核动力舰队潜艇、六艘、13艘巡防舰、15艘反水雷舰船及22艘巡逻舰船。截至2017年12月26日,皇家海军共有78艘现役舰艇(包括潜艇),9艘(RFA)舰艇、以及5艘根据合同可为辅助舰队使用的舰艇。辅助舰队对皇家海军进行海上补给,通过其三艘船提升皇家海军的两栖作战能力,并取代过去巡防舰的职责,同皇家海军一同进行巡逻任务。皇家海军的总排水量达到近400,000吨(包括辅助舰队和皇家海军陆战队则达676,000吨)。 皇家海军與皇家海军陆战队共同組成。海军的軍種指揮官为第一海務大臣兼海軍參謀長(1SL/CNS),上将军衔,亦为成员。国防委员会将海军管理职责下放至海軍部委員會,由国防大臣领衔。皇家海军目前于英国境内拥有三个海军基地:朴次茅斯、和,其中第三者为西欧最大的海军基地。.

俾斯麥號戰艦和英國皇家海軍 · 沙恩霍斯特號戰艦和英國皇家海軍 · 查看更多 »

雷达

雷达(RADAR),是英文「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無線電偵測和定距)的縮寫及音譯。將電磁能量以定向方式發射至空間之中,藉由接收空間內存在物體所反射之電波,可以計算出該物體之方向,高度及速度,并且可以探测物体的形状。.

俾斯麥號戰艦和雷达 · 沙恩霍斯特號戰艦和雷达 · 查看更多 »

提尔皮茨号战列舰

提尔皮茨号战列舰(Tirpitz)是纳粹德国战争海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建造的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的第二艘舰,它以原德意志帝国海军的缔造者、海军元帅阿爾弗雷德·馮·鐵必制命名。该舰于1936年11月在威廉港的战争海军造船厂船厂进行,并于两年半后。全部工程是在1941年2月完成,并随即投入德国舰队服役。如同其姊妹舰俾斯麦号一样,提尔皮茨号的装备有分布在四座双联装炮塔中的。经过一系列的战时修改,提尔皮茨号比俾斯麦号更重2000公吨,这使它成为了欧洲海军有史以来所建造的最重型战列舰。 在1941年初完成后,提尔皮茨号曾简要担当纳粹波罗的海舰队的核心装饰,旨在防止苏联波罗的海舰队试图逃脱的可能。一年后,该舰航行至挪威,为针对同盟国的入侵起到威慑作用。尽管驻扎在挪威,提尔皮茨号也被用于拦截前往苏联的盟军护航船队,并于1942年执行了两次这样的任务未遂。这是它唯一可行的角色,因为自以来,针对大西洋护航线路的行动太过危险。提尔皮茨号作为存在舰队,迫使英国皇家海军在该地区留存了包括战列舰在内的重要海军力量。 在1943年9月,提尔皮茨号连同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一起炮击了斯匹次卑尔根岛的盟军战略要地,这是它唯一一次使用自身主炮攻击敌方的表面目标。此后不久,该舰因受到而受损,并在接下来遭到了一系列的大规模空袭。1944年11月12日,装备有高脚柜炸弹的英国兰开斯特轰炸机在空袭中取得两次直接命中和一次近距脱靶,导致舰只迅速。甲板的火势蔓延至其中一座主炮塔的弹药库,引发了大爆炸。舰上阵亡人数估计为950至1204人。1948年至1957年间,挪威与德国对提尔皮茨号进行了联合打捞,起获的船只残骸被拆解出售。.

俾斯麥號戰艦和提尔皮茨号战列舰 · 提尔皮茨号战列舰和沙恩霍斯特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

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Schwerer Kreuzer Prinz Eugen),是纳粹海军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的3号舰,名字来源于奥地利歷史上一名陸軍元帥歐根親王。用奥地利人为该舰命名主要是为了强调德奥两国的历史渊源,粉饰当时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该舰因与俾斯麦号战列舰参与丹麦海峡海战而知名。但使其名扬天下的还是它以“不死之舰”著称的传奇经历,多次遭遇险境又幸运逃脱,奇迹般地幸存到战后,经历2次核爆炸實驗也没能使其沉没,被称为“幸运舰”。.

