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無畏號航空母艦之间的区别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 vs. 無畏號航空母艦

企業號航空母艦(USS Enterprise,舷號CV-6,綽號大E或幸运E(Big E或Lucky E)),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約克鎮級航空母艦的二號艦。它是美軍第七艘以企業為名的軍艦,艦名源自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美軍俘獲並更名的一艘英國單桅縱帆船。 企業號在1934年開始建造,在1936年下水,並於1938年服役。接著企業號參與了一次,在1940年編入駐太平洋的。1941年美國太平洋艦隊重設後,企業號仍舊留在太平洋服役。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企業號原定在前一日進入港口,但因風浪而有所延誤,僥倖避過一劫。此後企業號參與了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爭的大部分重要戰鬥,由早期的空襲東京、中途島海戰及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到美軍反攻的吉爾伯特及馬紹爾群島戰事、馬里亞納群島及帛琉戰事、菲律賓戰役及雷伊泰灣海戰,以及晚期的硫磺及琉球群島戰事。1945年5月沖繩戰役期間,企業號接連被神風特攻隊自殺飛機擊傷,被迫返回美國維修,使之錯過日本投降前最後三個月的戰鬥。 大戰結束後,戰績彪炳的企業號參與了接載美軍返國的,最後在1947年退役停放。美國海軍部長福萊斯特曾稱讚企業號為美國海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佳象徵,並請求政府將企業號如同憲法號一樣永久保存,然而企業號在戰後多次的捐贈計畫都因故失敗。1952年及1953年企業號先後被重編為攻擊航母及反潛航母,但艦體並沒有作任何改裝。1956年海軍將企業號除籍並出售拆解。艦艇的老兵組織試圖籌款購入企業號不果,而企業號最終在1958年拆解。在老兵的強烈要求下,海軍將在同年開始建造的全球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命名為企業,以資紀念。. 無畏號航空母艦(USS Intrepid CV-11)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三號艦。它是美軍第四艘以無畏為名的軍艦,艦名源自美國海軍於1803年俘獲的一艘火船。 無畏號於1941年開始建造。建造僅開始數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加快建造無畏號等航空母艦。1943年無畏號下水服役,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特别是雷伊泰灣海戰。戰後無畏號退役封存,在韓戰後開始進行SCB-27C改建,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改為CVA-11,於1954年在大西洋艦隊重新服役。稍後無畏號又進行SCB-125現代化改建,增設斜角飛行。 1962年無畏號重編為反潛航母,舷號改為CVS-11,繼續留在大西洋及地中海執勤。稍後無畏號參與美國的太空計劃,分別擔任水星-宇宙神7號及雙子座3號的救援船。1966年至1969年,無畏號曾三次前往西太平洋,參與越戰。雖然無畏號其時已改編為反潛航母,但美軍臨時將之改編為輔助攻擊航母,故無畏號亦有派飛機到陸上參與攻擊。 無畏號在1974年退役,並一度預備出售拆解;但在民間組織努力下,海軍在1981年將無畏號捐贈到紐約作博物館艦。1982年無畏號除籍;而同年無畏號海、空暨太空博物館於哈德遜河河畔正式開放,自此成為曼哈頓的重要地標及旅遊點。1986年,無畏號獲評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

之间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無畏號航空母艦相似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無畏號航空母艦有(在联盟百科)87共同点: 卡加延省卡伯特號航空母艦千代田號航空母艦千歲號航空母艦南達科他號戰艦 (BB-57)台灣台灣空戰大和號戰艦大西瀧治郎大黃蜂號航空母艦 (CV-12)太平洋战争妙高號重巡洋艦威利斯·李宇垣纏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小威廉·海爾賽巴丹號航空母艦巴拿马运河九州亞瑟·拉德福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利根號重巡洋艦先島群島B-29超級堡壘轟炸機獨立號航空母艦 (CVL-22)珍珠港珍珠港事件班寧頓號航空母艦碉堡山號航空母艦科本斯號航空母艦...秋月號驅逐艦第2艦隊 (日本海軍)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獎章米沙鄢群島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約克鎮號航空母艦 (CV-10)纽约美國海軍美国海军通用舰船分类符号瑞鳳號航空母艦瑞鶴號航空母艦瓜加林環礁特別攻擊隊聖哈辛托號航空母艦聖貝納迪諾海峽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菲律賓海海戰馬久羅香港马克·米切尔高雄貝勞森林號航空母艦貝里琉戰役貝永 (新澤西州)費德烈·薛曼龍鳳號航空母艦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航空母舰蘭利號航空母艦 (CVL-27)蘭道夫號航空母艦阿拉巴馬號戰艦 (BB-60)阿拉米達 (加利福尼亞州)薩拉托加號航空母艦 (CV-3)蒙特利號航空母艦長門號戰艦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雷伊泰灣海戰雷蒙德·斯普魯恩斯F6F地獄貓戰鬥機TBF復仇者式轟炸機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栗田健男榛名號戰艦武藏號戰艦民都洛沖繩島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波利略島漢考克號航空母艦朝鲜战争新泽西州日向號戰艦日本投降旧金山摩耶號重巡洋艦普林斯頓號航空母艦 (CVL-23) 扩展索引 (57 更多) »

卡加延省

卡加延省(Cagayan)是菲律賓呂宋卡加延河谷政區的一個省份。首府為土格加勞市(Tuguegarao City),本省位於呂宋島的最東北端。卡加延省還包括了北邊的巴布延群島。卡加延省西鄰北伊羅戈省、阿巴堯省,南面則是卡林阿省及伊莎貝拉省。卡加延省跟民答那峨島上的卡加延德奧羅市或南沙群岛的建制卡加延市皆沒有關係。.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卡加延省 · 卡加延省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卡伯特號航空母艦

卡伯特號航空母艦(CVL-28)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獨立級航空母艦的七號艦。她是美軍第二艘以卡伯特為名的軍艦,紀念探險家喬瓦尼·卡波托。在1967年至1989年期間,卡伯特號轉到西班牙海軍服役,更名為戴達羅號(Dédalo)。 卡伯特號在1942年3月16日開始在紐約造船廠建造,原建為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的十七號艦,艦名為威爾明頓;此時美軍航空母艦短缺,故將九艘建造中的克利夫蘭級改裝為航空母艦。6月2日,卡伯特號開始改建為航空母艦,並更改舷號(由CL-79改為CV-28)及艦名。1943年4月4日,卡伯特號下水,並在7月15日與其他改裝航空母艦重編為輕型航空母艦,舷號改為CVL-28。7月24日卡伯特號服役。 稍後卡伯特號加入太平洋戰爭,參與多場戰役。戰後卡伯特號協助中華民國接管日軍佔領區,並運載美軍回國,然後在1947年2月11日退役封存。1948年10月27日,退役不久的卡伯特號重返現役,在彭薩科拉用作訓練航母,稍後則率先試驗改裝為反潛航母,並曾到歐洲海域巡航,未有參與韓戰。1955年1月21日,卡伯特號再次退役封存,並於1959年5月15日重編為飛機運輸艦,舷號改為AVT-3。 封存12年後,卡伯特號於1967年由美國海軍外借到西班牙海軍,並在同年8月30日再次服役,更名為戴達羅號,以希臘神話的工匠代達羅斯為名。此後戴達羅號專責作反潛航母,主要搭載直升機,亦曾搭載AV-8S鷂式攻擊機(AV-8A的西班牙型號);並擔任西班牙海軍旗艦,直到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航空母艦於1988年服役為止。1972年8月1日,卡伯特號從美國海軍名冊除籍,並在12月5日正式出售到西班牙海軍。 1989年,代達羅斯號返回美國新奧爾良,並在8月5日從西班牙海軍除籍,捐贈給私人組織卡伯特-戴達羅組織(Cabot/Dedalo Association),預備作海上博物館。此時卡伯特號為世上最後一艘二戰時期的輕型航空母艦。1990年6月29日,美國政府將卡伯特號定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 數年過去,私人組織一直未有計畫將卡伯特號改為博物館,並在1995年以財政為理由,將卡伯特號出售拆解。稍後卡伯特號先在1997年拖行到德克薩斯州的伊莎貝港(Port Isabel),再於1998年拖到布朗斯維爾拆解。由於卡伯特號仍為歷史地標,且民間組織入稟法院要求保留,故此卡伯特號未能即時拆解。 1999年4月26日,美國法警執行法院命令,沒收卡伯特號,並在9月8日將之強行拍賣。民間組織未能在拍賣中投得卡伯特號,最終卡伯特號以185,000美金出售。2000年10月,卡伯特號開始拆解,而美國政府則在2001年8月7日取消其國家歷史地標地位。2002年,卡伯特號的艦體大致拆除,但因民間組織努力,艦島又得以暫時保存。2007年,卡伯特號的艦島終於徹底拆解。 卡伯特號在二戰中獲頒總統單位嘉獎勳表(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及九顆戰鬥之星。.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卡伯特號航空母艦 · 卡伯特號航空母艦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千代田號航空母艦

千代田號航空母艦的前身是千代田號水上飛機母艦,可以載24架水上飛機或12架水上飛機和12艘小型潛艇,也可以用來運送燃油,千代田號和其同型艦千歲號在水上飛機母艦時已參加中日戰爭,1942年中途島海戰,日本海軍一下子失去4艘主力航空母艦,為了補充損失故決定把其他軍艦或商船改造成航空母艦,當中包括千歲級水上飛機母艦。 1943年2月1日至12月21日,千代田號在橫須賀海軍工廠進行改工程,其航空母艦設計類似祥鳳級輕型航空母艦。.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千代田號航空母艦 · 千代田號航空母艦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千歲號航空母艦

千歲(ちとせ)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艦船。千歲型的一號艦。在當初建造時為水上機母艦,在太平洋戰爭中改裝成航空母艦。姐妹艦為「千代田」。.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千歲號航空母艦 · 千歲號航空母艦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南達科他號戰艦 (BB-57)

南達科他號戰艦(舷號BB-57)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戰艦,為南達科他級戰艦 (1941年)的首艦。她是美軍第三艘以南達科他州為名的軍艦。 南達科他號在1939年按照第二次文森法案(Second Vinson Act)開始建造,於1941年下水,並在1942年服役,其時美國已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著南達科他號前往太平洋戰區,掩護美國航空母艦參與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南達科他號在聖克魯斯群島戰役成功掩護企業號撤走,卻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海戰中遭到霧島號戰艦等重創,而要返回美國維修。維修後南達科他號短暫到大西洋巡航,然後返回太平洋,並先後參與吉爾伯特及馬紹爾群島戰事、馬里亞納群島及帛琉戰事、雷伊泰灣海戰、硫磺島戰役及沖繩戰役。日本投降後,南達科他號協助美軍佔領日本,並在東京灣見證日本簽字投降儀式。戰後南達科他號返國待命,在1947年退役,並在1962年除籍出售拆解。 南達科他號在二戰共獲得13枚戰鬥之星。.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南達科他號戰艦 (BB-57) · 南達科他號戰艦 (BB-57)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台灣 · 台灣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台灣空戰

