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互不侵犯原則和和平主義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互不侵犯原則和和平主義之间的区别

互不侵犯原則 vs. 和平主義

互不侵犯原則(),又稱為互不侵略原則、零侵略原則、反強迫原則,是一種自由意志主義運動的義務論倫理學道德立場。這個原則主張,任何先行的「侵犯」—亦即先行使用暴力、或威脅使用暴力侵犯他人的人身或財產的舉動—都是註定沒有正當性的。這個原則並沒有排除防禦和反擊他人先行侵略的自衛行為。 互不侵犯原則通常包括了財產作為個人的一部分,侵犯個人的財產便等於侵犯他的身體。因此,這個原則反對竊盜、謀殺、和詐騙。而當套用至政府上時,許多人以這個原則反對政府徵收稅賦和徵兵等政策。 美國自由黨和許多自由意志主義者將這個原則視為是所有自由意志主義思想的必要宗旨,雖然並非所有自由意志主義者都這樣認為。這個原則可以取自於許多不同的哲學理論,包括了自然法、功利主义、利己主義、和客觀主義。穆瑞·羅斯巴德從自我所有權的概念上衍生出這個原則。艾茵·蘭德則將這個原則衍生自人生存的權利上。不過,一些人則是純粹出於個人喜好而支持這個原則。 穆瑞·羅斯巴德對此寫道:. 和平主义又称非战主义(Pacifism),是反对战争或暴力的一切形式,追求和平和非暴力方式,.

之间互不侵犯原則和和平主義相似

互不侵犯原則和和平主義有1共同点(的联盟百科): 战争

战争

戰爭是动物界普遍的行为,在人类社会,战争则与政治紧密关联,是多個組織和組織之間的有組織性的武裝衝突。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以武力为手段,目的是迫使一方服从另一方的意志(通常是政治意图),通过多次大规模对决使敌人失去抵抗的力量,这样的行为就是战争。兵法是在战争中作戰的方式,沒有战争的情形稱為和平。 一些学者不认同战争一定和政治有关,有些战争出现时间比政治、国家还要早。所以约翰·基根认为克劳塞维茨的定义有局限性,只适用于文明社会,他给出的定义是:「战争一向是文化的表现,往往是文化形态的一个决定因素,在某些社会是文化本身」。 若從開戰開始計算死亡人數,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約在6,000萬至8,500萬之間。若以人口比例來看,巴拉圭戰爭是近代歷史殺傷力最強的戰爭,殺死了巴拉圭60%以上的人口。依照史迪芬·平克的說法,理查德·斯莫利在2003年將戰爭列為接下來50年間人類10大問題中的第6個。.

互不侵犯原則和战争 · 和平主義和战争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互不侵犯原則和和平主義之间的比较

互不侵犯原則有32个关系,而和平主義有1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杰卡德指数为1.96% = 1 / (32 + 19)。

参考

本文介绍互不侵犯原則和和平主義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