俾斯麥號戰艦和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 · 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和沙恩霍斯特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

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Schlachtschiffe der Scharnhorst-Klasse)是纳粹德国设计建造的一级战列舰。同时也是纳粹德国海军在一战后建造的第一级战列巡洋舰。同级舰两艘:首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由于"格奈森瑙"号先服役,所以部分资料亦称其为格奈森瑙级战列巡洋舰。该级舰装备了3座三联装SK C/34 280毫米主炮。 该级两艘军舰均在1935年开工建造,在1936年末下水,在1939年早期进入纳粹德国海军服役。两舰在二战前期一起执行过多次行动,包括对英国商船队的一系列攻击和入侵挪威的行动,在行动期间,两舰曾与英国皇家海军交战,并于1940年6月8日击沉皇家海军"光荣"号航空母舰及"热心"、"阿卡斯塔"两艘驱逐舰,在对"光荣"号的攻击中,"沙恩霍斯特"号创下了在最远距离上击中敌舰的记录。 1942年2月,沙恩霍斯特级两舰與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在“瑟布鲁斯-雷霆”行动中一起通过英吉利海峡返回德国。同年2月26、27日,格奈森瑙号在盟军袭击基尔港的行动中严重受损。 1943年3月,沙恩霍斯特号前往挪威加入俾斯麥級鐵必制號戰艦所屬的北極船團一同袭击了盟军给苏联运送物资的补给线。同年年底,在北角海战中,皇家海军约克公爵号战列舰击沉了"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与此同时,格奈森瑙号的大修工作也开始进行,但是,在其姊妹舰被击沉后,该舰的修复工作也被搁置。最终,格奈森瑙号被当作封锁用船舶被凿沉于格丁尼亚港。.

俾斯麥號戰艦和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 · 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和沙恩霍斯特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战列巡洋舰

戰鬥巡洋艦(battlecruiser 或 battle cruiser;又名巡洋戰艦,或簡稱戰巡)是一種短時間活躍於20世紀初的主力艦。戰鬥巡洋艦在尺寸、造價和武裝與戰艦相近,但一般裝甲都較其薄弱,以換取更高的航速。世界上第一批戰鬥巡洋艦為英國所建造,與同時代的「無畏艦」取代「前無畏艦」一樣,戰鬥巡洋艦也是「裝甲巡洋艦」進一步發展而成的結果。戰巡的設計理念是以自身高航速的優勢去追捕速度較慢的巡洋艦,並透過戰艦級別的火力摧毀,而裝甲厚重、航速較慢的戰艦則加以迴避。然而在實戰中,大多情況是戰鬥巡洋艦與防護較佳的戰艦共同作戰,其選擇性交戰的構想難以實踐。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上只有英國、德國、鄂圖曼土耳其、澳大利亞和日本海軍使用戰鬥巡洋艦此一艦種,著名相關海戰包括福克蘭群島海戰、德軍於北海襲擾英國沿海都市的行動以及史上最大規模的主力艦海戰——日德蘭戰役。英軍的戰鬥巡洋艦隊在日德蘭戰役中受創嚴重,其輕裝甲難以承受大口徑艦砲彈藥的破壞。戰後,主力艦的設計傾向轉為戰艦航速增快、戰巡則是裝甲增厚,戰鬥巡洋艦與快速戰艦之間的分野也越來越模糊不清。《華盛頓海軍條約》後,各國的主力艦建造計畫受到了限制,催生了各種特定數據限制的「條約型」戰艦與戰巡,部份的建造計畫也因此廢止。 1930年代起,世界上只剩下英國海軍繼續服役戰鬥巡洋艦此一艦種,日本的戰巡則已經被重新改造過,與戰艦幾近相同的性能。 二戰期間,戰鬥巡洋艦再度被投入戰場,但只有一艘存活至戰後。戰巡重新定位於為大型「巡洋艦殺手」的軍艦,但在戰爭中幾乎沒什麼發揮空間,其相關建造計畫也被嚴重限制,以騰出造船能量用於需求更迫切的護衛艦、航空母艦和貨船。冷戰期間,蘇聯將「基洛夫級」導彈巡洋艦也歸類為戰鬥巡洋艦。.

俾斯麥號戰艦和战列巡洋舰 · 战列巡洋舰和沙恩霍斯特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俾斯麥號戰艦和沙恩霍斯特號戰艦之间的比较

俾斯麥號戰艦有118个关系,而沙恩霍斯特號戰艦有5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4,杰卡德指数为8.19% = 14 / (118 + 53)。

参考

本文介绍俾斯麥號戰艦和沙恩霍斯特號戰艦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