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以巴冲突和巴勒斯坦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以巴冲突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区别

以巴冲突 vs. 巴勒斯坦

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是持续中的衝突,為阿以衝突及中東戰爭的一部分。以巴衝突不能夠简单地概括为所有以色列犹太人与所有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之间的双边衝突。在争端双方的族群里,有些个人和团体呼吁完全消灭对方在以巴衝突,雙方亦皆有主張對方並非真正的民族,故無權建國的論述;現時國際的共識是支持两国方案;亦有些支持一国方案——建立一个包括现在的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在内、種族及宗教地位平等的世俗国家。. 巴勒斯坦國(دولة فلسطين)是一個由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約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帶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國家,2007年6月因內部兩大勢力嚴重不和而形成分裂局面,其中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即「哈馬斯」)佔有加沙地帶,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即「法塔赫」)主導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則管治約旦河西岸,受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監督。 1967年,巴勒斯坦阿拉伯区面积6242平方公里,包括约旦河西岸地区5879平方公里(其中死海面积220平方公里),及加沙地区363平方公里。 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巴勒斯坦解放组織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在國際承認巴解下,該國已與世界上多數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2011年10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投票表決,接納巴勒斯坦為該組織正式會員,這是巴勒斯坦以正式成員國的身份加入的首個聯合國機構。 2012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表決巴勒斯坦國升格為「非會員觀察國」的提案时,雖然美國和以色列強烈反對,仍以138票支持,41票棄權、9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67/19号决议。截至2015年9月,已经有136个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占联合国会员国总数的70.5%)承认巴勒斯坦國为一个獨立國家。.

之间以巴冲突和巴勒斯坦相似

以巴冲突和巴勒斯坦有(在联盟百科)38共同点: 加沙地带基督教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中东战争希伯仑东耶路撒冷以色列以色列定居点伊斯兰教伯利恆哈马斯犹太人穆斯林兄弟會第三次中东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納布盧斯約旦河西岸約旦河西岸地區约旦约旦河美國美国美国国务卿聯合國會員國列表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大会181号决议西班牙阿拉伯人英国耶路撒冷杰里科欧洲联盟法塔赫 扩展索引 (8 更多) »

加沙地带

加沙地带(或;希伯來語:רצועת עזה)是西奈半岛东北部地中海沿岸占地363平方公里(140平方哩)的区域,位於巴勒斯坦西岸、西奈半島東北部的狹長地帶,在二戰後原本在聯合國規劃中將與約旦河西岸成立一個新的阿拉伯國家,但1948年阿拉伯聯軍對以色列發動阿以戰爭,加沙為埃及吞併,直到1967年六日戰爭又被以色列占领。目前为巴勒斯坦国政府统治。.

以巴冲突和加沙地带 · 加沙地带和巴勒斯坦 · 查看更多 »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以巴冲突和基督教 · 基督教和巴勒斯坦 · 查看更多 »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通稱埃及,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01,45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9,000萬。原存在於當地的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二戰後,埃及于1953年由阿拉伯人建立共和国,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埃及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遜尼派,最大的宗教少数派为科普特正教。另外還有基督教其他教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以巴冲突和埃及 · 埃及和巴勒斯坦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al-Jumhūrīyah al-ʻArabīyah as-Sūrīyah),通称叙利亚(Sūriyā),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属于中东阿拉伯国家,首都大马士革。叙国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同黎巴嫩和以色列为邻,西濒地中海。1944年1月1日宣布独立,1946年4月7日被联合国及世界各国认可为正式独立国家,现任总统為巴沙尔·阿萨德。.

以巴冲突和叙利亚 · 叙利亚和巴勒斯坦 · 查看更多 »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國(دولة فلسطين)是一個由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約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帶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國家,2007年6月因內部兩大勢力嚴重不和而形成分裂局面,其中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即「哈馬斯」)佔有加沙地帶,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即「法塔赫」)主導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則管治約旦河西岸,受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監督。 1967年,巴勒斯坦阿拉伯区面积6242平方公里,包括约旦河西岸地区5879平方公里(其中死海面积220平方公里),及加沙地区363平方公里。 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巴勒斯坦解放组織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在國際承認巴解下,該國已與世界上多數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2011年10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投票表決,接納巴勒斯坦為該組織正式會員,這是巴勒斯坦以正式成員國的身份加入的首個聯合國機構。 2012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表決巴勒斯坦國升格為「非會員觀察國」的提案时,雖然美國和以色列強烈反對,仍以138票支持,41票棄權、9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67/19号决议。截至2015年9月,已经有136个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占联合国会员国总数的70.5%)承认巴勒斯坦國为一个獨立國家。.

