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九龍和葵涌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九龍和葵涌之间的区别

九龍 vs. 葵涌

九龍(Kowloon),與香港島及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九龍位於香港境內的地理中心,與南面的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相望。香港十八區中的五區屬於九龍,分別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九龍東、南和西面則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三面環海,因此地理上九龍亦稱為九龍半島。 1937年,九龍群山以南成為「新九龍」,但一般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統一稱為九龍;1968年5月起,兩者並與香港島一起重新分為十區。歷年來的填海工程,使九龍的面積不斷擴展,但仍是香港城市規劃之三大主要部份中最小的,截至2010年,九龍的面積約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港約有30%人口居於九龍。. 葵涌(Kwai Chung)在香港新界西南,亦是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位於規劃署定義的香港都會區範圍之內。在香港行政區劃中,曾經為荃灣區,葵涌後來與青衣島一同分拆,組成葵青區。葵涌可以再細分為--、--及--,住宅主要集中在上葵--及下葵--,較多大型的公共房屋及私人住宅,人口比較稠密,而工業區則主要集中在中葵--一帶。 葵涌一直是香港的工商業重鎮,有大量公司在此設立辦事處,同時亦有不少公共屋邨及居屋。其中葵涌貨櫃碼頭為全球吞吐量第六大的貨櫃碼頭。.

之间九龍和葵涌相似

九龍和葵涌有(在联盟百科)24共同点: 官富場九龍城九龍貿易中心何文田土瓜灣紅磡荃灣荔枝角西鐵綫香港香港國際機場香港行政區劃觀塘黃大仙雍雅軒油塘油尖旺區深水埗明朝昂船洲新界新界西選區旺角慈雲山

官富場

官富場是中國北宋政府在現今香港九龍東部一帶所設的官方鹽場,也是觀塘區之名的起源。 北宋初年,當時政府在現時的九龍灣西北及西南沿岸,即尖沙咀與茶果嶺之間一帶,設立了一個名為「官富場」的官方鹽場,範圍覆蓋今日的觀塘區、九龍城區及油尖旺區,並派造鹽官並駐兵。當時該處屬於廣州府東莞縣,該鹽場也曾成為縣內四大鹽場之一。然而於隆興元年 (1163年),由於「官富場」的產鹽量未如理想,曾一度廢置並併入另一個官方鹽場「疊福場」(位於今沙頭角東北、大鵬灣西南)。後來因「官富場」產鹽量回升,於是再度恢復設置。南宋末年,皇帝宋端宗趙昰和宋帝昺趙昺被元朝軍隊逼迫逃到香港,據說曾在「官富場」內的土瓜灣一塊大石頭上休息,後人稱該處為宋王臺。 元朝時期,「官富場」被改為「官富巡司」,於明朝時則被改為「官富巡檢司」,設有巡檢及司吏各一,並駐弓兵50名,以打擊販賣私鹽。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清朝政府為了防止沿海居民接濟位於台灣的鄭成功軍隊,因此實行遷界令,逼使沿海居民向內地遷界50里,鹽場亦因而被廢置。雖然遷界令於康熙八年 (1669年)取消,但由於新遷來的居民不諳曬鹽,鹽場無法恢復昔日的規模,其後最終也被廢置。.

九龍和官富場 · 官富場和葵涌 · 查看更多 »

九龍城

九龍城(Kowloon City)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九龍城區的中心部份,名稱起源於19世紀清政府駐軍的九龍寨城(Kowloon Walled City,即「九龍牆城」之意,早年英國人曾稱當地爲Chinese Town(意爲「中國城」),城牆後於二戰期間被日軍拆毀),當時九龍寨城爲九龍半島上唯一的城鎮,後來「九龍城」演變成城寨所在地一帶的地名。現時九龍城以住宅樓宇為主,由於相當鄰近前啟德機場,故該區樓宇一直設有相常嚴格的高度限制,儼如鄉郊,直至機場在1998年7月6日搬遷後,逐漸有高樓大廈落成。.

