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伊朗伊斯蘭革命和波斯人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伊朗伊斯蘭革命和波斯人之间的区别

伊朗伊斯蘭革命 vs. 波斯人

伊朗伊斯蘭革命(又稱1979年革命;انقلاب اسلامی, Enghelābe Eslāmi)是1970年代后期在伊朗发生的历史事件,沙阿(伊朗君主)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領導的伊朗君主立宪政體在过程中被推翻,阿亞圖拉(革命領袖)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成立了以伊斯兰教什叶派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 伊朗於1978年1月發生反對伊朗君主體制的大规模示威活动;同年8月至12月,罷工及示威活動癱瘓了整個國家。1979年1月中旬,沙阿被迫流亡海外,因此在兩星期後,在外流亡了15年的霍梅尼回到德黑蘭,受到數百萬伊朗人的歡迎。在不久後的2月11日,游擊隊和叛軍在巷戰裡擊敗了忠於沙阿的部隊,導致皇室政權的崩坍。經過了全國公投後,伊朗在1979年4月1日成為伊斯蘭共和國,並通過了新宪法《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憲法》。霍梅尼在1979年12月成為國家的最高領袖。 這一次異乎尋常的革命使全世界感到錯愕:它的发生沒有那些引起革命的慣常因素,更傾向於價值觀上,西方開放生活形态、世俗化宗教與傳統而保守的伊斯蘭思想之間的深刻矛盾;革命很快使國家发生了彻底的轉變;革命获得了廣大群众的支持The Unthinkable Revolution in Iran,第121頁;耗費大量資金建立的軍隊及保安部門保護下的原政权仍能被推翻,親美巴勒維政權所推崇的、物質主義的世俗化政策被顛覆;取而代之的是以法基赫的监护(伊斯蘭法理學家的管治)之下的神權性政教合一政體,即伊斯兰共和国的成立。正如一位學者所說:「在一位來自庫姆的80歲流亡宗教學者監護下,伊斯蘭共和國需要進一步證明它的存在價值」。. 波斯人是指以波斯語作為母語的人們,波斯人一詞具有超族群的意義,他們在歷史上屬於伊朗人的一部分。波斯人的來源可追溯至古代雅利安人,他們在公元前2000年至1500年抵達大伊朗地區。約公元前550年,古波斯人在伊朗南部波西斯地區(包含今法爾斯省)透過征服及同化當地的伊朗人及非伊朗人族群來向伊朗高原散播他們的語言及文化。即使面對马其顿、阿拉伯、蒙古、突厥等勢力的入侵,同化依舊持續進行,直至伊朗伊斯蘭化。 隨著時日的推移,大量的方言及區域性特性湧現,二十世紀的伊朗及阿富汗以波斯人自居,反映出後奧斯曼土耳其、歐洲、高加索及阿拉伯世界的演化。最後的波斯帝國阿夫沙爾王朝、赞德王朝及卡札爾王朝瓦解後,高加索地區及中亞或獨立,或併入俄羅斯帝國。 波斯人是不拘一格的民族,以波斯語為共同的傳統。中亞的許多人種如哈扎拉族仍殘留下其蒙古祖先的影子。波斯語是伊朗高原的通用語言,因此被許多民族視為第二語言,如突厥人及阿拉伯人。伊朗的大部分波斯人信奉什葉派,東部則有遜尼派的追隨者(除了法爾西萬人(Farsiwans)及大部分哈扎拉族人),另有少數波斯人信奉巴哈伊信仰、瑣羅亞斯德教、基督教及猶太教。 西方堅稱波斯人是一個種族分類,但波斯人在大體上是泛民族族群,包括那裡很少自稱為「波斯人」、有時以「伊朗人」自居的人們。波斯人及伊朗人二詞共通的用法已延續了多個世紀,縱使伊朗人實際上帶有不同的意思,伊朗人包括了那些使用不同語言但帶有關係的族群。作為泛民族族群,將波斯人定位為一個民族可帶來問題,因波斯人實際上是多樣性的族群。.

