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于谦和明史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于谦和明史之间的区别

于谦 vs. 明史

--謙(),字廷益,号节庵,谥忠肃,明朝重臣,浙江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官至兵部尚书。 --謙由進士出身,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后釋放,起為兵部侍郎。土木堡之變后,--謙繼任兵部尚書,指挥明军取得京師保衛戰的勝利。代宗朝,--謙官至少保、太子太傅,世稱--少保。英宗發動奪門之變并成功复辟后,--謙被诬陷下狱而冤死。成化年間获得平反。現北京市、杭州西湖旁均有紀念--謙的祠堂、故居。.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清朝明史馆官修,张廷玉等主撰,全書共三百三十二卷,計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记明代史事,起自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迄於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

之间于谦和明史相似

于谦和明史有(在联盟百科)39共同点: 劉聚孫原貞孫鏜年富乾隆帝张廷玉徐有貞國朝獻徵錄石亨王世贞王復王竑王直 (明朝官员)王锡爵王振王文 (明朝)焦竑許貴軒輗范廣胡濙都御史锦衣卫鄺埜金濂陳鎰杨荣楊善洪武清朝...朱謙朱鑒明孝宗明实录明宣宗明宪宗明英宗明朝曹吉祥 扩展索引 (9 更多) »

劉聚

劉聚(),京師大名府清豐縣(今河南省清豐縣)人,明朝軍事將領、寧晉伯。 劉聚為太監劉永誠從子,后為金吾指揮同知。奪門之變中有功,升任都指揮僉事,復超擢都督同知。后與征討曹欽,進右都督。成化六年,以右副總兵從朱永赴延綏,追賊黃草梁。中伏擊,鏖戰傷頦,麾下力捍以免。頃復與都督范瑾等擊寇青草溝,后擊敗寇軍出境。論功進左都督,以內援特封寧晉伯。成化八年,代替趙輔為將軍,總陝西諸鎮兵,接連擊敗數次入寇,給予世券。此後去世,贈侯,謚威勇。.

于谦和劉聚 · 劉聚和明史 · 查看更多 »

孫原貞

孫原貞,名禹,字原貞,以字行。 永樂十三年(1415年)進士,授司部主事,历郎中。正统初年,以荐擢河南右参政,再迁浙江布政使。後來擔任兵部左侍郎,镇守浙江,景泰三年六月進兵部尚书,是年十二月調福建。有《岁寒集》,不久又回到浙江。英宗復位後罷歸。.

于谦和孫原貞 · 孫原貞和明史 · 查看更多 »

孫鏜

孫鏜,字振遠,東勝州人。明朝軍事將領。懷寧侯。 孫鏜襲父親的濟陽衛指揮同知,因朱勇舉薦,進署指揮使。正統末年,升爲指揮僉事,充左參將,跟從總兵官徐恭討葉宗留,擊敗金華,復破烏龍嶺。土木之變后,明景帝召還,后升爲都督僉事,總管三千營,也先入犯時,進右都督,擔任總兵官,統京軍一萬部隊抵達紫荊關。當出兵時,也先部隊已經抵達應天府,於是其率部隊到城外結營。京師保衛戰中,瓦剌先進攻德勝門,被于謙等人阻擋,后轉攻西直門。起初不胜,但恰逢援兵赶到,共战守将右都督孙镗,镗斩其先锋数人,深入敌阵,然力战不支,欲入城,监军程信不允,镗又率军力战,恰逢高禮、毛福壽來援,两军混战,高禮甚至中流矢。又逢石亨、石彪率大军赶到,夹击瓦刺军,敌军不支,仓皇撤走。明景帝命其與楊洪追討,在涿州深溝作戰,并有斬獲。大軍歸還后,仍反負責總管三千營。景泰初年,楊洪彈劾孫鏜,石亨請赦免,而江淵亦言城下之役,惟孫鏜戰最力,於是釋放。景泰三年,擔任副總兵,協助郭登鎮守大同,后召還,總督三千營。明英宗復辟時,孫鏜因奪門之變功,封懷寧伯,尋予世券。 天順初年,甘肅告警,明英宗召孫鏜為總兵官,率領京軍往討。將離時,當晚曹吉祥、曹欽謀反,其部下都指揮馬亮告變於恭順侯吳瑾,吳瑾趕快告訴孫鏜。孫鏜草奏,叩東長安門,自門隙投入內廷,逮捕曹吉祥,并鎮守皇城諸門。孫鏜到太平侯張瑾,邀請一同平反,張瑾不敢。孫鏜之後到宣武街,派遣其兩子孫輔、孫軏募兵,率兩千兵,擊退曹欽。曹欽攻東長安門,不得后轉為攻東安門,曹欽重傷,孫軏亦戰死。之後遂平定叛亂。論功第一,進爵世侯,仍典三千營。贈孫軏百戶,世襲。 天順末年,因受賄被彈劾,后請求退職,明英宗下詔解營務及府軍前衛事,仍然擔任左軍都督府事。明憲宗繼位后,太監牛玉得罪,孫鏜因連坐,停祿閑住。后因連續陳勤功勞,最後給俸祿如故。成化七年去世,贈淶國公,謚武敏。.

