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九龍東選區和前綫 (1996年)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九龍東選區和前綫 (1996年)之间的区别

九龍東選區 vs. 前綫 (1996年)

九龍東選區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的選區之一,範圍為九龍半島東半部地域,包括黃大仙區及觀塘區。. 前綫(英文:The Frontier)是一個香港政治組織,成立於1996年8月26日,於2008年11月一次會員大會通過和民主黨合併。.

之间九龍東選區和前綫 (1996年)相似

九龍東選區和前綫 (1996年)有(在联盟百科)14共同点: 劉千石司徒華人民力量廖成利公民黨 (香港)社會民主連線馮檢基觀塘區黃大仙區鄭經翰陶君行民主黨 (香港)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劉千石

劉千石(Lau Chin-shek,),人稱「阿石」,生於廣東廣州,籍貫廣東順德,前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職工會聯盟(職工盟)創會主席及前會長。.

九龍東選區和劉千石 · 前綫 (1996年)和劉千石 · 查看更多 »

司徒華

司徒華(Szeto Wah;),暱稱「華叔」,生於香港,祖籍廣東開平,已故前香港民主黨黨鞭及支聯會主席,被喻為香港民主派元老及精神領袖。司徒華曾經為教師,繼而為小學校長,執教四十年。自1970年代參加社會運動,於1973年出任教師工會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首任會長。1978年於九龍城發起反校長貪污的金禧事件而奠定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的地位。1985年晉身香港立法局教育界功能組別議員,同年,獲北京政府委任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 1989年中国大陆学生运动(六四事件)爆發,司徒華成立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支聯會),后因不滿中共血腥鎮壓民運,司徒華與李柱銘一起退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并參與成立香港民主同盟(民主黨前身),領導推動香港民主政制改革。不少香港人普遍認同他是最早為香港爭取民主的人。 2011年1月2日,推動民主運動多年的司徒華去世,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在其發表的悼詞中,讚揚他一生熱愛中國及香港,致力推動民主發展。.

九龍東選區和司徒華 · 前綫 (1996年)和司徒華 · 查看更多 »

人民力量

人民力量(People Power),簡稱人力,是香港的一個激進民主派政黨,成立時有近200多名前社會民主連線退黨成員,當中包括前香港立法會議员陳偉業、黃毓民現任主席為現任立法會議員陳志全。成立之初的目標是不滿民主黨和民協等政黨支持2012政改方案,發動「票債票償」運動。 2016年,人民力量與社會民主連線組成進步民主連線出選立法會,最終僅社民連梁國雄及人力陳志全在立法會保住新界東兩個議席,其餘全部落選,其中在九龍東及香港島皆落選。.

九龍東選區和人民力量 · 人民力量和前綫 (1996年) · 查看更多 »

廖成利

廖成利(Bruce Liu Sing-lee,),綽號老虎仔,香港律師,九龍城(啟德)前區議員,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主席 ,1985年起在居住的黃大仙橫頭磡新區當選區議員,直至1999年被民建聯對手擊敗;2002年參選九龍城區議會啟德選區補選並當選,其後於2003年和2007年的區議會選舉於同區連任。1995年立法局選舉擊敗民建聯主席曾鈺成當選成為議員,1997年擔任臨時立法會議員,及後曾多次出選立法會選舉但均敗北,例如.

九龍東選區和廖成利 · 前綫 (1996年)和廖成利 · 查看更多 »

公民黨 (香港)

公民黨(Civic Party)是香港民主派的第二大政黨,其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其成立於2006年3月19日,現時是香港立法會第四大黨。 現任主席為前公民黨黨魁、資深大律師梁家傑。黨魁則是新界東民選立法會議員、大律師楊岳橋,內務副主席為香港明愛九龍社區中心擔任督導主任的註冊社工賴仁彪,外務副主席為香港島民選立法會議員、大律師陳淑莊,秘書長為前東區區議員陳啟遠,副秘書長則是北角丹拿選區民選議員鄭達鴻。.

九龍東選區和公民黨 (香港) · 公民黨 (香港)和前綫 (1996年) · 查看更多 »

社會民主連線

會民主連線(League of Social Democrats),簡稱社民連(LSD),是一個主張「民主制憲」的泛民主派政党,由議員、社運人士,以及基層市民等組成,自稱為「基層主導、民主企硬,旗幟鮮明的反對派」。 社民連現任主席為吳文遠。自2011年起,梁國雄一直是該黨唯一的立法會議員。 在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社民連取三席,一度成為泛民主派第三大黨。其後,社民連立法會議員進行議會抗爭,惟多次被拾違反議事規則而被逐出議事廳。 2010年,社民連發起「五區公投」,此黨三位立法會議員,黃毓民、梁國雄、陳偉業聯同兩位公民黨議員梁家傑及陳淑莊於2010年1月26日集體辭職,其後參加補選並再次當選重返立法會,惟投票率只得17.1%,宣告公投無效。 2011年1月,社民連分裂,黃毓民、陳偉業與部分黨員退黨,另組人民力量,社民連實力因而遭到削弱。 2016年,因應本土派崛起削弱原激進民主派之支持票源,社民連與人民力量組成進步民主連線,派出六人參選,最終只有新界東的梁國雄及陳志全成功連任,社民連參選新界西、新界東及九龍西,其中於九龍西(社民連)及香港島(人力)皆低票落選。.

