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五四运动和自動主義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五四运动和自動主義之间的区别

五四运动 vs. 自動主義

五四運動發生於1919年(中华民国8年)5月4日的北洋政府治下的京兆地方,是一场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學生運動,以及包括廣大公民、市民和工商人士等中基層廣泛參與的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課、罷工和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行動。事件起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舉行的巴黎和會中,列強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即山東問題。當時北洋政府未能捍衛國家利益,有國人極度不滿,從而上街游行表達不滿。當時最著名之口號是「外爭國權(對抗列強侵權),內除國賊(懲處媚日官員)」。 广义五四运动则是指自1915年中日签订《二十一条》至1926年北伐战争之间,中国知识界和青年学生反思及批判華夏传统文化,追隨「德先生」(“民主”的英文“Democracy”)和「賽先生」(“科學”的英文“Science”),探索强国之路的新文化運動的繼續和發展。1924年4月19日,中共中央局委員長陳獨秀和秘書毛澤東聯名發出通告,第一次要求各地的黨團體的組織展開“五一”、“五四”、“五五”、“五七”紀念和宣傳活動,強調恢復國權運動、新文化運動,紀念五五(馬克思生日),目的在於傳播馬克思主義。1939年八路軍總政治部、中共中央青委發出《關於部隊紀念“五四”青年節工作的指示》,明確指出中央青委決定每年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1949年後成中国大陸的固定節日)。. 自動主義(automatism)最早源於1916年,让·阿尔普(Jean Arp)和蘇菲·陶柏·阿爾普(Sophie Taeuber Arp)反覆描繪物象外形,以產生各種自發性的變形,並將色紙撕碎使之飄墜落地,製造不同形狀的配置。 自動主義的另一源流源於歐戰期間,布荷東(Andre Breton)針對佛洛伊德理論的自由聯想,將之運用於文字的寫作上。1925年8月10日,恩斯特(Marx Ernest)宣稱發現真正對應於自動性寫作的視覺藝術,做法為「磨擦法」。 在心理學研究中,用來表示行為與意識分離或不一致。此概念通常用來描述基於熟悉與重複的關係而產生的良性行為,但是更經常用來描述由意識與潛意識渴望之間的心理衝突所引起之病態行為。這種病態行為會導致感官上的幻覺及輕微至嚴重的緊張症。此概念影響了某些超現實理論;這些理論都與無意識表達、自由聯想以及原始創造力的影響力與合理性有關。.

之间五四运动和自動主義相似

五四运动和自動主義有(在联盟百科)0共同点。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五四运动和自動主義之间的比较

五四运动有303个关系,而自動主義有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0,杰卡德指数为0.00% = 0 / (303 + 4)。

参考

本文介绍五四运动和自動主義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