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乔治·华盛顿和黑森傭兵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乔治·华盛顿和黑森傭兵之间的区别

乔治·华盛顿 vs. 黑森傭兵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美国国父,1775年至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時的殖民地軍總司令,1789年成為美國第一任总统(其同時也成為全世界第一位以“總統”為稱號的國家元首),在接連兩次選舉中都獲得全體選舉團無異議支持,一直擔任總統直到1797年。他也是一名共濟會成員。 華盛頓早年在法國印第安人戰爭中曾擔任支持大英帝國一方的殖民軍軍官。之後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率領大陸軍團贏得美國獨立,他拒絕一些同僚希望他領導軍事政權的提議,在1783年回到他在維農山的莊園恢復平民生活。 1787年,华盛顿主持制憲會議。会议制定現在的美國憲法。1789年,他經過全體選舉團無異議的支持而成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他在兩屆的任期中設立許多持續到今天的政策和傳統。在兩屆任期結束後,他自願放棄權力不再谋求續任。 由於他扮演美國獨立戰爭和建國中最重要的角色,華盛頓通常被稱為美國國父。作为大奴隶主,华盛顿同样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曾蓄黑奴316人)。故有人对其评价为“一个不完美的神”。 在美國在線于2005年舉辦的票選活動《最偉大的美國人》中,華盛頓被選為美國最偉大的人物第4位。. 黑森傭兵(英語:Hessian、Hessian soldiers,德語:Soldatenhandel unter Landgraf Friedrich II.

之间乔治·华盛顿和黑森傭兵相似

乔治·华盛顿和黑森傭兵有(在联盟百科)10共同点: 大英帝國大陆军宾夕法尼亚州弗吉尼亚州約翰·伯戈因美國獨立戰爭特倫頓戰役薩拉托加戰役英亩法国大革命

大英帝國

#重定向 大英帝国.

乔治·华盛顿和大英帝國 · 大英帝國和黑森傭兵 · 查看更多 »

大陆军

大陆军(Continental Army)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英属北美殖民地军事力量,于1775年6月14日根据第二次大陆议会的决议建立,使美國獨立運動有了革命武力對抗英國軍隊。在整个战争期间,乔治·华盛顿擔任大陸軍总司令。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根据《巴黎和约》,大陆军大部分军队解散,仍然保留的一部分军队成为后来的美国陆军。.

乔治·华盛顿和大陆军 · 大陆军和黑森傭兵 · 查看更多 »

宾夕法尼亚州

宾夕法尼亚州(Commonwealth of Pennsylvania)是美國的州份之一,正式名称为“宾夕法尼亚联邦”,俗称“里程碑”州。中文簡稱賓州。 這個州的名稱起源于英国移民威廉·賓,英國國王查理二世為償還其父親的債務而授予大片林地,拉丁文中的意思是“賓的林地”。 州内最大的两个城市也是美国的大城市,是费城和匹兹堡,费城是美国独立战争时起草独立宣言和联邦宪法的地方,所以宾夕法尼亚州也被称为“美国的摇篮”,匹兹堡曾经是著名的钢铁城。 本州的行政區劃,共管轄了67個郡。.

乔治·华盛顿和宾夕法尼亚州 · 宾夕法尼亚州和黑森傭兵 · 查看更多 »

弗吉尼亚州

維吉尼亞州(),正式名称为維珍尼亞聯邦,是美国东部的一个州,美国开国时十三州之一。 維吉尼亚州域范围位于北纬36°31'至39°37',西经75°13'至83°37'之间,其北部地区与美国政治中心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相邻。该州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发源地之一,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美国2012年人口估算显示,全州总人口818.6万,实现GDP总量3970亿美元。.

