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伍德罗·威尔逊和美帝國主義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伍德罗·威尔逊和美帝國主義之间的区别

伍德罗·威尔逊 vs. 美帝國主義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美国第28任总统。此前,他曾先后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新泽西州州长等职。 作为进步主义时代的一个领袖,1912年美国总统选举中,由于前總統西奥多·罗斯福和時任總統威廉·塔夫脱的竞争分散了共和党选票,他最終以四成普選票及四十州的選舉人票,以民主党人身份当选总统,成為1897年至1933年為間唯一一位民主黨總統。迄今为止,他是唯一拥有哲学博士头衔的美国总统(法律博士衔除外),也是唯一一名任总统以前曾在新泽西州担任公职的美国总统。 在第一个任期中,威尔逊支持民主党控制的议会通过联邦储备法案(Federal Reserve Act),克莱顿反托拉斯法案(Clayton Antitrust Act),联邦农田贷款法案(Federal Farm Loan Act),还通过新的收入法在联邦一级开征收入税,以及建立联邦贸易委员会。但他同时因为支持在联邦政府机构中实施种族隔离,导致大批黑人员工被解职,而遭到当时民权团体的批评。 1916年美国总统选举勉强胜出后,威尔逊第二个任期的中心议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尽管他在竞选时打出“他让我们远离战争”(he kept us out of the war)的口号,美国的中立政策却未能持久。德国经外交秘书阿瑟·齐默尔曼发送给墨西哥、保证其若两国结盟德国将帮助墨重新获得被美国占领之北方数州的电报,以及发动无限制潜艇战促使威尔逊多次对德国给予警告,并最终于1917年4月要求国会宣战。不过威尔逊主要是关注参战的外交和财政面,而把作战任务交给军事部门。在大后方,他于1917年发动美国历史上首次实际有效的征兵,通过建立自由公债(Liberty Bonds)筹集数十亿战争资金,设立战争工业委员会(War Industries Board),促进工会运动,通过史密斯-莱佛法案(Smith-Lever Act)监督农业和食品生产,控制铁路运输,通过首个联邦级致幻药物取缔法案,并镇压反战运动。此外在他的任期内普遍实现妇女选举权。 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威尔逊亲自主导对德交涉和协定停火。他发表十四点和平原则,从中阐述他所认为的能够避免世界再遭战火的新世界秩序。1919年赴巴黎筹建国际联盟以及拟定凡尔赛条约,并尤其关注自战败帝国中建立新国家的问题。后主要由于他对创建国联的贡献,于1920年被授予1919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在与共和党控制的参议院围绕美国加入国联一事而进行激烈斗争时,因中风而昏倒。由于拒绝妥协,威尔逊最终未能使加入国联案在参院通过。尽管没有美国的加入,国联还是于1920年成立。威尔逊所秉持的国际主义,也被后人称为“威尔逊主义”,主张美国登上世界舞台来为民主而战斗。这成为以后美国外交政策中一个颇有争议的理念,持久地为理想主义者所效仿,却为现实主义者所排斥。. 美帝國主義(American Imperialism),或者美利堅帝國(American Empire),在中國大陸常簡稱為美帝,这一詞用来描述美國在政治、經濟、與文化上的影響力以及其在全球之擴張。美國作為西方世界或自由世界的領導者,其領導世界的文明及價值觀產生中立性之描述。中國大陸和北韓境內的“美帝”一詞來自於蘇聯在冷戰時期對敵手美國的稱呼,以共產主義的立場批判美國的圍堵政策及外交政策;而西方國家(連同美國本身在內)則針對美國之國家性格與外交,作為評判是否符合學理上的帝國或帝国主义。.