以巴冲突和巴勒斯坦 · 巴勒斯坦和巴勒斯坦 · 查看更多 »

巴勒斯坦人

巴勒斯坦人(الشعب الفلسطيني,ash-shaʼb al-filasTīni)或稱為巴勒斯坦阿拉伯人(الفلسطينيون,al-filasTīnīyyūn;,al-ʼArab al-filasTīnīyyūn,פָלַסְטִינִים),泛指長期以來定居在巴勒斯坦地區的民族,人口約1,200萬,當中約49%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其中包含加薩走廊的所有人口(約160萬人)、約旦河西岸大部分的人口(包含東耶路撒冷的20萬人共有約230萬人,相對於50萬的猶太以色列公民)以及以色列16.5%的人口,其中一些人是被驅逐出境的難民,其餘逾半數的巴勒斯坦人成為僑民,而一半以上的僑民為無國籍人士。海外僑民約有190萬居住在鄰國約旦。海外僑民大多是在大離散之後遷移出巴勒斯坦的,約有324萬居住在鄰國約旦,佔了將近約旦總人口數的一半。另外,約有150萬人居住在敘利亞及黎巴嫩,約25萬人居住在沙烏地阿拉伯。在智利還有一座人口約50萬人,是巴勒斯坦人在阿拉伯世界外最大的僑居地。 大部分的巴勒斯坦人為遜尼派穆斯林,也有少數基督徒居住在巴勒斯坦的周邊地區。巴勒斯坦人主要使用巴勒斯坦阿拉伯語,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主要是希伯來文和巴勒斯坦阿拉伯語共用。 基因證據顯示,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人和南黎凡特(今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約旦和黎巴嫩一帶)人,有相當密切的關係。一項有關高分辨率單倍型(high-resolution haplotypes)的研究指出,以色列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的Y染色體有許多部份是來自同一個基因池(猶太人約70%,巴勒斯坦人約82%)。隨著7世紀阿拉伯世界的擴張,大部分巴勒斯坦人逐漸涵化為遜尼派穆斯林.

以巴冲突和巴勒斯坦人 · 巴勒斯坦和巴勒斯坦人 · 查看更多 »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منظمة التحرير الفلسطينية,罗马化:Munaẓẓamat at-Taḥrīr al-Filasṭīniyyah)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一个政治军事组织。著名巴勒斯坦政治家亚西尔·阿拉法特病逝前曾是该组织的领导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目前更倾向于以谈判手段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这使得它与主张用武力消灭以色列国的哈马斯常有冲突。 目前有142个主权国家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代表。.

以巴冲突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 · 巴勒斯坦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 · 查看更多 »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السلطة الوطنية الفلسطينية),成立於1996年1月20日。根据巴以关于扩大巴勒斯坦在约旦河西岸自治协议的安排,巴勒斯坦举行历史上首次大选,选举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和立法委员会。亚西尔·阿拉法特为首任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同年2月12日,阿拉法特正式宣誓就职,其自治政府也于5月9日完成组阁。 2004年阿拉法特去世后,机构于2005年1月9日进行主席选举。马赫姆得·阿巴斯以62.3%的选票当选。 2006年1月25日,机构进行立法委员会选举。哈马斯赢得立法委員會132个席位中的74席。同年3月29日,由哈马斯组建的政府宣誓就职,总理为伊斯梅尔·哈尼亚。 2007年3月17日,法塔赫加入自治政府。同年6月17日,紧急狀態下,新政府宣誓就职,萨拉姆·法耶兹担任总理,接替遭解散的哈馬斯政府。紧急政府可以不通过立法委员会的批准而直接就职。 2017年,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领导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10月12日在埃及开罗签署协议,同意和解,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法塔赫与哈马斯在开罗举行为期两天的谈判,最终达成协议,法塔赫将于12月1日前接管由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

以巴冲突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 · 巴勒斯坦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 · 查看更多 »

中东战争

中东战争,或称阿以战争、以阿战争,是指以色列立國后与埃及、叙利亚等周围阿拉伯国家所进行的五次大规模战争。衝突至今尚未平息。.

