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保罗·麦卡特尼和前衛搖滾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保罗·麦卡特尼和前衛搖滾之间的区别

保罗·麦卡特尼 vs. 前衛搖滾

占士·保羅·麥卡尼爵士,,(Sir James Paul McCartney,)是一名英國搖滾音樂家、創作歌手、多樂器演奏者以及作曲家,前披頭四(1960-70年)及羽翼合唱团(1971-81年)樂隊隊員。《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記載保羅·麥卡尼為流行音樂史上最成功的作曲家。 作為前披頭四的成員,保羅·麥卡尼與約翰·藍儂、佐治·夏里遜和靈高·史達一起取得世界性的知名度,特別是他與藍儂形成了非常成功而且影響力深遠的創作組合,兩人攜手寫出好些搖滾樂界最受歡迎的歌曲,例如《Hey Jude》、《Let It Be》等都經常被視為流行樂界的金曲,而《Helter Skelter》被認為是歷史上第一首重金屬音樂,《Yesterday》是史上被翻唱次數最多的一首歌曲,已知目前已經被2,200位以上的歌手翻唱過,並於美國的電視及電台播放多達七百萬次。麥卡特尼的事業在披頭四時期完結後依然順遂,他與首任妻子和組成Wings樂隊,期間有30首歌打入英國或美國十大歌曲榜,包括《Maybe I'm Amazed》、《Live and Let Die》,《Pipes of Peace》以及與Stevie Wonder合唱的歌曲《Ebony and Ivory》。1977年的《Mull of Kintyre》甚至成為英國史上首支銷量達到二百萬張的單曲,至今仍然保持英國最高銷量(非慈善目的)單曲的記錄。 保羅·麥卡特尼的團體與獨唱生涯裏,已經創作了一共60張金唱片及50張冠軍單曲,唱片總銷量超過4億張,其中有四分之一來自英國本土。他的作品佔據英國銷量榜第一位有99個星期之多,24首奪冠單曲亦使他無愧地當上英國單曲榜之王;在美國方面,除了憑個人身份進入搖滾名人堂之外,權威的公告牌百強單曲榜同樣有32次把麥卡特尼或唱或作的歌曲推上第一名,美國唱片業協會確認在本國售出超過1,550萬張麥卡特尼的唱片專輯。這一系列驚人的數字使健力士世界紀錄於2009年把保羅·麥卡特尼列作「流行音樂歷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家與作曲家」,而BBC新聞網讀者也選出麥卡特尼為「二千禧年最偉大作曲家」。 音樂以外,保羅·麥卡特尼也參與過電影製作、嘗試過繪畫,並極力支持一些國際慈善機構的計劃。他在生活中提倡維護動物權益、推廣素食主義、普及音樂教育,同時更熱烈地投身於對抗戰後地雷、捕殺海豹以及的社會運動之中。麥卡特尼還是一名標準足球迷,家鄉球隊利物浦和-zh-cn:埃弗顿; zh-hk:愛華頓-他都同樣支持。另一方面,其親自經營的擁有超過3,000首歌曲的版權,包括傳奇人物巴迪·霍利畢生的作品及部份百老匯舞台劇,包括《紅男綠女》和《歌舞線上》的版權。他是英國國內最富有的人之一,2013年最新的報告估計其財產總值超過6.8億英鎊。. 前衛搖滾(Progressive rock),簡稱為prog,有時被稱為藝術搖滾或古典搖滾或交響搖滾,是在1960年晚期興起的搖滾樂分支之一,它的內涵十分複雜並且吸納眾多其他樂派精神,因此並不能明確地定義出其精確範圍。前衛搖滾最熱門最顛峰的時期是在1970年代的早期,並繼續流傳至今日。前衛搖滾起源自英國,大多數的團體多出現於歐洲大陸,只有少數幾支樂團是來自於美國加拿大的。此種樂風通常結合了爵士樂、古典音樂、民間音樂和世界音樂等元素,不同於美國搖滾是受到節奏藍調以及鄉村音樂的影響。經由多年累積的發展,在前衛搖滾中也出現了例如交響搖滾、藝術搖滾、數學搖滾以及前衛金屬等類型。 前衛搖滾樂手意圖擺脫流行音樂的公式化及束縛,並亟力提升自身的音樂成就另外一種音樂類型,即便時常令人嗅到不小的古典與爵士影響。前衛搖滾最獨特的地方便是「複雜」而不只是技術的出眾,因為在流行音樂中技巧十分出眾但卻演奏單調樂章的樂手亦大有人在。 前衛搖滾並無絕對定義,名團深紅之王的領袖羅伯特·弗利普(Robert Fripp)就十分厭惡這個音樂分類上的術語。而構築出前衛搖滾的作品多集中在1970年代,例如傑思羅土爾(Jethro Tull)、Yes、創世紀合唱團、平克·弗洛伊德、愛默生、雷克與帕瑪、匆促樂團與深紅之王等等,音樂各有不同特色,無法同一而論。這些樂手與樂評家們(如:比爾·馬丁)對自身是否真的屬於前衛搖滾感到疑問(不過在此我們必須要做如此假設,至少是70年代的他們)。同時也有人在爭辯例如富蘭克·察帕(Frank Zappa)、深紫、Phish、電台司令和Tool這類活躍於其他樂種的樂手是否隸屬於前衛搖滾之下。.

