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伍德罗·威尔逊和马伊斯群岛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伍德罗·威尔逊和马伊斯群岛之间的区别

伍德罗·威尔逊 vs. 马伊斯群岛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美国第28任总统。此前,他曾先后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新泽西州州长等职。 作为进步主义时代的一个领袖,1912年美国总统选举中,由于前總統西奥多·罗斯福和時任總統威廉·塔夫脱的竞争分散了共和党选票,他最終以四成普選票及四十州的選舉人票,以民主党人身份当选总统,成為1897年至1933年為間唯一一位民主黨總統。迄今为止,他是唯一拥有哲学博士头衔的美国总统(法律博士衔除外),也是唯一一名任总统以前曾在新泽西州担任公职的美国总统。 在第一个任期中,威尔逊支持民主党控制的议会通过联邦储备法案(Federal Reserve Act),克莱顿反托拉斯法案(Clayton Antitrust Act),联邦农田贷款法案(Federal Farm Loan Act),还通过新的收入法在联邦一级开征收入税,以及建立联邦贸易委员会。但他同时因为支持在联邦政府机构中实施种族隔离,导致大批黑人员工被解职,而遭到当时民权团体的批评。 1916年美国总统选举勉强胜出后,威尔逊第二个任期的中心议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尽管他在竞选时打出“他让我们远离战争”(he kept us out of the war)的口号,美国的中立政策却未能持久。德国经外交秘书阿瑟·齐默尔曼发送给墨西哥、保证其若两国结盟德国将帮助墨重新获得被美国占领之北方数州的电报,以及发动无限制潜艇战促使威尔逊多次对德国给予警告,并最终于1917年4月要求国会宣战。不过威尔逊主要是关注参战的外交和财政面,而把作战任务交给军事部门。在大后方,他于1917年发动美国历史上首次实际有效的征兵,通过建立自由公债(Liberty Bonds)筹集数十亿战争资金,设立战争工业委员会(War Industries Board),促进工会运动,通过史密斯-莱佛法案(Smith-Lever Act)监督农业和食品生产,控制铁路运输,通过首个联邦级致幻药物取缔法案,并镇压反战运动。此外在他的任期内普遍实现妇女选举权。 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威尔逊亲自主导对德交涉和协定停火。他发表十四点和平原则,从中阐述他所认为的能够避免世界再遭战火的新世界秩序。1919年赴巴黎筹建国际联盟以及拟定凡尔赛条约,并尤其关注自战败帝国中建立新国家的问题。后主要由于他对创建国联的贡献,于1920年被授予1919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在与共和党控制的参议院围绕美国加入国联一事而进行激烈斗争时,因中风而昏倒。由于拒绝妥协,威尔逊最终未能使加入国联案在参院通过。尽管没有美国的加入,国联还是于1920年成立。威尔逊所秉持的国际主义,也被后人称为“威尔逊主义”,主张美国登上世界舞台来为民主而战斗。这成为以后美国外交政策中一个颇有争议的理念,持久地为理想主义者所效仿,却为现实主义者所排斥。. 伊斯群岛(Islas del Maíz),加勒比海西部的一组岛屿,属尼加拉瓜。主要包括大马伊斯岛和小马伊斯岛。人口约2500。 17世纪至19世纪一直是海盗及海难遇险者的历史避难地。1834年后由英属莫斯基托海岸管辖。1894年尼加拉瓜宣布对该群岛拥有主权。根据1914年签订的《布赖恩-查摩罗条约》,马伊斯群岛被租借给美国,用做海军基地。美国租借该群岛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控制拟议开凿的尼加拉瓜运河的入口。 1971年租约到期后,马伊斯群岛归还给尼加拉瓜。现属尼加拉瓜的塞拉亚省。主要出产物品为椰干和椰子油、龙虾和小虾。大科恩岛有旅游业。.

之间伍德罗·威尔逊和马伊斯群岛相似

伍德罗·威尔逊和马伊斯群岛有1共同点(的联盟百科): 尼加拉瓜

尼加拉瓜

尼加拉瓜共和国(República de Nicaragua),通稱尼加拉瓜,是位於中美洲的一個國家,為中美地峡面積最大的國家,北鄰洪都拉斯,南邊是哥斯達黎加,東臨加勒比海,西面太平洋。尼加拉瓜國土可分為三個主要地理區,分別為太平洋低地區、較為濕涼的中部高地區以及加勒比海低地區。尼加拉瓜近太平洋地區有中美洲最大的2個淡水湖-馬那瓜湖及尼加拉瓜湖。尼加拉瓜首都是马那瓜。溫暖的熱帶氣候、生物多樣性及活火山等為尼加拉瓜主要的旅遊景點。.

伍德罗·威尔逊和尼加拉瓜 · 尼加拉瓜和马伊斯群岛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伍德罗·威尔逊和马伊斯群岛之间的比较

伍德罗·威尔逊有201个关系,而马伊斯群岛有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杰卡德指数为0.49% = 1 / (201 + 3)。

参考

本文介绍伍德罗·威尔逊和马伊斯群岛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