之间伊朗伊斯蘭革命和波斯人相似

伊朗伊斯蘭革命和波斯人有(在联盟百科)11共同点: 大不里士居鲁士二世巴哈伊信仰什叶派伊朗伊斯兰教伊拉克土耳其科威特遜尼派波斯波利斯

大不里士

大不里士,(تبریز;Təbriz),中国古称桃里寺,伊朗西北部城市,是东阿塞拜疆省的首府。位于库赫·塞汉特高原之上。海拔1350米。大不里士位于一个山谷内。冬季寒冷,夏季温和,被认为是一个避暑胜地。.

伊朗伊斯蘭革命和大不里士 · 大不里士和波斯人 · 查看更多 »

居鲁士二世

居鲁士二世(古波斯楔形文字: Kūruš;کوروش بزرگ;Κύρος;)即居鲁士大帝(Cyrus the Great),中文《新旧约聖經》译为古列,現代中文譯本改譯為塞魯士。。他是波斯帝国创建者、阿契美尼德王朝第一位国王(前549年—前529年在位)Schmitt Achaemenid dynasty (i. The clan and dynasty)。在他的统治下,帝国不仅囊括了古代近东的所有文明国家,还包括了大部分西南亚,和一部分中亚及高加索地区。他的帝国从西边的赫勒斯滂到东边的印度河,是前所未有的最大帝国。他的称号的全称为大帝,波斯国王,安善国王,米底国王,巴比伦国王,苏美尔和阿卡德国王,四方之王。他还通过居魯士圓柱宣布了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份重要的人权宣言(大约在公元前539年到530年之间)。 居鲁士大帝在位的时间大约在29到31年间。他首先征服了米底王国,然后是呂底亞王国,紧接着是新巴比倫王國。大约在征服巴比伦前后,他领导了一次到中亚的远征,在远征中摧枯拉朽,“毫无例外的征服了每一个国家”。居鲁士大帝没有机会進入埃及,因为他在公元前530年12月死在了沿锡尔河攻打马萨格泰的战役中。Cyrus's date of death can be deduced from the last two references to his own reign (a tablet from Borsippa dated to 12 August and the final from Babylon 12 September 530 BC) and the first reference to the reign of his son Cambyses (a tablet from Babylon dated to 31 August and or 4 September), but a undocumented tablet from the city of Kish dates the last official reign of Cyrus to 4 December 530 BC; see R. A. Parker and W. H. Dubberstein, Babylonian Chronology 626 B.C. – A.D. 75, 1971.

伊朗伊斯蘭革命和居鲁士二世 · 居鲁士二世和波斯人 · 查看更多 »

巴哈伊信仰

巴哈伊信仰(fa Bahá'iyyat, بهائية Bahá'iyya ;或称巴哈伊教,简称巴哈伊,旧译「大同教」),其基本教义可概括为“上帝唯一”、“宗教同源”和“人类一体”。1863年,巴哈伊信仰由巴哈欧拉创立于伊朗,并在中东地区开始传播。巴哈伊也可以指代接受巴哈伊信仰并按其准则生活的人,他们在提升和完善自身的同时也竭尽所能地促进他人及社会的福祉。巴哈伊信仰目前拥有500至700万信徒, 遍布于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在印度和伊朗的集中度最高。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新興宗教是摩門教,但世界上分布最廣的新興宗教是巴哈伊教。 巴哈伊教创始人为巴哈欧拉,其名意為「上帝之榮耀」,由此产生教名。根据巴哈伊的教义,宗教的历史是神差遣先知对人类进行教化的进化过程。神派遣列代圣使亚伯拉罕、摩西、佛陀、琐罗亚斯德、基督、穆罕默德和巴孛,巴哈欧拉是其中最新的一位。 巴哈伊教是个新的独立宗教。巴哈伊教没有神职人员和地方教堂;现在每个大洲建有一个灵曦堂,分别位於美洲美国伊利诺州威尔米特、大洋洲澳大利亚悉尼、非洲乌干达坎帕拉、欧洲德国法兰克福、中美洲巴拿马、亚洲印度新德里、太平洋萨摩亚、南美洲智利圣地亚哥。每座庙宇都有九面,每面有一大门,代表可以从各方向加入巴哈伊信仰。庙宇中不出售纪念品、不接受馈赠,宗教经费只来源于教徒的捐赠。礼拜仪式非常简单,没有固定的地点,在灵曦堂中可朗诵任何天启宗教的经典作品。 巴哈伊教有自己的历法,每年19个月,每月19天,年末增加4天(闰年加5天)。每年公历3月21日(春分前後)为巴哈伊教曆新年,称为诺露兹节。每天从日落时开始。 由于巴哈伊教义的简单和普遍性,在世界各地发展很迅速,是一种生机勃勃的宗教。 1935年,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开始翻译巴哈伊教经典时,认为其社会主张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世界大同」理想相通,故将其翻译为「大同教」,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1990年代初期。1991年正式更名为「巴哈伊信仰」。.

