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二里頭文化

指数 二里頭文化

二里頭文化是以中国中原地区為核心跨越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文化,以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翟镇二里头村的二里头遗址而得名。该史前文化分布于晋南、豫西,时间跨度约为前21世纪~前17世纪。其中一期至二期(前2080年~前1590年)属新石器时代,而三期至四期(前1590年~前1300年),属青铜时代或早商(约成汤时期)时期。 二里頭文化的地域范围包括河南省全境,北直山西省臨汾—晋城一線,東南至安徽省阜陽一帶,南抵湖北省北緣隨棗走廊,西達陜西省丹水、渭南乃至西安地區。.

89 关系: 偃师市占卜卜辞升A小調夏县夏朝宋镇豪山西省岳石文化巩义市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原中國中国史前文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断代史系列人祭二里头遗址二里岗文化仰韶文化仓颉伊河徐中舒徐旭生北京师范大学嵩山唐庄乡商汤商朝C小調王城岗及阳城遗址王玉哲王湾遗址灰陶祭祀红陶绿松石翟镇 (偃师市)翦伯赞甲骨文盘庚登封市...音分蟾蜍青铜青铜器青铜时代解放日报語素象形文字黑陶黄帝齊家文化龙山文化运城市范文澜邹衡良渚文化陶寺遺址陶符陶文陕县枣阳市树轮年代学殷墟江西教育出版社汝州市汾河汉字河南省河南龙山文化洛达庙遗址洛阳市新石器时代新浪文字放射性碳定年法晁福林 扩展索引 (39 更多) »

埙(xūn 廣東話:hyun1,音同「喧」)是一種吹奏乐器,中国民族乐器古老乐器,作为一种非常古老的吹奏乐器,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史记》称埙乐是“德者之音”。起源可能是先民用于模仿鳥獸叫聲以诱捕猎物,并随着文化的進步而发展为乐器。 埙的大小、颜色、纹饰、音域各异,部份埙的形状与陶笛类似,但没有陶笛的哨口,演奏者可转动埙以改變音调。  埙是土质乐器典范,音乐感染力极为强烈,即便只有几个乐句、五六个音符也足以让人肝肠为动、泪奔不止。埙声来自史前,携着土壤的气息,带着秋风的味道,浊而喧喧然,数千年来在灼灼的日光或皎洁的月光之下,洞穿人们的魂灵。她的音色幽深、悲戚、哀婉、绵绵不绝,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品质。也许正是埙这种特殊音色,古人在长期的艺术感受与比较中,就赋予了埙和埙的演奏一种神圣、高贵的精神气质。闻埙音,仿佛是在瞬间掏空了心肺的胸腔中旋转回荡,天地之间,一切成空,只剩听者的一缕幽魂,随着这呜咽之声荡漾。  贾平凹曾说:“埙是泥捏的东西,发出的是土声地气。现代文明产生的种种新式乐器,可以演奏华丽的东西,但绝没有埙那样蕴含着一种魔怪。上帝用泥捏泥人的时候,也捏了这埙,人凿七孔有了灵魂,埙凿七孔便有了神韵。”       黄河泥埙同时又是黄河文化的符号、载体,它演奏的是抑扬顿挫波澜壮阔的黄河音乐,传播的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黄河泥埙演奏出来的音乐原始古朴、浑厚悠远、深沉苍凉、大气凝重,黄河泥埙演奏的乐曲韵味袅袅,直抵人心,猎人魂魄,耐人寻味,回味无穷,给人以历史沧桑、人生厚重、意犹未尽、丰富多彩的美感。   黄河泥埙是用首个中国黄河文化之乡武陟县黄河岸边的黄河泥精心制作的优秀民族乐器、高级工艺品。黄河泥埙选材自黄河边的胶泥,母亲河水滋养的黄河泥品质细腻、柔滑、粘连、杂质少、可塑性强而又不过于软塌。做出来的埙,造型各异、音准规范、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色泽自然、古朴淡雅、手感温润细腻,散发着黄河泥独特的幽幽远古气息。再配以精美典雅的绘画、古朴的文字,精心烧制后再涂漆上色,使黄河泥埙显得更加可人。精心烧制的黄河泥埙轻巧坚固,精致脱俗,集工艺品、民族乐器、旅游商品、玩具、纪念品于一体,凝聚着厚重大气、深沉悠远的黄河文化气息。  2013年5月,在焦作市武陟县荣获首个“中国黄河文化之乡”称号的过程中,黄河泥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黄河文化传播的载体,是黄河文化传播的桥梁。未经精雕细刻和包装的黄河泥埙在2015年10月中旬在加拿大举行的中加文化节上初露头角,即荣获银奖。.

新!!: 二里頭文化和埙 · 查看更多 »

偃师市

偃师市位于东经112°6′15″~112°58′24″和北纬34°27′30″~34°50′00″之间,为中国河南省下辖县级市。 总面积668.58平方公里,人口61.6万(2013年);辖11镇(城关、山化、首阳山、邙岭、岳滩、翟镇、顾县、缑氏、府店、大口、高龙)、1个工业区(偃师市工业区)、210个行政村、32个社区;市区面积1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4万。 偃师市前身为偃师县。战国末年,秦灭周后设偃师县,先后隶属三川郡、河南郡、河南府、河洛道、豫西行政长官公署、河南省第十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太岳五专署、豫西一专署、洛阳专区、洛阳地区、洛阳市。1993年底,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1994年4月8日,偃师市正式挂牌,由河南省委托洛阳市代管。.

新!!: 二里頭文化和偃师市 · 查看更多 »

占卜

占卜(英語:Divination)是藉由超自然或以術數運算方法來推測未來或探究事物的神祕學活動。.