于谦和孫鏜 · 孫鏜和明史 · 查看更多 »

年富

年富,或嚴富,字大有,直隸懷遠縣人。明朝戶部尚書。 年富早年以會試副榜授德平訓導。宣德三年,升吏科給事中。明宣宗選拔給事中,命其與賈銓並掌刑科,彈劾都御史顧佐等人。明英宗繼位后,遷陝西左參政,尋命總理糧儲。其遇事,果敢有為,權勢莫能撓,聲震關中。九年任期滿,升河南右布政使,與當地豪強對抗,后由少師楊溥調解。其在任期間,救濟災荒,后進左布政使。景泰二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大同,提督軍務,并罷免諸州縣稅課局,停太原民轉餉大同。并治理武清侯石亨、武安侯鄭宏、武進伯朱瑛等私囊糴米,后并彈劾石亨專擅,因得罪權貴被削職。 景泰六年,母喪丁憂,除服后起用。次年彈劾英國公張懋及鄭宏各置田莊於邊境,歲役軍耕種,后被制止。天順元年,巡撫官職被撤,年富亦在其中。隨後,石彪立即彈劾并逮捕下詔獄。明英宗問李賢,并稱此必為誣陷。李賢請宜早雪冤。之後命錦衣衛門達問事,果然無驗,乃令致仕。次年,因廷臣舉薦,起用南京兵部右侍郎,未上,改戶部,巡撫山東。之後改左副都御史。天順四年,因李賢舉薦,擔任戶部尚書。在任期間統籌治理,躬親會計,戶部大治。后父喪丁憂。 明憲宗即位后,其請求陝西重新整理治餉,并罷免左布政孫毓,改用右布政楊璿、參政婁良、西安知府余子俊。吏部尚書王翺則抗議其侵官,年富則稱「薦賢為國,非有所私也。」隨後請辭職,憲宗慰留,不久因病去世。賜謚恭定。.

于谦和年富 · 年富和明史 · 查看更多 »

乾隆帝

清高宗弘曆(a)(),又稱乾隆帝,爱新觉罗氏,諱弘曆,镶黄旗满洲人,汗號「腾格里特古格奇汗」(Тэнгэрийг Тэтгэгч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号「乾隆」,廟號高宗(v),諡號簡稱純皇帝(v)。 乾隆帝乃雍正帝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子時。登基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18日),在位至乾隆六十年(1735至1796年)。因其继位之时有在位时间不越祖父康熙帝之誓言,故而禅位于其子颙琰(即後來的嘉庆帝)。此时的乾隆虽为太上皇,但依然“训政”,在宫内仍然沿用乾隆年号,成為事實上的最高统治者,直至驾崩於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辰刻,享壽89岁。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他是清朝第五位皇帝,也是清兵入关以来的第四位皇帝,以及中国历史上掌權時間最长的皇帝(合共63年)。.

