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亨利四世 (法兰西)和聯合王國歷史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亨利四世 (法兰西)和聯合王國歷史之间的区别

亨利四世 (法兰西) vs. 聯合王國歷史

(偉大的、賢明的)亨利四世(Henri IV,),本名“亨利·德·波旁”(“一说‘亨利·德·纳瓦尔’”),纳瓦拉国王(恩里克三世·德·纳瓦尔1572年-1610年),继而成为法国国王(1589-1610),也是法国波旁王朝的创建者。亨利四世原为雨格诺派信徒,为了继承法国王位,改信天主教。1610年在巴黎被刺身亡,人民普遍同情哀悼這位把法國從廢墟中重建的國王,讚譽為「賢明王亨利」(Bon roi Henri,或譯「賢君亨利」、「好王亨利」),並追稱為「亨利大帝」。. 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縮寫:UK,全名: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歷史,其發展以英格蘭王國為核心,逐次併入威爾斯公國、蘇格蘭王國和愛爾蘭王國。目前聯合王國的領土包含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和北愛爾蘭。 1535年,英格蘭王國以《聯合法案公章》合併威爾斯公國,再以《1707年聯合法案》合併蘇格蘭王國成為大不列顛王國,再以《1800年聯合法案》合併愛爾蘭王國成為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1922年,愛爾蘭自由邦(今為愛爾蘭共和國)脫離聯合王國,但北愛爾蘭留下。1927年,英國國名正式改為今日的名稱(愛爾蘭字樣改為北愛爾蘭)。.

之间亨利四世 (法兰西)和聯合王國歷史相似

亨利四世 (法兰西)和聯合王國歷史有(在联盟百科)5共同点: 加拿大天主教宗教改革查理一世 (英格蘭)新教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亨利四世 (法兰西)和加拿大 · 加拿大和聯合王國歷史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亨利四世 (法兰西)和天主教 · 天主教和聯合王國歷史 · 查看更多 »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Protestant Reformation)是指基督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的教派分裂及改革運動,也是新教形成的開端,由馬丁·路德、喀爾文、慈運理等神學家,以及其他早期新教徒发起。1517年,路德发表的《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的开始,即德意志宗教改革。改革者反对当时天主教會的教条、仪式、领导和教会组织结构。在他们的努力下,成立了新的国家性的改革派教會。早期的一些发生在欧洲的事件(如黑死病的蔓延和天主教會大分裂)侵蚀了人们对天主教会和教宗的信仰,但教義上的歧見才是引发宗教改革的關鍵。其他一些因素(如文艺复兴思想的传播、印刷术的传播、东罗马帝国的灭亡)也都促成了新教的创立。虽然先于路德就已经有一些较大的改革运动,但大多数人认为宗教改革开始于1517年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结束于1648年签订西發里亚和约结束三十年戰爭。 早先批評天主教會的有識之士為約翰·威克里夫、扬·胡斯等先驅,第一个新教教会是15世纪扬·胡斯创立的弟兄合一会(或波西米亚弟兄会)。最大的新教教会是路德会(主要在德国、波罗的海国家和斯堪的纳维亚)和加尔文的跟隨者(主要在德国,法国,瑞士,荷兰和苏格兰)。除这两大陣營外,还有一些较小的改革團體存在。 天主教會在特倫托會議召開後发起了被後世稱為「反宗教改革」的自省運動,做為對宗教改革的回應及自省,而在這時期成立的耶穌會更是此自省运动的先锋。一般而言,北欧国家转为新教,南欧国家仍旧信仰天主教,教廷联合法國、西班牙及奥地利王室加以壓制新教徒,中欧则成为双方激烈冲突的场所,甚至升级为全面的宗教战争。.

亨利四世 (法兰西)和宗教改革 · 宗教改革和聯合王國歷史 · 查看更多 »

查理一世 (英格蘭)