伊朗伊斯蘭革命和巴哈伊信仰 · 巴哈伊信仰和波斯人 · 查看更多 »

什叶派

什葉派(شيعة,,Shia,),來自شيعة علي(,Shia-ne-Ali)的縮寫,原意為阿里的追隨者,與遜尼派併列為伊斯蘭教的兩大主要教派之一。什葉派與遜尼派各門派中的主要不同不在於教義問題,主要在於誰是穆罕默德「真正接班人」。在历史上曾出现过“穆阿维耶什叶”、“奥斯曼什叶”和“阿里什叶”等,目前则專指認為穆罕默德的繼任者是阿里·本·阿比·塔利卜(穆罕默德堂弟及女婿)的人,遜尼派則認為穆罕默德的繼任者是他的岳父阿布·伯克爾。 什葉派是伊斯兰教的第二大教派,一般認為什葉派人口數佔全世界穆斯林人口的10至15%,然而某些什葉派人士稱有30至35%。68%至80%的什葉派伊斯兰教徒住在以下四個國家: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及印度。十二伊玛目派是什葉派中最主要的派別。2012年估計什葉派中有85%屬於十二伊玛目派。 什叶派是以古兰经及聖訓上記載,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論為基礎,也包括一些什叶派視為是聖書(Nahj al-Balagha)的書籍Esposito, John.

什叶派和伊朗伊斯蘭革命 · 什叶派和波斯人 · 查看更多 »

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拉丁字母转写:Jomhuriye Eslâmiye Irân),简称伊朗(波斯語:ایران ),1501年之前很长一段历史时间称波斯,位于亚洲西南部,為中东國家,其中北部紧靠裏海、南瀕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以及國際上屬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国土面积为1,648,195平方公里,国土主要位于伊朗高原上,气候较为干燥,伊朗人口约7868万人,为多民族国家,其主体民族为波斯人,约占总人口的66%(2011年),其余有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阿拉伯人等。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宗(信众超过全国人口的90%)为伊朗国教,宪法承认的其余教派有伊斯兰教逊尼派、祆教、犹太教、基督教等。首都為德黑兰。 伊朗古称波斯,在公元前28世纪建立的古埃兰王国和之后建立的米底王国是伊朗高原文明的发源地。到公元前550年,由居鲁士大帝建立了大一统的古代大帝国波斯帝国。公元7世纪中叶,波斯的萨珊王朝被阿拉伯征服,包括伊朗高原的中东地区开始伊斯兰化,而曾占统治地位的祆教则日渐式微。近代,波斯逐渐沦为英国和俄国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二戰后,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逐渐摆脱英、苏两国对伊朗的控制,奉行亲美政策,国家经济建设获得较大发展,在中东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1979年初,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爆发,王朝政权被推翻,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同年底发生美国驻伊使馆人质事件,伊朗轉為反美的先鋒,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交恶。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伊斯兰教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高领袖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由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组成的专家会议选举产生,霍梅尼为首任最高领袖,现任最高领袖为赛义德阿里·侯赛尼·哈梅内伊。伊朗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继最高领袖之后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全民普选产生,现任总统为哈桑·鲁哈尼。伊朗最高立法机构为伊斯兰议会,实行一院制,现任议长为阿里·拉里贾尼。司法总监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脑,由最高领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则由司法总监任命,现任司法总监为萨迪格·拉里贾尼。 伊朗是亚洲和中东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85.9亿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07美元,居世界第76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石油产业是伊朗的支柱,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伊朗的货币名称为里亚尔,主要的贸易伙伴有中国、印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土耳其等。 伊朗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同時是联合国、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伊朗和伊朗伊斯蘭革命 · 伊朗和波斯人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伊斯兰教和伊朗伊斯蘭革命 · 伊斯兰教和波斯人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ية;库尔德语:كۆماری عێراق),简称伊拉克(العراق‎),位于亚洲西南部中东地区的国家。伊拉克与南方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的土耳其,西北的叙利亚,东方的伊朗和西方的约旦接壤。伊拉克所在的地区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伊拉克和伊朗伊斯蘭革命 · 伊拉克和波斯人 · 查看更多 »