乾隆帝和于谦 · 乾隆帝和明史 · 查看更多 »

张廷玉

张廷玉(),字衡臣,號研斋,諡文和,安徽桐城人,清朝前期康雍乾三朝重臣,《明史》总纂官,死后配享太庙。 张廷玉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康熙朝,任刑部左侍郎。雍正朝,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完善军机处制度。乾隆年间,加封太保,後因得罪乾隆帝,險些遭禍,後仍依雍正帝遗命配享太庙,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漢族大臣。.

于谦和张廷玉 · 张廷玉和明史 · 查看更多 »

徐有貞

徐有貞(),初名珵,字元玉,南直隸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明朝政治人物,宣德年间進士出身。景泰末年,在英宗復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官至內閣首輔。.

于谦和徐有貞 · 徐有貞和明史 · 查看更多 »

國朝獻徵錄

《國朝獻徵錄》,明朝焦竑著,共一百二十卷。 《國朝獻徵錄》紀事上始於洪武,下至嘉靖,凡十二朝,收錄各種神道碑、墓志铭、行状、方志等,並以宗室戚畹、勛爵、内阁、六卿等官職分類,於民間則以孝子、义人分類。《國朝獻徵錄》受到万斯同的高度评价:“搜采最广,自大臣以至郡邑吏,莫不有传。……可备国史之采择者,惟此而已。”黄宗羲回忆其父入狱前,一再嘱咐:“学者最要紧是通知史事,可读《献徵录》。” 乾隆年間,于敏中、錢汝誠等主編《明史考证》,多依據《獻徵錄》參校《明史》。光绪年間,户部侍郎王颂蔚入值军机處,得见《明史考证》残本,並将其整理成《明史考证攟逸》四十二卷,1916年收入《嘉业堂丛书》。.

于谦和國朝獻徵錄 · 國朝獻徵錄和明史 · 查看更多 »

石亨

石亨(),明代渭南(今屬陝西)人。明朝軍事將領。.

于谦和石亨 · 明史和石亨 · 查看更多 »

王世贞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直隸太仓州(今江苏太倉)人,明朝文學家、史學家。“后七子”之一。.

于谦和王世贞 · 明史和王世贞 · 查看更多 »

王復

王復(),字初陽。順天府固安縣(今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沙垡屯人。明朝政治人物,成化年間官至工部尚書。.

于谦和王復 · 明史和王復 · 查看更多 »

王竑

王竑(),字公度,陝西河州(今屬甘肅省)人,中國明朝重臣,官至兵部尚書。.

于谦和王竑 · 明史和王竑 · 查看更多 »

王直 (明朝官员)

王直(),字行俭,别号抑菴,明朝政治人物、文学家,江西承宣佈政使司泰和縣人。永樂初進士,在翰林院二十餘年,官至吏部尚書。.

于谦和王直 (明朝官员) · 明史和王直 (明朝官员) · 查看更多 »

王锡爵

王錫爵(),字元馭,號荊石。直隸太倉州人,祖籍山東莘縣,中國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

于谦和王锡爵 · 明史和王锡爵 · 查看更多 »

王振

王振()是明英宗時期的著名宦官,山西蔚州(現今河北蔚縣)人。.

于谦和王振 · 明史和王振 · 查看更多 »

王文 (明朝)

王文(),明朝大臣。字千之,号简斋,原名王强,直隸束鹿縣人(今河北辛集)。.

