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仲恭天皇和日本天皇列表相似
仲恭天皇和日本天皇列表有(在联盟百科)12共同点: 后堀河天皇,天皇,幕府,京都,京都御所,後鳥羽天皇,土御門天皇,順德天皇,淳仁天皇,明治,日本,承久之亂。
后堀河天皇
後堀河天皇(;),第86代日本天皇。讳茂仁()。高倉天皇第二皇子守貞親王(後高倉院)的第三重皇子。母為持明院基家之女、北白河院藤原陳子。 承久3年(1221年),承久之亂發生後,因為鎌倉幕府排除參與討幕的後鳥羽天皇血統繼承皇位,在迫使年僅四歲的仲恭天皇退位後,只好將源平合戰時為源氏擒獲、安德天皇異母兄、後鳥羽天皇的同母弟、正在隱居中的守貞親王以法皇行院政,立守貞親王之子、高倉天皇之孫茂仁親王繼位,是為後堀河天皇。 貞永元年(1232年)後堀河天皇讓位給年僅兩歲的兒子是為四條天皇,以上皇身份行院政。院政開始後兩年、即天福2年(1234年)體弱多病的後堀河上皇以23歲之齡駕崩。.
天皇
天皇()是日本的君主,以其為首的日本皇室則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皇室。在明治維新至1947年為止而施行的《大日本帝國憲法》中,明定其為國家元首;之後接續施行至今的《日本國憲法》中則被定義為「日本國以及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徵」,為有名無實的虛位元首。 天皇的族系號稱「萬世一系」,從首任的神武天皇以來一脈相傳,並不像中国、朝鮮、越南等周邊國家经历過改朝换代,這是由於天皇在歷史上能掌握實權的時間很短,所以反而能避過戰亂,使皇室更加長壽。由於天皇與整個皇室在古代被認為是超乎於普通人的存在,因此時至今日都是沒有姓氏的(历史学研究上称其为天皇氏或天皇家)。而在神道教傳統中,天皇被認為是天照大神後裔,故具有「神性」;但二戰後,昭和天皇發表《人間宣言》,完全放棄天皇在過往被賦予的神性。 通常,現任天皇會被稱為「今上天皇」,敬稱「陛下」。當天皇退位,他會被稱為「太上天皇」(簡稱上皇);倘若天皇退位後出家,他會被稱為「太上法皇」(簡稱法皇);如果天皇駕崩,他會先被稱為「大行天皇」,之後再正式諱稱為「[在位時年號]天皇」(例如明治天皇)。 現任天皇(今上天皇;第125任)為明仁,是昭和天皇的長子,年号平成,於1989年1月7日即位。.
幕府
幕府是東亞古代的政治機構,隨著時代、地域,幕府的職能有很大變化。.
京都
京都()是日本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於794年起被定為日本的首都,當時名為「平安京」,此後多次成為日本首都,成為日本的政治及文化的中心。「首都」在日本當時稱為「京都」,後來成為了此城市的專有名詞。 在平安時代之前,飞鸟京和恭仁京等故都称为京都。而平安京的都城京都,则是在平安时代后期才定为都城,曾同时被称为“京”或“京都”。此后,曾依次被称为“京之都”(きょうのみやこ)、“京”(きょう)。京都最后成为平安京的固有名称被沿用下来。建都之时曾被称为“北京”、“北都”,奈良則当时被称为“南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南都”也成为奈良的代名词。.
京都御所
京都御所(),又名京都皇宮(),是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上京區的宮殿建築,也曾是日本天皇的居所(皇居),自北朝存在期間、到1869年遷都東京前的歷代天皇皆居住於此。名稱中的「御所」在日語是指天皇或皇室主要成員之住所,現亦被京都市民做為該宮殿的簡稱。.
京都御所和仲恭天皇 · 京都御所和日本天皇列表 ·
後鳥羽天皇
後鳥羽天皇(;),第82代日本天皇,1183年至1198年在位。諱尊成()。他是高倉天皇的第四皇子,為七條院殖子(從三位坊門信隆的女兒)所生,也是守貞親王的同母弟和安德天皇的異母弟。.
