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伯夷和山戎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伯夷和山戎之间的区别

伯夷 vs. 山戎

伯夷(生卒年不詳),子姓,墨胎氏,商紂王末期孤竹国第七任君主亞微的長子,弟仲馮、叔齊。 叔齊是孤竹国君主亚微内定的继承人,但由于有悖于传统嫡长子继承的宗法伦理,叔齊不忍心与長兄争夺君位,伯夷也不願違背父意。后伯夷和叔齊雙雙出走,离开了孤竹国,禪讓予仲馮。 伯夷、叔齊聽說西伯姬昌善待賢達老者,遂前去投靠。姬昌死后,其子姬發(周武王)出兵討伐纣王,伯夷和叔齐不满武王身为藩國卻攻擊君主,加上自己世为商臣,叩馬力谏。武王不听,左右衛兵欲動武,被姜子牙阻止,說“此義士也”,命士兵把二人拉至旁處。不久武王克殷。两人憤愾,决定不食周粟,以表明對周武王的不滿,最终隐居在原殷商荒芜之地首陽山,以树皮,蕨菜为食,並有《采薇歌》曰: “登彼西山兮,採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最终饿死。 伯夷和叔齊由于不食周粟的高風亮節,后被认为是怀念故国的典范,也变成了后来改朝换代后忠于前朝的遗老遗少的代名词。《史記》七十列傳中以《伯夷列傳》為首篇,錢鍾書在《管錐編》說:“此篇記夷齊行事甚少,感慨議論居其大半,反議論之賓,為傳記之主。馬遷牢騷孤憤,如喉鯁之快於一吐,有欲罷不能者。” 孤竹国在商朝灭亡后又存在了數百年。直到周朝春秋時代齐桓公称霸時,討伐山戎途中,顺道將孤竹国消灭。 而二人后除了国君仲馮外,再也没有王系见于史籍。都穆《遊名山記》卷一《首陽山》記伯夷、叔齊隱居處有古柏二,“二根相距數尺,而幹上交若兄弟之相倚者”。. 山戎,又稱為無終氏、北戎,中國春秋时期的部族,生活於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遼寧省西北部與河北省東北部。遭齊國擊敗後消失。 被认为起于燕,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与被中国史书统称为戎的犬戎、西戎的居住方位有所不同。有人认为就是后世的匈奴,但被現代學者所否定。 山戎曾经一度强大,势力范围在战国时期的燕国、赵国及齐国之间。时常骚扰燕国,并于周平王东迁后第65年(约公元前705年),越过燕国攻打被认为一度很强盛的齐国。 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并意图解决山戎对中原的骚扰。 公元前664年(周惠王13年)山戎再次出兵伐燕国,燕向齐国求援,齐桓公为救燕出兵伐山戎,但次年山戎已经退回北方。 齐燕联军继续北征,攻克山戎国城无终山(今河北迁安县燕山一带),但山戎王逃亡到孤竹国(孤竹国出自商王族的旁支墨胎氏氏族。),齐燕联军最终“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齐桓公在伐山戎时,同时把孤竹国也灭了。至此,孤竹国在历史上就消亡了。而燕国也开辟了疆土,成为霸主齐国的北方屏障。 四年后(公元前660年),齐桓公又率领军队“北举事于孤竹、离支(令支)”,彻底征服了山戎。山戎一部分融入了汉地民族,一部分融入了东胡部落。有人认为成为鲜卑人之一。 很多年以后的公元前272年,当秦国称霸西方时,西戎也被秦人同化,戎族便不见于任何历史典籍。.

之间伯夷和山戎相似

伯夷和山戎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史记孤竹国山戎齐桓公

史记

《史记》最早稱為《太史公書》,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是纪传体通史之祖。全书包括本纪 12 卷、世家 30 卷、列传 70 卷、表 10 卷、书 8 卷,共 130 篇(卷),52 万 6500 餘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记集解》(其中有十五卷为别版补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黄善夫三家注史记。 《太史公書》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後来的《汉书》、《後汉书》、《三國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後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書》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书》最初無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記》、《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伯夷和史记 · 史记和山戎 · 查看更多 »

孤竹国

孤竹国是中国古代的诸侯国,早期王城位于今天的唐山市附近(早期疆域,西至今唐山市、迁西县兴城镇,北达凌源、朝阳、西辽河,东抵葫芦岛,西南迄乐亭、滦南、曹妃甸等地。东临渤海,西边和燕国接壤,南边是齐国)。始封于商代,殷墟甲骨文中作“竹侯”。孤竹国的国祚从商朝初年延伸到春秋中期。孤竹国伯夷、叔齐的故事流传至今。在前660年被齐国、燕国所灭。.

伯夷和孤竹国 · 孤竹国和山戎 · 查看更多 »

山戎

山戎,又稱為無終氏、北戎,中國春秋时期的部族,生活於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遼寧省西北部與河北省東北部。遭齊國擊敗後消失。 被认为起于燕,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与被中国史书统称为戎的犬戎、西戎的居住方位有所不同。有人认为就是后世的匈奴,但被現代學者所否定。 山戎曾经一度强大,势力范围在战国时期的燕国、赵国及齐国之间。时常骚扰燕国,并于周平王东迁后第65年(约公元前705年),越过燕国攻打被认为一度很强盛的齐国。 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并意图解决山戎对中原的骚扰。 公元前664年(周惠王13年)山戎再次出兵伐燕国,燕向齐国求援,齐桓公为救燕出兵伐山戎,但次年山戎已经退回北方。 齐燕联军继续北征,攻克山戎国城无终山(今河北迁安县燕山一带),但山戎王逃亡到孤竹国(孤竹国出自商王族的旁支墨胎氏氏族。),齐燕联军最终“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齐桓公在伐山戎时,同时把孤竹国也灭了。至此,孤竹国在历史上就消亡了。而燕国也开辟了疆土,成为霸主齐国的北方屏障。 四年后(公元前660年),齐桓公又率领军队“北举事于孤竹、离支(令支)”,彻底征服了山戎。山戎一部分融入了汉地民族,一部分融入了东胡部落。有人认为成为鲜卑人之一。 很多年以后的公元前272年,当秦国称霸西方时,西戎也被秦人同化,戎族便不见于任何历史典籍。.

伯夷和山戎 · 山戎和山戎 · 查看更多 »

齐桓公

桓公(),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齊氏(其祖先原為呂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之首。齐襄公和公孫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79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桓公晚年昏庸,信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终在内乱中餓死。 在位期間執政為國懿仲、高傒、管夷吾、仲孫湫、隰朋。.

伯夷和齐桓公 · 山戎和齐桓公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伯夷和山戎之间的比较

伯夷有40个关系,而山戎有2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6.06% = 4 / (40 + 26)。

参考

本文介绍伯夷和山戎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