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五代十国和王延羲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五代十国和王延羲之间的区别

五代十国 vs. 王延羲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中國本土為止。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有些還是沙陀族所建立。五代雖然实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个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本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况,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中國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河西和交趾地區逐渐离心,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與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这是五代十國的开始。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后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发生內亂後,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时后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后汉建後周,後周世宗柴荣苦心經營,使后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後周随后被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则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占据。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后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雖然其中一些政权臣服於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構大致上与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強幹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其他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這些都对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 由于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展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发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本時期是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保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闽景宗王延羲(福州話平话字:Uòng Iòng-hĭ;),继位後改名王曦,五代時期閩國君主,王審知之子,王延翰、王延鈞之弟,王繼鵬之叔。.

之间五代十国和王延羲相似

五代十国和王延羲有(在联盟百科)12共同点: 后晋五代十国王審知王延翰王延鈞王延政王繼鵬节度使闽 (十国)通文永隆 (闽)新五代史

后晋

后晋(936年-947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从后晋高祖石敬瑭936年灭后唐开国到契丹947年灭后晋一共经历了两个皇帝,總計12年。为与司马氏的晋朝相区别,又别称为石晋。.

五代十国和后晋 · 后晋和王延羲 · 查看更多 »

五代十国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中國本土為止。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有些還是沙陀族所建立。五代雖然实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个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本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况,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中國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河西和交趾地區逐渐离心,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與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这是五代十國的开始。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后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发生內亂後,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时后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后汉建後周,後周世宗柴荣苦心經營,使后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後周随后被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则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占据。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后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雖然其中一些政权臣服於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構大致上与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強幹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其他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這些都对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 由于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展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发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本時期是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保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五代十国和五代十国 · 五代十国和王延羲 · 查看更多 »

王審知

閩太祖審知(閩東語:Uòng Sīng-dĭ;闽南语:Ông Sím-ti),表字信通,一字详卿,庙号太祖(閩東語:Mìng Tái-cū;閩南語:Bân Thài-chó͘;),是五代十國時期閩國開國國王,909年至925年在位。 淮南道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縣)人,為王恁第三子,也是王潮與王審邽之弟。出身貧苦,後在唐末民變期間,與兩位兄長一起加入王緒的農民軍,隨之轉戰福建。其兄王潮被唐昭宗任命為福建觀察使後,他也獲封觀察副使,後福建觀察使升格為威武軍節度使,898年,繼承兄位。後梁篡唐後,後梁太祖於909年冊封王審知為閩王,正式建立閩國。 王審知出身貧苦,故能節儉自處,統治福建期間省刑惜費,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儘量避免戰爭,並與中原王朝保持朝貢關係。另一方面,他注重教育,吸納中原逃離戰亂的人才,又積極發展海外貿易,使福建的經濟和文化得到很大發展。 同光三年十二月辛未(925年12月30日),王審知在福州逝世,其長子王延翰繼位。後唐得知後賜諡忠懿。王延翰稱大閩國王之後,諡他為昭武王。王延鈞稱大閩皇帝後,再改諡號昭武孝皇帝,廟號太祖,陵號為宣陵。 因王審知三兄弟對福建發展貢獻很大,福建人尊稱王審知為「開閩尊王」、「開閩聖王」或「忠惠尊王」;尊其長兄王潮為「威武尊王」「广武尊王」、次兄王審邽為「泉安尊王」,視為鄉土神明供奉,合稱開閩三王。946年(開運三年),南唐佔領福州之後,為紀念王審知的德政,將其府邸改建為閩王祠,對他進行祭祀,即今日福州市鼓樓區的忠懿閩王祠。,福建省文物局福建名祠之闽王祠,中国中央电视台《海峡西岸行》.

五代十国和王審知 · 王審知和王延羲 · 查看更多 »

王延翰

閩嗣王延翰(闽东语平話字:Uòng Iòng-hâng;),字子逸,五代時期閩國君主,王審知之長子。妻博陵郡夫人崔氏。 王審知在位時任威武軍節度副使。同光三年(925年),王審知去世,王延翰奉遺命繼立,權知軍府事,自稱威武留後,向後唐朝貢。汀州人陳本起兵,聚集三萬人圍攻汀州。王延翰派右軍都監柳邕等人,以二萬人前往討伐,將其斬殺。翌年春二月,後唐莊宗得知王延翰繼任之後,任命他為威武軍節度使。不久莊宗被弑,明宗繼位,改元天成,於夏五月,加其為同平章事。王延翰得知中原大亂,便有割據福建稱王之心。十月,王延翰取出《史記》,將其中的「東越列傳」的無諸一節翻出來給諸將吏看,並說:「閩,自古王國也。吾今不王,何待之有!」將吏們紛紛勸他割據自立,於是王延翰自稱大閩國王,立宮殿,置百官,威儀、文物皆擬天子制,羣下稱之曰殿下。又追諡王審知為昭武王,但仍奉後唐的正朔。 根據《十國春秋》的記載,王延翰「為人長大,美皙如玉,而好讀書、通經史」。但他個性驕傲荒淫,殘忍兇暴。《新五代史》中也記載了王延翰的荒淫,他在王審知喪服未除的時候便開始飲酒作樂。他於福州的西湖「築室十餘里,號曰水晶宮;每攜後庭游宴,從子城複道以出」。王延翰命人四處尋找民女,投入後宮作為自己的妾。其妻崔氏「陋而淫」,「延翰不能制」。這些被選入宮中的民女命運悲慘,被崔氏關押起來,「繫以大械,刻木為人手以擊頰,又以鐵錐刺之,一歲中死者八十四人」。後來崔氏大病一場,見者認為是被其害死者作祟,不久崔氏便死了。 王延翰看不起自己的兄弟,繼位才一個月,便將弟弟王延鈞貶為泉州刺史。建州刺史王延稟是王審知的養子,與王延翰一向不睦。當二人得知王延翰四處尋找民女之後,都上書勸阻,王延翰更加大怒。十二月,王延鈞與王延稟便聯手反叛,進軍福州。王延稟自建州順流而下,先至福州。福州指揮使陳陶率軍抵抗,兵敗自殺。天成元年十二月初八(陽曆927年1月14日)夜,王延稟率壯士百餘人,從西門架梯登城而入,攻取武庫,奪取兵器,直趨寢門。王延翰聞變,匿於別室,第二天早晨被王延稟擒獲。王延稟歷數其暴虐之罪,並聲稱他和崔氏一起害死了王審知,告諭百姓,斬於紫宸門之外。 王延鈞將王延翰葬於城北太平山,建太平地藏院,派丁守墓,稱為「王墓」。其地位於今福州市晉安區新店鎮,今日被福州人稱為「黃墓」。閩東語「黃」與「王」同音,因此被訛作「黃墓」。.

