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九龍城區和紅磡邨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九龍城區和紅磡邨之间的区别

九龍城區 vs. 紅磡邨

九龍城區(Kowloon City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個分區其中之一,大致位於九龍的中部位置。九龍城區北望獅-子山-,南向維多利亞港。東面以聯合道、東頭邨道、東正道、太子道東為界,西面以港鐵東鐵綫路軌為界。面積1000公頃,2016年中人口有418,732人。位於香港市區內的前啟德機場是區內一個最顯著的地標,隨著香港的發展,這個地標可算是香港演變的指標。本區是十八區中,唯一一個分數段時期併入香港土地的轄區(不計算填海,分別為北京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及九龍寨城清拆,其歷史詳見下述)。. 紅磡邨(Hung Hom Estate)是香港公共屋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3)設計,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承建,此邨位於九龍大環,第一期位於戴亞街9號;第二期位於大環街28號,即家維邨的東面,第一期兩座樓宇於1999年入伙,第二期的兩座樓宇紅日樓、紅昕樓已於2011年2月落成入伙,而紅曜樓則將於2011年11月落成入伙。目前由中國海外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物業管理。.

之间九龍城區和紅磡邨相似

九龍城區和紅磡邨有(在联盟百科)8共同点: 九龍九龍灣界限街馬頭圍道觀塘綫黃埔站 (香港)港鐵海逸豪園

九龍

九龍(Kowloon),與香港島及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九龍位於香港境內的地理中心,與南面的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相望。香港十八區中的五區屬於九龍,分別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九龍東、南和西面則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三面環海,因此地理上九龍亦稱為九龍半島。 1937年,九龍群山以南成為「新九龍」,但一般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統一稱為九龍;1968年5月起,兩者並與香港島一起重新分為十區。歷年來的填海工程,使九龍的面積不斷擴展,但仍是香港城市規劃之三大主要部份中最小的,截至2010年,九龍的面積約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港約有30%人口居於九龍。.

九龍和九龍城區 · 九龍和紅磡邨 · 查看更多 »

九龍灣

九龍灣(Kowloon Bay)原指香港九龍半島東面的海灣,泛指紅磡至觀塘之間一帶海域,屬維多利亞港的一部份。在大幅填海來興建啟德機場後,該海灣面積大幅縮小,現時「九龍灣」之名通常是指原海灣東面一帶,位置為牛池灣以南,牛頭角以西。自政府填海造地起,建成的陸地命名為「九龍灣」,現在主要為住宅、工商業用地。.

九龍城區和九龍灣 · 九龍灣和紅磡邨 · 查看更多 »

界限街

街(Boundary Street),是香港九龍半島一條東西向街道,連接深水埗區與九龍城區。道路始於深水埗南,中間穿越九龍塘南部和九龍仔,最後到達九龍城並連接太子道西。而界限街本身亦與太子道西大致平行。 殖民地時代,清廷割讓予英國的土地以此線為界,此線以南為割讓地(九龍),以北為租借地(新界)。.

九龍城區和界限街 · 界限街和紅磡邨 · 查看更多 »

馬頭圍道

頭圍道(Ma Tau Wai Road),昔日命名為碼頭圍道,是香港九龍的一條道路,橫跨馬頭圍、土瓜灣及紅磡3地,北至馬頭涌道,南至蕪湖街。在1965年10月17日前馬頭圍道及土瓜灣道的交匯處為八字型的大型迴旋處,為改善該處的交通情況把馬頭圍道在東九龍走廊分拆,馬頭圍道北部的車輛須要轉入漆咸道北,土瓜灣道的車輛須要轉入馬頭圍道南部。現馬頭圍道中間可以看到有行人路將兩段分隔,在該段行人路中有巴士站。 馬頭圍道是紅磡區的交通樞紐,車輛多由九龍城前往尖沙咀及紅磡。昔日啟德機場還在使用時是車輛前往機場的主要道路,使馬頭圍道十分擠迫。.

九龍城區和馬頭圍道 · 紅磡邨和馬頭圍道 · 查看更多 »

觀塘綫

觀塘綫(Kwun Tong Line)是港鐵營運的鐵路綫之一,連接九龍九龍城區的黃埔站,與新界西貢區的調景嶺站,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這條路綫於1979年通車,為前地鐵系統中首條通車的路綫,由於當時東端的總站設於觀塘區的觀塘站,因而得名。.

九龍城區和觀塘綫 · 紅磡邨和觀塘綫 · 查看更多 »

黃埔站 (香港)

黃埔站(Whampoa Station)是港鐵觀塘綫一個鐵路站,位於香港九龍城區紅磡工業區 ,2008年3月12日,地鐵公司,主要服務黃埔新邨及黃埔花園一帶,較位於紅磡灣的紅磡站更接近紅磡,於2016年10月23日起取代油麻地站舊終點站,並成為觀塘綫的下行終點站。車站所在的位置,鄰近紅磡昔日的一座大型船塢「黃埔船塢」,該船塢先後於1970及80年代經城都地產及長江實業地產改建為大型住宅屋苑黃埔新邨及黃埔花園,車站遂命名為黃埔站。.

九龍城區和黃埔站 (香港) · 紅磡邨和黃埔站 (香港) · 查看更多 »

港鐵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九龍城區和港鐵 · 港鐵和紅磡邨 · 查看更多 »

海逸豪園

海逸豪園(英文:Laguna Verde),是一個位於香港九龍紅磡的大型私人住宅屋苑,共分為5期由25座組成,提供4735個單位。其原址為中華電力鶴園發電廠,1994年至1996年搬遷後重建成為住宅(但電廠附屬變電站並無清拆,並已劃離項目所在地段),由長江實業及中電集團興建,由興業建築師樓有限公司設計策劃,高衞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第一期承建商為顯利工程公司;二期、三期及住客會所為現代建築株式會社;四期、五期及海逸坊商場為實豐建築公司。 海逸豪園位處紅磡海旁,部份單位臨維多利亞港及可眺望鯉魚門。西面毗鄰和黃公園,西南面毗鄰黄埔新天地及紅磡灣一帶,北面有海逸坊商場,並參照歐洲建築風格。該屋苑乃全港第一個採用「常新型外牆」設計之住宅,屋苑還設有法國凡爾賽式的住客會所,有園林泳池。單位面積介乎467平方呎-1880平方呎不等。.

九龍城區和海逸豪園 · 海逸豪園和紅磡邨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九龍城區和紅磡邨之间的比较

九龍城區有147个关系,而紅磡邨有2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8,杰卡德指数为4.73% = 8 / (147 + 22)。

参考

本文介绍九龍城區和紅磡邨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