土耳其

土耳其共和国(Türkiye Cumhuriyeti)是一個橫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區。北臨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格鲁吉亚、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和東色雷斯地區之間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屬黑海海峽,別稱土耳其海峽,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伊斯坦堡是最大城市,但其首都是位處安納托利亞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 目前正申請加入歐盟,但是歐盟因北塞浦路斯、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人權及新聞自由等問題暫時拒絕土耳其加入。土耳其由2009年起为突厥議會成员国。 其氣候屬地中海氣候,南部和西部氣候溫和,夏季乾熱,冬季多雨:黑海沿岸,涼爽濕潤;內陸、東北、東南則冬季寒冷,夏季乾熱。.

伊朗伊斯蘭革命和土耳其 · 土耳其和波斯人 · 查看更多 »

科威特

科威特国(دولة الكويت),通称科威特(الكويت),是位于西亚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波斯湾西北岸的君主制国家,南部与沙特阿拉伯接壤,北部与伊拉克相邻,同伊朗隔海相望,其曾是英国的殖民地,于1961年6月19日独立。 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居全球第四位,因此油气出口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该国首都科威特城与该国名称同名。.

伊朗伊斯蘭革命和科威特 · 波斯人和科威特 · 查看更多 »

遜尼派

逊尼派(Sunni,أهل السنة والجماعة,,简称 ),又譯素尼派,原意為遵循聖訓者,為伊斯兰教中的最大派别,自稱「正統派」,與什叶派對立。一般認為,全世界大約有85至91%穆斯林隸屬此派別See.

伊朗伊斯蘭革命和遜尼派 · 波斯人和遜尼派 · 查看更多 »

波斯波利斯

波斯波利斯(古波斯语: ;波斯语:تخت جمشید/پارسه ,Persepolis)位於伊朗境內的设拉子(Shiraz)东北51公里一座当地人称为“善心山”(Mountain of Mercy)之下,曾經是波斯帝國的首都,大約在前560年由居魯士二世所建造(一說於前520年大流士所建),该城的名字在古代波斯的含义是“波斯人的城市”。在前331年被征服者亞歷山大大帝焚城。1979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考古学上的证据表明波斯波利斯东部的遗址起于前515年。这座城市是作为波斯帝国礼仪上的首都,即用于接待外国使臣,接受万国朝拜。.

伊朗伊斯蘭革命和波斯波利斯 · 波斯人和波斯波利斯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伊朗伊斯蘭革命和波斯人之间的比较

伊朗伊斯蘭革命有106个关系,而波斯人有14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1,杰卡德指数为4.45% = 11 / (106 + 141)。

参考

本文介绍伊朗伊斯蘭革命和波斯人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