五代十国和王延翰 · 王延羲和王延翰 · 查看更多 »

王延鈞

閩惠宗王延鈞(Uòng Iòng-gĭng,Ông Iân-kun),(),繼位後更名王鏻(又作王璘),五代時期閩國第一代稱皇帝的君主,926年至935年在位。.

五代十国和王延鈞 · 王延羲和王延鈞 · 查看更多 »

王延政

閩天德帝王延政(閩東語:Uòng Iòng-céng;), 五代時期閩國君主王審知的第十三子,人稱十三郎。王延翰、王延鈞、王延羲之弟,王延羲在位時任建州刺史。.

五代十国和王延政 · 王延政和王延羲 · 查看更多 »

王繼鵬

闽康宗王繼鵬(閩東語:Uòng Gié-bèng;閩南語:Ông Kè-phêng;),後改名王昶,五代時期閩國君主,王延鈞的嫡出次子,母親是南漢清遠公主劉德秀。.

五代十国和王繼鵬 · 王延羲和王繼鵬 · 查看更多 »

节度使

节度使,中國、越南、朝鮮古代軍事將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後來在中國和越南成為地方军政长官,簡稱節度、節使、節帥。唐代驻守於各道的武将称为都督,都督带使持節的称為节度使。一般情況下也時常稱持節的各鎮守軍官,如觀察使、招討使和安撫使等為節度使。.

五代十国和节度使 · 王延羲和节度使 · 查看更多 »

闽 (十国)

闽(閩東語:Mìng;閩南語:Bân;),五代十国的十國之一,由閩太祖王審知於909年時所建立。933年,閩惠宗王廷鈞稱帝,定國號大閩。943年,富沙王王延政在建州自立反抗景宗王延羲,並一度將國號改為大殷。閩國內亂造成最後被南唐所滅。閩國前後共歷經6位君王的統治,享國37年;而若從王潮攻佔福州當上福建節度使開始算起,王閩皇族統治福建共長達55年。.

五代十国和闽 (十国) · 王延羲和闽 (十国) · 查看更多 »

通文

通文(936年三月-939年七月)是闽康宗王繼鵬的年号,共计4年。.

五代十国和通文 · 王延羲和通文 · 查看更多 »

永隆 (闽)

永隆(939年闰七月-944年三月)是闽景宗王延羲的年号,共计6年。 《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四年》考异称,诸书皆作通文四年改元永隆。只有闽国人林志仁《闽中启运图》载通文四年闰七月王延羲即位,明年改元永隆,五年被杀。而五代时人“转录国书多不凭旧文,出于记忆及传闻”。.

五代十国和永隆 (闽) · 永隆 (闽)和王延羲 · 查看更多 »

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北宋歐陽脩撰,是唐代以後唯一私修正史。 尹洙与欧阳修打算合撰《新五代史》,但因史觀不同而作罷,尹洙后来独撰两卷的《五代春秋》。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新五代史》成书,原名《五代史记》。因為私撰,故藏於家。脩卒,家人上呈於朝廷。 乾隆时,因薛居正《舊五代史》列為正史,歐史改稱《新五代史》。共七十四卷,本紀十二卷、列傳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譜十一卷、四夷附錄三卷。記載自後梁開平元年(907年)至後周顯德七年(960年)歷史。 《新五代史》撰寫時,增加了《舊五代史》所未能見到的史料,如《五代會要》、《五代史補》、《五代史闕文》、《唐餘錄》、《九國志》等,因此《新五代史》在《舊五代史》的基礎上更加詳實。如王景仁、郭崇韜、安重誨、李茂貞、孔謙、王彦章、段凝、趙在禮、范延光、盧文紀、馬胤孫、姚顗、崔税、吕琦、楊渥等傳內容都有補強。但《新五代史》對舊“志”部分大加繁削,則不足為訓,故史料價值比《舊五代史》要略遜一籌。.

五代十国和新五代史 · 新五代史和王延羲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五代十国和王延羲之间的比较

五代十国有535个关系,而王延羲有2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2,杰卡德指数为2.15% = 12 / (535 + 22)。

参考

本文介绍五代十国和王延羲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