之间伍德罗·威尔逊和美帝國主義相似

伍德罗·威尔逊和美帝國主義有(在联盟百科)13共同点: 加利福尼亚州古巴墨西哥威廉·麦金莱布尔什维克九一一袭击事件冷战共产主义科羅拉多州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总统资本主义海地

加利福尼亚州

加利福尼亚州(State of California),簡稱加州,是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州。面積位列美國第三;人口為3,930萬,位列美國各州第一。州首府是沙加緬度。在地理、地貌、物產、人口構成方面都具有多样化的特點。加州有一别名叫做“金州”(The Golden State),邮政缩写是CA,此外尚有英文昵称为Cali。 大洛杉矶地区及舊金山灣區分別為美國第二及第五大都會區,人口分別為1,870萬及880萬人。洛杉矶為加利福尼亞州,且為美國第二大城市,僅次於纽约。洛杉矶县為;聖貝納迪諾縣為美國面積最大的縣。 加利福尼亞州地區生產總額達$2.67兆美元,居各州第一位。與國家相比,加利福尼亞州位居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人口居世界第36位。大洛杉矶地区及舊金山灣區為美國第二及第三大都會區經濟體。舊金山灣區為美國人均生產總額最高的地區,世界市值前十大公司有4家總部位於此地區,世界前十大富豪有4位亦居住於此地區。.

伍德罗·威尔逊和加利福尼亚州 · 加利福尼亚州和美帝國主義 · 查看更多 »

古巴

古巴共和国(República de Cuba),通称古巴(Cuba),是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一个群岛国家,位于北纬19°与24°,西经74°与85°之间。处在加勒比海北部,墨西哥湾入口处,西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隔尤卡坦海峡,南有牙买加和开曼群岛,东与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隔向风海峡,东北方有巴哈马群岛,与美国隔佛罗里达海峡相对,与佛罗里达州最南端的基韦斯特的陆地最短距离约为145公里。作为加勒比地区最大的和人口第二多的岛屿,古巴扼守巴拿马运河与美国东岸之间的海路要道。被形容为墨西哥湾的钥匙。领土包括古巴主岛及其附属群岛和青年岛。哈瓦那是古巴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圣地亚哥是第二大城市。 一般认为,“古巴”一名源自泰诺语“coabana”,意为“肥沃之地”或“好地方”。古巴是加勒比海地區少數以白人為主、混血為輔的國家,同時有少量的华裔,族群組成與美國類似,許多民眾有亲戚居住在美國。然而古巴是美洲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美国长期的经济封锁,但凭借78.3岁的预期寿命、99.9%的识字率和接近1.8公顷的人均生态足迹,其人类发展指数多年来一直维持在高水平;在2014年,古巴更是首次迈入极高人类发展指数行列。古巴于2006年成为全球唯一符合世界自然基金會可持续发展定义的國家。目前古巴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已经展开,例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古巴的代表特奥多尔·弗里德里奇指出,古巴是目前拉美唯一完全消除了飢餓的國家。不過,古巴的審查制度、言論自由、人權等方面与其他一黨制國家一樣,存在由國家主導控制和鎮壓言論自由的傾向,而且有部分異見人士因為政治因素流亡國外。.

伍德罗·威尔逊和古巴 · 古巴和美帝國主義 · 查看更多 »

墨西哥

墨西哥合众国(Estados Unidos Mexicanos, ),通稱墨西哥(México ),是北美洲的一个联邦共和制主权国家,北部同美国接壤,南侧和西侧滨临太平洋,东南为伯利兹、危地马拉和加勒比海,东部则为墨西哥湾。其面积达近二百万平方公里(超过760,000平方英里),为美洲面积第五大国家和世界面积第十四大国家。其总人口超过1.2亿,为世界第十人口大国,西班牙语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及拉丁美洲第二人口大国。墨西哥为联邦国家,包括三十二个州;其首都和最大城市墨西哥城亦为一州。 前哥伦布时期的墨西哥为诸多先进的中部美洲文明发源地,如奥尔梅克、托尔特克、特奥蒂瓦坎、萨波特克、玛雅和阿兹特克等。1521年,西班牙帝国以墨西哥-特诺奇提特兰为基点征服并殖民了这一地区,并将之建制为新西班牙总督辖区。1821年,在墨西哥独立战争之后,这一辖区宣布独立并受承认为墨西哥。独立后的墨西哥经历了一段动荡期,经济和政治均不稳定。美墨战争(1846–48)后其被迫将位于北部的近三分之一领土割让给美国。19世纪的墨西哥经历了糕点战争、法墨战争、内战、两个帝国以及一段独裁时期。1910年开始的墨西哥革命推翻了独裁统治,最终促成了的订立和现行政治体制的建立。 墨西哥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世界第十五大,国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十一大。墨西哥经济与其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贸易伙伴紧密相关,尤其是美国。自1994年起,墨西哥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首个拉丁美洲成员国。世界银行将其归为中高收入国家,分析人士亦称其为一新兴工业化国家。估计至2050年,墨西哥将成为全球第五或第七大经济体。该国被认为是一地域大国和中等强国,并时常被认为是一新兴强国。墨西哥文化历史遗产丰富,拥有美洲数量第五多和世界第六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2015年其为世界访客数量第十的国家,国际来访人次达2910万。墨西哥为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G20峰会和团结谋共识成员国,2014年起成為法语圈国际组织观察员。.