于谦和王文 (明朝) · 明史和王文 (明朝) · 查看更多 »

焦竑

竑(),字弱侯,號澹園,又號漪園,世稱澹園或漪園先生、焦太史。明代南京人。 生於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年),自幼刻苦向學,博极群书。十六岁选为京兆学生员,二十五岁,中举。神宗萬曆十七年(1589年)會試北京,得中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二十二年(1594),擔任太子讲官。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任鄉试主考官,将落榜之徐光启提拔第一。由於個性梗介疏直,得罪不少政要。後來被曹大咸、楊廷蘭等彈劾,貶為福寧州同知。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赴福建福寧州任,一年後移官太僕寺丞,辭官,歸家不出。 焦竑与李贽過從甚密,“笃信卓吾之学”。他与李贽“相率而为狂禅,贽至于诋孔子,而竑亦至崇扬墨,与孟子为难”。焦竑善寫古文,家中藏書豐富,又喜著書。著有《國朝獻徵錄》、《焦氏藏書目》二卷、《澹園集》、《老子翼》、《莊子翼》、《楞嚴經精解評林》、《楞伽經精解評林》、《圓覺經精解評林》及《法華經精解評林》等。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去世。.

于谦和焦竑 · 明史和焦竑 · 查看更多 »

許貴

許貴,字用和,江都人,永新伯許成之子。 許貴襲職為羽林左衛指揮使。因安鄉伯張安舉薦其有將才,試騎射及策皆第一,后擢署都指揮同知。又因武進伯朱冕舉薦,升山西行都司,督操大同諸衛兵馬。正統十四年,鎮守大同西路,也先進犯時,跟從石亨在陽和後口大戰,敗績,許貴力戰得還。土木之變后,明英宗被俘,邊疆城池接連被攻破,大同首當其衝,許貴以忠義激戰士,并屢次擊退進犯,后晉升爲都指揮使。景泰元年,擔任充右參將,在威遠等地獲勝,遷都督同知。當時分守太監韋力淫虐,眾莫敢言,許貴彈劾并奏報。景泰三年,因病還京師。明英宗復辟后,命其負責左軍都督府,后調任南京。天順五年,邊疆告急,朝廷商議在松潘設立副總兵,以貴鎮守。為抵達時候恰逢山都地區民變,詔令一併平定。后其連破四十余寨,獲勝,但因此得病,未抵達松潘而去世。明英宗得知后,輟朝一日,賜賻及祭葬。有一子許寧。.

于谦和許貴 · 明史和許貴 · 查看更多 »

軒輗

軒(),字惟行,號靜齋,河南鹿邑縣人,祖籍河南睢縣,明朝政治人物,著名廉官,永樂進士,歷官刑部尚書、左都御史等。與耿九疇齊名。.

于谦和軒輗 · 明史和軒輗 · 查看更多 »

范廣

范廣(),遼東人。明朝軍事將領。.

于谦和范廣 · 明史和范廣 · 查看更多 »

胡濙

胡濙(),字源潔,谥忠安,武進(今江蘇省常州市)人。明朝禮部尚書。.

于谦和胡濙 · 明史和胡濙 · 查看更多 »

都御史

都御史為御史的一種,中國明朝、清朝官职之一。類似於古代的御史中丞。 明朝都察院的长官为左右都御史(正二品),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清朝时都御史為從一品。 女真清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即位後,清朝廷將監察文武百官的職責歸於都察院。 大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關,都察院設左都御史、右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右副都御史,負責糾察中國十五道、在京百官。 雍正元年(1723年)始,凡總督授加兵部尚書銜者,慣例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不加尚書銜則一律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

于谦和都御史 · 明史和都御史 · 查看更多 »

锦衣卫

#重定向 錦衣衛指揮使司.

于谦和锦衣卫 · 明史和锦衣卫 · 查看更多 »

鄺埜

鄺埜(),字夢質,籍贯湖南省宜章县城南乡新田村邝家门自然村人,出自宜章广田洞邝氏,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于谦和鄺埜 · 明史和鄺埜 · 查看更多 »