中东战争和以巴冲突 · 中东战争和巴勒斯坦 · 查看更多 »

希伯仑

希伯仑(又譯希伯崙,الخليل ;חֶבְרוֹן )是巴勒斯坦西岸地区的一个城市,為希伯崙省的首府,也是犹太教中仅次于耶路撒冷的圣城與一世界文化遺產,位于耶路撒冷以南30公里,海拔高度为930米,拥有166,000名巴勒斯坦人和700-800名犹太定居者。 希伯仑这个名称起源于该市的希伯来语名称“”,意為加入、結合或結盟,天主教典籍則譯為「赫貝龍」。其阿拉伯语名称“”意为“朋友易卜拉欣”,根据伊斯兰教教义,安拉选择易卜拉欣作为他的朋友。 希伯仑以葡萄、石灰石、陶器作坊和玻璃工厂著称,著名的乳制品制造商al-Juneidi也位于此处。希伯仑老城的特点是狭窄曲折的街道、平顶的石头房屋和古老的集市。希伯仑拥有希伯仑大学和巴勒斯坦理工大学。 希伯仑最著名的历史遗迹是麦比拉洞,由于与亚伯拉罕有关,所有三种亚伯拉罕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将其视为圣地。根据《创世记》记载,亚伯拉罕购买了这个洞和周围的田地,安葬妻子撒拉,随后、亚伯拉罕、以撒、利百加、雅各和利亚都安葬于此(只有拉结安葬在伯利恒城外)。因此,犹太人称该市为“列祖之城”,在犹太教四大圣城中排名第二位(另外三个是耶路撒冷、提比里亞和采法特)。 历史上,在洞的上方和周围已经建起了基督教堂、犹太会堂和清真寺。以撒厅现在是易卜拉欣清真寺,而亚伯拉罕厅和雅各厅是犹太会堂。在中世纪基督教传說中,希伯仑是马利亚的表姐以利沙伯(施洗约翰的母亲、撒迦利亚的妻子)的家乡的“三座城市”之一,另外两座是Juttah和Ain Karim。 希伯仑的近旁就是人口密集的犹太人定居点Kiryat Arba,是一个独立的自治市,但是距离希伯仑的麦比拉洞只有步行5分钟的路程。.

以巴冲突和希伯仑 · 巴勒斯坦和希伯仑 · 查看更多 »

东耶路撒冷

东耶路撒冷是中东地区一个归属有争议的地区,通常是指1967年六日战争以后被以色列占领的耶路撒冷的东部市区,其中包括了耶路撒冷旧城和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一些最神圣的圣地,如圣殿山和圣墓教堂。 东耶路撒冷是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被以色列占领,现被并入耶路撒冷区,但巴勒斯坦国设为西岸地区十一省之一的耶路撒冷省。东耶路撒冷--面积335平方公里,人口328,601。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以后,耶路撒冷被分为东西两部分,以犹太人为主的西部,由以色列统治;而以阿拉伯人为主的东部,则由约旦占领。住在西耶路撒冷的阿拉伯人被迫逃离,住在东部的犹太人也同样被迫逃走。在约旦统治的19年中,东耶路撒冷地区只有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所在的斯科普斯山还在以色列人手中。1967年六日战争以后,整個耶路撒冷也在以色列政府统治之下,连同附近一些村庄一起,与西耶路撒冷合并。東耶路撒冷的這個說法,始於約旦管治時期耶路撒冷的管轄區,面積70平方公里。而斯科普斯山在約旦統治時期作為以色列的外飛地,一直不被視作東耶路撒冷的一部分。.