新!!: 二里頭文化和占卜 · 查看更多 »

卜辞

牛胛骨上的卜辞残片 卜辞或《卜辞》指中国晚商巫师进行占卜活动而刻在牛胛骨、龟甲等兽骨甲壳上的文字记载,亦指近现代学者整理晚商的甲骨文字而汇编的纂集。 卜辞中的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相差甚远,不易阅读理解。古汉字学、考古学者等为此作了解读工作,将出土刻有甲骨文字的甲骨文物整理成书。 一条完整的卜辞有前辞(叙辞、述辞)、命辞(贞辞)、占辞、验辞四个部分,刻契时间不一。前辞记录占卜时间与求问天神的占卜人名,起到叙述作用,所以又称作叙辞和述辞。命辞记录具体占卜事项,求问天神的问题,又称作贞辞。占辞纪录占卜结果,这是巫师根据骨甲裂痕分析天神给予的答案。验辞记录事后占卜事项的结果,评价占卜内容是否被验证。 占卜过程由选材开始,根据求问人的地位与占卜事项的重要性选择兽骨龟甲的大小和品质。再将选好的材料锯磨加工,直至表面洁白平滑。下一步在骨甲背面凿钻一道凹槽和一个枣大的圆穴。巫师在这槽穴用火烧灼,使薄细的骨甲正面形成裂痕。巫师根据裂痕趋向辨解天神意愿,在骨甲上用刀具刻写卜辞。裂痕夾角接近90度為「是」遠小於90度為「否」在中間則為「不確定」。验辞待事后最后刻契,而后当作档案资料储藏于地下坑穴中。 三千二百年后,小屯村的农民耕作时无意发现。当地农民将其磨碎成粉,敷在伤口上,惊讶发现可以起到止血愈合作用,便转售中医药铺。1899年秋,國子監祭酒王懿荣因患疟疾,派仆人去购买药品。买回的药品中有几片刻有符号的“龙骨”,他发现这实际是古代的文字,遂派仆人到全城药铺搜买。1908年,国学学者罗振玉去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调查,搜到约二万片甲骨。1936年6月12日,小屯村北宫殿区发现一个甲骨坑,储藏带字甲骨17096片。1973年又在小屯村之南发掘出带字甲骨5041片。1991年秋又搜得579片带字甲骨。 截至2010年,甲骨物品仍以小屯村殷墟出土物品为多,记录了晚商盘庚迁都于殷(约前1300年)至帝辛纣王约273年的占卜事项。为中国黄河中下游文明最早的文字记录。.

新!!: 二里頭文化和卜辞 · 查看更多 »

升A小調

升A小調是一個於升A音開始的音樂的小調,組成的音有#A、#B(C)、#C、#D、#E(F)、#F、#G及#A(和聲小調)。升A小調是一個有7個升號的調。 它的相對大調是升C大調,並行大調是升A大調。 Category:調.

新!!: 二里頭文化和升A小調 · 查看更多 »

夏县

夏县是中国山西省运城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东临垣曲县、西接盐湖区、北靠闻喜县、南依平陆县。面积1352.6平方公里,根据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共有人口35.2821万人,县治在瑶峰镇。县名来自夏朝。.

新!!: 二里頭文化和夏县 · 查看更多 »

夏朝

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夏部族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依據史書記載,夏、商、周三代皆为封建王朝,君主與諸侯分而治之,而夏朝是第一個世襲的氏族封建王朝。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製的礼器,其年代約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器时代初期。 虽然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且迄今为止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历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一直未能出土类似殷墟甲骨卜辞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夏朝的存在性始终无法被证实。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有可能是夏朝都城的遗迹,不過目前仍在尋找確鑿的依據来釐清。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夏代共传十四朝,十七--,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夏朝作为中国传统历史的第一个王朝,拥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后人常以“华夏”、“诸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新!!: 二里頭文化和夏朝 · 查看更多 »

宋镇豪

宋镇豪(),汉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加入九三学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主任。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代表社会科学界,分入第三十三组。.

新!!: 二里頭文化和宋镇豪 · 查看更多 »

山西省

山西,简称晋,中国一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山西表里山河,南临黄河,西邻吕梁山,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曰山西。省会太原市。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 山西地區的有獨特的语言、風俗以及历史,省內土地豐足、矿产資源豐富,位處汾河沿岸一帶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稱作华北的「漁米之鄉」。省會太原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新!!: 二里頭文化和山西省 · 查看更多 »

岳石文化

岳石文化是中国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得名于山东平度东岳石遗址。岳石文化晚于山东龙山文化而早于商代二里冈上层文化,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900~前1600年间,属于城邦国家发展时期。 岳石文化的分布范围比较明确,以泰沂山为中心,北起鲁北冀中,向南越过淮河,西自山东省最西部、河南省的兰考、杞县、淮阳一线,东至黄海之滨。岳石文化由于认识较晚,发现的遗址数量也不如龙山文化多,经过发掘的有30余处。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山东省的平度东岳石、菏泽安邱堌堆和河南省的杞县鹿台岗等。 牟平照格庄遗址出土的青铜锥以及泗水尹家城遗址的青铜镞说明岳石文化已进入青铜时代。.

新!!: 二里頭文化和岳石文化 · 查看更多 »

巩义市

巩义市为中国河南省下辖的一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区,是河南省首批赋予省辖市经济和部分社会管理权限的扩权县市。巩义位于郑州与古都洛阳之间,南依嵩山,北靠黄河,总面积1,041平方公里;总人口81万人。巩义市为极具实力的县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巩义经济快速增长,被誉为“中原第一县”,其综合竞争力2010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居第卅九位。2010年,巩义市GDP总量41,931.20百万元(折合6,194.14百万美元),居河南各县(市)第一位;人均GDP为51,682元(合7,634美元),居第六位。巩义因地扼古都洛阳,故历史上有“东都锁钥”之称。巩义市历史悠久,被河南省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新!!: 二里頭文化和巩义市 · 查看更多 »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总部位于上海福建中路193号19-21楼,是一家出版各学科各专业图书的综合性出版机构,是中国著名的出版社之一,现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成员单位。.

新!!: 二里頭文化和上海人民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中原

中原是漢族傳统中的一个地域概念,是指以中国河南省为核心延及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是華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後被漢族视为天下中心。在中國古代的地緣思想中,起源於中原的華夏文明是世界的中心,而華夏文化之外的人群被稱為「化外之民」或者「四夷」古人常将“中国”、“中土”、“中州”用作中原的同义语。。 古代中原地區是華夏部落的原居地,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王朝自视文明,自称「中国」,以别于四夷部落。古代中原地區的中心是豫州全境及冀州南部 现代一般使用中原地区称谓,常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以河南省全境为主体,包括陕西省东部、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山東省西部、江蘇省西北部、安徽省北部。.

新!!: 二里頭文化和中原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二里頭文化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国史前文化

中国史前文化指中国石器时代的文化。石器时代又区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四个阶段。人类由古猿分化出来以后,大约经历了二三百万年的发展过程,才产生文字。.

新!!: 二里頭文化和中国史前文化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也是世界上較大规模的百科全书之一。全书编辑过程历时15年(1978年-1993年9月18日),共有2万多位专家参与编写。.

新!!: 二里頭文化和中国大百科全书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位于北京,1978年11月18日由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以出版百科全书和其他辞书、工具书为主,同时出版学术著作和普及读物。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2013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首批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称号。2014年,获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十大品牌单位。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成立以来,出版了《中国大百科全书》(74卷)、《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12卷)、《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20卷)、《中国百科大辞典》(10卷)、《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32卷)、《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多种地方百科全书、专业百科全书等。.

