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曆和農曆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佛曆和農曆之间的区别
佛曆 vs. 農曆
佛曆(Sāsanā Sakaraj),一種傳統曆法,為陰陽曆,這種曆法盛行於南亞和东南亚的佛教國家,如柬埔寨、泰國。其紀年法,稱佛滅紀元,以釋迦牟尼佛滅度(涅槃)當年度為計算基準。 在中國漢傳佛教有以佛陀出生年為紀元,於《魏書》沙門曇謨最說:佛陀以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示現降生,穆王五十二年二月十五日示現入滅的說法,因此西曆2017年為中國佛曆3044年(若不建立西元0年,則西元前1027年是甲寅年)或3045年(南宋天臺宗的說法 佛陀於周昭王二十六年生 西元前1028年是甲寅年)、3043年(中國歷朝一貫沿用的說法 佛陀於周昭王二十四年生 建立西元0年 西元前1026年是甲寅年)、2994年(若以魯紀年推算,周昭王二十四年就約為西元前977年是甲寅年)等。. 農曆,是現今東亞地區民間傳統廣泛使用的陰陽合曆。古代相傳為黃帝時代或者夏朝創制,又稱黃曆、夏曆「冬至月定為子月」,「自漢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改曆以來,至今大都採用夏代的建寅制,即取冬至起的第3個月為正月」。。中華民國成立後,由孫中山宣佈採用西方格里曆,而華夏傳統曆法則被稱為舊曆、傳統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以西曆為「公曆」,舊曆改稱「農曆」。在汉语,西曆也称阳历,因此農曆常习惯上称为阴历,然而此曆其實為陰陽合曆。 農曆是陰陽曆:「陽」以冬至回歸年為基準確定歲實,配合太陽季節陽光分一歲為二十四節氣;「陰」根據月球運行定朔望月。中國現存曆書最早是西漢版本之《夏小正》,漢武帝時期制定之《太初曆》已經有相當完善之曆法規則,自此大都採用「夏正」,即以建寅月為正月;之後定朔定氣規則又多次修改。現行農曆版本是依據既定基本規則,運用現代天文學成果修訂,完全依照天文數據計算得來。 農曆和西曆、伊斯蘭曆一樣,是現在應用廣泛的曆法之一。在華人地區、許多少數民族地區、朝鮮、韓國、越南、以及全世界海外華人社區,農曆廣泛應用於生日標記、各種民俗活動節日等,比如「年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慶活動,被視為中華文化象徵。.
之间佛曆和農曆相似
佛曆和農曆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历法,阴阳历。
历法是用年、月、日等時間單位计算时间的方法。 主要分为阳历、阴历和阴阳历三种。阳历亦即太阳历,其曆年为一个回归年,现时国际通用的公历(西历)即为太阳历的一种,亦简称为阳历;阴历亦称月亮曆,或称太阴历,其曆月是一个朔望月,曆年为12个朔望月,其大月30天,小月29天,伊斯兰历即为阴历的一种;阴阳历的平均曆年为一个回归年,曆月为朔望月,因为12个朔望月与回归年相差太大,所以阴阳历中设置闰月,所以这种历法与月相相符,也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中国的农历就是阴阳历的一种。 历法中包含的其他時間元素(單位)尚有:.
佛曆和历法 · 历法和農曆 · 查看更多 »
阳合历,又稱太陰太陽曆,是为許多文化採用的曆法,其日期採朔望月以指示月球的相位,年則與太陽相關,且一年的月數必須是整數。大多採用太陽年以回歸年定義,也有採用恆星年定義者。採用陰陽合曆的主要目的是配合季節,因此需要安排閏月來調整,大多數的年有12個月,閏年就會有13個月。 在天文學中是指兼顾月相週期和太陽週期運動所安排的曆法。平年有12个朔望月,十九歲為一章)安置七个閏月,使年的平均值大约与回归年相当。俗稱農民曆的夏历就是阴阳历的一种。 農民曆是構成陰陽合曆的部分,連續十九年一套可名為陰陽章曆,連續七十六年一套可名為陰陽篰曆。阴阳合历制中單一各別的年,其月數、日數不夠穩定,依曆制的定義,欠缺年曆年年穩定循環的性質,沒有年曆的身份,不能直接稱某一本農民曆是陰陽合曆,也不便於以回歸年為循環的農作應用,一般稱農民曆可以兼顧陰曆和陽曆的優點,且簡單、易懂、好記,其實是欠缺系統思考導致的誤解。 現今公曆以回歸年為基礎,如果加註四分月相,一樣可以構成陰陽合曆,連續十九年一套一樣可名為陰陽章曆,連續七十六年一套名為陰陽篰曆,如此月相清楚,且兼顧一年一循環的節氣。.
佛曆和阴阳历 · 農曆和阴阳历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佛曆和農曆的共同点。
- 什么是佛曆和農曆之间的相似性
佛曆和農曆之间的比较
佛曆有40个关系,而農曆有18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0.88% = 2 / (40 + 187)。
参考
本文介绍佛曆和農曆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