东耶路撒冷和以巴冲突 · 东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 · 查看更多 »

以色列

以色列(יִשְׂרָאֵל;),正式名称是以色列国(help;دَوْلَة إِسْرَائِيل),是位於西亚的主权国家,坐落於地中海东南岸及红海亚喀巴湾北岸,北靠黎巴嫩,东北邻叙利亚,东与约旦接壤,巴勒斯坦领土(巴勒斯坦国对其宣称主权,但局部为以色列所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各居东西,西南则为埃及。其领土范围不大,但地形和气候相当多样。以色列的金融及科技创新中心為特拉维夫,而耶路撒冷則为其法定首都(美國承認)、各政府机构所在地(国防部除外)及其轄下的第一大城市(特拉维夫都会圈人口最多)。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主权在国际上有爭議。美国東岸时间2017年12月6日下午1時,特朗普正式在白宫外交厅宣布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建議在巴勒斯坦托管地推行分治方案。這一方案規定了新的阿拉伯和猶太國家的國界,並指定耶路撒冷及其周邊地區將為聯合國進行國際管理Harris, J. (1998) The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Textual Reasoning, Vol.

以巴冲突和以色列 ·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 查看更多 »

以色列定居点

以色列定居点,通常指以色列在通过1967年六日战争夺取土地上建立的犹太人社区,也稱為犹太人定居点、猶太殖民區、以色列屯墾區。 以色列定居点主要位于约旦河西岸地区。国际法院及国际社会认为这些定居点是非法的,并且也未得到其他国家政府的支持,聯合國亦不予承認。 截至2010年12月,约旦河西岸地区共有121个官方承认的居民点,人口327,750;东耶路撒冷定居点人口192,000;戈兰高地定居点人口20,000。目前最大的3个定居点是Modi'in Illit、马阿勒阿杜明(Maale Adumim)、Betar Illit,人口超过3万,已经达到城市水平。 1982年,以色列政府拆除了西奈半岛上的18个定居点。2005年,以色列政府拆除了加沙地带全部21个定居点,以及西岸地区4个定居点。 2016年12月23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以14票支持和0票反對,通过第2334號決議,要求以色列立即和完全停止在包括东耶路撒--冷在内的所有被佔巴勒斯坦领土上的定居点活动。美国一改以往做法,在本次決議案投票时弃权。然而,在2017年2月7日,以色列國會以8票之差通過了居民點合法化法案,引起巴勒斯坦和國際社會嚴重抗議。.

以巴冲突和以色列定居点 · 以色列定居点和巴勒斯坦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以巴冲突和伊斯兰教 · 伊斯兰教和巴勒斯坦 · 查看更多 »

伯利恆

伯利恒(بيت لحم,意为“肉篮子”;בית לחם,意为“面包房”;Βηθλεέμ;天主教譯白冷)是一座位于巴勒斯坦西岸地区的城市,座落在耶路撒冷以南10公里处,人口約3萬人。该城是伯利恒省的首府,也是当地文化和旅游业的中心。 对于基督教而言,伯利恒是耶稣的出生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基督徒团体的地方之一,不过近年来由于移民的原因,该城基督徒团体的规模已有所收缩。根据《圣经》记载,伯利恒也是大卫的出生地和加冕成为以色列国王的地方。城外有对犹太教有重要意义的拉结墓。 伯利恒在历史上曾经被众多的帝国所统治。目前,以色列控制着伯利恒的进出口,而日常行政由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进行管理 在现代,伯利恒以穆斯林占多数,但仍然拥有巴勒斯坦最大的基督徒社区之一。伯利恒都市聚集区包括毗邻的2个城镇:Beit Jala和Beit Sahour,以及Aida和Beit Jibrin难民营。伯利恒的经济支柱是旅游业,尤其是在圣诞节期间,由于该市拥有圣诞教堂,成为基督徒的朝圣地。伯利恒拥有30多家旅馆和300个手工业作坊。.

以巴冲突和伯利恆 · 伯利恆和巴勒斯坦 · 查看更多 »

哈马斯

哈马斯(حماس,)是“伊斯兰抵抗运动”(,)的缩写,是成立于1987年的一个巴勒斯坦伊斯兰教逊尼派组织.