伍德罗·威尔逊和墨西哥 · 墨西哥和美帝國主義 · 查看更多 »

威廉·麦金莱

威廉·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一译威廉·麦金利,第25任美国总统。他领导美国在美西战争中击败西班牙,提高关税,保护美国工业,维持金本位制度,反对推行通货膨胀政策。虽然他的总统任期因為刺杀事件的发生而缩短,但是他仍然开创了一个共和党执政三十多年的时代。 他是最后一名参与过美国内战的总统,以列兵军衔参军,以少校军衔退伍。内战后,麦金莱到俄亥俄州坎顿从事法律工作,娶艾达·萨克斯顿为妻。1876年,他入选国会,成为共和党在关税问题上的专家,他保证,提高关税会为美国带来繁荣。他在1890年的大选中遭到了惨败,因为他在同年提出的麦金莱关税法案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而且执政民主党重新划分了选区,使得形势对他不利。1891年,他获选为俄亥俄州州长,上任后的取态中立,既不倾向于资本家,也不倾向于劳动工人。1896年,麦金莱在顾问马克·汉纳的帮助下,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得到了共和党总统提名。他举行了一次前廊竞选运动,主张推行硬通货政策、高关税政策,并承诺,提高关税会使得美国经济再次繁荣起来。最终,麦金莱击败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威廉·詹宁斯·布莱恩,当选总统。 美国经济在麦金莱时期快速增长。1897年,共和党议员纳尔逊·丁利提出了丁利关税法案,法案的目的是保护制造业者与工厂工人,让他们免受外国同行的危害。这个法案得到了麦金莱的全力支持。1900年,他确保了国会顺利通过金本位法案。麦金莱希望西班牙能赋予古巴独立地位,而非镇压当地的叛乱。美西谈判失败后,他向西班牙发动了美西战争。美国很快在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西班牙在和谈后交出了波多黎各、關島与菲律宾等主要海外殖民地。美国虽然承诺会赋予古巴独立地位,但是古巴仍然由美军控制了一段时间。1898年,美国又吞并了独立的夏威夷共和国,使夏威夷从此成为美国的领土。 麦金莱在1900年大选中,通过以无政府主义、经济繁荣与自由铸银为重点的竞选运动,取得了民众支持,再次击败了布莱恩。1901年,他被一名无政府主义者刺杀身亡,副总统西奥多·罗斯福顶替了他总统的位置。历史学家认为,他参加的第一场总统选举,也就是1896年的大选,是一场重新转型的选举,标志着内战后的第三政党系统让位予进步时代的第四政党系统。麦金莱在美国总统历史排名居中。.

伍德罗·威尔逊和威廉·麦金莱 · 威廉·麦金莱和美帝國主義 · 查看更多 »

布尔什维克

布尔什维克(большевик),旧译布尔塞维克,在俄语中意为“多数派”,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的一个派别。布尔什维克派的领袖人物列宁认为,社会民主工党应该建立一个以少数“职业革命家”为核心、多数党员对其绝对服从的组织模式,即民主集中制。遭到了党内另一派的质疑和反对。1903年在布鲁塞尔和伦敦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布尔什维克派与党内的另一派孟什维克因意见不合最终分道扬镳。在《火星报》编辑部领导层选举时,由于布尔什维克人数多于对方,因此以俄语“多数派”得名。1917年,布尔什维克通过十月革命以暴力夺取了俄国政权,最终在日后成为苏联共产党。虽然布尔什维克在俄语当中的意思是多数派,但是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的时候,布尔什维克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当中实际上一直是少数。.