查爾斯一世(Charles I,詹姆士一世的次子,1612年其兄威尔士亲王去世后成为王储。所有本文中的日期,除了特殊指明的,都取自儒略历。)自1625年3月27日登基至1649年1月30日被处死(他是唯一以国王身分被处死的英格兰国王),是英格兰、苏格兰及爱尔兰国王。 查理一世在位期间卷入了与议会的权力斗争,他试图获得王室的收入,而议会则试图节制国王自以为的君權神授。他的很多臣民都反对他的行为,认为他是残暴的独裁者。尤其是他干扰英格兰与苏格兰教会的活动,未征得议会同意就任意向民眾課税。 查理一世在位期间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混乱的宗教冲突。臣民们普遍不信任他们国王的信仰,一方面,在三十年战争中,他的失误成功的帮助了新教势力,然而另外一个事实却是,他迎娶了一位信奉罗马天主教的公主。查理一世还重用当时具有争议的教会人物,例如(Richard Montagu)和威廉·劳德,他们都曾任查理一世时期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他的很多臣民都认为这样做使得英格兰教会与罗马天主教会的关系太紧密了。此后,查理一世还试图迫使苏格兰进行宗教改革,从而引发了。这一切都使英格兰和苏格兰国会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立场,最终促成了查理一世的灭亡。 在查理一世最后的几年中,由于企图推翻英格兰与苏格兰国会的权威,他与国会之间爆发了战争,史称为英国内战。同时他又利用自己英国国教领袖的身分制定了一系列的宗教政策,引起了加尔文派清教徒的不满。查理一世在第一次英国内战(1642年 - 1645年)中被击败后,国会希望他能够接受君主立宪制。然而查理一世执迷不悟,他与苏格兰结盟,并逃到了怀特岛郡,这种行为彻底激怒了国会,从而导致了第二次英国内战(1648年 - 1649年)查理一世再次被击败,随后他被拘捕,审判,定罪,并以叛国罪处死。君主制瓦解,英格兰成了共和国,名为英格兰联邦,由國會的領袖奧立佛·克倫威爾執政,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在其父死后继承了王位,但直到1660年复辟后才得以行使君主权力。.

亨利四世 (法兰西)和查理一世 (英格蘭) · 查理一世 (英格蘭)和聯合王國歷史 · 查看更多 »

新教

新教(Protestantism),又稱基督新教,是西方基督教中不屬於天主教體系的宗派之統稱,源於16世紀神學家馬丁·路德等人所領導的宗教改革運動,與天主教、東正教並列為基督宗教三大分支。一些既不屬於天主教,亦與歐洲宗教改革沒有歷史淵源的教會,例如無宗派教會,也被視為新教,Pew Research Center,2011。新教強調「因信稱義」,認為人要得到上帝拯救,唯獨憑藉信心曾祖漢,,全國宗教資訊網,「新教有別於天主教,可以從新教在某些教義和神學的前提上看得出來,馬丁·路德在公元1517年開始宗教改革的運動,他的神學思想起點源於個人的經歷,到底面對公義的神時,人要如何才能夠被接納呢?「因信稱義」(Justification through faith)是路德也是新教的關鍵教義,意思是因著信心的緣故,神把人當作義人(稱義),不是人本身有什麼值得討神喜悅的,而是公義的神在審判的時候不再看人的不完全,而只看到信心的對象,即耶穌基督,雖然世人都無法過一個完美的一生在神面前被稱為義,但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過了完美的一生得著了「義」的地位,信徒只要藉著信靠耶穌基督,這個耶穌基督的義就被轉撥到我們身上,因此,神是因著耶穌基督的緣故,稱那些相信之人為義人。」而不是靠善行南亞路德會,《信仰立場》,頁7:「人藉著信心(相信和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便可得著這救恩。『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WELS Topical Q&A: 。新教以《聖經》為信仰之唯一依據,反對天主教聖統制WELS Topical Q&A: Jenkins, Paul (2014), 約翰•加爾文:《基督教要義》(卷三),頁149,更相信所有信徒都具有祭司的職分。新教各宗派在聖餐觀等神學問題持不同看法,但普遍以「五個唯獨」為信仰核心思想。 對新教的稱呼,源自拉丁文「protestatio」,意為「抗議」,源於1529年神聖羅馬帝國宣布馬丁·路德為異端之後所引起的強烈抗議。其實在馬丁·路德之前已經有多位宗教改革家嘗試改革甚至脫離天主教會,但最後直至路德才獲得成功。16世紀路德宗信仰由德國傳入丹麥、挪威、瑞典、芬蘭、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冰島,另一位宗教改革家約翰·加爾文的思想亦傳入匈牙利,荷蘭,蘇格蘭,瑞士和法國。同時期,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帶領當地教會脫離天主教會獨立,亦開展了英國宗教改革運動。 新教成功發展出其獨特文化,為人類在教育、人文 、科學、政治和社會秩序、經濟、藝術等領域帶來重大貢獻。Karl Heussi, Kompendium der Kirchengeschichte, 11.

亨利四世 (法兰西)和新教 · 新教和聯合王國歷史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亨利四世 (法兰西)和聯合王國歷史之间的比较

亨利四世 (法兰西)有74个关系,而聯合王國歷史有9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杰卡德指数为3.05% = 5 / (74 + 90)。

参考

本文介绍亨利四世 (法兰西)和聯合王國歷史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