以巴冲突和哈马斯 · 哈马斯和巴勒斯坦 · 查看更多 »

犹太人

犹太人(יְהוּדִים,),又称犹太民族,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个族群。根据犹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义,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宗教意义)以及由犹太母亲所生的人(種族意义)都属于犹太人。犹太人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犹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犹太教是维系全体犹太人之间认同感的传统宗教。犹太教不欢迎外族皈依,要皈依犹太教的外族人必须通过考验才可以,虽然如此历史上世界各地仍有小部分不同肤色的人群通过皈依犹太宗教而成为犹太族群的一部分,而犹太人也由此从阿拉伯半岛的一个遊牧民族,发展成为遍布全球的世界性族群之一。 根据有关犹太人组织的统计,2007年全球犹太人总数约在1,320万人左右,其中540万人定居在以色列,530万人居住在美国,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犹太人口总数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2%, based on 。根据其他组织的统计,美国国内的犹太人人数则达到650万人或美国人口的2%。上述数据也包含了自认为是犹太人但没有归属于任何犹太社团组织的人群,但事实上,全球犹太人的总人口数很难得到准确统计,因为犹太人的定义存在多种标准和界定方式,导致统计的准确性受到了影响。.

以巴冲突和犹太人 · 巴勒斯坦和犹太人 · 查看更多 »

穆斯林兄弟會

斯林兄弟協會(الإخوان المسلمون,罗马化:,发音:),通称穆斯林兄弟會(الإخوان.,al-ikhwān,al-Muslimūn,音译为伊赫万),简称穆兄會,是一個以伊斯蘭遜尼派傳統為主而形成的宗教與政治團體。 1928年,穆斯林兄弟會在埃及創立,由一名學校教師哈桑·班納發起。最早只是一個宗教性社会团体,除推行伊斯蘭教信仰外,还设立了教育和医疗机构。自1936年之後,因為反对英帝国在埃及的殖民统治,成為近代伊斯蘭世界最早的政治反對團體。他們所推動的政治運動在伊斯蘭世界形成一股風潮,擴散到許多伊斯蘭國家,許多伊斯蘭國家中的政治反對團體都源自於穆斯林兄弟會。 2012年,穆斯林兄弟會首次在埃及以民主選舉的方式獲得政權。然而,這個政權卻一直受到政變所騷擾。2015年,穆兄會甚至被巴林、埃及、俄羅斯、敘利亞、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認定為恐怖組織。 穆斯林兄弟會的目標是讓《可蘭經》與聖行成為伊斯蘭家庭與國家最主要的核心價值。.

以巴冲突和穆斯林兄弟會 · 巴勒斯坦和穆斯林兄弟會 · 查看更多 »

第三次中东战争

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方面称六日战争,阿拉伯国家方面称六月戰爭,亦称六·五战争、六天战争,发生在1967年6月初,是「先发制人」战争的一个典范。它发生在以色列国和毗鄰的埃及、叙利亚及約旦等阿拉伯国家之间。战争从6月5日开始,共进行了六天,结果埃及、约旦和叙利亚联军被以色列彻底打败,是20世纪军事史上最具有壓倒性结局的战争之一。.

以巴冲突和第三次中东战争 · 巴勒斯坦和第三次中东战争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以巴冲突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巴勒斯坦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納布盧斯

納布盧斯(نابلس;שכם),即《聖經》裡的示劍,是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地區的一個主要城市及納布盧斯省的首府,在耶路撒冷以北63公里,古代的示劍位於今日東部城區。 約旦在第一次以阿戰爭中奪得納布盧斯。以色列從1967年起佔領該市。1995年起,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開始管治該市,但是以軍仍控制該市的進出通道。 該市有安納賈民族大學,是巴勒斯坦規模最大的大學。巴勒斯坦唯一的證券交易所亦位於該市。 纳布卢斯省是巴勒斯坦国西岸十一省之一,面积605平方公里,人口261,340,而納布盧斯市的人口超過10萬。區內有多個以色列人建立的定居點,居民約1萬人。 納布盧斯市的失業率從1997年的14.2%升至2004年的60%。 Category:巴勒斯坦城市 Category:圣经地名 Category:约旦河西岸城镇.

以巴冲突和納布盧斯 · 巴勒斯坦和納布盧斯 · 查看更多 »

約旦河西岸

#重定向 約旦河西岸地區.

以巴冲突和約旦河西岸 · 巴勒斯坦和約旦河西岸 · 查看更多 »

約旦河西岸地區

約旦河西岸地區(الضفة الغربية,הגדה המערבית,可簡稱西岸地區或西岸)是巴勒斯坦的一个地區,位於約旦河以西,总面积5879平方公里,其中死海水域面积220平方公里,陆地面积5659平方公里。2016年7月的西岸巴勒斯坦人估計人口有2,697,687人。 該土地具主權爭議,目前大部分由以色列管轄,另外由巴勒斯坦国進行有限度管理。 File:we-map.png|西岸地區地圖 File:WestBankGovernatesNonLabeled.png|西岸地区行政區 File:1947-UN-Partition-Plan-1949-Armistice-Comparison.svg|右绿区即巴勒斯坦管区 West_Bank_barrier.jpg|以色列興建的隔離.