乔治·华盛顿和弗吉尼亚州 · 弗吉尼亚州和黑森傭兵 · 查看更多 »

約翰·伯戈因

約翰·伯戈因(,),英國陸軍軍官,劇作家,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曾指揮薩拉托加戰役。 伯戈因生於1722年,幼年在西敏公學就讀,並結下廣泛人脈。1737年伯戈因以捐納晉身騎兵衛隊(Horse Guards)之列,但因個人生活奢華,最後在1741年出售軍銜。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爆發後,伯戈因重返軍隊,並加入。1751年伯戈因與的女兒私奔,但再次因揮霍過度,而要再次出售軍銜。德比伯爵最終接納伯戈因的婚姻,並且支持其軍旅仕途。 七年戰爭爆發後,伯戈因開始嶄露頭角。他編組的在葡萄牙多次擊敗西班牙軍隊,以至喬治三世下令編組額外六支輕龍騎兵團。伯戈因同時在自己的部隊推行貴族教育,要求軍官學習法文,每日閱讀,並且熟習各種騎兵戰術,使他在軍隊廣受歡迎。這些戰功也使伯戈因陞任准將。1768年伯戈因獲選為英國下議院議員,並成為第一代克萊芙男爵的政敵。 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前夕,伯戈因獲擢升為少將,並在戰爭爆發後調到波士頓。不過伯戈因一直沒有機會作戰,最後提早返回英國。後來伯戈因率領援軍,在1776年增援魁北克省,並在加拿大戰役中將美軍趕回尚普蘭湖。後來伯戈因取代魁北克省總督蓋伊·卡爾頓爵士,成為魁北克的軍隊總司令。日後有指伯戈因曾刻意批評卡爾頓指揮不善,並遊說喬治三世任免自己取而代之,但伯戈因本人在國會聽證會上加以否認;且殖民地大臣與卡爾頓素有嫌隙,亦是卡爾頓被免去軍職的重要因素。1777年伯戈因發動薩拉托加戰役南侵,卻因戰略不善以及欠缺支援,而被大陸軍包圍,最後被迫向霍雷肖·蓋茨議和。1777年10月17日伯戈因的5,800名軍兵向大陸軍作有條件投降,但後來大陸議會與喬治·華盛頓廢除了議和條款,英軍俘虜便被押往麻薩諸塞州及維珍尼亞州等地拘留,而伯戈因則獲准返國。 薩拉托加之敗,不但令到英國在獨立戰爭遭受重創,也使到伯戈因的仕途受損。要到1782年,伯戈因才憑人際關係,獲重新任命為少將,並調任愛爾蘭的英軍總司令以及英國樞密院。同年羅金漢侯爵政府倒台後,伯戈因開始淡出政壇,沉醉於戲劇寫作,其作品大受歡迎。1792年伯戈因在劇場歸家後翌日突然死亡,並在西敏寺下葬。他與一名歌手生有四名私生子女,當中包括陸軍元帥。.

乔治·华盛顿和約翰·伯戈因 · 約翰·伯戈因和黑森傭兵 · 查看更多 »

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 或American Revolution;1775年—1783年),或稱美國革命戰爭(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是英國與準備獨立的美利堅及法國這個欧洲强国之間的一場戰爭。 這場戰爭主要是始於是北美十三殖民地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但後來卻因為法國加入戰爭對抗英國,而使戰爭的範圍遠遠超過英屬北美洲之外。因此,英國決定與當地的印地安人結盟,以增加勢力。 在獨立戰爭初期,英國能夠充分利用皇家海軍船堅炮利的優勢控制十三殖民地的沿海城市,但對於如何控制內陸地區、及應對盤據內陸、熟悉地形、驍勇善戰的殖民地民兵卻束手無策。隨著法國海軍在切薩皮克海戰大捷奪得制海權,英軍於1781年的約克鎮之圍城戰役中慘敗投降,並於1783年被逼簽訂《巴黎條約》承認美國獨立。但因為大量於戰後由十三殖民地逃至北方的英屬北美,反而導致新建國的美國立國後經濟困頓蕭條、甚至於冬季出現疫潮及飢荒,以及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加拿大出現短暫的興旺。.

