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仁愛區和石硬港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仁愛區和石硬港之间的区别

仁愛區 vs. 石硬港

仁愛區位於台灣基隆市的中央位置,北臨基隆港,位處基隆市中心的精華地帶。本區大部分為市區所在,廟口夜市便座落於本區。. 石硬港,是臺灣基隆市的一個地名,位於仁愛區中南部,範圍大致包括英仁里不含最南端及東北角、龍門里不含西南端、獅球里獅球嶺砲臺東側一小塊地、德厚里不含西北端、曲水--不含最北端、育仁里、吉仁里不含最東端、智仁里西南端、和明里西南端、忠勇里最南端凸出部分、福仁里東半部、玉田--最南端、博愛里最東端、誠仁里、崇文里南端。.

之间仁愛區和石硬港相似

仁愛區和石硬港有(在联盟百科)5共同点: 基隆市基隆車站台5線三坑車站縱貫線 (北段)

基隆市

基隆市是位於臺灣東北部的都市,為中華民國臺灣省的3個市之一,古名「雞籠」,以深水谷灣之天然港灣著名,乃臺灣最北端的都市,境內的基隆港又是北臺灣首要航運樞紐,因而有「臺灣頭」與「臺灣北玄關」之稱,亦因氣候多雨而別稱「雨港」、「雨都」,與南臺灣的高雄並列為臺灣兩大。人口約37萬人。全市百分之95土地為丘陵地,東、西、南三面環山與新北市相鄰,僅北面有少量的平地與東海毗鄰。 基隆在17世紀臺灣信史記載早期,即有漢族等外來移民入墾,與世居於此的平埔族原住民共處,而西班牙殖民者更曾以基隆的和平島作為經略臺灣的基地;但到了清治雍正年間以後,基隆才逐漸有大批漢族進行開墾,而發展成為市鎮。清治末期,基隆因航運地理位置優越、加上周邊有豐富的煤礦蘊藏,官方於1875年正式設治、並將原名「雞籠」更改為基隆,開啟了都市發展的歷史。日治時期,日本當局以基隆做為全臺首要航運門戶,大力進行港口興築與市區建設,使基隆崛起成為臺灣主要都市之一,人口排名曾僅次於臺北、臺南、高雄而躍居全臺第四。日治中期的1924年,基隆正式建市。然而經歷十大建設後臺灣航運中心南移、市區與港口發展腹地受限、港口擴建計畫受阻、鄰近臺北造成的磁吸效應,導致基隆逐漸走向沒落,逐漸轉型發展為臺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之一,其後更因為六都升格直轄市帶來的磁吸效應而造成基隆市人口嚴重外流。 憑藉著歷史遺跡與依山傍海的自然資源,基隆也是北臺灣觀光地之一,並擁有廟口夜市、巷弄小吃、豐富海產等獨具港都特色的美食文化。.

仁愛區和基隆市 · 基隆市和石硬港 · 查看更多 »

基隆車站

基隆車站位於臺灣基隆市仁愛區,為台鐵縱貫線的鐵路車站,是縱貫鐵路與台鐵西部幹線的起點站,是全台最鄰近商港的鐵路客運車站。設立於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與初代縱貫線同時啓用,站體經過四次改建,現今的半地下化車站於2015年6月29日啟用。由於位在北台灣海岸地帶的中心位置,因此也成為基隆市及附近北海岸地區的交通樞紐,周邊設有數個客運轉運站,提供轉乘至北海岸各地的服務。.

仁愛區和基隆車站 · 基隆車站和石硬港 · 查看更多 »

台5線

台5線為中華民國連接臺北市與臺灣省基隆市的省道,故又名北基公路,路線自臺北市行政院前路口(臺灣公路原點)起,沿忠孝東路至南港區,後轉研究院路、南港路進入新北市汐止區,經過基隆市七堵區、暖暖區、仁愛區,終點位於南榮路與仁五路口,公告與實際里程均為27.9公里。臺5線共有支線1條(台5乙線已於2011年6月解編)。 本路線在過去是臺北基隆間聯絡之直接孔道,也是基隆港貨物運送至臺北的重要路線,國道一號通車後,本路線轉型為臺北、汐止與基隆地區的區域聯絡性質,其中臺北市路段帶動了臺北市東區甚至汐止的發展。.

仁愛區和台5線 · 台5線和石硬港 · 查看更多 »

三坑車站

三坑車站位於台灣基隆市仁愛區,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的鐵路車站。.

三坑車站和仁愛區 · 三坑車站和石硬港 · 查看更多 »

縱貫線 (北段)

縱貫線(北段)是指縱貫線從基隆至竹南間,由臺灣鐵路管理局經營的鐵路幹線。由於縱貫線在此段穿越台灣人口最為稠密的台北都會區,故此段為台鐵各營運路線之中流量最高的路段。在七堵 - 樹林間為列車車次最密集的區間,每日單向約150至160車次通過。.

仁愛區和縱貫線 (北段) · 石硬港和縱貫線 (北段)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仁愛區和石硬港之间的比较

仁愛區有37个关系,而石硬港有2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杰卡德指数为7.81% = 5 / (37 + 27)。

参考

本文介绍仁愛區和石硬港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