臺灣空戰或台灣近海航空戰(台湾沖航空戦,Formosa Air Battle)發生於1944年10月12日至10月16日,地點位於臺灣島及台灣東方海上,是日本軍航空部隊與美國海軍航空母艦戰鬥群之間爭奪制空權的一連串大規模空戰,此戰役是太平洋戰爭中最後一場大型空戰。 由於美軍航空母艦戰鬥群逼近台灣海域求戰,日軍在作戰中投入大量戰機、轟炸機,並蒙受沉重損失,致使日軍在後續的菲律賓戰役缺乏足夠戰機掩護部隊,使聯合艦隊後續發動的雷伊泰灣海戰遭受重創。.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台灣空戰 · 台灣空戰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大和號戰艦

大和(やまと/ヤマト)#内令昭和15年7月(2)p.2『達第百四十八號 呉海軍工廠ニ於テ建造中ノ戦艦一隻ニ左ノ通命名セラル 昭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 海軍大臣吉田善吾 戦艦 大和(ヤマト)』是大日本帝國海軍建造,史上最大的戰艦。大和型戰艦一號艦。正式稱呼為「軍艦 大和」。艦名的由來是以奈良縣的舊國名(令制國)大和國來命名。使用日本歷史的原點的中心地及日本的代名詞大和作為艦名,可知日本海軍對該艦期待的程度。「大和」為集結當時日本最高的技術而建成,在全世界戰艦史上擁有最大排水量及配備有最大的46厘米主砲,而防禦面上的重要區域(Vital part)為針對防禦46厘米砲,在建造期間更使用了模組作業,並成功縮短建造時間及提高工作效率。由於其存在為當時最高軍事機密,因此在戰爭開始到完工為止的這段的時間內能拍到的照片非常少。 「大和」於太平洋戰爭(大東亞戰爭)開戰後的12月16日開始服役,並在2月12日成為聯合艦隊旗艦。該任命直至2月,由改良了司令部設備的同型艦「武藏」進入楚克錨地後接替為止。4月7日,「大和」在天一號作戰期間,遭受美軍特遣艦隊大量艦載機的猛烈飽和攻擊,於坊之岬海戰中被擊沉。.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大和號戰艦 · 大和號戰艦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大西瀧治郎

大西瀧治郎(;)是日本海軍將領,兵庫縣出身,海軍兵學校40期,最終軍階為海軍中將。歷任第一航空艦隊長官、軍令部次長等職。神風特攻隊創始者。.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大西瀧治郎 · 大西瀧治郎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大黃蜂號航空母艦 (CV-12)

大黃蜂號航空母艦(USS Hornet CV-12)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四號艦。她是美軍第八艘以大黃蜂為名的軍艦,艦名源自美國獨立戰爭時期大陸海軍的一艘單桅縱帆船。 大黃蜂號於1942年開始建造,艦名原為奇爾沙治(Kearsarge)。同年10月,美軍在聖克魯斯群島戰役損失了大黃蜂號,美軍在稍後將建造中的CV-12更名為大黃蜂號,以作紀念。1943年大黃蜂號下水服役,並在1944年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更避過了日軍所有攻擊。戰後大黃蜂號退役封存,在韓戰時期進行SCB-27A改建,又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CVA-12),於1953年在大西洋艦隊重新服役。翌年大黃蜂號返回太平洋艦隊,又在稍後進行SCB-125現代化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 1958年大黃蜂號重編為反潛航母,舷號改為CVS-12,繼續留在太平洋執勤。稍後大黃蜂號參與美國的太空計畫,先後擔任太陽神3號、太陽神11號及太陽神12號的救援船;並在越戰期間到越南外海執勤,但未有參與陸上攻擊。 大黃蜂號在1970年退役,並在1989年除籍。雖然大黃蜂號在1991年獲評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但海軍仍在1993年將大黃蜂號出售,並在1995年將之拖到拆船廠拆解。在民間組織努力下,海軍在同年中止出售合約,於1998年正式將大黃蜂號交予民間組織,用作博物館艦。同年大黃蜂號博物館在阿拉米達正式開放。.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大黃蜂號航空母艦 (CV-12) · 大黃蜂號航空母艦 (CV-12)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戰爭(Pacific War,太平洋戦争;另有大東亞戰爭之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大日本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和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於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間的戰爭,範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東亞及東南亞地區。 太平洋戰爭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份,但與歐洲戰場不同的是,它的起因源自更早的中國抗日戰爭、以及日本與其他前一戰协约国國家的衝突,爆發的原因不太相同。 1937年,日本為應付對中國的戰爭的需求,戰略物資持續消耗,戰況卻陷入膠着,加上日本與一戰协约国國家的關係已疏远,美、英等國為了调停中日戰爭,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斷絕其重要戰略物資的輸入,前者提出恢復貿易的條件為自中國撤軍。日本在發動全面戰爭與撤兵間選擇了前者,並計劃奪取東南亞的殖民地。 1941年12月7日大日本帝國海軍向美國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不宣而戰,同時在西太平洋對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緬甸和菲律賓等地發動攻擊。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向日本宣戰,而與日本同盟的歐洲軸心國納粹德國與義大利亦向美國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歐亞兩大戰場合流。在戰爭初期日軍就已佔領了太平洋約25%的地域,一直到中途島海戰時喪失四艘航空母艦而失去了太平洋主動權。接著日軍又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上消耗甚多戰力,而美國則重組軍隊反擊,於太平洋兩線進攻。 1945年美軍收復了菲律賓並佔領了日本列島周圍的島嶼,開始以龐大規模的轟炸機群與海軍轟炸與封鎖日本,但日本堅不投降。最終美國於8月6日和9日投擲了兩顆原子彈於廣島和長崎,同時蘇聯亦宣佈廢除1941年簽署的《蘇日中立條約》並於蘇日戰爭中對日宣戰。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並於9月2日簽署投降書,太平洋戰爭和二戰結束。 太平洋戰爭對亞洲未來發展影響至深。日本失去了自1894年以來所有征服的土地(琉球除外,但此前已吞併,並於1894年成為事實),並受美軍的軍事管制,日後成為美國反共主義的亞洲根據地。太平洋戰爭也使亞洲殖民地走向「非殖民化」,並開啟了反共主義傳播的道路,促使許多亞洲國家興起獨立運動(如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或陷入戰爭中(如中國),但卻致使了多數的亞洲國家及地區變成美國的盟友,以美國的政策是從(如日本,南韓,中華民國,菲律賓等)。.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太平洋战争 · 太平洋战争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妙高號重巡洋艦

妙高」號重巡洋艦(みょうこう/めうかう)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第五號重巡洋艦,「妙高型重巡洋艦」的一號艦。於橫須賀海軍工廠動工,在1929年至1946年間服役。其命名取自新潟縣的妙高山,於戰後由海上自衛隊第七護衞艦隊的其中一艘金剛型護衞艦繼承 。.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妙高號重巡洋艦 · 妙高號重巡洋艦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威利斯·李

小威利斯·奧古斯塔斯·李(Willis Augustus Lee, Jr.,)海軍中將,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美國男子射擊隊成員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快速戰鬥艦部隊指揮官。.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威利斯·李 · 威利斯·李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宇垣纏

宇垣纏(うがき まとめ)(,1890年2月15日–1945年8月15日)是旧日本海军將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任联合舰队参谋长。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后,宇垣缠带领最后一支特别攻击队出击自杀。.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宇垣纏 · 宇垣纏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

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USS Franklin,舷號CV-13),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五號艦。她是美軍第五艘以富蘭克林為名的軍艦,但紀念對象卻仍有爭議。其一說法指,雖然前四艘富蘭克林號確實為紀念美國立國元勳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但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只不過是繼承前四艦之艦名,並無特殊紀念對象;真正紀念富蘭克林本人的航空母艦應為好人理查號。而另一說法則以艦上銅匾為據,指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是紀念美國內戰的富蘭克林戰役。不論如何,艦上水兵仍以本傑明·富蘭克林之名,暱稱富蘭克林號為大班(Big Ben)。 富蘭克林號於1942年開始建造,在1944年初服役,並在菲律賓海海戰後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空襲日本本土期間,富蘭克林號被日軍轟炸機重創,幾乎沉沒,但最終仍成功撤出戰場,並以自身動力返國維修。戰後富蘭克林號退役停放,雖先後重編為攻擊航母、反潛航母及飛機運輸艦,但未再出海執勤。1964年富蘭克林號除籍,於1966年出售拆解。.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 · 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小威廉·海爾賽

小威廉·弗雷德里克·海爾賽五星上將GBE,USN(William Frederick Halsey, Jr.,),又譯為--、豪爾錫,是一名美國海軍軍官,於二戰太平洋戰爭的大部分期間皆擔任第三艦隊司令,对抗日本在此地區的擴張。.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小威廉·海爾賽 · 小威廉·海爾賽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巴丹號航空母艦

巴丹號航空母艦(CVL-29)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獨立級航空母艦的八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巴丹為名的軍艦,紀念美軍在太平洋戰爭早段落敗投降的巴丹半島戰役。 巴丹號的建造合約在1940年12月16日批出,原建為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的三十號艦,艦名為水牛城;由於美軍航空母艦短缺,故將九艘建造中的克利夫蘭級改裝為航空母艦。1942年6月2日,巴丹號的合約更改為建造航空母艦,並更改舷號(由CL-99改為CV-29)及艦名,於8月31日在紐約造船廠開始建造。1943年7月15日,巴丹號與其他改裝航空母艦重編為輕型航空母艦,舷號改為CVL-29。8月1日巴丹號下水,並在11月17日服役。 稍後巴丹號加入太平洋戰爭,參與多場戰役。戰後巴丹號參與魔毯行動(Operation Magic Carpet),運載美軍返國,於1947年2月11日退役封存。1950年5月13日,巴丹號重返現役,並用作試驗性的反潛航母。一個月後韓戰爆發,美軍在西太平洋的航空母艦短缺,巴丹號隨即改變用途為攻擊航母,前往西太平洋,並先後作三次韓戰巡航。 韓戰後巴丹號隨即預備退役,並在1954年4月9日正式退役。封存數年後,巴丹號先於1959年5月15日改編為飛機運輸艦,舷號改為AVT-4,再於9月1日除籍,最後於1961年5月出售拆解。 巴丹號在二戰及韓戰分別獲得六顆及七顆戰鬥之星。.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巴丹號航空母艦 · 巴丹號航空母艦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巴拿马运河

巴拿馬運河(Canal de Panamá)位於中美洲的巴拿馬,橫穿巴拿馬地峽,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全長82公里,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運河最寬處達304米,最窄處也有152米,是世界的航運要道。 運河在太平洋一側有兩座船閘,在大西洋一側有一座船閘。在大西洋一側的船閘有三層,高達21米,每扇有745噸重,但平衡相當好,只要30千瓦功率的電機即可驅動開合。船室長305米,寬33.5米,船隻在船閘中被提升26米,進入人工築壩攔截查格里河形成的嘎頓湖,通過運河再經過一座單層船閘降到海拔16.5米,進入米拉弗洛湖,最後經過一座雙層船閘降到海平面高度進入太平洋。每座船閘都是成對的,所以可以雙行,船隻在船閘中由軌道牽引機牽引行動。太平洋海面比大西洋海面高24釐米,並且潮汐較高。嘎頓湖中有幾個小島,是野生動物保護區。 1881年,法国人开始建造巴拿马运河,但很快由于工程技术问题和劳工的高死亡率而停工。美国于1904年接手这一工程,并于1914年8月15日建成。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项目之一,巴拿马运河极大地缩短了船隻来往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时间,使船隻能够避开遥远而危险的合恩角附近的麦哲伦海峡和德雷克海峡。 在运河的建造过程中,哥伦比亚、法国和美国先后控制了运河周边的区域。美国之后一直控制着运河和其周边的巴拿马运河区,直到1977年签署《巴拿马运河条约》後,美国才着手将控制权移交给巴拿马。美国和巴拿马共同管理運河一段时期后,最終在1999年將运河完全移交给巴拿马政府,并由其所属的巴拿马运河管理局管理至今。 每年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船隻数量从1914年的约1,000艘,增长到了2008年的14,702艘,总装载重量约为3.337亿吨。直到2012年,至少815,000艘船隻曾通过过巴拿马运河。船隻通过运河需要花费六至八小时。.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巴拿马运河 · 巴拿马运河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九州

九州可以指:.

