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保安局和警廉衝突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保安局和警廉衝突之间的区别

保安局 vs. 警廉衝突

保安局(Security Bureau,縮寫为SB)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決策局之一,主要任務是維持香港公共秩序,內容包括治安、出入境、海關、監獄、消防及救護等等。現任局長為李家超。. 警廉衝突主要是指於1977年期間皇家香港警務處與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之間的衝突,該次事件最終在香港總督麥理浩頒布局部特赦令後獲得平息。事件對香港社會的影響深遠,香港政府部門的公然貪腐及瀆職不再,公務員的貪污行為有所減少,社會風氣走向廉潔,為香港日後的高速發展以及經濟起飛,成為全世界最廉潔的城市之一,奠定基礎。於2013年透明國際指數中,香港清廉指數全球排名第15位,控貪比例為95%。.

之间保安局和警廉衝突相似

保安局和警廉衝突有(在联盟百科)6共同点: 姬達廉政公署 (香港)香港公務員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葉劉淑儀金鐘

姬達

姬達爵士(Sir Jack Cater,),生於英國倫敦,1940年志願入役英國皇家空軍,於英國皇家空軍戰鬥機中隊服役,亦曾在海外戰區擔當行政業務,戰後的1945年11月,以空軍少校階級前往香港加入軍政府,至民事小組工作。1946年在皇家空軍香港基地退役,加入當時的漁務處(今漁農自然護理署)做見習生,展開長達40年的公職生涯。 1967年6月港督戴麟趾爵士因病與家人返回英國休假,防衛司兼港督特別助理姬達獲任命為增設的副輔政司(特別職務),姬達、華民政務司何禮文和輔政司祁濟時三人成為香港政府應對1967年暴動的核心決策人物。由於1967年任職防衛司時,處理六七暴動表現獲認同,故當政府打算成立廉政公署,姬達便成為不二之選。1973年獲香港總督麥理浩委任為香港總督特派廉政專員,1974年領導香港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成立;為首任廉政專員,並接管警方反貪污部工作。針對打擊警察及公務員貪污,致力洗脫瀰漫社會的賄賂歪風。當年有婦人曾跪在路上向他伸冤,也有年輕人在街頭向他鞠躬敬禮。姬達家人形容他為「香港真正的朋友及僕人。」 1978年至1981年任香港布政司。姬達爵士為香港社會的發展建設,以及帶頭在社會上樹立廉潔的風氣方面,貢獻良多。後來亦成為港督人選之一。 姬達離開政府後繼續留港工作和生活,至2001年才辭退所有工作回家鄉定居,最後一次來港是2002年,之後病情惡化遂轉往根西島專心養病。及至2006年4月14日因病辭世。 姬達在多年來以香港為家,其家人發出的訃文指姬達「在香港服務56年,以令到世界更美好為奮鬥目標」,令人懷念。 而廉署亦讚揚他是捍衛亞洲邁向廉潔之鑰匙。.

保安局和姬達 · 姬達和警廉衝突 · 查看更多 »

廉政公署 (香港)

廉政公署(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縮寫:ICAC),簡稱「廉署」,於1974年2月15日根據《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條例》(現改名為《廉政公署條例》)成立,是獨立及直接向香港政府首長(香港主權移交前為香港總督,後為行政長官)負責的紀律部隊及執法機構,以肅貪倡廉為目標。主權移交前名叫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 廉政公署現僱有職員約一千三百多人,差不多全部以合約形式受聘,其中逾半數職員已在廉政公署服務超過十年。.

保安局和廉政公署 (香港) · 廉政公署 (香港)和警廉衝突 · 查看更多 »

香港公務員

香港公務員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常規僱傭關係僱員,至於外判下僱用的僱員,則不算是香港的公務員。按《基本法》保證一國兩制,香港的公務員與中國政府公務員並無官僚架構的從屬關係。 香港的公務員體制承自英國公務員制度,問責局以下的公務員須遵守政治中立的原則,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同時亦不受政治委任官員變動影響,這個制度的好處是可以保障政府施政穩定性和公務員士氣。由英治時期至2002年,香港公務員體系中最高職位為政務司司長,實行主要官員問責制後降至常任秘書長。現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是羅智光。另外,香港公務員工會華員會是全香港最大的工會組織。.

