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九州 (中国)和宋朝行政區劃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九州 (中国)和宋朝行政區劃之间的区别

九州 (中国) vs. 宋朝行政區劃

九州,中国古代的一种地理区划概念,傳說為漢族先民大禹所劃分,故又稱為禹迹。《尚书·禹贡》《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及《容成氏》等先秦典籍中均有“九州”区划的记载,但相互之间存有差異。九州概念的产生时间雖有争议,但产生於先秦時期己成為學界的共識。 至汉武帝时,依據《禹贡》九州和《职方》九州,将京畿地区之外的疆域划分为十三個刺史部,但魏晋以后随着行政州份增多以致行政區劃與九州完全脫鉤,《禹貢》九州成为人們理解現實世界的地理座標之一。 “九州”作为一个地理区域范圍,又稱為赤縣神州或十二州,“赤縣神州”一詞最早出自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十二州”源自舜将九州改为十二州的传说。九州的范圍東至東海,含遼東地區在內,北以戈壁大漠及燕山山脈作為漢民族地區與草原遊牧民族地區的分界線。西以河西走廊、巴蜀與藏地相接,向南囊括嶺南地區。古代九州的地理范圍與古代漢族傳統聚居地區重疊,稱為“華夏九州”或“漢地九州”。. 宋朝汲取了唐朝藩鎮割據的教訓,一級行政區劃改為「路」,二级行政区有府、州、军、监。至道三年始定為十五路,包括京東、京西、河北、河東、陝西、淮南、江南、荊湖南、荊湖北、兩浙、福建、西川、峽、廣南東、廣南西共十五路。咸平四年(1001年)分西川路為利州、益州二路,分峽路為夔州、梓州路二路。天禧四年分江南路為江南東、西二路。慶曆八年分河北路安撫司為大名府、高陽關、真定府、定州四路安撫司。嘉佑四年(1059年)改益州路為成都府路。熙宁五年分京西路為南北二路,分淮南路為東西二路,分陝西為永興軍、秦鳳二路。之後又將河北路分為東西二路,分京東為京東東、京東西二路。崇寧五年又將開封府升為京畿路。宣和四年宋金盟約,約定滅遼後宋得燕山府路和雲中府路,結果後來並未設置。建炎南渡後,宋朝設立兩浙東、兩浙西、江南東、江南西、淮南東、淮南西、荊湖南、荊湖北、京西南、成都府、潼川府、夔州、利州、福建、廣南東、廣南西十六路,紹興十四年改为17路,把利州分为东、西两路。北宋路制以轉運使司為主,還有提點刑獄使司,提舉常平使司和安撫使司的路制。南宋時以安撫使司路制為主。 宋朝的行政區劃設置與地方政治制度可謂強幹弱支,中央高度集權。雖然避免了藩鎮割據的局面,但導致地方资源狭小,也致使終宋朝一代外敌入侵不断。.

之间九州 (中国)和宋朝行政區劃相似

九州 (中国)和宋朝行政區劃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大名府常山郡徐州 (三国至明朝)信都郡秦州 (古代)鉅鹿郡河東郡 (中國)

大名府

大名府又称北京大名府,中国古代的重要府衙之一,在今天的邯郸市大名县,辖境大约相当于今河北省邯郸市东部大名县等地、河南省濮阳市市区、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安阳市内黄县东部、滑县东部、新乡市长垣县东北、山东省东明县等地。.

九州 (中国)和大名府 · 大名府和宋朝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常山郡

常山郡,也曾在某些时期称恒山郡、常山国、恒州等,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范围历代有变化,主要包括河北省石家莊及邢台部份地區,以今天河北省石家庄市附近为中心。.

九州 (中国)和常山郡 · 宋朝行政區劃和常山郡 · 查看更多 »

徐州 (三国至明朝)

