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佩列亞斯拉夫條約和特兰西瓦尼亚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佩列亞斯拉夫條約和特兰西瓦尼亚之间的区别

佩列亞斯拉夫條約 vs. 特兰西瓦尼亚

《佩列亞斯拉夫爾條約》(Переяславская рада,Переяславська рада),是俄羅斯與烏克蘭(「小俄羅斯」)兩國結盟時在1654年簽訂的條約。哥薩克酋長國是17世紀時烏克蘭中部地區的烏克蘭國家前身的雛型,當地曾經是基輔羅斯的領土,在基輔羅斯受蒙古入侵而滅亡後分裂成幾個部份;東北部羅斯成為殘餘的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大公国和繼承國莫斯科公國,而西部羅斯成為殘餘的加利西亞-沃里尼亞王國後來被波蘭立陶宛聯邦併吞而滅亡,南部地區被蒙古金帳汗國併吞,在蒙古消亡後又有鄂圖曼土耳其的勢力,在17世紀赫梅爾尼茨基起義後烏克蘭中部的蓋特曼政權以及哥薩克人和哥薩克酋長國拒絕接受波蘭貴族的控制。波蘭強迫西烏克蘭改信天主教,因此烏克蘭經常與波蘭聯邦發生衝突,西部烏克蘭的利維夫等地最終被併吞成為小波蘭的一部份,而南部邊界又被當時強大的鄂圖曼土耳其侵犯,中部烏克蘭的蓋特曼政權要求改為加入文化相同的俄羅斯基督教東正教派,最終哥薩克議會於1654年在佩列亞斯拉夫-赫梅利尼茨基(Переяслав Хмельницький)城市與莫斯科沙皇簽訂通過《佩列亞斯拉夫條約》兩國結盟共談抵抗波蘭的入侵,烏克蘭加入莫斯科公國效忠俄羅斯沙皇,此後300多年烏克蘭的文化逐漸和俄羅斯統一。. 特兰西瓦尼亚(Transsilvania;Transilvania/Ardeal;Erdély;Siebenbürgen,中文译为锡本布尔根),罗马尼亚中西部地区。中世纪时特兰西瓦尼亚曾是一个公国。 特兰西瓦尼亚原為匈牙利王國之領土,在奧斯曼帝國攻佔布達佩斯後,成為匈牙利貴族的避難所,抗拒土耳其文化入侵,在一戰後,因1920年簽訂的特里阿農條約,成為羅馬尼亞一部份。.

之间佩列亞斯拉夫條約和特兰西瓦尼亚相似

佩列亞斯拉夫條約和特兰西瓦尼亚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克里米亞汗國

奥斯曼帝国

鄂圖曼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鄂圖曼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线達六个世紀之久,直接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与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強的冲击,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淪為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棋子,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积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佩列亞斯拉夫條約和奥斯曼帝国 · 奥斯曼帝国和特兰西瓦尼亚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佩列亞斯拉夫條約和俄罗斯 · 俄罗斯和特兰西瓦尼亚 · 查看更多 »

克里米亞汗國

克里米亞汗國,又名可里米亚汗国、克里木汗国(قريم خانلغى;Крымское ханство - Krymskoye khanstvo;Кримське ханство - Kryms'ke khanstvo;Kırım Hanlığı;Chanat Krymski),是一個1430年至1783年的克里米亞韃靼人國家,為金帳汗國衍生出的國家中國祚最長的一個。汗國不只是在克里米亞半島,而是延伸到北高加索與坦波夫及耶列兹一帶的钦察草原。金帳汗國的实际建立者拔都把汗國分成13分,克里米亞是禿花帖木兒封地。.

佩列亞斯拉夫條約和克里米亞汗國 · 克里米亞汗國和特兰西瓦尼亚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佩列亞斯拉夫條約和特兰西瓦尼亚之间的比较

佩列亞斯拉夫條約有19个关系,而特兰西瓦尼亚有14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1.83% = 3 / (19 + 145)。

参考

本文介绍佩列亞斯拉夫條約和特兰西瓦尼亚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