土御門天皇
土御門天皇(;),第83代日本天皇。後鳥羽天皇的第一皇子。母為久我通親(源通親)的養女(實為法勝寺執行法印能圓之女)承明門院源在子。諱為仁()。 1198年,後鳥羽天皇讓位給年僅兩歲的為仁親王,是為土御門天皇。實際上,實權由後鳥羽上皇執行院政。穩重謙和的土御門天皇比活潑開朗的順德天皇更適合為天皇,只是順德天皇的政治觀點也相當接近於父親後鳥羽上皇打倒幕府、回復皇權的政治訴求,深得上皇的喜愛。 所以在後鳥羽上皇院政的影響下,土御門天皇被迫讓位。 承元四年(1210年),後鳥羽上皇堅持下,十六歲的土御門天皇讓位給當時十四歲的守成親王,是為順德天皇。 父親後鳥羽上皇及弟順德天皇為承久之亂作準備,在承久三年(1221年)順德天皇又讓位給年僅三歲兒子的懷成親王,是為仲恭天皇。同年、後鳥羽上皇發起承久之亂向全國發布了討伐幕府執權北條義時的敕令,但是很快便被北條泰時和北條時房所率領的幕府軍撃敗。後鳥羽上皇、順德上皇被發配到隱岐及佐渡。土御門上皇並未參與討幕,本來不是被處分對象,但他卻自願提出與父親後鳥羽上皇及弟順德上皇一同受流配之刑。土御門上皇被流放到了土佐國,後改為流放阿波國,因此被稱作土佐院和阿波院。土御門上皇沒有參與倒幕,因而受到了鐮倉幕府的禮遇,當地的守護在阿波國為上皇建造了宮殿。 1231年10月出家及駕崩。 1242年(仁治3年),四條天皇撞傷頭部不治而死。 在討論由繼承人時,朝廷官員主張由順德天皇的兒子忠成親王接替。但是遭到了當時的幕府執權北條泰時拒絕。北條泰時認爲順德天皇參與了承久之亂,他的後代不配成為天皇。於是,與承久之亂無關的土御門天皇的兒子,邦仁親王登基,是爲後嵯峨天皇。.
順德天皇
順德天皇(;),第84代日本天皇,讳守成()。後鳥羽天皇第三皇子。母修明門院藤原重子。 正治二年(1200年)四月十五日,長兄土御門天皇立當年四歲的守成親王為皇太弟。承元四年(1210年),後鳥羽上皇堅持下,土御門天皇讓位給當時十四歲的守成親王,是為順德天皇。穩重謙和的土御門天皇比活潑開朗的順德天皇更適合為天皇,只是順德天皇的政治觀點也相當接近於父親後鳥羽上皇打倒幕府、回復皇權的政治訴求,深得上皇的喜愛。 所以在後鳥羽上皇院政的影響下,土御門天皇被迫讓位。 其後,後鳥羽上皇積極準備以打倒鎌倉幕府。1221年,順德天皇參加了後鳥羽上皇的倒幕活動,讓位給其年幼的兒子仲恭天皇。承久之亂爆發。亂後被流放到佐渡,在1242年於當地駕崩。.
仲恭天皇和順德天皇 · 日本天皇列表和順德天皇 ·
淳仁天皇
淳仁天皇(;)日本第47代天皇,758年8月1日-764年10月9日在位。諱大炊()。 758年孝謙天皇退位,淳仁天皇即位。他重用藤原仲麻吕,该官名为中国式,称太政官为乾政官,称太政大臣为大师。當時做天帝而保持的神態,炊奉太后孝谦天皇执行国家大事。时中国发生安史之乱,欲送去牛角作为武器原料,支援唐皇室。孝謙上皇和道镜擅权,藤原仲麻吕起兵,反遭杀身之祸。由于与仲麻吕的关系,淳仁天皇退位,被流放于淡路國而死,世称淡路废帝()。 後一直到明治維新時代,才被追封為正統天皇。.
仲恭天皇和淳仁天皇 · 日本天皇列表和淳仁天皇 ·
明治
明治是日本明治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時間為1868年10月23日(旧历9月8日)至1912年7月30日。.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承久之亂
承久之亂(承久の乱),也稱作承久之變、承久合戰。是日本鎌倉時代承久3年(1221年)後鳥羽上皇為打倒鎌倉幕府,舉兵討幕的一場戰爭。天皇失敗,遭到鎮壓。結果確立幕府的優勢,朝廷權力受到制限,幕府甚至擁有決定皇位繼承等的影響力。.
仲恭天皇和承久之亂 · 承久之亂和日本天皇列表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仲恭天皇和日本天皇列表的共同点。
- 什么是仲恭天皇和日本天皇列表之间的相似性
仲恭天皇和日本天皇列表之间的比较
仲恭天皇有21个关系,而日本天皇列表有29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2,杰卡德指数为3.81% = 12 / (21 + 294)。
参考
本文介绍仲恭天皇和日本天皇列表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