九州和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 · 九州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亞瑟·拉德福

#重定向 亞瑟·雷德福.

亞瑟·拉德福和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 · 亞瑟·拉德福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

企業號航空母艦(USS Enterprise,舷號CV-6,綽號大E或幸运E(Big E或Lucky E)),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約克鎮級航空母艦的二號艦。它是美軍第七艘以企業為名的軍艦,艦名源自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美軍俘獲並更名的一艘英國單桅縱帆船。 企業號在1934年開始建造,在1936年下水,並於1938年服役。接著企業號參與了一次,在1940年編入駐太平洋的。1941年美國太平洋艦隊重設後,企業號仍舊留在太平洋服役。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企業號原定在前一日進入港口,但因風浪而有所延誤,僥倖避過一劫。此後企業號參與了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爭的大部分重要戰鬥,由早期的空襲東京、中途島海戰及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到美軍反攻的吉爾伯特及馬紹爾群島戰事、馬里亞納群島及帛琉戰事、菲律賓戰役及雷伊泰灣海戰,以及晚期的硫磺及琉球群島戰事。1945年5月沖繩戰役期間,企業號接連被神風特攻隊自殺飛機擊傷,被迫返回美國維修,使之錯過日本投降前最後三個月的戰鬥。 大戰結束後,戰績彪炳的企業號參與了接載美軍返國的,最後在1947年退役停放。美國海軍部長福萊斯特曾稱讚企業號為美國海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佳象徵,並請求政府將企業號如同憲法號一樣永久保存,然而企業號在戰後多次的捐贈計畫都因故失敗。1952年及1953年企業號先後被重編為攻擊航母及反潛航母,但艦體並沒有作任何改裝。1956年海軍將企業號除籍並出售拆解。艦艇的老兵組織試圖籌款購入企業號不果,而企業號最終在1958年拆解。在老兵的強烈要求下,海軍將在同年開始建造的全球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命名為企業,以資紀念。.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 ·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利根號重巡洋艦

利根()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重巡洋艦。利根型重巡洋艦(二等巡洋艦利根型)的1號艦#艦艇類別等級表(昭和15年12月25日)p.2『艦艇類別等級表|軍艦|巡洋艦|二等|利根型|利根、筑摩|』。艦名為跟從二等巡洋艦的命名慣例,便用流經關東地方的利根川命名。亦為第二艘便用該名稱的帝國海軍艦船。4座主砲塔集中在艦前部,而後部設有飛機彈射甲板及水上偵察機的準備場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相當特別的艦型。艦内神社為香取神宮。艦名現由海上自衛隊的護衛艦所繼承。.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利根號重巡洋艦 · 利根號重巡洋艦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先島群島

先島群島(先島諸島)為日本對琉球群島西南部份的宮古群島、八重山群島和尖阁诸岛(台灣稱釣魚台列嶼、中国大陸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總稱。行政劃分上多數島嶼屬於日本沖繩縣的管轄,但中國大陸與台灣均主張擁有其中尖阁诸岛的主權,並主張其為臺灣附屬島嶼。.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先島群島 · 先島群島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B-29超級堡壘轟炸機

B-29超級堡壘轟炸機(B-29 Super fortress),亦稱B-29超級空中堡壘,是美國波音公司設計生產的四引擎重型螺旋槳战略轟炸機。主要在美軍內服役的B-29,是美國陸軍航空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韓戰等亞洲戰場的主力戰略轟炸機,其命名延續先前有名的B-17飛行堡壘式战略轰炸机。 B-29不單是二次大戰時各國空軍中最大型的飛機,同時亦是當時集各種新科技的最先進的武器之一。B-29的嶄新設計包括有:加壓機艙,中央火控、遙控機槍等等。原先B-29的設計構想是作為日間高空精確轟炸機,但在戰場使用時B-29卻多數在夜間出動,在低空進行燃燒轟炸。B-29是二次大戰末期美軍對日本城市進行焦土空襲的主力。--日本廣島及長崎投擲原子彈的任務亦是由B-29完成。B-29在日本因此有“地獄火鳥”之稱。二次大戰結束以後,B-29仍然服役了一段頗長的時間,最後在1960年代方--完全退役。B-29的總生產量為3,900架左右。 它設計的架構後來繼續延伸,發展成美國空軍的B-50。而蘇聯用逆向工程複製了B-29成為圖波列夫Tu-4。.

B-29超級堡壘轟炸機和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 · B-29超級堡壘轟炸機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獨立號航空母艦 (CVL-22)

立號航空母艦(USS Independence CVL-22)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獨立級航空母艦的首艦。她是美軍第四艘以獨立為名的軍艦。 獨立號是在1941年5月1日開始在紐約造船廠建造,起造時原為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的五號艦阿姆斯特丹號(USS Amsterdam CL-59);但建造不久,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此時美軍航空母艦短缺,故最終將九艘建造中的克利夫蘭級改裝為航空母艦。 1942年2月12日,獨立號開始改建為航空母艦,更改艦名及舷號(由CL-59改為CV-22);而海軍則在3月18日修改建造合約。同年8月22日,獨立號下水,並在1943年1月14日服役。7月15日,獨立號等改裝航空母艦被重編為輕型航空母艦,舷號改為CVL-22。 稍後獨立號加入太平洋戰爭,參與多場戰役,直到戰爭結束;亦曾短暫與薩拉托加號、企業號等改編為夜戰航空母艦。 戰後獨立號參與(Operation Magic Carpet),運載美軍返國,並在稍後於十字路口行動核試用作靶艦。獨立號雖未在核試中沉沒,卻受嚴重的輻射污染,最終在1951年1月29日被海軍於三藩市外海鑿沉。 獨立號在二戰中獲得八顆戰鬥之星。 2015年4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的(NOAA)科學家宣布,在三藩市對出的太平洋海域發現沉睡海底逾60年的二戰著名美國航空母艦「獨立」號。。.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獨立號航空母艦 (CVL-22)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獨立號航空母艦 (CVL-22) · 查看更多 »

珍珠港

珍珠港(英語:Pearl Harbor)是一個位於美國夏威夷州歐胡島上的海港,位於該州首府檀香山西方。其命名的由來,是該地曾經盛產珍珠而得名。珍珠港港區與鄰近島嶼上大部分的設施都屬於美國海軍所有,作為深水軍港使用,也是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總部所在地。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曾遭日軍突襲轟炸造成重大傷亡,史稱「珍珠港事件」。此事件直接導致美國對日宣戰,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部分的戰事。 2010年,珍珠港與空軍基地合併成為「珍珠港-希卡姆聯合基地」。 電影《虎!虎!虎!》及《珍珠港》就是以此事件為背景所拍攝,電影原聲帶亦從此熱銷。.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珍珠港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珍珠港 · 查看更多 »

珍珠港事件

珍珠港事件,又名突襲珍珠港,日本稱之珍珠灣攻擊(真珠湾攻撃)或夏威夷作戰(ハワイ作戦)、AI作戰、Z作戰,是日本海軍於1941年12月7日(美國時間)對美國海軍夏威夷領地珍珠港海軍基地的一次突襲作戰。 攻擊珍珠港的计划源自日本與美國的外交衝突。日本自1937年發動對中國的戰爭後,長期無法脫身,經濟也每況愈下;為了繼續對中國的戰爭,日本國策逐漸走向奪取他國資源;1938年,时任日本首相近衞文麿提出“大东亚共荣圈”构想,严重威胁到美国在中国和亚洲的利益,引发美国强烈抗议。1941年,美國政府要求日本從法屬印度支那撤軍,並連同荷蘭與英國停止對日本出口石油。由於石油是日軍繼續戰爭之必備要素,美國此舉令日本最終決定南進奪取英國與荷蘭資源豐饒的殖民地;同時也因為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認為美國勢必干涉,因此必須致命地打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令日本在南進取得成果、鞏固勢力後,能在有利的條件下和美國和談。為此,山本擬定攻擊珍珠港的計畫。 日本海軍派出6艘航空母艦、共300多架戰機的兵力,分為兩波攻擊。由於美軍受到奇襲,日軍取得重大成果:擊沉及重創美軍8艘戰艦、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摧毀188架戰機,造成2,402人殉職和1,282人受傷。然而,日軍之勝利並不完全:島上的發電站、維修設備、燃料和指揮總部大樓均未被破壞,未來海戰的真正主力——航空母艦均不在港內。即使如此,和美國的損失比起來,日本損失甚微:僅損失29架飛機和5艘袖珍潛艇,共65名士兵陣亡或失蹤,並有一位日本潛艇乘員被俘虜。 這場軍事攻擊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由於日本這次未宣而戰的行動,美國公眾輿論憤怒不已,全國自孤立主義轉為支持參戰;而歐洲的德國和義大利也對美國宣戰,美國因此也加入歐洲戰場。美國強大的工業能力,給予各個反軸心國陣營大量的資源,導致軸心國最終滅亡。另外,由於參戰前富兰克林·罗斯福總統親同盟國、欲加入世界大戰的態度,出現知道日軍即將攻擊珍珠港、卻不加以警告的陰謀論,其至今仍充滿爭議。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羅斯福發表著名的《國恥演說》,聲稱12月7日是美國「活在恥辱中之一日」,後來成為該國的紀念日。.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珍珠港事件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珍珠港事件 · 查看更多 »

班寧頓號航空母艦

班寧頓號航空母艦(USS Bennington CV-20)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十二號艦。她是美軍第二艘以班寧頓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國獨立戰爭的班寧頓之戰。 班寧頓號在1942年開始建造,並在1944年下水服役,於1945年初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班寧頓號退役停放,在韓戰時期進行SCB-27A現代化改建,並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改為CVA-20)。改建後班寧頓號重返現役,其時韓戰已經停火。稍後班寧頓號再進行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然後轉到太平洋艦隊服役。 1959年,班寧頓號再重編為反潛航母,舷號改為CVS-20,繼續在太平洋服役。北部灣事件後,美國開始全面參與越戰;班寧頓號亦曾作多次越戰巡航,但未有派飛機到陸上作戰,僅為艦隊提供反潛警備。在役晚年,班寧頓號亦參與了早期的太陽神計畫,回收了太陽神4號的太空艙。 班寧頓號在1970年退役,然後停放多年,最後於1989年除籍,並在1994年出售到印度拆解。.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班寧頓號航空母艦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班寧頓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碉堡山號航空母艦