伍德罗·威尔逊和布尔什维克 · 布尔什维克和美帝國主義 · 查看更多 »

九一一袭击事件

九一一袭击事件(亦稱“9·11”恐怖袭击事件、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或简称9·11事件、九一一事件、9月11日攻擊)是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本土的一系列自杀式恐怖袭击事件,基地组织承認發動;当天早晨,19名基地组织恐怖分子劫持4架民航客机。劫持者故意使其中两架飞机分别冲撞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造成飞机上的所有人和在建筑物中许多人死亡;两座建筑均在两小时内倒塌,并导致临近的其他建筑被摧毁或损坏。另外劫机者亦迫使第3架飞机撞向位于弗吉尼亚州-zh-hans:阿灵顿县;zh-tw:阿靈頓郡;zh-hk:阿靈頓縣-的五角大楼,此一袭击地点临近华盛顿特区。在劫机者控制第4架飞机飞向华盛顿特区后,部分乘客和机组人员试图夺回飞机控制权。最终第4架飞机于宾夕法尼亚州-zh-hans:索美塞特县;zh-tw:桑莫塞郡;zh-hk:索美塞特縣;-的乡村尚克斯维尔附近坠毁。4架飞机上均无人生还。 世貿現場中,包括劫机者在内,总共有2,749人在这次袭击中死亡或失踪。绝大多数的伤亡者为平民,其中有87个不同国家的公民。另外根據验尸官确认,至少有1人因暴露于世贸中心倒塌时的烟尘中引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作为对这次袭击的回应,美国发动反恐战争入侵阿富汗以消灭藏匿基地组织恐怖分子的塔利班,并通过《美国爱国者法案》;其他国家也加强反恐立法,并扩大执法权。美国一些证券交易所在袭击发生後的當週內都处于关闭状态,股市在重新开始股票交易後曾經急挫,尤其是航空和保险相關類別的股票。价值數十亿美元的办公场所在这次袭击中被摧毁,連同損失的技術人才的生命與家庭社會負擔,為曼哈顿下城经济乃至於美國经济帶來严重破坏。 而五角大楼的损毁部分在1年内清理并修复完毕,在其西南面建造五角大楼罹难者纪念园。2006年一幢新办公楼于世界贸易中心七期原址完工。世界貿易中心一期也在原址重建,重建大楼原名为“自由塔”,高1,776-zh-hans:英尺;zh-hant:英呎-(541-zh-hans:米;zh-hant:公尺-),2009年改称世界贸易中心一号大楼,2014年完工,成为美国第一高楼,原本在2007年至2012年还将建造另外3座大楼,但最终因故延期。 这次事件是繼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以大型潜艇搭载的水上飞机和“气球炸弹”空袭美国後,美国本土首次遭受來自空中的袭击,也是繼珍珠港事件後,外国势力首次对美国领土造成重大傷亡的袭击。九一一事件中死亡或失踪的总人數至少有2,996人,較珍珠港事件中的2,403人多593人。.

九一一袭击事件和伍德罗·威尔逊 · 九一一袭击事件和美帝國主義 · 查看更多 »

冷战

冷戰(Cold War)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國及英國為首的--、與以蘇聯為首的--之間长达半世纪的政治對抗。一般认为,冷战始于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结束于1989年苏东剧变。在二戰結束後,原先結盟對抗納粹德國的美國及蘇聯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但兩國持有不同的經濟和政治體制:美國及其他北約成员国为資本主義陣營,而蘇聯及其他华约成员国則为社会主义阵营,兩方也因此展開了數十年的對立。冷戰的名稱來自於雙方從未正式交戰的特點,因為在冷戰期間,美蘇雙方所持有的大量核武器,為兩國帶來相互保證毀滅能力。 在數十年的冷戰中,雙方的關係和冷戰的激烈性也不斷變化。重大的幾次衝突事件包括了第二次國共內戰(1946年—1949年)、柏林封鎖(1948年—1949年)、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年)、古巴飛彈危機(1962年)、越南战争(1959年—1975年)、蘇聯-阿富汗戰爭(1979年—1989年)、蘇聯擊落大韓航空007號班機(1983年)、以及北約優秀射手演習(1983年)等等。他們透過軍事的結盟、戰略部隊的佈署、對第三國的支援、間諜和宣傳、科技競爭(如太空競賽)以及核武器和傳統武器的軍備競賽來進行非直接的對抗。美蘇兩方在許多第三世界的國家進行了一系列政治和軍事的衝突,包括了拉丁美洲、非洲、中東、和東南亞地帶。為了減緩核戰爭的風險,兩方曾在1970年代試圖以緩和政策減緩軍事對立。 從1980年代開始美國就在總統隆納·雷根政府的執政下,對蘇聯發起了一系列外交、軍事和經濟上的攻勢和施壓,再加上社会主义阵营本身的經濟發展陷入了嚴重的停滯,因此,在1980年代中期,蘇聯在新任蘇共中央總書記戈巴契夫的領導下,實施了經濟改革(1987年)和開放政策(1985年)。然而東歐國家從蘇聯獨立的傾向卻只增不減,尤其以波蘭的團結工聯最為突出。種種壓力累積之下,戈巴契夫在1989年停止了對東德的支援,導致了蘇聯旗下的衛星國,在數週內一一脫離,令蘇聯最後在1991年年底徹底解體,資本主義反共陣營取得勝利。在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冷戰使當時無數國家的命運和人民的生活都發生重大改變,留下的影響更有不少存留至今。此外冷戰中的核戰爭和間諜戰、高科技軍備等成分也成為了大眾文化常見的題材。.