新!!: 二里頭文化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中国中央电视台

中国中央电视--(简称央视;China Central Television,缩写为CCTV),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级电视媒体之一。开播于1958年5月1日,现拥有45个电视频道,是世界上电视频道数量最多的电视台,亦是世界上第一个完全以中文进行广播的电视台。 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所有的节目都通过卫星播出,该台拥有中国大陆境内最多的收视人群。除了面向中国大陆播出的频道之外,央视还通过卫星、互联网向全球播出包括中文在内的各种语言的国际频道。央视在全球各地设立了自己的记者站,并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设立了非洲分台,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设立了北美分台,致力于发展成为“国际化新闻媒体”。央视属于国家事业单位编制,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直接管理,同时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将自身定位为“党、政府和人民的重要喉舌”,对外呼号中国之声。由于央视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央视本身和有关央视的新闻事件也时常成为其他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国中央电视台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并称为“中央三台”。.

新!!: 二里頭文化和中国中央电视台 · 查看更多 »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縮寫為CAS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最高的和最全面的国家级学术机构与综合研究中心。成立于1977年5月,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後哲学社会科学部行政階級提升等同中國科學院,並在改組後正式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5》中,中國社會科學院排名全球第31名,為中國排名最高的智庫。.

新!!: 二里頭文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中国断代史系列

中国断代史系列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套断代史系列专著,该套书始编于20世纪50年代,系列书籍涵盖了自中国史前文化至清朝,被称为“断代体裁的完璧之作,跨越世纪的历史巨著”。.

新!!: 二里頭文化和中国断代史系列 · 查看更多 »

人祭

人祭(human sacrifice)是一种古代宗教仪式(祭祀),即用人作为祭品来祭祀神灵,与它相似的仪式有。在整个人类史上,各种文明均发生过用活人作為牲禮的现象。.

新!!: 二里頭文化和人祭 · 查看更多 »

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市翟镇二里头村。 1959年徐旭生带领团队以《左传》《汉书·地理志》等关于禹和鲧的记载为依据,考证“嵩”、“告”二字,在河南嵩山脚下告成镇进行考古挖掘,但一无所获,徐旭生的学生却在距离目标地告成镇西北近百公里处的偃师市翟镇二里头村发现了一处中国早期部落遗址。遗址距今大约3800-3500年。后来考古工作者又在二里头遗址附近发现了偃师商城遗址。1960年以来考古学家在二里头遗址的上层发现了四处类似于宫殿的建筑遗址,命名为一、二、三、四号宫殿,為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宫殿建築遗址。 徐旭生本人认为,偃师西南二里头遗址及后来在附近发现的偃师商城遗址,实际上都是商朝人的城邑,不能因史记而区分为不同朝代;而邹衡认为,二里头是史记中记载的夏而不是商。 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国家的起源,提供了原始的资料,有待后来人进一步论证。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碳14定年可追溯到公元前1750年。二里头遗址是第一个出土了青铜礼器并发现了青铜作坊遗址。.

新!!: 二里頭文化和二里头遗址 · 查看更多 »

二里岗文化

二里岗文化又作二里冈文化,是以代表遗址,河南郑州二里岗遗址,命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早期的一种考古文化。二里岗遗址又称郑州商城,最早發現於1951年。二里岗分为下层、上层二层,下层为早、上层为晚,二层以下又各分为早、晚二期,总共四期。二里岗文化的绝对年代晚于偃师二里头遗址(夏中后时期文化)以及偃师商城遗址(先商或早商文化),而早于安阳殷墟遗址的晚商文化。多数观点认为二里岗文化是先商文化(即成汤灭夏前的商部族),少数观点认为二里岗文化是夏文化。 後續研究發現,二里崗遺址的城牆為周長約為,牆基厚度推估約為,高度約。城外有大型工作坊,包含骨匠坊、陶藝坊,和兩間銅作坊。可能與新石器時期的龍山文化一脈相承。 二里崗文化的銅藝技術衍生自早期二里頭文化,其銅器的使用範圍較二里頭文化廣,品質也較均一。.

新!!: 二里頭文化和二里岗文化 · 查看更多 »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年代約為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前,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以關中豫西晉南地區為中心,範圍由陝西省寶雞市向東延伸至河南省等廣大區域。1922年由瑞典學者安特生在河南三门峡地区的仰韶村发现,这一发现成为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的起始点。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仰韶文化的名称来源于其第一个发掘地——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的仰韶村遗址。但有趣的是,仰韶遗址本身不再被认为是该文化的典型遗址,不过仰韶文化的名称却被保留了下来。安特生的发现是中瑞双方的考古合作,协议约定双方各持一半发掘品,研究结果需发表于中国的学刊《中国古生物志》。瑞方所保管的发掘品现收藏展出于東方博物馆(瑞典),归还中方的另一半发掘品在二战期间遗失。.

新!!: 二里頭文化和仰韶文化 · 查看更多 »

仓颉

仓颉是中国神話人物,相传为黄帝史官、以及漢字的創造者,俗稱倉頡先師 、倉頡聖人、制字先師、制字先聖、右史倉聖人或倉頡至聖。传说生有“双瞳四目”。.

新!!: 二里頭文化和仓颉 · 查看更多 »

伊河

伊河,是中国黄河南岸洛水支流之一,发源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陶湾镇,流经嵩县、伊川,穿伊阙而入洛阳,东北向流至偃师与洛水汇合成伊洛河。伊河全长368公里,流域面积6100多平方公里。 Category:黃河支流 Category:河南河流.

新!!: 二里頭文化和伊河 · 查看更多 »

徐中舒

徐中舒(),安徽省懷寧縣(今安慶市)人,中國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 徐中舒1925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在王国维、梁启超指导下学习古文字学和先秦史,1926年毕业。曾先后在上海立达学园、复旦大学、暨南大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北京大学任教授、研究员,从1937年起在四川大学任教,1956年被评定为一级教授。1934年与容庚等共同发起成立考古学社。曾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中国考古学会顾问、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及顾问、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四川省博物馆馆长、四川大学历史学主任。代表作有《古诗十九首考》、《内阁档案之由来及其整理》、《耒耜考》、《再论小屯与仰韶》、《豳风说》、《试论周代田制及其社会性质》、《禹鼎的年代及其相关的问题》、《论《战国策》的编写及其有关苏秦诸问题》、《先秦史论稿》等,他的主要著作收录在《徐中舒历史论文选辑》(中华书局出版)。他晚年所主編的《漢語大字典》曾是收錄最多文字的中文字典;他所主编的《甲骨文字典》是至今最重要的甲骨文字典。 X X X徐 X Z.

