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伊凡·罗伯斯和基督教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伊凡·罗伯斯和基督教之间的区别

伊凡·罗伯斯 vs. 基督教

伊凡·罗伯斯(Evan Roberts,),又譯埃文·羅伯茨,英国人,领导20世纪初空前的威尔斯大复兴(1904-1905)的人物。.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之间伊凡·罗伯斯和基督教相似

伊凡·罗伯斯和基督教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倪柝声灵魂靈恩派

倪柝声

倪柝声(Watchman Nee,)是一位著名的中国基督教新教领袖,也是少数在西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华人基督徒之一。他将中国基督教新教早期福音的性质转為追求属灵生命经历的阶段,以及为着教会建造的方向。他写的书长期稳占基督教书局一个位置,其代表著作《正常的基督徒生活》已對很多基督徒產生重要的影響;他于20世纪初按照《圣经》榜样“恢复”的地方教会,在中国教会史(或:小群,基督徒聚会处,教会聚会所,召会)上留下重要的一页,並且留下許多傳唱至今的诗歌,如《让我爱》等。倪氏的追随者认为,他一生的職事和貢獻,主要在恢復歷世歷代以來基督教信仰中應具備的四項主要啟示:救恩的意義、教會的意義、基督作生命、基督的身體。然而,包括改革宗在内的诸多宗派在批评倪氏的时候,因受了自由主义神学的文本与历史批判的影响,在忽略自身宗派中的灵义解经传统的前提下,认为他的教导中掺杂着很多错误的东西,对后世的中国教会产生了不少负面的影响,如反智主义和灵意解经。.

伊凡·罗伯斯和倪柝声 · 倪柝声和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灵魂

魂,在從古至今的宗教、哲学和神话中,被描述为决定前生今世的无形精髓,居于人或其他物质躯体之内并对之起主宰作用,是一种非物理学现象;亦可脱离这些躯体而独立存在,也有认为灵魂是永恒不灭的。一个人肉体消失后,其灵魂是否存在,存有争议。人生哲学、宗教信仰和神话故事相辅相成,是影响人类灵魂观的三个文化范畴。 现代,一些科学家也开始用模因和量子学说探讨灵魂问题,他們也认为与生命基因类似,每一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灵魂,并主宰着思想、情感、梦境、幻觉等潜意识,随着生老病死而变化。 很少人曾經歷過失去意識的狀態,因此無法想像死亡將帶給人們什麼樣的感覺。學者通常會認為,那只不過是人們因為渴望相信「死亡並非終點」,而產生的情緒性念頭。「恐懼管理理論」主張:「心靈延續」的信念以及其他一些比較隱晦的想法、行為與心態,都是人們為了減輕對「自我不存在」的極度焦慮,因而產生的反應。其支持者認為,人的心中都存在著一套秘密防禦機制,專門用來抑制對死亡的恐懼。.

伊凡·罗伯斯和灵魂 · 基督教和灵魂 · 查看更多 »

靈恩派

20世紀初的靈恩運動,開始了靈恩派的發展。靈恩派宣稱與基督新教一致,所以靈恩派教會的信仰宣言裏,不會出現「靈恩派」的名稱,他們不願意被貼上「靈恩派」的標籤,但傳統基督教派不同的是,更重視個人化的屬靈經驗,甚至多了許多基督傳統教派所較少見的現象,例如:說方言、醫病神蹟、先知預言。這些現象是類似於使徒傳道時期出現的現象。 靈恩派和五旬節派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都強調信徒說方言,醫病神蹟,這與傳統基督信仰的務實觀點,有相當的距離。 不過與傳統基督教是有一些很明顯的分別,所有靈恩派最大特徵是在聚會時也會說一些自己及其他人也不能翻譯的聲音,他們稱其為「說方言」,靈恩派對此有幾個解釋,例如是天使的語言、天上的語言、聖靈的語言,方言是根據聖經在使徒時代所提及過的能力之一,不過聖經上所出現的方言能力,是能夠被翻譯的,是傳教時能講出當地人所用的實在語言,靈恩派的「聲響」則完全無法理解。 靈恩派與傳統基督教被聖靈充滿的情況也有很大差異,靈恩派被聖靈充滿時,不時會引起以下獨有的反應狂笑、狂哭、跳舞、抽搐、抽筋、滾地等現象,雖然以上現象在聖經從沒有出現過,但靈恩派相信這是由聖靈而來的反應,是被聖靈所充滿後的表現之一,據稱聖靈的充滿有助於與神有緊密連接著的關係,也沒有證據顯示這些表現最後會產生不良後果,而傳統基督教徒認為,被聖靈充滿時,是不一定有特殊反應的,反之是心靈上與聖靈達至異常親密的關係,或是唱詩、或是講道、或是方言之類,絕不會是固定化地去說方言,因為哥林多前書所述的恩賜是有很多種,傳統基督徒不認同被聖靈充滿就必須說方言。 靈恩派據稱有治病能力,但與聖經使徒時代所出現的治病能力不同,現代靈恩派的通常是治療非永久性的病,例如傷風、骨痛、瘀青等一些身體也有自我復原能力的病痛,而聖經以往述說的治病,通常是治好盲、癱瘓、痲瘋..等不能復原的病痛,而比較少記載治過一些身體可自行復原的病痛(例如馬可福音1:30-31,耶穌幫助西門的岳母治療熱病)。 靈恩派人數增長很快,根據 David Barrett編World Christian Encyclopedia, 2001的統計:1987年靈恩派有二億四千七百萬人,而2000年是七億七千萬人(David Barrett,Todd M Johnson編World Christian Trends AD30-AD2000, William Carey, 2001)。靈恩派活躍於南非、美國、拉丁美洲、非洲及歐洲等地,最顯著的勢力範圍可說是拉丁美洲與非洲。.

伊凡·罗伯斯和靈恩派 · 基督教和靈恩派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伊凡·罗伯斯和基督教之间的比较

伊凡·罗伯斯有7个关系,而基督教有26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1.10% = 3 / (7 + 266)。

参考

本文介绍伊凡·罗伯斯和基督教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