徐州,中国古代的州。 秦朝时属泗水郡。 西汉武帝时,置徐州刺史部,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长江以北和山东省东南部地区,辖楚国(彭城郡)、泗水国、东海郡、临淮郡、琅邪郡、鲁国(薛郡)、江都国、广陵国凡三郡三国,治所在彭城县(今徐州市区)。 东汉时徐州辖东海国(东海郡)、琅邪国(琅邪郡)、彭城国(楚郡、楚国)、下邳国(临淮郡)、广陵郡、利城郡、城阳郡、东莞郡、东安郡、东城郡凡五国六郡,治所在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 三国曹魏时徐州辖彭城国、东海国、下邳郡、广陵郡、琅邪郡、城阳郡凡两国三郡,并移治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 西晋时,徐州辖彭城国、下邳国、东海国、淮陵国、琅邪郡、东莞郡、广陵郡、临淮郡、兰陵郡、东安郡四国六郡,治所在彭城县(今徐州市区)。 东晋初失淮北地于后赵,治所南迁。义熙七年(411年),治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晋末收复原徐州,改原来的徐州为北徐州,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改徐州为南徐州,恢复北徐州为徐州。六朝时徐州辖区变更频繁,东晋、北朝以后辖境缩小。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后,置徐州,辖彭城、鲁、琅邪、东海、下邳凡五郡。 唐朝时,属河南道。又曾改为彭城郡。户六万五千一百七十,口四十七万八千六百七十六,下辖七县:彭城县、萧县、丰县、沛县、滕县、宿迁县、下邳县。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割下邳县置淮阳军,并以宿迁县属之。原属京东路,元丰元年(1078年),割属京东西路。崇宁时户六万四千四百三十,口一十五万二千二百三十七。贡双丝绫、、绢。下辖五县:彭城县、沛县、萧县、滕县、丰县;二监:宝丰监、利国监。 地入金朝后,徐州属山东西路,贞祐三年(1215年)九月,改隶河南路。户四万四千六百八十九。辖三县:彭城县、萧县、丰县。 元朝至正时升为徐州路,后又降为武安州,属归德府,领一县:萧县。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属中都临濠府,十四年(1471年)十一月置徐州直隶州,直属直隶京师,永乐后属南直隶,辖四县:丰县、沛县、萧县、砀山县,治所位于今徐州市区。 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徐州直隶州改为徐州府,辖丰县、沛县、萧县、砀山县、铜山县、睢宁县、宿迁县、七县,1散州邳州,治所位于今徐州市区,范围大致相当于今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市区和萧县、砀山县。 中华民国初年废徐州府,以清末徐州府区域置徐州道,治所在铜山县(今徐州市铜山区),辖铜山、丰县、沛县、萧县、砀山、邳县、宿迁、睢宁凡八县。 汪伪政权始设徐州市。 今为江苏省的地级市。.

九州 (中国)和徐州 (三国至明朝) · 宋朝行政區劃和徐州 (三国至明朝) · 查看更多 »

信都郡

信都郡,中国西汉时设置的郡。 汉景帝五年(前152年)改广川国置,治所在信都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武邑、辛集以南,南宫、故城以北,滏阳河以东及山东省德州市等地。中元二年(前148年)复为广川国。建昭二年(前37年),汉元帝封其子刘兴为信都王,改广川郡置信都国。阳朔二年(前23年)国废为郡。建平二年(前5年)复置为国,治信都县(即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枣强、冀州、南宫、武邑等市县区大部,故城北部,景县南部及深州东南部地区。6,5556户,30,4384人。王莽时为新博郡。 东汉永平十五年(72年),改置为乐成国,后为安平国、安平郡、长乐国、长乐郡。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及唐朝天宝元年(742年)时又曾改冀州为信都郡。乾元元年(758年),天下郡改为州,信都郡复为冀州。.

九州 (中国)和信都郡 · 信都郡和宋朝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秦州 (古代)

州,中国古代的州。 西晋泰始五年(269年)分雍、凉、梁三州置,治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东)。太康七年(286年)移治上邽县(今天水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定西市、静宁县以南,清水县以西,陕西省凤县、略阳县、四川省平武县以北,青海省黄河以南贵德县及甘肃省临潭、迭部等县以东的渭河、西汉水、白龙江上游和洮河流域等广大地区。其后辖境缩小。北魏渭河上游以西分属河州、凉州;西汉水上游西部属宕昌、邓至,东部属梁州。北魏正光五年(524年)州境各族人民推羌人莫折大提为帅起义。 唐朝时,属陇右道。辖境相当今甘肃省武山县以东的渭水上游地。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因地震移治敬亲川(今秦安县西北),天宝元年(742年)迁还旧治。宝应元年(762年)地入吐蕃。大中收复,三年(849年)移治成纪县(今秦安县西北,北宋移今天水市)。置天雄军节度使治此。 宋为秦凤路治。金属凤翔路。元朝属巩昌路。明朝属巩昌府,洪武初年设茶马司于此地。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升为秦州直隸州,直隶甘肃省。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天水、秦安、清水、两当、西和、礼县、徽县、成县等市县地。1913年废,改为天水县。.

九州 (中国)和秦州 (古代) · 宋朝行政區劃和秦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鉅鹿郡

鉅鹿郡,或為鉅鹿國,中國古代郡、國名,秦置,秦代设郡县制,三十六郡之一。位於今河北省邢台市.

九州 (中国)和鉅鹿郡 · 宋朝行政區劃和鉅鹿郡 · 查看更多 »

河東郡 (中國)

河東郡,中國古代的郡。.

九州 (中国)和河東郡 (中國) · 宋朝行政區劃和河東郡 (中國)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九州 (中国)和宋朝行政區劃之间的比较

九州 (中国)有196个关系,而宋朝行政區劃有29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1.43% = 7 / (196 + 295)。

参考

本文介绍九州 (中国)和宋朝行政區劃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