新!!: 二里頭文化和徐中舒 · 查看更多 »

徐旭生

徐旭生(),名炳昶,以字行,笔名虚生,河南唐河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 徐旭生早年曾就读于河南公立旅京豫学堂,1911年毕业于京师译学馆。后考取公费留学生,1913年前往法国留学,进入巴黎大学学习哲学。1919年回到中国,任教于开封第一师范学校、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1921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讲授西洋哲学史。1926年出任北京大学教务长。1927年作为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团长,与瑞方团长斯文赫定率团前往中国西北地区进行考察。1929年起先后担任国立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院长、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校长。1933年他前往西安,组织成立陕西考古会,主持发掘了宝鸡斗鸡台。1937年出任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所长。1940年起任第二至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7年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旭生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一级研究员。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1976年1月逝世。.

新!!: 二里頭文化和徐旭生 · 查看更多 »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英文: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北师大,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前身为创办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与北京大学属同源学校,于1923年升格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成立的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是以基础文理学科,教育学,心理学为主要特色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同时也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曾培养出莫言、刘晓波等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数目位居中国大陆第一位。 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其学科综合实力位居中国高校前列。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成为首批拥有自主设置本科专业审批权的6所高校之一。学科点覆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12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综合性学科布局。根据中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2017年一级学科评估(第四轮)结果,北师大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戏剧与影视学、地理学6个一级学科获评A+,居中国第六位,2个一级学科获评A,7个一级学科获评A-。在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公司(QS)公布的2017/18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北师大排名第256位,在中国内地高校中排名第8位。。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进入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名单,11个学科进入中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位居中国第8位。.

新!!: 二里頭文化和北京师范大学 · 查看更多 »

嵩山

嵩山古名又称外方、嵩高、崇高,位于河南省中部,属伏牛山系,地处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的中岳。总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嵩山又分为少室山和太室山两部分,共72峰,最高峰连天峰高达1512米,峻极峰海拔1494米,古诗曰:“嵩高维岳,峻极于天”,中岳嵩山无论从自然地质还是文化遗存上,都堪称五岳之尊、万山之祖。 1982年,嵩山被中国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评选为“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5月8日,嵩山少林景区又被中国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嵩山是儒释道共处的圣地之一,不仅是中国道教圣地,汉传佛教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新儒教的诞生地。.

新!!: 二里頭文化和嵩山 · 查看更多 »

唐庄乡

唐庄乡可以指:.

新!!: 二里頭文化和唐庄乡 · 查看更多 »

商汤

汤,商朝的创建者(约公元前17世纪在位)。子姓,名履,今人多称商汤,又称武汤、天乙、成汤、成唐,商代金文和甲骨文称為唐、成、大乙(太乙),又称高祖乙,原商部落首领,与有莘氏通婚后,任贤臣伊尹和仲虺为左右相,以亳为前进据点,积极治国,准备灭夏朝。 当时夏朝,帝桀在位,夏朝国势渐衰,矛盾异常尖锐,汤乘机起兵,首先攻灭葛(今河南宁陵北)及十多小国和部落。接着又克韦(今河南滑县东南)、顾(今河南范县东南)、昆吾(今河南许昌东部)等小国。经过11次战役,使得夏王朝空前的孤立無援,又利用有娀氏的反叛,起兵于鸣条之战打敗夏桀王,一举灭夏。由于商汤以武力灭夏,打破君王永定的说法,因而史称“湯武革命”。汤建立商朝后,对内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民心,从而扩展了统治区域,影响远至黄河上游,氐、羌部落都来纳贡归服。 成汤在商代文字称为“唐”。在祭祀先祖时,殷商人也称呼成汤为“成”、“大(太)乙”。.

新!!: 二里頭文化和商汤 · 查看更多 »

商朝

商朝又称殷、殷商(约前1600年—前1046年),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这標誌着中國歷史進入了信史。商朝前期屡屡迁都,直至盘庚定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市),以后再沒有遷都,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或稱为殷、殷商。商代出现的甲骨文和金文(因多刻于青铜器上,亦称“铭文”)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有系統性的文字符号。中国传统历史学关于商朝的详细文獻记载資料多来自于其一千年后的记錄,主要有东周的《竹书纪年》和《尚书》,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国方面的观点大多认为: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朝代,是由原夏朝东方的諸侯國商部落首领商汤於鳴條之戰滅亡夏朝後建立的。其后经历17代30王的统治,末代君王帝辛於牧野之戰被从西方崛起的周人统治者周武王率领联军擊敗而亡。 商朝具有豐富的考古学發現,主要遗址有位于今日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和商城遗址,郑州的二里岗遗址,安阳的殷墟遗址等。在河北邢台市、邯郸市、河南信陽市、輝縣、新鄭市等許多地方還發現大量商朝文化遺產。 商朝自先商到晚商共14次遷都。其中只有安阳殷墟是盘庚以后诸王世的都城,学术界對此看法比较一致。安阳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後,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近代,在上古被普遍看作蛮荒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的炭河里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证明,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發達的文化。.

新!!: 二里頭文化和商朝 · 查看更多 »

C小調

C小調是一個於C音開始的音樂的小調,組成的音有C、D、降E、F、G、降A、降B及C(和聲小調)。C小調是一個有三個降號的調。 它的相對大調是降E大調,並行大調是C大調。 Category:調.

新!!: 二里頭文化和C小調 · 查看更多 »

玉是一類礦石的泛稱,通常指的硬玉(翡翠)和軟玉,其中軟玉通常是指角閃石類的閃玉。 玉在中華文化非常流行,認為有去凶、避邪、擋煞的作用,因此在古代常做成象徵身分的禮器與裝飾,在現代除了裝飾之外亦常當作平安符般隨身配戴。.

新!!: 二里頭文化和玉 · 查看更多 »

王城岗及阳城遗址

王城岗及阳城遗址位于中国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告成村西北五渡河与颍水交汇处的土岗上,是一处以龙山文化中晚期为遗存为主并兼有新石器时代早期裴李岗文化、商周遗存的古文化遗址。 城址位于岗坡上,面积超过1公顷。东西两城并列,东城的西墙即西城的东墙,西城所在地势高于东城。东城现存南城墙西段30米和西城墙南段65米。其形制为内角凹弧形,外角呈凸圆形,向外突出2米。东城为王城岗龙山文化二期。西城保存较好,四面的城墙轮廓清晰。南墙82.4米,西墙92米,北墙西段现长29米,东墙南段现长65米。西南墙角为90°,西北城角为89°,其形制及年代与东墙相近。现已在城址内发掘夯土坑13座。奠基坑10余座、灰坑100多个。同时出土了大量文物。 阳城遗址为东周遗址,位于告成村北,为南北长方形,南北长1700-1900米,东西宽约700米,总面积约200多公顷。城垣依河而建,北高南低,除北面现存完好外,其余三面今已毁坏,经考古发掘已出土不少文物。.