以巴冲突和約旦河西岸地區 · 巴勒斯坦和約旦河西岸地區 · 查看更多 »

约旦

约旦哈希姆王国(阿拉伯语:,一般通稱約旦)是中东的国家,它北临叙利亚,东临伊拉克,东南临沙特阿拉伯,西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以巴冲突和约旦 · 巴勒斯坦和约旦 · 查看更多 »

约旦河

約旦河(נהר הירדן / nehar hayarden;نهر الأردن / nahr al-urdun)是西亚地区的一条河流,发源于黎巴嫩、叙利亚,流經巴勒斯坦、约旦,注入死海,全长251公里。在历史上和宗教上,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河流之一;而在现代,其珍貴的水資源也成为该地区紛爭的一個因素。.

以巴冲突和约旦河 · 巴勒斯坦和约旦河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以巴冲突和美國 · 巴勒斯坦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以巴冲突和美国 · 巴勒斯坦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务卿

美國國務卿(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State),直译为国务部长,是美國國務院的首長,同時為美國內閣成员,主管美国外交事务,相当于美国外交部长,但是其地位要比其他内阁部长高,是所有內閣成員中的首席。.

以巴冲突和美国国务卿 · 巴勒斯坦和美国国务卿 · 查看更多 »

聯合國會員國列表

聯合國一共有193個會員國。所有聯合國會員國都是聯合國大會的正式成員。 原則上,只有主權國家可以成為聯合國會員國,今日聯合國所有193個成員國全部皆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不過,在聯合國初創時,菲律賓、印度這2個創始會員國尚未從他們的殖民母國獨立,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为苏联加盟共和国。而美国在联合国成立之初也争取到了与苏联对等的增加两个席位的权利,却因无法在当时的48个州(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当时还未升级为州)中选出两个州而搁置此事。如今,美国国务院网站在介绍联合国的创建过程时,依然声称“美国至今仍保留在适当时候增加两个联合国代表席位的权利”。再者,由於所有欲申請成為會員的國家必需通過安全理事會和大會的批准,部份依照《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可視為主權國家的政治實體,因為聯合國不承認他們的主權、缺乏國際普遍承認、或是遭受特定成員國的反對,導致這些國家沒有辦法成為聯合國的會員。 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以及那些主權地位沒有明確定義的政治實體,只能成為聯合國大會觀察員。觀察員可以在大會上發言,但是不能參與投票。.

以巴冲突和聯合國會員國列表 · 巴勒斯坦和聯合國會員國列表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大会

会员资格 请参阅关于大会会员资格的两篇文章:.

以巴冲突和联合国大会 · 巴勒斯坦和联合国大会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大会181号决议

联合国大会181号决议 (分治决议),即联合国巴勒斯坦分割方案,于1947年11月29日在联合国大会通过。该决议提出了两个临时国家的建立,一个是犹太国,另一个是阿拉伯国。该决议也建议了区域性经济联盟的框架。联大也决定成立耶路撒冷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管理。.

以巴冲突和联合国大会181号决议 · 巴勒斯坦和联合国大会181号决议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以巴冲突和西班牙 · 巴勒斯坦和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人

有三种方式可以判断一个人多大程度上是阿拉伯人。.

以巴冲突和阿拉伯人 · 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以巴冲突和英国 · 巴勒斯坦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help,拉丁化:Yerushaláyim;help,拉丁化:al-Quds,漢譯:古都斯或古德斯,意為「神聖的」;唐朝時期的景教徒曾根據敍利亞語「Ūrišlem」譯作烏梨師斂)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境内的一座城市,位於地中海和死海之间,是古代巴勒斯坦中部的全球宗教重镇,也是完整保留人类信仰文明演进史的一个历史城市。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亚伯拉罕宗教(或称「三大天启宗教」)的聖地。自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王建成第一圣殿起,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自從公元前10世紀:.

