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乔治六世和喀土穆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乔治六世和喀土穆之间的区别

乔治六世 vs. 喀土穆

佐治六世(George VI,),原名阿尔伯特·弗雷德里克·亚瑟·乔治(Albert Frederick Arthur George),英国国王及众英联邦自治领国王,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乔治六世亦为末任印度皇帝及首任英联邦元首。 乔治六世于其曾祖母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出生,以其曾祖父阿尔伯特亲王得名,并在登基前称阿尔伯特。作为乔治五世次子,阿尔伯特原先无望继承王位,其早年活在其长兄爱德华的阴影之下。他青年时就读於海军学院,并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於皇家海军及皇家空军服役。1920年阿尔伯特受封为约克公爵。1923年其与伊丽莎白·鲍斯-莱昂女勋爵成婚,育有二女伊丽莎白及玛格丽特。1920年代中期其接受言语治疗以矫正其口吃,但这一缺陷并未彻底得到解决。 1936年乔治五世过世,爱德华登基为爱德华八世。同年他宣布冀與美籍名流华里丝·辛普森成婚;首相斯坦利·鲍德温告知爱德华因为政治及宗教原因,若迎娶曾离异之女性,将使其无法继续担任国王。由此爱德华决定退位與辛普森成婚,阿尔伯特隨即即位为乔治六世,亦为温莎王朝第三位君主。 乔治在位期间,大英帝国解体过程加速,逐渐演变为英联邦。爱尔兰自由邦议会在其即位日将英国君主之名从宪法中去除。次年,新爱尔兰宪法将国名更改为爱尔兰,并立爱尔兰总统为国家元首。1939年,大英帝国及英联邦(除爱尔兰)與纳粹德国开战,1940年和1941年亦與意大利及日本开战。1945年英国及其盟友最终取胜,但此时帝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已被崛起的美国和苏联取代。1947年,乔治仍为两国国王,但於1948年6月放弃「印度皇帝」一头衔。1949年爱尔兰正式宣布并脱离联邦;次年印度亦改制为共和国,但仍为英联邦成员。乔治开始使用英联邦元首这一新头衔。 乔治在位后期饱受健康问题困扰,最终於1952年过世,其女伊丽莎白即位,称伊丽莎白二世。. 喀土穆( )是蘇丹共和國的首都。來自烏干達的白尼羅河與來自埃塞俄比亞的青尼羅河在此交匯,向北奔向埃及流入地中海。「喀土穆」一詞的意思是大象鼻子。 喀土穆市區由100萬常住人口,由臨近的北喀土穆和恩圖曼所構成的大都會的人口可能超過400萬。.

之间乔治六世和喀土穆相似

乔治六世和喀土穆有1共同点(的联盟百科): 首都

首都

首都、國都或京(京師/城/都),以現代政治角度而言,通常指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所在地的首要行政中心城市,也是政治活动的中心城市、各类国家级机关集中駐紮地、国家主权的象徵城市。 在大部分国家,首都是國家最大的城市,如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等;大部份的國家也未在憲法和法律內訂定首都地點,而在部分国家,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例如美国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等。有时一个国家有多个首都,如行政首都、司法首都,分别是该国的行政和司法中心,例如南非。 在國際政治及外交上,首都的名稱可以直接代表其所在的國家及其中央政府。常見的例子有以“莫斯科”取代俄羅斯、“北京”取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平壤”取代朝鮮、“華府”取代美國、“倫敦”取代英國、“巴黎”取代法國等。 在歷史上,國家或地區的主要經濟中心往往成為政權的焦點,並透過佔領或合併成為首都。倫敦和莫斯科正是這樣。首都無形中吸引有志投身政治的人才,例如律師、新聞媒體及公共政策的研究員,協助政府實施有效的管治。如果首都兼是首要的經濟、文化或知識中心,有時會被稱為「首要城市」,如倫敦和布宜諾斯艾利斯。 首都的設立有時會阻礙原有的主要城市的進一步發展。由於舊都里約熱內盧和巴西東南部的人口過於稠密,新都巴西利亞遂設於巴西內陸,而德國首都則設於柏林。 政治與經濟或文化權力會合的情況並不普遍。傳統首都經濟上會被競爭者超越,朝代或文化的衰落,也意味著首都的破滅,巴比倫就是一個例子。此外,很多現代首都,例如阿布賈、坎培拉和渥太華,特意設於原有的經濟地區以外,而且至今仍未發展成新的工商業中心。 首都不一定會設立在面積較大的國土上,如赤道幾內亞的馬拉博、丹麥的哥本哈根、甘比亞的班竹,這些都不是島國,首都卻是位於較小的離島。 一般來說首都通常會特意設在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上,以防其他國家的侵略,但也有國家的首都是設於鄰國附近的邊界旁或是相鄰的地理位置上,如韓國的首爾、寮國的永珍、查德的恩將納。.

乔治六世和首都 · 喀土穆和首都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乔治六世和喀土穆之间的比较

乔治六世有76个关系,而喀土穆有3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杰卡德指数为0.92% = 1 / (76 + 33)。

参考

本文介绍乔治六世和喀土穆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