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俄松和吐蕃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俄松和吐蕃之间的区别

俄松 vs. 吐蕃

安达·俄松(,,藏语中意思是“光护”),又译为微松、欧松、沃松等。他是吐蕃王朝末任赞普朗达玛的儿子。 俄松是朗达玛的遗腹子。842年,朗达玛被佛教僧人拉隆·贝吉多杰刺杀后,王妃綝氏(那囊氏)拥立哥哥尚延力三岁的儿子(一说是乞丐的儿子)乞离胡为赞普,王妃摄政。綝氏杀害了反对让云丹嗣位的大相韦·甲多热(结都那)等人,试图巩固云丹的赞普地位。 俄松出生后,其生母为了避免遭到那囊氏的迫害,点灯日夜守护着他。后来不服云丹统治的大臣退往山南地区,立次妃所生的遗腹子俄松,与云丹分庭抗礼。 847年,云丹以伍如(逻些小昭寺一带)为据点,俄松以云如(雅隆昌珠寺一带)为据点,双方的支持者发生大规模交战。这场被后世称为”伍约之战“的内乱持续了23年,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甚至连吐蕃辖下的西域地区都卷入了战乱之中。869年爆发了臣民大反叛。他们挖掘赞普的陵墓,杀害贵族和赞普的后裔,从此赞普一族的威权完全丧失。从此,吐蕃四分五裂,吐蕃王国名存实亡。 在起义军的追赶下,俄松的后代逃往各地。后来的阿里王系(即古格王朝)、拉达克王系、雅隆觉阿王系、普兰王系、亚泽王朝都是俄松的后代。. 吐蕃(,拉薩話:,意为“大蕃”)是历史上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藏人政权,由松赞干布到朗達瑪延续两百多年。.

之间俄松和吐蕃相似

俄松和吐蕃有(在联盟百科)9共同点: 吐蕃臣民大反叛小昭寺云丹遺腹子青藏高原西域朗达玛拉垅贝吉多吉拉萨市

吐蕃臣民大反叛

吐蕃臣民大反叛(),又称阴土牛年反上大叛变(),指的是朗达玛死后吐蕃属民反抗统治的起义。这场起义最初于869年(藏历土牛年)在康区爆发,后来蔓延到吐蕃全境,并导致吐蕃帝国的崩溃。 松赞干布建立吐蕃帝国之后,确立身份制度告身制(),为贵族和平民颁发说明其身份的“告身”挂牌。 842年,吐蕃赞普朗达玛被暗杀,其子云丹和俄松争夺王位,爆发了伍约之战()。这场内战打得十分激烈,对吐蕃影响甚大。各地的首领得知内乱后,纷纷起兵,割据自立,吐蕃全境陷入大乱之中。而当时自然灾害接连发生,属民的生活得不到保障,被迫走上造反的道路。 根据《贤者喜宴》的记载,869年,韦·科协列登()在多康()首次起兵造反。各地的属民都受到了鼓舞,纷纷树起反叛吐蕃朝廷的大旗。当时吐蕃中部地区的伍如(),没庐氏()与贝氏()的贵族势力正在交战,韦·罗波罗琼()乘机起义。 尚杰赛聂赞()杀害了约如()的官长尤聂()。约如地区开山修建水渠的奴隶无法迎奉王妃贝萨阿莫吉(),綝貢彌楚()便以“砍人头易于砍山腰”()为号召,以约定在夜间一起看开放的核桃花为契机,举火起义。工域哲纳()的属民在贝莫()的领导下,也使用计谋起兵反叛。藏文史料以“一鸟凌空,众鸟飞从”()来形容当时属民起义的局势。起义军大肆屠杀吐蕃的贵族和王族,践踏吐蕃的法律。 877年(藏历火鸡年),也就是起义的第九年,许布达孜()等四名起义军首领商议,分据历代赞普陵墓,将其大肆挖掘。尼雅氏()挖掘了敦卡达陵(),蔡邦祥()挖掘了丁赤赞布的杰钦陵(),许布达孜挖掘了赤都松赞的僧格坚陵(),珍却沽()挖掘了朗达玛的珠杰陵()。 吐蕃臣民大反叛颠覆了吐蕃的政權,然而起义军大多都是自发且盲目的,最终或被贵族镇压,或被利用,相继失败。未被屠杀的王族和贵族逃亡外地,各地的领主也纷纷建立割据政权。吐蕃未能重新建立统一的国家,进入了吐蕃分裂时期。.

俄松和吐蕃臣民大反叛 · 吐蕃和吐蕃臣民大反叛 · 查看更多 »

小昭寺

小昭寺()是拉薩名勝之一,通常與大昭寺連稱“拉薩二昭”而馳名於世。.