乔治·华盛顿和美國獨立戰爭 · 美國獨立戰爭和黑森傭兵 · 查看更多 »

特倫頓戰役

特倫頓戰役(Battle of Trenton),是美國獨立戰爭於1776年的一場重要戰役,發生於新澤西州特倫頓市。 英國在華盛頓堡攻城戰取勝後,喬治·華盛頓帶領大陸軍經新澤西州向賓夕法尼亞州撤退,而英軍則緊隨其後,最後與大陸軍在特拉華河對峙。雖然美國革命因紐約州的戰事失利而陷入危機,但英軍卻停止追擊,並將軍隊分散到特倫頓等地防守。後來英國及黑森僱傭兵駐軍又到處搶掠強姦,結果引發新澤西州起義,令到英軍飽受民兵狙擊騷擾。 當英軍陷入戰術困局之際,華盛頓決定在大陸軍服役期滿前絕地反擊。他策劃在聖誕節翌日強渡特拉華河,突襲特倫頓的黑森駐軍。雖然大陸軍的三路軍隊有兩路因河道結冰無法渡河,而安全登陸的華盛頓部隊也遇上諸多延誤,但這支部隊在暴風雪掩護下仍成功發動奇襲。黑森指揮官約翰·拉爾在戰鬥中傷重身亡,而黑森士兵又反攻不遂,只好向大陸軍投降。大陸軍在特倫頓一共俘虜了接近900名黑森士兵,己方只有7人在戰鬥中傷亡,大獲全勝。 特倫頓戰役對美國獨立戰爭有關鍵影響。戰役爆發前,美國革命雖然在危機中有所復甦,但仍未走出陰霾,而軍隊更面臨解散之憂,以至英美雙方都預計殖民地的叛亂即將告終。當大陸軍於特倫頓獲勝的消息傳開後,革命的理念於北美十三州各地起死回生,促使大量平民加入革命軍隊陣營,為革命注入新血。特倫頓戰役後,華盛頓再在阿孫平克溪戰役及普林斯頓戰役取勝,並配合平民起義,最後反將英軍包圍於不倫瑞克市一帶。這些事件令英軍陷入被動,並喪失了迅速平亂的希望。北美英軍總司令威廉·何奧爵士也被迫向倫敦當局請求更多士兵,以在1777年發動新一輪攻勢。.

乔治·华盛顿和特倫頓戰役 · 特倫頓戰役和黑森傭兵 · 查看更多 »

薩拉托加戰役

薩拉托加戰役(Saratoga Campaign),是美國獨立戰爭一場重要戰役,發生於1777年6月14日至10月17日上紐約州。 1777年6月14日,約翰·伯戈因率領英軍由英屬魁北克省出發,經尚普蘭湖南下進攻紐約州;而巴利·聖烈治則率領英軍及北美原住民混合部隊,取道西面的安大略湖及莫霍克河谷。伯戈因計劃與聖烈治夾攻美國重鎮奧爾巴尼,然後等待北美英軍總司令威廉·何奧爵士率領英軍由紐約市北上會師,從而孤立叛亂的新英格蘭地區。 伯戈因在7月初輕易攻取了提康德羅加堡,卻隨即被菲力·斯凱勒以拖延戰術,使行軍進度大為減慢,補給日漸不支。此外,由於種種原因,何奧在7月發動了費城戰役,由海路南下進侵馬利蘭州及賓夕法尼亞州,沒有北上支援;聖烈治的遠征軍在莫霍克河谷受挫而撤回加拿大;而伯戈因搜掠物資的分隊更在班寧頓戰役遭到大陸軍重創。在危機之下,伯戈因仍堅持向南進軍,終於在薩拉托加遭遇霍雷肖·蓋茨的大陸軍防線。 伯戈因在9月19日及10月7日的兩次薩拉托加戰事,都被蓋茨及班奈狄克·阿諾德擊退,更承受不少損傷。駐守紐約市的亨利·克林頓曾率領2,000人北上進攻哈德遜河的高地堡壘,卻因兵力薄弱及鞭長莫及,無法解救伯戈因的困境。隨著約翰·史塔克及其他民兵部隊由東面及北面迫近,伯戈因最終陷入包圍,而在10月17日被迫向蓋茨議和投降。 薩拉托加戰役是促使法國決定與美國同盟的重要因素,往往被視為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捩點。不過,英國並未因薩拉托加之敗而在紐約州一蹶不振。新任魁北克省總督與聖烈治及莫霍克人戰酋約瑟·布蘭特緊密合作,並厲行侵擾與離間政策,使英國在尚普蘭湖的勢力反而比薩拉托加戰役前更為穩固。聖烈治在1781年再次攻陷提康德羅加堡,而佛蒙特共和國更一度考慮加入英國,只是這些部署最終因英軍在維吉尼亞州的約克鎮圍城戰役落敗、倫敦政府宣佈停止北美軍事行動而戛然終結。.