以巴冲突和耶路撒冷 · 巴勒斯坦和耶路撒冷 · 查看更多 »

杰里科

杰里科(Jericho;英語:,此譯名不合於當地的希伯來語及阿拉伯語名稱發音),或譯耶利哥或耶律哥(希伯來語:,Yeriḥo;阿拉伯語:;,Arīḥā;希腊语:Ἱεριχώ),在中文聖經中譯為耶利哥,是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的一個城市。杰里科是杰里科省的省會,目前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法塔赫派系控制。根據2007年人口統計,杰里科有人口18,346名。而杰里科省是巴勒斯坦国西岸地区十一省之一,面积593平方公里,人口32,713。 杰里科位於耶路撒冷以北,是一個擁有超過三千年歷史的古城。但根據考古發現,早在1萬1千年前就已經有在這裡居住,被認為是之一。位於城市和其周圍的豐富泉水在這數千年來吸引不少人來居住Bromiley, 1995, p. 715。 在《聖經·舊約全書》申命記34章第3節就以「棕樹城耶利哥」來形容這裡。在過去,由於耶利哥城有充足的水源,而且位於死海北岸至地中海與加利利至耶路撒冷兩條路線之間,所以經濟與貿易十分發達。.

以巴冲突和杰里科 · 巴勒斯坦和杰里科 · 查看更多 »

欧洲联盟

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Union européenne;Europäische Union),简称欧盟(EU;UE;EU),是根据1993年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也称《欧洲联盟条约》)所建立的政治经济联盟,現拥有28個成员国,正式官方语言有24种。規範歐盟的條約經過多次修訂,目前歐盟的運作方式依照《里斯本條約》。政治上所有成員國均為議會民主國家(2008年《經濟學人》民主狀態調查);经济上為仅次于以美国為首的北美自由貿易區的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德国、法国及意大利為歐盟三大核心成員國;軍事上絕大多數歐盟成員國均為北大西洋公約组织成員。 歐盟的歷史可追溯至1952年建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當時只有六個成員國。1958年又成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統合在歐洲各共同體之下,1993年又統合在歐洲聯盟之下,欧盟已经漸漸地从贸易实体转变成经济和政治联盟。同時,歐洲經濟共同體和後來的歐盟在1973年至2013年期間進行了八次擴大,成員國從6個增至28個。起初推動歐盟建立的動機,是渴望重建二戰后损失惨重的欧洲,以及擔憂欧洲會再度陷入战争泥潭。 歐盟的主要機構有歐洲理事會(成員國家首腦組成)、欧盟理事会(成員國家部長組成的欧盟的上議院)、欧盟委员会(欧盟的行政机构)、歐洲議會(欧盟的眾議院,唯一的直接民選機構)、歐洲法院、歐洲中央銀行等。此外,歐洲原子能共同體也在歐洲共同體的管轄範圍之內,但在法律上是獨立於歐盟的國際組織。 歐元由28個成員國中的19個採納為流通貨幣;《申根條約》取消了部分成員國之間的邊境管制,目前已有22個歐盟成員國和4個非成員國實施。 目前欧盟的主要议题有英國脫歐、欧盟的扩大、落實《里斯本條約》、全球暖化問題、非歐元區成員國加入欧元区、主權債務危機、移民危機等。 2012年10月12日,歐盟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以巴冲突和欧洲联盟 · 巴勒斯坦和欧洲联盟 · 查看更多 »

法塔赫

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حركة التحرير الوطني الفلسطيني),通称法塔赫(فتح),成立于1959年,由亚西尔·阿拉法特创立,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最大的派别。主要活動區域是約旦河西岸地區。法塔赫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代表大会。代表大会在闭会期间由革命委员会行使职权,而革命委员会则负责选举产生中央委员会,同时领导该组织的日常工作。 “Fatah”源自“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一词在阿拉伯文(حركة التحرير الوطني الفلسطيني)中的英文译音转写()的首字母缩略字。由于阿拉伯文的书写系统是从右往左,故用此英文转写在字面上其实是反向的。.

以巴冲突和法塔赫 · 巴勒斯坦和法塔赫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以巴冲突和巴勒斯坦之间的比较

以巴冲突有109个关系,而巴勒斯坦有14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8,杰卡德指数为14.84% = 38 / (109 + 147)。

参考

本文介绍以巴冲突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