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伊斯蘭建築和印度世界遺產名錄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伊斯蘭建築和印度世界遺產名錄之间的区别

伊斯蘭建築 vs. 印度世界遺產名錄

伊斯蘭建築(عمارة إسلامية)是伊斯兰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包括了从伊斯蘭教建教至今,在伊斯兰文化圈地区内各种建筑的一种风格样式。 伊斯兰建筑的基本建筑类型有:清真寺、墓穴、宫殿和要塞。除了这四种类型,伊斯兰教建筑也包括了一些民间建筑如公共浴场、喷泉和一些室内建筑。Copplestone, p.149. 由於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越來越受到破壞威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於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舉行第十七屆會議,並於11月16日在法國巴黎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印度自1977年11月14日批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並在1983年開始有歷史遺蹟被列入世界遺產;截至2016年7月,印度已有35處世界遺產,其中27處為文化遺產,7處為自然遺產,1處為複合遺產。 1983年,世界遺產委員會第7屆會議在義大利舉行,印度的阿格拉堡與阿旃陀石窟在會議中入選《世界遺產名錄》,這2處同時是該國首先入選的世界遺產。目前印度有44處列入候選名單,而該國的文化遺跡以出色地石雕工藝為特徵,多數列入名錄的印度寺廟以石造建成,其中並未使用灰泥,立面常有豐富地石雕藝術。近期被入選的印度世界遺產有4處,其中3處為那爛陀寺考古遺跡、干城章嘉國家公園、勒·科比意的建築作品,這3處於2016年7月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0屆會議上入選。另1處為,該景點於2017年7月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1屆會議上入選。 目前在印度的世界遺產沒有任一處被列入危險名單,但是馬納斯野生動植物保護區與亨比遺蹟群落分別在1992年與1999年被列入危險名單內,但在近年加強保護下,兩處分別在2011年與2006年移除。.

之间伊斯蘭建築和印度世界遺產名錄相似

伊斯蘭建築和印度世界遺產名錄有(在联盟百科)10共同点: 印度姬蔓·芭奴伊斯兰教穆斯林莫卧儿帝国阿克巴阿格拉阿拉伯式花紋泰姬陵拉合爾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伊斯蘭建築和印度 · 印度和印度世界遺產名錄 · 查看更多 »

姬蔓·芭奴

慕塔芝・瑪哈(ممتاز محل;,又譯姬蔓・芭奴),莫臥兒帝國第5代皇帝沙賈汗的皇后。 慕塔芝・瑪哈(Mumtaz Mahal)是印度蒙兀兒王朝沙賈汗(Shah Jahan)給予終生摯愛王后阿珠曼德・芭奴・貝岡(Arjumand Banu Begum),意為「宮中珍寶」(或譯為宮中翹楚)的稱號,建於阿格拉的泰姬瑪哈陵(Taj Mahal,意為「宮殿之冠冕」)即為沙賈汗為她所建的陵墓。.

伊斯蘭建築和姬蔓·芭奴 · 印度世界遺產名錄和姬蔓·芭奴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伊斯兰教和伊斯蘭建築 · 伊斯兰教和印度世界遺產名錄 · 查看更多 »

穆斯林

斯林(مسلم),即信仰伊斯兰教者,也是伊斯兰信徒的自称。“穆斯林”一词音译自阿拉伯语“مسلم”,其原意为“顺从(信仰)者”。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当代发展最快的國際性的宗教之一,属亚伯拉罕系一神教。全世界大約有16億穆斯林,大約佔全地球人口的25%。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穆斯林佔當地人口比率各有不同,如在北非、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均是多數,而在東亞、歐洲、美洲、大洋洲則是少數。 由于伊斯蘭教在中国长期被教外人士稱為回教,故穆斯林也被稱為回教徒。.

伊斯蘭建築和穆斯林 · 印度世界遺產名錄和穆斯林 · 查看更多 »

莫卧儿帝国

--帝国、又称为莫卧--儿王朝、蒙兀--兒王朝(شاهان گورکانی ;;英文:Mughal Empire,),是成吉思汗和帖木儿的后裔──巴卑尔,自阿富汗南下入侵印度建立的帝国。“蒙兀兒”即波斯语中“蒙古”一词的转音。在帝國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印度次大陸,以及中亚的阿富汗等地。帝国的官方语言是波斯语,但是统治者是信奉伊斯兰教、有察合台汗国贵族血统、波斯化的蒙古人。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者属于帖木儿王朝。帝国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波斯语是宫廷、公众事务、外交、文学和上流社会的语言。而基層则信仰婆羅門教,使用梵文等各種印度語言。 政權在第二代胡马雍时期曾一度衰落,后在第三代皇帝阿克巴时期进入全盛时期。自第三任皇帝阿克巴一直到第六任奥朗则布统治时期是莫卧儿帝国的全盛时期,帝国的疆域经过逐步的扩张而达顶峰,经济繁荣。奥朗则布去世后,莫卧儿帝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逐步缓慢,处于不断衰退之中。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爆发之后,英国击败西帕衣团,并彻底廢除已经有名無實的帝国,直接統治印度。.

