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和土耳其國民運動相似
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和土耳其國民運動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土耳其革命者,第一次世界大战,色佛尔条约。
土耳其革命者
土耳其革命者(土耳其語:Kuvayi Milliye or Kuvva-i Milliye)是指土耳其國民運動的愛國者,他們反對穆德洛斯停戰協定簽訂後協約國進行的鄂圖曼帝國分裂,並反對1920年鄂圖曼政府簽訂的色佛爾條約。 在土耳其國民運動的成立及土耳其獨立戰爭後,革命運動於1922年11月1日推翻鄂圖曼帝國。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國正式成立。 土耳其革命是受到坦志麥特時期的意識所影響。土耳其革命與同一時期舉行的青年土耳其運動並無關連,青年土耳其運動與鄂圖曼帝國及鄂圖曼主義有緊密的聯繫。參與土耳其革命的並非同一群人,他們對社會和政治事務有著不同的見解。即使他們領導著許多社會及政治機構,但土耳其革命與青年土耳其運動彼此之間並沒有聯絡。唯一相同的見解就是渴求一個主權國。 註: 以下名單裡的人士都在革命時扮演著許多角色。以下的分類是基於人們所記得的名銜而定 請注意以下的名單仍未整理完成.
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和土耳其革命者 · 土耳其國民運動和土耳其革命者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土耳其國民運動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色佛尔条约
色佛爾條約(Traité de Sèvres)是協約國與奧斯曼帝國在1920年8月10日簽訂的一項條約,屬於1919年巴黎和會系列條約的一部份。內容主要為削弱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及國力,防止它再發動對外擴張的戰爭。 該條約被普遍認為是側重協約國(尤其是英國、希臘和亞美尼亞等國)的利益,而對奧斯曼帝國和土耳其人十分苛刻。由凱末爾率領的土耳其民族主義者對條約作出了否定,並與依據條約佔領小亞細亞的亞美尼亞、希臘和法國軍隊戰鬥,是為土耳其獨立戰爭。 土耳其民族主義者最後戰勝,成立土耳其共和國,取代奧斯曼帝國政權,並與協約國簽訂《洛桑條約》。因此色佛爾條約成為巴黎和會各條約中唯一爾後被完全取代的條約。.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和土耳其國民運動的共同点。
- 什么是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和土耳其國民運動之间的相似性
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和土耳其國民運動之间的比较
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有66个关系,而土耳其國民運動有1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3.95% = 3 / (66 + 10)。
参考
本文介绍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和土耳其國民運動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