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伏尔加格勒和沃羅涅日戰役 (1942年)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伏尔加格勒和沃羅涅日戰役 (1942年)之间的区别

伏尔加格勒 vs. 沃羅涅日戰役 (1942年)

伏尔加格勒(Волгогра́д,羅馬化:Volgograd)是俄羅斯南部伏爾加格勒州的都市,也是伏爾加格勒州的首府。該城始建于1589年,原名察里津(Цари́цын),1925年4月10日改称斯大林格勒(Сталингра́д),1961年改為現名。2013年1月31日,伏尔加格勒市杜马通过决议,在每年的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日)、2月2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日)、5月9日(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日和二战欧洲战场胜利日)、9月2日(对日作战胜利纪念日)、6月22日(苏德战争的巴巴罗萨作战开始日)和11月19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天王星作战开始日)这六个纪念日里将市名改为斯大林格勒。. 沃羅涅日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爭中,於1942年6月至1942年7月6日間發生在莫斯科以南450公里、頓河附近的戰略性重要城市沃羅涅日的戰鬥。 該城是由尼古拉·費多羅維奇·瓦圖京指揮的西南方面軍轄下的因作為瓦圖京-羅斯托夫防禦行動(1942年6月28日 - 7月24日進行)的一部分而防守的。 納粹德國的進攻是由德國南方集團軍轄下,由赫爾曼·霍特指揮之第4裝甲軍團實施的。 霍特根據指令不進行巷戰,第4裝甲軍團的裝甲部隊在7月6日佔領頓河西岸的郊外住宅區、攻佔沃羅涅日部分地區,但德軍亦受制於蘇軍的反攻,德國第6軍團跟隨第4裝甲軍團,當沃羅涅日被攻佔後,前者轉向東南及作為「藍色案」之一部份沿頓河右岸向史達林格勒進攻,第4裝甲軍團在該城停留了兩天以便南方集團軍派出的步兵師到達沃羅涅日守衛戰線及令裝甲部隊可自由行動;後來阿道夫·希特勒相信這兩天的停留,加上向南推進時本來可以避免的延誤,令謝苗·康斯坦丁諾維奇·鐵木辛哥領導的蘇軍先於第4裝甲軍團到達史達林格勒加強防守。.

之间伏尔加格勒和沃羅涅日戰役 (1942年)相似

伏尔加格勒和沃羅涅日戰役 (1942年)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納粹德國莫斯科苏德战争

納粹德國

纳粹德国是1933年至1945年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统治下的德国的通称。在希特勒统治之下,德国转变为一法西斯主义极权国家,国内近乎一切事务均为纳粹党所控制。1945年5月同盟国战胜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宣告结束,纳粹德国亦不复存在。 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纳粹党由此开始清除国内一切政治反对力量,巩固自身权力。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将总理和总统职权合一,成为德国独裁者。1934年8月19日全民公投正式确定希特勒的德国“元首”头衔,一切权力都集中至希特勒手中,其辞令高于一切法律。纳粹政府并非相互协调协作的整体,而是不同内部派别组成的集合,各派别间进行权力斗争,试图获得希特勒的偏爱。大萧条期间,纳粹通过没收犹太人、共产主义者和宗教人士的财产,大规模军事支出和混合经济体制稳定了经济并结束了大规模失业的局面。包括高速公路系统在内的公共工程建设亦同时进行,经济恢复稳定局面,纳粹政权亦提升了其受欢迎度。 种族主义(尤其是反犹太主义)是该政权的中心特性之一,日耳曼人(北欧人种)被认为是雅利安人种中最为纯正者,由此即为优等人种。犹太人及其他不适宜的人种则受到迫害并遭屠杀。反希特勒统治的抵抗运动则遭残酷压制。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反对人士遭到杀害、逮捕或驱逐。基督教教会亦受到打击,教会领袖受监禁。教育重心集中于种族生物学、人口政策及为军事服务的体育。女性的就业和教育机会大幅减少。力量来自欢乐组织进行娱乐和旅游活动,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向世界展示了第三帝国的气象。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有效通过电影、大规模集会以及希特勒的演说,达到控制舆论的目的。政府同时还限制艺术表达,推广一些特定的艺术形式,否定和封禁其他艺术形式。 1930年代末期纳粹德国对于领土的要求日益扩张,若得不到满足则以战争相威胁。1938年和1939年,纳粹德国先后吞并和。希特勒同斯大林达成互不侵犯协议,并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打响。德国同意大利和其他轴心国结盟,至1940年已征服欧洲大部分地区,并对英国进行威胁。总督辖区在征服地区建立起来,而在波兰剩余地区则建立了总督府。犹太人和其他不受欢迎的群体被送往纳粹集中营和灭绝营并被杀害。 1941年德国对苏联发动入侵之后,战争局面开始扭转,而到1943年德国则遭遇了严重的军事失败。1944年对德国的大规模轰炸持续升级,轴心国力量开始自东欧和南欧撤退。盟军登陆法国之后,在一年时间内苏联从东部入侵,其他同盟国力量则从西部入侵,德国战败投降。希特勒拒绝承认失败,导致战争最后阶段德国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与战争相关的死亡人数继续攀升。同盟国展开去纳粹化进程,并将剩余的纳粹领导人送往纽伦堡进行战争罪的审判。战后纳粹德国东部领土被并入苏联和波兰,而剩余德国领土则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军事占领,直到1949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立,德国领土被一分为二。.

伏尔加格勒和納粹德國 · 沃羅涅日戰役 (1942年)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莫斯科

莫斯科(a)是俄羅斯首都與最大都市、以及莫斯科州首府,為俄羅斯全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的中心。面積2,510平方公里,與莫斯科州和卡盧加州接壤。城区人口约1200万,是欧洲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仅次于伊斯坦布尔,佔俄羅斯總人口的1/10。 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由1147年的莫斯科大公時代開始,在沙皇俄国、蘇聯及今日的俄羅斯聯邦時代,都一直擔任著國家首都的角色。它是歷史悠久的克里姆林宮所在地,並做為上述政權的總部,是俄羅斯數個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建築群之一。.

伏尔加格勒和莫斯科 · 沃羅涅日戰役 (1942年)和莫斯科 · 查看更多 »

苏德战争

蘇德戰爭(德國方面稱為東方戰線,die Ostfront;蘇聯方面稱為偉大的衛國戰爭,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而「衛國戰爭」本指1812年的俄法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与納粹德國及雙方盟國之間發生的戰爭,時間從1941年6月22日德國開始進攻蘇聯、至1945年5月9日德國向苏联投降為止。.

伏尔加格勒和苏德战争 · 沃羅涅日戰役 (1942年)和苏德战争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伏尔加格勒和沃羅涅日戰役 (1942年)之间的比较

伏尔加格勒有101个关系,而沃羅涅日戰役 (1942年)有1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2.54% = 3 / (101 + 17)。

参考

本文介绍伏尔加格勒和沃羅涅日戰役 (1942年)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