伊斯蘭建築和莫卧儿帝国 · 印度世界遺產名錄和莫卧儿帝国 · 查看更多 »

阿克巴

阿克巴(全名为杰拉尔-丁·穆罕默德·阿克巴,)是莫卧儿帝国的第三位统治者(1556年-1605年在位)。他被認為是莫卧儿帝国的真正奠基人和最伟大的皇帝。阿克巴是帖木兒的后代。阿克巴最为人称道之处在于,在其统治时期,他能对所有的信仰给予平等和自由的看待。与他之前的君主相比,帝国的文化和艺术在其统治时期达到顶峰。 阿克巴的統治對印度歷史有很大的影響,在他統治時期,莫卧儿帝国在版圖及財富上都擴張到原來的三倍。阿克巴建立了有力的軍事系統,也有效率的進行政治及社會的改革。他廢除了向非穆斯林人民實施的人頭稅(吉茲亞),任命非穆斯林為高級的行政及軍事職位,是首位獲得本土人士信任及效忠的莫卧儿帝王。他體認到穩定的帝國和子民的合作及善意有關,因此他翻譯梵语文学,參與國內的慶典。在阿克巴統治後建立了莫卧儿帝国多元文化的基礎。阿克巴之後是由他兒子贾汉吉尔即位。.

伊斯蘭建築和阿克巴 · 印度世界遺產名錄和阿克巴 · 查看更多 »

阿格拉

阿格拉(印地语:आगरा)是位于印度北方邦亚穆纳河畔的一座古老的城市,在1526年至1658年期间一直是莫卧儿帝国的首都。 阿格拉是一座旅游城市,拥有三处世界遗产;著名的泰姬瑪哈陵和阿格拉古堡就位于该市。.

伊斯蘭建築和阿格拉 · 印度世界遺產名錄和阿格拉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式花紋

阿拉伯式花紋是一種繁複而华丽的裝飾,具体表现手段为幾何圖形在一个平面内的反复运用。其幾何圖案取材自動植物的形像,手法可形成对称连续和无限延伸的平面装饰特色。此種藝術是伊斯蘭藝術的重要元素,常見於清真寺的牆壁上。幾何圖形的構成方式必須以伊斯蘭教的世界觀為基礎。對穆斯林來說,無數的幾何圖形組合起來代表在可見的物質世界之外還存在著無限的存在。事實上,無數個幾何圖形即象徵真主無限的、充塞寰宇的創造屬性。因此,阿拉伯式花紋的藝術家認為基督教藝術的聖像所代表的精神意義是有侷限的。.

伊斯蘭建築和阿拉伯式花紋 · 印度世界遺產名錄和阿拉伯式花紋 · 查看更多 »

泰姬陵

泰姬陵(ताज महल,تاج محل),是位于印度北方邦阿格拉的一座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陵墓,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它是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为了纪念他的第二任妻子已故皇后姬蔓·芭奴而興建的陵墓,竣工于1654年。泰姬陵被广泛认为是“印度穆斯林文化的建築”。 泰姬陵被认为是的最精美的例子,结合了和的风格。 1983年,泰姬陵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虽然白色大理石圆顶陵墓是泰姬陵最让人熟悉的部分,但整个泰姬陵是一个拥有多处建筑的复杂建筑群。泰姬陵大约在1632年开始建造,在1653年左右完工,使用了成千上万的工匠。Tillitson, G.H.R. (1990).

伊斯蘭建築和泰姬陵 · 印度世界遺產名錄和泰姬陵 · 查看更多 »

拉合爾

拉合尔(لاہور、ਲਹੌਰ)是巴基斯坦的第二大城市(僅次於卡拉奇),旁遮普省的省会,人口約1000萬人,位於印度河上游平原。城中保留大量蒙兀兒王朝時代留下來的建築,包括拉合爾古堡、以及巴基斯坦境內最大清真寺-巴德夏希清真寺-等。此外,拉合爾博物館及沙利馬爾花園亦頗富盛名。 拉合爾約建於1世紀未至2世紀初。7世紀初葉,玄奘法師曾到訪該市。拉合爾亦是12世紀伽色尼王朝、13-14世纪前期德里蘇丹國及16-17世紀莫卧儿帝國的都城。1297年被察合台汗國占领,後收復該城。 1965年5月,第二次印巴战争中,发生拉合尔保卫战。 拉合爾的人口在1998年的普查為6,318,745人,2009年中期政府的統計達到1000萬人,這使得拉合爾成為南亞第5大和世界第26大的城市,2008年,拉合爾被英國衛報選為第二屆巴基斯坦最適合旅行家旅遊的城市地點,拉合爾靠近印度非常近,僅32公里就可抵達印度的西部邊境城市阿姆利則,這使得拉合爾的戰略地位非常的重要。.

伊斯蘭建築和拉合爾 · 印度世界遺產名錄和拉合爾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伊斯蘭建築和印度世界遺產名錄之间的比较

伊斯蘭建築有143个关系,而印度世界遺產名錄有16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0,杰卡德指数为3.25% = 10 / (143 + 165)。

参考

本文介绍伊斯蘭建築和印度世界遺產名錄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