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亨利四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波兰历史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亨利四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波兰历史之间的区别

亨利四世 (神圣罗马帝国) vs. 波兰历史

海因里希四世(德语:Heinrich IV,1050年11月11日—1106年8月7日)或譯亨利四世,萨利安王朝的第三位罗马人民的国王(1056年—1105年在位)和罗马帝国皇帝(1084年加冕)。他也是德意志的巴伐利亚公爵(称海因里希八世,1055年起)。亨利四世在他的統治末期(1103年)曾首次頒佈“上帝和平”,禁止諸侯私戰。 他不是这个王朝最强大的君主,但却可能是最著名的一位。他与教宗格里高利七世之间围绕主教叙任权展开的激烈的叙任权斗争,一直是历史学家们最感兴趣的话题。. 波兰位于东欧平原西斯拉夫人国家,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700年石器时代的斯拉夫人,不過,根據考古發掘,至少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已經有人類在波蘭活動,後來,其后斯拉夫人一支——西斯拉夫人在东欧平原活动,在原始部族的农耕和游牧中度过了漫长的原始公社社会。10世纪,波兰人开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其后的11~15世紀,波兰国势都非常的强盛,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成为抵禦金帳汗國入侵的歐洲之盾、並且成為歐洲面積最大的國家。16世紀是波蘭的黃金時代,波蘭身兼是歐洲大國和世界貿易大國的雙重身份、文化也得到長足的發展。但从17世纪中期开始,因為俄羅斯和普魯士的崛起使波蘭走向衰弱、大國地位明顯被削去。到18世纪时、古老的貴族民主制面對新興的專制君主制已經無以為繼,波蘭最终被邻国蚕食和瓜分。19世紀,波蘭在歐洲地圖上消失了12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結束后、波兰才得以复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苏联和納粹德国两个强大邻国夹缝中生存的波兰很快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再次亡国。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波兰的共产党建立了人民共和国、开始了共產主义建设;1989年,波兰的团结工会获得了政权,結束共產黨統治後开始民主化,转向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经济的剧烈转型带来了阵痛經濟衰退和加劇城鄉差距,1999年和2004年,波兰分别加入北约和欧盟。.

之间亨利四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波兰历史相似

亨利四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波兰历史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天主教總主教教宗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亨利四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天主教 · 天主教和波兰历史 · 查看更多 »

總主教

总主教,也翻譯為大主教,是基督教传统教会的一种高階聖職人員,根据天主教及聖公會的制度,数个教区组成一个教省,其中會設有一個總教區,總教區的正權主教則稱為總主教;而教省總主教在省属教区中有某些权限。通常兼任省屬教區主教組成的主教團團長。不過這一職銜在聖秩聖事三階級的分類上和一般的主教是同等的。頭銜簡稱為『abp.』.

亨利四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總主教 · 波兰历史和總主教 · 查看更多 »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亨利四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宗 · 教宗和波兰历史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亨利四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波兰历史之间的比较

亨利四世 (神圣罗马帝国)有51个关系,而波兰历史有15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1.48% = 3 / (51 + 152)。

参考

本文介绍亨利四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波兰历史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