碉堡山號航空母艦(USS Bunker Hill CV-17)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九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碉堡山為名的軍艦,紀念美國獨立戰爭中血腥的碉堡山戰役(Battle of Bunker hill);艦上水兵暱稱之為假日特快(Holiday Express)。 碉堡山號於1941年開始建造;數月後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加快建造碉堡山號等航空母艦。1943年碉堡山號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最終在沖繩戰役期間被神風自殺飛機重創,而要撤出戰場。戰後碉堡山號退役停放,雖先後重編為攻擊航母、反潛航母及飛機運輸艦,但未再出海執勤,而是留在聖地牙哥作電子測試平台。1966年碉堡山號除籍,於1973年出售拆解。.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碉堡山號航空母艦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碉堡山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科本斯號航空母艦

科本斯號航空母艦(CVL-25)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獨立級航空母艦的四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科本斯為名的軍艦,紀念美國獨立戰爭的科本斯戰役。 科本斯號在1941年11月7日開始在紐約造船廠建造,原建為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的十五號艦,艦名為亨廷頓;但一個月後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此時美軍航空母艦短缺,故最終將九艘建造中的克利夫蘭級改裝為航空母艦。 1942年3月,科本斯號開始改建為航空母艦,並更改舷號(由CL-77改為CV-25)及艦名。1943年1月17日,科本斯號下水,並在5月28日服役。7月15日,科本斯號等改裝航空母艦被重編為輕型航空母艦,舷號改為CVL-25。 稍後科本斯號加入太平洋戰爭,參與多場戰役。戰後科本斯號參與魔毯行動(Operation Magic Carpet),運載美軍返國,然後在1946年12月3日退役封存。1959年5月15日,科本斯號被重編為飛機運輸艦,舷號改為AVT-1,但繼續封存。同年11月1日科本斯號除籍,並在1960年出售拆解。 科本斯號在二戰中獲頒美國海軍特別表揚(Navy Unit Commendation)及12顆戰鬥之星。.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科本斯號航空母艦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科本斯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秋月號驅逐艦

秋月號驅逐艦(秋月,假名:あきづき),爲舊日本海軍秋月級驅逐艦的一號艦,其名称含义据片桐大二研究是秋天月亮的意思。1944年10月,秋月號作爲由海軍中將小澤治三郎指揮的日軍北方部隊的一部分,參加了雷伊泰灣海戰中對盟軍的增援部隊的戰鬥。10月25日,在恩加努海角(Cape Engaño)爭奪戰中,秋月號被美軍對日軍北方部隊的第一波空襲擊沉,共导致183名船员战死。秋月号沉没的原因可能是被魚雷擊中。秋月號沉沒的地點在恩加努海角的東北偏東區域()。大部分文獻認爲擊沉秋月號的是美軍第38特遣隊的戰機,但也有一些文獻稱秋月號是被美國的擊沉的。 二战后秋月號驅逐艦的二代目和三代目护卫舰在日本海上自卫队服役。.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秋月號驅逐艦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秋月號驅逐艦 · 查看更多 »

第2艦隊 (日本海軍)

2艦隊為舊大日本帝國海軍之一部隊。排除因華盛頓海軍條約1921年度1年間受到大量廢艦之約制及第1艦隊為常設艦隊之影響,第二艦隊為1903年創設開始到1945年壞滅間之常時編制艦隊。完全以巡洋艦和巡洋戰艦作為前線部隊的主力。.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第2艦隊 (日本海軍)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第2艦隊 (日本海軍)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獎章

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獎章(World War II Victory Medal)是美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項軍事勳獎。該勳獎根據第79屆美國國會通過的一道法案,於1945年7月6日設立。其設立目的,在於獎勵及紀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服役的美國及菲律賓軍兵。 獎章正面為希臘神話的勝利女神尼刻。獎章中尼刻手持斷劍,象徵著軸心國的摧毀;並腳踏戰神瑪爾斯的頭盔,象徵戰爭結束。尼刻後方為日出曙光,代表和平再次來臨。獎章背面刻上了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於1941年發表的四大自由:上方為FREEDOM FROM FEAR AND WANT(免於匱乏及免於恐懼自由),下方為FREEDOM OF SPEECH AND RELIGION(言論自由及信仰自由),中央由一片桂葉分隔。獎章外圈的文字為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41·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戰雖在1945年8月便已結束,但由於美國一直未正式宣佈結束戰爭狀態,結果不少在1946年才開始服役的美軍士兵,仍可以獲頒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獎章。後來總統杜魯門在1946年12月31日正式結束戰爭狀態,獎章才停止頒發。.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獎章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獎章 · 查看更多 »

米沙鄢群島

米沙鄢群島(Visayas、米沙鄢語:Kabisay-an)(有譯為--)位於菲律賓中部,是當地三大島群之一。東鄰菲律賓海,西鄰蘇祿海,北有呂宋島,南有民答那峨島,由數百個島嶼組成,最大的六個島嶼由東到西分別是薩馬島、雷伊泰島、保和島、宿霧島、內格羅斯島、和班乃島,最大城市為宿霧市。米沙鄢政区面积56607平方公里。產糖和椰子。.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米沙鄢群島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米沙鄢群島 · 查看更多 »

紐波特紐斯造船廠

#重定向 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紐波特紐斯造船廠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紐波特紐斯造船廠 · 查看更多 »

約克鎮號航空母艦 (CV-10)

約克鎮號航空母艦(USS Yorktown CV-10)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二號艦。她是美軍第四艘以約克鎮為名的軍艦,紀念美國獨立戰爭中的約克鎮圍城戰役。 約克鎮號於1941年開始建造,艦名原為好人理查(Bon Homme Richard)。建造僅開始數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加快建造艾塞克斯號等航空母艦。1942年,日軍在中途島海戰擊沉了舷號CV-5的約克鎮號,美軍在稍後將建造中的CV-10更名為約克鎮號,以作紀念。 1943年約克鎮號下水服役,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約克鎮號退役封存,並在稍後進行代號SCB-27A現代化改建。改建期間,約克鎮號被重編為攻擊航母(CVA-10)。1953年約克鎮號完成改建,但在前往西太平洋前夕,韓戰剛好結束,約克鎮號無緣參與。接著約克鎮號留在西太平洋執勤,並在大陳島撤退中援助民國政府,然後進行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 1957年約克鎮號重編為反潛航母,舷號改為CVS-10,繼續留在西太平洋。稍後約克鎮號在金門砲戰期間再次到台灣海峽巡邏,並在越戰期間到南中國海執勤,但未有派飛機參與攻擊。除冷戰衝突外,約克鎮號亦有參與美國的太空計畫,擔任太陽神8號指揮艙的救援船。服役晚年,約克鎮號調到大西洋艦隊。 約克鎮號在1970年退役,並在1973年除籍。稍後海軍將約克鎮號改建為博物館艦;博物館在1976年於查爾斯頓愛國者地開放,並在1986年獲評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約克鎮號航空母艦 (CV-10)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約克鎮號航空母艦 (CV-10) · 查看更多 »

纽约

纽约(New York)是位於美國紐約州的城市,為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紐約都會區的核心、以及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对全球的经济、商业、金融、媒体、政治、教育和娱乐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国际大都会。纽约还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因此紐約也被认为是世界外交的中心。纽约还被称为「世界文化之都.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纽约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纽约 · 查看更多 »

美國海軍

美國海軍(United States Navy,縮寫:USN或U.S. Navy),是美利坚合众国軍隊的一个軍種,負責管理所有与海軍有关的事务。其职责为:“配备、训练和武装一支有能力赢得战争、阻止入侵和保证海域自由的海军战斗部队。”美国海军除了目前有近500,000现役和预备役海軍军人、278艘现役大小军舰之外,海軍旗下甚至還有美國空軍以外的另一支空中部隊,多數為舰載飞机,數量達逾4,000架.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美國海軍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美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美国海军通用舰船分类符号

美国海军通用舰船分类符号(US Hull Classification Symbols)是用来识别不同类别的舰船的代号。英國皇家海军和其他的欧洲国家的海军也用极为相似的代号来表明不同类别的战舰和海军战船舷号系统。 分类代号和舷号是一艘现代战舰必有的标志。当战船得到重大改进或者另作他用时将会得到一个新的代号,有时候会更舷号有时候则不会。当然,这个代号系统自1907年诞生以来也经过很多次的改变,所以很多战船的代号会随着代号系统的修改而修改,但其实战舰本身并没有任何改变。 很多美国战船的代号并没有被真正的使用,但这些代号也在海军舰艇数据库中记录。 1975年,美国海军将巡洋舰,护卫舰,远洋护卫舰重新分类以达到与其他国家分类方法的统一。 如果一艘船的舰船分类代号以"W"开头,那代表该船隶属美国海岸警卫队。如果一艘船以"T-"开头,则代表该船是美国海洋军事补给司令部的民用船只。.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美国海军通用舰船分类符号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美国海军通用舰船分类符号 · 查看更多 »

瑞鳳號航空母艦

鳳(ずいほう)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祥鳳級航空母艦2號艦。該艦最初是作為補給艦而設計,前身艦名為高崎,後來在華盛頓海軍條約期限過後改裝為航空母艦。.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瑞鳳號航空母艦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瑞鳳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瑞鶴號航空母艦

(瑞鶴,平假名:ずいかく,羅馬字:Zuikaku)号航空母舰是日本海軍的大型航空母艦。翔鹤级航空母舰的二號艦。 www.history.navy.mil.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瑞鶴號航空母艦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瑞鶴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瓜加林環礁

加林環礁(馬紹爾語:'Kuwajleen;,美國居民常別稱瓜加),是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的一部分(RMI),它在拉利克礁鏈,夏威夷檀香山西南2,100海里(3900公里),在北緯8度43分,東經167度44分。瓜加林環礁加上海水區域,經測量後,是世界的最大的珊瑚環礁的之一。包括97個小島,土地面積16.4平方公里。圍攏著世界上最大的鹽水湖之一,面積為2174平方公里。 美國在1944年以軍事力量從日本手中取得瓜加林環礁,當時美國以軍事目的為掠取目標,不像其他附近的環礁如比基尼環礁(Bikini Atoll)、朗格里克环礁(Rongelar Atoll)、埃尼威托克環礁(Eneuetak Atoll)等,這些環礁在1940年代到1950年代都曾由美國能源部試爆核彈及輻射塵控制試驗,但瓜加林環礁則因例外而未遭到毀滅。在九十七個島嶼中的十一個為羅納德·里根防禦飛彈測試場(Ronald Reagan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Test Site,簡稱雷根測試場或RTS),在以前叫做瓜加林飛彈發射場,雷根防禦彈道飛彈測試場包括雷達光學無線電遙測及運輸設備這些設施用來矯正飛彈彈道、攔截飛彈測試及太空戰爭的支援。瓜加林環礁架設三座地面天線其中的一座(其他的兩座分別架設在迪哥加西亞(Diego Gareia)和亞馬遜島(Ascension Island或做上升之島))可用來支援全球定位系統(GPS)的軍事計畫運行系統。在不久之前,此地吸引Space X前來建設廣大的基礎設施並在歐姆雷克島(Omelek Island)建造獵鷹一號火箭及獵鷹五號火箭的發射台。美國陸軍藉由可用的科技並爭取貿易以換取建發射場的費用。 瓜加林島為瓜加林環礁中最南也最大的島;最北方且為第二大島是羅伊雷蒙這兩個主要島嶼為美國駐地人員及親屬之居住地,他們居住在拖車屋(永久固定於某處可放置大拖車)或民房中。单身的駐地人員居住在公寓式建築裡,瓜加林島的人口約2500人且全部都是美國人員。在初期島內交通使用腳踏車而房舍免費提供給駐地人員。.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瓜加林環礁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瓜加林環礁 · 查看更多 »