保安局和香港公務員 · 警廉衝突和香港公務員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簡稱香港特區政府或港府)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部門的總稱。在1997年7月1日前,英屬香港的行政機關稱為香港政府(Government of Hong Kong),而香港回歸後政府全名則改為上述名稱(「香港政府」一詞變成簡稱,英治時代政府就稱「港英政府」以作識別),並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沿用大部分原有制度。香港政府首長為行政長官,轄下有多名局長負責管理各政府部門。.

保安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警廉衝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查看更多 »

葉劉淑儀

葉劉淑儀,GBS,JP(Regina Ip Lau Suk-yee;),本名劉淑儀,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新民黨及匯賢智庫主席,曾任香港政府保安局局長,在主權移交前於殖民地政府出任入境處長,是香港歷史上首位出掌紀律部門的女性。 在保安局局長任內,葉劉淑儀的政策備受廣泛爭議。在向各國爭取特區護照免簽證、解決困擾香港多年的越南船民問題、制定中港兩地有關被扣押港人之通報機制雖有建樹,但在處理居港權問題和《公安條例》修訂等議題上過於強硬,以及被批評不尊重香港司法制度。2002年9月開始推銷具爭議性的《基本法23條》(簡稱《23條》)立法,由於被指態度輕佻傲慢,蔑視議員提問,又時常發表富爭議性言論,執意立法23條讓她的民望不斷下滑,至2003年7月1日50萬人上街遊行後,其民望更跌至谷底,成為最不受歡迎的政府官員,最終迫使《23條》擱置立法,她本人亦在同年7月16日辭職,成為首批辭職的問責局長之一。 辭職後,葉劉淑儀在2003年赴美國留學,2006年回港,並以政治人物身份加入政壇,成立匯賢智庫,自任主席,就社會事務發表意見。至2007年9月27日,她向外界公佈參加立法會港島區補選,獲建制派支持爭奪馬力逝世後出缺的議席,不過最後被獲泛民主派支持的陳方安生擊敗。葉劉淑儀在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再次在港島區參選,最終成功當選。 2011年8月,葉劉淑儀稱會「犧牲」自己參選第四屆行政長官。2012年2月20日,葉劉淑儀宣佈參選行政長官選舉,她認為另外兩位候選人唐英年及梁振英均出現嚴重誠信問題,希望參選能給選委和市民多一個選擇。不過她於提名截止前未能獲得所需之150個提名票而放棄參選。同年連任立法會議員,其後加入行政會議。 2016年12月14日,新民黨會員大會通過黨主席葉劉淑儀參選行政長官,所以葉劉淑儀在12月15日向行政長官梁振英辭去行政會議職務,並獲得梁振英批准。12月15日下午,葉劉淑儀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宣布參選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但是她於提名截止前未能獲得所需之150個提名票而于2017年3月1日宣布退出選舉。.

保安局和葉劉淑儀 · 葉劉淑儀和警廉衝突 · 查看更多 »

金鐘

金鐘(Admiralty)Admiralty是「海軍部」之意,與金鐘曾為英國海軍基地所在地的歷史有關。在香港主流社會應用習慣中,中文地名「金鐘」的英文名稱只有“Admiralty”。金鐘位於香港中環東部,灣仔以西,屬中西區的一部分,為香港的核心商業區及政治中心。 金鐘地段過去是英國海軍船塢。根據政府官方的分區,金鐘屬於中環一部分,至今的政府地圖也不會將「金鐘」單列為一區,但由於地鐵在此設有金鐘站,「金鐘」逐漸成為市民通俗理解的位於中環與灣仔之間的地區。時至今日,金鐘在現實中已經被廣泛地作為一個地區名使用,而且有着較清晰的界線,即以紅棉道為中環與金鐘的分界,堅尼地道為金鐘與半山區的分界,東界為中西區與灣仔區的官方分界,北面以夏愨道及干諾道中作為與添馬之間的分界。香港公園由於歷史悠久,故官方沿用傳統的「中環」或「中區」作為地址,但一般市民多認為公園東部如茶具文物館和霍士傑溫室一帶屬於金鐘。中區消防局一般也被認為屬於中環。 行政、立法、司法機構的主要部門均設在金鐘,包括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高等法院及金鐘道政府合署。.

保安局和金鐘 · 警廉衝突和金鐘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保安局和警廉衝突之间的比较

保安局有49个关系,而警廉衝突有6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6,杰卡德指数为5.41% = 6 / (49 + 62)。

参考

本文介绍保安局和警廉衝突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