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俄羅斯航空和北約代號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俄羅斯航空和北約代號之间的区别

俄羅斯航空 vs. 北約代號

俄罗斯航空公開股份公司(ПАО «Аэрофлот — Российские авиалинии»;官方也翻译为阿洛福航空),簡稱俄航(Аэрофлот;羅馬化:Aeroflot,意為「航空艦隊」),是俄羅斯的國家航空公司,也是俄羅斯最大的航空公司,為天合聯盟成員,總部設於莫斯科。最初前身為1923年成立之蘇聯民航總局,曾壟斷蘇聯國內外所有民航服務,當時是世界最大的民用航空業者,也是世界历史最悠久的航空公司之一;1991年蘇聯解體時,其國內航線分裂成300多間公司,只保有國際航線業務,後來重新建立國內航線。1994年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其俄語原名的「Aeroflot」即指蘇聯民航總局,而IATA代码「SU」即为苏联。 截至2018年,俄航的服務據點遍及52個國家的116座城市,其中主要轉運樞紐為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旗下機隊共有225架。现时俄航為曼彻斯特联队的官方航空公司,也是索契冬奥会的合作伙伴。. 北約代號(NATO reporting name,又譯為北约命名),是冷戰時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替苏联与中国军事装备所--的編號與命名。之所以會有北約代號的出現,是因為在冷戰時代上述兩個國家的軍事裝備之實際代號與命名通常都不為西方國家所知悉,且苏中两国官方并无北约国家那种赋予各军事装备代號的传统,因此很多装备的代號是不存在的。为便于内部各部门间的溝通,北约单方面制定了这一命名系統。 部份過去曾是華沙公約組織成員、但已加入北約的東歐國家,如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匈牙利、保加利亞等,雖然仍經常使用俄製軍火,但這些國家所持有之俄製軍火型號已從原先蘇聯的內部代碼改為北約代碼,而非現今俄羅斯的;即使使用與俄文相同之西里爾字母的保加利亞,該國現今所擁有的俄製軍火仍以北約代碼登錄。.

之间俄羅斯航空和北約代號相似

俄羅斯航空和北約代號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安托諾夫An-124俄罗斯圖-114圖-134圖-144圖-154苏联解体

安托諾夫An-124

安托諾夫安-124「魯斯蘭」式(Антонов Ан-124 «Руслан»;Antonov An-124 "Ruslan",北約代號為「禿鷹」(Condor))為一種由前蘇聯的安托諾夫設計局研制的遠程戰略運輸機,主要用於運輸坦克及戰機。它於1982年首飛,並於1986年開始裝備部隊,面世時為當時全世界最大的飛機。至1995年為止,共生產了56架此類型飛機Flight International, 3-9 October 2006。.

俄羅斯航空和安托諾夫An-124 · 北約代號和安托諾夫An-124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俄罗斯和俄羅斯航空 · 俄罗斯和北約代號 · 查看更多 »

圖-114

圖波列夫-114 Rossiya(Tyполев Тy-114 Poccия,北約代號Cleat)是一種俄國長程螺旋槳客機,於1955年蘇聯時代推出,是图-95轟炸機的改裝型。 很長時間是世界最大和最長程的客機(直到維克斯VC10推出后才被打破)。其航程高達。官方1960年代也直接使用世界最快客機當成宣傳用詞。 Fédération Aéronautique Internationale.

俄羅斯航空和圖-114 · 北約代號和圖-114 · 查看更多 »

圖-134

Tu-134 (北约代号: 硬壳)是原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开发的一种双引擎窄体客机,和道格拉斯DC-9属于同一级别。它是在Tu-124的基础之上,将机翼下的发动机后移至机尾处,再改用T型尾翼而成。它在曾经的华约国家中被广泛使用,由于其巨大的噪声而逐渐遭到淘汰。该型号曾在多达42个国家中服役,除了客运航空之外它也时常使用在军事领域。虽然该型号的生产至1985年就停止了,但时至21世纪初仍然有一些国家元首将其作为私人专机。从1966年至1985年,各种型号的Tu-134总计生产了852架。.

俄羅斯航空和圖-134 · 北約代號和圖-134 · 查看更多 »

圖-144

圖-144(Tupolev --,北約代號稱為戰馬(Charger)),是世界上第一款超音速客機,由前蘇聯圖波列夫公司製造。.

俄羅斯航空和圖-144 · 北約代號和圖-144 · 查看更多 »

圖-154

圖波列夫 圖-154(Ту-154;北約代號:Careless)是俄羅斯(前苏联)研發、製造的中长途三引擎噴射機。以其巡航速度975千米/小时成为飞行速度最快的亚音速干线客机。以往為大多數共產國家所使用,直到今天,它依然是俄羅斯和其他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主要內陸客機。另外,東歐各国、北韓及伊朗等亦有航线使用该机。中国则在2002年因为安全性能的考虑,停止使用该机型执行民航班次。開發圖-154的目的是作為新一代的蘇聯噴射運輸機以取代噴射機圖-104和An-10及伊爾-18這類舊式螺旋槳式運輸機飛機。 圖-154於1968年10月4日首次飛行,於1972年2月起開始有定期民用航班,並於2013年停產"." Zaitsev, T. Flight International.

俄羅斯航空和圖-154 · 北約代號和圖-154 · 查看更多 »

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Распад СССР)以发生在1991年12月25日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辞职为标志,蘇聯最高蘇維埃于次日(1991年12月26日)通過決議宣佈苏联停止存在,立国69年的苏联從此正式解體。苏联解体代表着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次大戰,二戰)结束后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和两极格局的结束,并对20世纪末的国际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很多原来被苏联控制的欧洲国家在苏联解体后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外交自主权,美国也在苏联解体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由俄罗斯为主导的苏联解体,继承国家俄罗斯丧失25%的领土,丧失如此巨大的领土只有列宁签定的《布列斯特和约》可相比,但二战后,《布列斯特和约》失去的领土除芬兰外全部收复,苏联解体后国际形势已不可能好像以往一样通过武力扩张领土,俄罗斯要收复丧失的领土变得遥遥无期,苏联解体后被认为是苏联解体主要责任人的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民望长期处于低位。俄罗斯民族主义者,甚至一些前苏联异见人士对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口诛笔伐认为他们是俄罗斯的民族罪人。.

俄羅斯航空和苏联解体 · 北約代號和苏联解体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俄羅斯航空和北約代號之间的比较

俄羅斯航空有70个关系,而北約代號有11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3.89% = 7 / (70 + 110)。

参考

本文介绍俄羅斯航空和北約代號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