之间保罗·麦卡特尼和前衛搖滾相似

保罗·麦卡特尼和前衛搖滾有(在联盟百科)11共同点: 古典音乐吉他德国节奏布鲁斯迷幻搖滾钢琴英格兰電子音樂披頭四樂隊比伯軍曹寂寞芳心俱樂部摇滚乐

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是指根植于西方音乐传统(包括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的艺术音乐,包含了从大约11世纪直至当代的广大时间范围。这一艺术传统的中坚时期通常被划定为从1550年到1900年的这段时间,又称共晓时期。 西方音乐记谱法除了为演奏者预设了一段音乐的音高、速度、拍子、节奏,其特別之處在於對細節的處理也進行了描述,例如裝飾音與力度變化,然而這些裝飾音通常是為了尚未精通即興演奏藝術的初學者而寫的,另一方面,力度變化在很多情況下沒有標示,需要仰賴演奏者對音樂的內在了解去做詮釋。與其他樂種一樣,古典音乐在器乐方面有相當高度的發展,这与以歌曲为主的流行音乐形頗為不同。 “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一词最早见于19早期初期,最初是用于凸显从巴赫到贝多芬的这一段黄金时期。牛津英语词典中“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一词最早出现在1836年。.

保罗·麦卡特尼和古典音乐 · 前衛搖滾和古典音乐 · 查看更多 »

吉他

--,屬於弹拨乐器。通常有六條弦,形状与提琴相似。吉他在流行音樂、搖滾音樂、藍調、民歌、佛朗明哥中,常被視為主要樂器。而在古典音樂的領域裡,結他常以独奏或二重奏的型式演出;在室内乐和管弦乐中,吉他亦扮演著相當程度的陪襯角色。.

保罗·麦卡特尼和吉他 · 前衛搖滾和吉他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保罗·麦卡特尼和德国 · 前衛搖滾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节奏布鲁斯

节奏布鲁斯(Rhythm and Blues,簡稱:R&B或RnB,中國譯作「--」,香港、臺灣及新馬譯作「--」),是一种美国非裔艺术家首先采用,并融合了爵士乐、福音音乐和蓝调音乐的音乐形式。这个音乐术语是由美国告示牌(Billboard)于1940年代末所提出。 節奏藍調最初在1947年的美国被告示牌雜誌的Jerry Wexler创造为一个音乐的市场营销术语,取代了种族音乐(英語:Race Music,又譯黑人音樂;最初来源于黑人社群,但是被战后的社会认为是会令人很不愉快的词语)而告示牌在1949年將其分類為哈林暢銷排行榜。这个词最初被用于定义包含了12小節布鲁斯格式和一种带有节拍背景的電藍調融合爵士乐的摇滚乐,后来这种音乐转变成了一种摇滚乐的基本元素。 在1995年《Rock & Roll: An Unruly History》書中Robert Palmer把节奏布鲁斯定义为那些約定俗成、用来意指任何一种美国黑人创造的音乐。在他1981年出版的《Deep Blues》中,Palmer用「R&B」作为跳跃布鲁斯的缩写。 Lawrence Cohn是《Nothing But the Blues》的作者,写到节奏布鲁斯是一个宣传人员为了产业便利所发明的,除了古典音乐和宗教音乐,节奏布鲁斯包括了所有的黑人音乐,除了那是一首福音歌曲並且其銷售足以打入流行榜。 在1960年代,节奏布鲁斯被用于总括靈魂樂和放克音樂的术语。而现在R&B的缩写差不多一直被用于代替全寫「节奏布鲁斯」,而主流則用它來表示由迪斯可逐步變得不那麼流行而发展出来的Contemporary R&B──一種现代灵魂乐和受放克音樂影响的流行音樂。.