新!!: 二里頭文化和王城岗及阳城遗址 · 查看更多 »

王玉哲

王玉哲(),字维商,河北衡水深县人。先秦史专家。1936年考入北京大学,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3年北大文科研究所硕士。曾受聘于华中大学,湖南大学等,50年代以后一直执教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弟子中不乏专家学者,如朱凤翰等。 王玉哲是中国著名的先秦史学家,主要著作有《中国上古史纲》、《中国断代史系列-中华远古史》、《古史集林》等。 W W Y.

新!!: 二里頭文化和王玉哲 · 查看更多 »

王湾遗址

王湾遗址是河南省洛阳市西部王湾村以北、涧河南岸台地上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层的厚度达3米左右,可划分为3个阶段,王湾一期文化发现灰坑8个,属仰韶文化;王湾二期文化发现灰坑85个,属河南龙山文化;王湾三期文化发现灰坑78个,属于从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的类型。王湾遗址证明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之间的承袭关系,因而在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上具有重要地位。.

新!!: 二里頭文化和王湾遗址 · 查看更多 »

灰陶

陶是在高温的还原气氛中烧制,并在陶器表面吸附碳粉而成。需要精制土胎、高温窑炉和长时间的烧制等条件,因此可以代表当时较高的技术水平。老官台文化(公元前4500年左右)中发现了灰陶。。春秋时代出现了在灰陶的器表以红、白、黑等颜料绘画或刻入纹样的加彩灰陶。秦始皇兵马俑也属于加彩灰陶。.

新!!: 二里頭文化和灰陶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编磬.

新!!: 二里頭文化和磬 · 查看更多 »

祭祀

祭或祭祀,从内容上包括场地、仪式、祭文(祝禱詞)、祭品(Sacrifice)等内容:.

新!!: 二里頭文化和祭祀 · 查看更多 »

红陶

红陶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红陶是在氧化性气氛的窑中,以950℃烧制。.

新!!: 二里頭文化和红陶 · 查看更多 »

绿松石

绿松石,又称松石,也被稱為突厥玉(法文與turquoise)、土耳其石、土耳其玉是一种水合铜铝磷酸盐矿物,属于磷酸盐矿物。分子结构式:CuAl6(4)4(OH)8·4O。一般是由水流沉淀生成,颜色从蓝、绿色到浅绿、浅黄色,硬度则差异较大。其中以蓝色的最为贵重,可作昂贵的首饰装饰。蓝色和蓝绿色翠绿等纯正色彩而且结构致密的,都可作为高级艺术雕刻的材料。绿松石因其美丽的色泽和瑰丽的花纹,成为东方、西方共同喜爱的宝石。在西方绿松石还是现代诞生石中代表十二月的诞生石,象征着成功与必胜。.

新!!: 二里頭文化和绿松石 · 查看更多 »

翟镇 (偃师市)

翟镇,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新!!: 二里頭文化和翟镇 (偃师市) · 查看更多 »

翦伯赞

翦伯赞(),名象时,字伯赞,以字行,维吾尔族,湖南省桃源县枫树乡回维村人,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52年至1968年)、历史系主任。中国著名馬克思主義历史学家,与范文澜一起系统地应用马克思主义方法,重新解释了中国历史,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曾参与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在历史学家吕振羽等人影响下,开始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社会和历史问题。五四运动以后被称为史学界的“马列五老”之一,与郭沫若、吕振羽、侯外庐、范文澜并称为当时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

新!!: 二里頭文化和翦伯赞 · 查看更多 »

爵是中国傳統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从出土的形制来看,前有流(倾酒的流槽),后有尾,中有杯,一侧有鋬,下有三足,杯口有二柱。爵同时又是饮器的通称。爵在商代和的西周青铜礼器的考古发现中是相当常见的。《博古图》对于爵的使用曾经有过归纳:「爵于彝器是为至微,然而礼天地、交鬼神、和宾客以及冠、昏、丧、祭、朝聘、乡射,无所不用,则其为设施也至广矣。」 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文化的铜爵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容器,也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青铜酒器。.

新!!: 二里頭文化和爵 · 查看更多 »

,或稱屋瓦、瓦片,為屋頂上加蓋片狀物的建築風格,通常搭配尖斜式屋頂,常見於亞洲和歐洲。.

新!!: 二里頭文化和瓦 · 查看更多 »

甲骨文

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辭、或龜甲獸骨文,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種載體,但大部分还没有被释读出来。 商代文字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西周文字,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現代成熟的今文字或說楷書即由商代文字漸漸演變而來。除了甲骨文,商代文字也包括商代金文,是通常比甲骨文更正式的書體。 一般認為,晚清官員、金石學家王懿榮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從來自河南安陽的甲骨上發現了甲骨文。安陽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國都遺址“殷墟”的所在地。百餘年來,當地通過考古發掘及其他途徑出土的甲骨已超過十萬塊。此外,在河南、陝西其他地區也有甲骨文出現,年代從商晚期(约前1300年)延續到春秋。 甲骨文的發現,促進了各國學者對中國上古史和古文字學等領域的深入研究,并開創了一門嶄新學科——甲骨學。 2006年時,有考古學者、古文學者指出,陶文可與甲骨文同爭中國及東亞最早文字。.

新!!: 二里頭文化和甲骨文 · 查看更多 »

盘庚

庚,中國商朝中后期君主。子姓,名旬。汤之九代孙,帝祖丁之子,帝阳甲之弟,《太平御覽》引《史記》稱其在位28年。夏商周断代工程把盘庚時期定在前1300年左右。.

新!!: 二里頭文化和盘庚 · 查看更多 »

登封市

登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郑州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登封之名由武周女皇帝武则天所封。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地处嵩山南麓,东北临省会郑州,西北靠古都洛阳。辖域东西长约56公里,南北宽约35公里,面积1220平方公里。全市辖3个街道、8个镇、5个乡。人口65.52万人。母语是中原官话河南方言。 登封市不仅境内的文物及古遗址遗迹不胜枚举,而且是少林功夫源起地少林寺的所在地,是中国著名的“文物之乡”和“武术之乡”。近年又相继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少林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嵩山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新!!: 二里頭文化和登封市 · 查看更多 »

音分

音分(英语:cent)是一个用于度量音程的对数标度单位。在十二平均律中,將一個八度音程分為12個半音。每一个半音的音程(相当于相邻钢琴键间的音程)等于100音分。音分通常用於度量极小的音程,或是用于对比不同调律系统中可比音程的大小差异。然而事實上,若是兩個相鄰音符間的音程只有相差1音分時,由於差距极为微小,人耳很难辨別。.