九龍和九龍城 · 九龍城和葵涌 · 查看更多 »

九龍貿易中心

九龍貿易中心(英文:Kowloon Commerce Centre,簡稱KCC)是香港甲級商廈項目,位於新界西葵涌葵昌路51號,樓高35層,第1座於2008年7月落成。發展商為新鴻基地產,由啟勝管理服務有限公司作物業管理。第2座於2012年11月落成,並引入更多零售及飲食商舖。.

九龍和九龍貿易中心 · 九龍貿易中心和葵涌 · 查看更多 »

何文田

何文田(Ho Man Tin,舊作Ho Mun Tin)為位於香港九龍九龍城區西部的谷地,位於旺角之東南,京士柏之北,是一個以住宅為主的社區,包括窩打老道山、何文田山道,區內主要幹道包括培正道、佛光街、忠孝街、公主道、窩打老道等,1號幹線穿越何文田。 何文田的居民以中產階級為主,私人和居屋屋苑林立,但也有公共屋邨。香港公開大學總校舍位於何文田。位於何文田附近的加多利山及嘉道理道更是綠樹成蔭,環境清幽,擁有多座西式別墅。何文田山道是九龍半島一個高尚住宅區域之一,附近的樓價亦一直居高不下,住戶包括多位各界名人以及演藝界名人。.

九龍和何文田 · 何文田和葵涌 · 查看更多 »

土瓜灣

土瓜灣(To Kwa Wan),古稱土家灣,其中香港粤語經常把陰平的「灣」讀作陽平的「環」,土瓜灣位於九龍西九龍城區的南部,主要以住宅區及輕型工業區為主,另外此區沿漆咸道北至馬頭圍道一帶亦聚集了不少傢具商舖。.

九龍和土瓜灣 · 土瓜灣和葵涌 · 查看更多 »

紅磡

紅磡(Hung Hom),古有赤磡、赤砍、紅碪之名,位於香港九龍半島東南部,十八區行政上隸屬九龍城區,東對九龍灣至觀塘相望,南隔維多利亞港與銅鑼灣至北角相望,西面接尖沙咀,北連何文田及土瓜灣。.

九龍和紅磡 · 紅磡和葵涌 · 查看更多 »

荃灣

荃灣(Tsuen Wan)位於香港新界西南,位於規劃署定義的香港都會區範圍之內。.

九龍和荃灣 · 荃灣和葵涌 · 查看更多 »

荔枝角

荔枝角(Lai Chi Kok)位處界限街以北,新九龍的一部分,行政上屬於深水埗區。.

九龍和荔枝角 · 荔枝角和葵涌 · 查看更多 »

西鐵綫

西鐵綫(West Rail Line,前稱九廣西鐵,KCR West Rail)是香港港鐵一條連接新界西及九龍西的通勤鐵路線;由九廣鐵路公司(簡稱九鐵公司)擁有,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營運,於2003年12月20日通車,並於2009年8月16日伸延至紅磡站。 現時西鐵綫,從與東鐵綫交匯的紅磡站起,途經油尖旺區、深水埗區、新界西葵青區(美孚站至荃灣西站所途經的青荃隧道及下葵涌隧道)、荃灣區及大欖隧道前往同為新界西的元朗區及屯門區,全長35.7公里,共有12個車站,當中有8個轉車站,連同九龍南綫,總造價為547億元。除荃灣西站、柯士甸站和尖東站完全建於地底之外,所有車站均建於地面或高架橋之上。 西鐵綫的開通縮短新界西來往市區的乘車時間。乘坐西鐵綫由屯門站至紅磡站,全程只需37分鐘。政策上,西鐵綫把三個新市鎮(元朗、天水圍及屯門)串連起來並連接到市區,縮短往來時間之餘,也可加速該些地區的發展。連同1990年代以後發展的馬鞍山鐵路(今馬鞍山綫)、地鐵(2007年與九鐵公司合併為港鐵)東涌綫及將軍澳綫,所有新市鎮都擁有可連接市區的鐵路系統,促進地區之間的交流。 西鐵綫原本在九鐵路線圖以粉紅色表示。兩鐵合併後,港鐵改以桃紅色代表西鐵綫,以免與前屬地鐵的迪士尼綫顏色混淆。.