俄松和小昭寺 · 吐蕃和小昭寺 · 查看更多 »

云丹

安达·云丹(,名字意为“母亲坚持(所立的人)”;),《旧唐书》作乞离胡,是吐蕃王朝末任赞普朗达玛的继任者。 关于云丹的真实身份,《旧唐书》称是朗达玛王妃綝氏(那囊氏)的哥哥尚延力之子;而藏文文献《贤者喜宴》则称云丹是一名乞丐的儿子,被那囊氏收为养子。 842年,朗达玛被佛教僧人拉隆·贝吉多杰刺杀后,那囊氏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诡称生下了一个“有牙的儿子”,将云丹拥立为赞普,自己摄政。但大臣们对这个刚出生就长了牙的孩子的真实身份十分怀疑,因此不少大臣反对云丹。大相韦·甲多热(结都那)不服,被那囊氏逮捕灭族。此后不服云丹统治的大臣退往山南地区,立次妃所生的遗腹子俄松,与云丹一系分庭抗礼数十年。从此,吐蕃分裂,吐蕃王国名存实亡。 847年,云丹以伍如(逻些小昭寺一带)为据点,俄松以云如(雅隆昌珠寺一带)为据点,双方的支持者发生大规模交战。这场被后世称为“伍约之战”的内乱持续了23年,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甚至连吐蕃辖下的西域地区都卷入了战乱之中。869年爆发了臣民大反叛,赞普一族的威权完全丧失。 根据《汉藏文书》记载,云丹死于36岁,无陵。而根据《雍仲本教目录》的记载,云丹是被仲康甫刺杀的。 云丹死后,其子赤德贡宁嗣立。后来的拉萨王系是云丹的后代。.

云丹和俄松 · 云丹和吐蕃 · 查看更多 »

遺腹子

遺腹子,是指生理父亲死后才出生的孩子。在胎儿母亲妊娠期内父亲死亡的孩子,出生后叫做遺腹子。一般法律上,承认遗腹子的继承权。.

俄松和遺腹子 · 吐蕃和遺腹子 · 查看更多 »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东亚一个高原地区,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4,500米(4000~5000公尺),面积250万平方公里,有“世界屋脊”,“雪域高原”,和“第三极”之称。它是在中亚和西亚的一个巨大的高原,大部分在中国西部的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以及在印度查谟-克什米尔邦拉达克的一部分。 它从南向北延伸约,从东到西延伸约。中國境內之青藏高原,占全中國23%面積,位于北纬25°-40°和东经74°-104°之间。 高原边界,东為横断山脉,南、西為喜马拉雅山脉,北為昆仑山脉。涵蓋國境有中国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全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部分,以及不丹、尼泊尔、印度的拉达克等地。.

俄松和青藏高原 · 吐蕃和青藏高原 · 查看更多 »

西域

西域,古代地理名称,中国汉朝时多指天山南麓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國家和地區,隋唐时的西域扩大,北至拂菻,中至波斯,南至婆罗门,元朝时更将欧洲和非洲的一部分包括在内。 在絲綢之路影響下,西域特指兩漢、隋唐兩代中原王朝朝廷設置的行政機構所管轄的位於今中國新疆大部及中亞部分地區,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化特徵依然可見于現在新疆地區的遺址及中国敦煌的壁畫。该地對東西方國家的貿易文化交流起到中轉站的重要作用。.

俄松和西域 · 吐蕃和西域 · 查看更多 »