新!!: 二里頭文化和音分 · 查看更多 »

蟾蜍

蟾蜍俗称癞蛤蟆,是無尾目下的一類动物,大部分蟾蜍耳后有毒腺,分泌毒性分泌物,可以制作中药“蟾酥”蟾蜍自然脱落的表衣膜即是中药材蟾衣。 蟾蜍科的动物大约有250种,分布在除了澳大利亚和马达加斯加岛等海岛以外的全世界各地,目前澳大利亚也引入了蟾蜍。虽然大部分蟾类生活在陆地上,栖身地洞内,但也有必须生活在水中或树上的蟾类。墨西哥的异舌蟾以蚂蚁為食。.

新!!: 二里頭文化和蟾蜍 · 查看更多 »

青铜

青铜是纯銅(紫銅)加入鋅與鎳以外的金屬所產生的合金,如加入錫、鉛或鋁的銅合金,古时青铜器埋在土里后颜色因氧化而青灰,故命名为青铜。与纯铜(红铜)相比,青铜强度高且熔点低(25%的锡冶炼青铜,熔点就会降低到800℃。纯铜(红铜)的熔点为1083℃)。青铜的铸造性好,耐磨且化学性质稳定。.

新!!: 二里頭文化和青铜 · 查看更多 »

青铜器

青铜器是由青铜(多為铜和锡、铅的合金,其中锡和铅的成分都必须大于2%。另有十多種配方)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已经有了青铜铸品,但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目前所知大约是在夏代,即公元前21世纪。.

新!!: 二里頭文化和青铜器 · 查看更多 »

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Bronze Age),又称青铜器时代、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 青铜是红铜和锡或鉛的合金,因为其氧化物颜色青灰,故名青铜。由于青铜的熔点比较低,约为800℃;而硬度高,为铜或锡的2倍多,所以容易融化和铸造成型。青铜时代初期,青铜器具比重较小,甚或以石器为主,进入中后期,比重逐步增加。自有了青铜器和随之的增加,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物质生活条件也渐渐丰富。青铜铸造术的发明,与石器时代相比,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青銅時代是在三時代系統中的第二時期,三時代系統是丹麥考古學家克里斯蒂安·于恩森·汤姆森在1836年時所提出,共分為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與鐵器時代。 青銅時代的特色是青銅的廣泛使用,即利用銅與錫、鉛、銻或砷的合金製作工具和武器。.

新!!: 二里頭文化和青铜时代 · 查看更多 »

觚(音“孤”)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用于承酒的礼器,盛行于商晚期和西周,材質爲青銅。銅膽插花韻自饒 略談花尊、花觚與內膽,廖寶秀,故宮文物月刊,國立故宮博物院,380期圈足,敞口,长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形似尊。有圓胴和方胴、出戟和無出戟等之分。宋和明清時期所製者則多爲瓷質。 春秋時期,觚的造型已發生變化,與商、西周不同。孔子對此感歎道:「觚不觚,觚哉!觚哉!」 宋代的繪畫上已出現將觚作爲花器的使用方式。明代、清代將之稱爲「花觚」。清代有仿製古青銅器的花觚。.

新!!: 二里頭文化和觚 · 查看更多 »

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创刊于1941年5月16日,是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政治理论刊物。现在发行的《解放日报》於1949年5月28日于上海创刊,是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隶属上海报业集团。日发行量55万份,在全国各省级党委机关报发行数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南方日报》。.

新!!: 二里頭文化和解放日报 · 查看更多 »

語素

在語素構詞學裡,語素(Morpheme)(或翻譯成「義基」)是最小的語法單位,是最小的語音語義結合體。 在口語形式語言中,語素是由「音位」這一種能區別的最小聲音單位所組成的,而在文字形式語言中,語素則是由「字位」所組成的。因為漢語是一字一音,所以可按照音位的個數,區分成單音節語素、雙音節語素、多音節語素和非音節語素。 語素和詞不同,有許多的語素不能夠單獨地構成詞。依據是否可單獨成詞,語素可分為自由語素和不自由語素。;英語範例:unbreakable這個字有三個語素:un-(不自由語素)、break(自由語素)、-able(不自由語素).

新!!: 二里頭文化和語素 · 查看更多 »

鬹(汉语拼音:guī),出現於新石器时期的中國,是一個陶制的炊事用具,用三只腳承托。按《说文》中的的釋義是鬶,三足釜也,有柄喙。而清朝段玉裁所著《說文解字注》的釋義則是有柄可持,有喙可写物。 File:Dawenkou Gui Dazhucun.jpg|大汶口文化陶鬹 File:Red Pottery Gui.jpg|龙山文化红陶鬹 Category:陶器.

新!!: 二里頭文化和鬹 · 查看更多 »

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hieroglyph),是一类古埃及书写系统中的字体。这类语标文件通常是具有象形特征,用于书写记录事件。 新柏拉图派哲学中,特别是在文艺复兴时期,象形文字也被视为神秘思想的艺术表现形式;很多新柏拉图派也因此相信象形文字具备神秘性。不像英语,象形文字其发音与内容具备一致性。通常只有法老等具有高级身份的人们能够阅读和书写象形文字。.

新!!: 二里頭文化和象形文字 · 查看更多 »

黑陶

黑陶是山东龙山文化中最著名,最典型的陶器,它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1931年在山东省龙山镇首次被发现。黑陶是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又一制陶高峰,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黑陶以黄河古道淤积的天然黄胶泥为主要原料,在高温室(1050℃)中,采用渗炭传统工艺(还原性炉气)烧制而成。 现今,黑陶作为艺术品为人们所接受。在技术方面,如今的黑陶制品日趋精细。造型方面,更多样化。在现今的黑陶艺术界,如的作品已经突破历史,以古老的艺术形式展现出独特的现代美感。.

新!!: 二里頭文化和黑陶 · 查看更多 »

黄帝

帝,遠古時期中国神話人物,為《史记》中的五帝之首。神话传說其父亲少典为有熊国君,黄帝本姓公孙,因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长居姬水,后改姬姓,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又称有熊氏。中國歷代皇帝多為黄帝設廟祭陵等來取得象徵的統治正當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性人物,被称为中華民族的祖先。根據山海经大荒西經記載,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始均傳說為拓跋鮮卑的早期首領,在魏书中有明確記載。另外根據大荒北經,黃帝生苗龍,苗龍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為犬戎,肉食。因此北狄和犬戎皆為黃帝之後。 黄帝和炎帝並列的說法例如炎黃後裔、炎黄子孙也成為了漢人以至清朝以后全體中國人自称的說法之一。神話中的炎帝及黃帝可能為遠古部落聯盟共主。根據《山海經》,炎帝在阪泉之战敗給黃帝而後蚩尤糾集炎帝的部屬再於涿鹿之戰敗給黃帝。.