伍德罗·威尔逊和冷战 · 冷战和美帝國主義 · 查看更多 »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communism;communismus)是一种共享經濟結合集體主義的政治思想,主張消滅生产资料私有制,並建立一個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進行集體生產),而且主张一种沒有階級制度、國家、政府和家庭的社会。在此一體系下,土地和資本財產為人民共同所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37~638页:“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不同于一切反动的社会主义的原则之一就是下面这个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实际信念,即人们的头脑和智力的差别,根本不应引起胃和肉体需要的差别;由此可见,‘按能力计报酬’这个以我们目前的制度为基础的不正确的原理应当——因为这个原理是仅就狭义的消费而言——变为‘按需分配’这样一个原理,换句话说:活动上,劳动上的差别不会引起在占有和消费方面的任何不平等,任何特权。”在科學共產主義(馬克思主义以及其各流派)的理論中,它在发展上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即没收私有制财产为国有化并为公有制社会的起步铺垫基础;中期阶段是公有制社会战胜私有制世界的阶段,由于公有制社会体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优势,能够极大地吸引了私有制社会里的广大中下层人民,使得公有制社会能够在私有制世界的包围圈里得到蔓延与扩展,并不断的突破、战胜私有制世界后,最终公有制世界完全代替私有制世界;高级阶段是在公有制社会更加稳定、成熟的基础上开始步入自由发展的阶段,即迈入自由世界的阶段,当公有制世界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后,自由世界形成雏形,也就是世界上不再有阶级、国家和政府,政府的职能几乎被消耗到社会的各领域里。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指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也就是共产主义的自由世界。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歷史唯物主義),资本主义必将为共產主义所取代,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因隨著工業革命後各種機械自動化生產所帶來的高生產力,長期而言經濟生產所需的人力將愈來愈少,在私有財產制度下絕大多數人口將會失業,因此社會若想繼續和平發展就必須進入共產主義,將愈來愈少的工作量分配給各工作人口,除了為興趣而自願長期工作的人之外,基本上多數人可減少許多工作時間后,每个人都有机会自我发展个人素质。共产主义思想在实行上,需要人人有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精神,而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达到充分的发展和极度的发达。.

伍德罗·威尔逊和共产主义 · 共产主义和美帝國主義 · 查看更多 »

科羅拉多州

科羅拉多州(State of Colorado)是美國西部的一州,此州最著名的是擁有洛磯山脈的最高峰,地形從東側的平原陡然升高為西側峻嶺,地理景觀十分壯麗。該州首府兼最大城為丹佛。在整個丹佛的都會區中就包含了該州半數以上的人口總數(約250萬人,全州共有約505萬人)。科羅拉多州是以西班牙語“Colorado”命名的,意为“紅色的”,估计这可能指的是该地区红色的砂岩地层或是科羅拉多河两岸的赭红色景观。 科羅拉多州的郵政縮寫是CO。美國海軍以該州命名了USS Colorado戰艦。.