特別攻擊隊

特別攻擊隊(),最有名的一支为神风特别攻击队通称为「神風特攻隊(Kamikaze)」、「神风突击队」、「神風敢死隊」,由日本海軍中將大西瀧治郎首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軍在中途島海戰失败后,为了对抗美国海軍强大的优势,挽救其战败的局面,利用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按照「一人、一机、一弹换一舰」的要求,对美国海軍舰艇编队、登陆部队及固定的集群目标实施的自杀式攻擊的特別攻擊隊。這種行為廣泛地用於二戰後期的戰場上,皆因日本的兵力、武器裝備、補給物資均遜於盟軍,日軍於是利用自殺式襲擊,以最少資源獲取最高破壞力。 神风敢死队的战果不同方面的数据不同,但至少47艘盟军舰船被击沉,300多艘被击伤。近4,000名神风敢死队员丧生,其中有24%的飞机击中目标。神风自杀机本质上是飞行员制导航空炸弹,飞机上满载炸药和航空燃油,飞行员的使命是驾驶飞机撞击敌方舰船,因此命中率远高于传统炸弹,破坏力也更大。即使在飞机损坏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命中目标。攻击对象主要是盟军舰船,尤其是航空母舰。 在几次重大失利后,1944年10月神风自杀机投入使用。此时日军丧失了制空权,有经验的飞行员也伤亡殆尽。国内的工业生产也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但日本军政府不愿意投降。神风自杀机的目的是破坏美军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使之作战能力瘫痪。 除去神风自杀机,神风攻击还包括自杀潜艇、自杀鱼雷、自杀快艇、自杀潜水员。纳粹德国也建立了,没有像神风攻击队这样大规模使用。大规模的神风攻击得益于日军的武士道精神:为了忠诚和荣誉,直到战死,絕不投降。 2014年2月4日日本鹿儿岛县南九州市的“知览特攻和平会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递交申请书,要求将“神风特攻队”的队员遗书、信件等333件物品,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而在6月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本国内委员会公布了2015年世界记忆遗产的申报名单,其中不包括“神风特攻队”队员的遗书。但申遗方表示,他们原本计划兩年后继续申请,后来在2015年4月日本方面宣布,再次为神风特攻队队员的遗书和信件等资料,申报世界记忆遗产。日本方面最晚将在6月提交申请书。.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特別攻擊隊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特別攻擊隊 · 查看更多 »

聖哈辛托號航空母艦

圣哈辛托号輕型航空母艦(USS San Jacinto CVL-30)是美國海軍一艘活躍於二次大戰期間的航空母艦,也是美國海軍史上第二艘以為名的戰鬥用船隻(第一艘是一艘於1850年時下水的(Screw frigate))。.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聖哈辛托號航空母艦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聖哈辛托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聖貝納迪諾海峽

聖貝納迪諾海峽是菲律賓的海峽,位於薩馬島和比科爾半島之間的海域,連接米沙鄢海和菲律賓海,寬18公里,該海峽是來往馬尼拉和悉尼的重要航道。 Category:菲律賓島嶼.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聖貝納迪諾海峽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聖貝納迪諾海峽 · 查看更多 »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或譯道格拉斯·麦克亞瑟,是美国著名军事将领,1937年出任菲律宾陆军總司令,1944年授衔五星上将,华人常称其为“麦克阿瑟元帅”,簡稱“麦帅”。1930年代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是太平洋战争中同盟國軍隊主要指挥官之一。他因在菲律宾战役中的表现获颁荣誉勋章,他和父亲小亚瑟·麦克阿瑟是史上第一对都获得过荣誉勋章的父子。.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 查看更多 »

菲律賓海海戰

菲律賓海海戰(Battle of the Philippine Sea; 日本則稱為馬里亞納海戰,マリアナ沖海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上美国海军与日本海军间的一次海戰,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艦對決,海戰進行的時間從1944年6月19日持續至6月20日,战场在馬里亞納群島塞班島附近海域。 1942年下半到1943年上半,盟軍藉由中途島海戰和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的勝利,奪得太平洋戰場優勢,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兹海軍上將在中太平洋展開攻勢,著名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陸軍上將自澳大利亞向印尼、菲律賓發動跳島作戰,1944年上半兩條戰線都已迅速接近日本,勢不可檔。 為了進一步削弱日本的工業力,盟軍需要佔領地位重要、位處日本「絕對國防圈」上的馬里亞納群島做為B-29戰略轟炸機基地,尼米茲派出手中的得力戰將、中途島戰役的英雄斯普鲁恩斯中將執行攻佔馬里亞納的任務,其手上握有第五艦隊15艘航空母艦的重兵,6月15日在塞班島成功登陸,由於進展順利,斯普鲁恩斯原訂18日攻佔關島。 日本總部也意識到美軍的企圖,豐田副武接替殉職的古賀峰一成為聯合艦隊總司令後,於5月20日發起「阿」號作戰(あ号作戦),希望在美軍攻擊馬里亞那之際,由小澤治三郎中將帶領的9艘航空母艦組成的機動部隊可以對美軍第五艦隊進行致命打擊。 戰役結果日軍損失三艘航空母艦、378架飛機。 此戰役影響甚大,日本喪失西太平洋制海權,艦隊主力航空母艦損失慘重,艦載機消耗殆盡,使之無法在4個月後的史上最大海戰雷伊泰灣海戰派出飛機支援艦隊,美軍則大獲全勝,只有少數艦隻輕傷,鞏固了塞班的登陸,接下來2個月逐步將馬里亞納佔領,也有了直接以B-29轟炸日本本土的實力,同時與麥克阿瑟的戰線形成夾擊菲律賓群島的態勢。 马里亚纳海战的落敗标志着日本的绝对国防圈已經不复存在,日本的東條英機政權在此期间倒台。.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菲律賓海海戰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菲律賓海海戰 · 查看更多 »

馬久羅

久羅市是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的首都,人口有25400人(2004年)。马朱罗建於馬紹爾群島南部拉利克礁鏈(Ralik Chain)內的馬久羅環礁上,由64個島组成。.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馬久羅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馬久羅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香港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马克·米切尔

克·安德鲁·"派提"·米切尔(英文:Marc Andrew "Pete" Mitscher,)海军上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担任太平洋戰區美軍快速航母特遣舰队指揮官。.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马克·米切尔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马克·米切尔 · 查看更多 »

高雄

#重定向 高雄市.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高雄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高雄 · 查看更多 »

貝勞森林號航空母艦

貝勞森林號航空母艦(CVL-24)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獨立級航空母艦的三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貝勞森林為名的軍艦,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貝勞森林戰役;該戰美國海軍陸戰隊以極高死傷,將德軍驅逐出貝勞鎮西南的林地,最終阻止德軍向巴黎推進。 貝勞森林號在1941年8月11日開始在紐約造船廠建造,原建為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的十四號艦,艦名為紐黑文;但建造不久,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此時美軍航空母艦短缺,故最終將九艘建造中的克利夫蘭級改裝為航空母艦。 1942年2月16日,貝勞森林號開始改建為航空母艦,並更改舷號(由CL-76改為CV-24);而海軍則在3月18日修改建造合約,並在31日更改艦名。同年12月6日,貝勞森林號下水,並在1943年3月31日服役。7月15日,貝勞森林號等改裝航空母艦被重編為輕型航空母艦,舷號改為CVL-24。 稍後貝勞森林號加入太平洋戰爭,參與多場戰役。戰後貝勞森林號參與魔毯行動(Operation Magic Carpet),運載美軍返國,然後在1947年退役封存。 1953年9月5日,美國將貝勞森林號外借到法國海軍服役。為紀念昔日一戰美軍的援助,法軍保留貝勞森林號艦名,僅轉為法文拼寫(Bois Belleau)。稍後貝勞森林號前往越南,但在抵達下龍灣前,奠邊府戰役結束。日內瓦會議後,貝勞森林號返回法國,並在稍後參與阿爾及利亞戰爭。 1960年9月12日,貝勞森林號歸還美國,在同年10月1日除籍,最終在11月21日出售拆解。 貝勞森林號在二戰中獲頒總統單位嘉獎勳表(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及12顆戰鬥之星。.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貝勞森林號航空母艦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貝勞森林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貝里琉戰役

貝里琉戰役,代號為和棋2號行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美國和大日本帝國在1944年9月至11月期間於今日的帛琉貝里琉上的1場戰役。美軍(原本只有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但後來被陸軍第81步兵師替代),在戰鬥中攻佔在這個小珊瑚島嶼的飛機跑道。 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師長威廉·魯佩圖斯少將 ,預計在4天內攻佔該島。然而,由於日軍詭異的防禦工事和頑強抵抗,戰鬥持續了2個月。該戰役至今仍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有爭議的戰役之一,因為島的戰略價值不大,而且陣亡人數很高。如果考慮到參戰兵力,貝里琉戰役的傷亡率是在太平洋戰爭中最高的。美國稱之為“海軍陸戰隊在戰爭中最激烈的戰鬥”。.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貝里琉戰役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貝里琉戰役 · 查看更多 »

貝永 (新澤西州)

貝永(Bayonne) 或譯巴約訥,是美國新澤西州哈德遜郡的一個城市,西部是紐華克灣、南部是奇爾文科、東部是紐約灣。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時有63,024人。 1861年4月1日貝永建立,當時是新澤西州的一個鎮區,1869年3月10日依照新澤西州議會的一項法案成為城市。Snyder, John P., Bureau of Geology and Topography; Trenton, New Jersey; 1969.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貝永 (新澤西州)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貝永 (新澤西州) · 查看更多 »

費德烈·薛曼

費德烈·卡爾·薛曼(,)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獲得許多功績的美國海軍中將。.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費德烈·薛曼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費德烈·薛曼 · 查看更多 »

龍鳳號航空母艦

龍鳳號航空母艦(りゅうほ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帝國海軍的一艘輕型航空母艦,最初艦名是大鯨號,1934年3月31日至1941年12月20日期間是一艘潛艇支援艦。.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龍鳳號航空母艦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龍鳳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

胡蜂號航空母艦(USS Wasp CV-18)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十號艦,亦是美軍第九艘以胡蜂為名的軍艦。艦上水兵以胡蜂之形象,暱稱胡蜂號為強力蜂刺(Mighty Stinger)。 胡蜂號在1942年開始建造,起初命名為奧里斯卡尼(Oriskany),但在數個月更改,以紀念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沉沒的胡蜂號。1943年胡蜂號下水服役,並在1944年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胡蜂號退役停放,並在1949年進行SCB-27A現代化改建。改建完成時,韓戰已爆發一年多,但胡蜂號未前往西太平洋,而是留在大西洋及地中海一帶執勤。1952年胡蜂號被重編為攻擊航母(CVA-18),並在1955年進行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1956年胡蜂號再重編為反潛航艦(CVS-18),多次參與北約的海上演習,亦曾多次回收雙子座計畫的太空艙。 胡蜂號在1972年退役除籍,並在1973年出售拆解。.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 · 查看更多 »