朗达玛

朗达玛(,),原名达玛·乌东赞(),吐蕃帝国末代赞普,838年至842年在位。《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皆称他为达磨。 朗达玛是赤德松赞的次子。根据藏文史料《贤者喜宴》的说法,赤德松赞死后,由于长子藏玛()早已出家为僧,朗达玛又本性顽固,遂由三子赤祖德赞继位。但赤祖德赞极为笃信佛教,政权皆由僧人把持。这引起了一些大臣的不满。大论韦·甲多热(,结都那)诬杀了王子藏玛和担任大论一职的僧人钵阐布云丹(),后来又在838年谋杀了赤祖德赞,拥立朗达玛继位,《贤者喜宴》译注十三,99页~101页(总257~259页)群臣上尊号乌东赞()。 根据《新唐书》的记载,朗达玛是一个酷爱打猎、酗酒和好色,而且十分残暴的昏君。而执政的韦·甲多热为了削弱僧侣的势力,怂恿朗达玛禁止佛教。而当时吐蕃经常发生霜、雹、瘟疫等天灾人祸,朗达玛遂于840年声称是由于推行佛法而触怒了天神,下令禁止佛教,并强制推行苯教,史称“朗达玛灭佛”。据《汉藏文书》载,朗达玛于39岁时即位,其并非一贯反佛,执政的前两年依然推行佛教,后来在韦·甲多热等人的影响下开始反对佛教。(《贤者喜宴》288页,脚注18)于是大量佛寺、佛像被拆毁。佛经或被扔进水火之中,或被填埋在底下。翻译经卷的外国译师被驱逐出境。而对于佛教僧侣,或被屠杀,或沦为贵族的奴隶,或被胁迫充当刽子手,或被发配边疆充军。《贤者喜宴》译注十四,30页(总277页) 虽然佛教势力受到了沉重打击,但依然很大,朗达玛的灭佛行为受到了僧侣和佛教信徒们的強烈反對,《红史·外章》记载,他的亲生爱女桑札·达玛甚至联合札什伦布寺高僧密谋要刺杀他。为了阻止灭佛行径,莲花生二十五弟子之一的高僧拉隆·贝吉多杰()在僧侣的鼓励下,决定刺杀朗达玛。842年,贝吉多杰化装成苯教徒的模样,从其隐居修行之地叶尔巴扎拉()出发,前往逻些求见朗达玛。贝吉多杰觐见朗达玛时,朗达玛正在看一个碑文。贝吉多杰在第一拜时在袖子中张开射箭的扳指,第二拜时将箭装上弦,第三拜时囗中朗誦:「風環地,地環水,水滅火,金翅鳥勝水龍,金剛石穿寶石,天神制阿修羅,佛陀勝獅子王,我亦如斯殺非法之王。」,将箭射出。箭射中朗达玛的眉宇中间,射穿其头骨,朗达玛当场毙命。《贤者喜宴》译注十四,第31页。(总278页)贝吉多杰将外白内黑的衣服反过来穿上,又将原先涂着黑木炭的白马洗去黑色,从而成功逃脱了赞普的追兵,逃到了多康地区()隐居。 朗达玛死后,葬于琼结的吐蕃历代赞普王陵之间,其陵墓名叫“珠杰”陵(),又被称为“圣神变”()。其子云丹、俄松为争夺王位而发起伍约之战(),最终导致了吐蕃王国的“支离破碎”()。此后爆发了臣民大反叛()。877年,朗达玛的陵墓被反叛军首领珍却沽()挖掘。 由于达磨赞普在位期间对佛教采取禁绝措施,被藏传佛教的教徒们视为牛魔王再世,因此在其名字前加上了“朗”(,藏语中意思是“牛”)这一词,表示对其的污辱。藏族民间传说称其头上长有牛角。后世的藏文史料大多都将其称为“朗达玛”。而主张灭佛的大论韦·甲多热,则被藏族人民视为长着猴头虎耳的饿鬼的化身。 虽然在藏族传统史书中称朗达玛极度反佛,但现代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朗达玛在思想上更倾向于佛教而不是苯教,因为根据《汉藏文书》的记载,朗达玛在赤祖德赞在位期间曾经兴建佛教寺庙;而且在敦煌的藏文文书中曾发现朗达玛的祈祷文书。而灭佛的举动,则是由权倾一时的大论韦·甲多热等反佛派大臣主持的,朗达玛只是一个傀儡而已。Matthew T. Kapstein教授將朗达玛反佛與同時期唐武宗滅佛相比,認為無論朗达玛是反佛還是只是減少對佛教寺院的贊助,背後都有財政因素。.

俄松和朗达玛 · 吐蕃和朗达玛 · 查看更多 »

拉垅贝吉多吉

拉垅贝吉多吉(),原名达尼雅桑,吐蕃藏传佛教僧人。 拉垅贝吉多吉原先为武将,驻守汉藏边地。后从毗玛拉米扎出家为僧,并从莲华生处获得菩萨律仪。他曾久居查叶尔巴寺主持寺务并修习佛典。朗达玛灭佛时,他于842年乔装为苯教徒前往拉萨,在朗达玛于大昭寺前看《唐蕃会盟碑》时用箭将其刺杀。此后逃亡多康隐居。晚年收徒传法,弘扬佛教。.

俄松和拉垅贝吉多吉 · 吐蕃和拉垅贝吉多吉 · 查看更多 »

拉萨市

拉萨(;國際音標: 或 ),唐代譯作逻些、邏逤、邏娑,为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處海拔3,650米,拉萨河流经此,在南郊注入雅鲁藏布江。 拉萨历来是西藏全区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1960年正式设市,1982年又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俄松和拉萨市 · 吐蕃和拉萨市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俄松和吐蕃之间的比较

俄松有23个关系,而吐蕃有19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9,杰卡德指数为4.07% = 9 / (23 + 198)。

参考

本文介绍俄松和吐蕃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