九龍和西鐵綫 · 葵涌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九龍和香港 · 葵涌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國際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縮寫:HKIA,),亦稱赤鱲角機場(Chek Lap Kok Airport),是香港現時唯一的民航機場,位於新界大嶼山赤鱲角(赤鱲角地段第1號),佔地1,255公頃(是香港最大面積的單一地段,其次為愉景灣的649公頃及中文大學的134公頃),1998年7月6日啟用,設有兩條跑道及182個停機位,並在2016年8月開始擴建第三條跑道。此機場由香港機場管理局管理,並為國泰航空、國泰港龍航空、香港航空、香港快運航空、香港貨運航空及香港華民航空的樞紐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被Skytrax評為五星級機場,於2001年至2012年一直躋身三甲,其中八度被評為「全球最佳機場」。此外,香港國際機場於2006年至2008年及2010年4度被知名商務旅遊雜誌《商旅》評為中國最佳機場,於2012年的《》旅遊大獎選舉中,連續10屆獲選為最佳,並且在每年客運量逾4,000萬人次的機場類別中,獲國際機場協會推選為全球最佳。 香港國際機場連接全球約220個航點,超過100家航空公司在此營運,每天提供逾1100班航班。2010年起,其貨運流量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1位,客運流量則排名世界第8位。2017年,總客運量達7,280萬人次,總航空貨運量共493.8萬噸。.

九龍和香港國際機場 · 葵涌和香港國際機場 · 查看更多 »

香港行政區劃

早於香港開埠初期,香港地域已有相當的行政分區。1963年,港英政府為港九市區劃為四十多個法定分區,成為香港市區日後的基本行政分區。1980年代,香港政府亦為新界制定清晰的法定分區界線。而立法會、市政局及區議會在不同時代則有各自的選區,劃分方法各有不同。香港政府各部門亦會依據各自訂立的內部分區而分工。 香港規劃政策包括三層,當中第一層全港整體規劃,第二層市區城區規劃,然後第三層分區規劃大綱。解散市政局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只下放少量監察權力和責任給區議會。.

九龍和香港行政區劃 · 葵涌和香港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觀塘

觀塘(Kwun Tong),舊作官塘,位於九龍半島東面,屬於香港十八區的觀塘區,是觀塘區的主要部份,位於牛頭角東南,藍田西北,東至將軍澳道,西至勵業街與雅麗道。 觀塘是東九龍最大的工業區,也有住宅大廈。著名建築物有apm及創紀之城等;裕民坊是區內舊式市集,近年開展重建計劃,配合政府將觀塘轉型成香港第二個核心商業區;觀塘也是香港首座衛星城市。.

九龍和觀塘 · 葵涌和觀塘 · 查看更多 »

黃大仙

#重定向 黄初平.

九龍和黃大仙 · 葵涌和黃大仙 · 查看更多 »

雍雅軒

雍雅軒(又稱作都會天峯,英文同為The Apex),興建期間被稱為「漾澄軒(Golden Horizon)」,是長實集團一個位於香港新界葵涌和宜合道33號的私人住宅樓盤,已於2007年7月完成興建及入伙。.

九龍和雍雅軒 · 葵涌和雍雅軒 · 查看更多 »

油塘

油塘(Yau Tong)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東南的地區,鯉魚門以西北。現在,油塘北部以公屋和居屋住宅為主,南部臨海位置現主要用作工業發展的地區已經被政府規劃成私人住宅區,但仍有零星的工業大廈存在。 油塘接鄰的三家村,已有150年歷史,油塘區內也設有觀塘魚類批發市場。.

九龍和油塘 · 油塘和葵涌 · 查看更多 »

油尖旺區

油尖旺區(Yau Tsim Mong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處九龍半島西南部。根據2016年中的人口統計,油尖旺區的人口有342,970人。油尖旺區是香港十八區中面積最小的一個。.