航空母舰

航空母艦(常簡稱為航--母、航--艦、空--母,美規常用代號為CV+其他字母以分類)是一種以搭載艦載機為主要武器的军舰,艦體通常擁有供飞机起降的巨大甲板和座落於左右其中一側的島式艦橋(一般稱為「艦島」)。航艦是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核心,艦隊中的其它船隻提供其保護和供給,而航母則提供空中支援和遠程打擊能力。航空母艦是目前最大的武器系统平台,发展至今已是現代蓝水海军不可或缺的武器,也是海戰最重要的作戰艦艇之一。 航空母艦起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間飛機作戰能力實用化後的影響,在各國航空技術進步、進而使陸基飛機有能力攻擊地面目標的同時,海軍亦用飛機來進行偵查與攻擊敵軍偵察機,因此出現了專門供水上飛機整備與其他雙翼機起飛的水上飛機母艦。一戰後,各大海軍強國主要仍維持著崇尚排水量大、裝載大口徑艦砲軍艦的大艦巨砲主義,但即使如此還是有不少軍事理論家提倡將飛機用於攻擊軍艦的作法,因此研製出多種形式的航空母艦、奠定未來海空兵力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爆發後,航艦的重要性日益浮現,而在珍珠港事件以及馬來亞海戰的結果中顯示,大型軍艦在飛機的空中攻擊下十分脆弱,大艦巨砲主義也因此走向終結,到了戰爭後期各國不但趕緊將許多艦船改裝成臨時航母之外,還出現了如菲律賓海海戰此類的航艦大戰。 二戰結束後,航空母艦的地位一度因為核武器的出現而產生爭議與討論,特別是在受到核武器攻擊下的生存能力,但到了朝鲜战争後又恢復了其重要性,世界形成以美國為首的航艦武力對抗苏联水面艦艇部隊的格局,航空母艦更是參與了世界各地的局部衝突與代理戰爭。冷戰結束後,世界各國軍備緊縮,目前僅中國、俄罗斯、英国、法国、印度、巴西、意大利、西班牙、美國、泰国擁有或計划建造航空母艦,由於其造價與維護費用巨大,擁有航空母艦也是國力強大的表現,在這方面美國海軍即擁有世界上全部已服役航艦總數的一半,排水量則佔了超過80%,其相關科技也是世界領先。.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航空母舰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航空母舰 · 查看更多 »

蘭利號航空母艦 (CVL-27)

蘭利號(英文:USS Langley,CVL-27)為第六艘獨立級輕航空母艦,從1943年至1947年在美國海軍服役。1951年移交給法國海軍,改名為拉法葉號(La Fayette,R96),並服役至1963年。.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蘭利號航空母艦 (CVL-27)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蘭利號航空母艦 (CVL-27) · 查看更多 »

蘭道夫號航空母艦

蘭道夫號航空母艦(USS Randolph CV-15)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七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艾塞克斯級的二號艦。她是美軍第二艘以蘭道夫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第一屆大陸會議主席培頓·蘭道夫(Peyton Randolph)。艦上水兵亦以此暱稱蘭道夫號為蘭迪(Randy)。 蘭道夫號在1943年開始建造,並在1944年下水服役,於1945年初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蘭道夫號退役停放,在韓戰爆發後進行SCB-27A現代化改建,並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CVA-15)。改建完成後蘭道夫號重返現役,其時韓戰已將近停火。稍後蘭道夫號留在大西洋艦隊,再進行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並在古巴導彈危機期間封鎖古巴。服役期間,蘭道夫號亦曾兩次回收水星計劃的指揮艙。 蘭道夫號在1969年退役,於1973年除籍,最終在1975年出售拆解。.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蘭道夫號航空母艦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蘭道夫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阿拉巴馬號戰艦 (BB-60)

阿拉巴馬號戰艦(舷號BB-60)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戰艦,為南達科他級戰艦 (1941年)的四號艦。她是美軍第六艘以阿拉巴馬州為名的軍艦。 阿拉巴馬號在1940年按照第二次文森法案(Second Vinson Act)開始建造,於1942年下水服役,其時美國已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著阿拉巴馬號先到大西洋協助英國護航,然後返國維修,再調往太平洋戰區,並先後參與吉爾伯特及馬紹爾群島戰事、馬里亞納群島及帛琉戰事及雷伊泰灣海戰。1945年初阿拉巴馬號再次返國維修,然後參與沖繩戰役。日本投降後,阿拉巴馬號協助美軍佔領日本,然後參與魔毯行動(Operation Magic Carpet),接載美軍返國。1947年阿拉巴馬號退役,並在1962年除籍。在民間組織籌募足夠經費後,海軍在1965將阿拉巴馬號捐贈到阿拉巴馬州莫比爾,作博物館艦。1986年,阿拉巴馬號獲評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 阿拉巴馬號在二戰共獲得九枚戰鬥之星。.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阿拉巴馬號戰艦 (BB-60)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阿拉巴馬號戰艦 (BB-60) · 查看更多 »

阿拉米達 (加利福尼亞州)

阿拉米達(英文:Alameda)是一座位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東部的城市,在同名縣份阿拉米達縣境內,鄰接奧克蘭市。阿拉米達市包含了整個同名島嶼阿拉米達島和部分的灣田島(Bay Farm Island);奧克蘭國際機場佔了灣田島的其他部分。根據2000年的人口普查,阿拉米達總共有人口7萬2259人。.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阿拉米達 (加利福尼亞州)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阿拉米達 (加利福尼亞州) · 查看更多 »

薩拉托加號航空母艦 (CV-3)

薩拉托加號航空母艦(USS Saratoga CV-3)是美國海軍旗下第三艘航空母艦,也是美國海軍各類船艦之中,第五艘承襲「Saratoga」之名的艦隻。原本是以列星頓級戰鬥巡洋艦(Lexington class Battlecruiser)三號艦的身份,於1920年9月25日安放龍骨起造。薩拉托加號因為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簽署之故,在建造到一半的1922年7月1日被改為航空母艦使用,並且換上CV-3的艦體編號,於1925年4月7日完工下水。薩拉托加號是美國海軍少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就已造好,並且安然度過大戰戰火的航空母艦之一(另兩艘分別是企業號與遊騎兵號),但在二戰後除役的薩拉托加號被美國軍方列入十字路行動(Operation Crossroads)的參與名單內,在位於比基尼環礁的核子武器試驗中,因為原子弹的破壞而沉沒,並於1946年8月15日自海軍艦隻名單中剔除。.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薩拉托加號航空母艦 (CV-3)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薩拉托加號航空母艦 (CV-3) · 查看更多 »

蒙特利號航空母艦

蒙特利號航空母艦(CVL-26)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獨立級航空母艦的五號艦。她是美軍第三艘以蒙特利為名的軍艦,紀念美墨戰爭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蒙特利戰役。 蒙特利號在1941年12月29日開始在紐約造船廠建造,原建為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的十六號艦,艦名為代頓;日本於早前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但卻面臨航空母艦短缺,故最終將九艘建造中的克利夫蘭級改裝為航空母艦。 1942年3月18日,蒙特利號開始改建為航空母艦,並在稍後更改舷號(由CL-78改為CV-26)及艦名。1943年2月28日,蒙特利號下水,並在6月17日服役。7月15日,蒙特利號等改裝航空母艦被重編為輕型航空母艦,舷號改為CVL-26。 稍後蒙特利號加入太平洋戰爭,參與多場戰役。戰後科本斯號參與魔毯行動(Operation Magic Carpet),運載美軍返國,然後在1947年2月11日退役封存。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蒙特利號在9月15日重返現役,並在彭薩科拉用作訓練航母,訓練機師,直到1955年6月9日為止。1956年1月16日,蒙特利號再次退役封存,雖在1959年5月15日重編為飛機運輸艦,舷號改為AVT-2,但未再出海巡航。1970年6月1日蒙特利號除籍,並在1971年5月出售拆解。 蒙特利號在二戰中獲得11顆戰鬥之星。.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蒙特利號航空母艦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蒙特利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長門號戰艦

長門(ながと)是大日本帝國海軍(下以為日本海軍)的戰艦#達大正5年5月p.12『達第七十八號 軍備補充費ヲ以テ本年度建造ニ着手スヘキ戰艦及二等巡洋艦ニ左ノ通命名セラル|大正五年五月十三日 海軍大臣加藤友三郎|呉海軍工廠ニ於テ建造 戰艦 長門ナガト|横須賀海軍工廠ニ於テ建造 二等巡洋艦 天龍テンリウ|佐世保海軍工廠ニ於テ建造 二等巡洋艦 龍田タツタ』。長門型戰艦1號艦。其命名取自舊長門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為日本海軍的象徵,廣為日本國民所熟悉。在日本戰敗後被美國軍隊接收,後在原子彈實驗中沉没。.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長門號戰艦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長門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Essex-class aircraft carrier)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建造的航空母艦。她們是美國史上建造數量最多的大型航空母艦,並在太平洋戰爭及韓戰擔當主力,少數艾塞克斯級亦參與了越戰。韓戰後海軍主要將艾塞克斯級重編為攻擊航母及反潛航母,其後亦有改為兩棲突擊艦、訓練艦、甚或飛機運輸艦。大部分艾塞克斯級於1960及1970年代陸續退役拆解,而少數則延至1980及1990年代。美國保留了四艘艾塞克斯級作博物館艦,而一艘則鑿沉作人工魚礁。 艾塞克斯級的艦體亦有多次大型改動,包括二戰期間建造的長艦體艾塞克斯級(Long hull Essex);使艦體可起降噴射機的SCB-27改建;加裝斜角飛行甲板的SCB-125改建;及強化反潛航母的SCB-144改建。各艦的武裝、艦載機及載員,在服役時亦各有更動。.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

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USS Essex CV-9)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首艦。它是美軍第四艘以艾塞克斯為名的軍艦,紀念1799年麻薩諸塞州的艾塞克斯縣居民捐贈第一艘艾塞克斯艦給美國政府。由於在二戰表現出色,艦上水兵稱之為海軍最善戰之軍艦(The Fightingest Ship in the Navy)。 艾塞克斯號於1941年開始建造;數月後日本突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加快建造艾塞克斯號等航空母艦。1943年艾塞克斯號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艾塞克斯號退役停放,並在稍後進行代號SCB-27A現代化改建。1951年艾塞克斯號完成改建後再次服役,並進行了兩次韓戰巡航;期間艾塞克斯號被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改為CVA-9。韓戰後艾塞克斯號進行代號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並在稍後調往大西洋艦隊。1960年艾塞克斯號重編為反潛航母,舷號改為CVS-9。除大型戰爭外,艾塞克斯號也介入了多場冷戰危機,包括豬灣事件及古巴導彈危機;亦有份參與美國的太空計畫,回收了太陽神7號的指揮艙。 艾塞克斯號在1969年退役;於1973年除籍;最終在1975年出售拆解。.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雷伊泰灣海戰