九龍東選區和社會民主連線 · 前綫 (1996年)和社會民主連線 · 查看更多 »

馮檢基

馮檢基(Frederick Fung Kin-kee,,自稱政壇李克勤),香港立法會前議員,政治人物,生於香港,籍貫廣東東莞。1970年代開始活躍於學運,社運及居民運動,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簡稱「民協」)創會會員,曾任深水埗區議員和泛民飯盒會召集人,他亦從1983年至1995年期間擔任市政局議員。他是香港泛民主派的一員。馮檢基在1988年首度成為深水埗區議員,1991年首度成為立法局議員。香港回歸後,歷任臨時立法會議員、立法會議員。2016年落選後,拒絕回應新旧交替的潮流,堅持參加2018年補選,备受批評。.

九龍東選區和馮檢基 · 前綫 (1996年)和馮檢基 · 查看更多 »

觀塘區

觀塘區(Kwun Tong District)是香港九龍東十八個行政區域之一,東面以魔鬼山及安達臣道與西貢區為界,西北以飛鵝山、象山與黃大仙區為界,西面以啟福道與九龍城區為界。面積達1,130公頃。根據2016年香港中期人口統計,觀塘區的人口為648,541人,為香港人口第二多的行政區。觀塘區亦為九龍半島面積最大之行政區。但與此同時,觀塘的貧窮率及貧窮人口均為全香港最高,共有16.1萬貧窮人口,高達10.4萬人活於貧窮線下。.

九龍東選區和觀塘區 · 前綫 (1996年)和觀塘區 · 查看更多 »

黃大仙區

黃大仙區(Wong Tai Si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中的一個行政區,位於香港九龍半島東北部,面積為926公頃,以轄內有赤松黃大仙祠得名。截至2016年中,黃大仙區人口為425,235人。黃大仙區亦是全香港唯一沒有海岸線的區份;其東面以飛鵝山、象山與西貢區為界,以清水灣道與觀塘區為界,西面則沿聯合道(東頭邨道與竹園道之間)、竹園道(廣播道、聯合道與橫跨龍翔道天橋之間)與九龍城區的九龍塘、九龍城為界,南接太子道東、東頭村道(東正道與聯合道之間)、東正道與九龍城區啟德和九龍城為界,北以沙田坳道(法藏寺以北大約750米至飛鵝山道之間一段沙田坳道屬沙田區,道路以南屬黃大仙區)、竹園北邨、翠竹花園以北獅子山(獅子山山頂屬沙田區,山頂以南屬黃大仙區)與沙田區為界。.

九龍東選區和黃大仙區 · 前綫 (1996年)和黃大仙區 · 查看更多 »

鄭經翰

鄭經翰,FHKIE(原名:鄭永福,),出生於香港,祖籍廣東潮州,人稱「鄭大班」,曾擔任電台政論節目主持,被稱為“十點前特首”,因為在特首上班前,鄭經翰透過他的政論節目《風波裏的茶杯》,討論非典型肺炎的局勢。亦曾任出版公司創辦人。香港數碼廣播有限公司創辦人。當過香港立法會議員,擔任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主席。於2004年阻撓領匯上市。在2010年,他獲頒金紫荊星章。他亦是香港工程師學會資深會員,曾擔任航空分部主席。鄭經翰畢業於福榮街官立小學以及九龍工業學校。.

九龍東選區和鄭經翰 · 前綫 (1996年)和鄭經翰 · 查看更多 »

陶君行

陶君行(To Kwan Hang Andrew,, 前社民連主席;前香港黃大仙區區議員,曾任香港民主同盟(民主黨的前身)中央委員及「前綫」秘書長,1989年始擔任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支聯會)常委,2005年籌組領匯監察,並獲選為主席,有美國會計師資格。曾為網絡電台香港人民廣播電台節目風波裡的龍門陣及波政不分、網絡電台MyRadio譚志強頻道及足球頻道節目主持。 現為花生台大君伐、黨國笑談及怒抄花生節目主持。其妻子為民間人權陣線前任召集人、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幹事孔令瑜。.

九龍東選區和陶君行 · 前綫 (1996年)和陶君行 · 查看更多 »

民主黨 (香港)

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是香港民主派的第一大政黨,其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現時,其為立法會第二大政黨,現任黨主席為胡志偉。.

九龍東選區和民主黨 (香港) · 前綫 (1996年)和民主黨 (香港) · 查看更多 »

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於2004年9月12日舉行,投票人數達1,784,131人;投票率為55.64%,打破1998年53.29%的紀錄(2016年投票率為58.28%,打破本屆創下的紀錄)。是次四年一度的選舉重選立法會60個議席。6個選舉委員會代表議席取消,地方選區則增加6席至30席,另外30席由功能組別產生。 是次立法會選舉比以往有爭議,最後在七一效應下泛民主派地方選區取得18席,但民主黨議席減少,失去立法會第一大黨的地位,惟憑籍功能組別,建制派仍佔多數議席。.

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和九龍東選區 · 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和前綫 (1996年) · 查看更多 »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是計劃於2012年所實施的香港政治制度改革,當中包括修改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 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釋法確定了修改程序須走「五部曲」。香港特區政府於2007年發表《政制發展綠皮書》即為「首部曲」拉開序幕,經歷走完「行政長官提交報告」(首部曲)及「全國人大常委會確定」(次部曲)這兩項程序後,在2010年4月14日提出《二零一二年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產生辦法建議方案》,當中不少地方均參照2005年被否決的政改方案。 在此建議方案中,有關修正《基本法》附件一行政長官產生辦法及修正《基本法》附件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部份,亦即:.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九龍東選區 ·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前綫 (1996年)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九龍東選區和前綫 (1996年)之间的比较

九龍東選區有92个关系,而前綫 (1996年)有8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4,杰卡德指数为7.87% = 14 / (92 + 86)。

参考

本文介绍九龍東選區和前綫 (1996年)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