保罗·麦卡特尼和节奏布鲁斯 · 前衛搖滾和节奏布鲁斯 · 查看更多 »

迷幻搖滾

迷幻搖滾(Psychedelic rock)是一種搖滾樂流派,其源自迷幻文化及使用迷幻藥而產生的思維驟變。迷幻搖滾湧現於1960年代的英美,與車庫搖滾及民謠搖滾樂團屬同一時期。迷幻搖滾介於早期以藍調為基礎的搖滾音樂,至前衛搖滾、藝術搖滾、實驗搖滾、硬搖滾,甚至重金屬間的過渡時期。迷幻搖滾同時並融入了非西方的音樂元素,如印度音樂的拉加(ragas)與西塔爾琴(sitars)。.

保罗·麦卡特尼和迷幻搖滾 · 前衛搖滾和迷幻搖滾 · 查看更多 »

钢琴

钢琴是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普遍用於獨奏、重奏、伴奏等演出,用於作曲和排練音樂十分方便。彈奏者通過按下鍵盤上的琴鍵,牽動鋼琴裏--包着絨氈的小木槌,繼而敲擊鋼絲弦發出聲音。 鋼琴音域寬廣,音色宏亮、清脆,富於變化,表現力很強。獨奏時,可演奏各種氣勢磅礡、寬廣、抒情的音樂,亦可演奏歡快、靈巧、技巧性很高的華彩樂段,在樂隊中則可發揮巨大的作用,還經常作為伴奏樂器使用。鋼琴因其豐富的樂理表達能力,被稱作“樂器之王”。.

保罗·麦卡特尼和钢琴 · 前衛搖滾和钢琴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

英格蘭(England),又稱作英倫、英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個構成國,位於大不列顛島的東南方,蘇格蘭以南,威尔士以東,是英国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虽然就传统上一般可以认为其政治地位相当于一个国家,但以国际通行标准上其仍然是一级行政区。 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长城為界。英格蘭這個名字源自「盎格魯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为「盎格魯人之地」,他們繼凱爾特人之後來到這個地方,属日耳曼民族。.

保罗·麦卡特尼和英格兰 · 前衛搖滾和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電子音樂

電子音樂,亦簡稱電音,是使用電子樂器以及電子音樂技術來製作的音樂;而創作或表演這類音樂的音樂家則稱為電子音樂家。一般而言,使用電子機械技術與使用電子技術製作的聲音是可以區別的。"The stuff of electronic music is electrically produced or modified sounds.

保罗·麦卡特尼和電子音樂 · 前衛搖滾和電子音樂 · 查看更多 »