金濂

金濂(),字宗瀚,山陽人。明朝政治人物,历任刑部尚書、戶部尚書、工部尚書。 永樂十六年(1418年)進士,授監察御史。宣德初年,巡按廣東,后改按江西、浙江。因捕巨盜不獲而被免職,隨後盜就執,恢復官職。之後升爲陝西按察使副使。 正統元年(1436年),上書請補衛所缺官。正統三年,升爲僉都御史,參贊寧夏軍務。在他的治理下,西陲晏然,并有數條河渠修建成功。正統六年,召還,加右副都御史。正統八年,拜刑部尚書,后因安鄉伯張安事,刑部與戶部互相推諉,致使戶部與刑部官員連坐下獄,數日后釋放。隨後福建有賊亂,金濂參與軍務,與甯陽侯陳懋等討伐,之後大軍獲勝。恰逢土木之變后緊急召還,加太子賓客,改為戶部尚書,晋升太子太保。當時正逢京師保衛戰,急需餉急,金濂綜核無遺并上書請求節儉,使得國用無缺。景帝詔免景泰二年天下租十之三。金濂命減免米麥徵收,但折收銀布絲帛如故。景泰三年,翰林學士江淵上言。金濂慚愧,卻詆毀沒有。給事中李侃指責其違詔,金濂只能稱:“銀布絲帛,詔書未載,若概減免,國用何資?”於是六部給事中監察御史紛紛彈劾其失信于民,為國斂怨。明景帝欲寬恕他,卻因監察御史王允力爭,不得不下其入都察院獄。三天后釋放,改為工部尚書。此時,吏部尚書何文淵則稱“理財非濂不可”,於是恢復其戶部尚書職位。金濂上書請罪,景帝寬慰留用。景泰五年(1454年)死於任上,因軍功追封沭陽伯,諡榮襄。.

于谦和金濂 · 明史和金濂 · 查看更多 »

陳鎰

陳鎰(),字有戒,号柏轩,南直隸吳縣(今屬蘇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于谦和陳鎰 · 明史和陳鎰 · 查看更多 »

杨荣

#重定向 楊榮.

于谦和杨荣 · 明史和杨荣 · 查看更多 »

楊善

杨善(),字思敬,北直隸大兴县(今北京市)人。明朝禮部尚書。善辩,曾不理明景帝敕命,以自己的口才說服了瓦剌太師也先,迎回了被俘虜的明英宗。明英宗回國後,又參與奪門之變,復辟了被軟禁的明英宗,贈興濟侯,謚忠敏。.

于谦和楊善 · 明史和楊善 · 查看更多 »

洪武

洪武(1368年-1398年)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的年號,也是明朝的第一个年号。 洪武年间全国没有战乱,社会迅速从元末的战乱中恢复,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規定後代子孫登基後,在位時只能使用一個年號,故除明英宗因為退位後又復辟,故有兩個年號外,其餘均守祖制,參見一世一元制。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其嫡長孫朱允炆即位,翌年改元建文。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通过靖难之役即皇帝位的明成祖朱棣废除建文年号,改称洪武三十五年,翌年改元永乐,夏燮《明通鑑》考異認為從朱棣在1399年北京起兵開始其征伐地区復稱洪武年號,靖難之役後下令全國復用洪武年號。.

于谦和洪武 · 明史和洪武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于谦和清朝 · 明史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朱謙

朱謙(),夏邑人,明朝將領。 永樂初,襲父職為中都留守左衛指揮僉事。洪熙年間(1425年),擔任陽武侯薛祿隸軍,征北有功,進指揮使。宣德元年(1426年),晉升爲都指揮僉事。正統六年,與參將王真巡哨至伯顏山,遇到瓦剌,并獲勝。之後在閔安山,遇兀良哈部,再次擊敗。升爲都指揮使。正統八年,升任右參將,守備萬全左衛。次年,與楊洪在克列蘇破兀良哈兵,進都督僉事,后再次升都督同知。土木堡之變時,也先挾持明英宗到宣府城下,令宣府開門。朱謙與參將紀廣、都御史羅亨信不應,也先遂去。之後升爲右都督。之後其與楊洪參加京師保衛戰,戰失利,兩人被彈劾,景帝均未批准。之後升任左都督,擔任總兵官,鎮守宣府。 景泰元年(1451年),在關子口抵禦也先的四次連續進犯,不得不退兵,都督江福援救亦失利。朱謙不得不力戰抵禦。之後接連作戰,抵禦成功,論功封撫寧伯。當時,瓦剌意圖攻佔宣府、大同,認為兩城可旦夕取下。然而朱謙守宣府、郭登守大同,均屢次挫敗瓦剌進攻。也先認為兩城無法攻下,只好一意歸還被俘的明英宗。同年八月,英宗歸還,經過宣府,朱謙率子朱永出見,厚犒使者。次年二月,死於宣府,贈侯。子朱永襲。成化年間,謚武襄。.