新!!: 二里頭文化和黄帝 · 查看更多 »

齊家文化

齊家文化是位於相當現今中國甘肅為中心的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其名稱來自於其主要遺址齊家坪遺址,1923年由考古學家安特生所發現。.

新!!: 二里頭文化和齊家文化 · 查看更多 »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之一,又名「黑陶文化」。1928年因山东省济南章丘市龙山镇城子崖遗址的发掘,被人们发现;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包括河南禹州的瓦店遗址。.

新!!: 二里頭文化和龙山文化 · 查看更多 »

运城市

运城市,古称河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西省西南端,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全市辖1区2市10县、133个乡镇街道、3338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504.6万,其中城镇人口171.0万人,乡村人口333.6万。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新!!: 二里頭文化和运城市 · 查看更多 »

范文澜

范文瀾(),字仲澐,中国历史学家。浙江绍兴人。.

新!!: 二里頭文化和范文澜 · 查看更多 »

邹衡

邹衡(),生于湖南澧县,中国历史学及考古学家,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自1956年起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及考古系任教。研究专业为夏商周考古及新石器时代考古。.

新!!: 二里頭文化和邹衡 · 查看更多 »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為中國新石器文化之一,分布地點在長江下游的太湖地區,其中心在浙江省杭州市良渚遗址。1936年發現的該文化遺址,於1959年依照考古慣例按發現地點良渚命名,是為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同马家浜文化、马桥文化一样,其考古地点分布于太湖周围地区。.

新!!: 二里頭文化和良渚文化 · 查看更多 »

陶寺遺址

陶寺遺址是中國山西省襄汾縣一個龍山文化時期,面積至少達56萬平方米的考古遺址,該遺址於50年代出土,並於2001年確定中期城址,並出土了宮殿、王陵、城牆、貴族墓園與住宅、宗教禮拜場所,以及懷疑是世上最古老天象台,及中國最早文字的遺存。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 二里頭文化和陶寺遺址 · 查看更多 »

陶符

#重定向 陶文.

新!!: 二里頭文化和陶符 · 查看更多 »

陶文

陶文,又稱陶符、陶纹,為古人在陶器上刻画的文字或符号,较有名的如半坡陶符、丁公陶文、高邮陶文等。 2006年時,有考古學者、古文學者指出,陶文可與甲骨文同爭中國及東亞最早文字,陶文歷史在夏朝之前,為西元前2,500年,距今4,500年,比商朝中期的甲骨文(西元前1,300年,距今3,300年)早約1,200年。 陶文有两种:第一种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原始文字”,虽然目前还不能确认这些文字具体是什么含义,但已具有一种“标记”和“表号”的性质,被认为是汉字的最早雏形;第二种是战国时代陶器上的文字,一般只有几个字,大多是印文,内容为人名、官名、地名、督造者名,吉祥语和年月等。 目前由于发现数量尚不夠多、暂时无法破译、比较零散等原因,目前未可断言其是否符合「文字定義」。.

新!!: 二里頭文化和陶文 · 查看更多 »

陕县

#重定向 陕州区.

新!!: 二里頭文化和陕县 · 查看更多 »

枣阳市

枣阳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的縣級市。由地级襄阳市代管。.

新!!: 二里頭文化和枣阳市 · 查看更多 »

树轮年代学

树轮年代学,又称“树木年轮学”、“树轮学”(Dendrochronology,源自δένδρον,树木;χρόνος,时间;-λογία,学科)是一种通过对树木年轮进行科学分析而测定年代的方法。这门学科是20世纪上半叶由亚利桑那大学教授,树轮研究实验室的创办人发展起来的。在考古学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 Category:考古学 Category:保存與修復.

新!!: 二里頭文化和树轮年代学 · 查看更多 »

殷可以指:.

新!!: 二里頭文化和殷 · 查看更多 »

殷墟

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年代约为公元前14世纪末至前11世纪中叶,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殷都区小屯村周围,由殷墟王陵遗址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共同组成。20世纪初,因盗掘甲骨而发现,1928年正式开始考古发掘。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1961年,殷墟成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13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 二里頭文化和殷墟 · 查看更多 »

江西教育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的一家教育类出版机构,成立于1985年,社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抚河北路291号,隶属江西省出版总社。.

新!!: 二里頭文化和江西教育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汝州市

汝州市,是中国河南省下辖的一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区,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屬平顶山市西北的縣級市。辖境南与宝丰、鲁山县接壤,西临汝阳县,北与伊川县与登封市毗邻,东连禹州市与郏县。面积1,573平方公里,人口95.67万人(2009年)。汝州市辖5个街道、4个镇、11个乡,市政府驻煤山街道。.

新!!: 二里頭文化和汝州市 · 查看更多 »

汾河

汾河,也称汾水,山西人称为“母亲河”,是黄河的僅次於渭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源于中國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管涔山,经太原市南流到新绛县折向西,由运城市的河津市汇入黄河。全長,流域面積。 汾河流域覆蓋山西中部,上游穿行山地、黄土丘陵中,中游经太原盆地,介休市以下变窄,过灵石峡进入临汾盆地,下游河谷开阔。四周为山脉环绕。由河源至太原市上兰村为上游,穿行山地,水土流失严重,是洪水、泥沙的主要来源。上兰村至洪洞县石滩村为中游,河出山谷,经太原市入晋中平原,有潇河、文峪河两大支流注入。坡降变缓,泥沙淤积严重。这段河床旧时很不稳定,往往泛滥成灾,但也是流域内最富庶地区。 汾河冲击许多谷地,一些重要城市处于汾河谷地中,如太原、临汾、灵石等。這條河本來是條大河,水量充盈,肥鱼行舟。後來由於1958年汾河水库的建造和1980年代之後激增的工業、農業需求而逐渐水量稀少。.