披頭四樂隊

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是1960年在利物浦组建的一支英国摇滚乐队,在华语地区亦称为“甲壳虫乐队”、根據香港華人文化才是正確統稱為披頭四,由於香港1997年前深受英國文化教育才統稱為“--”、“--”等。乐队成員為约翰·列侬、保羅·麥卡尼、喬治·哈里森和林戈·斯塔尔。他们被广泛地承认为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摇滚乐队。根植于噪音爵士乐和50年代摇滚,披头士探索了各种音乐类型,从流行谣曲到迷幻搖滾,经常创新地运用经典元素。1960年代早期,他们的极度流行产生了披头士狂热现象。随着日后创作的成熟,他们被视为当时反文化运动理想的化身。 从1960年起的之后三年间,披头士在利物浦和汉堡的俱乐部中演出,逐渐积累了声望。乐队经理人布萊恩·愛普斯坦把他们打磨成职业乐队,制作人乔治·马丁激发了他们音乐上的潜能。在1962年末发行第一首打榜歌《Love Me Do》后,披头士走红英国。后一年,随着披头士狂热在英国的蔓延,他们取得了“Fab Four”的昵称。到1964年初,披头士已征服美国流行乐市场,成为国际巨星,引领了英國入侵潮流。1965年后,披头士制作了一系列革新的、影响深远的专辑,包括《Rubber Soul》(1965)、《Revolver》(1966)、《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1967)、《The Beatles (White Album)》(1968)以及《Abbey Road》(1969)。乐评界认为它们是披头士最好的作品。1970年披头士解散,之后乐队成员都有各自成功的单飞生涯。列侬于1980年12月遭枪击遇害,哈里森于2001年11月因肺癌病逝。剩余的成员麦卡特尼和斯塔尔如今依旧活跃在乐坛。 根据美國唱片業協會统计,披头士是美国史上销售量最高的乐队,共售出1.77亿张唱片。他们是英国排行榜上冠军专辑最多,也是英国单曲销量第一的乐队。2008年,披头士在《公告牌》的“史上最成功音乐人Hot 100”榜单上登顶;2014年,他们以20首冠军单曲在《公告牌》“最多冠军单曲”榜单上排名第一。他们拥有10座格萊美獎,1座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以及15座艾弗·诺韦洛奖。乐队作为一个整体入选了《时代》杂志的“时代100人:本世纪最重要的人物”名单。披头士是史上最畅销的乐队,全球总销售量估算为6亿到10亿间。2004年,《滾石雜誌》把披头士列歷史上最伟大的艺人。.

保罗·麦卡特尼和披頭四樂隊 · 前衛搖滾和披頭四樂隊 · 查看更多 »

比伯軍曹寂寞芳心俱樂部

《佩珀中士的寂寞之心俱乐部乐队》(Sgt.,以下简称《佩珀中士》)是英国摇滚乐队披头士的第8张录音室专辑,1967年5月26日在英国发行,6月2日在美国发行。该专辑发行后迅速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在英美两国分别夺得27周和15周的周榜冠军。同时这张专辑也因富于启发意义的创编、制作和插图设计,在流行音乐与严肃音乐之间的桥梁作用,以及从音乐角度对于婴儿潮一代和60年代反文化的集中反映而获得乐评界广泛好评。这张专辑在1968年揽获四项格莱美奖,其中包括年度专辑奖。《佩珀中士》是首张获此殊荣的摇滚专辑。 1966年8月,披头士乐队宣布永久终止巡回演出并开始了3个月的休假。该年的11月,在返回伦敦的航班途中,保罗·麦卡特尼突发奇想。他打算写一首有关爱德华时代军乐队的歌。这最终促成了本张专辑的概念。专辑的制作11月24日在阿比路二号录音室拉开序幕。乐队一开始录制了两首受他们童年经历启发而创作的歌,《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以及《Penny Lane》。不过由于唱片公司方面的要求,这两首歌后来以双A面单曲形式发行,并没有收录入专辑中。 1967年2月,在录制完《Sgt.

保罗·麦卡特尼和比伯軍曹寂寞芳心俱樂部 · 前衛搖滾和比伯軍曹寂寞芳心俱樂部 · 查看更多 »

摇滚乐

摇滾音樂(Rock Music)是20世紀50年代初起源於“搖滾” 音樂中的一種廣泛音樂類型,並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特別是在英國和美國發展成為一系列不同的風格。W.

保罗·麦卡特尼和摇滚乐 · 前衛搖滾和摇滚乐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保罗·麦卡特尼和前衛搖滾之间的比较

保罗·麦卡特尼有257个关系,而前衛搖滾有5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1,杰卡德指数为3.53% = 11 / (257 + 55)。

参考

本文介绍保罗·麦卡特尼和前衛搖滾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