乔治·华盛顿和薩拉托加戰役 · 薩拉托加戰役和黑森傭兵 · 查看更多 »

英亩

英亩(acre)又寫作𠺖、依格(馬來西亞用語),是一個面積單位,長條形,定義為一浪 (660英尺)乘以一鏈 (66英尺)的面積。.

乔治·华盛顿和英亩 · 英亩和黑森傭兵 · 查看更多 »

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Révolution française, 1789年-1799年)是法國的一段社會激進與政治動盪的時期,對於法國歷史以及全歐洲都留下深刻廣泛影響。法国政治体制在大革命期间发生了众多转变: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绝对君主制與封建制度在三年内土崩瓦解,过去的封建、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左翼政治團體、平民和鄉村農民的冲击,传统君主制的階層觀念、貴族以及天主教會統治制度被自由、平等、博愛等新原則推翻。整個歐洲的皇室因而心生恐懼,因此在1814年發起反法討伐,並成功恢復君主制,但很多重大改革已成永久。革命導致各界對立,特別是共和派和保皇派在往後長達二百年的政治對立。 面對財政危機,越來越多的法國平民被國王路易十六強加稅賦,以及教士貴族之輩的壓榨激怒。這種不滿與蓬勃發展的啟蒙思想所結合,助長激進的情緒,終於使得法國大革命在1789年5月的三級會議中爆發。革命的第一年,第三等级的民眾在6月发表网球場宣言,7月14日發生攻佔巴士底監狱事件,於8月進行的凡尔赛妇女运动迫使法国王室在10月从凡尔赛返回巴黎。接下來的幾年則由不同的立法會議及跟右翼的君主制擁護者鬥爭主導。 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路易十六在次年被推上斷頭台。不断出现的外部压力在法国革命中成為主导,法国大革命战争从1792年开始,这次战役為過去一个世纪以来法国首次胜利,并使法国间接控制意大利半岛和莱茵河以西的土地。在国内,派系斗争及民众情绪的日益高涨导致1793年至1794年恐怖统治的产生。罗伯斯庇尔和雅各宾派覆亡以後,热月党人建立督政府,于1795年掌权,直至1799年拿破仑執政後結束。 法国革命中拉开现代社会的帷幕,共和国的成长、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现代思想的发展以及各国之间大规模战争都成為革命的标志。作为近代伟大民主革命而受到赞扬的同时,法国大革命也因期间一些暴力专政行为而为人诟病。革命随后导致拿破崙戰爭、两次君主制复辟以及两次法国革命。从法国大革命开始(1789年)直至1870年,法国在先后兩次共和国政府、君主立宪制及帝国政權下交替管治。 历史学家《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托克维尔认为,1789年法国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代表法国的“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它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当时欧洲的需要,其作用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權,更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因此需要同时改變所有既存的权力机构,毁灭所有公认的影响,祛除种种传统,更新风尚与习惯。和等西方学者认为,法国大革命受到激进主义思潮影响。.

乔治·华盛顿和法国大革命 · 法国大革命和黑森傭兵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乔治·华盛顿和黑森傭兵之间的比较

乔治·华盛顿有160个关系,而黑森傭兵有7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0,杰卡德指数为4.24% = 10 / (160 + 76)。

参考

本文介绍乔治·华盛顿和黑森傭兵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