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五代十国和劉繼元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五代十国和劉繼元之间的区别

五代十国 vs. 劉繼元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中國本土為止。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有些還是沙陀族所建立。五代雖然实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个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本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况,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中國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河西和交趾地區逐渐离心,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與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这是五代十國的开始。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后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发生內亂後,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时后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后汉建後周,後周世宗柴荣苦心經營,使后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後周随后被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则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占据。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后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雖然其中一些政权臣服於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構大致上与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強幹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其他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這些都对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 由于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展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发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本時期是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保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漢英武帝劉繼元(),本姓何,五代時期北漢君主,世祖刘旻外孙,睿宗刘钧外甥、养子。.

之间五代十国和劉繼元相似

五代十国和劉繼元有(在联盟百科)8共同点: 劉繼恩劉旻天会 (北汉)中书令广运 (北汉)五代十国北汉辽朝

劉繼恩

劉繼恩(),本姓薛,五代時期北漢君主,世祖刘旻外孙,睿宗刘钧外甥、养子,史稱「少主」。.

五代十国和劉繼恩 · 劉繼元和劉繼恩 · 查看更多 »

劉旻

漢世祖劉旻(),並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沙陀族,原名劉崇,五代十國時期北漢開國皇帝,為後漢高祖劉知遠之弟,父劉琠。.

五代十国和劉旻 · 劉旻和劉繼元 · 查看更多 »

天会 (北汉)

天会(957年—973年)是北汉君主劉鈞開始使用的一個年號,共計17年。 天会十二年劉鈞死,劉繼恩沿用。九月劉繼恩被殺,劉繼元沿用。.

五代十国和天会 (北汉) · 劉繼元和天会 (北汉) · 查看更多 »

中书令

中书令是中國古代官職名。 西漢年間置中書,乃歸屬於內廷宦官机构,負責在皇帝書房整理宮內文庫档案,與皇帝有頻繁接觸的機會,其主官称中書令。史家司馬遷因曾身受腐刑,並學識過人等原因任此要職。 曹魏後,逐漸不拘於宦官,也起用士人,從而演化成可以討論政策的研究机构,其主官阶高者稱中書監,次者稱中書令。 隋唐早期,任中書令為中書省之長官,屬於宰相職。隋朝因为隋文帝的父亲名叫杨忠,为忠避讳,改中书令为內史令,中书省為内史省。自唐太宗始,用其他官员以参议朝政等名義担任实际的相职。到了武周时期,改中书令为「內史」,中书省为「凤阁」。唐初中书令与侍中同为正三品,至唐代宗大历二年时同升为正二品,自此之后成为定例。 其後演化至未授同中書門下三品或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衔者不是真宰相。由此,中書令與侍中、尚書令、尚書僕射等三省官職轉變成虛位,其功能大用於給重臣加官階。五代十國、宋與之同。 元朝世祖忽必烈統制中國之後,恢復了中書令宰相的職權,但權限則大為擴充至地方行省。明洪武年間,中書令即當朝宰相。後由於胡惟庸案,原負責草擬和頒發詔令的機構中書省及中書令一職皆遭撤銷,權歸皇帝。 明成祖以後,明、清朝內雖無相職,但有所謂「首輔」或內閣大學士等職接連替代中書令原有的角色,清朝中堂一詞即由此衍生而來。惟與前期相較,內閣大學士等要職皆不復宰相威信。.

中书令和五代十国 · 中书令和劉繼元 · 查看更多 »

广运 (北汉)

廣運(974年正月—979年五月)是北汉君主劉繼元的一個年號,共計近6年。.

五代十国和广运 (北汉) · 劉繼元和广运 (北汉) · 查看更多 »

五代十国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中國本土為止。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有些還是沙陀族所建立。五代雖然实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个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本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况,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中國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河西和交趾地區逐渐离心,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與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这是五代十國的开始。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后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发生內亂後,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时后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后汉建後周,後周世宗柴荣苦心經營,使后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後周随后被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则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占据。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后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雖然其中一些政权臣服於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構大致上与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強幹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其他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這些都对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 由于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展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发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本時期是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保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五代十国和五代十国 · 五代十国和劉繼元 · 查看更多 »

北汉

北漢(951年-979年)是中国五代十国時在今山西省北部、陕西省、河北省局部的政權,為十国之一。 951年,后汉被郭威所篡,改国号周,史称后周。随后,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鎮守晉陽的河东节度使刘崇在太原继位,但国家疆域和地位已发生巨大变化,史学家将其定位为新政权或残余政权,为别于后汉和南方的南汉,史称北汉。又以所统治的山西古称河东,而被称为“东汉”(如欧阳修《新五代史》)。 统治范围包括今山西北部、陕西、河北部分地区。 为与后周抗衡,曾向辽朝请封,援后晋故事,自称侄皇帝。 北漢国兵役繁重,与后周、北宋进行多次的战争,人口锐减到只有盛唐时的八分之一。 北漢最後在979年宋太宗年間被包围,杨业归宋后,太原城内军心动摇,最终投降,宋太宗在战事中损兵折将,气愤之下将太原城平毁再引汾,晋二水灌城,给屡遭战火的北方百姓又带来严重的损失。.

五代十国和北汉 · 劉繼元和北汉 · 查看更多 »

辽朝

遼朝(916年-1125年),國號大遼,又稱大契丹國(契丹國,契丹大字:),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國祚從西元916年至1125年,長達210年。 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吞併了契丹各個部落後,於916年稱帝建國“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契丹屢次南下中原,946年攻滅後晉後確定國號為「大遼」,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張正明(1979年):《契丹史略》,225頁。,直到1125年3月26日為金朝所滅為止。除了遼朝之外,契丹族尚建立相關國家。1122年,天祚帝北逃夾山,耶律淳於遼南京被立為帝,史稱北遼。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1132年建立西遼。1211年西遼被屈出律篡位,1218年被蒙古帝國所滅。 史學界對「契丹」含義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後來改國名為“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因與南方的中原政權長期對峙,而稱“北朝”,而稱中原王朝為“南朝”徐俊(2000年):《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225頁–261頁。遼朝滅後晉,因此自居為繼承後晉正統。依據五行德運說的五行相生規律,後晉的「木」德之後為「水」德,因此遼朝以水為德運,並相應以黑色為正色。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祥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成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英語作Cathay)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五代十国和辽朝 · 劉繼元和辽朝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五代十国和劉繼元之间的比较

五代十国有535个关系,而劉繼元有2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8,杰卡德指数为1.42% = 8 / (535 + 29)。

参考

本文介绍五代十国和劉繼元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