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伊巴德派和阿伊莎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伊巴德派和阿伊莎之间的区别

伊巴德派 vs. 阿伊莎

伊巴德派(英文:Ibadi)是伊斯兰教的仅次于逊尼派和什叶派的第三大教派,接近於遜尼派,现主要分布于以阿曼为代表的多个国家。 逊尼派注重现政權的穩定,所以尊崇在政治上主要掌权的历任哈里发;什叶派注重穆罕默德的血统,尊崇第四任哈里发、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及女婿阿里,以及阿里的直系后裔历任伊玛目(伊玛目都具有穆罕默德的血统)。 伊巴德派尊崇先知穆罕默德及前两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歐瑪爾,伊巴德派注重领袖品格,是以逊尼派尊崇的四大正统哈里发,前两任也被伊巴德派尊崇。认为他们执政时期是伊斯兰的最理想时代,认为之后的哈里发在信仰和个人品德上不具备穆斯林领袖的资格。 Category:伊斯蘭教教派. 阿伊莎(;`ā'ishah bint Abi Bakr,),或译为阿以涉,穆罕默德的第三位妻子,阿布·伯克尔之女。 在穆罕默德的第二任妻子去世后,阿伊莎在6岁时与穆罕默德订婚,9歲時完婚。但是部分历史学家有不同见解,因为早先的阿拉伯人多为游牧民族,对孩童的出生年月没有记录的习惯,所以根据其姐姐的年龄与她们姐妹俩年龄差别来推论,阿伊莎完婚时应该是14岁左右。但9岁这个年龄仍对伊斯兰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穆斯林仍以她的事例作为容许童婚的理由。 632年,穆罕默德逝世。《古蘭經》第33章53節規定穆罕默德的妻子在他去世後不得再婚。父亲阿布·伯克尔成为穆罕默德领袖地位的继承者,在两年后过世。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则在655年成为第四任哈里发。早先,她与阿里不合,因为阿里伤害过她的自尊。在阿里成为哈里发时,她加入反叛阿里的势力,与阿里发生战争。656年,“骆驼之战”中,她亲自乘驼轿上阵督战,此次战役也因她所骑的骆驼而得名。最后被阿里打败,被俘遣送回麦地那。后于麦地那归真。她被称为“信士之母”。.

之间伊巴德派和阿伊莎相似

伊巴德派和阿伊莎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哈里发穆罕默德阿布·伯克尔阿里·本·阿比·塔利卜

哈里发

哈里发(阿拉伯语: ;拉丁化:Caliph),為哈里發國(khilāfa,意為哈里發統治之地)與烏瑪的統治者,是伊斯兰教的宗教及世俗的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最早源自於,意為繼承者,指先知穆罕默德的繼承者。在穆罕默德死後,其弟子以Khalifat Rasul Allah(安拉使者的繼承者)為名號,繼續領導伊斯蘭教,隨後被簡化為哈里發。 哈里發本為阿拉伯帝国最高的統治者稱號,相當於一般所說的皇帝,但同時兼有統治所有遜尼派穆斯林的精神領袖的意味,故又可以同時起了類似天主教的教宗的作用。 在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哈里发拥有最高权威,管理着庞大的伊斯兰帝国。阿拉伯帝国灭亡之后,“哈里发”的头衔,僅作为伊斯兰教宗教领袖的名称,一直保存了下来,傀儡哈里发处于开罗的马木留克王朝的控制之下。 1517年,鄂圖曼帝国苏丹塞利姆一世征服了埃及,时任哈里发的穆塔瓦基勒三世也被俘。塞利姆一世宣布自己继承哈里发的职位。之後哈里發稱號便由鄂圖曼帝國蘇丹世襲,但1517年之後數百年歷代蘇丹均不常使用該稱號,直到19世紀末鄂圖曼帝國瀕臨解體,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才重新強調自己的哈里發身分。1924年,哈里发制度被土耳其總統凯末尔废除。 2014年6月29日,“伊斯兰国”領袖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自立為哈里發,稱易卜拉欣,但未受大部分穆斯林承認。.

伊巴德派和哈里发 · 哈里发和阿伊莎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

罕默德(阿拉伯语: ;)Elizabeth Goldman (1995), p. 63 gives 8 June 632, the dominant Islamic tradition.

伊巴德派和穆罕默德 · 穆罕默德和阿伊莎 · 查看更多 »

阿布·伯克尔

阿布·伯克尔·阿卜杜拉()阿拉伯语名为:ابو بكر الصديق。伊斯兰教历史上的第一代哈里发(632年—634年在位)。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阿里均爲穆罕默德的四大徒弟,先知穆罕默德的岳父,被伊斯兰教遜尼派認定是穆罕默德的繼承者(什葉派則是認為穆罕默德的堂弟及女婿阿里·本·阿比·塔利卜被繼任者,也是第一個伊瑪目)。.

伊巴德派和阿布·伯克尔 · 阿伊莎和阿布·伯克尔 · 查看更多 »

阿里·本·阿比·塔利卜

阿里·本·阿比·塔利卜,簡稱阿里(英語: Ali ibn Abi Talib;阿拉伯语:عليّ بن أبي طالب 约601年9月15日—661年1月28日)是先知穆罕默德(穆圣)的堂弟及女婿,在656年至661年間統治阿拉伯帝国。當穆罕默德受到真主默示時,阿里是首批接受神示的其中一人,他將畢生奉獻給伊斯蘭教。 遜尼派穆斯林視阿里為第四位,也是最後一位的正統哈里發;什葉派穆斯林視阿里為第一代伊瑪目,又視阿里及其後裔為穆罕默德的正統繼承者。阿里及其後裔都是穆罕默德祖系聖裔的成員。穆斯林社會因對阿里繼承人身分的問題發生分歧而分成遜尼及什葉兩派,遜尼派認定是穆罕默德的岳父阿布·巴克爾被任命為他的繼承者(什葉派則是認為穆罕默德的堂弟及女婿阿里·本·阿比·塔利卜被繼任者,也是第一個伊瑪目)。 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本·阿凡被刺殺後,阿里被穆罕默德的同行者選為哈里發,他在任內遇到反抗及內戰。661年,他在庫法的清真寺進行禮拜時被襲,數天後逝世。 在伊斯蘭文化裡,阿里因其勇氣、知識、信念、正直、對伊斯蘭教不屈的奉獻、對穆罕默德的忠誠、平等對待所有穆斯林及對敵人的寬容而受人尊敬。阿里是古蘭經注釋、伊斯蘭法學及宗教思想上的權威人士。阿里在幾乎所有蘇非教團裡的地位崇高,他的影響力貫通整個伊斯蘭教史。.

伊巴德派和阿里·本·阿比·塔利卜 · 阿伊莎和阿里·本·阿比·塔利卜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伊巴德派和阿伊莎之间的比较

伊巴德派有11个关系,而阿伊莎有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20.00% = 4 / (11 + 9)。

参考

本文介绍伊巴德派和阿伊莎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