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亚历山大一世 (俄国)和革命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亚历山大一世 (俄国)和革命之间的区别

亚历山大一世 (俄国) vs. 革命

亚历山大一世·巴甫洛維奇(Алекса́ндр I Павлович,公曆;儒略曆:1777年12月12日-1825年11月19日),羅曼諾夫王朝第十四任沙皇、第十任俄羅斯帝國皇帝(1801年3月23日—1825年12月1日在位),保罗一世之子。由於亞歷山大一世於拿破崙戰爭中擊敗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拿破崙一世,復興歐洲各國王室,因此被歐洲各國和俄國人民尊為“神聖王、歐洲的救世主”。 他在位期間改革俄國兵制,設立軍團制,改變了從伊凡四世一直沿用二百餘年的貴族統兵制。他的統治期前半主要在戰爭時期渡過,後半則沉迷於與宮廷仕女遊玩,以及神秘主義的研究上,漸漸不理政事。最終在其承繼者尼古拉一世在位期間,俄國爆發了一連串人民起義。因此其評價往往是兩極化的,而且直到現在,他的行為仍然不能被理解。他的性格優柔寡斷、多疑、固執,又極其自尊自傲,因此被稱為“(北方的)斯芬克斯”。 不過,在他的統治下,俄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多方面都進入極盛時期。在擊敗法蘭西第一帝國後,俄國領有北至北冰洋、南至高加索山脈、東至阿拉斯加、西至法國巴黎。他率領軍隊橫跨大半個歐洲,一直攻至法國巴黎,使俄國一躍成為當時歐洲第一的陸權國家。在維也納會議上,他聽從本尼格森伯爵的進言,將歐洲各國的土地歸還各國王室,以免去佔領時遇到的種種問題和面對各國王室道義上的責難,此舉為他羸得了歐洲輿論的普遍支持,從而使俄國瓜分波蘭和吞併芬蘭時並未受到反對。同時他更將黑海艦隊推進至位處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鄂圖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堡恐嚇鄂圖曼帝國,迫使在第七次俄土戰爭戰敗的鄂圖曼帝國不敢在俄軍進佔歐洲時乘虛而入。於是,俄國在亞歷山大一世的統治下,成為當時歐洲的一大軍事強權。. 革命,指權力或組織結構的根本性改變,這些改變是在相對短暫的時間中發生。人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中所進行之重大變革。 人們改造自然的重大變革,有技術革命、產業革命等;人們改造社會之重大變革,即社會革命。一般而言,是指由下而上對當前制度進行根本上的變革。社會革命是歷史發展之火車頭;它最深刻之根源是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之矛盾。相對於改革,則是由上而下的變革。例如在政治層面上,由下而上以暴力推翻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制,稱之為革命,但也有和平革命。當現存之生產關係成為生產力繼續發展之嚴重障礙時,就要求通過革命,改變舊生產關係以及維護這種舊生產關係之舊上層建築,即改變社會制度,解放被束縛之生產力,推動社會進一步向前發展。相反,由上而下從帝制推行君主立憲制,成立民主議會,稱之為改革。通常革命較激進劇烈,改革則較保守溫和。在階級社會裡,社會革命是階級鬥爭之必然趨勢和集中表現,通常要使用暴力。 在工業層面上的重大革新,稱之為工業革命。通常是指對當前工業或生產模式進行變革,即以新的機器例如蒸汽機取代舊有的人力,提升生產效率。 一般而言,“革命”這個詞表示一個政治制度的改變。Jack Goldstone, "Theories of Revolutions: The Third Generation, World Politics 32, 1980:425-53John Foran, "Theories of Revolution Revisited: Toward a Fourth Generation", Sociological Theory 11, 1993:1-20Clifton B. Kroeber, Theory and History of Revolution, Journal of World History 7.1, 1996: 21-40 而在許多社會科學,特別是社會學,政治學和歷史學方面,社會經濟革命和政治革命受同等程度的研究。.

之间亚历山大一世 (俄国)和革命相似

亚历山大一世 (俄国)和革命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君主立宪制舉事

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憲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亦即有限君主制,是相對於君主專制的一種國家體制。君主立憲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事務上的共和主義理想。可分為二元制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雖然是國家的元首,但君主的权利與產生的方式,會依各個國家的制度而不同;縱使是同一個國家,往往在不同時期,君主的產生方式與權利範圍也各不相同。.

亚历山大一世 (俄国)和君主立宪制 · 君主立宪制和革命 · 查看更多 »

孫是指子女的子女,男性稱孫兒或孫子,女性稱孫女。在父系社會,兒子的子女稱為「內孫」或者「孫」,女兒的子女稱為「外孫」。而自己的孫或外孫就稱自己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另外,閩南語裡又常把愛孫稱為「金孫」。 在東亞傳統的一夫多妻家庭中,嫡子與正妻所生之子女為嫡孫,庶子的子女或嫡子之庶子女則稱為庶孫。而東亞文化傳統上以嫡長繼承-制-為主,因此長孫往往特別受祖父母疼愛。 一些比自己低兩輩的親屬也稱為孫,如兄弟的孫稱為姪孫,男性稱姊妹的孫為外甥孫,女性稱姊妹的孫為姨甥孫。 孫有時泛指後代,如「皇孫」可以泛指所有皇室後裔,不一定指當朝皇帝的孫。.

亚历山大一世 (俄国)和孙 · 孙和革命 · 查看更多 »

舉事

舉事,或稱起事,指使用武力推翻、脫離或反抗現政權的行為,是中性詞;故此也可以作為褒義詞「起義」或貶義詞「暴動」的委婉表述。使用上,如要強調舉事者以使用武力為手段,可加上「武裝」或「武力」二字在前,即「武裝起事」、「武裝起義」或「武裝暴動」。.

亚历山大一世 (俄国)和舉事 · 舉事和革命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亚历山大一世 (俄国)和革命之间的比较

亚历山大一世 (俄国)有391个关系,而革命有4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0.69% = 3 / (391 + 44)。

参考

本文介绍亚历山大一世 (俄国)和革命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