萊特灣海戰(英文:Battle of Leyte Gulf,日文:レイテ沖海戦),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菲律宾莱特岛附近的一次海战。以兩軍投入戰場的軍艦總噸位而言,莱特湾海战堪稱是历史上最大的海战,也是世界上最后一次航母对战和戰列艦海戰,彻底摧毁了日本的航母力量。 海战進行的时间从1944年10月20日持续至10月26日,在6天之內日軍與盟軍投入船艦總噸位超過200萬噸,其中盟軍艦隊多達133萬噸,日本海軍則達73萬噸。合計21艘航空母艦、21艘戰艦、170艘驅逐艦與近2,000架軍機參與了此次戰鬥。 馬里亞納海戰戰役失利後,已喪失塞班島、馬里亞那群島等防線的日本雖居劣勢,但若是再失去菲律賓或臺灣,其帝國「南線」資源輸送將斷絕,東南亞與中國、朝鮮、本土的聯繫將被切斷。因此日軍決定孤注一擲,企图击退盟军在莱特岛的登陆部队,並打敗其海上力量。而盟軍在經過許多的考量下,放棄原先攻打臺灣的計劃,而改從菲律賓登陸,並決心以優勢軍力一舉擊潰前來支援的日本帝國海軍。 结果如所預料,数量上远居於劣势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战败。巡洋艦以上重型軍艦13艘被擊沉,日本在菲律賓一帶海上、陸基等航空力量全被消滅,嚴重打擊了日本全局的實力,从此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不再是一个战略力量,此戰役也為後來美軍成功攻下菲律賓群島、沖繩島等地打下基礎。 由於戰局無望,日本此役第一次有組織地發動神風特攻隊自殺攻擊,10月21日澳洲所屬巡洋舰澳大利亚號被重创,似乎顯示特攻取得了一些效果。.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雷伊泰灣海戰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雷伊泰灣海戰 · 查看更多 »

雷蒙德·斯普魯恩斯

雷蒙德·艾姆斯·斯普魯恩斯(Raymond Ames Spruance,,或譯為雷蒙·史普勞恩斯),第二次世界大戰时期美國海軍將領(最終官階為上將)、美國第五艦隊司令。戰後,曾出任院長及美國駐菲律賓大使。為紀念他立下的戰功,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和該級首艦(DD-963)皆以他的姓氏命名。.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雷蒙德·斯普魯恩斯 · 無畏號航空母艦和雷蒙德·斯普魯恩斯 · 查看更多 »

F6F地獄貓戰鬥機

F6F地獄貓,是二次世界大戰服役於美國海軍的艦載戰鬥機。F6F在外觀上與格魯曼為美國海軍設計的前代主力戰機F4F野貓式高度類似,故此也被戲稱為「野貓的大哥」(Wildcat's big brother)Sullivan 1979, p. 4.

F6F地獄貓戰鬥機和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 · F6F地獄貓戰鬥機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TBF復仇者式轟炸機

TBF復仇者式(TBF Avenger;如果是通用汽車所代工版本則稱為TBM Avenger)為格魯門公司開發的-zh:艦上;zh-tw:海基;zh-hk:艦上;zh-hans:舰载-魚雷轟炸機,主要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場上運用。.

TBF復仇者式轟炸機和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 · TBF復仇者式轟炸機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

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USS Ticonderoga CV-14)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六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艾塞克斯級的首艦。她是美軍第四艘以提康德羅加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國獨立戰爭中民兵攻佔提康德羅加堡。 提康德羅加號在1943年開始建造,艦名原為漢考克(Hancock),但在動工兩個月後與CV-19調換艦名,更名為提康德羅加。1944年提康德羅加號服役,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提康德羅加號退役停放,在韓戰時期進行SCB-27C現代化改建,並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CVA-14)。改建完成後提康德羅加號重返現役,其時韓戰已經停火。稍後提康德羅加號再進行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然後轉到太平洋艦隊服役。 北部灣事件發生後,提康德羅加號與星座號率先派飛機空襲越南,為美軍全面介入越戰拉開序幕。接著提康德羅加號在越戰執行攻擊任務,直到1969年重編為反潛航母為止(舷號改為CVS-14)。此後提康德羅加號雖曾到西太平洋巡航,但再未參戰。退役前夕,提康德羅加號參與最後兩次太陽神計畫,回收了太陽神16號及太陽神17號的指揮艙。 提康德羅加號在1973年退役除籍,最終在1974年出售拆解。.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 · 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栗田健男

栗田健男(),日本帝国海军将领,官至海军中将,曾作为第二舰队司令官指挥主力舰队参加了莱特湾海战。.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栗田健男 · 栗田健男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榛名號戰艦

榛名(はるな)是大日本帝國海軍戰艦,金剛型戰艦3號艦。.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榛名號戰艦 · 榛名號戰艦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武藏號戰艦

武藏(武蔵、むさし)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日本帝國海軍(以下為日本海軍)所建造的大和型戰艦二號艦。當時是以正字武藏作為艦名#達昭和15年11月(1)p.1『達第二百四十一號 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長崎造船所ニ於テ建造中ノ戦艦一隻ニ左ノ通命名セラル 昭和十五年十一月一日 海軍大臣嶋田繁太郎 戦艦 武藏(ムサシ)』。在日本海軍中為第3艘使用該名稱的艦艇。此外,亦為日本海軍最後完工的戰艦。.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武藏號戰艦 · 武藏號戰艦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民都洛

民都洛(塔加洛语:Mindoro)故称麻逸,是菲律宾的第七大岛,面積約10,572平方公里,位于吕宋島之西南,巴拉望島之東北,蘇祿海北端。.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民都洛 · 民都洛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沖繩島

沖繩島(;)或沖繩本島,也稱為地下(voicelinkfemale)或大地()。位於琉球群島沖繩群島,是琉球群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全島面積1206.49平方公里,除去與俄羅斯有領土爭議的北方四島(南千島群島)外,為日本面積第五大的島嶼,次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國。.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沖繩島 · 沖繩島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

波佛斯40毫米高射砲(又名40砲、40機砲或波佛斯砲)為瑞典波佛斯(Bofors)所設計之高射砲,是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主要的中型地面防空武器之一,無論是同盟國或軸心國皆有直接採購或技轉,甚至擄獲使用。在二戰結束後並繼續改良,可說是20世紀中口徑高射炮的代名詞。.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 · 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波利略島

波利略島是菲律賓東北的島嶼,面積615.3平方公里,主要以崎嶇丘陵為主,島上最高點海拔350米。波利略島沒有旱季,而大部分降雨集中在十一月到一月。該島分為三個直轄市,2007年島上人口63,448。.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波利略島 · 波利略島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漢考克號航空母艦

漢考克號航空母艦(USS Hancock CV-19)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十一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艾塞克斯級的三號艦。她是美軍第五艘以漢考克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第一位簽署美國獨立宣言、第二屆大陸會議主席約翰·漢考克。 漢考克號在1943年開始建造,艦名原為提康德羅加(Ticonderoga),但在動工四個月後與CV-14調換艦名,更名為漢考克。1944年漢考克號服役,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漢考克號退役停放,在韓戰時期進行SCB-27C現代化改建,並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艦(CVA-19)。改建完成後漢考克號重返現役,其時韓戰已經停火。稍後漢考克號再進行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然後留在太平洋艦隊服役。 北部灣事件後兩個月,漢考克號開始參與越戰,並多次派飛機到陸上攻擊。此後十一年間,漢考克號一共進行了九次越戰巡航,為美國航空母艦之最。1975年越戰即將結束之際,漢考克號臨時改裝為兩棲突擊艦,參與美國多場撤退行動,在金邊及西貢淪陷前夕,救走多名高棉、南越及美國人員、僑民。西貢淪陷後,漢考克號曾被派往營救遭紅色高棉脅持的馬亞圭斯號貨船,但因引擎故障而未能趕上參與。 越戰結束後,漢考克號重編為多用途航空母艦,舷號改為CV-19,但翌年漢考克號便從海軍退役除籍,並出售拆解。.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漢考克號航空母艦 · 漢考克號航空母艦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与大韓民國之间,自1950年6月25日开战至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的一场战爭,因未有和平協議,战争在理论上上仍未結束。 朝鲜半岛自1910年起被日本统治,直至1945年二战结束。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随后根据与美国协议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接受日本投降,占领朝鲜半岛。在1948年,南北两占领区内分别成立两个政府。南北双方均自认为全朝鮮半島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时对整个朝鮮半島声称主权,拒绝承认以北纬38度线划分的苏美对日受降分界线为边界。在冷战初期的紧张国际形势背景下,南北双方都企圖武力統一朝鮮半島,沿三八线两边各自囤积大量军队,苏美占领军撤军后,自1949年1月起双方频繁發生小規模武装衝突,至朝鮮在充足准备后發動大规模攻势。它是冷战的第一场大規模“热战”。 朝鲜在1950年6月25日以反擊為理由越过三八线,一般以此為韩战(韩国内战)/朝鲜战争(朝鲜半岛战争,联合国当时用语)/朝韩内战(现今用语)之起点。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隨即介入,当时苏联、美国、中华民国为联合国成员,而朝鲜、韩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均非联合国成员。联合国只承认美国支持的大韩民国为朝鲜半岛上唯一合法政府,不承认苏联支持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而认为是前者领土内的地方政治军事力量。25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蘇聯因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國席位問題而抵制出席會議,大韩民国向联合国控诉受到入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第82号决议,声明此举为北朝鲜部队对大韩民国的武装攻击,并敦促其立即停火。6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又通过第83號決議,要求北朝鲜军队撤回38度線,“建议联合国会员国给予大韩民国以击退北朝鲜武装攻击及恢复该区内国际和平与安全所需之援助”。随后1950年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过第84号决议,由21个会员国组成“联合国军”参战,包括美国、英国等16个国家的军队,外加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5个国家派遣的医疗队或医疗船,其中美国提供88%的战斗人员,占据主导地位。这支部队不听命于秘书长,而是受美国统一指挥,联合国要求由美國提交戰鬥行動報告。由此,以保卫和平的名义,韓戰演变为捲入数十个国家的国际武力争端。随后苏联空軍开始秘密參戰,而中方則譴責、呼籲雙方停火并保持一定中立。 朝鲜人民军在战争首兩個月占尽优势,三日內攻陷韩国首都汉城,韩国国军遭受巨大损失,不断后撤。至8月,朝鲜军队已抵达釜山环形防御圈。美军于9月15日在仁川登陸後迅速扭轉戰局,朝鲜军队後路被切斷,陷入不利地位,金日成向苏联集團請求協助,苏联也积极施压中国参战。随后,中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出警告,指出若聯合国軍越過38度线侵入北方,其中立政策可能改變;还谴责美国飞机进入中国领空,抗议美国飞机轰炸中国丹东的文物市场。 10月初,聯合國軍逆轉戰情,向北開進,越過38度線,終促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決定出兵介入。10月1日,韩国国軍越过三八線,美军则于10月8日正式越过三八线。10月19日,联合国军奪取包括平壤在内的朝鲜大部分地区,逼近中朝边境。同日晚,首批中国人民志願軍也秘密越過鴨綠江,開始激烈的攻防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于参战后长驱直入,在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第三次战役中连续击败联合国军,将战线推回三八线,并于1951年1月4日一举攻占韩国首都汉城。其后,1951年1月13日,联合国提出停战建议,但战争双方均未对此有进一步回应,战争继续进行。联合国军在此后的第四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中阻滞志愿军的进攻,使戰線在開戰一年後再次回到三八线并陷入胶着。蘇聯首先主張停火,而中、美双方均表贊同并开始停战谈判,但双方边打边谈,构筑堑壕,并在上甘岭和金城等地展开拉锯,双方皆有重大损失。 1953年7月27日,参战方三边——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鮮人民军、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宣布停战。协定建立朝韩非军事区作為緩衝區,并就战俘遣返问题作出安排。随后,朝韩双方仍继续保持外交冲突和军事对峙,持续至今。由于李承晚的反对,大韩民国国军并未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而以1950年7月李承晚将大韩民国国军指挥权交给联合国军为由,于金城战役后,在行动上遵守了朝鲜停战协定。因朝韩之间未直接签署停战协定或和平协议,韩国名义上自1953年后军队指挥权仍归联合国军而停止作战,所以理论上朝韩双方仍然处于战争状态,战争並未正式結束。至2018年4月2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与大韩民国总统文在寅,签署《为促进韩半岛和平、繁荣、统一的板门店宣言》,其中提出将在2018年年内宣布结束战争状态。 朝鲜战争結束后及中美關係正常化後,隨著冷戰緩和,各方重新考慮在朝鲜半岛的政策,联合国和大多数國家逐渐改变为同时承认以停战分界线划疆而治的朝鲜、韩国两个政权,而不介入双方的领土争端。联合国于1991年同时首次接纳朝韩为会员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则于1992年与韩国建交。.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朝鲜战争 · 朝鲜战争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新泽西州