伍德罗·威尔逊和科羅拉多州 · 科羅拉多州和美帝國主義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伍德罗·威尔逊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美帝國主義 · 查看更多 »

美国总统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缩写为POTUS;中文簡稱美國總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裝最高總司令,根据1787年通过的美国宪法而设立,行使宪法赋予的行政权,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于1789年4月30日就职,之后至1933的历任总统均为3月4日就职,而其後則於1月20日就職。1951年开始生效的美国宪法第二十二修正案规定总统每届任期4年,连选连任不得多于2次,也不能担任总统或执行总统职责超过2年后再當选为总统多于1次。 身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元首,美国总统亦号称“自由世界”的領導者及“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美国总统的妻子称为“第一夫人”,家庭称为“第一家庭”。美国建国以来,43位总统均为白人男性(主要为英格兰裔,爱尔兰裔6人、荷兰裔3人、德裔3人),第44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是首位非裔男性。 美国总统官邸为位于哥伦比亚特区的白宫。总统专用客机称为“空军一号”,专用直升机称为“海军陆战队一号”,官方的进行曲是《向统帅致敬》。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须年滿35岁,在美国居住14年以上,也一定要是“自然出生的美国公民”或者是在宪法通过时為美国公民(参见:美国宪法)。美国公职只有总统、副总统必须“出生时为合众国公民”。 現任總統為共和黨籍的唐納·川普。.

伍德罗·威尔逊和美国总统 · 美国总统和美帝國主義 · 查看更多 »

资本主义

資本主義(capitalism),亦稱自由市场经济或者自由企業經濟,是人類協作的擴展秩序。其特色是私人擁有資本財產(生產工具),且投資活動是由個人決策左右,而非由國家所控制,經濟行為則以尋求利潤為目標 。藉著僱傭或勞動的手段以生產工具創造利潤。商品和服务藉由貨幣在自由市場裡流通。投資的決定由私人進行,生产和銷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並互相競爭。一般普遍認為資本主義在西方世界的封建制度崩壞之後成為了最主要的經濟模式。 「資本主義」一詞也被許多人用在形容歷史上不同的人、時、地、物,而除了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以外,也有福利資本主義、国家资本主义等打著資本主義稱號的經濟模式。在對於資本主義的解釋上,支持自由放任的經濟學家反對政府對於市場的干預並且強調財產權利的重要性。而有人則主張政府管制的必要性以避免垄断和景氣循環的負面作用。絕大多數的政治經濟學家都將私人產權視為資本主義的最重要特色,而對於資本主義下的僱傭關係、經濟權力、階級、以及歷史發展等則有不同看法。市場的自由程度、以及私人財產的法規,則是政治和政策上爭論的主要議題。现在大多數國家都被視為「混合經濟」,在這種體制下政府以不同程度的計畫政策干預市場的自由運作Stilwell, Frank.

伍德罗·威尔逊和资本主义 · 美帝國主義和资本主义 · 查看更多 »

海地

海地共和国(République d'Haïti;Repiblik Ayiti)通称海地(Haïti,;海地語:Ayiti,),是位于加勒比海的島國。全境位於加勒比海第二大岛伊斯帕尼奥拉岛(又稱海地島)西半部,東与多明尼加共和国接壤。 海地人的原生種族為阿拉瓦克人,自西班牙入侵後原住民急速減少到已經滅絕,殖民主為了補充勞力並自非洲引進大量黑奴,海地從此變成黑人國家,開展農業經濟。在2012年,海地更宣布其有意尋求在非洲聯盟的準會員地位。海地为世上第一個非裔黑人主導,奴隸起義建國的國家,和加勒比地區第一個獨立的地區。海地也是美洲唯一以黑人為主體民族(95%以上)的共和國。然而,該國與隔壁拉丁裔為主的多明尼加發展上卻有著天壤之別;海地是美洲唯一的極度貧窮國家,2015年人均年收入804美元、處於低人類發展指數,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人均預期壽命只有42歲。.

伍德罗·威尔逊和海地 · 海地和美帝國主義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伍德罗·威尔逊和美帝國主義之间的比较

伍德罗·威尔逊有201个关系,而美帝國主義有14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3,杰卡德指数为3.76% = 13 / (201 + 145)。

参考

本文介绍伍德罗·威尔逊和美帝國主義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