于谦和朱謙 · 明史和朱謙 · 查看更多 »

朱鑒

朱鑒,字用明,福建晉江(今泉州市)人。明朝官吏。 早年鄉試中舉,授蒲圻教諭。宣德二年,與廬陵知縣孔文英等四十三人以顧佐薦,召於各道觀政,之後升為監察御史,巡按湖廣。正統五年,巡按廣東,奏設欽州守備都指揮。正統七年,因舉薦,升爲山西左參政。明景帝監國時,晉升爲山西布政使,后改右副都御史,山西巡撫。景泰元年,在雁門關,率眾與都指揮李端擊退瓦剌部隊進犯。次年,代替羅通,負責鎮守山西。京師保衛戰勝利后,召佐院事,之後致仕離去。.

于谦和朱鑒 · 明史和朱鑒 · 查看更多 »

明孝宗

明孝宗朱祐樘(),或稱弘治帝,年号弘治,是明宪宗皇三子。明朝第10代皇帝(1487年-1505年在位),在位18年,享年36岁。葬于泰陵,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庙号「孝宗」。.

于谦和明孝宗 · 明史和明孝宗 · 查看更多 »

明实录

《明實錄》是明代歷朝官修的編年體史書,是研究明代歷史的基本史籍。記錄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三朝的史事。其中建文朝實錄附于《太祖實錄》中,景泰朝實錄附于《英宗實錄》中。全書共十三部,二千九百零九卷。纂修此書,係以朝廷諸司部院所呈繳的章奏、批件等為本,又以遣往各省的官員收輯的先朝事蹟做補充,逐年記錄各個皇帝的詔赦、律令,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大事而成。明实录字数1600多万。.

于谦和明实录 · 明史和明实录 · 查看更多 »

明宣宗

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3月16日《宣宗章皇帝實錄》“仁宗昭皇帝嫡长子,母今太皇太后,以己卯岁二月九日生上于北京。”-1435年1月31日),或稱宣德帝,明仁宗皇长子,永樂九年(1411年)立為皇太孫,數度隨成祖--討。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年號 宣德,明朝第5位皇帝,在位十年,享年36歲。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高煦之亂,和其父仁宗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聽從閣臣楊士奇、楊榮、楊溥等建議,停止對交阯用兵,与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不過,他也開啟此後宦官干政的局面。.

于谦和明宣宗 · 明史和明宣宗 · 查看更多 »

明宪宗

明憲宗朱見濡(《明憲宗實錄》“英宗睿皇帝之长子,母今圣慈仁寿太皇太后,于丁卯十一月二日生。”),或稱成化帝,為明英宗皇長子,明朝第9代皇帝。谥号「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其年號成化有「成就德化」的意思。.

于谦和明宪宗 · 明史和明宪宗 · 查看更多 »

明英宗

明英宗朱祁鎮(《明英宗實錄》“以宣德二年丁未十一月十一日生。”,謚號「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是明朝的第6代與第8代皇帝;最初使用正统(1436年-1449年)年号,復位後使用天顺(1457年-1464年)年号,在位22年。.

于谦和明英宗 · 明史和明英宗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于谦和明朝 · 明史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曹吉祥

曹吉祥(),永平灤州(河北灤縣)人,明朝宦官,曾任司禮監太監,官至總督京營太監。.

于谦和曹吉祥 · 明史和曹吉祥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于谦和明史之间的比较

于谦有184个关系,而明史有172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9,杰卡德指数为2.05% = 39 / (184 + 1721)。

参考

本文介绍于谦和明史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