九龍和油尖旺區 · 油尖旺區和葵涌 · 查看更多 »

深水埗

深水埗(Sham Shui Po)是香港十八區的深水埗區之主要部分,位於九龍半島西北部,有着悠久的歷史。當中「埗」、「埔」、「埠」三字相通,皆有碼碩的意思,由此可知深水埗過去是繁忙的深水碼頭。 深水埗包括深水埗區原有臨近海傍的一部分,大致上以大埔道、界限街和欽州街為界,七八十年代以通州街為海岸綫,其後因應填海工程而成為現今模樣。欽州街至東京街則為深水埗與長沙灣的過渡地帶,故此深水埗區議會的長沙灣選區大部份屬於深水埗範團。深水埗人口密度非常高,區內有業主經營劏房、棺材房以至籠屋,部分居所生活環境惡劣。深水埗與又一村、石硤尾、長沙灣、荔枝角、昂船洲等地在行政區劃上同屬深水埗區,而這些地區沒有明顯分界而且互相交接,加上興建地鐵荃灣綫時,深水埗區的車站沒有按照其所在地的地名進行命名,區內設施亦有類似情況,因此市民經常出現混淆,將深水埗區內非深水埗的地方誤作深水埗的一部分。 現今深水埗已經成為九龍西北部的核心區,商業活動發達,並已經成為電子產品、潮流玩意、服裝配飾、古玩玉石等多方面商品集中地,每天車水馬龍、熙來攘往。而深水埗西填海區深旺道一帶亦陸續發展高密度的住宅區,區內亦有零星的重建項目,改變外界對深水埗集中着傳統唐樓的印象。.

九龍和深水埗 · 深水埗和葵涌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九龍和明朝 · 明朝和葵涌 · 查看更多 »

昂船洲

昂船洲(Stonecutters Island,亦有寫作Stonecutter's Island,亦作Ngong Shuen Chau),曾稱盎船洲及向島,位於香港境內,原為位於九龍半島西面的島嶼,經填海後已連陸。昂船洲的地形原本像一條翻轉的船,故稱昂(仰)船洲。 1990年代,香港政府在西九龍進行大規模的填海工程,1995年峻工的該期西九龍填海工程中,昂船洲最終與葵涌和長沙灣連成一起,從而成為九龍半島一部份。現時,昂船洲北部發展為葵涌八號貨櫃碼頭;東面是住宅區,還建有昂船洲污水處理廠,西九龍公路貫穿該處;南面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軍營。昂船洲本身屬深水埗區,但在軍營以西的填海區(包括昂船洲大橋)及北部貨櫃碼頭部分則屬於葵青區。.

九龍和昂船洲 · 昂船洲和葵涌 · 查看更多 »

新界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2.2%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九龍和新界 · 新界和葵涌 · 查看更多 »

新界西選區

新界西選區(英文 New Territories West Constituency)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的五個選區之一,範圍為新界西半部地域,包括荃灣區、葵青區、屯門區、元朗區及離島區。 新界西選區總面積480.43平方公里,總人口(2011年)2,023,206人,人口密度4,211人每平方公里,是人口最多的選區。.

九龍和新界西選區 · 新界西選區和葵涌 · 查看更多 »

旺角

旺角(Mong Kok)是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北部的地區,是香港著名的旅遊和購物區之一。旺角新舊樓宇林立;舊住宅樓宇地鋪多為商店或餐廳。以彌敦道為界,購物中心集中在東面,而西面則以傳統民生活動為主。區內交通十分發達,有巴士及港鐵(東鐵綫、荃灣綫和觀塘綫)直達,更有專線小巴通宵行駛。假日時彌敦道及西洋菜南街一帶經常水洩不通。 旺角的人口密度極高,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30,000人,現時其地積比率約4倍,新型摩天大廈、舊式唐樓、繁華街道與排檔縱橫交錯分佈,是世界一大都市景觀。.

九龍和旺角 · 旺角和葵涌 · 查看更多 »

慈雲山

慈雲山(英語:Tsz Wan Shan)是位於香港九龍黃大仙區的一個以住宅區為主的發展區,位於黃大仙以北、竹園東北、龍翔道以北,中心為蒲崗村道。慈雲山在地區行政上屬於黃大仙區。.

九龍和慈雲山 · 慈雲山和葵涌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九龍和葵涌之间的比较

九龍有190个关系,而葵涌有13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4,杰卡德指数为7.50% = 24 / (190 + 130)。

参考

本文介绍九龍和葵涌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