新澤西州(State of New Jersey),或譯為--州,是美國第四小以及人口密度最高的州,邮政縮寫NJ。其命名源自位於英吉利海峽中的澤西島;其暱稱為“花園州”。 新泽西州通常被劃分在美国的中大西洋地區;亦為东部的一个州;也可以劃分為東北部區域下。北接紐約州,東面大西洋,南向德拉瓦州,並西臨賓夕法尼亞州。新澤西部份地區是被劃分在幾個主要都會區之下,其中屬紐約都會區最大,其他還有費城以及德拉瓦河谷地區。本州海拔最高處是(High Point)。其海拔為550公尺(1803英尺)。 在美洲原住民於美洲活動了11,000-50,000年之後,瑞典和荷蘭殖民者於17世紀先後來到新澤西。之後,英國殖民者爵士與勛爵從瑞典和荷蘭殖民者處取得了新澤西地區的控制權。在美國獨立戰爭之中,有許多重要的戰役即是在新澤西各地發生的。於19世紀時,許多類似派特森市的城市對幫助推動美國的工業革命有著相當重要的貢獻。進入20世紀後,新泽西州的經濟於1920年代快速繁榮。但由於1930年代的大蕭條,經濟隨之沉淪而下。新泽西州的地理位置恰好位於波士頓-華盛頓城市帶這一超級都會區群的正中央,並被紐約市、費城、巴爾的摩、以及哥倫比亞特區等大都會區所圍繞。這種便利的地理位置更促使1950年代後的郊區的快速產生與發展。.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新泽西州 · 新泽西州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日向號戰艦

日向(ひゅうが,當時由於使用舊假名遣,所以艦名的表示為ひうが)是大日本帝国海軍的戰艦,伊勢型戰艦2號艦。於太平洋戰爭中期,改造成航空戰艦,「航空戰艦」只是因方便上的稱呼,於正式的艦籍中仍為戰艦。艦名的來源為日本宮崎縣的舊國名,因此艦內神社所供奉的是來自宮崎神宮的分神。該艦名在帝國海軍只有1代,於戰後由海上自衛隊的護衛艦「日向(ひゅうが)」所繼承。.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日向號戰艦 · 日向號戰艦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日本投降

日本投降是指1945年8月15日大日本帝國宣布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且於同年9月2日舉行投降儀式並正式簽署降書的歷史事件。1945年7月大日本帝國海軍實際上已無法繼續執行作戰任務,同時同盟國也不斷實施對日本實施包括東京大轟炸在內的空襲行動、並開始策劃入侵日本本土的沒落行動。雖然以軍事參議官會議為首的日本政府公開表示仍打算繼續堅持與同盟國作戰,然而日本高層也開始私下拜託保持中立國立場的蘇聯就和平一事進行談判,期望能盡可能爭取日本和平投降後仍處於有利的談判地位。但與此同時蘇聯則依據其在德黑蘭會議和雅爾塔會議中與美國及英國所做的承諾,開始準備計畫攻擊日本於海外佈署的部隊。 1945年8月6日與8月9日美軍分別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另一方面蘇聯則在8月8日傍晚決定單方面廢止《日蘇中立條約》並且根據《雅爾達協定》的約定準備展開八月風暴行動。1945年8月9日午夜過後已經向日本宣戰的蘇聯軍隊迅速入侵日本的殖民地關東州以及掌管滿洲地區的傀儡政權滿洲國等地,這兩項衝擊造成在8月14日時昭和天皇決定要求軍事參議官會議接受美國、英國、中華民國與蘇聯在《波茨坦公告》中所訂下的停戰協定,並且透過駐瑞士大使館和來向盟軍發放消息。在經過多次幕後談判以及宮城事件後,昭和天皇在8月15日日本標準時間中午12時向日本全國以錄音電臺廣播的方式發表《終戰詔書》,宣布日本政府決定遵從同盟國集團的無條件投降之要求。 8月28日駐日盟軍總司令開始接管政權且同盟國軍事佔領日本,隨後同盟國集團便開始展開一系列日本的戰後改革,其中在1947年5月3日時公布新的《日本國憲法》。9月2日上午10時包括日本、美國、中華民國、蘇聯、英國、澳洲、加拿大、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荷蘭和紐西蘭代表在停靠於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戰艦 (BB-63)上舉辦投降儀式,日本政府官員於此簽署《降伏文書》,正式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雙方的軍事行動。停戰後,同盟國平民和部隊開始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然而一些仍於亞洲和太平洋島嶼上獨自作戰的日本指揮官和軍事人員則仍繼續堅持作戰,甚至一直到1970年代為止最後幾名士兵在得知戰爭結束的消息後才宣布投降。而自從日本宣布投降後,歷史學家也開始辯論針對平民投下原子彈的倫理道德問題。不過日本和西方同盟國則是在1952年4月28日時由包括日本在內的48個國家一同簽署《舊金山和約》並生效後,才正式從法律層面上結束彼此的戰爭關係;與此同時日本也結束長達7年的同盟國之軍事佔領狀態,重新恢復日本的主權行使能力。1956年日本政府才另外與蘇聯簽訂《日蘇共同宣言》結束兩國的戰爭狀態。.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日本投降 · 日本投降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旧金山

舊金山(San Francisco),正式名稱為舊金山市郡(City and County of San Francisco),是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都市,為加州唯一的行政區,中文--,亦別名「金門城市」、「灣邊之城」、「霧城」等。位於舊金山半島的北端,東臨舊金山灣、西臨太平洋,人口約86萬,為加州第四大城;其與灣邊各都市組成的舊金山灣區,人口總數達768萬,是僅次於大洛杉磯地區的美國西岸第二大都會區。 舊金山是北加州與舊金山灣區的核心都市,當地住有很多艺术家、作家和演员,在20世紀及21世紀初一直是美國嬉皮士文化和近代自由主義、進步主義的中心之一。舊金山也是聯合國的誕生地。舊金山是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以其涼爽的夏季、多霧、綿延的丘陵地形、,以及金門大橋、纜車、惡魔島監獄及唐人街等景點聞名。此外,舊金山也是五大主要銀行及許多大型公司、机构的總部所在,其中又以互聯網產業為最,包括盖璞、太平洋瓦電公司、Yelp、Dropbox、Pinterest、Twitter、优步、爱彼迎、Mozilla、維基媒體基金會、克雷格列表、Salesforce.com等。.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旧金山 · 旧金山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摩耶號重巡洋艦

摩耶(まや)是日本海軍高雄型重巡洋艦的4號艦昭和3年11月7日付 海軍内令 第313号。-->#聯合艦隊軍艦銘銘伝110頁。川崎造船所(現在的川崎重工業)神戸造船所動工。艦名是以兵庫縣神戶市的摩耶山命名。在摩耶山上的天上寺山腰建有「軍艦摩耶之碑」。.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摩耶號重巡洋艦 · 摩耶號重巡洋艦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普林斯頓號航空母艦 (CVL-23)

普林斯頓號航空母艦(CVL-23)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獨立級航空母艦的二號艦。她是美軍第四艘以普林斯頓為名的軍艦,紀念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市;該處為美國獨立戰爭的普林斯頓戰役戰場。 普林斯頓號在1941年6月2日開始在紐約造船廠建造,原建為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的七號艦,艦名為塔拉哈西;但建造不久,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此時美軍航空母艦短缺,故最終將九艘建造中的克利夫蘭級改裝為航空母艦。 1942年2月16日,普林斯頓號開始改建為航空母艦,更改艦名及舷號(由CL-61改為CV-23);而海軍則在3月18日修改建造合約。同年10月18日,普林斯頓號下水,並在1943年2月25日服役。7月15日,普林斯頓號等改裝航空母艦被重編為輕型航空母艦,舷號改為CVL-23。 稍後普林斯頓號加入太平洋戰爭,參與多場戰役。雷伊泰灣海戰期間的1944年10月24日早上8時,大批日軍飛機撲向普林斯頓號,艦上所有戰鬥機立即起飛迎敵而普林斯頓號逃入雨雲中,當它在9時30分從雨雲中出來時,來犯的日機已不見了,於是普林斯頓號上的艦載攻擊機立即上彈和加油準備起飛轟炸日軍,這時突然有一架日軍彗星俯衝轟炸機向普林斯頓號投下一杖500公斤炸彈,炸彈炸中6架已上滿燃料和彈藥的復仇者式魚雷轟炸機,隨即發生爆炸和大火,雖然艦上人員救火而令火劫一度受控制,但機庫又發生爆炸而令火勢再一次擴大,至下午3時火勢又受到控制,這時候輕巡洋艦伯明翰號前來加入救火,但突然魚雷艙的魚雷被大火引爆而發生大爆炸,這次大爆炸引致多人死傷尤其是伯明翰號上有多達214人被炸死,由於救援無望,右腳截斷的艦長霍金斯上校(John M. Hoskins)被迫棄艦;而美軍先後派歐文號及雷諾號以魚雷將之擊沉。 為紀念其沉沒,美軍後來將建造中的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CV-37更名為普林斯頓。1945年7月8日,新普林斯頓號下水,並在11月18日服役,由霍金斯上校出任第一任艦長。而舊艦上的一幅軍旗,則在普林斯頓大學的教堂展示。 普林斯頓號在二戰中獲得九顆戰鬥之星。.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普林斯頓號航空母艦 (CVL-23) · 普林斯頓號航空母艦 (CVL-23)和無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無畏號航空母艦之间的比较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有229个关系,而無畏號航空母艦有21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87,杰卡德指数为19.55% = 87 / (229 + 216)。

参考

本文介绍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和無畏號航空母艦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