新!!: 二里頭文化和汾河 · 查看更多 »

汉字

漢字,在中國亦称中文字、国字、唐字、方塊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指示会意文字--体系,也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並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Defrancis (1990); 蔣為文 (2005), (2007)",為中國上古時代的汉族先民所發明創製,其字體也歷經過長久改進及演變。目前确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春秋戰國與秦朝的籀文、小篆,發展至漢朝隸變,產生隶书、草书以及楷书(以及衍生的行书),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準——正楷,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在古文中只稱「字」,為與少數民族文字區別而稱「漢字」,指漢人使用的文字,後者稱法在近代才開始通用,為日文借詞。 作為華語的書寫文字,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相较而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字都早已消亡,所以有學者認為漢字是維繫中國南北長期處於統一狀態的關鍵元素之一,亦有學者將漢字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現時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均為實務上的官方文字。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通用文字,在20世紀前都是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和日本等國家的書面規範文字。除了漢語之外,古代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製漢字。 現代漢語漢字大致分成中文字與簡體字兩個體系,前者主要用於香港、澳門以及臺灣,而後者由中国大陆制定使用,并为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亚等國家采用。非漢語体系中,日本对部分汉字进行了简化、称为新字体,韓國也製定了官方的朝鮮漢字使用規範;而歷史上曾使用過漢字的越南、北韓、蒙古等國,漢字現今已不再具有官方規範地位。 華语及簡化汉字是聯合國的六個工作語言之一。.

新!!: 二里頭文化和汉字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二里頭文化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河南龙山文化

河南龙山文化是指河南省境内的龙山文化,按照当今地理政区范围划分考古文化的名称。虽然这种做法并不科学,但因龙山文化覆盖面积大、跨越年代广、文化内涵丰富、内部类型的分歧争议较多,这种中立性的称呼还是一直被考古学界采用。河南龙山文化的时代处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的晚期。河南龙山文化是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发展。 属于河南龙山文化的代表遗址有洛阳王湾(王湾类型)、临汝煤山(煤山类型)、登封王城岗、陕县三里桥 、永城王油坊、淅川下王岗、安阳后冈等。可以按照在河南省内的位置分成豫西、豫中、豫东、豫北、豫南五类。其中豫北、豫东类型与冀南河北龙山文化和鲁西山东龙山文化相似,豫西、豫中与晋中、晋南的山西龙山文化相似。在河南地区发现的陶鬶、磨光黑陶折腹盆、罐形杯、鬼脸足鼎等器物,都显示出受山东龙山文化的影响;而河南龙山文化的某些因素譬如方格纹、绳纹等装饰纹样,同样也被山东龙山文化所吸收。 河南省北半部处于黄河流域,历史上屡历洪水灾难,在龙山文化晚期,黄河泛滥,洪水对下游的影响比中游要大,豫北、豫东河南龙山文化以及山东龙山文化等下游文化在这个时期出现文明退化现象,城郭规模缩减,制陶技术退化。而黄河中游的豫西、豫中河南龙山文化以及晋中、晋南山西龙山文化转变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王湾类型和煤山类型,其Ⅱ、Ⅲ期类型被认为是二里头文化的雏形,因此被王玉哲、晁福林等学者归入夏文化中。.

新!!: 二里頭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 · 查看更多 »

洛达庙遗址

洛达庙遗址是1956年发掘于河南省郑州市洛达庙的夏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较多,具有独立的文化面貌。 由于与二里岗文化有共同因素,而且相对于年代来说晚于河南龙山文化又早于二里头文化,所以这个遗址发掘后也被作为探讨夏文化的对象,并将同类考古文化命名为洛达庙类型文化。 Category:郑州考古遗址 Category:夏朝 Category:河南新石器时代遗址.

新!!: 二里頭文化和洛达庙遗址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 二里頭文化和洛阳市 · 查看更多 »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時代(Neolithic),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磨製石器和製作陶器為主,大約從1萬年前開始,結束時間從距今7400多年至2200多年不等。不過,在有些地區,如中美洲,在西元後仍停在新石器时代,不過仍出現高度文明,如馬雅文化。 新石器時代結束後,人類進入銅器時代(金屬器時代的最早期),也開始進入信史時代。.

新!!: 二里頭文化和新石器时代 · 查看更多 »

新浪

新浪()是中国门户网站公司,一家服务中国大陆及全球华人社群的中文网络内容服务提供商。新浪與腾讯、搜狐和网易並稱中国四大门户网站。新浪在全球范围内注册用户超过6亿,日浏览量超过12亿次。新浪旗下的新浪微博更是著名的微博客服務網站。 新浪由原四通利方公司和华渊资讯公司于1998年11月30日合并而成。新浪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88号金茂大厦37楼。.

新!!: 二里頭文化和新浪 · 查看更多 »

文字

原始文字是人类用来紀錄特定事物、簡化圖像而成的書寫符號。文字在发展早期都是图画形式的,有些是以形表意,有些是以形表音,其中有表意文字(象形文字,即以形表意的文字),與語音無甚關係,中國文字便是從此漸次演變而成。有些中文字可以從表面、部首、字旁看到一些聯繫旁通的字義。而這些特色是拼音文字所沒有的。所以古代中國文字在不同的語系區域是擁有不同發音的,即方言的存在。漢朝已經被鄰近的族群借用其文字用作為書寫紀錄。一般认为,文字是文明社会的标志。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文字是在阶级社会出現后产生的。 有些文字是以形表音的图画文字,其后歷經不同演變,部分發展成语言的符号系统,後亦可用來紀錄人生經驗與見聞。 以形表音的图画文字经过不断的发展,從古埃及文、羅馬文字、及拉丁文字則发展到后期都成为語音符號,即外文的字母,不同的外文字母合併成一個外國文字。由於不同字母分別付予一個音,不同的字母合併成切音(混音),形成音節,合併不合的音節,成為了记录语音的表音文字。.

新!!: 二里頭文化和文字 · 查看更多 »

放射性碳定年法

放射性碳定年法(Radiocarbon dating),又稱碳測年(carbon dating)、碳十四定年法(carbon-14 dating),是利用自然存在的碳-14同位素的放射性定年法,用以确定原先存活的动物和植物的年龄的一种方法,可測定早至五萬年前含碳有機物質(也可以來測無機物質,只是大部分不會)的年代。對於考古學與晚第四紀地質研究来讲,這是一個準確的定年法技術。.

新!!: 二里頭文化和放射性碳定年法 · 查看更多 »

晁福林

晁福林()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教授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学系教授,也是中国国务院历史学科评议组的成员,专门研究中国上古历史(三代、先秦历史),以社会历史的角度进行研究。著有《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先秦民俗史》、《先秦社会形态研究》、《先秦社会思想研究》等书籍。他提出中国原始氏族公社制过渡到氏族封建制、宗法封建制、地主封建制的观点得到考古学和史学界的广泛认同,是最早提出中国上古没有进入奴隶社会观点的一位学者,属于中国上古历史学界“无奴派”的五大专家之一,(其余四位分别是:黄现璠、张广志、胡钟达、沈长云)。1965年,他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取得本科学位,1982年在赵光贤先生的指导下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得硕士学位,其后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新!!: 二里頭文化和晁福林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二里头文化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